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冶金企业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
冶金企业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
发 文 号:[92]冶安环字第164号
发布单位:[92]冶安环字第164号
冶金企业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
(1992年4月1日冶金工业部[1992]冶安环字第164号文颁发)
1总则
1.1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中暑,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规定了冶金企业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及职业卫生教育。
1.3本规程适用于冶金工业有高温作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本规程。
2引用标准
GB4200高温作业分级
GB934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GB57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2759冷饮食品卫生标准
GB4015炉窑护目镜和面罩
GB8965阻燃防护服
GB935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3术语
3.1高温
作业场所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作业场所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时的车间空气温度。
3.2高温作业
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高温的作业。
3.3生产性热源
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4同类岗位劳动时间与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1个劳动日内各岗位的劳动与休息时间分别归类,统计同类岗位劳动时间。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比(包括离岗1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连续跟班记录3天的平均值。
4作业管理
4.1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2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应按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同作业场所与室外允许温差之和计算(表4-1);如某些作业场所的气温,在采取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表4-1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4.3根据不同地区、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总图、工艺、建筑、通风与隔热等方面,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4.4在治金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新建工厂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
表4-1车间内夏季作业场所气温
见表
4.5新建厂房在确定建筑方位时,应做到避免西晒,如不能避免时,应增添防晒建筑结构或采取其它防晒措施。建筑物屋顶围护设施应有隔热措施。
4.6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4.6.1各种炉窑和散热设备,尽理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厂房(车间)外。
4.6.2钢锭、铸坯、铸件及轧材等炽热的半成品及成品,应尽快运至专设的存放场地或运出厂房(车间),存放场地应布置在厂房(车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4.6.3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4.7隔热
4.7.1在较长时间内直接受到热辐射影响的作业场所或工作室,当辐射强度在2.1J/(平方厘米·min)以上时,应采取水幕、隔热水箱、隔热屏等隔热措施。
4.7.2对职工经常停留的高温地面或靠近人体的高温壁板,当表面平均温度高于40℃时,也应采取隔热措施。
4.7.3屋顶高度在5m以下,通风情况较差者,可采用开设天窗或层顶搭设凉棚、使用隔热层或喷水等降温措施。
4.7.4厂区绿化面积应达国家绿化标准的规定。
4.8通风
5.8.1自然通风
4.8.1.1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其方位应根据主要进风风面和建筑形式,按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布置在热源的上风侧;厂房的长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垂直。
4.8.1.2历年最热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8℃地区的辅助建筑,可采用通风屋顶。
4.8.1.3高温车间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排风口,进风口下缘距地面应不高于1.2m,天窗应装有挡风板。
4.8.1.4当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炎热地区的厂房宜采用敞开型或半敞开型。
4.8.2机械通风
4.8.2.1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及耐火炉窑等高温作业场所或操作室的所温,当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或热辐射强度大于2.1J/(平方厘米·min)时,应设置局部送风或空调设施。
4.8.2.2局部送风的风向应避免经过热源吹向人体,送到作业场所的风速,应以吹至人体有爽快感为宜。风速可分别为:0、1级高温作业2~4m/s;II、III级高温作业3~5m/s;N级高温作业5~7m/s。
4.8.2.3气温高于35℃,热辐射强度大于8.4J/(平方厘米·min)的冶炼、浇铸与轧钢等高温作业场所,可采用喷雾风扇降温,其风速应控制在3~5m/s,雾滴直径应不大于100,以小于60为宜。
4.9使用地道风时,必须先将地道内的脏物清除,排出污浊空气,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10使用循环通风时,秘须经过空气净化处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11对钳式吊车司机室、均热炉揭盖机操作室、轧钢操作室、拦焦车及熄焦车操作室等特殊高温作业操作室,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采用冷风机组或空气调节机组时,室温一般为24~28℃。
4.12在高温作为业场所附近,应设置工间休息室,室温可在28~30℃,在炼焦炉顶等特殊高温作业场所附近的工间休息室,如采用冷风机组或空调机组时,室温以25℃左右为宜。
4.13炎热地区的钢铁冶炼、轧钢等工厂应设有高温作业工人休息室,室内可用风扇,室温以不超过30℃为宜;如采用冷风机组或空调机组时,室温可采用26~29℃。
4.14清凉饮料与防暑药品的供应。
4.14.1企业应按规定供给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人员茶水、含盐汽水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4.14.2盐汽水含盐量一般采用0.1~0.2%。盐汽水水温以8~12℃为宜。
4.14.3盐汽水等饮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4.14.4饮水量以少量、多次,并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饮用为宜,不应暴饮。
4.15暑季作息时间
4.15.1对白工作的露天作业,应尽量安排早出工,晚收工,延长午休时间。
4.15.2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工作中应多次轮换作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15.3在暑期,不应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并应按上班班次调整单身同班次职工住宿。
4.16应为露天作业的职工设置防阳光暴晒的休息场所。
4.17个人防护
4.17.1应发给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5.17.2发给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高温作业职工的工作服应为白色,并能防热、阻燃。
4.17.3凡受红外线、紫外线严重影响的冶炼、轧钢等高温作业职工,应发给防护眼镜。
4.17.4应给高温作业职工设置保存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设施。
5作业环境管理
5.1气象条件的测定
5.1.1气象条件测定的选点、使用仪器、测试技术等均应执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1.2测定项目为气温、气湿、风速和热辐射强度。
5.1.3测定期限应根据劳动环境热源的稳定情况与高温作业分级级别来确定:I、II级高温作业,每年暑期测定1次;III、IN级高温作业每年暑期测定2次。
5.1.4测定时间:选择最热月份测定1~2次,每次连续测定2日,在夏时制14~16时测定,取2日的平均值和最高值。
5.1.5防暑降温设施在改进前、后,应进行测定,并作出技术效果评价报送有关部门。
5.2防暑降温设备应按规定有专人检查与维修,切实执行运行管理制度。
