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关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摘要】人文主义体育思想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以体育文化促进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转型,以体育文化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就是要以一切可以科学为主进行体育发展和研究。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特征包括: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构建弹性化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要理解人文体育思想,可以直接的联系分析“人文奥运”。大家都知道北京奥运提出了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体现为以奥运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家庭邻里关系之间的和睦、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和爱。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以体育文化促进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转型,以体育文化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人文奥运理念也包含了体育对人本身的关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发展理念。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体育对人而言不仅仅是“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体育作为人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承载着人对于自身自然、客观自然以及人化自然(社会)的体认、改造和思考。奥运会不仅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它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的精神教化,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的文化功能。人文奥运的提出,彰显了体育关注的对象从物转向人,强调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人文认识论。
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就是要以一切可以科学为主进行体育发展和研究。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特征包括: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构建弹性化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好比“德”而科学主义好比“才”。一个人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都是不圆满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能够更好的在社会生存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所以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需要相互融合。
第二篇: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定稿]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此人类从中世纪进入了近代历史。在这场以思想解放为主旋律的运动中,资产阶级用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用新的文化取代了封建的旧文化。
二、人文主义定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逐渐走向成熟,在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思想对人的限制,人文主义应运而生。人文主义发源于意大利,在14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者,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就把他们的要求归结为“人文主义”,主要是指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新兴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是世俗性的东西,因而人文主义一开始就体现为一种“世俗化”的运动。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宗教信条是违反人性的,应反对。与其祈祷“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如追求人生;与其消极生活,不如积极奋斗。他们主张文学艺术要反映人”的真情实感,科学技术要增进“人”的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智慧。总之,他们是要用
“人权”代替“神权”,用以“人”为本位来代替以“神”为本位。15世纪,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蓬勃发展,到了16世纪已传遍西欧各地。人文主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一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以人为中心,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强调个性自由。二是,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现实生活的意义,倡导积极人生,鼓励人们追求现实幸福生活和世俗享乐。三是,人文主义者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三、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后来成为西方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西方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文艺复兴时期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的同时,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
自由。这就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他们积极追寻现世 的幸福,追求个性的发展。同样,人文主义者变化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这样就把人们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个人才能。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地理大发现”的主角哥伦布和卡波特都是意大利人,他们都是在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开创地理探险事业的。哥伦布不顾艰难险阻,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卓绝的探险事业,就说明他富于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远渡重洋、艰难跋涉的动力,是寻找黄金的强烈欲望,也是为了追求现世幸福的生活。向西寻找去东方的航路,是建立在地球是圆形的这一科学信念之上的,也说明他具有科学实验的精神及探索精神。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当然,“地理大发现”的产生还有一系列其他因素及条件,但是“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相吻合,是毫无疑义的。
第三篇: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讨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讨
摘要: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人性化服务水平。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更为重视图书馆的价值、精神、权利等本质性内涵,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人本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对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从加强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探讨强化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路径,旨在推动图书馆学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主义思想;图书馆学;以人为本
