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时间:2019-05-12 13:3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第一篇: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内容提要:语文教师对“流水帐”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其在写作中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修改好每一篇“流水帐”作文,利用范例教学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素养。

关键词:“流水帐”;价值和作用;引导和督促;范例教学

我们语文教师在批阅叙事类作文时,遇到最多的有问题作文恐怕就是“流水帐”了。尽管我们有些老师尽全力去“剿杀”,但总是屡禁不止,难以除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帐”的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令许多老师头痛不已,但它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发展规律,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审视和观照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仔细琢磨,认真观察,勤于积累,不断挖掘,反复推敲,善于总结,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的写作资源,调动一切可以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使之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积极的写作态度以及坚韧的写作意志品质,就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流水帐”为好文章。

一、对“流水帐”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其在写作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流水帐”,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甚至于视若洪水猛兽。学生们毕竟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在认识之初,真伪不辨,主次不分,是在所难免的。写作,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也不例外。“流水帐”就是由于学生们认识不足而导致的。

不要小看“流水帐”,它对于学生写好作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首先,“流水帐”能暴露出学生身上所存在着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前面所讲的认识上的问题,也包括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写作习惯、写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只有明白自己作文的症结所在,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否则的话,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乱碰乱撞了。其次,“流水帐”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管好不好,“流水帐”也是学生观察、思考、领悟、感知的一种结果。有些学生在写作之前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发挥了联想和想象。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放。”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让思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地驰骋,再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任意飞翔,才有可能使大量的丰富的材料呈现在眼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更具有缪斯天性。这是一笔宝贵的智力资源,不可忽视和浪费,不可摧残和扼杀。虽然学生“流水帐”中的材料有些散、有些乱,鱼龙混杂,甚至于似是而非,但它们当中却蕴涵着一定的主题因素,也可能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向导、一丝线索。有些材料,虽然在这一次作文中应该被删掉,但有可能对下一次作文起大的作用。第三,放手让学生把“流水帐”写出来有利于激发和培植学生的写作兴趣。刘锡庆教授说:“开始要放,写好放胆文。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文笔,随便写,写得越多越好。不要过早讲规矩,要多鼓励,到一定程度,才加以收束。小学、初中都应当放。现在的作文放得不够,收得太早。开始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少改,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改,更不要泼冷水。”我们宽容和善待“流水帐”,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是为了减少对学生自主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表达,让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精神劳动成果,使他们对习作或写作逐渐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这一意义要超过每一次习作或写作成功的本身,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所应该做到的。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和鼓励学生们毫无顾忌地把“流水帐”写出来!

二、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修改好每一篇“流水帐”作文

“流水帐”之所以被称为“流水帐”,主要是因为无明确的中心,不分主次,或空泛干瘪,或蔓冗芜杂,或只有现象的罗列而没有真情的流露、创意的表达。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可以在遵循“多就少改,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改,更不要泼冷水”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修改:

1.明确中心,选定叙述的重点。

近年来,在经我辅导、推荐下刊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的几篇习作,当初几乎都是“流水帐”,几乎都是用上述方法修改出来的。例如,刊登在《中国少年报》(素质教育特刊、1999年10月31日)中的《帐篷学校》一文,在初稿中,小作者把她在我县幸福乡采访到的情况几乎都写了进去,诸如幸福乡受灾人口是多少,全乡中小学校受损的情况、幸福乡地理位置特点等。小作者想把每一方面情况都告诉读者,但哪一方面又都没说清楚。看完初稿,我问小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说是小朋友们在王家山头帐篷里学习的情形。我说:“那你就把它作为重点来写吧。”在我的启发下,小作者很快就写出了幸福乡几百名小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高温酷暑在帐篷里刻苦学习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幸福乡人民抗洪救灾的坚强意志以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并定名为《帐篷学校》。稿子寄出以后很快就被《中国少年报》采用,并刊登在头版的最醒目处(改文附后)。

2. 对材料作必要的删削

有些作文材料庞杂,有说服力的材料和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混在一起,甚至被淹没。艺术创作上有句名言:在大理石上刻出人像,无非是把不是人像的部分剔除罢了。作文的删削材料与雕刻相通。作家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时,曾把原先写好的二十几个事例删成三个。虽然只有三个事例,却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例如,蔡瑞旋同学在写《老师的教鞭》这篇作文时,在原文中不仅写了“我”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情景和太阳能给“我”家洗浴所带来的种种便捷和快乐,而且还写了“我”把“我”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剩下的一截铝塑管带到学校当剑耍,被老师没收去当作教鞭的经过;不仅写出了这一教鞭在老师手中所发挥的奇特的作用,而且还写出了“我”对老师手中这一教鞭的好奇、困惑、向往的心理活动。应该说,这篇作文写得是很全面的。但是文章把“我”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经过及其作用写得那么详细、具体,显然是多余的。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删削,文章陡然精粹起来,不仅文字简洁,主题集中,而且视角独特,富于新意(改文附后)。

3. 披沙淘金,寻找亮点,把它加以扩充和放大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学生写不好作文,问题往往就出在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于缺少这双眼睛,即使身处美的事物之中,也难以发现美,更不用说去捕捉美,去表达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认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美,寻找出一个个“亮点”,加以深入地挖掘。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内容,才有新意,才有个性。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今年暑假,我到了农村奶奶家。我见奶奶一天到晚都在忙,挺辛苦的,便想给她放鹅,帮她一把。

可是,我还没靠近鹅呢,一只大白鹅就跑来咬我一口,把我吓得要死。我不敢再放鹅了,只好在奶奶放鹅时跟在她的后面。就这样过了五、六天,奶奶家的鹅跟我闹熟了,它们不仅不咬我,而且一见到我还亲热地叫着,有时似乎还央求我喂食给它们吃。不久,我学会了放鹅。

快要开学了,我离开奶奶家时,特地去鹅圈看了它们几眼。

这篇作文是吕婷同学在“新世纪我能行”系列体验教育活动中写的。读了这篇作文,我问她:“那只鹅是怎样咬你的?你被咬时有什么反应?奶奶放鹅时你跟在她后面都做了些什么?”根据这些问题,吕婷同学对这篇作文作了多处多次修改,对许多亮点作了进一步地挖掘和补充。修改后的作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在放鹅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图景,真切地表达出了“我”战胜胆怯,学会放鹅的快乐和自信,凸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与神奇。后来,这篇作文在全省“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征文中获得优秀奖(改文附后)。

三、在引导学生修改“流水帐”作文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从上述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好一篇作文之后,这一次的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而且一次又一次这样重复的话,那我们还是不能摆脱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要批改大量的“流水帐”的烦恼,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许多老师包括一些专家都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主要是平时练少的缘故,所以总是要求学生多写多练,最好是天天练,每天至少写一两篇。这种要求,这种做法,在过去也许可行,但在今天就未必行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知识急剧膨胀的时代,学生们所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而他们学习时间(包括习作时间)是有限的,叫学生多写多练甚至每天写一两篇作文,那不挤占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不过度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才怪呢。作文篇数布置多了,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应付,或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死抱着一本本作文选不放,东拼西凑,甚至整篇照抄,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总结。这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手脚,不利于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扼杀了他们的缪斯心性,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指导学生把“流水帐”变成好文章,其着眼点不仅仅是在写好这一次或这一篇作文上,更在于写好这一类作文,引导他们把握这一类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基本写作规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创立的范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根治“流水帐”的有效办法。具体说来,可分为四个步骤:

