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13: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2011-04-09 12:07:01)

转载▼

标签:分类: 课题研讨

杂谈

通河县实验小学赵美玲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有效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学生做作业演义为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是针对课程标准下的语文作业有效性,来谈教师在布置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相关联系,以及学生减负与增进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研究,探索出作业有效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

⑴ 对学生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⑵ 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⑶ 影响学生课外作业有效因素的调查分析。

⑷ 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标准研究。

⑸ 语文课外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⑹ 个别不做语文课外作业学生、个别抄袭语文作业学生的学生个案研究; ⑺ 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⑻ 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⑴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前期与后期调查,了解了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作业无效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

⑵ 行动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后,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影响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寻求促进学生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 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五、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围绕课题的开展积极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阅读相关的学习策略方面的书籍,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深入思考,撰写心得体会,并坚持“每天写一点”。在系统地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的同时,还要积极地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徐州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语文)等,并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撰写经验论文。

在大量阅读有关理论的同时,我认真分析当前小学高年文课外作业情况,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语文课外作业。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改变观念,不将作业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是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承认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是有差异的,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切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师是作业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在研究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这一个个优、一颗颗五角星、一处处“好”、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好”、“肯动脑筋”、“你很聪明”“你真棒”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4、建立档案,快乐成长。

分享:

0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第二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课外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课外作业往往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课外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当前亟待改革课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就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 1

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实施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领域。(4)通过作业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履历。

2.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趣味性课外作业的设计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2、差异性课外作业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3、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

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开放性课外作业设计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5、综合性课外作业设计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研究的方法、对象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3、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成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二、三、五年级的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

(三)研究原则

1、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3、综合性原则。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大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内外沟通;二是学科间融合。

七、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09年11月)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报告2.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候鹏飞负责课题方案的总设计,研究活动的策划、组织撰写结题报告 组员: 付妍婷武秀红谭宝虎李文香谭海娇进行具体操作,负责相关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有学校领导和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研究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布置也有深切的体会。因此,对本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健全完善的科研制度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学校在经费、人员、时间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篇: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温溪镇第三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老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老师让学生预习布置无检查等情况在新课程实施以后,面对大量的信息和阅读素材,预习能力差日益的成为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绊脚石,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预习:顾名思义,预先的学习。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新知进行初步的、浅显的、力所能及的理解、解释、重组、架构的一系列行为。即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有效预习: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2)支撑性理论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

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研究探究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通过研究,引领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

5、通过研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内容

(1)调查学生预习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习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最真实的感受者,因此,必须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学生着手以此反映对预习的看法,以寻找出可行的指导策略。

(2)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改变

以往预习随意性强、无明确要求、无层次、无检查的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2.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分析学生现有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案例研究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2)比较研究法: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3)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工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六、课题的实施进程及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3——2014.6)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建构研究网络,并进行开题论证。

2、课题组教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9—— 2015.1)

根据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制定阶段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撰写研究过程中个案分析。

1、根据实施方案进行重点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召开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合作研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3、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撰写每学期阶段性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预习作业展示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3——2012、6)

1、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七、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专心听课,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在课堂上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提出进行探讨、交流;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提高质疑能力;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长远来看,通过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求知的心理品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明确预习的目的,认识到预习指导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教学,实际学情,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预习方法,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建立指导—反馈—反思—改进的预习模式,实实在在落实在预习的有效性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校本教材。

3、探究出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基本策略,从而在全校乃至全区范围内推广,努力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加地活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汲取,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第四篇:139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百尺河小学

焦爱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但目前的英语作业状况令人堪忧,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自从这个课题被英语组立项以来,我认真筹措,再加之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个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现就这几个月来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为学生减负增效。在目前激烈的教育形势下,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还是不是的采用了“题海战术”,甚至布置机械重复的英语作业,这种做法固然让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怕学甚至厌学英语的情绪。那么,怎样能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又能提高英语教学成绩,便成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等文件,学习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理论专著,从中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同时,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这些都使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拓宽了视野,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积极磋商,共同讨论,制定出了《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计划。

