第一篇:儿童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
放”,就是让学生不受束缚,放胆作文;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随着性情发挥;就是对作文的时间和场合,都可以不作整齐划一限定。“收”,就是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斟词酌句到布局谋篇,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认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我现在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 , 大胆尝试“以真实生活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
如,我抓住班上中队干部和班干部改选的机会,教学生办黑板报,以便让全体学生都知晓此事;接着,将班上欲竞聘班级和中队学生干部的海报张贴出来,发动学生积极竞聘,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撰写自荐书;举办就职演讲活动前,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生动、自然连贯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主动领悟写作要领,在跃跃欲试的氛围中进行愉快练笔,在主动求助指点、企盼获取成功的心境中反复修改作文。于是,学生既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了作文任务,敢想、敢说、敢为、敢闯的个性品格同时得到了培养和张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便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二篇:儿童心理与英语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与英语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儿童心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英语学习环境,采用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成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儿童心理 英语教学 提高成效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的标志。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成效,则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儿童心理复杂多样,因个性差别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我时常感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不管对错,思维活跃,反应很快,口语发展较好;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十分集中,但在老师提问时,他们却神情紧张,缺乏自信,生怕答错了,别的同学会笑话他。这些现象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协调儿童心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创设英语学习环境,采用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成效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历,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望业界同行共探共勉。
一、剖析原因,对症下药
古希腊心理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前两种具有外性倾向性,后两种具有内向倾向性。人的气质是混合而不是单一的,或偏重某种气质,气质使人的心理素质变得复杂多样。教师掌握气质的理论,研究学生的气质特征,将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进行教学与教育工作。例如,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耐受力强,但易怒急躁,难以自制;多血质的人,灵活机敏,反应迅速,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又有较强的耐受力,但注意力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入,容易浅尝辄止;粘液质的人,相对来讲,反应迟缓,行动缓慢,但有耐心,有恒心,考虑问题细致周到;抑郁质的人信心不足,耐受力差,容易疲劳,但精力集中,情感细腻谨慎细心。教师应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发扬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气质的消极方面,仔细分析学习原因,对症下药。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刚接触到英语,新颖好奇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模仿,如“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学习积极主动,成绩优异,差别不太明显。升入五六年级后,难度加大,词汇、句型、口语明显增多。出现了单词辨音、选择填空、句型转换、阅读、写作等题型,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偏差。外倾向性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保持优秀,课堂上大胆发言,口语相当流利,少数自律较弱的学生,以影响纪律来引起注意或因新鲜感消失,基础薄弱,上课出现注意力分散,干扰别人听课等现象。内倾向性学生大部分也能保持优异,但少数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成绩偶尔退步或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出现畏惧、厌烦情绪,如词汇记不牢,句型掌握不好,阅读看不懂,问题越积越多,又不敢去主动问老师,从而减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反应出不同心理变化,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种心理变化,教学可能会出现麻烦。
