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评价的看法
答:作文教学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评价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反之,不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也会阻碍作文教学的发展。我非常赞成视频中王老师和张老师的看法。如他们提到作文评价要做到人性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如评价中要呵护童心,保护童年。“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写作兴趣之火的助燃剂”。听了王老师和张老师的话,在以后的作文评价方面应怎么做,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多鼓励少批责。老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错字多,有的作文甚至在内容上不符合要求。这时,可以将学生找来,当面批改,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鼓励,讲清道理。也可以用委婉,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感染他、激发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二、多商量少强加。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等,在评语中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如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出现了用词不当或材料不恰切的现象,可以参考这样的评语“你看看如果换成这个词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材料细细品味一下应该用在什么样的主题文章更好一些呢”„„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
三、多交流少空话。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兼容的工具学科,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交流,继而走进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对待挫折。
第二篇:评价司马迁以及看法
忆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又跟着汉武帝到各地出巡,见识多广,也便开始着手写《史记》这一历史著作。直到他为李陵辩护之后,得罪了汉武帝,遭受到腐刑的惩罚。但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偷生。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当时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生,从此他提起笔树立了忠臣义士的形象,造出了一个毅然耸立的人生。终于一部3000年的通史《史记》得以著成。
历史总爱蒙着面纱,等待被那些见微知着的人揭开。美好与丑陋,阴谋与背叛,忠诚与奸淫,在他笔下倾泻开来,仿佛上演着一出一出的独角戏。而他笔下的古人,也是真正的人,是历史舞台上的戏子。他们人生的血泪和欢颜,却因司马迁而能够留在泛黄的书页间,然后,两千年过去,他们的戏,依旧可以被我们观看,并且由衷感慨。在那个繁华而苍凉的年代,他以一颗历尽劫难却仍鲜活丰盛的赤子之心,一笔一画的描刻历史,为它染上同自己一样的纯蓝。因为司马迁也明白自己也将是历史中的一员,在他为他人写好剧本后,睡去了,永远的睡去了。
使我感到好奇的是,他那种是怎样的意志,竟能让他在痛苦的边缘奋不顾身。那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我不禁长吁一声,如果是我,怕是没有这份坚强。刚上了他写的一篇《报任安书》,我才明白这样一个史官的难处。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不同的选择,在我看来,有的时候活着比死去更难能可贵。在艰难的命运面前,个人的抗争也许软弱,但由此而彰显的精神与刚毅,再渺小也是永恒。
司马迁,这个悲情英雄的执着,让人记住的不仅是历史,也让人记住了这本史家绝唱的背后,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那个经历坎坷人生,却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司马迁„„一个人,无论在碰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有精神不倒,所有都能够持续。
第三篇:档案袋评价的看法
通过一天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档案袋评价的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发现档案袋评价有许多的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优点:
一、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档案袋,自己设计档案袋的封面和格式。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
二、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发挥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也促进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带动了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拉进了学生与教师、家长,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亲近关系。把家长也从教育的外部拉到了内部来,从为了教育的参与者。积极发挥了家庭对学生的保护。
三、记录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系统,对学生的一整个阶段都是有帮助 的。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
四、弥补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能够较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效地增进了教学的相互结合,推动教学发展。
针对作文档案袋的评价,虽然优点很多,但我认为有一点不足的地方,不知说的合适不合适,希望大家给予指导: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家长素质的不同,尤其是农村家长的素质更是差异性很大,这都会对评价带来麻烦。如:班上那些学困生,自己写作文就很难,没有标准,如何从多方面评价其他学生的作文呢?农村学生家长的认识和知识水平都有限,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老师的事,不但不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甚至还会阻碍学校工用。如:给家长布置任务,就是老师的不称职,也有小部分家长知识有限,很想配合学校但是就是辅导不了作业。
时间上的问题也是很大的。一篇习作,四五次评价,在时间管理上也很难统一,战线太长。教师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无形会加重教师的负担。最终流于形式。
第四篇:对中考作文评价的几点看法
对中考作文评价的几点看法
作文越来越不会写了,老师也越来越不会教作文了,我们现在很难再考场上看到几篇好作文,四调过后,我以为能到武汉去学到一些好文章,结果都是些病病歪歪的东西,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写作的天资被埋没?也许与学生心情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读写有关,我想更与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与评价有关。
从学生的现状来看,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状况,即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知道自己的现实状况,不明确自己的使命,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平时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依赖思想严重,更没有把自己的一点灵感深入思考并写下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没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思维,没有动笔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习惯,在考场上一味地想着如何审题立意,如何取悦阅卷者的心态,写出来的自然都是些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之作。