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课题研究开始时本课题组就对全校学生的作业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研究班级,并召开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及方法。

三、加强课题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我们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四、积极组织实施,阶段性成果明显

(一)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布置,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等诸多因素。教师是怎样布置英语作业的,经常布置怎样的英语作业,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合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效果怎样,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有怎样的看法。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有什么看法,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什么意见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本次课题研究首先要知道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目前的作业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外作业的模式单一。

第一类,背——背单词或课文; 第二类,抄——抄单词或课文; 第三类,听——听课文录音磁带; 第四类,练——练题海战术;

(2)课外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

教师上完一课或一单元时,不是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而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习惯性的说出以上类型之一,缺乏思考。结果这样的作业早被学生看透,不说也能猜出今天会是什么作业。

2课外作业的批改存在着问题: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之一,与作业的设计一样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作业反馈的时间的过长。

这与教师的实际情况有关,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所任班级过多,班级人数过多,使得作业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长则近一星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订正,一来一去学生早忘了这个早何时的作业了。(2)反馈的信息量过少。

由于班级多及人数多,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式”似的,点到即可,从而简单的打上星级,使学生只知其错,不知为何错,从而到处看别人的作业,找正确的答案。从而使得作业的利用价值偏小,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过少。

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实际生际。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严重的是使英语课外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

1.作业内容现成的多,设计的少。学生认为目前所做的作业主要是教材和练习册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会布置练习册上的作业;很少会有经常精心设计作业。所以使学生感到作业的单一与乏味。

2.作业形式单调枯燥、方式简单机械,缺乏趣味。学生讨厌重复劳动、缺乏新意的作业(并非开拓创新的作业); 喜欢题型新鲜有趣的作业;但我们教师平时留给学生的作业形式单调枯燥、方式简单机械,缺乏趣味;大部分家长会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做到书面、口头、实践操作相兼顾;很少有家长认为孩子对所做的作业应该是感兴趣的。

3.应试色彩浓。学生认为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考好一点。有的家长也认为作业的目的仅是为了单纯的提高成绩。

(二)针对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际教学。

1、从目前的阶段性研究情况来看,课外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演一演外国小朋友──在外研社教材中,Sam, Tom ,Amy, Simon这几个外国小朋友(发音)一直伴随着使用外研版英语书的孩子们,从看着课本表演──离开课本表演──模仿课本表演。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交际和创新的能力。(2).玩一玩英语小游戏──随着现在各种新教学手段的出现,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Ppt课件,电子书包,电子白板,一体作业网等等的网络与设备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也让学生在学习于作业中找到了乐趣,让学生乐于做英语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3).画一画思维导图──外研社教材每个模块基本上是一个话题,因此我们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布置作业,可以组织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一画,然后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来谈谈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借此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写一写英语小日记──在学习了每一课的新句型后,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写一写今天的活动,并进行课前展示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我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从易到难,根据不同的话题布置不同的作业,从而消除学生对英语作业的畏惧心理。

2、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学会引导,学会指导。在以后的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降低难度,逐步引导,逐步提高,不断的改进作业设计的类型。逐步使作业设计与布置更加行之有效。我将更加努力、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阅。

3、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研究,多借鉴他人的经验,为后期收集案例和撰写结题论文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认真反思交流

我们在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并在时常进行交流。

(四)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根据小学生英语作业目前的现状和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作业布置的研究:

1、把“自主”设计在作业中。

2、把“生活”设计在作业中。

3.把“兴趣”设计在作业中。

五、今后的研究计划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我们选定的研究班级和确定的研究方向,主要采用研究班级和没有研究班级对比的方法以及个案跟踪方法,探讨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同时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改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一步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

