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

时间:2019-05-12 13: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

第一篇: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

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

文不对题是写作的大忌,审题失误,作者的言语就会南辕北辙,差之毫厘,廖之千里。同一个班组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高有低,具体到每个学生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那么,这低与高之间是怎样发展的呢?在实践中如何分步骤、分层次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呢?下面,结合多年教学中的体验,从审“准”题、多角度审题和提高思维质量等三个审题能力层次及其思维过程,对审题能力训练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审“准”题,定准思路,有的放矢。这是审题能力的基础层次。这个过程,重点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审准命题意图。作文命题,尤其是“中考”作文命题看似高深莫测、扑朔迷离,其实,只要我们审准题目、材料和作文要求,就可以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如《生日》《星期天》之类作文,就限定了时间内的人和事;《放学路上》《回家路上》之类作文,就限定了地点内发生的人和事;《母亲》《朋友》之类作文,就必须是写限定的人物;《童年趣事》《心事》之类作文,就必须写限定的事情;《爱心》《温暖》之类作文,就必须是限定的主题。限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这是作文命题的原则。把握住这个原则,就找准了作文的出发点。

二是审准范围。作文内容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和狭窄性两方面。说它广泛,是因为作文命题必须取材于生活,而生活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说它狭窄,因为它又必须是以学生为“圆心”,以他们的生活为“半径”。如《我长大了》是写自我生活;《今日家事》是写家庭生活;《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是写校园生活;《家乡变了》是写社会生活。但是有的作文题就可以写多种生活,如《盼》就可写我的期盼(自我生活)、家庭的期盼(家庭生活)、师生的期盼(校园生活)、社会各界的期盼(社会生活)等。

三是审准重点。学生作文有一种常见的弊病:重点旁移。要克服这个弊病,一是靠平时语文素质的积淀,二是靠正确的思维方法引路。确定写作重点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是审准写作对象。如《我在中考的前一天》写作对象是“我”(写人类)、《心事》写作对象则是“事”(记事类)。第二是审准关键词语。如《快乐的星期天》关键词语是“快乐”,“星期天”只是内容范围,写作时一定要突出“快乐”;《成功的喜悦》关键词是“喜悦”,重点必须写“喜悦”的内容和来由。第三是审准题眼。抓住题眼,也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有的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但也有的不是。如《争》,本题不存在关键词语,它的题眼是“争”。有的题眼是偏正短语的附加万分,如《难以忘记的一件事》,题眼是“难以”;《我真想得到》,题眼是“真”;有的题眼是短语中的动词,《我爱我的》,题眼是“爱”;《这件事教育了我》,题眼是“教育”。

二、多角度审题,打开思路,写出作文。这是审题能力的较高层次。在考场上,很多学生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原因有很多,思维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个能力层次中,我们必须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是审“活”切入点。作文中,恰当运用发散思维,就能审“活”切入点。如《好消息》,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就会找到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组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等切入点;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以“班级的好消息”为例,就会找到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班风班纪、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等多个切入点;再以“班级的文体活动”为发散点,又可以找到歌咏比赛、朗读比赛、舞蹈比赛、广播操赛和各类球赛等多个切入点。切入点多了,也就“活”了。

写作时,准切入点更加重要。每个作文题的切入点很多,那么到底从何处切入?建议在众多的切入点中,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价值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一点切入。如一名学生写《记一场篮球比赛》,他就写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比赛双方仅是一球2分之差,双方的攻防转换告特别快;比赛场面异常激烈,气氛非常紧张;比赛进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一场

篮球比赛的切入点很多,要写的内容更多,选取最精彩之处来写,这就是小作者的高明之处。二是审“活”立意。审题必须通过立意来体现。如何立意?以《老师》为例,文体上,可以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记叙文可以写“老师的故事”;议论文可以写“以老师的看法和意见”;说明文可以写“什么是老师及其特点”等。“老师的故事”又可以有以下立的角度;我的老师的故事;他人的老师的故事;老师自身的故事。“老师自身的故事”又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想上的老师、知识上的老师、审美上的老师等。“思想老师”还有多个立意角度;爱国的老师、道德的老师、修养的老师、见义勇为的老师等。从上述立意中任取其一,都可以写一篇好文章。审“活”了立意,就不愁文章可写了。