因此,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交流思想,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及情绪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制定目标,提高成绩。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的教育方法。如: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可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这类学生在课堂鼓励表扬,课下谈心,即可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胆汁质学生则采用雷鸣闪电式方法,这类学生严爱兼施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较为见效。多血质学生大部分采用阳光雨露法,多给他们表现机会,多让他们表达自己,关心爱护且严格要求,效果较好;少数有好动且影响课堂纪律的,针对个别情况,定期写每节课表现,再加一句英文鼓励,Well done!干得不错!You can do it!你肯定行!Come on!加油!That’s better.Keep trying.有长进,继续努力,然后让家长签字反馈,为了有优秀的表现记录,此类学生很自觉的约束自己认真听课,不再好动影响别人了,效果很好。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较为麻烦的情况,只要动脑筋,有耐心,多了解儿童心理,因人施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英语学习
每次做听力题时,总有少数学生因第一题未听清,而连连失错;同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却能放开第一题,沉着冷静的面对第二题。对答案时,前者不如后者,这源于他们心理状态的差别,并非智力高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他们做心理调整,我告诉他们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到放松、深呼吸,消除紧张情绪;其次掌握技巧,细心冷静做题,学会舍弃,这样效果明显增强了。
平时训练时,我教他们要“胆大皮厚”说英语,努力消除不利因素,如“紧张、畏惧、厌烦”等。我还设置了英语角,定期讲授心理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摸索,不少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考试时,拿笔颤抖的学生,学会了深呼吸,考前充分复习,变得信心百倍,沉着答题,效果很好。做听力题,原来紧张的不知所措的学生,也学会了仔细听,认真做题的好习惯,他们还知道,要做好听力题还要丰富词汇量,加强口语练习,才能使英语成绩发生质变,更上台阶,从而不断学习。
一次开毕业班家长会,会后一位家长很着急地对我说:“孩子英语学习一直都很自觉,不用操心,可这次测验怎么退步这么大呢?我是不是要给她补习,您能给我些建议吗?”当时孩子也在,尴尬的表情溢于言表。后来,紧接着一次测验,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很不自信了。一项选择题十题错了九题,我很纳闷,拿着试卷仔细透光看改正贴覆盖的答案,她原先写的竟然是全对的!可能交试卷时看别人的试卷改答案抄差了一题,造成几乎全错!我立即找她谈话,正如我猜测,她不太信任自己了。在我的鼓励下,她大胆承认了错误。我又和她谈心,调节了她的心理状态,我告诉她: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偶尔的失误没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不足,加倍努力。老师相信你,爸爸妈妈也相信你。紧接着我继续关注这个孩子,她渐渐恢复信心,学习英语依然优秀努力了。
三、充分发挥各自潜能,让学生充满自信
美国作家翰生说:自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首要条件。古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西塞罗说:唯有信心使心灵坚定信念,迈向伟大而荣耀的奋斗历程。充分发挥各自潜能,让学生自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班级学生有内倾向性的,有外倾向性的,有活泼好动的,有文静腼腆的。不管什么类型,教师都应当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因材施教,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我在教学中常跟他们谈心里话,让他们写学习体会,跟老师说悄悄话、学习打算等。我惊奇的发现,孩子的心灵世界多么美好,他们期待着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他们崇拜有知识有爱心有素养的老师。这些成为学习的动力。我常反思,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需求。如每次课前,我请学生轮流带读;让学生轮流当组长,举行英语朗读比赛等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如: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创新作业、画英语漫画、练英语一技之长(唱英语歌、英语表演、口语交际等),使他们各显其能,自信的发挥其特长。
四、用英语短语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期英语教学内容,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既完成了英语学习的实践,又使他们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在交往中的健康心理。如:每天见面时,老师说:“How are you?”学生回答:“Fine, thank you.And you? ”…体现了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正确引导他们对待挫折和失败。如:在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以此来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儿童心理与英语教学两者互为表里,内容博大,怎样利用儿童心理特点开展英语教学,愿与大家共同探讨,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学
2009 浙江教育出版社
董奇 边玉芳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小学英语
2009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丽春 有效上课的师德修炼
200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锦辉 刘汉波 樊波 素质教育案例精选 2002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三篇: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正常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研究证明,人所获得的信息有90%左右是通过视觉这一渠道。盲童由于丧失了感受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对于光线、明暗阴影以及立体透视根本感受不到,所以他们常常借助听力来做更多的事。一般说来,盲童的听觉和正常儿童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因为他们惯常使用听力来补偿视觉缺陷以适应生活,所以听力就愈发显得很敏锐。另外,盲童也经常用触觉和功能替代视觉。他们用手来摸索事物的形体、温度、软硬等,以此来认识事物的属性。有时他们用手触摸雕塑时,还伴有表情发生,这说明使用触觉确实能使他们引起一定的联想,从而来获取对物体形状的认识。正常儿童能区别1.97毫米左右的两点距离,而盲童却能区别1.02毫米左右的两点距离,这说明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是很高的。因此,有盲人用舌来纫针、用唇来读书也都成为可能的事实。而盲童用手来感受的错觉几乎与正常人用眼感受的错觉相对应。这就是说,盲童虽然丧失了视觉能力,但可能用听觉、触觉、味觉、第六感觉等来进行补偿。
