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2 13: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

第一篇: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

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

2005/03/09

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佛教的和平、理性与人本(与神本相对)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明智人士认识到,佛教就是慈悲、理性、和平的宗教。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历史上所有伟大宗教里,我是崇尚佛教。尤其是它的早期形式,因为它几乎没有宗教迫害因素的存在。”

爱因斯坦说过:“未来的宗教将是一个宇宙宗教。它将是一个超越了人格化的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务的(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括地讲,在现时代,唯有佛教兼具如下数方面的品质:

1、能够自如的应付科学的挑战;

2、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又能够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

3、能够以平等、包容的心态与其它宗教和平共处;

4、能够给人类真正带来持久的和平;

5、能够指导人们获得身心的究竟宁静;

6、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佛教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是能不能使这些优势变成现实,这还要看佛教的弘法工作否做到位,能否真正融入社会,融入人心。

我认为,在当前要做好佛教工作的弘法工作,必须牢牢第抓住“契理契机”这个原则。理就是佛教的真理,机就是时代人心。根据时代人心的特点来宣讲佛法,要用佛法来分析时代人心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应病与药。

换言之,在现时代弘扬佛法,首先要大力的宣传人间佛教,将佛教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现实生活始终是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国大陆,我一直提倡“生活禅”,并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口号,并将之展开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以三学为修学的总纲,以四摄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为修学的正行,以老实做人为修学的起点,以轻安明净为修学的证验等修行理念。这些理念比较全面的提示了人间佛教的内涵。

我个人认为,这些理念是弘扬佛法中必须注意抓住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佛教无法真正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也无法得到持久长足的发展。

根据人间佛教的原则,在弘扬人间佛教的时候,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引导信众做好一个合格的公民,积极参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佛教慈悲利他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所谓的“即世而出世,入世而济世”的菩萨精神。

二要自觉的关注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种族冲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道德建设问题、家庭教育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艾滋病问题、吸毒问题等等,要从佛教的角度,提供相应的解决原则和方法。

三要正视现代人追求的自我价值现实和物质人欲的享受这一现实,以人乘正法、大乘菩萨道和般若空现,给予正确的疏通和引导,为大众培养健康的人格,确立健康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通过介绍佛教的修行方法,帮助世人认识自己的心灵,克服内心的疾病,从而保障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特别关注当前世界存在的诸如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恐怖活动猖獗的问题、宗教纷争的问题等。根据佛教揭示的道理,任何事务都是受因果支配的,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其原因是人类追求善的本质被异化,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空前膨胀,从而恶的一面在增长。在人类取得空前进步的与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

挑战与忧患。当今的人类,仍然是众苦交加,并没有达到永恒的快乐。而人为的罪恶,又加重了人们的痛苦。在一些地方,少数人为了享乐,不惜发动战争,侵占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掠夺别人财富,使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给被占领的一方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种族歧视、霸权主义引发冲突,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以来,无辜的妇女和儿童缺医少药,因此而残废、死亡者难以计其数,远远超过战争本身的伤残人数。还有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以不杀生为基本戒律的数以亿计的中国佛教徒,对此感到万分的不安与痛苦。

人类和平是各个宗教的共同追求,和平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升华出来的人类的伟大理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是宗教的基本任务,也是宗教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发挥每种宗教的独特的感召力,唤醒人们善良的本质,息灭罪恶的念头,从而共同缔造出美好的人间乐土。

