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个性化作业,提升课堂有效教学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内容摘要】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里具有举手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很难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新课程倡导主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作业设计这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业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本文从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如何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创设一个全新的作业方式。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自助餐式多样化评价
【作者姓名】邹红娜
【工作单位】 舟山市普 陀 区 沈 家 门 小 学
【联系电话】***
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里具有举手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很难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
新课程倡导主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作业设计这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业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巧选素材设计个性化作业。
学生的年龄不同,原有的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教师在作业选材的时候首先要对上课的学生有一个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对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接受,也才乐于完成作业。一般来说,学生对以下几种作业比较感兴趣。
1、节日类作业:
中国的传统节日本来就多,再加上近年来时兴的“洋节日”,节日就更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对各种节日也越来越看重。以前我虽然也利用了这些节日,但不是很重视,但试过几次后发现,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陶行知提倡的“教学生活化”也提醒了我:信息技术作业何不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节日呢?信息技术各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到这些节日。如:
1)利用节日作word小报。“五一劳动节”编一期《爱劳动、爱生活》为主题的小报,宣传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2)利用节日收发祝福邮件:如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给家长和老师发祝福邮件;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朋友发祝福邮件。
3)利用节日制作PPT宣传资料。如:“国庆节”的时候宣传一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成就。
4)利用节日绘制贺卡。用自己亲手绘制的贺卡送人是最暖心的礼物。
5)利用节日搜索引擎:“春节”叫学生上网搜集家家户户贴在门口的对联,然后熟知对联的特点及春联的写法。
由于这些节日同学都很熟悉,也都参与其中,所以这类作业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人人都有话说,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2、兴趣类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做什么都乐意。我观察到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作业素材和体育明星
有关;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卡通动漫”,就让女同学作业素材偏向卡通动漫;有时他们对手机着迷,我则让他们用word“创作手机短信”„„
总之我们要时时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3、随机类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随机把这些问题转化为作业,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二、“自助餐式”作业,让个性化作业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作业很难用作业本等具体表现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抽象的,通过想象,具体地操作,操作过程中的灵机一动等,所以通常每次作业的变化较大。个性化的作业强调的是针对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应该讲究策略,作业设计必须讲究层次性。所以,个性化的作业形式是不固定的,按照作业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的,还有整班合作的。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打破单人作战的习惯,提供“自助餐”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灵活和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
1、设计“自助餐式”作业需要将作业分层。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距较大,课堂接受能力明显不同。需要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智能特点的差异性,而且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应该突出层次性。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上进行分层设计,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对后进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对中等生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对优等生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这样有助于实现创造目标。
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名片DIY》作业时,分层设计了不同的作业要求,一级作业:能用word设计一张名片,能用页面设置名片大小,在名片中输入自己的正确信息,并能简单美化。二级作业: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大小、边距,输入正确的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对自己的名片进行简单美化,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三级作业:设计一张精美的个性的名片,把名片发送给自己的同学。一级作业是基础性要求,需要全班同学撑握,适合后进生完成。二级作业在基础要求上有所进一步要求,适合中等生完成。三级作业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重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适合优等生完成。
2、设计“自助餐式”作业需要设计多样化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就是要根据不同种智能特点的学生,设置多种情景,让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能以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展示所学。比如,六年级下册的《世界之最》、《编制古诗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制作:(1)
采用不同的制作软件,既可以用word制作,也可以用PPT制作,还可以用网页制作。(2)制作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世界之最》有各方面之最,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制作。而《古诗集》既可以选择诗人的个人专辑,也可以选择某个朝代专辑,还可以采用分类古诗,比如写景、抒情等。这种分别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 “烹饪”出适合所有同学不同口味的“自助餐”、“特色菜”,受到了所有同学的热烈欢迎。让学生以自己的智能强项展示所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样化评价,让学生微笑说“我能行”。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
1、先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则。