5.3炎热地区的冶炼、轧钢等工厂的医疗单位,在暑季应设置中暑抢救室。
6.4企业必须在暑期前编制防暑降温工作计划,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必须在暑季前准备就绪。
5.5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牵头,职业卫生防治部门、医疗单位及工会等部门配合,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对典型经验加以总结推广。6健康管理
6.1健康检查
6.1.1凡属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应严禁参加高温作业。
6.1.2高温作业职工定期体检间隔时间,按高温作业条件分级及职工健康情况而定,应安排在暑季前进行。对III、IN级高温作业的重点工种,每年体检一次,其它工种2~3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应着重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经体检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并应及时妥善处理。
6.1.3高温作业的职业禁忌症是:有严重的肺脏、心血管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持久性高血压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和肾等疾病。
6.2应建立高温作业职工健康档案,并由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部门或医疗单位保存和管理,调动工作时将档案转交新单位。
6.3企业的医疗卫生人员应熟练掌握中暑抢救知识和治疗方法,在暑季应深入高温生产现场
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6.4如遇发生中暑时,应就地抢救。对重症中暑患者应就地抢救后立即送往医院。
6.5中暑与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与统计上报。
6.5.1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应由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诊断,但对职业性中暑的诊断要求,轻者可由抢救医疗单位作出诊断,严重的还应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认后方可生效。
6.5.2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部门或医疗单位,必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冶金部颁布的各项规定,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职业卫生统计报告。
6.5.3接诊医疗单位如遇有因中暑死亡时,应立即报告企业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及时组织职业卫生防治等部门,深入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尽快向上级和有关单位提出劳动卫生调查与处理意见的报告。
6.6对确诊为中暑及职业性白障患者,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病管理,并享受职业病待遇。7职业卫生教育
7.1就业前教育
7.1.1凡属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教育。
7.1.2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
7.1.3经教育后,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高温作业工作。
7.2就业中教育
7.2.1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期间,必须继续接受本岗位的职业卫生教育。
7.2.2教育内容包括:
a.本岗位接触高温的特点及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情况;
b.本岗位高温危害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知识和应用等。
7.3提高教育
7.3.1凡从事高温作业的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科长)、厂长(处长)以及车间安全员、安全处(科)的安技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的提高教育。
7.3.2教育内容包括:
a.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b.有关防暑降温的卫生法规和文件;
c.中暑时抢救的组织与操作技术。
7.3.3教育周期,每年学习时间应不少于10个小时,教育方式可根据各单位情况自定。
7.3.4经教育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卫生教育合格证书”,作为职工考绩内容之一。8附则
8.1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8.2本规程解释权归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司
第二篇: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颁布时间】1992.04.01
【实施日期】1992.04.01
【颁文单位】冶金工业部
(1990年4月1日冶金工业部[1992]冶安环字第164号文颁发)
1,总则
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冶金企业从事电离辐射作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根据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和GB8703《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冶金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规定了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职业卫生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和职业卫生教育。
1.3本规程适用于冶金工业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从事伴有天然放射性作业的一切场所初单位。
2引用标准
GB4792放射E生防护基本标准
GB5294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GB8703辐射防护规定
GWF0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3术语
3.1电离辐射
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混合组成的辐射。
3.2放射性
某些核素具有自发地放出粒子或y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射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3.3天然放射性
天然存在的核素的放射性。
3.4电离辐射作业职工
其职业岗位伴有电离辐射照射的作业职工。
3.5个人剂量限值
个人在一年期间受到的外照射所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两者之和的限值。
3.6辐射源
产生或能产生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
4作业管理
4.1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第44号令办理许可登记。
4.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电离辐射作业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经卫生、公安、环保和劳动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后方可启用。
4.1.2涉及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治理和伴有天然放射性的矿石开采、选矿、冶炼等工程项目,必须在申请审查的同时,提交经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经劳动部门批准的职业卫生专篇,竣工后必须经卫生、公安、环保和劳动等部门验收同意。
4.1.3符合GB8702豁免限值的工作可免予办理许可登记。
4.2电离辐射作业,必须符合GB4792规定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电离辐射作业职工个人剂量限值的基本原则。
4.3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应采用低毒性核素、低放射活度辐射源和高防护性能的新技术、新设备。
4.4伴生天然放射性矿石采、选、冶生产和可能发生空气污染的区域,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安装全面和局部送排风装置,使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年摄入量和放射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低于GB4792的相应限值。
4.5从事开放型放射工作和大型放射性厂、矿应按照GB4792划定放射工作单位类别及其工作场所级别,根据工作单位类别和工作场所级别进行设计和建造。地址选择、厂区和车间内部布局应做到合理、正确采用各种操作器械和设备、设置净化装置。
4.6使用外辐射源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屏蔽或确保人与辐射源之间有适当距离等可靠防护措施。