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和平是佛教的最重要的思想要素,早在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教导信徒要“爱人如己,勿相残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著名的佛教经典《大涅槃经》一开始便讲述了佛陀劝阻阿 世王侵伐跋袛国的故事,可见佛教自古就追求和平,佛祖教导我们爱护生命,反对战争,从而为人类和平幸福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慈悲为怀,众生平等,止恶行善、利他主义的情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追求,“慈悲喜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慈善、容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伦理观,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净化人心的良药,应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中国佛教继承和发展了爱好和平的思想,讲究“和为贵”,讲究众生平等,历史上的一些高僧曾为消除战争奔走呼吁,法显法师、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他们是和平的使者,成为中外佛教史和文化交流史的美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们通常认为痛苦的根源有多种,有自然的,有社会的,特别是人为的,从佛教的角度看,人类心灵的污染才是众多根源中的最主要的根源,由社会、人为造成的痛苦可以通过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之间协商、谈判得到一定的解决,但要从根本上消除痛苦的根源,在于净化人的心灵。因此面临社会巨变,面临人类自身巨变的时代,我们希望慈悲为怀、众生平等、追求和平的宗教,唤起更多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良知与自信,使和平的事业更加深入人心,使和平运动更广泛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使人类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为促进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在人类面临诸多挑战与灾难的今天,我觉得,我们要高举佛教和平主义的旗帜,发扬优良传统,继续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我们要教导世界上的人们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我们要提倡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我们要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各位朋友,让我们在三宝的慈光加被下,共同呼吁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度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地球的和平、人类大家庭的幸福以及寻求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同心同德,携手并肩,成就和平的世界,缔造光明的社会,实现幸福的人生。谢谢大家!

第二篇:净慧法师五祖旅游景区开发奠基仪式上的致辞

净慧法师五祖旅游景区开发奠基仪式上的致辞

2009/08/1

4黄梅山青水秀,地灵人杰,自古即为高僧隐士潜修隐居之地。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在黄梅西山创建禅宗第一座寺院,古称幽居寺,今为四祖寺,聚500禅众,耕作禅修,揭开了黄梅禅宗史的第一页。从那时开始,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五祖弘忍禅师从西山来到东山建寺传禅,住众千人,龙象蹴踏,人才济济,禅

奠基仪式现场 风远播。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远在岭南边地的慧能,不辞长途跋涉之劳,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来到黄梅五

祖弘忍座下求法,在此执劳服务、参禅问道八个月,其气质言谈出众,深受五祖器重。及至南廊书偈,高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般若禅歌,彻悟玄机,石破天惊,五祖观察根机及悟境已臻极致,以“巨眼特识”之大勇大智,将禅宗衣钵、祖位密付慧能。这件惊天动地的禅门大事,不仅震憾了当时的整个佛教界,而且改

改写了唐宋以来的中国文化史,改变了佛 写了中国佛教史,奠基仪式全景 教在中国的面貌,使印度传入中国的一个外来宗教,顿时焕

发无限生机,扩展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思想、社会生活更进一步相适应的道路,并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厚的、积极向上的回报。这件大事的根源在黄梅,在东山,在五祖寺。这件大事的意义和影响,透过禅宗文化的千年积累,千年传承,千年发展,已经超越了国族的界限,使禅宗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东山古 道,东山禅宗文化,已经不仅仅是黄梅的,也不仅仅是湖北

净慧长老在奠基仪式上 省的,东山是南宗禅的发源地,它已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

贵资源。东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连接着全世界所有崇尚禅文化的人们的心灵。这其中的“玄

中之玄、妙中之妙”(见太虚大师1923年在黄梅的一次讲话)的真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祖寺的开发怎样契合这一意义深远的禅宗文化的宗旨,需要认真思考,周密计划。早在1923年太虚大师来黄梅朝礼四、五、老祖时曾说过:要“起禅宗于既仆,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太虚大师的话,正是我们在今天计划开发五祖寺景区这一重大使命的意义之所在。

关于开发五祖景区的具体建议,我想在日后的工作进程中要多方考察,认真规划,既要游者观者者有可看之点,更要使用他们有可想、可参、可悟、可传之处;使五祖寺既是旅游休闲的胜地,更是发扬禅宗文化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一片净土。

最后谨祝五祖寺景区开发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祝今天与会的各位朋友吉祥如意,福慧增长。

第三篇:世界宗教是一家---释净空老法师在亚太多元宗教和平会议上的讲话

世界宗教是一家---释净空老法师在亚太多元宗教和平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18-21日

澳洲及亚太地区促进和平与和谐之多元宗教高峰会议

尊敬的诸位宗教长老,尊敬的诸位学者专家,尊敬的诸位嘉宾:

大家好!非常难得,净空今日有缘,在此向诸位长者贤哲请益,至诚感谢。澳洲是个融合多元文化、多元族群、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特别重视平等和睦、互敬互助的人文精神。实际上,今日世界交通、科技、资讯发达,整个地球村,已成多元宗教、族群、文化交融的大时代。如何增进多元宗教文化团结交流,落实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之理想,深信是在座诸位长者大德共同关心的重要主题。

