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写好初中作文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读书提升语感,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多练笔形成写作惯性。
关键词:积极性语感素材惯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语文教学成败的影响。不过,我们教师们却经常对作文教学忽视或是出了很大气力得不到好结果,从而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下面我就初中作文教学发表几点看法:
一、激活课堂调动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有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有些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却是死气沉沉一片。老师布置要求,学生被强制去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可是写出来的东西,生硬呆板,没有灵性,没有真情的流露,完全违背了写作的言情本质。我认为写作就应激发学生们要写的激情,给予他们自由的心灵空间,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完成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写作的意境。
至于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写作激情,我认为老师们要引导好,不单单是生硬地给学生们定题目,而是要在给学生们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要表达。当然这一点是带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就要我们的老师们课下做足功夫,查找资料,设计好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如此去做,学生们尝到了写作的乐趣,老师们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倡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倡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是喊口号,还要指导到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让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成效,最终能达到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老师们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书让学生们读,让他们有层次,有阶段性的汲取文学精华。例如先推荐篇幅不长的名著,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集》、《爱的教育》、《名人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这些书也许学生们一时读不懂,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要求学生们必须去读,去感受大师们的文笔,从而形成一种语言的沉淀,一种对文字的敏感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其次推荐读一些优秀的、有人文关怀、有思想深意的杂志、随笔之类。例如《读者》、《意林》、《格言》、《中学生作文素材》等,这些书籍上面的文章,语言优美,文意隽永,构思和立意都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们多读读这类书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增强作文立意的深度。最后推荐一些内容稍长的名著作品,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书都是前人赐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学生们适时有选择地读读可以提高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充实它们的心灵空间,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这也就从间接上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为他们的写作树立一个灵魂方面的标杆。
当然倡导学生们多读是一个方面,还要让他们多思考,多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包括口头上的记忆,还包括多感悟,多记录,时间久了,不愁语言的表达水平提高不上去。此外,还要多读报纸,多看新闻,关心时政,这些也算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课外阅读吧!做好这一点对于中学生写作的方向定位是很重要的,老师们也要重视。
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上去了,对学生的写作是很好的包装,不过写作的素材方面也很重要。当然这点不单单光靠课外阅读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寻找。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生活多留意,多观察,如此就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另一方面还要多做生活记录,多发现,这样学生们的头脑就有了思考辨析的力量。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实践方面而言的,若拿来谈写作,我认为亦可行。读万卷书是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行万里路是积累生活素材。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要要求他们多深入生活,多去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例如星期天可以给他们布置一次特殊任务:去郊游、去走亲戚、去参加社区团体活动等等,时间久了,学生们主动体验生活的意识就加强了,提笔写作时也会文思如泉涌了。
四、培养学生们多动笔的习惯,养成写作惯性
我们前面谈的几点都是为写作做准备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选材立意方面拓展了,这都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更关键的是要把前面的思想、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样方才完成了写作的任务。故此要培养学生们爱动笔勤动笔的习惯。例如要求学生们记日记,每星期给学生们布置适量的作文任务,老师一方面督促,另一方面引导鼓励。隔段时间进行总结表扬,并让学生们相互学习,时间长了,学生们品尝到了甜味,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感悟,那么厚厚的一沓,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自我的胜利?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勤于动笔的习惯自然养成了,写作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上去了。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们日常练笔的热情,还可以在班上办小报,确立文学编
辑、文学评委,定期向学生们征稿,定期将学生们的作品发表出来,这样一方面举办了语文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们有了写作的归属感和骄傲感,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向杂志社投稿,不过这就要辛苦我们的老师们抽时间给学生们的作品加以修改了。不过我觉得这样虽然辛苦一点,却可能就此引导学生们踏上写作之路,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是伟大的启蒙。试想自己的学生将来的路走的更辉煌,对老师本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在这里很感性地说了这么多,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看法而已!写好初中作文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读书提升语感,多体验生活以积累素材,多练笔形成写作惯性。当然了,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提高的,正像古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总之技巧不是最关键的,关键还在于个人的行动和落实。去努力写作吧!这应当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句最实在的话了吧!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 语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薛金星主编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提高。
第三篇: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写好初中作文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读书提升语感,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多练笔形成写作惯性。关键词:积极性语感素材立意惯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语文教学成败的影响。不过,我们教师们却经常对作文教学忽视或是出了很大气力得不到好结果,从而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学发表几点看法。
一、激活课堂调动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有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有些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却是死气沉沉一片。老师布置要求,学生被强制去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可是写出来的东西,生硬呆板,没有灵性,没有真情的流露,完全违背了写作的言情本质。我认为写作就应当激发学生们要写的热情,给予他们自由的心灵空间,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完成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写作的意境。