4.7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放射性同位素的领用、登记、保管和运输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仪器、仪表的销
售及放射性废弃物排放管理、放射性事故管理,必须符合“冶金工业使用放射性核素安全防护规程”的要求。
4.8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安全的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
4.9电离辐射作业职工进入放射作业场所时,必须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开放型放射作业场所工作时,还必须佩戴防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的防护面具,在其人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和表面污染监测仪器。
5作业环境管理
5.1电离辐射作业场所分为控制区、相邻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5.1.1控制区:一年内受到的辐射照射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3/10(相当于“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条件,回级)的区域,用红色标志。
5.1.2相邻区:一年受到的照射小于年剂量当量限值3/
10、大于1/10(相当于“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条件“Ⅱ级)的区域,用橙色标志。
5.1.3监督区:一年内受到的辐射照射小于年剂量当量限值1/10(相当于“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条件”I级)的区域,用黄色标志。
5.1.4非限制区:一年受到的辐射照射一般小于年剂量当量限值的1/30(相当于“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条件”O级)的区域,用绿色标志。
5.2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应根据“冶金企业电离辐射作业条件分级"开展以下全部或部分剂量检测。
5.2.1个人剂量检测。
5.2.1.1Ⅱ、Ⅲ级作业条件下的职工应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当受到x、y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检测周期每月一次,当受到内照射时,应进行个人吸人量、呼出气和尿便样品的放射性检测,检测周期每半年一次。
5.2.1.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个人检测。
5.2.1.3作业职工离开开放型作业场所时,应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5.2.2作业场所检测:
5.2.2.1根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应对作业场所中β、Υ、χ如吕了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浓度、粒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进行常规检测。
5.2.2.2常规检测周期:0级作业每2年一次;I级作业每年一次;Ⅱ级作业每半年一次:Ⅲ级作业每季一次。
5.2.2.3当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变化的作业场所或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检测。
5.2.3排出物检测产生放射性排出物的单位应根据排出物的排出途径对排出物中放射性核素种类、浓度和排出总量进行检测,检测周期每年至少一次。
5.2.4环境检测
产生放射性排出物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单位.应根据情况进行环境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浓度,以及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周期每年一次。
5.3辐射防护评价
5.3.1作业条件分级评价,主要评价作业职工个人剂量当量是否符合限值要求.核准电离辐射作业条件级别,并根据作业条件分级评价的结果,提出改进辐射防护工作建议。评价周期按《冶金企业有害作业职业卫生管理标准一有害作业职业卫生管理通则》执行。
5.3.2辐射防护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辐射防护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员素质、经费管理及统计报表是否符合“冶金企业有害作业职业卫生管理标准,的要求。
5.3.3辐射防护技术措施评价,主要是评价辐射安全技术、排放控制、废物处理及辐射监测等技术措施,是否按有关规定设计,运行中防护设施是否完好,运行中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健康管理
6.1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就业前(含从非放射工作调到放射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从事电离辐射作业。
6.2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进行就业中定期健康检查。对在Ⅲ级和Ⅱ级工作条件下工作的职工每年检查一次;对在I级工作条件下工作的职工每2年检查一次;对在0级工作条件下工作的职I;每3年检查一次,必要时可增加体检次数。
6.3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从事电离辐射作业,已从事也离制射作业的可根据情况减少接触、短期脱离、疗养或调离。a.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或高于160g/L(男);血红蛋白低于l 10g/L,或高于150g/L,(女)。
b.红细胞数低于4×1012/L或高于5.5×l012/L(男);红细胞数低3.5×10l2/L,或高于5×l012/L(女)
c.就业前职工白细胞总数低于4.5×109/L或高10×109/L,者,就业中职工白细胞总数将续(指6个月)低于4×109/L或高于
1.1×109/L者。
d.就业前职工血小板低于110×109/L,就业中职工血小板持续低于100×109/L。
e.患有心血管、肝、肾、呼吸系统疾患;内分泌疾患;血液病、皮肤疾患和严重晶体混浊或高度近视者。
f.严重神经、精神异常,女日癫捕、嬉病等。
6.4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对每个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就业前、就业中体检结果由体检单位详细如实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6.5电离辐射作业职工疑难病例的转诊及治疗、放射事故的调查和卫生医学处理,以及职业性放射疾病的诊断应按GWF01规定执行。
7职业卫生教育
7.1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接受辐射防护教育,并分为就业前教育、就业中教青和提高教育。
7.2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就业前教育内容有:电离辐射基本知识,电离辐射危害防护对策,辐射防护制度。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辐射工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7..3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就业中教育内容有:电离辐射作业的特征及危害;辐射防护设施及其原理;辐射防护条与标准;辐射防护技术规程与注意事项。教育周期每年1-2次。
7.4电离辐射工作单位负责人和专(兼)职放射防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教育,主要内容有:放射防护新知识、新技术;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辐射防护现状评价与发展规划。教育周期每年一次。
8附则
8.1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8.2本规程解释权归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司。
第三篇:职业卫生规程和制度专题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
1.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各项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
2.职业健康措施,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环境的必要措施,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措施。
3.辅助用室及设施,即为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的所必须的用室及一切措施,包括更衣室、休浴室、消毒室、妇女卫生室、厕所等。