夏锦云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更有效,是我们小学高年级段的老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提倡“写实”。《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小学生的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因此,我们提倡作文要“写实”,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

1、提倡生活作文,抒发真情实感。高年级提倡“生活作文”,“生活”即“写实”。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叙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内容空洞和一味地模仿作文选,更不能以成人化的、政治化的、甚至文学化的高要求来指引学生。我们必须“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觉来观察、审视生活,关注儿童的内心体验,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

2、突破传统束缚,题材自由多样。小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我们不能以前人的“框框”来约束学生的写作。我们所看到的例文,如课本、作文选,都是经过挑选的精美的文章,大多是表现生活中“美”的、“好”的一面,这就使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阴暗面不敢去写,许多不合常理的话不敢说,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作文变得虚伪,显得不真实。学生心中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违背道德的、甚至的错误想法,这很正常,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表达出来,我们教师才可以合理地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生写作的题材应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多样、有创新。

3、摈弃华丽庸俗,追求朴实文风。学生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力求通俗、朴实,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词准确,就是好文章,当然用一些适当地修辞,增加文采也是必要的,这和堆砌词藻不是一回事。精确的用词、合理的修辞,应能增强文章的愉悦性,而不是使文章变得深奥难懂。对小学生而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儿童的写作应该用儿童的语言,我们不能用成人的习惯来“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儿童性格。

二、激发兴趣,有话可说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作文了;对学生来讲,最难怕的也是作文,有很多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首先要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不关心——对作文认识不足,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于己无关;(2)怕麻烦——他们说:作文难、作文难,讲到作文心就烦;(3)没词写——没有留心生活,不注意积累素材,没东西写;(4)没法写——有些同学虽然有积累生活素材,但不懂得如何写,从何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1、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

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农村有时贷款要写申请报告,工厂生产的产品要写广告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给亲友写信等等。写作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写作,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如果没有文字的说明能够推广和应用吗?使学生认识到写文章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教育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离不开写作知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2、“通阻开源”,逐步克服畏难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平

时注意了解学生,从日常接触中、从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有的说“捉泥鳅”、有的说“采野果”、有的说“跳家家”、有的说“捉迷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3、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培养作文兴趣。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在写作上,应该说 “成功是成功之母”。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要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把他们的习作作为黑板报的稿件刊登,或推荐到红领巾广播站播诵等形式,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1)、引导学生阅读精美文章,领略作者抒发自己思想感情、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真实目的,要么描写自己对一处风景的观后心情,要么抒发自己对一个人的无比崇拜、敬佩之情,要么描写自己对一件事的认识与评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人和事,做到按照自己的欣赏价值、敬佩程度、认识程度,写出自己心中真真实实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评所论,谈一家之言,表一家之风格,白一家之志向,从根本上避免空洞与虚幻,初步实现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实感受。

(2)、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近的作文或文章,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小学生一般都具有怕写作文的特性,教师尽量要在学生面前少谈或不谈作文的深奥与奇妙,尽可能的缩短中低水平同学与高水平同学作文写作的兴趣差距、信心差距,注意从学生心理上消除写作难的观念,在精神上鼓励全体同学的写作信心,在写法上着眼于培养中低水平学生的写作实力和写作兴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学生尽早掌握创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选拔少数优秀小作者的创作范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充分发挥大家的观察模仿能力,从模仿中实现自我创造。小学生具有跟着别人学习一切的本能,只要是教师选择恰当的范文让他们进行阅读,然后给予恰当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要领,他们就会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增加别人的作文与自己生活的贴近感,学习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消除怕作文的不良感觉,从而产生写作兴趣,积累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4)、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中低水平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评选出写作能力较好的一部分学生作文,进行一次较具规模的作文展览,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同时选拔一定数量的作文,给予奖励,让中低水平的同学占有一定比例,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趣味,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努力做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培养写作兴趣的有机结合,只有培养学生增强了写作兴趣,写作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提高,语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持续日记,积累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为什么找不到作文的材料呢?一是还不会观察,二是较少参与实践,三是没有积累。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