至于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写作激情,我认为老师们要引导好,不单单是生硬地给学生们定题目,而是要在给学生们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情要表达。当然这一点是带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就要我们的老师们课下做足功夫,查找资料,设计好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这样去做,学生们尝到了写作的乐趣,老师们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倡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倡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是喊口号,还要指导到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让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成效,最终能够培养语感,积累知识。
老师们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们读,让学生们有层次,有阶段性的汲取文学精华。例如先推荐篇幅不长的名著,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集》、《爱的教育》、《名人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这些书也许学生们一时读不懂,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要求学生们必须去读,去感受大师们的文笔,从而形成一种精神的沉淀,一种对文字的敏感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其次推荐读一些优秀的、有人文关怀、有思想深意的杂志、随笔之类。例如《读者》、《意林》、《格言》、《中学生作文素材》
等,这些书籍上面的文章,语言优美,文意隽永,构思和立意都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们多读读这类书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增强作文立意的深度。
最后推荐一些内容稍长的名著作品,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书都是前人赐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学生们适时有选择地读读可以提高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充实它们的心灵空间,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这也就从间接上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为他们的写作树立一个灵魂方面的标杆。
当然倡导学生们多读是一个方面,还要让他们多思考,多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包括口头上的记忆,还包括多感悟,多记录,时间久了,不愁语言的表达水平提高不上去。
此外,还要多读报纸,多看新闻,关心时政,这些也算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课外阅读吧!做好这一点对于中学生写作的方向定位是很重要的,老师们也要重视。
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上去了,对学生的写作可以说是很好的包装,不过写作的素材方面也很重要。当然这点不单单光靠课外阅读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寻找。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生活多留意,多观察,如此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另一方面还要多做生活记录,多发现,这样学生们的头脑就有了思考辨析的力量,从而也为写作选材方面垫下了基础。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实践方面而言的,若拿来谈写作,我认为亦可行。读万卷书是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行万里路是积累生活素材。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要要求他们多深入生活,多去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例如星期天可以给他们布置一次特殊任务:去郊游、去走亲戚、去参加社区团体活动等等,时间久了,学生们主动体验生活的意识就加强了,提笔写作时也会文思如泉涌了。
四、培养学生们多动笔的习惯,养成写作惯性
我们前面谈的几点都是为写作做准备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选材立意方面拓展了,这都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更关键的是要把前面的思想、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样方才完成了写作的任务。故此要培养学生们爱动笔勤动笔的习惯。例如要求学生们记日记,每星期给学生们布置适量的作文任务,老师一方面督促,另一方面引导鼓励。隔段时间进行总结表扬,并让学生们相互学习,时间长了,学生们品尝到了甜味,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感悟,那么厚厚的一沓,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自我的胜利?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勤于动笔的习惯自然养成了,写作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上去了。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们日常练笔的热情,还可以在班上办小报,确立文学编辑、文学评委,定期向学生们征稿,定期将学生们的作品发表出来,这样一方面举办了语文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们有了写作的归属感和骄傲感,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向杂志社投稿,不过这就要辛苦我们的老师们抽时间给学生们的作品加以修改了。不过我觉得这样虽然辛苦一点,却可能就此引导学生们踏上写作之路,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是伟大的启蒙。试想自己的学生将来的路走的更辉煌,对老师本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在这里很感性地说了这么多,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看法而已!当然了,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提高的,正像古罗马不是一天一夜就建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总之技巧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行动和落实。去努力写作吧!这应当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句最实在的话了吧!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主编薛金星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北寨学区卢卫兵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作文素材阅读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在同学中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我心烦。那么,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指导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1)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2)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3)在你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令你高兴或难过的事情,那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的写下你当
时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还要写写当时的环境,以及同学们的表现,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4)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5)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注意听,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6)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二、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体裁,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仿写。例如在学了课文《翠鸟》、《松鼠》、《小虾》后,让学生练习仿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按顺序写清楚他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了,对成绩不在乎的多了。作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提出了研究性学习,那么,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
以前,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一提到到写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哗然,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交作文的时间总是拖得越长越好。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是三,四百字,涂涂改改,空话套话一大套,有时我都不知如何批改了。为了解为何同学如此怕写作文,我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叫同学写小纸条,上面写自己对写作文的体会、观点、为何怕写、写不好?结果同学写得很好,总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生活无感悟,不知写什么好。“没事可写,生活很无聊。”“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生活经历,不知写什么 ”?