1、精心选择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搞清楚这一篇“流水帐”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是从哪些方面修改的,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有什么异同,具有哪些特点。这是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在变“流水帐”为好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类,比如这是写景的还是写人记事的,是以议论为主的还是以议论为主的,是写静态事物还是写动态事物的,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还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特征。这是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共性。

3、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作文练习,能够归纳出这一类作文的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方法以及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的框架结构,进而认识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的写作规律。这是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事物的规律性。

4、通过教师批阅讲评、生生互改互评、组织召开写作经验交流会、优秀作文展示等手段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舔尝到写作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把写作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所强加的任务。这是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以上四步,能很好地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严格地按照上述四个步骤进行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就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教师来说,就可以以一当十,以点带面,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免掉教师在每一次作文训练中都要批阅大量的“流水帐”的烦恼,可谓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所以说,作文练习宜少而精,不宜多而杂、多而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流水帐”里不仅有学生可以习得的好文章,更有我们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的好文章。这不是更深一层意义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吗?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扬再隋主编 《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3、袁桂林主编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4、黄建成 袁立庠主编 《中学作文教学法》 1998年出版

5、李莉主编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6、朱自强著 《小学文学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附录:部分学生作文的修改稿

老师的教鞭

郎溪实验小学三(2)班 蔡瑞旋

一天,我家装太阳能热水器,剩下一截红色的铝塑管子,我把它带到学校里当剑

耍。不料,被老师发现了。我想,老师肯定要骂我了,因为校长一再要求我们小朋友不要玩一些尖利的东西,玩一天,我家装太阳能热水器,剩下一截红色的管子,我把它带到学校里当剑耍,不这些东西容易伤着同学。

然而,老师并没有骂我,只问我能不能把这管子送给他。——当然行啊!于是,老师便把这管子拿去做了教鞭。

这管子在我手里普普通通的,可是一到老师手里就好像附了魔法似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教师里吵吵嚷嚷,教室里就如同开水锅一样。老师不慌不忙,用教鞭轻轻一敲讲台,班上马上安静了下来。

有一次考试,我有一道题目不会做,便侧过脸偷看旁边同学是怎么做的。还没看到一个字呢,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红乎乎的东西,啊,是老师的教鞭!吓得我冷汗直冒,脸上火辣辣的,赶紧埋下头自己做自己的,再也不敢偷看了。

前几天,出黑板报的同学要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太阳,可是,怎么画也画不圆,急得团团转。我说,到别的班借个圆规吧。同学们听了都很赞同。这时,老师拿着教鞭走了过来说,不必了,让我用教鞭来画个圆。用教鞭怎么画圆?同学们都好奇地拥上前来看。只见老师把教鞭平放在黑板上,一手摁住教鞭的一头,另一只手捏者粉笔将教鞭的另一头轻轻一扳,哗地一下,就画出一个大大的圆来,再勾上几笔,一轮火红的太阳就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在场的同学一个个拍手叫好。

昨天,我擦黑板的时候,特地把这根教鞭拿起来掂了掂,看了又看,觉得它跟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为什么一到老师手里就不一样了呢?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老师手里的那根教鞭呢?

帐篷学校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小学 陶然

9月17日,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组织我们小记者到被洪水围困的县幸福乡中心小学采访。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沿着新郎川河大堤疾驶,大约二十分钟便到达一个比较大的村子。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幸福乡中心小学的陈校长。他告诉我们,该乡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灾,有1800多户房屋倒塌,仅他们中心小学就有六百多名学生被困在水中。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按时正常上课是老师们最主要的任务。为此,他们在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下,搭起了一个个帐篷,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减免了学杂费。老师们从8月12日就开始组织学生到校报名,9月1日,全校663名学生全部到校上课,无一人辍学的。在帐篷里学习是非常艰苦的。9月6日那天,帐篷里的温度达到四十多度,老师们只好带着学生们到树林里去上课。学生们没有水喝,老师们就从几里路以外的井里挑水。37名教师分布在6个教学点上课,每个教师几乎整天都在上课,工作量相当大。

听完了陈校长的的介绍,我们便跟着他到该校最大、也是条件最好的一个教学点去参观。这个教学点设在王村山头上,共搭了5顶帐篷,另租了两间民房作为教室。帐篷不大,里面排满了课桌,中间留着窄窄的过道,一个成年人必须斜着身子才能通过。没有窗子,光线比较暗。尽管帐篷里的教学条件是这样的艰苦,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却很高。他们听课非常专心,没有不遵守纪律的。他们的作业做得非常工整,丝毫不亚于我们这些县实验小学的佼佼者。

下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告诉我们:“学校被大水冲得不像样子,我本来以为上不成学了,而今天能在帐篷里上课,心里觉得十分高兴。”另一位同学说:“我们每天上课都做船,可是我们没有钱坐客班船,学校便特地为我们租了几条船。”

时间很快地过去了,当我们踏上归程时,还能听见一阵阵读书声从那一座座帐篷里传来。这声音是那么悦耳,那么温馨,那么甜美,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着,被净化了。

放 鹅

郎溪县实验小学四(2)班 吕婷

一放暑假,爸爸就把我从城里送到了乡下的奶奶家。

因为是第一次来到乡下,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我望着奶奶养的那一群嘎嘎直叫的大白鹅,不禁想起王勃的那首小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我觉得这鹅挺有意思的,又见奶奶一天忙到晚,挺辛苦的,便对奶奶说:“奶奶,我帮您放鹅去!”奶奶说:“你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孩子哪里会放鹅呀!”我不听,心里想:爸爸说他六岁时就帮奶奶放鹅了,放鹅的时候可以捉泥鳅,斗蟋蟀……可好玩啦。我今年都十岁了,为什么就不能帮奶奶放鹅呢?于是,我拿起一根竹竿,学着农村孩子的样子去放鹅。

我还没靠近鹅呢,其中的一只大白鹅忽然头贴地面,张开双翅,向我直冲过来。我一看情况不妙,拔腿就跑,可是晚了,这只大白鹅用嘴一下子夹住了我的小腿肚子,同时用双翅死劲地拍打着我。我三魂吓去两魂半,还剩下半魂让我拼命地叫着喊着。幸亏奶奶及时赶到,一脚把大白鹅踹出老远。这只大白鹅似乎并不在意奶奶的这一脚,它昂起头,欢快地叫着,向它的同伴奔去。它的同伴也一个个向它靠拢,热烈地欢迎着它的凯旋。我就惨啦,小腿肚子上被夹青了一大块,洁白的连衣裙上到处是黄泥浆。我只知道鹅会“向天歌”,“拨清波”,万没想到它还会咬人!