◎深究矛盾冲突之根源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昆士兰大学邀请净空参加学校和平学院的教授座谈。会中,净空提出建言,说明世界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自己内心本性与习性的冲突。本性纯净纯善,圆满光明。习性,即后天所染上的各种不善知见。本性与习性的冲突,浅而言之,则是利他与自利之冲突。自私自利、种种恶念实为一切众生本性所无;仁慈博爱、种种美德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本具。因此,从事和平教育工作者,果能化解自己内心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放下种种控制占有、自私自利的心行,以真诚爱心处世待人接物,实为化解世间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本之道。和谐世界,必须是从我心行做起。

此等事实,亦为现代科学逐渐证明。日本江本胜博士,对水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发现水能了解人的意念,自然感应而产生变化。同一瓶水,以爱与感恩之心念对待,水呈现的结晶极美。以忿恨厌恶之心对待,水结晶则丑陋破碎。江本博士曾感叹的说:「数十万次的实验中,以「爱」与「感谢」二种心念所呈现的水结晶最美。「爱」和「感谢」似乎是宇宙的核心!」对此看法,净空深表赞同。进而深思,水为矿物,尚且如此,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若能以真诚爱心彼此交流,冲突矛盾何有不化解之理?

二ΟΟ五年十一月,净空与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会面,长老提出,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净空自愧资质愚钝,然于佛陀圣贤经典的学习,五十八年来,未敢一日懈怠;信而好古,肯定人性本善。是故诚挚建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派系、不同宗教四者之间,果能拓开心量,放宽眼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则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之理想必能落实。然此四事虽皆不易,若从「团结宗教」做起,对国家、族群、政党之团结,必有良好影响。长老对此建言欣表赞同。次日即邀请净空出席长老十二月于吉隆坡主办的「波达那全球和平论坛」。

◎宗教团结为何能化解冲突?

一九九八年,净空旅居新加坡,当时新加坡有九大宗教,我们与各宗教真诚往来,结为好友。之后,又逢胜缘,与日本、印尼、中国、马来西亚和澳洲等地诸位宗教耆德交流请益,受教良多。深感世间所有宗教神圣,无不以「仁慈博爱、诚敬谦和」为本质,教化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教学内涵,可归纳为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五大类。

如印度教曰:「不害,不盗,贞行,仁慈,平正,容忍,坚定,节食,与清洁,此持戒十。」

祆教曰:「人还应当爱人如己,此之谓人的信仰。」

天主教曰:「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

基督教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儒家:「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伊斯兰教曰:「只有一种道德规范,就是源于忘我、行善的博爱法则。」

道教曰:「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锡克教曰:「我心中珍惜超过一切的乃是爱,它使我在尘世享有永恒的生命。」

巴哈伊教:「唯一真神显现于世的目的,是要召唤全人类来谨守诚实与诚恳,孝敬与可靠。」又说:「世界上所有人们的灵感,不分种族或宗教,都来自同一神圣的本源,大家都是同一上帝的子民。」

佛教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慈大悲。崇德兴仁。天下和顺。」

故知:

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爱就是本性、本善、纯净、纯善。

爱就是真理、真谛、生命、永恒。爱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

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

爱是万德万能万福的根源。

由此深信,以「真诚爱心」为本质的多元宗教,果能团结合作,普遍推广宗教教育,必能帮助众生恢复自性本善,化解所有矛盾冲突。

◎多元宗教本是一家

论及宇宙生命的起源,各宗教典籍虽有不同描述,宗教友人均一致肯定,唯一真神具圆满智慧、神通变化,因应各族群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教育、众生所需之种种不同,是故变化万千,进行施教。在中国变化为孔、孟、老、庄,在佛教变化为释迦牟尼,在基督教变化为耶稣,在犹太教变化为摩西,在回教变化为穆罕默德。佛法中说:万法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实为真主、上帝的另一名词。同一真神,种种化身,毕竟无二;总以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为共同目标。

