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以情动人李晓
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浅谈班级管理工作
春风有爱,万物才能复苏;太阳有爱,人间才有温暖;师生有爱,班级才能和谐。——题记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对学生需要用心、用情去爱。如果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学生其实都很可爱,很值得你为他们付出,学生们也会更加地热爱你,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和谐、进步、团结的班集体。
人都是有感情的。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一个人只要你深入他的心灵深处,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作为班主任即是学生的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长者应该宽厚,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朋友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去“征服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与学生相处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林大杰,他属于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地学生,今天不穿校服,明天上课违反课堂纪律,后天就迟到等等。多次的批评教育都无效,但是我发现他特别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我就以此为突破口,有一次,他感冒了,我就亲自带他去看病,亲自端水给他吃药,嘘寒问暖,我从他的表情中看到了感动。还有一次,他打球把脚扭了,我出去买了跌打药,并且亲自给他擦药,他有些不好意思。从此以后,他对我的话言听计从,小毛病也越来越少了。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以情感为动因,用童心、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耐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灵,就能达到课堂教学主客观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理想的教育教学氛围,孩子们就会愉悦地学习和生活,就会像向日葵一样,在你身旁灿烂地绽放!
只要我们对学生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二篇: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可以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 情感 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一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美育教育、家庭美育教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的因素,音乐课更是如此,《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为什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音乐本身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的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强弱,这四个要素的结合表现出了音乐的每一种感受,以这四个因素为载体产生出的不论是美妙的演唱、动情的演奏还是用心的聆听,都是在以美的形式表现出美的内容,都内涵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比如当我们欣赏音乐歌曲《爱的人间》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所带来的听觉美感,更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一群需要帮助孩子的渴望心情和人间处处充满爱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帮助人的美好品质。又如我们学唱音乐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婉转优美的旋律,而且感受到了一种欢乐的心情和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自豪感和上进心。再如我们在欣赏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时,不仅被它优美的旋律感动,更透过旋律进行思考,了解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明确自己要学习那种勇敢和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样的音乐教学就达到了真正的审美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上的审美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点,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撞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抓住情感教育达到有效的审美教育,是我们值得研究并且努力实践的课题。
二
通过努力,我觉得以下三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有了解音乐内容的欲望,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才能实施审美教育。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比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导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评价体制、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等等。培养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2.重视美感的训练。
在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完整播放音乐作品,启发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聆听、感受。第一遍播放过程中,老师陪学生一起聆听,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自己感受、想象,发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并请学生在初听音乐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启发美好情感,审视美。初次听完歌曲,教师再第二遍播放歌曲,这时适当问学生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首歌带来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老师的启发性问题,发现音乐旋律的美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比如在学唱五年级歌曲《爱的人间》时,初听完整首歌曲,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美不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挖掘学生心中对这首歌的美好情感,学生开始关注这首歌带来的美的享受。聆听后,启发学生鉴赏美。学生充分聆听了歌曲,自然就要到唱一唱这一步了,在唱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乐曲的特点,有机地渗透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对于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对于节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性的乐器,进行感受和领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加对美的认识,加深对美的理解。这样以整体的方式表现音乐,启发和指导学生或用轻声、或有感情、或有强弱起伏的变化唱这首歌,这种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再通过各种形式由浅入深地演唱,学生品析了音乐的美好意境,鉴赏了音乐内在的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3.展开美好想象,让学生挖掘美。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完歌曲,鼓励学生大胆演唱,启发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并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歌曲的内在美,更深刻地领会歌曲的情感,释放情感,丰富精神世界,真正体验歌曲的情感价值。
三
除了上述比较重要的三点,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1.教师的状态。
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如教师的情绪、体态、语言,等等,教师高涨的上课状态,会把学生的上课情绪调到最高点,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这堂课中,教师优雅的教学体态,会让学生被个人魅力所感染,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第三篇:求职信以情动人
以情动人,以诚感人
写 求职信 也要有感情色彩,语言有情,会更有助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感动对方。那么写 求职信 怎样做到以“情”动人呢?关键在于摸透对方的心理,然后根据你与对方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求职单位在你的家乡,你可以充分表达为建设家乡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志向;如果求职单位在贫困地区,你就要充分表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的决心;如果是教学单位,你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总之,你要设法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得到对方的赞许。这样对方会自动地伸出友谊之手,给你以热情的帮助。
写 求职信 在注重以情动人的同时,还要以“诚”感人,以诚取信。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指“诚恳”、“诚实”、“诚意”、“诚信”。就是态度诚恳、诚实,言出肺腑,内容实事求是,言而可信,优点要突出,缺点不隐瞒,恭敬而不拍马,自信而不自大。只有“诚”才能取信于人,令人喜欢。人们常说“真诚能感动上帝”,就是这个道理。
要不断地修正
建议你先打一个草稿,把所有的想法列出先后次序,并巧妙地将它们串连起来。切忌把第一份草稿寄出去。无论日期怎么紧迫,都要谨守”纪律”.经过一番改正、推敲之后,才能邮寄。
没有草稿是完美的,绝大多数都需要一改再改或是干脆重写,好比体操选手,不经一番锻炼,就不会有傲人的体魄和喜人的成绩。
先建立联系,莫提薪水,争取 面试
在求职信中,不要提薪水的具体数目。求职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联系,争取面谈的机会。此时谈钱为时尚早,以后会有更适当的场合,更何况薪水的数目并不是你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如果同时有两个职位,其中低薪的那个职位更有利于今后发展,那么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这种例子在应聘者中比比皆是。在求职信的最后,要特别注意提醒聘人单位留意你附加的 简历,并请求给你回音,以争取能够建立下一步的联系,获得 面试 的机会