1.加强早期干预与指导
既然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对盲童人格的影响很大,因而等到盲童入学以后才开始建构与矫正明显已为时太晚了。作为盲童教育工作者应设法从改进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入手,指导盲童教给家长对盲童应持的正确态度、应使用的正确的抚养方式、如何适时适量地提供各种适当的刺激、如何帮助盲童及早地学会控制身体和走路、如何训练盲童有效地利用其他感官、如何安排并鼓励盲童积极正确地与小朋友交往、如何帮助盲童接触了解社会……国外的无数实践经验证明,对盲童早期干预越早、越得力,其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人格发展就越接近于普通同龄儿童。
2.引导盲童正确认识目盲
目前我国试行的《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比较注重对盲童进行认识身身残疾的教育,在某些学科要求中作了明确的说明,要求学生能正确对待视力残疾的影响(初中生物),具有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开朗、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小学思想品德);培养学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战胜伤残、立志成材的精神(初中思想政治);结合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现念、组织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与伤残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班团队活动人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我们在盲童人格建构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等细节方面尚有待纵深发展;上述内容固然重要,但使学生了解目盲的原因、目前视力的状况、预后、如何克眼目盲的不良影响、目前自己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目盲了我还可能做什么等内容对构建盲童的人格也非常重要。
3.指目盲童学会与社会环境互动
盲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应该包括一方面盲童通过学习,使自己不断地适应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盲童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服务、与普通学校联谊等接触和了解社会,扩大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亲身感受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实质上也是让社会了解盲童、了解盲人的过程。盲童不断参与社会生活使社会意识到了盲童(人)的存在,不断地了解了他们的需要,进而理解这一群体、关心这一群体、帮助这一群体,从而使“盲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了改进,有利于构建盲童健康的人格。
4.加强盲校心理卫生个别辅导
盲校学生个体间差异很大,盲童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家庭注意到了早期干预、有的什么也没做;有的先天失明、有的中途失明;有的尚有光感、有的眼前一片漆黑;有的入学时八九岁甚至更大、有的还不到七岁;有的非常聪明、有的有明显的智力问题;有的就是单纯的视力残疾、有的兼有其他的残疾甚至好几种;有的人格方面问题大多、有的则几乎近于正常;有的人格在这方面有问题、有的则在那方面有问题……这些林林种种的差异告诉人们,目前我国所推行的班级集体授课制是无法满足全体学生人格发展需要的,它要求盲校在集体教学之外必须有针对各个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而适当地补充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盲校可以在《个别矫正》活动课程中安排心理卫生个别辅导。针对不同盲生的不同人格问题作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
第四篇: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新年,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向学前阶段是那样易冲动,易爆发了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逐渐发展,逐渐能够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应努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要培养他们调控情绪的能力;升华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
所谓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因为处在性格的形成期,小学儿童性格的态度特征不稳定,经常左右摇摆。小学儿童的理智特征在二年级到四年级时是稳定发展,而四年级到六年级时会出现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小学儿童的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其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较快,因为六年级儿童刚刚进入青春期,其行为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从性格的意志特征来讲,小学儿童的自制力和坚持性都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低年级儿童受外部控制,随年龄增长,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减少,但内部控制又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足以调节和控制自己。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认知、情绪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根据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既不揠苗助长,操之过急,有不不管不问,无所作为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查尔斯·H`卡斯特罗
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
《社会心理学》
3.宋尚桂
《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
第五篇: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总结(推荐)
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总结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