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写作之我见
初中语文写作之我见
摘 要: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多年来,我们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先做些简单指导,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出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二、努力培养学生个性
学作文的过程更应该是学做人的过程。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要为文,先做人。人格意识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对真善美的爱,才有对假恶丑的憎;只有爱憎分明,文章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人魂魄的力量;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度也必定会有所提高。引导和教育学生懂得爱憎和敢于爱憎,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情动于衷,才能发于外,感人至深的文章,必是先感动了自己的文章。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情趣,更会显出人格的光彩。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课堂上要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四、有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体现了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为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现代信息技术活化了写作教学,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诸多手段的结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而打破了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口讲手写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外丰富的写作资源与教材整合起来,有助于增大课堂信息量,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亦是如此。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调动学生的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第二篇:写作之我见
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
1、目的性;
2、创新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
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的,也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
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等)。就当下而言,学科意义上的“写作”概念已越来越多地指向应用写作这一遍及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实践活动。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创作。
另外,文字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进一步讲,是对全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贡献。
可以说,写作也是一种文化艺术。
写作的作用 宿雪岗
古往今来,写作历来是用于考察人的思维能力和检验人的德才表现的最有效手段。在我国,不管是过去皇室选精,还是现如今国家选英,都毫不例外的考试其写作能力,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你可以不精通专业知识,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头脑糊涂、思维浑沌、语无伦次和错字连篇。如果一个国家工作人员,连最基本的字、词、句、篇都不能掌握,是不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心中所想,用文章指挥别人如何去做,甚至与常人保持正常的交流与沟通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国家对于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现如今的国家公务员招生和录用,一般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有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有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从而保证了国家工作人员,能够代表政府公众形象,展现其应有的工作能力。
建国近六十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尤其是三代领导集体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都特别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牢牢抓住中央党校这个教育培训基地,善于用理论武装干部头脑,用理论文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工作实践。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具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同时又是学习与实践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出版有文选文集,还以世纪伟人的特别专著,教育和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二十年来,江泽民同志,不仅在百忙之中写了大量文章,而且首创了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制度,鼓励党的高级干部拿起笔来写作,并且对干部的写作,曾作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在说、写、干中,写是基础,是一个干部综合能力的反映,干部的写作过程,是运用政策思考和总结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的过程,而思路清晰,就会为说和干奠定扎实基础。写如品质、如能力、如觉悟、如作风就是这个道理”。胡锦涛同志也是学习和写作的楷模,他不仅亲笔写了大量理论文章,而且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亲自主持起草了多个中央政治、经济工作报告,他提出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八荣八耻,和谐社会建设等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与应用,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一般地可以认为,写作是思维的反映,它能够体会人生百味、感觉世间真理、荡涤良知劣行。写作的作用很多,概括地讲就有五个方面十项作用。
写作使人观察思考,多思敏感。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一篇好的作品,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弘扬真理和正气,反对丑陋和恶行,耐人深思寻味,吸引读者阅读为标准,它要求写作人员深入社会底层,挖掘事情真相,接触普通百姓,勤于观察和思考,对社会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热心关注,对现行政策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让见解和议论与时代合拍,与大众产生共鸣,抓住要害抨击时弊,起到教育感化人的作用。而经常从事写作的人,就训练和养成了观察思考、多思敏感习惯,养成有正义感、有责任心、了解群众反映的习惯。一个好的作者,会自觉的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现象有独到的见解和评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能够生产出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悟人生、鞭辟入里的时代佳作。如果一个人没有养成观察思考和多思敏感的习惯,那么应当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多写日记,否则是不会对社会有所感悟和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写作使人明辨是非,领悟人生。所有作品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教育感化人的作用。不管是小说、报告文学、诗歌、舞台剧本、论文、公文,虽然体裁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宣传对象都是人,都是为了教育感化人,所以,作品都是以惩恶扬善、明辨是非为出发点。一个好的作品是能够较好的起到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的。就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文章一样,能够改造人的行为和世界观,会影响人类的进程和变化的节奏。好的作品就会有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对别人是一个教育,让读者明辨是非,对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让自己领悟人生,形同伟大的作品能够放射出伟大的光芒,必然出自伟大的作者一样,作者在生产作品的同时,必然首先涤荡自己的心灵,让别人改造行为和心灵的同时,自己也将得到潜心修行。所以,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励文学文艺作品的生产和争鸣,尤其提倡领导干部拿起笔来,学会写作和多生产作品,掌握教育别人和感悟自己的武器。
写作使人沉思稳重,扩大影响。作者的写作过程就是自我的修炼过程,作品在追求完善、完美的同时,自己也将得到完善和完美。长期从事写作的作者,是能够改变自己急躁、粗鲁、邋遢、冒失等性格毛病的。如果一个青少年的性格粗野、惹事、多动、懒散、放荡,读书、写作、练字是最好的药方,如果他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写作、练字,半年以后性格就能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常常会把文人与沉思稳重联系在一起,把没文化没修养与文盲联系在一起。写作还有一个不可小视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知名度,现今有不少人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博客,在那里可以发表文章,上传照片,以文会友,亲朋好友只要在中文浏览器上输入他的名字,就能看到他的文章和照片,如同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一样,特别方便地就可以阅读。现如今的职称评定依然把理论水平,作为评定条件之一,中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教授,必须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多篇,才能参与资格评审,如果没有理论成果,高级职称是不可能取得的。写作使人至善至美,自强自律。好的作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武器,一个人如果不明事理要读书,如果性情暴躁要读书,不知天下大事和要事要读书,不懂得历史要读书,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要读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男人,如果没有文化和文学修养,就不能称为良才;一个女人,如果文化和文学修养,就不能称为才女;一个武将如果没有理论头脑,那只能是一介武夫和莽撞小子;一个公司老总如果不懂得经济理论,那只能是一个阔老板和暴发户;一个演员如果不懂得学艺理论,那他最多也就是一个优秀演员;就是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文化和理论头脑,也不能称其为著名运动员;一个著名级的教师、医生、书法家、画家,都是需要有专业理论来支撑,不懂得专业理论就不能称为著名。这就是普通与专家,一般与著名的区别所在。写作是自律的好办法,把写作的过程作为修炼自身的过程,就会收到端正言行和扶正袪邪功效。目前的监狱劳教手段,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组织劳改对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只能改造劳教者的日常行为,而学法律、读报纸、练书法、写日记、写家信,才是潜移默化,改造其心灵的好办法。