学生在刚开始评价作品的时候,往往凭直觉说好看与不好看。因此需要让学生掌握评价作品的标准,让学生在评价时做到胸中有“则”,才能评得中肯恰当。所以,教师需要设计相对合理科学的作业评价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参考了一些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条件,制定了“信息技术作品评价标准”,具体见下表一:
表一:信息技术作品评价标准
2、利用多样化评价。
评价的形式一般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因材施评。
1)自评
让学生自评,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肯定,挖掘自身优点和自我感受,从而起到了强化激励的效果。
2)互评
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评判与鉴赏水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平台,进行同学间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互评”相互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
3)师评
对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帮助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4)因材施评
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品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品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在实施个性化的作业中,我们要做好多样化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很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总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就一定可以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篇:设计有效作业 提升核心素养
设计有效作业
提升核心素养
双阳区太平镇沃土小学 马文超
时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也被很多人替换成“有了六大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教育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有效性作业的设计又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怎样的作业更具实效呢?经过数年来教学一线的实际体验,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最具时效性的作业类型。
一、基础性作业
“双基”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设计时应充分关注教学重难点的训练,例如,计量单位的换算是学生的易错点,尤其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3.05kg=()kg()g与3kg50g=()kg=()g这两道题型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发现异同,找到错误的根源。基础题型的设计,要考虑到呈现形式的不同,这样便于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细节。基础性作业,也可将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予以列举呈现或穿插呈现,学生在辨析中自然就加成了烙印。
二、生活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论的重要观点,也是数学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设计作业时要广泛联系日常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时,用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两种不同大小的瓷砖给家里铺地,哪种用的块数多?哪种用的块数少?用同样大小的方砖铺在客厅和厨房。哪个位置用的块数多?哪个位置用的块数少?这两种铺砖问题里什么量变化了?什么量没有变?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深化了对正反比例的理性认识。
又如学习完比例尺的知识之后,我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体现了数学的生命活力。
三、探究性作业
这种作业的设计形式,是以单元知识点为依托,通过实验,操作,总结一系列活动,去发现结论的作业类型。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大小的圆,让学生分别测量每个圆的直径与周长的长度,并列表进行比较每一组的倍数关系。这种探究型的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使学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四、实践性作业
几何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带有浓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特征。在学习完体积与容积的知识之后,我布置了实践性作业:我给学生准备了量杯、长方体水槽、直尺和土豆。我想求出土豆的体积,你们有什么方法吗?怎么办呢?这种实践性作业,既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习方法的渗透。
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根本,作业的设计,更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多维拓展,科学布置,做到作业有实效,素养有提升!
第三篇: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作业模版
西湖区短期培训(古荡)“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作业一
幼儿园
教师
结合沈颖洁老师的专家讲座写不少于800字的心得体会。
西湖区短期培训(古荡)“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作业二
幼儿园
教师
围绕一个教学观摩活动,分析其教学有效性(字数写不少于800字)
西湖区短期培训(古荡)“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作业三
幼儿园
教师
阅读由虞莉莉老师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设计100例》,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提升途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提升途径研究
如何迎接高质量教学的挑战,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也有过得失,但也有喜悦。下面把我们的点滴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精研教材、丰富教材,变干枯的历史课为血肉丰满
1、整合课程资源,使教材由“薄”变“厚”。在教材的编排上,可以说,历史教材越来越“简单化”,课本上只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基本骨架,或者说一些历史事实的罗列,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精彩细节大多则略而不谈了。这无形中消弱了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枯燥无味,难有所得。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寻找历史事件中的血与肉,对课本中未涉及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如果再努力些,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图片、视频、甚或影视剧片断加以补充,真正把历史课上得趣味横生。
例如讲到玄奘西游时,我就增加了许多《西游记》中的内容,采取了歌曲、人物画像、电视剧片断等形式,学生们听得是津津有味,当然,最后我也让同学们发言,区分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区分,学生们更加理解了玄奘西游的艰辛与历史意义,相信同学们对这一课一定印象深刻。这也就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又比如我在讲到《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时,向把我这几年来到过北京的趣事将给学生听,又把我拍摄的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的图片放给大家看,然后又请到过北京的同学发言,让他们讲述北京印象、北京故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积极把自己的情绪分享给大家,也激起了没有到过北京的同学的认知兴趣,对于我在讲授紫禁城、明长城等知识点时大家的注意力集中的那叫一个好。这样,通过我的努力,使教材从“薄”变“厚”,从“无”变“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得到了很大提升。
2、把历史课与时事联系起来