第四篇:榜样示范 以情动人
榜样示范
以情动人
隆昌县第六中学
关
炜
榜样教育是一个关涉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思,是德育理论和实践要经常面对的攻要问题。德育既可以通过榜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时代规范,又可以按照榜样的人格精神这一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培育个体完善的人格。
榜样教育就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青少年的心灵,以达到教育预期目标。榜样人物的言行,往往能把深刻的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行性。
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也较为肤浅,而且生活阅历简单,对一些道德概念缺乏具体、形象的感受,但他们有上进心,模仿性强,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效而仿之。
当代中学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新事物的要求也愈加苛刻,然而,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对榜样的“神化”和“庸俗化”,以及学习榜样活动的“形式化”等因素,榜样的教育作用越来越难以充分发挥,进而造成榜样力量的受损和耗散,青少年甚至对一些典型人物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运用榜样进行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榜样的树立和宣传
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要体现先进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为榜样,他必定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不然就不是榜样,但榜样如果是一个“高、大、全”的完人,必定是一个“假人”、“虚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学生对之便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学。要让他们体会到,榜样也是普通人,他做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事,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他是一个可望、可敬,更可及、可学的“人”,我们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都可取得与榜样一样甚至更大的成绩。
二、榜样人物要富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习榜样的内驱力
一般说来,学习人物事迹,大致有如下几个阶段:先是榜样人物事迹使学生感动,有惊叹、佩服、敬慕之心;再是这些事迹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需要、激情,使其产生跃跃欲试之念;最后见诸行动,或模仿,或由模仿进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几个阶段之所以能连续下去,关键在于青少年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动起情来,形成内心的驱动力,否则,这种“榜样”难以入脑入心,学榜样也就只能学其皮毛,穷于应付。
三、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而不至于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适时了解青少年所欠缺的具体方面和他们的关注热点,恰当选择与之有关的榜样人物事迹进行教育,将会更充分地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触这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能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笔 者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榜样的力量才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前文所述的启动、控制、调整、矫正作用才能更有效发挥。
除了榜样本身的因素,还要善于分析榜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往往在模仿活动中,他们受到伟大人物或先进典型影响而积极向上,也可能受不良形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标准对榜样做出具体分析,找准其闪光点,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不能回避其缺点,要敢于“挑刺”,引导他们辨证地认知榜样。
此外,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致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
第五篇: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以心育人,以情动人,是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不变的工作原则,我认为班主任最美好的情操便是热爱学生。我是一踏出大学校门就跨入班主任行列的,老教师们勤奋的工作态度我耳濡目染,深知教书育人的责任。我所努力的一切,正是因为我热爱教师职业,喜欢学生。我常想象自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我也常想象我是家长,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了做到以心育人,以情动人,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出生年月日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基于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我精心选择了林清玄等几位作家的有关文章,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要首先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用辛勤的劳动供养我们上学,在每次家长会前和学期末我都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谢信,引导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真心表达感激之情,此举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不少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一次家长会后,有位家长看了孩子的感谢信,激动得哭了。对我说,真是太感谢您的教育了,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孩子也能这么懂事,对孩子的教育我也更坚定了信心。听了家长 的这些话语,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学校缺乏起码的热爱之情。师生关系日趋淡薄。因此,对学生进行对老师的感恩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艰难。我常常痛心的看到: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不知道招呼,在班内问老师问题“稳坐如山”,到老师办公室推门就进,对老师的善意批评怒目相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精心组织了几次主题班会,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学生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老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进一步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给了我们求知的本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正确对
待老师的批评。有很多次,我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声色俱厉”之后,又马上心平气和地问学生: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是从心底里对老师充满感恩之心吗?这样一来,既舒缓了紧张的气氛,又在教育这名同学要对老师时刻心存感恩之心的同时教育了其他同学。现在,我所教的班级,只要有个别同学对老师稍有不理解时,其他同学马上会对这位同学说:你应该对老师心存感恩,理解老师„„同时,我与各位任课教师沟通,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多与同学谈心交流,力争做到无障碍沟通,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一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另外,我和各位任课教师还特别注意做到“师师互捧”,互相在同学面前为其他老师树立威信,相互介绍其他老师工作中的艰辛。这样做,既加强了同学对老师的了解和尊重,又增进了同事间的团结协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动不动就矛盾重重,甚至拳脚相加。打扫卫生互相推委,学习上缺乏合作互助。针对这种情况,我还是选择了几篇文章,引导学生要珍惜同学间的缘分,同窗共读,本来就是难得的机缘,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真心感谢同学给了我们友谊。从接班时我就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好同学,大家有缘走到一起,我很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把我们班级建成一个出色的集体,这需要我们每一份心,每一双手的共同努力。”并提出了“班就是我,我就是班”的行为准则。时时提醒学生对照反省,每一个学生都要不断扪心自问,我为班作出了什么贡献。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空前团结,互帮互学之风浓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如有位同学的口头禅是“有事您说话”,“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人生理想,在实际工作中,他也确实能做到处处为集体,时时为同学。每一位同学都以做一个我班的成员为荣,都为班集建设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有了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同学们逐渐有了感恩之心,能够真心感谢这个世界的一切。认识到对任何事物都心存感恩之心,心中就会充满阳光。有了感恩之心,对待学校的制度、措施,对待老师的批评,对待同学间的矛盾等问题就都会正确理解,妥善解决。因此,我所带的班,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同学们也日益团结,班里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都能得心应手,看到学生们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我切身感受到了以心育人,以情动人的良好效果,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奉献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