图书馆是储存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人文属性从本质上讲是图书馆学固有的特性,这使得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成为了图书馆学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与肩负的根本使命。图书馆学自出现以来,人文主义思想就一直是其理论的本质内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现代信息科技在图书馆学中的广泛应用与迅速普及,使得在予以图书馆学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的同时,也造成了图书馆学人文主义属性的逐渐缺失。所以,针对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对推动图书馆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加强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深入推进,促使我国公民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从以物质为主的发展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人为主的发展状态,即更加强调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与动力。这就使得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能力与知识素养的提升。所以,图书馆作为提高人的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使得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图书馆学,在推动图书馆理论建设与实践服务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使得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前推进的根本要求。
(2)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需要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承担着保存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挖掘智力资源、实施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重要社会职能。而这一社会职能的实现,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而且需要图书馆相关人员对人类文化事业的热爱以及爱岗敬业的人文精神。但随着各种各样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在不断下降,而要增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形式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科学技术作为优化图书馆硬件资源的重要支撑力,使得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而以人为本的软件资源的提升同样也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强化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人性化意识才能够由内而外的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实力。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最大化的本质需求。
二、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1)人文性
任何学科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对此学科的实际需要,图书馆学同样也不例外,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要正是图书馆学出现的根因与动力。从哲学角度去看,图书馆所有活动的目的与主体都是人,图书馆学也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学科。从某种层面去讲,图书馆学就是研究人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特性展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文化哲学。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系统都是根据用户群的特定需求而设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用户服务,提升社会效益与服务质量也是其最高目标。
(2)平等性
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追求思想行动的平等性。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共的、免费的服务设施与组织机构,必须满足人们追求知识的平等权利与人文理想,在具体的服务与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保障广大用户实用知识资源的平等地位。具体而言,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平等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户资格的平等性、知识资源利用的平等性、知识阅读的平等性、参与图书管理的平等性、发表意见的平等性等方面。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在图书馆学中彰显人类的平等理想是一项根本内容。
(3)和谐性
图书馆学中的科学内涵,主要是指在开展图书馆相关活动中对科学技术的实用;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内涵,则是指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人的进步与发展。与技术学派秉承的“唯技术论”思想不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即不但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又要兼顾人文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学的可持续发展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人文思想的推动,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与统一,才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和谐有序发展。
三、强化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路径
(1)大力加强图书馆学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一个存储知识资源的公益性机构,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肩负着全体公民获取知识的基本权利的责任与义务。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其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满意为发展目标、以人文关怀为主要特征、以官员素养为根本载体的综合服务理念。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相一致,因而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确立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思想观念等十分必要。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发展时代,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愈来愈多,图书馆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只有实行个性化、公平化、免费化的人本服务,切实保障每位公民利用图书馆的正当权利,才更有可能增加图书馆对广大知识用户的吸引力。
(2)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技术学派逐渐陷入“唯技术论”的认识误区,部分激进的图书馆研究者甚至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比如,在1977年福克就曾提到,图书馆将逐渐消亡,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兰开斯特在1982年则预言,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现有的图书馆会完全消失。虽然技术学派在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过于注重技术的思想观念使其逐渐走人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消失的迷途之中。从中可以看出,技术学派偏执于技术的观念认知,对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已经构成了消极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学的生存危机。