我再也不敢提出要给奶奶放鹅了,但奶奶放鹅我敢跟着。到了放鹅的地方,奶奶总是找个地方坐下来做针线活儿,我就在四周草丛里捉蜻蜓。这里蜻蜓的种类可真多。有的像一星星火苗在空中四溅,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花间起舞,还有的像威武的老虎傲视群雄……我捉呀,捉呀,一只、两只、三只……然后又把它们放飞!

说来也怪,十几天下来,奶奶家的一只只大白鹅好像都认识了我似的,一见到我拿稻子喂它们,就一齐围上来亲热地叫着,十分的友好、乖巧。无论我怎么赶,它们都不咬我。我把它们放到哪里,它们就在哪里低着头找着嫩草吃,直到颈子胀得粗粗的。就这样,我学会了放鹅。

不知不觉中,暑假快结束了。在爸爸接我回城的那一天,我流着泪与这群可爱的鹅们挥手告别。它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一个个仰起脖子齐声高叫着:噶——噶——噶——……好像在说:“欢迎你下次再来!”

第二篇:浅谈学生作文如何消灭流水帐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作文如何消灭“流水帐”

作者:赵正影

单位:临泉县庞营中学

时间:2008-4-20

浅谈学生作文如何消灭“流水帐”

关键词:作文观察修饰语流水帐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学生一上作文课就个个苦

涩着脸,苦于写人记事没有细致形象的描述,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只能机械地叙述事情的经过,显陷入流水帐的圈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往往只了解大概,不能深入其本质;缺乏语言的积累,写作中不会运用形象的修辞,不能巧妙地运用各种短语,不能对事物的性质作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写出其真切的感悟。针对这些原因,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消灭

“流水帐”呢?第一,学会观察

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就不会写作。

“事事洞察皆学问”,日常生活是写作文材料的源泉,身边的人、事、物,我们都应留心观察,关注过程,抓住特征和关键。观察之后,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深入思考,有所感悟,揭示其本质。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这块阵地,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一些广播稿 件,宏扬先进,鞭策丑恶,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对大事小事有了自己的认识。

第二,加强扩句训练,充分运用修饰语,将写作对象形象化,生

动化,具体化

初写作文的同学因缺乏语言的积累,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常常只写主干,因此读起来缺乏文采,语言枯燥,针对这种情况,应多练习补充状语,定语,补语修饰语等,丰富句子的内涵,使句子枝叶繁茂。“如小鸟在枝头上鸣叫”可扩展为“美丽的小鸟在枝头上啾啾地鸣叫,好象在唱动听的歌儿。”这样稍作加工,一个枯燥的句子变得非常生动,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文采大增。又如“我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可扩展为“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此时我只觉得脑海一片空白,就等着‘领赏’吧!”修饰语的加入,形象地写出我将被老师批评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一种真切的感受。可见作文中枯燥的句子,只做稍稍加工,适当运用修饰语,其作文语言就会大放光彩。

第三,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语言的含金量

修辞是语言生动的催化剂,恰当巧妙的修辞不仅能增添文采,而且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 学生在写拔河比赛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方的绳子像长了许多小根根,让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拨动。”一句形象的比喻把对方的力气之大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比,既形象又具体。在写作文时让学生在用直接语言无法表达心中的思想时,奇妙地运用修辞,语言不多,却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第 四,巧妙穿插描写,使行文生动

在写人记事时对人物,环境作适当的描写,虽然只是三言两语的点缀,却似神来之笔,为平淡的行文,增添了不少波澜。写人时,选择最能突出人物形象性格的描写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如一位同学在写他熟悉的人时“别看他长着一张小嘴,特会能说回道,说得让你俯首帖耳,口服心服。历史课上他能与历史老师比说战国七雄争霸;语文课上他能与语文老师比说成语接龙,总之他一张嘴,就像松了口的袋子,豆籽哗啦哗啦地往外滚。”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能说会道的嘴来写,从而刻画了他爱说会说的性格,这一描写的插入让文章熠熠生辉。

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适当穿插可起到点缀作用。一位学生在写《愉快的星期天》一文中写到:“今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树叶在向我招手,小鸟在为我唱歌,田野里飘来扑鼻的香气,我连蹦带跳地朝溜冰场跑去,大过一把溜冰瘾。”小作者调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将环境描写与当时高兴的心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特殊情景下的心理。关于描写穿插,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这类作文片段的专项训练,如各种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只有让这类训练深入到平时练习之中,在写作文时才能信手来,不能有妙手偶得之作。

第五,以议论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学生作文往往就事论事,就人写人,缺乏明确的中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引导学生通过议论,由事物的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之中,有时引用名言警句,有时抒哲理感受,避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学生在写《路上》一文时,文中写到自己在走路时,被路上的景物所吸引而延误了上学,由此而深入写到:“人生的道路不也是一样吗?当你被途中的景致所吸引,在此下车,那你不是延误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吗?甚至延误了你目标的实现。”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悟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文章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综上所述,学生在作文时,要消灭“流水帐”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对作文通盘的构思全局的酝酿,同时更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第三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考试多,导致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是具有全面素质,特别是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决不能再“因循守旧”,决不能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再片面要求升学率,只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以简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则频繁考试,大搞“题海战术”。必须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具有良好全面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让他们感觉学习不是苦事;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由此看来实施素质教育在操作环节关键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只有在操作环节解决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即实施“减负”,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新世纪社会所需人才。

一、端正教育思想,走出认识误区。

我们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学校内部来说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形式,根源在于教育思想问题,要解决课业负担过重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端正教育思想,我们着重解决了三个片面的认识:

1、片面的质量观。即认为高负担=高质量,从而通过布置超过学生

承受极限的课外作业以此来提高质量。这种作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里,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既阻塞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一种片面的质量观。教学质量的实质应该是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2、失真的师爱观。加强课业负担伴随着教师的辛苦,所以,作业负担过重经常同教师的师爱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还会落得“不负责任”的骂名,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身心健康的作法不是真正的师爱,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落后的学习观。即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业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而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不仅有知识学习,还有技巧和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成绩不完全与学习时间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今天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勤学苦练”传统的方法,而要勤于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合理的负担,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就有了可能。观念转变后,教师自觉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从课外移到课内,着力点放在科学地教和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来,努力在教学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我们严格执行以下几个要求:(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午自习或集体辅导。(2)保证体育活动和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9小时。(3)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下

课不得拖堂。(4)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5)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除语文、数学、外语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6)落实“减负”工作责任。

二、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减负”的主战场,正如原国家教育部长周济所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通过教学活动转化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着手。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个性和特长,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培养学生,用一个尺度来进行衡量学生,更不能只把能得高分、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当作人才,倍加呵护,而忽视和冷落了其他学生——因为,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美好的理想、追求成才的愿望,他们中间潜藏着未来方方面面的建设人才,不能因为在文化学习上一时落下了一段距离,或是表现上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就嫌弃、冷落、鄙视他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帮助和引导,使他们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我们要真正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把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关注每一个个体成长变成行动,落到实处。