历史学科虽然讲的是过去的事,但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怀旧,学习历史是为了“鉴今”。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历史课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在课堂的讲授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现实观照,主动联系现实生活。这就要求一个一线的历史教师要多关注时事,多关注热点,在备课时,要积极地想办法把历史引入现实。比如,在讲授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我就积极联系现在的两岸形势,课前就搜集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向同学们讲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三国讲到现在,两岸血浓于水,进而横向联系钓鱼岛、联系南海,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两岸关系、对钓鱼岛局势、对南海局势的看法,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主主义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初的讲是点,学生的感情激发是面,主动权在无形中就传递到了学生手中,学生无形中也就融入到了知识的海洋之中,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她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使增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但这种现实的联系一要把握一个评价侧度,一个要注意时间上的控制,要注意历史课堂的整体性。
3、把地方史引进课堂
除了在历史课堂的讲授中联系现实热点之外,我认为也应该把地方史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去。爱国要先爱家,有国才有家,国离不开家,家组成了国。一个人只有了解家乡才能热爱家乡,只有热爱家乡才能扎根家乡、建设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空巢家庭,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另一方面是缺乏一种爱。很多人都羡慕大城市,缺乏对家乡的基本怀念。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学生对家乡基本的爱,这种爱是对家乡的自豪感、对家乡的归属感、对家乡的报恩感等多种情感的融合。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有意地去导入地方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时候,除了重点讲教材里的张自忠、吉鸿昌、马汉山、赵一曼等英雄事迹外,我还着重介绍了本地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抗英事迹,还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了杨靖宇纪念馆,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甚至触手可及,从而亲近历史,热爱历史。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我还邀请我们黄淮学院、驻马店市委党校的有关老师到学校开设有关讲座,给大家介绍家乡的历史,讲述家乡的英雄、讲述家乡的文化,鼓励学生们寻找身边的历史遗迹,并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思考,进而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有能力的还可以写成历史小论文。通过这些努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我的家乡这么美,一定要向家乡的先贤们学习,为建设一个美丽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地方史引入的度,一定要自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和地方史联系上的,不可牵强赴会,过多过滥地引入地方史又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需要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注意的。
4、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种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中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过于简单。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8课,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节时,除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介绍外,对郑成功的评价只有简单的一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而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没有评价。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会影响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基于此,我在讲授此课时,就从祖国统一的角度对此历史事件做了这样的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就使学生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了统一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感知认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单边课堂为双边课堂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学好一件东西,首先要对它感兴趣,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它。学习也是如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整合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建立积极地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去。至于营造课堂氛围的方法,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歌曲导入,也可以是一个经过细致包装的技巧性课堂提问,还可以是多媒体中的技术展示。比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展示教学图片,通过图片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我在讲授时就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希特勒闪电般占领欧洲土地的情形,原有的地图是一片黄色,希特勒没占领一国,就用红色覆盖,当一幅幅红色的色彩出现的时候,学生们目瞪口呆,对于所谓的闪电战与扩张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反思,在这种情形下,我就提问,如果你是英国首相,你是苏联领导人,面对如此的德意扩张,你会怎么办,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结盟。从而自然而然地为下一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做了很好的导入。
2、增加游戏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接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思路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上多种多样。在教学实际中,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将课本知识点与游戏相搭配,从而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灵感,通过游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可以更加通彻,通过游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悟可以更加深刻。在愉悦中学习,既能够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可以是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比如,在讲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时,我就使用了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用一个成语来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就。比如,在讲述唐宋文化时,就采用了诗词大赛的形式,在讲宋词的时候,就采用了歌曲联唱的游戏形式,不仅开动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了历史学科的独特情景中去,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了,无形中就提升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课堂上的每一个积极因子 一个班级中,优秀学生不多,极端后进生也很少,这两类学生的把握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是一个挑战。