三是审“活”内容。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省略,内容简单枯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另一方面是思维不活,不善于联想和想象。如《温暖》,要表现“温暖”这一抽象的概念,就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来表现。此文的内容,既可写人,又可写事。写人,可以是家人亲戚老师同学;写事,可以是家事班事校事社会事。具体写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方面去写;具体写事,可以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等方面去写。而这其中的每一点,都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在作文中,更重要的是运用合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只有张开联想和想象的动脉,作文的内容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思维品质、优化思路,写好作文。这是审题能力的高级层次。这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是必须把题审深审透,力争精益求精、善到至美。下面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谈两面三刀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创新思维可以使作文审题深刻。创新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标“新”立“异”;使构思与众不同,有独到之处;或者见解新颖,富于个性。以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为例,该故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创新立意。从齐宣王(守旧者)这个角度,就可以得出滥竽为何能充数;合奏(大锅饭)的弊端;古代大锅饭的教训等立意。从齐湣王(改革者)这个角度,可以得出滥竽为何不能充数了;改革用人机制;古代岗位责任制的先例等立意,从南郭先生(贩假者)这个角度,可以得出滥竽岂能充数;不学无术者戒;人贵有自知之明;浪子回头金不换等立意。这些立意分别运用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常规思维,很显然,“滥竽岂能充数?”“不学无术者戒!”骨有多少新意,不能吸引读者尤其是阅卷教师的眼球,自然不能的高分。而其它角度的立意,就显得与众不同,自然也就使作文立意显得有深度、有新意。三是求异思维才能使作文审题新颖。求异思维就是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突破“套板效应”,想人之不敢想。审题中洽当地运用求异思维,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一则看图作文。图的画面是一只鸟在一片砍伐成树墩的上空,高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远方的天空有一群鸟。绝大多数学生是写鸟生存的环境补破坏,鸟儿无家可归,只好向远方飞去,疾呼: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位学生目光敏锐、独辟蹊径,写远方的一群鸟是向这里飞来,大自然中已经没有鸟的存身之地了。“飞去”与“飞来”,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思维方法却截然不同,后者用的就是求异思维。“去”变成“来”,思路多么新颖,视野多么开阔,主题多么深刻,这不能不使人折案叫绝。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教给结论更重要。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给我一个“支点”撬起地球

公务员考试给我一个“支点”撬起地球

华图教育

阿基米德先生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先生的这句话形象地解说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也无意中为后人留下了演绎发挥的空间,以至于许多人在人生、事业中要努力寻找这样的“支点”。

诸多迷茫中的公务员考生也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不求撬动地球,但求实现职业理想。那么,众多勤奋备考公务员的考生到底因何而迷茫?

什么是能力?此其一。“能力”一词与“智力”密切相关,从根源上讲应该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或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与指标。按照西方心理测验学界的权威观点,能力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即知识记忆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语词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快速知觉能力。这一观点整体上为我国学界认可,并成为我国科学设置公务员考试科目的重要参照,即分别为言语、数量、判断和常识。

能力是决胜公务员考试的惟一因素吗?此其二。能力可谓决定一项活动成败的智力因素或者说必备因素,但绝非惟一因素。影响一项活动成果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信念、意志、动机等不同层次的多种因素,从能力的中短期培养来看,思维路径、方法、技巧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短期内可以提高能力或者说短期内能提升考试能力吗?此其三。在考试中能从容应对不同形式和难度的考题,也是一种能力。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充分了解活动情况、知己知彼,并适当改变活动的顺序安排、结构组合,就可能在实力(能力)上产生质的飞跃。因此,短期内提升能力是可能的。

如果我的上述分析整体是合理的,就可以回答公务员考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支点”这一问题,那就是思维的路径、方法。考生一定要对公务员考试的不同科目、不同题型的潜能考查方向、命题关注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比如逻辑判断题的考查,其题干与选项有逐渐拉长的趋势,但无非是对考生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有效性的考查,考生应当避免受到自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时对容易发生的逻辑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因为命题专家几乎所有逻辑题干扰项的设置