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理论建设,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认识到人文思想的重要价值,平衡人文与技术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是实现图书馆学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积极提升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是信息科技时代的核心支撑,知识是新时代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则成为了各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不但拥有海量的显性知识资源,而且包含从事文献资料管理的图书管理员等隐性知识资源。所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既有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也有对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加强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确保每位公民都能自由行使图书馆阅读权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资源的社会价值,强化图书馆学知识推送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将人列为图书馆学的中心对象。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不是为了抗衡技术学派的“科学图书馆学”理论,而是为了肯定与恢复图书馆学中固有的人文主义属性,推动图书馆学人文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统一和谐发展。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修正当前图书馆学理论的手段范畴与目的范畴的本末倒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现代化图书馆学的基本范式?c原则的根本转规直接相关,是将“自然与人的新的联盟”思想观念贯彻到图书馆学中的重要表现。意识到这一转规对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对推动我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浅谈《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浅谈《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李尔王》是莎翁四大悲剧之一。莎翁站在先进思想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表现了通过道德改善产生理想君主的思想。在剧本里,剧作家通过塑造一系列崭新的人物形象,以及一系列人物前后思想的转变,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先进的思潮,无可置疑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莎翁写的悲剧往往激荡着热烈奔放的人道主义,但随着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社会罪恶,他的理想又与现实发生尖刻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在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出现了危机。在剧中,代表人文主义理想的考狄利娅、肯特等人物被反动势力逐出宫廷,而黑暗势力如吕甘、高那里尔、爱德蒙等代表人物获得权势,就是这种危机的反映,但是尽管如此,莎翁从未放弃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在戏剧开始时,李尔王是一个大权独揽的封建专制君主。一直以来,他都拥有绝对权威,他的话就是最高法令,不许别人违抗。平时他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偏爱谄媚之言,性情反复无常。当他要分国土给女儿们时,他根据女儿们的甜言蜜语来判断她们的孝顺程度,他听了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的甜言蜜语,感到非常高兴,给了她们丰厚的财产。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小女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了实话。李尔王听后勃然大怒,当即断绝了和她的父女关系,把她“驱逐出境”,嫁给了法国国王。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尔王平时是多么昏庸、残暴,偏听偏信,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暴君,一个极端专制主义的化身。莎翁一贯反对暴君、暴政,因此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
李尔王在受到两个女儿的不公正对待后,流落到荒野上。这是李尔王思想上的转折点。他在风暴中亲自感受到了人民所受的痛苦。在经受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袭击的同时,李尔王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更强烈的风暴。李尔王在苦难中重新认识现实社会,在苦难中重新体验人,认识人,并进而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命运和一切不幸者命运的共同性的认识,构成了李尔王恍然大悟的最高瞬间之一。爱德伽乔装汤姆出现,使李尔王吓了一跳:难道万物之灵的人竟成了这个样子吗?“难道人不过是这样一个东西吗?想一想他吧。你也不向蚕身上借一根丝,也不向野兽身上借一张皮,也不向羊身上借一片毛,也不向麝猫身上借一块香料。„„来,松开我的纽扣。”从这个赤身裸体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身上,李尔王认识了人的本相。他现在理解了,从前所有一切关于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概念,不过是幻想而已。扯去衣服的动作表明李尔王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决裂。他在暴风雨中发了疯,但头脑却比以前更清醒了。由此,他的思想开始转变过来,向人文主义理想靠拢。他认识到,世界上除了真诚的爱,其他都不重要。他悔恨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这种事情。这些正是莎翁所肯定和歌颂的人文主义原则。李尔王的转变反映了人民对封建君主的期望,标志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通过前后两个时期的对比,莎翁对李尔王前一阶段的昏庸专横持批判态度。当李尔王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思想起了变化,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之后,莎翁便以新的眼光肯定他、赞美他。
在剧中,莎翁还塑造了一系列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如考狄利娅、肯特、弄人等。他们是本剧的一代新人。他们“诚实、机智、坚持真理,忠于父辈和君主,敢于同黑暗势力作不懈的斗争,体现了莎翁维护和谐自然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思想”。其中考狄利娅就是突出的代表。在莎翁的戏剧中,考狄利娅是他塑造的最美好的形象之一。她犹如黑暗现实中的一座灯塔,寄托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理想。考狄利娅从内心里面深爱她的父亲,但即使如此,她也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肯用谎话来欺骗父亲,牺牲真理,借以获得大片国土。为了取得父亲的欢心,她的两个姐姐用甜言蜜语回答李尔王。这时考狄利娅想的是“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默默地爱着吧”。这就是人文主义者真诚待人的原则。她认为精神上的富有
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真诚无私的爱、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胜于父亲的国土。她内心深爱着父亲,但她也坦言出嫁后不能全心全意地爱父亲。对于由此而来的巨大的精神创伤和物质损失,考狄利娅没有后悔。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说,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各自的尊严是和真理、诚实以及正义的概念分不开的。同情心、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能力是和他们与生俱来的。甚至于当他们明知一说出真话就会给自己招来不幸的时候,他们也是敢于说出真话的。他们体现了仁爱、忠诚、信义等高贵品质。
考狄利娅的爱情观,像莎翁戏剧里的其他主人公一样,就是强调真挚的爱情。勃艮第公爵因为考狄利娅失宠而停止向她求婚,考狄利娅当即也表明自己不愿意嫁给他。面对失宠的考狄利娅,为人文主义思想鼓舞的法兰西国王则毫不犹豫地说:“最美丽的考狄利娅啊,失去了财富,方显出你最富有„„我欢迎她做法兰西臣民的王后。”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婚姻应该是自觉自愿的,爱情不容许掺杂物质利益的谋算,决不能拿金钱去衡量,收买。考狄利娅最终嫁给了真正欣赏她的法国国王。人文主义思想获得了胜利。莎翁对考狄利娅的肯定,正是对人文主义原则的宣传与肯定。
在君臣关系中,肯特对李尔王的态度同样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肯特忠诚而又耿直,敢于直谏,劝谏李尔王不要错误对待考狄利娅。他也不因李尔王不听他的忠告把他驱逐出境而抱恨李尔王。他没有新兴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而是始终忠于李尔王,装扮成仆人照顾他。李尔王流落到荒郊以后,肯特同情他,并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保护他。莎翁通过肯特赞扬了忠诚高尚的精神。
