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论文以情动人路盈颖
以情动人不拘一格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学校:乌市第87小学
姓名:路盈颖
以情动人,不拘一格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自己写作的本领。而事实上,在小学中段,初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作文脱离生活。习作要求让学生感到距离现实生活较远,没有深切的感受,所以无话可说。
二、“模式化导向”。平时教学时,有意无意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易受青睐,或者在批改作文时,从批语中写出此作很好,但“怎样怎样”就更好了,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倾向,从而放弃自已的情感体验,写出老师爱看爱听的句子。
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短的老师,我经常会观察自己的学生,反思他们身上出现的现象、问题,和帮助他们的方法。从他们的习作中,我感受到,作文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习作优劣的关键点,如果能够唤起学生的感情,无论哪种形式,就会有话可说。从学生平时的表现中,我总结出以下三条规律:
一、联系生活,有感而发动人心。
本学期课文的第一单元是有关春天的内容,相对应的在语文园地一中,习作要求写一写景物。当时正值三月,乌市的春天来得较晚,冬末的天气还非常冷,窗外既没有刚发芽的柳丝,也没有嫩绿的小草。上习作课那天,班上的气氛非常沉闷,任凭我怎么启发,同学们就是
懒洋洋的,有几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站起来就讲:春天来了,小鸟从南方飞来,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小草„„说得真好,可这哪是写作文,“我手写我心”,这是在背课文中的春天呀,看着同学们无所适从的表情,我当即决定,这次作文课推迟,并告诉同学们,由于春姑娘走得较慢,所以我们乌鲁木齐的春天来得较晚,但是春姑娘的脚步还是轻轻地,悄悄地来了,请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春姑娘都来到了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可以向老师汇报,也可以写观察日记。几周后我们再来写这篇作文时,许多同学已经有了发现,“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悄悄地擦掉我家窗户玻璃上的窗花,让阳光能够晒进来,暖洋洋的”,“马路上的冰越来越薄,有的地方变成了泥水,走起路来弄脏了鞋子”,“人们脱掉了长长的羽绒服,开始穿短棉袄了”„„虽然并没有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热烈,但这些用心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自有一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
有一段时间,总有科任老师反映说,我班最近几天纪律不够好,上课时同学们心气浮躁,闹腾得厉害。正巧我也有此感觉,于是,利用上课间隙,我批评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最近怎么了,纪律变得这么糟糕,一位平时较文静的女生发言说,也许同学们有什么烦恼吧。一句话差点把我给逗笑:八九岁的小不点,有什么烦恼?可是一想,又觉得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于是我接着问:是这个原因吗?没想到很多同学都露出赞同的表情来,我觉得有趣,是这样吗?我得调查调查,于是,当天的作业就是写一写《我的烦恼》。第二天交上来,我花费了几节课时间挨个看,发现真是不得了,连平时不爱交作业,不
会写作文的同学都写了满满一页,虽然句子并不太通顺,标点也用得不全对,但他的烦恼,他的情感跃然纸上。
于是我开始喜欢利用学生的情绪,当他们说到相信外地的奶奶时,就引发讨论老家的亲人,于是作业就是写写自己想念的人,要求通过小事例来体现思念之情;当他们体育课上学了新技能兴高采烈,当天就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只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他们都会写得兴致勃勃。
二、运用情境,因势利导讲真心。
有一天上课前,我听到班里有许多同学喊加油的声音,进去一看,是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打架,看到我进去,所有人快速上座位,佯装什么事都没发生,那两个男生低着头,一个还在无声的哭。我生气极了:有人打架已经够呛,周围的同学不但不劝解,反而在喊加油?一瞬间,我想起了鲁迅笔下“麻木的中国人”,也许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教育无小事”,我立刻开始调查此事,起因很简单,一人和另一人开玩笑,推了一下,被推的人不高兴,捣了一拳,于是两人你来我往的打了起来,拧住对方不肯放手。周围的同学有劝解的,但由于喊加油的居多,人少力微,劝不下来。我先是对打架的两位男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又对班里的班委成员进行了责任心教育,又让喊加油的同学进行反思,说感受。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我写的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两位打架的同学写的是〈一件后悔的事〉,其它同学写的是〈当同学打架之后〉。这篇作文他们写的很快,而且大部分人都写得情真意切,很为当时的所作所为后悔,还有很多同学
说自己本想劝阻,但声音太小等等,但每个人都认识到了此事的教训,以及同学之间应宽容,应理解,应互相帮助的道理。这件事过去了,班风也得到了整顿,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同学们写作水平并不差,只要你给他们想说真心话的机会。
从那以后,只要班内出现了新事件,不论好事坏事,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让同学们就事论事,说说感想,写写看法,有时候,他们的想法还很好,很让人惊讶呢!
