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考试第二场考题
2014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考试第二场考题(转)(2014-01-07 20:21:11)
2014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考试第二场考题(学生回忆版)
一、影视作品分析:纪录片《黄土高原》1.请简述描写陈哲创作《黄土高原》这首歌曲时的经过,并分析着=这首歌在本片中的作用。2.本片的开头和结尾用了陈哲一行人在山路上的镜头,试分析作者的创意。3.在本片的配乐中有一段反复出现的音乐旋律,请分别说明作者是在叙述什么样的内容时使用的,并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如此使用该旋律。4.结合本片内容谈谈你对陈哲坚守梦想.......他就像孤独的标杆一样,立在山谷中,这段解说词的解释。
二、文学常识:
1、“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孟子》),文章作者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后来形容作者的孤单无依、3、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他的:(《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4、李白诗歌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窦娥冤》第三折窦娥冤临邢罚下的三桩誓愿是(六月飞雪 血溅白练 大旱三年)
6、(沈从文)的《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恋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没和人性美!
7、(《一千零一夜不》)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译作《天方夜谭》,其中代表作有(死神和富有的国王、钱商和小偷)。
8、唐代的(吴道子)被后世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是作品之一,他笔下的人物神情生动逼真,衣袋飘飘若飞,人们称之为(“吴带当风)” 9、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是名誉世界的杰称!
10、(1895年),(卢米埃尔)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放(《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影片。这标志着电影时代的诞生!
11、在中国四大石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两大杰出石窟艺术,(敦煌莫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三、简答题。
1、曹操《短歌行》里“忧”字反复出现,请写出这首诗中饱含忧字的两句诗,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阐述了什么哲理?
四、论述题: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钱。网友纷纷议论指责大妈。但事实却是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并遭语言污辱,对这一现象评析。
五、续写故事:天很热,段丽虚弱的在街上走着 抬头望看到楼上的钟12点30了。还有8分钟。段丽心想,赌1把吧,然后向前走去„„
第二篇:2014编导制作类第一场考题
2014编导制作类第一场考题
说文解字 《中国故事——樊建川》是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单招考试真题。
影视作品分析:人物专题纪录片CCTV2《中国故事之————樊建川》
1.本片讲述了樊剑川的那些人生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你印象最深的什么?
2.本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手法,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
3.本片的配乐中有两段吟唱,请简要描述其所对应的画面内容,分析其音乐的作用?
4.结合本片谈谈你对“给自己一个机会”的理解?
二、编写故事:
夕阳西下,暮色西河,冯龙下车前,扫了一眼,偷偷秒他一路的齐刘海女孩,到了车站,他心想为了妹妹 重生,这次一定要成功......三、论述题;
重庆大学学生杨凡用自己的信用卡分期付款买了一部苹果手机,手机付款667元,然后每月付款419元,每当月前不够,他就到当地板砖,这样感觉太累了,手都摸出泡了,早知道这样,当初何必呢?请对这一现象分析
四、文学常识、、作为春秋杰出的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育.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 许慎《解说文字》,关于汉字的构造,古人有“六法”之谈,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来了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
4、古往今来,描写亲情的作品很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夫妻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抒发母子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抒写兄弟之情。
5、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出自 戴望舒 的《 雨巷》。
6、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堂。吉诃德》被评论家称之为”西方文学上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7、挪威作家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尖锐的揭露了资产阶级家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
8、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有唐朝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和盛唐时期唐玄宗 参
与编创的《霓裳羽衣舞》。
9、《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杰出代表作品,他和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画坛三杰”。
10、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析,大众话题评说”作为电视栏目定位的是《焦点访谈》。
11、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根据莫言 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该电影荣获第 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2、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并称中国20世纪“水墨四绝”
第三篇: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考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考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招考试笔试考题: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一场试题《奥运冠军邓亚萍》
1、邓亚萍“第一次去省队训练时”作者在声音和镜头上做了哪些处理,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答:空镜头:一条长长的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空镜头:没有人物的镜头。其实,邓亚萍落选是比喻的对象,后面的空镜头与前面的邓亚萍落选组成比喻蒙太奇。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
2、邓亚萍没有被省队录取,作者用了一个象征性镜头,寓意是什么?