2、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一股不竭的活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专业

知识、探索教学改革,总结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为此,我们教师必须熟悉和把握“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求做到五条:一是精心备课。在深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做到备过程、备语言、备板书、备习题、备教具。二是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查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四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投影、收录机等多媒体作用于学生各种感官,以增加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传输量,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效率。五是对后进生实行超前辅导。

3、创新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作业量和作业强度。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从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书面作业,要求题精量少。布置书面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新知情况。因此,教师设计和布置的学生作业时间总量每天应控制在60分钟内,双休日尽量不留书面作业,不布置无效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学科间对作业时间要进行有效协调。二是实践性作业,包括手工制作、社会小调查、科学小实验等,它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要求人人动手。完成时间可以长一些,半月或者一月,甚至一学期都行。布置活动作业的目的,是缩短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距离,鼓励学生与参与生活、动手实践,懂得综合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变学生死读书读死

书,只重书本知识,不重社会实践的旧观念,养成动脑动手习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理解生活、理解社会。作业评价可以是等级制,也可以记学分,纳入学期总成绩。

三、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低效乏能的一种现象。传统的方法不足以驾驭变化了的课程,旧方法解决新问题,只能选择加大强度和延长时间的办法。因此,要实现既减负担又保证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每位教师都要坚持双向成才,加强岗位业务培养。为此,要加强学习并持之以恒,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思想法纪素质、专业文化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主动参加专业进修和各种培训。抓住机会系统地学习和扎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获得新的教育理念。二是积极参加以校本教研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认真研读“课程目标”,钻研教材,大胆吸纳他人长处,构思教学情景,科学设计教案、学案,为教学活动的展开作好充分的准备。三是积极从事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活动,加强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的最佳途径并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借助科研活动,广泛涉猎教育理论著作、报刊,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最新发展动态,获得新的学科教学理论、方法和理念,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基础,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动力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畏惧和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迫不得已,很

难受的事情。为此,我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入手,努力寻求造成学生负担重的内在原因的解决办法。主要措施是:培养提高学习心理品质,促进主动发展。

一方面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围绕构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创造性等,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

另一方面加强心理教育和辅导预防心理偏差的产生,使他们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经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能随时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除自己的焦虑与困惑,达到心理平衡以保持乐观的心境。创造和谐、愉快、乐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轻松、平等、民主、师生互相尊重的心理环境,决不讽刺、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学生交往面。在交往中得到喜悦和寄托,获得启示和力量,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耐挫力,使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到和谐协调,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实施成功教育,减轻心理压力。决不讽刺、挖苦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对考差了的学生从不公开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而是帮助正确归因、鼓励进步和自信。对学业成绩实行分层要求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快速的发展期,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天真幼稚,再加上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浮躁叛逆等因素,使得这一特殊群体比成年人更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中小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脱离家庭的监管消耗在学校,因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合格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这种影响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所留下的烙印将是长期或者终生的。所以,认真研究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学习空间,不管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对于家庭的幸福以及祖国的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关键词】在校学生 合法权益 保护

【写作年份】2003年

【正文】

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快速的发展期,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天真幼稚,再加上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浮躁叛逆等因素,使得这一特殊群体比成年人更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中小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脱离家庭的监管消耗在学校,因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合格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这种影响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所留下的烙印将是长期或者终生的。所以,认真研究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学习空间,不管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对于家庭的幸福以及祖国的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诚然,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需要保护,本课题组之所以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在于:第一,这一群体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之所在;第二,这一群体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此时对其的伤害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身体,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灵,更有甚者会改变其终生的命运;第三,由于成人的思维惯性,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往往不为人所关注;第四,这一群体由于其自身诸如幼稚、无知、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校中小学生合法人身权益的概念

所谓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为实现其某种利益依法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请求他认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所谓利益是指权利主体的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人身利益等。利益被法律确认和固定以后,即成为权利。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是法律所确认的,中小学生依法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或者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以及中小学生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1)。

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提出了中小学生人在学校里应该享有的权利。

1、受教育权。根据宪法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依法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权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有权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如有的学校对违纪学生处以停课一周的处罚,实际上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其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该受到保护。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校校舍倒塌对学生造成伤害,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造成伤害等等,侵害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3、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发生在学校的侵害该类权利的行为有:老师禁止学生上学、进教室、罚站等,放学后禁止学生回家,下课后禁止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迫订阅某种刊物、不允许自由订阅等。

4、肖像权。肖像权是指任何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权利人的肖像。学校在使用或对外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作为赢利性目的使用时,如果照片是以特定的未成年人形象为主题的,比如照片只有一个或几个未成年人,学校必须征得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特别是在进行有关违反校纪校规的宣传中,最好不要出现未成年人的真实照片。

5、名誉权。名誉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未成年人年龄虽小同样享有名誉权,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如有的教师上课时用言语侮辱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都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害。

6、隐私权。未成年人的私人通信、考试分数排名等,只要是他(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成为其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

7、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其财产应该得到学校的管理和保护,当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致使其财产受到侵害时,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8、独立财产权。应该明确的是,财产不被没收是未成年人对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有的教师在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或玩弄其他物品时,采取了没收的做法,实际上侵害了学生对财产所拥有的所有权。

9、生活获得照顾权。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其卫生和营养应该得到保障,学生生病时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学生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应该得到指导等。

10、民事活动代理权。尤其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由于其一切民事行为都需要监护人代为执行,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不能独立完成的民事活动,未成年人应该有要求学校代理的权利。但即使是购买食品、学习用品等行为,如果未成年人没有提出要求学校代理,学校也无权代理。

11、休息娱乐权。作为未成年人最大幸福的休息娱乐,应该成为其在学校的主要权利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休息、娱乐,允许他们创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12、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校园环境作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使校园环境达到相关标准,以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13、拒绝乱收费的权利。学校向学生收取不应该收取的费用,就意味着学校侵犯了学生特别是家长的财产权,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

14、拒绝不合理劳动权。学校有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劳动,但如果学校要求学生从事赢利性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有权拒绝。另外,学生犯了错误后罚其劳动,也属于不合理劳动,学生有权拒绝。

15、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有些学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庆典活动等,要求中小学生参加演出,属于不合理校内外活动,学生有权拒绝。

16、荣誉权。未成年人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荣誉,如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等,学校不得阻碍未成年人获得该荣誉,也不得随意给予撤销或剥夺。

17、著作权。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作品,应依法享有著作权。

18、平等对待权。未成年人在学校里有权得到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的对待,有权不受歧视。其中包括在入学和升学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在校学习和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权,受到公正评价的权利等。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指国家机关和权利主体为了预防、制止侵害中小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恢复被侵害的合法权利,依法采取的预防措施或实施的补救行为。

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而又有所叛逆,因此,在校期间不易管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概率很大。这类案件,属于侵权行为中特殊侵权的一种,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权益的主体为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认知社会能力还不完全具备,身心发育不成熟,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理性,意欲冲动,因此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几率比较高,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更应为社会所关注