近代科学家戴维.玻姆(David Bohm)所提出的全息理论,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系的整体,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也就是说整体包括在部分之中。所有宗教,正如一所大学中的不同的院系。大学校长,即是「唯一真神」。各个科系的老师,即为真神的化身。

由此理念,我们深深体会,世界所有不同宗教,本是一家。应当彻底放下傲慢、嫉妒、贪欲,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帮助世人觉悟。苦从迷而来,乐由觉而生。只要真正觉悟,自然离苦得乐。

◎旅游活动增进交流

净空旅居新加坡期间,特别礼请九大宗教代表至讲堂说法布道,与同学们对答交流。我们也拜访其他宗教,应邀讲学,彼此互相学习,在千禧年的晚会上,九大宗教代表共同虔诚为世界和平祈祷。并于二ΟΟΟ年组团访问中国。二ΟΟ三年净宗学院成立时,新加坡九大宗教团体亦前来为我们祝福。在平淡平实的旅游生活中,宗教代表们成了无话不谈,心灵相通的挚友。

二ΟΟ四年七月,印尼宗教代表团访问埃及开罗、天主教圣城梵蒂冈,拜访了伊斯兰教具千年历史的阿拉兹阿大学的长老、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二ΟΟ四年十二月,印尼宗教代表团在前总统瓦希德先生的率领下,拜访中国各宗教代表。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净空应邀为随团顾问,在多次宗教访问交流的融洽气氛中,亦深得受用。

二ΟΟ六年十月,净宗学院承蒙泰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大使,嘉莉亚菲蒂娜博士的邀请,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总部联合主办《欢庆二五五Ο年卫塞节》的三天活动。我们至诚邀请新加坡与澳洲十大宗教代表上台,为世界和平祈祷。并以讲课与展览方式,成功的向一百九十二国代表与国际友人证明三桩事:

◎宗教是可以团结的!宇宙间只有一位真神,真神就是「爱」。

◎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中国庐江汤池小镇,以儒家《弟子规》为教材,文化教育中心的教师们,言教身行,深深感动当地民众。三个月内,小镇民风显著改善,可为证明。

◎由此可知,世界各族圣哲的传统文化教育,于今日化解矛盾冲突,落实和谐世界,深具实用!

二ΟΟ八年五月,我们应邀参加马来西亚宗教代表团访问新疆伊斯兰教。参观了伊斯兰教经学院,并与当地回教人士亲切交流,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缘。

如上种种旅游参访,对增进多元宗教的学习交流、了解认识,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宗教领导人,身分地位特殊,平常往来不多,偶尔聚会,时间短暂。若能结伴旅游,从早到晚生活同住,方方面面都能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

◎深入学习宗教教育

多元宗教和谐互助,彼此了解,最重要的基础,是对宗教教义的学习与落实。是以互相学习诸教经典,确有必要。

「宗教」之名,在中国文字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宗』是根本、主要、尊崇之义。『教』是教育。故知,「宗教」应是「根本的、主要的教育,值得尊重、值得推崇的教学」。

曾有印尼同学问我:不同的宗教,如何能和睦相处而不发生冲突?

净空答言,最重要是认真学习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如印尼国家承认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五大宗教。五大宗教犹如五根手指,长短虽异,若各自延伸至手掌、手腕、手臂处,则知本是同根同源。是故只要不断深入本身所学的宗教经典,达至某种深度,自能融会贯通;接触其他宗教典籍时,也了然于心。古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深入至一定程度,心地清净,自然通达。

净空体会,各宗教于初交往时,总需求同存异;经典相同之处,应特别提出;不同之处,可暂时放下。因圣贤教学均是「英雄所见」。不同之处,往往是我们本身的境界层次不够。若能不断深入学习,提升境界,自然心领神会,不同而同。俗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同宗教间,自然如兄弟姊妹一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

多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新旧约》、《古兰经》等各宗教典籍。读诵《圣经》时,我是虔诚的基督徒,虔诚的天主教徒;读诵《古兰经》时,我是虔诚的穆斯林;于真主上帝至诚恭敬,清净平等,如对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净空深知,唯有彻底放下嫉妒、瞋恚、贪欲三重障,肯定一切神圣皆是我最好的老师,才能「展卷有益」,真正体会神圣教诲的真实义。