1、回归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

关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此,叶老也常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由抒写,训练表达能力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小学生的习作,应注重生活体验的积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并不要求学生能写出多优秀的作品,学生的写作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产生倾诉的欲望,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快乐。

3、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素材

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习作素材既潜藏于课内,也潜藏于课外;既潜藏于学校,也潜藏于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中。资源既来自于我们相对静止的文本的挖掘,也来自我们对师生与生生之间对话、合作、交流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察觉与把握.这一切需要教师的慧眼。

同时我们也要开启学生的慧眼。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在用常规的、传统的眼光看待它的同时,要学会独辟蹊径,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老师要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其中所潜藏着的不同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学会提炼素材、发掘素材。使他们学会如何将看似简单的事情写成好的文章的能力。比如,有一位同学自习课上突然呕吐。面对秽物,不少同学闪着身子捂着鼻子,而班长却不声不响,动手帮着把呕吐物打扫干净。针对这件事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同一种现象,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假如你有一天也有困难是希望人帮助,还是乐意人躲避?就此要求同学们写一篇日记,结果这天同学们的日记都写得有声有色感情充沛。

4、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日记转入作文的练习,同学们因此懂得了记日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日记中的素材都可以作为作文的材料,这样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学生由于在日记中对生活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录,作文时选取材料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只要经过腹稿构思,就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写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日记并不等于作文。日记重在记,记人物、记事件,记述清楚就行。而作文,重在 “意”,就是立意,不是堆砌材料,要把材料合理的加工、组织、安排,通过写文章让人明白一定的道理,受到一定的启迪。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通过写日记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受启发,再转变为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最好实践,应该在教学中加以更好地总结和推广。

四、分层教学,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1、以学定教,目标分层——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道理每个教师都很明白。但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运用起来,恐怕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就难在这一个“都”字。让每个学生都摘到桃子,如果用整齐划一的目标去要求,恐怕是永远也难以企及的。而目标分层恰恰就解决了这一难点。

我们先仔细研究了作文教学总目标之后,结合每一册中每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我又分别制定了每次习作的上限目标和下限目标,这样,A、B、C三组分别确定了基本符合本组学生水平的习作目标。这样分层制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促使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发展水平过渡,使其能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习作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作文教学目标制定后,在整个习作指导过程中都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这是他们要摘的桃子,如果连摘哪个桃子都不清楚,那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2、因材施教,指导分层——让我给你不同的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因此,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实施指导分层,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写作教学,以促进差异学生写作水平多层次发展,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本途径。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习作”上,引导学生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1)选材分层指导。三组学生作文倾向能力不同,体现在他们对作文取材的把握能力上也是不要样的。一般来说,A组学生审题能力强,作文前不需要细致的辅导,讲得太多反而会束缚他们的思路。而B组和C组的学生则在选材上直接存在以下问题:思路不够开阔,选材不新颖;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好写;审题后选材离题等。那么对于这两组学生易通过集中指导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把握要求,先求切题,再求新颖。

(2)作文分层指导。对于A组学生,较好的做法是课前先让他们自主审题后完成作文初稿。教师初步批阅之后从中挑选一到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讲评,讲评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面向B组和C组,通过范文讲评指导本次习作的要求该怎样去落实,二是面向A组学生,指导在谋篇布局、文章立意、语言文字再还应怎样修改。通过这样的指导,再结合习作审题指导,B组学生的问题一般就解决了。对于C组学生,则还教师需在作文过程中加强巡视,个别辅导。

(3)修改分层指导。我们比较有效的做法是:A组,组内互批,互改和自改相结合。B组,请A组学生协助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C组,教师面批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感觉到只要在习作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分层指导,就能真正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

