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总体目标之一,作文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如何教好作文也是各位老师倍感头疼的事。剖析学生作文,存在问题大致如下:
问题
一、学生写作文时不审题,常常跑题或偏题,随意创作。问题
二、词汇不够丰富,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
问题
三、句子不同顺,病句连篇。
问题
四、构思不完整,详略处理不当。经常是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常犯主题不突出的毛病。问题
五、观察不够深入,描写不够深入,缺乏形象具体的表达。问题
六、生缺乏创作的欲望和动力,作文形式机械化。抱着“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去写作文。
既然小学作文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查、总结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办法
一、教师要开发资源,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比如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内外活动,如班级举办跳绳比赛,学校组织拔河比赛等,让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会,从而学会写比赛的作文;通过游览名胜古迹,学会写游览记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只有生活丰富了,作文才会有内容可写,学生才不会胡乱的写。偏题、跑题的现象就会减轻。
办法
二、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这是全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习掌握作文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字、词、句、篇的综合能力。既要教学知识,更要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如在不同语境中体验各种句型在表情达意时的不同作用;了解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有的是以事物发展为序的,有的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有的是以空间变换为序的,还有的是以总分为序的等,在教学中设计练笔的环节,加强写作训练。办法
三、及时有效的组织学生评改。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纠正错字病句,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文章都有收获。
办法
四、制订有效的激励办法,让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生的作文写不好,没关系,在老师带动下大胆的写,大胆的交流。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让生尝试到写作的信心。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教学作文的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就会收到好的回报。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集中体现,是
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训练。它集中反映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想象、创作的能力,对启迪和发展学生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教学中却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感觉作文难教。其主要原因,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现归类如下:
教师的因素
一、教师的指导思想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是以仿写为主,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语气来要求学生。
以针对考试来要求学生的创作。有的甚至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写。更甚至以现成的作文要求学生背会,以应对考试。进而桎梏学生创作的思维、想象。千篇一率。没有一点的创新。
二、教师自身水平的因素:社会是进步的,知识也是在进步的。各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做为新
时代的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知识发展的前列。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单纯的把我们放在校园课本这个小环境中。要么作文题目一成不变,要么统一写作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写。这样极大的影响学生写作文欲望。
三、教师训练、批阅的因素:教师在训练要有侧重点,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训练目的。
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观点。要学生不仅仅认识到生活中的美,也要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丑。在教学的讲评中,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强加给学生。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
学生的因素
一、学生缺乏创作的欲望,及动力:“写作文干什么”? 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
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
二、缺少积累、言之无物。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的经验少。对于日常的创作的资源积累较少,学生在写
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心里知道,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说。怎么来说。
三、教师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及观点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学生不敢用自己的话,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出,使写出的作文不真实。而是只是为了取悦教师而写作文。从而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的作文。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指导思想,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指导思想,真对学生的年龄、兴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给出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及作文素材。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的动力。
二、丰富教师自身的水平,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教师要丰富自身的业务水平。运用多种现在的教学媒体,丰富学生的知识,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进一步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使文章真实而感人。不做无病呻吟。
三、培养学生多动眼、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用手来记录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用脑来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悟使作品能融入自己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四、多种训练方法。讲评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不是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
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呢?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自我的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
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2、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4、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
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
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6、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
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7、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8、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第四篇:当前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站推荐)
解决小学作文存在问题的理论与对策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我头疼的是写作教学,每每布置了一篇作文,对同学们来说,要吗无话可说,勉强的凑字数,交差完事。要嘛知道写什么写作的对象很清楚,可就是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够逻辑,中心不突出。另外就是有部分同学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可就是对写作的深度挖掘的不够深刻。让人感觉上作文课太难。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什么?是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收获或积蓄。用什么来表达?是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要根据日常生活即现实交际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际的目的和不同的交际对象,创造性的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其实,作文并不是什么神秘艰难的事。关键在于:
第一,有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感受与积蓄; 第二,有没有真正掌握足以用来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和积蓄的语言材料; 第三,有没有真正形成自主交往的意识和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交际经验或能力。
也就是说,需要具备基本的认识积累基本功、语言文字基本功和应对基本功。要使作文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认真反思并解决好这三个问题
。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重情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 二是重过程,强调观察、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重视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三是提倡自主写作,降低要求,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具体地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低起点,宽要求”到“文通字顺”