除了剧中主要人物李尔王外,葛罗斯特和爱德伽也在时代的风暴中经历了大的转变过程,思想上向人文主义转变。葛罗斯特的经历和转变过程和李尔王相似。至于爱德伽,他在剧中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大的了。他开头跟一切有钱人一样,尽情地享乐:贪酒,爱赌,好色。此时的爱德伽是一个幼稚无知的浪荡公子。被逐出后,爱德伽无以为生,经历了与被逐出田园的无业游民同样的生活,与人民共患难,从人民中学到要坚强地生活下去。经过了千辛万苦,爱德伽在风暴中挺下来了,并成长为一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新人。这样的新人,预示着未来必将取得新的和谐与光明。
在剧末,李尔王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找回了考狄利娅,象征着他最终完成了向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变。在监狱里,父女俩的灵魂获得了人文主义的和谐与温暖。尽管李尔王和考狄利娅死去,但“人文主义理想不以人的死亡而泯灭,而被一代新人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才是这部悲剧的精神实质”。莎翁在任何困难时期从未失去对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心,他的悲剧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人文主义者在生活、斗争中经受考验,一代新人成长起来。最后,悲剧虽然以大多数代表正义的和代表邪恶势力的主人公的死结局,但剧作家的人文主义理想却实现了,理想的社会秩序重又建立。
第五篇:浅谈如何用人文主义思想启蒙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如何用人文主义思想启蒙幼儿美术教育
中国美术发展史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美术教育的探究也是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而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因此,如何用科学理性、仁慈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来启蒙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质也就成了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
一、加强人性化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
1、作为一名称职、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做朋友,用心交流。在他们面临的问题上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而且,幼儿教师要善于用温和的语言,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们,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并不断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2、提高人性化教育,不再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教育模式,即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的固定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地突出对教师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而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教师开放性命题——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创意——学生讲解创意、教师点评这样开放、互动的教育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与个性,充分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与思维并激发其最本真的灵感与创意。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习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学会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促使其从中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其对美的渴求,提高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甚至可以启发孩子们在课堂上把美术的色彩感受与实际的文章或古诗词联系起来。例如,针对孩子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想象画出一幅初夏美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
趣,而且还能大大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孩子的信心,提高其主动创造能力
1、著名的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自我肯定,才能让别人也来肯定你。现如今,面临来自各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心理在幼儿时期更易形成并逐渐根深蒂固,例如,很多孩子在画完画或是写完作业后不敢让老师或家长检查。他们会说自己画得不好,或者写得不好。虽说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孩子们的天空应该有着美丽的清透。因为他们正处于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成长阶段,所以更应引导其学会规避自卑,加强自信。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本素质,因材施教,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进而更好的张扬其个性,培养其创造能力。
2、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孩子们去实践,去探索,就能培养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使其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由此可见,创造性的培养对于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性不仅指变通性,求异性。还包括流畅性。年龄越小的孩子流畅性表现越多。那么提高孩子的主动创造性也就变成了对孩子智力启蒙的最佳切入点。
3、在游戏中发掘孩子的创造性,6—12岁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对世界充满渴望,有着较强求知欲的时期,而此时他们所制造的麻烦也会接踵而至。例如,把新买的小汽车拆散,寻找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试图用自己的想象或拆散时的记忆组装起来。对于他们所制造的麻烦可以批判地看待,虽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破坏和损失,但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这是别样的创新。因为这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
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奠定艺术基础
1、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人的全面发展实质就是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得到完整的发展,就是促进组成人才的各要素:德,智,体,美,劳等全面自由的发展。
2、在教育中采取人文主义方法,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主义思想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同时与人本主义及人道主义密切相关。因此,用人文主义思想来启蒙美术教育,就是要以科学理性、包容博爱的心态来展开幼儿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个性自由,促进孩子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3、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使孩子们更多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摆脱墨守成规的美术教育,在思维中对艺术审美加以分析、判断,进而使其善于进行理性思考与感性认知,为培养孩子们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奠定艺术基础。
总之,在普遍崇尚发展个性、追求创新的当今社会,在素质教育大规模改革浪潮中,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引入人文主义思想,用科学理性、包容博爱的育人心态,在尊重孩子们个性、兴趣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必然会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也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整个中华民族新生力量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