2、中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不为社会所关注,处于弱势地

中小学生正在紧张的学习阶段,家长和社会对于其期望值过高,相对于其合法的权益,社会更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而往往忽视其身心健康,尤其是其心理健康。

3、受侵害的地点在学校

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而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它对于中小学生的关注重点在其学习上,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里包括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事故分为四类,即学校责任事故,学校意外事故、第三方责任事故及学生自我伤害事故(2)。

第一,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疏忽或过失,未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校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违反有关要求及操作规程;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未进行安全教育或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统一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不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学校知道及应该知道学生特异体质、疾病,而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学校违反规定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适宜未成年人参加的活动。

第二,学校意外事故是指中小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由于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在校外发生的突发性、伤害性侵害;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学校不了解或难以了解;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发生的伤害行为。

第三,第三方责任事故是指学校本身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没问题,它包括校外活动中,场地、设施提供方违反规定导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家长及学生本人应告知而未告知;学生明显违反校规而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等。

第四,学生自我伤害事故是指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的事故。学生由于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较差,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思从而造成合法权益伤害的事故

二、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价值

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适应与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他无非是人们对有益于自己的某种外界物的主体体验和主观把握。而法律价值则是人与法律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特定关系。同样,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就是为满足目前保障人权,保障弱者的需要。因此,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的研究有其重要的价值,并且,从我国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护薄弱的现状来考虑,对其进行研究也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它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乐观健康成长

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健康快乐成长关系着我国将来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全社会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调查显示,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反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以及对学校设施的安全维护,导致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给学校、家长都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伤害对其身体和精神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在校中小学生人身权益保护的研究,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对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十分有益。

(二)有利于提醒全社会关注在校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社会对在校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的保护力度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往往是在出现损害后果时,才感到法律、法规保障手段的薄弱性,此时才想起呼吁社会、政府加强保护。大量个案的出现也使得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迫在眉睫。本课题组此次调查范围遍及全国15个省份,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识到在校中小学生的保护只靠司法行政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参与,增强社会各界对在校中小学生保护的意识,从而使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它有利于及时、高效地解决事故纠纷

我国现在虽已有一些保护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但针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却迟迟没有出台,且对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也是极其欠缺。教育部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很多人对其是否有法律效力争议很大,因而目前解决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纠纷问题还专门的法律予以调整和规定。同时,学校、家长又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方法去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怎样做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本课题组对此的研究,目的也就是为解决来自各方的困惑,使这些纠纷能及时得到解决,使学校、家长得以安心,使受到侵害的中小学生及时得到保护,减少他们幼小心灵的创伤,同时及时惩罚犯罪,使侵害方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更有效地起到预防的作用,防止出现侵害中小学生权益的行为。

(四)有利于保障在校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通过法律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校的安全措施以及对纠纷的及时解决。这些都充分有力的保障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消除学校、家长对伤害事故的担心,使学校能更好发展素质教育,使在校中小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成长(3)。

(五)有利于繁荣我们的法学事业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就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变化,依法治国方针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研究为我国法学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去填补和完善我国的法学研究,和国际法律制度接轨。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其重要的意义,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处理伤害事故纠纷提供指导,为司法机关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依据,为学生家长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提供帮助,为立法部门完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三、在校中小学生人身权益保障现状

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02年7月-2003年1月对在校中小学生人身权益保障及预防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此次调查以问卷为主,结合个别访问,涉及全国15个省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本次调查学校95所,其中私立学校13所。学校在农村、县城、城市的分布情况为:农村为11所,县城31所,城市43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22.11%,32.63%、45.26%,在校生为2000人以上的学校48所,占总数的50.53%。该调查问卷反映内容均真实可靠。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最基本的资料。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本课题组又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对我国的中小学生的人身权益保障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安全保卫状况

1.关于学校是否有安全围墙的调查表明,91.58%的学校有安全围墙,5.26%的学校仅有残垣断壁,可翻可爬,而没有围墙的学校占了3.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学生在有围墙的校园里能有起码的安全保障,而少数残垣断壁或干脆不设围墙的学校中,在校生的安全状况就值得关注了。学校不设围墙一般有三种可能:第一,学校所在地治安确实良好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因而没有设围墙的必要;其二,物质方面极度匮乏,没有设围墙的能力;其三,校方或政府不够重视,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但以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来看,任何地方恐怕都达不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状态,况且,即使治安状况再好,也应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对在校中小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给予充分的保护。据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无围墙或残垣断壁的学校分布在农村或乡镇。显然,第一种可能应予排除而物质条件成为重要因素。课题组认为,物质条件差是个客观存在的障碍,但给学校设围墙应该不至于让当地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学校所在地居民也完全可以合理筹资建一围墙。但遗憾的是,当孩子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教室上课时,却无人对此表示担忧、关注,更无任何实际行动保障孩子的安全。由此,人们的安全意识在此就可见一斑,对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2.有门卫的学校占有围墙学校的92.63%、门卫阻止陌生人进入的占75.79%,当然如果没有围墙那门卫也就无从谈起了,但有些有围墙的学校却不设门卫,这也同样使学校的安全大打折扣,而有门卫的学校中,又有部分学校门卫根本不阻止陌生人进入,如此门卫也就形同虚设,对在校中小学生安全保障作用甚微。可见还有相当部分学校安全措施不到位,学生处境令人担忧。

3.午夜12点以后落锁的学校为93.68%,这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对在校住宿的学生的安全保障予以重视。诚然不落锁的个别学校中有些是无寄宿学生的,可出于对校内财物的保护也不应疏忽。在有住校生的学校中,午夜大门不落锁使围墙也失去作用,给住宿生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随时会受到侵害。

4.女生宿舍有专人管理的学校为85.26%,其中农村女生宿舍有专人管理的为76.19%、县城为83.87%,城市为95.39%,在校中小学生本身属于弱势群体,而住校女生又是弱势中的弱者,女生宿舍无专人管理,应是校方的严重失职,住校女生的安全保障问题也就可想而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生宿舍无专人管理的现象以农村最为严重,县城、城市依次递减。这说明,城市学校的安全意识和物质条件明显优于农村。

(二)中小学校的消防情况

1.在对长江以北学校的采暖方式的调查中,使用煤炉方式采暖的学校为7.79%,空调为7.79%,使用暖气的为49.35%,炭火为0,无采暖设施的为35.06%。煤炉与空调所占的比例相当,这也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煤炉安全隐患较大,且环境污染严重,而空调耗费过高,不是一般学校能采用的,所以比重都较小。暖气的使用较为安全,费用低廉,因而使用普遍。但仍有35.06%的学校无任何采暖设备。据调查,这些学校集中在农村、乡镇,物质因素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是江北学校无采暖的重要原因。

2.有消防器材的学校为49.47%,上过消防课的学校为32.63%,会使用消防器材的占32.6%。以上数据表明,半数以上学校没有消防器材,难以应付突发的火险等情况,尤其部分用煤炉取暖的学校,火灾隐患大,更应配备消防器材。且用煤炉取暖的学校多数处在农村,消防器材更为少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为严重。而在有消防器材的学校中,也只有65%的学校学生表示会使用消防器。由此可见,消防器材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摆设,学生不会使用,使其并没有起到实际有效的作用。