但我们不能把矛头都指向学生,阅卷者的态度,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态度,阅卷者的功利,自然带来学生的功利。阅卷者往往在一分钟时间内就读完一篇作文,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是不能很好地读那些写法含蓄的记叙文或散文,加上评卷标准中扣分最严重的往往是看是否切题,没有多少阅卷者有耐心去品读学生的思想,此时,最讨巧的文章就是那些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的议论文,于是学生趋之若鹜写议论文,时间一久,阅卷者在视觉上产生审美疲劳,就开始在身体上给学生拦路。比如2010中考作文,学生出来后都说好写,比如要有明确的目标啊,要认识自己的特点啊,不要被别人左右,要有自己的主见啊,如此等等,我认为这些利益都是符合材料意思的,如果阅卷时不在身体利益上死磕,学生写作的空间得分的空间会更大。结果阅卷者在身体上下了死命令,必须是认清自己,否则不能算切题。这下作文就好改了,眼睛一晃,看是否说出了那四个字,没说的都在36以下,说了的就稍微看看,不知道打灭了多少好文章。
学生又傻眼了,老师也傻眼了,就只好在阅读材料是咬文嚼字,尽量把角度缩得更小,尽量组织处更简练,更接近出题人意图的语言作为利益的核心内容来写。写作时学生慎手慎脚,老师知道时也不敢马虎大意,很显然,在生怕跑题的阴影下,学生还有什么心思去抒真情表实感呢?
于是上面又说了,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很做,我们希望听到学生的心声,希望学生能借助写作的平台表达心声,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在四调很强势地体香学生去些记叙文。我想也许是那些八股式的议论文让他们生厌,所以才想起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吧。如果在中考作文阅卷中再出现死磕材料的现象,再出现记叙文得分总体偏低的情况,学生今后可能还是不愿意写记叙文,也不愿意静心想想自己,可能是认为想了也白想,最后结局还是由老师的那支笔和那张嘴说了算。
第五篇:对美术评价的几点看法
对美术评价的几点看法
发布者:陆周凤发布日期:2011-04-25 21:31:15.0
在许多的美术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中开展的美术评价缺乏具体目的,纯粹围绕“哪件作品最漂亮?”“你喜欢拿张画?”之类空泛而似乎可以适合任何一堂课的所谓评价要求加以展开,评价虽热闹,但对学生的审美的提高帮助不大;还有的评价活动仅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没有提出要求,说要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总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似有“做秀”、应付之感。所以在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就目前的常用的评价方式而言还存在几个误区。误区之一: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与85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且等级不需分得太多。
误区之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导致教学中出现这个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教者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试着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画是什么样的!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设计如下作业的评价方式:
评价中,我一改以往教师选优秀作品展示的作法,让学生把作品分小组集中在一起,先开展自我评价(每人都有三颗小星星,如果认为自己画得很棒,可以先给自己贴一颗小星星,其余的两颗用来互评),再进行生生互评。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状态,学生显得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学生互评是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所以说,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的。
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我用五星级评价作品的方式代替传统“优,良,差”的等级评价方式,每个星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如:智慧之星(有想法有创新精神)、进步之星(代表学生在作品表现能力上有进步)、勇敢之星(表现作品大胆,敢画能画)、唯美之星(表现作品是否是在创造美,当成一种美的享受)、速度之星(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有质量)。每颗星用不同的形状大小或者颜色表示,每一颗星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肯定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
学生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可言。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很自信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美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是一片晴空。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的问题
上传者:卢文珠 2010-05-07幼儿园:江西省大余县水城幼儿园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的一个环节,当然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不例外。但是现在我们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定的误导致了一些不太适合的方法出现: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有的教师则仅仅是为了完教学任务,落空了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评价并不是教育的终而要尽可能的把评价变为教育的起点,还有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内容较为片面,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但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却不予重视。教师要对要素进行细分析,不能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合作者的家长,也长期被置于评价主体之外。幼儿、教师、管理者、教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意见为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教师扮演“裁判者”,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幼儿参与评价,由于平时缺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幼儿评价基本处于走过场状况。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多向价值,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价值未得以实现。
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进行预定的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从而导致幼儿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很难发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少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幼儿思维、大胆表现自我,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以上的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希望以后能后有所善,真正让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