◎肩负弘扬正法使命

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根本原由,在于东方人忽略圣贤教育,西方人忽略宗教教育所致。以中国传统教学为例,自小教育,特别重视经、史二门。「经」是经典,为圣贤学问根本。「史」是历史,为先辈经验累积。不读经,则德行学问不长;不读史,则见识经历不丰。现代人忽略经史,舍弃宗教;不知宗教圣贤教育实为自然法则,一切众生心性本具的真善美慧。是故心中茫然无绪,小自个人、家庭,大至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生态、宇宙平衡均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无法解决。在此关键时刻,各宗教的传道者,无庸置疑,更应肩负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使命!履行弘护正法、济世危急的神圣天职。

细观历史,我们不难体会,世间所有宗教,均是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一切宗教创始人,皆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如耶稣教学三年,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孔子教学五年,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皆是彻底放下名利贪欲,身心清净,自行化他,有教无类,故能对当代后世产生广大深远的影响。

我们真诚希望,由联合国或各国政府,开办「宗教大学」,培育各个宗教优良师资,各自深入教义,彼此互相学习。同学们日日讲课,教学内容,可透过国家主持的审查小组审核,凡于社会安定、世界和谐有所助益者,则由国家电视台、网络卫视,向世界普及远程教学,全民教育。并撷取宗教金句汇集成册,增进多元宗教的交流认识,真正肯定「世界宗教是一家」,多元文化、族群、学术同为一体。如此,则种种矛盾冲突自然化解,和谐世界欣然可期,普令众神欢喜!此一理想宏愿,我深望今天此会仁人志士,同心同德,让我们一同礼请澳洲总理陆克文先生首先落实,兴办「世界宗教大学」或「世界多元文化大学」。

让澳洲带领世界,走向和平安定,为各国做出最好的示范,这才是今会同仁们对国家民族,对世界人类,做出真实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在环保会议上的演讲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下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各位委员、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紧扣中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以“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主题进行研讨,很有意义。这里,我就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谈些看法,同大家交流探讨。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过去五年,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4.29%和12.45%,双双超额完成10%的减排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建成运行5.78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4%提高到82.6%;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6000万吨/日,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7%。

第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作用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我部对不符合要求的822个项目环评文件做出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等决定,涉及投资近3.2万亿元,给“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墙”。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重金属、化学品和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

第三,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政策举措,全面建立重点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1%,比“十五”提高22.8个百分点,80.9%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探索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

第四,农村和生态保护工作切实加强。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资金80多亿元,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国务院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全国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92处,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4.9%。

第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31.9%。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59.9%。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19%,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26.3%。地级以上城市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明显提升,达81.7%。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做好环保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国务院还将发布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对今后五年环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为我们推进环保事业大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意见》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强化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这标志着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已成为国家意志,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是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旗帜和重要抓手。

环保新道路的内涵是“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我们要探索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不是就环保论环保,而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将环境保护的要求落实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核心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和民心问题。在解决温饱之后,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建设的新任务,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标志。必须强化环保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目标是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一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二是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污染防控体系,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三是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重点解决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实际感受不一致问题。四是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出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实施重大环境科技工程和重点领域科技专项,健全以人体健康为目标的环境基准和标准。五是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程序,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执法监督系统。六是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使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践行环保的良好氛围。

探索环保新道路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要办好四件大事、做好三项工作。探索环保新道路,既要全面统筹、兼顾各方,搞好顶层设计,又要突出重点,善于突破,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件大事是:一是以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实践主体,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理论的升华才能带来实践的变革,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是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的关键构成和根本支柱。要继续深化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自然生态环境演替、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管理规律的认识,夯实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二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为龙头,全面构建环境法律法规框架。配合全国人大修改好《环境保护法》,更加强化环境保护法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环境标准建设。三是以出台环境保护部组织条例为契机,理顺健全环境保护职能和组织系统。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和督察体制机制。四是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环保工作的永恒主题。继续强化减排措施,向结构减排要空间,向工程减排要潜力,向管理减排要效益,坚决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削减任务。