相当部分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对优秀学生照顾过多,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极端后进生做放弃,让他们自生自灭,那么他们破罐子破摔,不遵守课堂纪律,对教师授课冷嘲热讽,教师头疼不已。我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应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中历史课堂的组织应立足于绝大部分学生,即中等生,这是占比最大的学生阶层,教师的课堂备课主要应以这类学生为假象对象,但对优等生和后进生也不能放弃,对优等生可以课下多加点拨,多加担子,对后进生应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专门留置一些环节进行鼓励安抚。总的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课堂上的每一个积极因子。比较好的方法是分成学习小组,在学生自主环节中发挥作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提问时分别提问,各加评价鼓励,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自觉地进行历史学习。
4、利用科学技术,积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单一地板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遇到情节曲折的章节时,还好一点,遇到一些科技、文化等枯燥章节时往往躺倒一大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有许多借鉴。我们在上课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准出发,结合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点,利用多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甚或影视剧片断等加以补充,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性的资料联想到相应的历史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课堂所授知识的有效识记。
三、紧扣教学规律,层层加固,以潜在影响征服学生,引导其主动学习。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们认为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做好“五抓”:
1、抓“读”。这里说的读不仅仅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更是包括课堂前的自我阅读,课堂上的自我阅读和课后的课外阅读。课堂前的自我阅读就是学生在教授讲授新课之前,自己主动地去阅读课本内容,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人物、未知悉的事件进行提前把握,一般来讲,需要学生做出阅读痕迹,比如划出重难点,优等生要有课前疑问、课后习题要有一定的自我解决等,总之,要求学生带着层次听课。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带着层次听课的学生知识接受方面要远好于没有进行课堂前自我阅读的学生。课堂上自我阅读就是教师授课时,为了解决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课堂前自我阅读,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尽量提前了解即将进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另外,目前的历史学科教材补充材料较多,教师不可能一一讲到,这也要求学生需要自己自读这些内容,从而加深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在方式上可以有默读思考,可以有朗读讲述,也可以有朗读记忆等。课堂后的课外阅读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完基本内容后,要求学生补充阅读一些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扩散性比较强,与课本知识距离较多,主要是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也有利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抓“思”。教师的讲授内容需要学生去消化,怎么消化,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不经过思考的知识是不稳固的。这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上多加努力,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依据教参设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层次性的带思考性的问题,诱导学生系统性地思考。比如在讲述法国拿破仑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拿破仑的有关知识,我就把本册书后边世界文化的杰作中著名音乐家一节提前让学生学习,让他们阅读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问道:这首曲子是贝多芬专门给谁谱写的,后来贝多芬为什么把这首总谱扉页上的内容作了修改,作了什么样的修改?通过贝多芬的修改内容,同学们知道了在贝多芬心目中,拿破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一个英雄,以贝多芬的评价为前导,再次回到拿破仑这一课,学生就会自己去思考验证,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到底是不是一个英雄。进而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拿破仑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做了哪些事,如何来评价他。在老师的有意识诱导下,学生一步步的被启发,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法,从而增进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3、抓“议”。现在每一位老师在课堂授课时都注重了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技巧也很注意,但是在学生的回答评价与引导上还不够好。往往呈现出一问一答一赞的模式,一个回合的问答最为常见。真正发挥不了课堂提问的作用,应把课堂提问作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推手来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切忌不能急躁,要缓一缓,不妨换种方式,小组讨论,相互启发,采用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的方式,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这方面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很重要,要善于启发,要善于引导,更要善于总结,要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讨论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也要敢于提出,让学生在议论中得以提高,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颖的形式,也是表演的舞台,能力的提高也就在于此。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议论环节的有效利用,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为主动,增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分析综合能力。
4、抓“总”。这个“总”指的就是汇总、总结。即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像过电影一样把这节课的讲授内容言简意赅地复述一遍。这个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是对老师的挑战性很高,好的老师能够运用得当、锦上添花,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流于形式,令学生索然无味。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重难点突出。至于形式,可以是教师自述,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课件显示。比如《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我采取的是罗列要点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讲本课的要点一一有序板书:1775——1783;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一场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巴黎合约》等,在最后五分钟,我以此为点,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画,既给了学生以直观印象,又理清了本节课知识点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5、抓“练”。45分钟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当节课的结束,需要学生去巩固知识记忆,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练一练。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之外,教师也应有意识地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的练的方式有选择、填空、连线、列举、填图、材料分析、论述等,一般采取的是多种训练方法交互进行,尽量避免单一化,我认为这种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方面很有效果。