3.四层楼以上楼梯狭窄的学校为16.84%,这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学校教学楼结构不合理,一旦发生火灾、遭险等突发事件,狭窄的楼梯是学生脱险的一大障碍,同时可能因拥挤造成更多的不必要的伤亡。此种教学楼的楼梯必须调整重建。

4.知道“119”含义的学生为91.58%,“119”为最基本的火警常识,但仍有少数学生竟不知道“119”为何意。一旦发生火灾之类的险情,学生就根本无法及时通知消防队,无法自救,更无法做到救人。这表明学校老师在日常教育中对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漏洞。

(三)师生关系

1.调查学生中,受过体罚的为24.21%。显然,老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受体罚的学生比例相对少一些,但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存在就不可忽视。究其原因,其一,中小学校强调的升学率给老师施加了很大压力,多数情况下还直接与老师的奖惩、任免挂钩,造成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过激行为。其二,教师的法制意识还不高。因我国多年的教育传统,“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等思想根深蒂固,很多老师秉承此志,一心苛严教学,以求不误人子弟,从而忽视了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甚至不惜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由此,很多地方教师的法律意识薄,从而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其三,学生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如今学生身为独生子女,在父母面前娇纵任性,在学校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缺乏尊重,学习上不认真,这也是受老师讽刺、体罚的重要原因。其四,个别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中小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本应该循着教育为本的方针,而不应对其身心进行伤害。

2.老师私拆信件的比例为8.42%,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隐私还是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可在访问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校老师明确表示禁止学生通信,如有信件一概扣留,这也就变相剥夺了学生的通信自由权。在私拆信件的老师中,他们多数认为学生尚未成年,没有隐私权可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四)体育课、体育比赛中的安全问题

1.老师在体育课上强调安全问题的占75.79%,大多数老师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而另外少数不强调安全的老师,一是安全意识不够,二是对学生不够负责缺乏老师应有的责任感。

2.体育课出现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认为由老师负责的占17.89%,学校负责的占43.16%,侵权人负责的占45.26%。自认倒霉的占5.26%,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学校侵权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是学生的监护方,而侵权人行为是损害的直接原因,所以认为学校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占的比例较大。而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是直接负责学生体育课安全的,应承担部分责任。自认倒霉的所占比例较小,这也说明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提高。

(五)学校物件致害问题

危房致人损害中,认为学校负责的占74.74%,仅有1.05%的学生认为应有自己负责。悬挂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认为学校负责的占77.8%,自己负责的为4.12%有过错的人为24.21%,部分认为学校和有过错人共同承担责任。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证明学生的法律意识再不断提高和增强,在侵权来源中找到侵权方和承担连带责任的一方,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六)学校的安全意识

在调查中,学校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的为64.21%,尊重学生权利的为72.63%,强制学生保险的为43.16%。总体看来,状况并不糟糕,但其中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学校安全意识还是很差,对学生权利的保护力度不够重视。知其果,究其因,物质投入还是很少,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小学校中普及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酝酿多年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使得学校、家长、学生对中小学生的伤害不再无奈。同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快立法工作,为依法保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可操作性,依法打击侵害中小学生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中小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强化政府行为。从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任重而道远。

四、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研究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令人担忧,仅就调查的内容来看,安全设施、采暖方式、师生关系侵权责任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责任纠纷持续升温。鉴于此,研究怎样更好地保障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思想认识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问题、隐患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对很明显的疏漏视而不见。我国有些地区虽然贫困,物质投入只是杯水车薪,但只要人们有足够的意识时刻关注中小学生权益的保护,这种状况也会得到很大改观,所以,提高人们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校方的责任感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管理责任自然转移到学校身上,家长不可能再对孩子在校的种种行为时刻监护,因此学校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而今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很多人看来,学校有推卸责任之嫌,这使很多家长对校方的责任感提出质疑,大大降低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因此,教育部应定期对校领导及老师进行培训教育,责令校方制定一系列制度,将学生的安全保护落实到人,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该措施应该以教育部的最后考评决定对校方的奖惩,以学校一年内发生事故为标准,评出“家长最放心学校”和“家长最担心学校”以舆论方式给校方 施加压力,增强校方责任感。

2.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

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一切责任应由校方承担,自己再无任何责任,这显然是错误的。《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如果学生之间发生侵权纠纷,校方无过错的情况下,肇事学生的家长是诉讼对象,对孩子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家教良好的孩子比家长不负责任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校期间处在相对安全状态。因此,校方与家长应定时沟通,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由校方向家长阐明责任的分担,提请家长注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就以往案例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校园暴力事件主要因为学生素质偏低,一些学生的心理扭曲,这在独生子女、单亲儿童、不睦家庭中的孩子较为多见,所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教育至关重要。

3.提高在校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据调查,67.3%的学生不会使用消防器,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119”的含义。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尚待提高,如2001年9月28日,沈阳市某小学生下课后向操场跑去,被另一同学撞掉两颗门牙,就体现了这一弊端。除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在校期间校方应通过讲座、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充分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另外,专门开设自护课堂,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自护能力训练,并进行模拟练习。同时开设校长信箱,对老师私拆信件、辱骂殴打等侵权行为进行举报。

4.增强政府的重视程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国家应向各级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将保护在校中小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可组织部分下岗工人、转业军人进行培训。然后分配到各学校专门负责学生的权益保护工作,由政府支付工资,可减轻学校负担,避免老师责任过重压力过大、教学质量下降。另外,政府可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呼吁捐款,为在校中小学生的权益保护工程建立储备基金,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促使人们的有效监督,为工作提供切实保障和坚强后盾

(二)增强对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围墙的学校占3.16%,仅有残垣断壁的学校占5.26%,没有门卫的学校占7.3%,没有消防器材的占50.5%。这种状况的存在,一方面说明各放对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学校的资金严重缺乏。资金短缺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教学建筑及各项设备缺乏或得不到及时更新,使中小学生的人身、财产受到很大威胁,更谈不上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利的实现。第二,由于资金短缺,一些教师的工资拖欠不发,一方面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更容易忽视对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有志青年不愿投身教育事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的偏低,也是引发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及生活获得照顾权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中小学校的投资力度,从现实情况来看,扩大投资也是可行的。

1.增加对中小学校的财政拨款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今各国对教育事业投资世界平均水平为国内投资的5.2%,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分别为3.9%和3.0%,而我国教育投资离4%的目标还相距甚远(4)。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投资偏低,而在各级教育经费中,近年来对高等教育急剧增加,初等教育却相对萎缩,90年代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学校的投资比例为35.22:36.22:21.47,高等教育竟超过2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可见,我国对中小学校财政拨款是又很大空间的。