三项工作是:一要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既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绩效的必然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二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领域,必须坚持环保为民,优先解决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土壤污染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三要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考核。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发展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繁衍。我们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二,继续加强污染减排,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硬抓手和助推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深入推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加快推进氮氧化物和氨氮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是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我们要积极探索战略环评,推动规划环评,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布局,从严打压“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

第四,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往往是绿色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催化剂。我们将抓紧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加快建设环境标准体系,完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监控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

第五,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科技上的重大创新,关键技术的顺利攻克,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新突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我们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污染减排、重金属、化学品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实施环保产业示范工程,着重发展环境服务业,力争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多年来,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政策建议。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的不断壮大,凝聚着每一位委员和专家的汗水和智慧。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实现绿色转型就是对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围绕这个主题,畅所欲言,深入研讨,提出真知灼见,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祝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北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刘长乐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上的演讲

解决道德滑坡的路径在哪里?

刘长乐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上的演讲

由博雅源讲演(视频)网收集整理

去年十月在衡阳国际道教论坛的发言中,我们愤声谴责了因为十八个冷漠的路人面对一个被车轮碾过的女童而无动于衷的严重事件。当这一切言犹在耳的时候,近期规模化的生产地沟油、毒胶囊事件又震惊了世界。如果说我们的媒体和网民的批评如芒在背难以接受,那么这次事件直接涉及某些官员和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缺德,他们与自己信奉的理想和主义决裂的如此彻底,已经到了听任骨子里的贪婪为所欲为的程度。

我们到底怎么了?解决的路径究竟在哪里?温家宝总理在最近的讲话中指出:不改革中国就死路一条。同理,精神层面的改革和反思同样重要,没有道德伦理、没有精神救赎,所有的改革成就及其成果都有可能崩塌。尽管物质极大丰富,然而精神世界不能活在一片沙漠之中。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所谓的成功,疯狂的索取一切,而生命的意义和真相茫然无知,肆无忌惮的为自己的眼前利益所毒害,摧残着一切生命的幸福。毒牛奶、毒胶囊、地沟油这些污垢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从物质、精神双层面上摧毁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道德危机其实就是文化危机、信仰危机,而深层次的危机则是人们没有深层文化的共识,因此从民族深层心理和传统精神文化的方向上探索解决之道是我们的方法之一。从人类历史上看,信仰的产生是一种进步,宗教信仰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人们的天性中一些天生的弱点。弗洛伊德称:宗教是人类心灵的拐杖。事实证明人类是需要这个拐杖的。据联合国2000年统计,现在全球人口62亿人中,宗教信仰的人数为48亿,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曾几何时,中国的宗教文明将“仁民爱物、道不远人、因果报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灌输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我们民族最深沉的印记、最普遍的共识。

佛教在世界几大宗教中有着特殊的教导,他没有偶像崇拜、甚至可以说是无神论者。有学者指出,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类哲学又非哲学,通科学又非科学。西方现代精神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大发展和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之后,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一股心灵探索的风潮,在这股风潮中,佛教对西方的影响日隆,许多科学教、社会学家、政治人物都对佛法所倡导的智慧产生了兴趣并且身体力行,誓言改变世界的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一个代表,他是西方最尖端科学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佛教徒。出于佛教的理念,他的许多奇妙的想法都是来自于他的信仰。将佛教放在全球化、道德危机的背景之下来思考,就会看明佛教的包容、慈悲与超脱的精神,对于人心向背的这种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品格完善的促进作用。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许多屈辱使中国人引进了西方“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所谓人类生存法理。它曾经唤醒了沉沦麻木的民族奋起抗争,但是回头来看,这种价值观确实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现在是向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承认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认佛教在融入中国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跟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灵融为一体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理解和善用佛教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和和谐观。

从历史上看,佛教从来没有过和中央政权太多的对立,相反,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佛教大发展的时候;从现实看,佛教与我们国家的价值观并不冲突。文明可以有多种形态,都是合理合法,都是共通共赢的。一切的文明发展其实最终指向的都是心灵的觉醒,无论从历史的纵深来看还是从世界横向的版图来看,21世纪都将是人类心灵觉醒的世纪。我们面临的道德危机也许是一个契机,会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社会带向新的觉醒。

下载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