二是即使有了想写的题材,也缺乏严密的构思,写不出优美的意境。“知识面狭窄,语文书上的课文大多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缺乏联想,不知如何下笔。三是写的作文老是那几个话题,想写的不敢写。“不是怕写,只是不想写,因为写来写去都是差不多的,没什么可写的。无聊的话题太多,写作的限制过多,眼界太小”。
可见学生怕作文体现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那么面对如此种种,我们应如何改变此种状况呢?在此我不想来多谈修辞,结构,修改等具体的写作指导,仅想就上面同学所反映的现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降低写作门槛。鼓励写贴近学生实际和真情实感的文章。《新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让学生多写随笔文,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可以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作者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我想,老师要使学生明白,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啊: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只是有时视而不见罢了!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而老师在写作指导时也应该使我们的同学知道作文不是政治教材,我们应该写自己关心的话题,选自己身边的材料。要让同学们知道:1.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
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 ”。对此我深以为然,如果说名作家的作品要有博大的社会使命感,站在文化的高点之上来阐述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的话,那么我们中学生的作文至少也不应忽视自己内心的彷徨,中考失败的痛楚,面对即将踏上的社会的迷茫!而不是一写作文就是“要拼搏啊”“我们要保护小青蛙啊”“小草的精神是多么使我感动啊”“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啊”此类的多少年写来写去的话题。
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科不象自然学科那样严密,但它始终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阅读是一种吸收,吸收是内敛的。因为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开展阅读课,鼓励学生多看书是我一向的做法,另外每周不忘给学生一定的摘抄量,让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学生不时地拿出来欣赏和阅读,三年来积累的厚厚的摘抄本让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写作的基础。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性我想无论提高到什么程度都是不过分的!我们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等带有真知灼见的指导性意见,现代语文教育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要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单靠读课本选的所谓范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小卡车红砖,可能连一座平房也筑不起来,要建高楼,没有几十万立方米的建材是不行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读过几十本名著,没有读过几十本杂志,没有读过几十首诗歌,没有受到过一定量的文学精品的熏陶,能够写出多么精彩的文字吗?正是基于这
种认识,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尽可能地增加同学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如果同学可以如此做到的话,那么我想什么结构啊、文采啊,都难部倒你。要知道,许多优秀的散文本就不是在那里苦思构建出来的,而是一气呵成的啊。在教学中,就要以课文范文为基础,尽量大地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尤其是我们职高同学绝大多数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踏上社会,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不至以后发生如台湾歌星李玟的“曹雪芹在哪,叫他也给我写首歌”的笑话。
因此,对于学生看一些课外书,我想只要不是淫秽与反动的,我们不仅不应该阻止,甚至还应该大大提倡!在此我想对那些动不动就在晚自习没收同学阅读的课外书的老师们说一声:不要这样了!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还是有鉴别文学作品好坏的能力的。不然光靠语文教材上的那几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你还能指望学生写出什么好文章?
再次,模仿求新,培养文风。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加以才气过人,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还有,展现个性,鼓励想象。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