低起点,宽要求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内容要求不要过高,健康,有趣,无害即可。初学作文的学生走不稳当,脚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这时,如果对他们的要求过高过严,一则事实上达不到,二则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是“描红”。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有序,而切不可恨铁不成钢,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培养兴趣最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的文通字顺就是说,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二)处理好两个动态平衡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动态平衡。要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小学生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习作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交际行为、身心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相适应。作文教学需要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领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在进行哪些主导交际活动,他们是怎样感知世界和认识自我的,现有的阅历和语言储备情况怎样,进行书面表达交流时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有哪些潜能可以开发利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导活动和阅历增长,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按需分配,宏观设序。让学生在他们言语交际的总体结构中发展语文运用能力。不能一箱情愿,只按照作文的知能要素任意切割分解,人为地编造训练系列。再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要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的“奉命作文”和“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必须增强开放意识,这种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即有大语文观的观念。有让学生写放胆文的观念,有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观念。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正如大纲要求的“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三)做好沟通与转化
学生有话而不会表达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做好读与写、说与写、思维与表达之间的沟通工作,读、说与思维是作文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文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说与写作,思维与表达属于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以促使两种能力的转化。在作文教学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中,这里的“沟通”与“转化”当属其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事实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则明显地用力不足,且方法不当。我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三个“转化”:
读说——转化——写。说话就是作文。为了解决学生害怕作文的问题,首先要教育学生,作文并不难,作文就是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说话写话,听写默写等项训练,采取上说话课,你说他写,你读他记,自说自记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已的心里话。
思维—转化——写。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尤其是知觉社会的能力还很差,尚处于“自我中心”“生理自我”向“去自我中心”“社会自我”过渡的阶段。但他们有思维,会想象,想象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思维比较丰富独特,奇思妙想经常涌现,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地去想,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实践——转化——写。作文教学向生活化贴近,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做好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
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这说明“积累”对小学生作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积累之类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属于作文训练的内容,但它却是学生们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种前期准备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收集材料的好习惯,以及让学生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要以小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实际为依据。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学生们的作文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四)如何沟通与转化
首先,要解决好心理意识问题。学生作文意识薄弱,心理意识薄弱,指的是学生们没有把作文视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活动,视为一种能够显示自己创造力的过程。于是,一写作文时就紧张,就有一种压抑感,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其次,要解决好操作意识问题。操作意识薄弱,指的是学生一旦拿到题目后,审题、选材、构思,进而动笔写作的意识差,关键是缺乏一种积极参与、大胆驾驭、努力创造的心态,于是,一切活动都是在“迫不得以”的心态下进行的。没有利用作文的特点,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学生们写不好作文的内在原因之一。教师应在这方面积极给予引导,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耐心的指导,正确的评价,要给学生作文一个“放”的机会,留有“活”的余地。第三,要注重引导观察,丰富写作素材。从引导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不能企盼学生写出什么惊人之作。(2)要坚持把定向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3)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第四,要善于指导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一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二是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批注或感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定向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第五,抓好平时的小练笔——由小到大,由短到长。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8余篇大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培养出来的。练的最有效形式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缓解作文训练的坡度。
综上所述,要改变作文教学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的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说闻所感所思不拘形式的写出来,写想象作文,鼓励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鼓励异想天开;高年级重在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指导观察,注重指导积累语言,注重指导想清楚了再写,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就会用丰富的语言来写,就会写的清楚、明白;只要教师在作文上给学生松绑,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学生就会用童心童趣童语的习作,还我们一个个惊喜!我们从调查中,从师生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希望、建议中看到,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作文教学机制。
第五篇:小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丰镇珠湖山学校 李玉凤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并谈谈其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
初学作文,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写一件事从头到尾面面俱到,根本看不出其写作的重点,不明白他写作的目的。例如一篇日记,他从早上写到晚上,所做的事全写出来了,有上学、写作业、买零食、和同学玩、放学回家等。但看不出哪件事是重点,是他最想表达的,没有一个中心意思。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不明白作文的目的,以为作文只是凑字数而已。不知道作文应该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再加上有的老师一味强调字数的要求,导致这种言之无物的作文出现。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在作文指导时从说到写,先说说你这一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为什么难忘,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或启示。想好后再动笔作文,就可避免出现作文没有中心的毛病。
二、内容不具体。
小学生作文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内容不具
体,很多学生一篇作文写不到两百字就完了。让他多写点就像挤牙膏似的,就是写不出来。这类文章往往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记事却简单笼统,三言两语的就完了,看不出事情的重点部分,因而影响中心的表达。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平时对生活漠不关心,观察力不够,又加上积累较少,词汇不丰富。因此写起文章来就干巴巴的几句,没有什么修饰,就几句纪实,至于所思所感是一句没有。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要多积累好词好句,在写之前仔细想想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整件事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哪里,把它写详细,还要写出你对这件事的感悟或看法。这样既使得文章内容具体,又突出了中心。
三、条理不清楚。
一篇好文章应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有一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看似内容具体,其实杂乱无章,没有一定的顺序。使人看了不明白其条理何在。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写之前没有好好构思,没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拿起笔就写,想到哪就写到哪,发现忘写的又补写,结果就是乱七八糟的。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写之前一定先列提纲,定好写作的顺序,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了。
四、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很多。
这类问题是小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主要出现在语文基本功较差的学生身上。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爱读书,不爱写字,语文基础知识很差。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写,平时严格督促其背书和记字。作文时单独辅导,当面指导其自己修改,天长日久,形成一定的语感。
当然,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其中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使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