都针对这些易犯错误,诸如概念内涵的偷换、因果关系颠倒、以偏盖全等常见错误。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由于思维科学性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对于有较多时间备考的考生,希望能有所启发;对于很快要进入实战的考生而言,考试题型的熟知和有针对性的答题技巧的训练还是必要的,因此,我们要找到每个模块答题的技巧性,只要这样,在真正的考场上,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保证最快的完成任务。

第三篇: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老师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话,是我为学生讲的,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给你无限的惊喜。

2015年秋,我正式进入百福司小学任教了,按照惯例,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一带就是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做着所有班主任都做着的工作,班级建设,学生管理;我也做着所有语文老师都做着的工作,备教辅改,培优辅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我让自己先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美。然后,再去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染熏陶我的学生们。我会将我随手一扔的野花,开出了满盆花的意外和欣喜与他们分享;我会将高考日自己的所见所感与他们诉说,会在每一次旅行回来后给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久而久之,他们会在日记里,在作文里,将家乡最常见的雾写得美轮美奂,将放学路上的所见与所感衔接得自然流畅。他们的语言各有特色,写出的内容情感丰富。我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写作技巧,学会了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笔下自然能生花。

其中有一个学生,叫谢韵鸿。一天,她拿出一本画册给我,很神秘地让我看,呀!是关于我们班的漫画呢!里面有我,有她自己,还有同学们,线条虽简单,但每个同学的典型特征和说话语气,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留心观察,又怎么可能完成这样一本“巨作”呢?

我的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了!

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一眼便看得见未来,太过乏味;可在我看来,教师的工作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与挑战。

那是一个平常的午休时间,我踏着跟往常一样的步子去到教室。教室外无比喧嚣,教室里却是一片岁月静好,看我进教室了,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我们的约定是,要么睡觉,要么学习。我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全部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或看书或做作业。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即使时隔几年,我也同样被他们的专注而感动,相信那一刻的他们,也一定是幸福的。

我的学生,学会享受学习和阅读的乐趣了,三年级之前,班级的黑板报一直是我自己办的,我会故意将涂色的任务留给学生,他们也十分乐意去完成。从三年级开始,我在班里组建了黑板报小组,采取自愿报名。在他们办的过程中,我任由他们发挥,偶尔也给予一点小意见。第一期黑板报,历时一个星期,到黑板报终于定型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成就感一直洋溢到了脸上。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他们的设计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绘画、书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四年级,我已经不需要再操心学校布置的黑板报任务了,在任务之外,他们还会自己拟订主题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的学生,从懵懵懂懂的小孩,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少年了!

所以呀,请充分相信我们的孩子,不要担心他们失败,每一个探索的过程都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中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可以撬起地球!

第四篇:给一个支点,翘起地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阿基米德说的,原话应该是:如果给我一个足够大的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它是根据杠杆原理来说明的一个现实问题:当我们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我们能够做成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们很难想象我们能够撬动地球,但是当我们有了一个支点的时候,这就不是问题了。根据科学家计算,撬动地球的杠杆需要延伸到银河系以外!

人类的起源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始终没有终止过,往往到最后都归结为一个因果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一句波斯的古谚语这样说:“地球停在一头大象的背上,大象站在海龟壳上,海龟在牛奶做的海洋里遨游。”但是接下来呢?生命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谚语只是这样闪烁其词地一笔带过--无须询问,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每一个人,无论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要麽就是唯物主义者,要麽就是唯心主义者。古往今来,各个哲学流派,乃至公众之间都曾为宇宙到底是什麽的问题激烈地争论过,然而往往一时的结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刚从揣测的崇山中解脱出来,又滑入了备受质疑的深海。唯物主义者一般都宣称世间只存在物质及物质与生俱来的力量,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不过是意识罢了,物质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如今,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这些不足以让人信服的理论了。随着对早期历史的进一步瞭解,意识逐渐在这些争论中略占上风。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杠杆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源于人类的意识。几十亿年前,地球上除了滚烫的岩浆什麽都没有,那麽万物何以出现呢?必然是受到一种意识的支配,在一种思想的指引下,地球才按部就班地经历了各个阶段,得以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每件事,每种情况,或是每样物品的起源都是某个人心里的一个念头。在建房子之前,你总会制定一个计画,再根据计画作出房子的蓝图,然后房子就会按照蓝图一步一步地修建起来了。所有的有形物体都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思维先作出大致规划,再进一步思考,描绘出具体的设计蓝图,至于设计的优劣,则取决于你的思考是条理清楚还是模煳紊乱。总之,一切都从意识发展而来。宇宙的创造性法则就是意识,意识不断地创新、发展,从而创造出焕然一新的世界。然而,正如电的效力取决于与它相联的机制、系统一样,意识的效力也取决于我们利用它的方式。