三、释放空间,挥洒自我展童心。
从初接触作文开始,同学们写的大多是写人写事,比如:难忘的事,高兴的事,有趣的事,很多同学一看老师给的题目就头大,觉得被约束了,想写的话不让写,他们需要自由表达的空间。
于是我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两个本子,一个本子写单元训练中的习作,另一个本子自由写作。我发现,每当发自写本的时候,同学们都特别高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而且,自写本上的作文远比单元训练本上的精彩、有趣,字里行间还跳跃着幽默、机智、幻想的火花。而且,由于体裁不同,题材不同,他们的作文中写什么的都有,有的写一次观察,有的写一次出游,有的写自己的小发现,有的写邻居,还有一位同学,每次都为自己的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有个别作文水平较低的,在自写本上抄写精彩的语段,这对于闭门造车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现在,我经常发自写本,同学们也不再喊叫作文烦了,至于这样到底可不可行,我还在继续的摸索与实践中。
第二篇: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可以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 情感 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一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美育教育、家庭美育教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的因素,音乐课更是如此,《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为什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音乐本身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的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强弱,这四个要素的结合表现出了音乐的每一种感受,以这四个因素为载体产生出的不论是美妙的演唱、动情的演奏还是用心的聆听,都是在以美的形式表现出美的内容,都内涵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比如当我们欣赏音乐歌曲《爱的人间》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所带来的听觉美感,更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一群需要帮助孩子的渴望心情和人间处处充满爱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帮助人的美好品质。又如我们学唱音乐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婉转优美的旋律,而且感受到了一种欢乐的心情和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自豪感和上进心。再如我们在欣赏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时,不仅被它优美的旋律感动,更透过旋律进行思考,了解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明确自己要学习那种勇敢和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样的音乐教学就达到了真正的审美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上的审美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点,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撞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抓住情感教育达到有效的审美教育,是我们值得研究并且努力实践的课题。
二
通过努力,我觉得以下三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有了解音乐内容的欲望,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才能实施审美教育。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比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导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评价体制、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等等。培养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2.重视美感的训练。
在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完整播放音乐作品,启发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聆听、感受。第一遍播放过程中,老师陪学生一起聆听,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自己感受、想象,发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并请学生在初听音乐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启发美好情感,审视美。初次听完歌曲,教师再第二遍播放歌曲,这时适当问学生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首歌带来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老师的启发性问题,发现音乐旋律的美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比如在学唱五年级歌曲《爱的人间》时,初听完整首歌曲,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美不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挖掘学生心中对这首歌的美好情感,学生开始关注这首歌带来的美的享受。聆听后,启发学生鉴赏美。学生充分聆听了歌曲,自然就要到唱一唱这一步了,在唱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乐曲的特点,有机地渗透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对于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对于节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性的乐器,进行感受和领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加对美的认识,加深对美的理解。这样以整体的方式表现音乐,启发和指导学生或用轻声、或有感情、或有强弱起伏的变化唱这首歌,这种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再通过各种形式由浅入深地演唱,学生品析了音乐的美好意境,鉴赏了音乐内在的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3.展开美好想象,让学生挖掘美。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完歌曲,鼓励学生大胆演唱,启发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并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歌曲的内在美,更深刻地领会歌曲的情感,释放情感,丰富精神世界,真正体验歌曲的情感价值。