四、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进行适当、必要的点拨。我们说过,一堂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两个确立,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的主导是过程,学生的主体的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时刻思考:如何尽可能地多方式的发挥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简单说来,就是如何让学生独立自主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那么教师要做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重要的就是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上的适当、必要点拨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我认为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点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会学生读懂每本书的目录及单元框架。每学期伊始,我都会让学生先读课本目录,让学生了解本学期一共有多少单元、多少课,哪些是需重点讲解的,哪些是需学生自己阅读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每单元伊始,我都会让学生小声地念出每节课的题目,以及这几节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建立简单的知识体系框架。二是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方面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以经济史为例,在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读,告知他们一个大概:社会经济主要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主要有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等内容;手工业方面主要有冶炼、陶瓷、纺织、造纸等内容;商业方面主要有交通、市场、城市等内容,学生根据我的大纲提示有目的地阅读,很快就找到了课本的重要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几个标准步骤: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进一步可以在进行扩充,为什么解决的是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结果等六要素问题;怎么样说的是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作用等问题。四是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五是要让学生学会读懂历史材料和历史图像,能够根据细节来推断尽量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出切当的历史结论。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自我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就能够进行自主地学习,可以使教师在授课时对重要问题详细讲,非重要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以爱促学,增进学生的认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中国有句俗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亲近你。学生亲近了你,才会喜欢你所讲授的学科。因此,我们认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困难是有的,历史课每周开设节数较少,历史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不多,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挑战性较大,但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尊重学生,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苏醒,自尊心在逐渐增强。一些很微小的批评对他们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这种心理伤害具有延展性,很容易在初中生的群体中取得共鸣,有多时候批评了一个人,可能就会引起多个人抵触情绪的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地不在课堂上公开批评某位同学,如果实在非批评不可则采用一些开玩笑的、幽默性的方式,让他能够接受。比如上课时班上有学生跑神了,在我多次以目示意下都没反应时,我就说“我们班又有人看小月亮了,样子真可爱”,大家一下子都笑了,这样被批评的同学也容易接受。课后,我再找到这位学生,与他们进行沟通,询问跑神的原因,鼓励他们上课遵守纪律。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是对学生要多赏识,多鼓励。对优等生是如此,对后进生尤其要如此。对于学生,我经常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有时间他们自己都很惊讶,说:老师,你说的这个人是我吗。无形中就使学生和老师亲近了。其实,学生是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的,哪怕他的学习再差,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三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第一要尽可能地覆盖到每一位同学,第二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有区分,不能向后进生提问优等生的问题,这样会让后进生认为老师实在有意刁难,那样就会适得其反。在课后的个别学生沟通方面,也要注意尽可能地覆盖,不是人数的覆盖,而是层次上的全覆盖,不能让学生有被孤立之感。四是教师要增加个人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个知识面不仅仅是有用的知识,对于老师认为的有关学生的无用的知识,我认为也要涉猎一些,这样就和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才能有进一步交流的基础。真正让学生感到这个老师有魅力。五是教师要有爱。要抽出时间多和学生接近,不仅帮助他们解答学习上的困惑,也要帮助他们解答一些生活上的困惑。在交往中也要尊重他们,注意师生之间的小约定,要注意保守一些小秘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相信你所讲授的课堂知识,有意识地去识记它,最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董庄小学教学研讨周活动简报
为了加强教学交流,促进教学研讨,使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着“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教学质量”这一理念,按照区教体局有关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的有关要求,董庄小学举行了为期一周(3月18~22日)的教学研讨周活动。通过教研周的形式,以展示课为载体,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际问题。
3月20日下午,魏都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我校对课堂教学及开展小专题活动进行指导。语文、数学老师们分别组成研究团队,以日常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中学练结合的有效性”的主题,由康亚宇、管增两位语文教师执教了六年级《一夜的工作》、一年级《两只鸟蛋》这两节课。数学教师吴小明、李莹歌执教了一年级《分类与整理》和三年级《年月日》最后,语文、数学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学练结合的有效性”分别进行了研讨,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不同视角所折射的不同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灵感的火花不时迸现。同时,教研员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点评把这项活动推向高潮。通过研讨,大家对教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好学与练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