4。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措施,即为宣传普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所需要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教材、图书、资料,职业安全健康展览和训练班等。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矿长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劳动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其它管理人员“一岗双责”负责监护职业危害和防治工作;同时,接受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的指导。2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各生产单位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对危害因素超标的生产作业环境提出整改意见;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费用由被检单位支付),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 3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效果评价;
4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5根据厂生产特点和需要开展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护的专题调研工作;
6进行劳动卫生法规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7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劳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8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劳动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
9负责本单位接触有害因素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劳动卫生培训,使其增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0按照规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
11严禁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危害。
12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13严禁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危害作业。
14严禁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 定义
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4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车间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全保卫部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机构。5职责
5.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
5.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5.1.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
5.2安全保卫部职责:
5.2.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5.2.2确定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烟台市工业卫生监测站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2.3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5.2.4负责组织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查体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
5.2.5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2.6 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2.7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3人力资源部
5.3.1负责新入厂员工上岗前的健康查体和员工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查 6 体工作。
5.3.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3.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5.4各单位(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职责 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职业安全健康宣传
1矿山利用通过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2、班组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矿山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技人员分别由省、市安监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和发证。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用人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矿山、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井下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七十二小时,露天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四十小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4、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从事电气作业、机动车驾驶、起重起吊、金属焊接、压力容器、爆破、卷扬机、通风、尾矿、水泵等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凡新增或调换的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由市安监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5、一般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1)由公司或分公司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2)为了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分公司每年必须对在职工人进行不少于二十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3)一般“三违”人员由分公司安全科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公司安全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安全科、安全部,并将“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总则
1.1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2 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1.3 本规定适用企业所属车间、科室、班组。2 申报
2.1 企业各车间、科室每年均可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企业领导。
2.2 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2.3 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2.4 安技环保处每年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
2.5 企业安技环保处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
2.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漏斗放料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矿山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通风、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6、班中要时刻检查防护用品、设施,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
7、放料时出现较大粉尘飞扬时,要进行洒水压尘、加强排风,待粉尘浓度降到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作业。
8、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并上报负责人。
9、作业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
装矿(渣)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矿山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4、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前要先确认CO浓度、粉尘的浓度以及风速,符合规定时才能进入。