三
除了上述比较重要的三点,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1.教师的状态。
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如教师的情绪、体态、语言,等等,教师高涨的上课状态,会把学生的上课情绪调到最高点,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这堂课中,教师优雅的教学体态,会让学生被个人魅力所感染,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第三篇:求职信以情动人
以情动人,以诚感人
写 求职信 也要有感情色彩,语言有情,会更有助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感动对方。那么写 求职信 怎样做到以“情”动人呢?关键在于摸透对方的心理,然后根据你与对方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求职单位在你的家乡,你可以充分表达为建设家乡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志向;如果求职单位在贫困地区,你就要充分表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的决心;如果是教学单位,你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总之,你要设法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得到对方的赞许。这样对方会自动地伸出友谊之手,给你以热情的帮助。
写 求职信 在注重以情动人的同时,还要以“诚”感人,以诚取信。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指“诚恳”、“诚实”、“诚意”、“诚信”。就是态度诚恳、诚实,言出肺腑,内容实事求是,言而可信,优点要突出,缺点不隐瞒,恭敬而不拍马,自信而不自大。只有“诚”才能取信于人,令人喜欢。人们常说“真诚能感动上帝”,就是这个道理。
要不断地修正
建议你先打一个草稿,把所有的想法列出先后次序,并巧妙地将它们串连起来。切忌把第一份草稿寄出去。无论日期怎么紧迫,都要谨守”纪律”.经过一番改正、推敲之后,才能邮寄。
没有草稿是完美的,绝大多数都需要一改再改或是干脆重写,好比体操选手,不经一番锻炼,就不会有傲人的体魄和喜人的成绩。
先建立联系,莫提薪水,争取 面试
在求职信中,不要提薪水的具体数目。求职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联系,争取面谈的机会。此时谈钱为时尚早,以后会有更适当的场合,更何况薪水的数目并不是你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如果同时有两个职位,其中低薪的那个职位更有利于今后发展,那么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这种例子在应聘者中比比皆是。在求职信的最后,要特别注意提醒聘人单位留意你附加的 简历,并请求给你回音,以争取能够建立下一步的联系,获得 面试 的机会
第四篇: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摘 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的作文是言之无物、缺乏新意。这里面不仅仅是语言修辞的匮乏,更表现出文章情感的平淡,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实现高中作文教学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当以“情”入手,让作文在情感上能够实现与读者达成共鸣。
关键词:高中作文;情感;技巧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的确,唯有真情能动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可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借景抒情情意浓
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个常用技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中,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她是那样美丽,却又可望不可即,蒹苍露白,才能表现出情深怅惘。
同样,借景抒情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很好的方法。有位同学在习作中写对母校的思念,写到:“校园里的玉兰花想必已经开了,池边杨柳堆烟,小鸟在树上亲切地唱着歌,池塘已经被荷叶荷花占领了,可是那我们那群池边戏水的人却不在了!母校,老师,已经成为我们身后越来越远的风景。可是从此以后,每一个相似的表情,每一个熟悉的背影都会让我想起你们!”自然总是呈现出一种近乎永恒的状态,而人生却充满了聚散,这样景色的渲染,无疑很好地烘托了离情。
二、巧用道具情深沉
在戏剧和影视作品中,表演用的器物,叫做道具。道具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点缀作用。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个很重要的道具:昆仑奴面具。面具后的面孔,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太平的心房。但是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旷日持久却又绝望无比的爱情的序幕,这张面具,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是她甜蜜而又辛酸的爱情的见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记叙性的作文中,不妨也来一些小道具:爷爷的锄头、奶奶的针线包、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这些道具在文中反复出现,就像是音乐中回环的旋律,会叩击读者的心弦,为文章增添不少情味的。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里面就有很好的道具,祖母拿给归有光的象笏,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尤其是那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情味全出,却又不着痕迹。有位同学在关于奶奶的一篇文章中,重点提到了奶奶做的那双白底青面的布鞋,“踩上去,脚仿佛落在云端,无处不熨帖”。我们仿佛看到了年迈的祖母慢慢地为孙女缝制青步鞋,一针一脚,绵绵密密,层层叠叠。文章中的道具,使文章更加情意深沉。
三、情景再现情汹涌
有句歌词叫做“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说的就是情景再现的作用。用文字去唤醒尘封的记忆,让情感随着往事流淌倾泻出来,往往能起到荡气回肠之效。
有位同学写自己清明节去拜祭祖母,朦胧泪眼中,往事逐渐袭来“回忆往事,我仿佛又看到祖母焦急地站在门口,一声一声地呼唤我归家;看到祖母举着一根长长地的竹竿,为我打下甜甜的枣子;看到祖母在灶前忙忙碌碌的身影;看到祖母踮着脚尖站在门口等着放学回家的我――”写到这里,情感已经遏制不住,下面的文字就自然流淌而出“祖母啊,你是否听到我对你的一声声呼唤啊?你是否感受到孙子对您无尽的思念啊?您是否也在思念着您的孙子啊”?对往事的回忆,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也打开了情感的闸门,真挚感人,所以“情景再现”不失为写记叙文的好方法。