2.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募集资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分富裕群体,也就有了更多的闲散资金。如果能把这部分资金投资于教育,可解决目前地方的财政困难,从而弥补中小学校经费的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吸收民间资本,本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加以解决:一是行政主管部门派专人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教育宣传,鼓励组织或个人向教育机构捐资;二是鼓励各单位或个人直接向中小学校投资,接受投资的学校实行公私联办,投资人可以参与收益的分配。实行办学社会化,完成国家办学向社会办学的转化,也必将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健康发展。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调查资料显示,学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只有完备各项规章制度并保障其贯彻落实,才能更好的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也只有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才能使各项制度最终落实。

1.实行学校用品标准化制度

中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对校园各种物品有其自身的要求。也只有满足他们这种需求,才能达到教育、爱护他们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对中小学用品实行标准化管理。比如:课桌椅的高度会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灯光的亮度会对他们的势力产生影响,以及楼梯的宽度、地面的光滑度、食品的营养成分的含量等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也都应制定相应符合中小学生身体特征的标准,对不符合特定标准的物品严禁流入中小学校园。

2.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调查资料显示不设门卫的学校占7.3%,门卫不阻止外人进入的占24.2%,大门夜间不落锁的占6.3%,楼梯过窄的占16.8%,学生不会用消防器材的占67.3%,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中小学生的人身、财产权随时有可能受到侵害。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呼唤完善的安全制度:(1)行政主管机关要及时定期对学校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设置、建筑物限期进行拆除或整改;对履行保护教育中小学生职责不利的学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2)中小学校与当地派出所实行联防,请公安民警定期向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及自卫能力的教育培养,增强中小学生自立自护能力。(3)上体育课或开展活动时制定特殊的安全规则,避免学生受到身体伤害(4)学校建立中小学生病历档案,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3.强制推行保险制度,建立中小学生伤害事故赔偿互助金

伴随着办学社会化的发展校内学生伤害赔偿纳入社会范畴也成为必然。校内学生伤害事故得不到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足够的赔付能力。目前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爱子心切。强制学校投保责任险、学生家长为学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还是可行的(5)。这样一来,校园事故赔偿纠纷可以得到及时解决,既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可使受到伤害的中小学生得到及时弥补。

也有学者主张再各市建立校内伤害事故赔偿互助金(6)。由学校出钱,每年按标准交市教委统一管理,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赔偿金额从互助金中支付。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资金不足,这种制度不可能在全国推行,但个别发达城市还是可以适用的。

4.建立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仲裁制度

由于当前我国校内伤害案件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造成法官判案难,以至于一些案件久拖不决,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使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得不到赔偿,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建立学校伤害事故仲裁委员会,聘请资深的教育专家、法学专家作为仲裁员,仲裁裁决也会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可信度(7)。因此可以规定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不得再向法院起诉(8)。

5.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中小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私拆、扣留学生信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权、隐私权及通信自由的权利。这种现状的存在表明中小学教师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泊外,最终根源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革考试制度继续推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2)改革对学校及对老师的评定制度,不能只针对升学率及考试成绩来判断一所学校或一名老师,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使教育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3)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打破“家庭校”用人模式,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

(四)建立独立的校园保障法

我国现阶段立法体系中,关于在校中小学生权益保护的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教育部新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而如今在校中小学生权益保护的形势严峻,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各法规的规定散乱无序,给法官判案解决纠纷带来极大不便,而九月一日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的规章,在法律适用中仅起参照作用,不能作为法律依据,所以,又必要制定独立健全的校园保障法对这一关系进行调整。

我国现阶段以义务教育为主,但私立学校异军突起,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应对现状全面考虑,以防止立法的疏漏,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亦有重要意义。如加拿大关于学校事故立法中的一些规定:

1.学校事故认定的原则包括:细心父母原则、替代性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原则及相应的操作性原则(9)。

细心父母原则主要针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用审慎的或细心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替代性原则主要针对校方管理者,校产占有者相关责任而言的,指法律上规定的,尽管一个人自身不应该承担责任或没有过错,但他应为另一个人的过失承担责任;共同过失原则,基于地域限制和法律限制。原告和被告共同过失责任较为普遍,共同过失是建立在原告因自身疏忽而造成的事故基础上,父母和老师对儿童的侵权行为都要负责任。

2.我国立法应以学校监护问题、学校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学校事故保险救济等方式对在校中小学生权益保护问题进行调整;建立社会保险、转嫁赔偿责任,使学校伤害事故赔偿社会化是一条良方。考虑到义务教育的国家强制性,学生的父母与学校不只是一种民事上合同关系,更是一种非经济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学校需要在认识到自身责任的同时,通过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更好发挥其教育功能。

【注释】 注释:(1)参见 江平主编《民法学》2000年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80页。(2)参见 万世容刘剑云《析在校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载《人民法院报》1999年8月31日。

(3)参见 牛国华 《未成年学生监护权的转移及监护责任的承担载《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4日

(4)参见《政府如何投资教育》 载《南方周末》98.9.25。

(5)参见 谭晓玉:《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若干重要问题探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7期。

(6)参见 关于制定《上海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伤亡事故处理条例(草案)》若干问题的汇报。

(7)参见 张玉堂 《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防范与救助》 99上海“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

(8)参见 谭晓玉吴凤丽《关于中小学生发伤害事故的八个问题》 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9期第七页

(9)参见 吴振宇 王洪斌刘朋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学校事故立法问题的启示》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9期第2页

第五篇:中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文档

中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聊城文轩中学2011级初二(19)班 {贺家睿} 【调查对象】:聊城市中小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资料参考+访谈。【调查时间】:2013年1月26日——2月2日。【调查内容】:中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情况。

【调查背景】:中小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良好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作息是影响其身心发育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小学期间体格发育极为迅猛,各个器官都在发育,脑、心、肝、肾等功能增强,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也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素。而根据全国营养普查结果,95%以上的小学生早餐吃不好,出现了视力下降,身高增长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消瘦,缺钙,贫血等学生营养素缺乏的病症。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确定了这个课题。主要以中小学生的一日三餐为主要研究内容。

【调查目的+意义】: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健康的身体才有革命的本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中小学生在饮食上出现了许多的不良现象,如:挑食,暴食,偏食,节食等,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学习效率降低。所以营养与健康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借助这个课题是想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明白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早餐及锻炼身体。【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让孩子跟上营养,考出好成绩,却进入了饮食误区。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为了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机会,为了增进亲子情感,建议父母们注意下面的事项: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饮食存在的营养问题主要有这几大方面:

一、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不少学生由于时间原因,经常不吃早餐。而有的虽吃了,也是应付了事,致使早餐能量的摄入不足全天的20%。据调查,当前学生的早餐营养普遍不达标。且不少学生还以未吃或未吃好早餐为借口,以零食取代正餐,有时晚上回家饿急了会暴饮暴食等,这些都是对身体极为不利的。

二、不注意饮食卫生及饮食规律:很多学生喜欢在校外流动摊点用餐,流动小吃点多以烧烤、煎炸为主,长期进食这些食品,容易导致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而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出现肥胖、心脏疾患等问题,加之烧烤食品含有可能的致癌物,也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不健康饮食行为较为普遍:包括爱喝碳酸饮料、爱吃西式快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进食速度快、喜食麻辣等刺激性食品、口味偏咸、进食偏烫等。