5、作业前要对作业面进行用水冲洗,将工作帮、顶粉尘冲净,对矿(渣)堆进行洒水,将粉尘打湿,避免粉尘飞扬。
6、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并上报负责人。
7、作业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
破碎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矿山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通风、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6、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开机前,必须首先开启除尘设施、设备进行除尘。
7、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喷雾降尘规定,经常对喷雾头、管道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喷水设施正常使用。
皮带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矿山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通风、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6、班中要检查喷雾、除尘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设施正常使用。
7、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喷雾降尘、机械除尘规定,经常对喷雾头、管道、除尘器进行检查维修。
筛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矿山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产尘进行洒水,加强通风,不断进行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6、不定时检查喷雾、除尘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设施正常使用。
7、作业中要严格执行洒水降尘及机械除尘规定,经常对喷雾头、管道、除尘器进行检查维修。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
二、职业病前期预防
1、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2、作业场所应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设施。
3、作业场所生产流程布局合理,要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
4、作业场所的生产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三、职业病防治措施
1、加强综合防尘管理,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2、所有运矿(岩)转载点必须设完善的喷雾装置。
3、井下放炮实行湿式打眼,使用水泡泥,放炮后洒水冲洗巷帮。
4、采掘机、综掘机内外喷雾效果要达到要求。
5、每月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1次粉尘浓度测定
6、综合防尘措施要纳入采、掘作业规程中。
7、加强对有毒气体、噪声的监测。
四、职业病管理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2、对以确诊的职业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3、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4、发生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还要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篇:冶金企业职业卫生健康知识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职业病防治法》自年月日起开始施行。
2、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治理。
4、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5、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 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
8、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进行和告。
9、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符合与作业分开的原则。
10、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2、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13、发现职业禁忌或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14、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不变。
15、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
16、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要的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17、用人单位维修、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定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8、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冒等物品的 专用箱。
19、在竣工验收后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人单位对(D)应当进行经常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A 职业病防护设备B 应急救援设施
C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D A+B+C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
(D)。
A 报警装置B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C 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D A+B+C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写明(D)。
A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B 待遇
C 职业病防护措施D A+B+C
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B)承担。A 个人B 用人单位
C 体检机构D 诊断机构
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D)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 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B 未成年工
C 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D A+B+C
6、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C)。A 健康检查B 医学观察
C A+BD 调离原工作岗位
7、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C)。A 警示标识B 中文警示说明
C A+BD以上都不对
8、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D)申请鉴定。
A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C 法院D 卫生行政部门
9、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D)。
A 红色区域警示线B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通讯报警设备D A+B+C
10、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D)措施。
A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B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C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D A+B+C
11、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A)中据实列支。
A 生产成本B 福利费
C 厂长基金D 职工工资
12、职业病目录共分(A)。
A 10类,115种B 8类,110种
C 12类,112种D 9类,100种
13、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种类(D)。A 民事责任B 行政责任
C 刑事责任D A+B+C
14、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D)项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A 2B 3C 5D 615、职业病防治第十五条建设项目应包括(D)。
A 新建项目、扩建、改建建设项目B 技术改造项目
C 技术引进项目DA+B+C
四、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叫职业病?(10分)