四、化诗入文情有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如果把诗歌融入到我们的作文中,不但可以把平日所学诗歌学以致用,还会起到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化诗入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诗歌入文,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恰到好处的引用,真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不可太多,否则就成了诗歌大串联,而没有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种,就是把古典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比如“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这段文字就颇有“鸡声茅店月”的韵致,这也使文章颇有情韵。“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诗歌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无与伦比的,化诗入文,是聪明之举。
五、语言朴素情意真
朴素是一种美,因为朴素往往和真诚相连。当你觉得无法表达的时候,说最真诚的话就可以了。
有位同学写自己的爷爷执意住在农村,坚守自己的土地,全家人不理解时,爷爷对自己说了一番话:“你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没钱给他念书。那小子脾气特倔,没钱念就站在教室门口听老师上课,怎么赶也赶不走。当时我狠了狠心,硬是多开了两块地,把他送上学――孩子大了,都各自成家立业啦。我一老头子整日没事干,只能在田上下力气。累了,就和它说说话;困了,就躲在树下睡觉――”他终于理解了爷爷对土地的感情。爷爷是农民,大半辈子用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上,用在和土地交朋友上。土地和爷爷的纽带是永远无法斩断的。我觉得这样朴素的表达自有直达人心的魅力。
写作文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写,否则,就算是满纸锦绣,也是苍白无力的。“诗缘情而绮靡”,掌握作文的燃情技巧,准确而到位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才能写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郑华凤潜心培植习作情感增强习作教学实效《福建教育:D版》2013年第2期
[2]李连云浅议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与方法《青海教育》2013年第5期
[3]王晓玲议论文写作的情感表达《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第五篇:榜样示范 以情动人
榜样示范
以情动人
隆昌县第六中学
关
炜
榜样教育是一个关涉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思,是德育理论和实践要经常面对的攻要问题。德育既可以通过榜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时代规范,又可以按照榜样的人格精神这一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培育个体完善的人格。
榜样教育就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青少年的心灵,以达到教育预期目标。榜样人物的言行,往往能把深刻的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
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也较为肤浅,而且生活阅历简单,对一些道德概念缺乏具体、形象的感受,但他们有上进心,模仿性强,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效而仿之。
当代中学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新事物的要求也愈加苛刻,然而,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对榜样的“神化”和“庸俗化”,以及学习榜样活动的“形式化”等因素,榜样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难以充分发挥,进而造成榜样力量的受损和耗散,青少年甚至对一些典型人物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运用榜样进行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榜样的树立和宣传
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要体现先进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为榜样,他必定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不然就不是榜样,但榜样如果是一个“高、大、全”的完人,必定是一个“假人”、“虚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学生对之便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学。要让他们体会到,榜样也是普通人,他做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事,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他是一个可望、可敬,更可及、可学的“人”,我们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都可取得与榜样一样甚至更大的成绩。
二、榜样人物要富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习榜样的内驱力
一般说来,学习人物事迹,大致有如下几个阶段:先是榜样人物事迹使学生感动,有惊叹、佩服、敬慕之心;再是这些事迹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需要、激情,使其产生跃跃欲试之念;最后见诸行动,或模仿,或由模仿进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几个阶段之所以能连续下去,关键在于青少年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动起情来,形成内心的驱动力,否则,这种“榜样”难以入脑入心,学榜样也就只能学其皮毛,穷于应付。
三、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而不至于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适时了解青少年所欠缺的具体方面和他们的关注热点,恰当选择与之有关的榜样人物事迹进行教育,将会更充分地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触这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能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笔 者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榜样的力量才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前文所述的启动、控制、调整、矫正作用才能更有效发挥。
除了榜样本身的因素,还要善于分析榜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往往在模仿活动中,他们受到伟大人物或先进典型影响而积极向上,也可能受不良形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标准对榜样做出具体分析,找准其闪光点,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不能回避其缺点,要敢于“挑刺”,引导他们辨证地认知榜样。
此外,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致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