写作使人多愁善感,品味人生。有一种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就是文人墨客的多愁善感,生活情趣的缺乏症。由于作者本身养成了观察思考、慎言善辩、日省吾身的习惯,所以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参与交际和娱乐活动,他们一般不善于同外界交流和沟通,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另类是怪物,是书呆子是臭架子,是不可理喻的书生。其实,写文章的人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需要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关心。一般地说做学问的人心底善良、行为端正、爱憎分明,但他们的语言比较刻薄,好争论和得理不让人,为一点小的不良行为而表示不满,知心朋友较少,这些都是正常的,应当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关心,得到各级领导者的信任与厚爱。众所周知,写作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了解社会品味人生的过程。同时,写作的过程又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甚至也是一项体力劳动,有些调研文章就是要经过调查研究的,一些数据的采集和群众的反映,是需要作者深入实际的。一篇文章的完成,尤其一篇理论文章,一篇有份量的公文,是对作者逻辑思维、参谋决策、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全面检验,所以,文字工作者并不是单纯和简单的。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张春娥
来源:教学资源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试着从培养阅读兴趣,组织阅读专题活动,在阅读中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等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缘自于文本的趣味、缘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缘自于一种有效的激励。初中语文阅读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几点做法:
①注意独立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独立阅读就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能更好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学生可以择其所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合作阅读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在于在同学的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得到展示自己的一种心理满足,这种满足的喜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②阅读文本的改编或改写。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会激起学生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自得其乐。不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或者改写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为佳。我们可以把一些叙事性作品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学生对此尤其喜欢,这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甚佳。
③阅读复述竞赛。为了促进学生认真阅读,积极阅读,教师可以适当组织阅读复述比赛。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我们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阅读复述,然后,由学习小组推荐阅读复述优胜者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阅读复述比赛。具体做法是:由参赛者向评委(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和教师组成)印发所复述文章,然后,在全班进行复述比赛,评委打分,其他同学以举手支持的方式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尊重文本,重点突出,表情得当。
学生的阅读不是任其学生自由,教师一定要作好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文本的选择,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也好,推荐也好,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又要注意正确引导。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了解事实,有的同学喜欢科普文,有的喜欢小说等等,教师应积极地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二、保持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过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的需求心理,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阅读卡,此卡中我设置有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卡是评价学生阅读的有效依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题阅
读训练。围绕一个专题,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交流,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专题阅读可以有效地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比如,在“走进大自然”、“月球探索”、“人类的起源”等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分别开展“大自然探迷”、“自然之歌”、“月球探迷”、“月亮文化”、“人类起源探迷”等专题进行阅读。同时,还通过专题读书报告会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或者举办专题阅读成果展示手抄报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另有一番滋味。学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进而读一读陈从周《苏州园林》对 教育家和园林建筑家介绍说明事物得角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一般可以先布置一个题目,如“我看杨修的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有个别学生觉得学校生活苦,没有意思,思想消极,我便引导他读一读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的光明》。当他们疑惑时,再出示描写这类生活的文章,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浓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的氛围,在氛围中同学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曾金球 2014年6月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
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30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
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人都能读有所获。《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 ;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
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因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
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体现;反过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要借助具体形象、生活经历阅历不丰富,所以对文体解读起来,飞、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采用多读的方法。
一、多读。要想把握好文本,最基础的就是多读。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的时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诵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轮流读。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一拿到文章,老师便讲,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对文章也知之甚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会太高,收获也不会太大。相反,学生多读,能将所读部分的字词句保留在大脑中,达到词汇、语言的积累。以后再遇到,无形中便有迁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抓住关键字词句。关键的字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阿累的《一面》中‚看一下那书背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是指很明显、醒目,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之情。‚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的认识便更加深刻。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第一段便写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因为它‚不平凡‛,抓住了这个‚不平凡‛,便抓住了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抓住‚赞美‛,又是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这样借助关键字词句,便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讲求感悟。这一环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之后,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时应问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如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大多数同学都会赞成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认为一家六口宁愿饿死也要在一起;但我们不免为这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担心,所以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对父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一个。无论哪一种看法,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
四、了解时代背景。学生的感悟很重要,但是文本的时代背景和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由于学生无法设身处地,所以理解起来很难或不深。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形象,帮助学生感悟。学生通过感悟活跃了思维,拓宽了思想境界,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教学观念日新月异,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对话,注重多读,注重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