答: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什么是职业病危害?(10分)
答: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10分)
答: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分几类及具体名称?(20分)
答:职业病分十类,具体名称是:
一、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三、职业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九、职业性肿瘤;
十、其他职业病。
第五篇:职业卫生管理
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
1.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适用于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各部门及外协单位。3.术语定义
3.1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3.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4.组织机构 4.1 组织机构与责任
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4.1.1组织制定(修订)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贯彻执行。4.1.2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4.1.3制定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4.1.4直接领导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4.1.5组织对公司各级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4.1.6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4.1.7定期听取各部门、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员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4.1.8对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4.1.9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5 职责 5.1 管理职责 5.1.1 总经理职责
5.1.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5.1.1.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组织建立、健全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1.1.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5.1.1.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1.1.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1.1.6参加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5.1.1.7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5.1.1.8及时、如实向市局、区局安全监管局报告职业危害事故。5.1.2生产部职责
在公司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5.1.2.1组织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处室分工,明确各处室、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5.1.2.2组织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5.1.2.3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的隐患。
5.1.2.4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关于职业健康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1.2.5如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5.1.2.6依法承担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5.2 职能部门职责 5.2.1管理部职责
5.2.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5.2.1.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1.3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每年定期联系有资执的单位对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三年做一次现状评价)。
5.2.1.4对各生产部门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落实整改。5.2.1.5承担公司职业健康具体工作,查处相应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
5.2.1.6负责制定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相关责任人员,并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
5.2.1.7负责做好本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5.2.1.8负责职业健康其他相关工作。5.2.2行政人事部职责
5.2.2.1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5.2.2.2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5.2.2.3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5.2.2.4行政人事部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5.2.2.5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5.2.2.6建立、健全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员工个人监护档案。5.2.3其他各部门职责
5.2.3.1各部门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5.2.3.2各部门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2.3.3各部门要严格管理有毒化学品、放射源以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5.2.3.4各部门应当主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5.3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5.3.1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5.3.2组织对本分厂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5.3.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5.3.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分厂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3.5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5.3.6对本分厂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5.4职业危害岗位员工职责
5.4.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5.4.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5.4.3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报告。
5.4.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我公司安环处和公司领导报告。5.5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责
5.5.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5.5.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5.5.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5.5.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5.5.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5.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5.5.7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5.5.8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