四、膳食结构不合理,所服食品种类、数量都很少:大多数学生一天所食食品少于3类,蛋白质、必需脂肪酸摄入不够,更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现象。

五、所食垃圾食品过多:通过调查发现,95%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每天都吃零食的孩子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小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2.6%,中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6.1%。而“从不吃零食”的仅占2.3%。在零食的选择上,口味是决定大多数孩子选择的首要因素,有74.5%的孩子认为零食首先要好吃,其次才是干净、卫生。有70.4%的孩子将干净卫生也作为选择零食时考虑的因素。虽然表面看这个数字并不低,但实际上却有73.6%的中小学生在路边摊贩那里买羊肉串、麻辣烫、凉皮之类现做现卖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这说明孩子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还是把口味等放在了前面,卫生状况并不特别考虑。调查发现,营养这一最该考虑的因素,却成为购买零食的第三因素。此外,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大多是水果,糖果或巧克力,面包或饼干,膨化食品、蛋糕等点心类、干吃方便面及羊肉串、烤面筋等,而这些零食中很多都是“垃圾食品”!

六、心情影响饮食状态不佳:如:某个家人未回家吃饭,不高兴、学习压力太大等,从而导致吃不饱、吃太撑等一系列的情况。

七、过量饮用咖啡、奶茶等速溶类饮品:有的学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奶茶,甚至成瘾。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奶茶的饮用量过大会使大脑高度抑制,出现血压降低、剧烈头痛等症状。

八、以饮料代替水: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紧张,消耗大,往往备足各种饮料代替水。但由于饮料中糖份过高,饮用过多,会影响食欲,引起腹胀,不能好好用餐,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我想很多家长都是忽略了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只有注意了以上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合理的膳食制度应与中小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安排相协调。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消化器官的活动规律,保证营养充分吸收与利用:

一、中小学生的一日三餐的时间应是合理的:研究表明,一日三餐的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为85%;一日二餐时消化率为77%。所以,一日三餐用餐时间时间应为:

早餐:6:30-7:30; 午餐:11:30-12:30;晚餐:5:20-6:30。

二、餐量分配应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早餐尤其重要,最好吃到四类食物:主食(如馒头)、动物性食物(如鸡蛋)、奶、新鲜蔬菜/水果。另外,中小学生体内储存的肝糖元较少,同时代谢率较高,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多,容易饥饿,若一日三餐不能满足其需要,可在两餐之间补充点心。

三、牛奶不能喝了,用酸奶或者豆浆代替:若早餐有喝牛奶的习惯,当发现牛奶坏了或不能喝了时,要用酸奶或豆浆代替(切记:不要用酸奶饮料替代酸奶,如:酸酸乳代替)。

四、适当增加坚果类、海产品等,有改善记忆的作用:为了满足小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正常的身体生长发育,我们提倡小学生要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坚果类、海产品等,有改善记忆的作用。

五、考试期间的饮食同平常时候不要做太大变化:考试期间的饮食像平常时候差不多就可以,但是主要要以清淡些的食物为主。

六、膳食品种应全面:专家呼吁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配餐,根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选择搭配,做到膳食平稳。选择搭配食物时,可以依照“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的原则,也可以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并应适当结合学生口味,注重合理分配营养,避免浪费。

附件1:“平衡膳食宝塔”

附件2: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专家王兴国,为考生开出了科学合理的健康食谱,并指出考前饮食的注意事项。

一、充足的主食有助于维持大脑最佳状态

大连市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说,即使是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大脑也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人体器官之一。研究表明在紧张的考试期间,思维活动及精神压力都会使大脑消耗更多的氧气,即能量代谢增加。

为大脑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主要来自富含糖类(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主食(谷类、杂豆类和薯类等)和水果。所以,一日三餐保证摄入充足的主食有助于维持大脑最佳状态。

考生的主食首先要够多,每餐100-150克(干重),既要吃饱又不要吃太饱。其次,主食要粗细搭配,比如二米饭(大米+小米)、黑米饭(大米+黑米)、红豆饭(大米+红豆)、绿豆饭(大米+绿豆)等,有助于维持更较长时间的血液葡萄糖供给。最后,尽量少喝粥,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喝粥不但降低主食摄入量(干重),而且不利于维持血液葡萄糖长时间供给。

二、高蛋白食物有增强记忆的作用

王兴国表示,鱼虾、肉类、蛋类和奶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是考生食谱中必不可少的。这些食物营养价值高,有增强记忆的作用,对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尤为重要。而且,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有助于维持持久的体力和身体状态。虽然高蛋白食物不能直接为大脑提供葡萄糖,但高蛋白食物与主食搭配食用,可以使大脑得到更充足的葡萄糖供给。因此,建议餐餐都要有一两种高蛋白食物。

不过,这些高蛋白食物往往也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消化负担,影响大脑状态,不利于考场发挥。选择高蛋白食物时,首先要注意适量。大致推荐数量是奶类每天250克;鸡蛋每天1个;鱼虾类每天100克;肉类每天50~100克。其次,要选择低脂肪的品种,如低脂牛奶、虾、鸡蛋清、精瘦肉、瘦牛肉、鸡脯肉等,以避免摄入太多脂肪。

三、饮食要清淡避免增加消化负担

考生的饮食既要增加营养摄入,又不要增加消化负担,清淡饮食是不二之选。王兴国解释说,所谓“清淡”,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主食要清淡。以米饭或杂粮米饭、馒头、面条等为主,避免汉堡、油条、油饼、桃酥、饼干、方便面等。

其次,肉食要清淡。要避免选用排骨、烤肉、红烧肉、肥牛、肥羊、鸭肉、鹅肉等高脂肪肉品。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少油少盐,不要用油炸、红烧、煎烤等方法,尽量用炖煮、家焖、蒸、炒等烹调方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蔬菜每天300~500克,以绿叶菜、番茄、青椒、蒜薹、西兰花、胡萝卜等为主。新鲜水果每天200克,品种随意。

除上述三点外还要注意适当选用豆腐、豆腐皮等既高蛋白又比较清淡的食物;不要突然改变考生的饮食,让他们吃自己熟悉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保障食物安全。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研究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研究 当前中小学思想状况不容乐观,不良网络文化、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家庭溺爱、师生缺乏有效沟通等深刻影响着中小学生思想......

    中小学生减负的管理问题研究(5篇)

    中小学生减负的管理问题研究 在进行此课题研究之前,得先明确“减负”的定义。“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

    中小学生暴力事件问题(推荐)

    中小学生暴力事件问题 正社会转型与变迁、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都给中小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小学校不断出现各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一、量表编制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20世纪80年......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楠 王萍 李文聪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2期 【摘要】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电网规划......

    高二流行音乐初步研究

    研究课题“流行音乐初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已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并广为流传。对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看法,社会各界曾发生过诸多争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对......

    2013课题研究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范文合集

    “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本课题是一项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途径与方法的准实验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实验。 2.本项研究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