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意识力量,但我们必须让它有用武之地,给它一些任务,让它有事可干,只有这样,意识才会发挥出它的威力,否则,我们也不比那些懵懂无知的动物强到哪里去。

世界七大奇迹是人类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施的条件下创造的。古人先在头脑中对这些宏大的工程做出初步设想,对其进行细緻的设计。在长期的筹画准备当中,潜意识里往往会迸发出灵感,使他们能够跨过那些即使现在看来也难以逾越的障碍。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吉萨的金字塔是怎麽建成的:当时什麽都没有,完全靠赤手空拳把巨石一块块地垒上去。再想像一下罗兹的巨像,它如此庞大宏伟,两根柱子之间甚至能通过一艘巨轮!古人们付出了多少辛劳、血汗,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日日夜夜,才能完成这样宏大的工程啊!然而,在那个设备简陋,机器闻所未闻的时代里,人类仍然凭藉智慧和辛劳创造了这些奇迹。人的意识无疑是充满创造力的,只是人必须有所想,才会有所创造。没有具体的设想,创造力就无用武之地了。其实宜兰旅游,在意识当中,潜藏着千百万个伟大的想法,它们能创造出比世界七大奇迹还要卓越的伟业。并且这些想法对于每个人都触手可及,我们可以像迈克尔·安奇洛一样设计出圣彼德堡大教堂那样的传世建筑。我们所处的生活状况以及一切的经历都是某些心理活动产生的结果。我们只可能成为我们想做的那种人,也只可能拥有我们想要的那些东西。我们所做的、所拥有以及所处的状态都取决于内心所想,绝不会做出任何从来没有在头脑中出现的事。所以,要获得权利、成功、富裕,首先必须往这些方面去梦想。做任何事,都要先让它在头脑里生根发芽。

第五篇: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语文课题组叶汇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这舞台就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一、课堂——为生成而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孙双金老师在预设《老人与海鸥》一课时,预计到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时,可能会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喂、唤、说、别、念,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后有可能有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预设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将课堂暂时交给学生,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到了相关联的字,则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对于眼前的难题,孙老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朗读、体会,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这时学生们就能更准确地用词了。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二、课堂——搭建教学的生成点

语文课堂怎样生成?关键是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火花,这些是课堂中的生成点。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当代文艺理论区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2、在学生质疑中生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什么事?

生2: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鸥?

生3: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海鸥?

师:读书啊,抓住课题,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人与海鸥》是一个词组式,现在请你们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处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离

生4:亲如家人

„„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天地,而这便是缘于“生成”。

3.在思维拓展中生成阅读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既达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思维拓展中有更生动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础,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林乐珍老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当学生读出小鸟在唱歌,在梳理蓬松的羽毛,在捕捉害虫之后,老师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小鸟还会干什么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打扫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创造中生成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用叶澜老师的话说“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以生为本,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

理念新的追求!

下载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杠杆。 2、能辨认杠杆的三个点:支点、重点、力点。 3、能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杠杆尺、钩码......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 能 翘 起 地 球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田振卿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能撬起地球》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和反思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林云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5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我们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滔滔不绝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势不休的引导,看起来课是充实的,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教学目标:1、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杠杆原理,做好实验记录。2、利用杠杆尺的平衡,研究杠杆是否一定省力。3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

    给生命一个支点

    给生命一个支点 |——访08新闻班音乐才子王明良 10级广编(1)班 王东慧 曾因一首原创歌曲,响彻校园,曾因一个自创乐队轰动赣师。良好的家教塑造了他乐观坦然的性格,宽松的环境培养......

    《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读后感大全

    做名“用心”的班主任 ——读《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有感 六年级石翠翠 读了高慧明老师的《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我感觉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老师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在......

    给学生一个支点,还课堂一份自主

    给学生一个支点,还课堂一份自主 【摘要】通过浅析部编教材七(下)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未选择的路》《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借助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多维批注式、比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