3、以人为本,评价分层——成功再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求人们尊重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以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人才能获得发展。作文分层教学正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通过分层指导已经使学生有了成功初体验。那么,实行评价分层,就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次成功的再体验,在进一步体会作文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作文的兴趣。分层评价要依据以下原则:

(1)科学性。学生的分层评价要科学合理,避免印象式、主观随意性。在分层施教过程中,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教师是比较清楚的,因此,评价中要实事求是,基础差的要看到他进步的地方,使之有继续努力的勇气;基础好的要指出他不足的地方,有继续改进的方向。

(2)灵活性。对各组学生的习作水平给予关注,根据他所在小组的习作目标来给予评价。对于在一定阶段内作文水平进步大的同学,要及时调整他的组别。不要小看这样的微调,对学生来说,这是对他努力的一种肯定,激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鼓励性。批改、评价过程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写作的不同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所在层次的目标要求,就应给予肯定。在我班学生的作文本上,九十多分的作文是比较常见的,只要基本达到自己小组的要求就能拿到,有时候,我还经常以一百零八分、一百十分这样的高分来鼓励。每次有同学得到这样的分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那些平时作文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伴随着一个“九十八”分的成绩,会是多大的兴奋与自豪!我相信,这将激励他下次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取更好的成绩。于是,一个以分层评价为依托的良性循环便建立起来了,她将激励着学生从乐写逐渐进步到善写。

五、活动搭台,作文“唱戏”

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个途径搭建展示学生作文的舞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当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的欣赏、肯定,这种正面激励将化作学生前进的内驱力,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好得多。那么,在班级中,怎样开展习作成果展示呢?以往的做法就是教师范读加上张贴优秀习作。应该说,这样的方法比较实用,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还不是最大,所以,同样是展示,同样是范文,形式多样而富有吸引力,这一点相当重要,教师要动脑筋搭建舞台,让学生尽情秀出作文的风采。

1、开展各类作文竞赛,像口头作文竞赛、征文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等等,再分组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因为是分组竞赛,学生会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获奖的希望很大,这就为他认真参赛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2、开展作文朗诵会。由学生挑选自己的得意之作,先分小组比赛,各推荐出优秀选手参加全班的比赛,使他们的作文能够得到充分地展示。而且,学生在准备自己的展示作文时,也是反复吟咏,反复动脑筋继续加以修改。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有好处。

3、开辟佳作园地。在班级的走廊的橱窗中,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佳作园地,把平时发现的优秀作文、优秀片段及时进行展示,以供大家学习,这样做快捷高效,这对学生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4、出刊学生个人优秀作文集、优秀作文合集等。出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敢想也不会去想的问题。但是,当你告诉他们,一本优秀个人作文集就是一本书的时候,那些平时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总会怦然心动,我班的周云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师的鼓励下,在“出一本自己的书”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她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作文,总要做到精益求精。一学年之后,当她终于捧出一本凝结着自己心血的作文集时,成就感是别人所无法想象的,而她这样做的意义还在于使更多的同学也在心里埋下了一个愿望。这样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我班已有近十位同学正在修改、整理自己的作文,希望也能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了。

5、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增强自信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6、向各级报刊杂志投稿。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使学生的作文得到了展示,也使学生在展示的同时收获了自信。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过程,更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一来,作文不再成为一件苦差事,学生还会不喜欢作文吗?

我们在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上做出了初步的探索,但还不够完善。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有效性研究(写写帮整理)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有效性研究》 云集镇中心校 叶忠奎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5篇)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刘贵丽时间:2011-1-15 15:24:02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284 讨论:0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刘贵丽一......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研究目标(一)改变以往传统英语课余作业仅仅停留在课堂表面,如听录音、朗读、抄单词、背课文等。这样毫无新意的作业,只会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通......

    改进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范文

    “改进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小学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参与积极性高。然而一走出课堂,学生往往就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上传: 刘艳红 更新时间:2012-5-30 16:23:26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让......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基础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可以让有效教学的种子自由生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现实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