答:(1)、镜头:一条长长地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
(2)、寓意:A、路: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在这里即通向省队之路。B、树叶:黄色的落叶渲染了气氛,说明邓亚萍心中的悲伤和不平,她正为不公而愤怒。路上的落叶随风翻滚,树上的叶子随风摇动,象征着邓亚平的心的不平静。
3、邓亚萍特殊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1)、坚强不屈:邓亚萍因为自己身高、技术、相貌、环境的原因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充满了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克服了这些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
(2)、争强好胜:邓亚萍从小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正式应为这个性格,她才得以留在郑州专业队并站住脚,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她才能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胜利。(3)、把压力化成动力:邓亚萍在极大的竞争压力下,不但没有被压力压倒,反倒化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成长为“乒乓女皇”。
(4)、艰苦努力:邓亚萍为了打到省队,每天背20斤的沙衣,打上千个球,艰苦的努力着,终于在两年后打败了省队中“球龄比自己年龄都大”的对手。
(5)、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势:邓亚萍个子矮,照顾球台的面积小,她锻炼自已的跑步,形成“正手快反手怪”的打法,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4、片子中讲邓亚萍和所在的郑州队处境的时候,有一句总结语,大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一句话:卧薪尝胆的人遇上一个卧薪尝胆的教练,遇上一支卧薪尝胆的队伍进行着卧薪尝胆的训练。
(2)、理解:A、卧薪尝胆的人:邓亚萍被省队教练赶回家后对这种不公平产生了深深的反抗心理,她立志要打败昔日的队友,打败省队。为此她必需卧薪尝胆苦练技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B、卧薪尝胆的教练:李凤朝教练组建郑州专业队,目标只有一个:打败省队,但他们与省队的差距十分巨大,这就需要他卧薪尝胆的训练自己的队员。
C、卧薪尝胆的队伍:郑州专业队的队员都是省队淘汰的队员,他们加入郑州专业队只有一个目标:打败省队。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们必须卧薪尝胆的训练,才可能与他们的敌人相抗衡。
D、卧薪尝胆的训练:郑州专业队与省队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但是技术上,环境也是如此。他们的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目标逼着他们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汗水“淋倒”自己的对手,用自己的杀气压倒自己的对手。只有卧薪尝胆的训练,他们才能打破不公。第一题、第二题,应是看片答题;第三题、第四题是观后感。二者体裁不同,不能都按照看片答题进行影评分析。
观后感的写作:一是注重联系片子的主人公的时代背景,提炼历史意义;二是联系自己写出现实意义。看片答题的答案是论点,镜头的内容是论据,如何为主题服务是结论,看片答题是小议论文格式。看篇作文一般分四种形式:一是看片写故事,二是看片写观后感,三是看片看题,四是影评分析(三与四从逻辑上看是组合与分解的关系)。今年省统考(一到四场)看片答题从体裁上讲不外乎这两种。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2场试题《归来,殉难亡灵》
反映抗战题材的《归来,殉难亡灵》由山东电视台、枣庄电视台制作,布局严谨,扣人心弦,注意细节的挖掘,展现出纪录片调查功能的魄力;该片通过对任世淦老人长期跟踪采访,掌握了大量素材,亲身感受70岁乡村退休教师探求历史真相的执着精神,加深了观众对日军残暴的认识。该片在抗战作品中选材独特,立意深刻,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内容:任世淦对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一些内容产生怀疑,于是,费尽千辛万苦展开了调查。该片主要描写任世淦调查的经过。
一、请指出任世淦在调查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时经历了哪些过程这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性特征?(25分)答:
(一)、任世淦经历了:
1、奔走四个月毫无收获;
2、又奔走了两个月终于在红洼村找到了有关记忆的老人孙延佩,其哥孙延年被杀方式与东史郎日记相吻合,只是关键一个细节关于“棚子”和有“奶奶庙”;
3、经过一点点探查终于确认了奶奶庙的存在,加上其他目击老人证明,事件清晰。(二)、任世淦老人有责任感、认真、执着、吃苦耐劳的人: 他执着四个月毫无收获仍然继续他的查证; 他认真,不放过个“棚子”的细节;
他有责任感,执着追查,凭着一份中国人的责任,和良心; 他吃苦耐劳,日日奔走无怨无悔。
二、本片片名《归来,殉难亡灵》反复出现,你认为编导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15分)答:本片中《归来,殉难亡灵》一共出现了六次:
第一次在任世淦老人得到5484位被屠杀的名单时,《归来,殉难亡灵》在火焰中托出,让人悲愤;
第二次在任世淦确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后,《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不免让观众沉痛;
第三次是在确认东史郎所在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为村民后,《归来,殉难亡灵》让观众悲愤中带有沉痛的欣慰;
第四次是任世淦在调查中,那段历史竟被后人遗忘,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的篡改,《归来,殉难亡灵》让观众深思反省; 第五次是确证大沙河屠杀的83名村民;
第六次是任世淦调查鲁南大屠杀其残忍方法竟有120多种时,《归来,殉难亡灵》出现,更加让观众悲愤。总之,编导所有的用意无不在为本片主旨服务,一次又一次的引导观众深思、反省:历史不能遗忘,我们要记住那些殉难亡灵,为中日更加真诚的交往,给历史一个真相。
三、本片在讲述北沙河王家大坑惨杀时,运用了王子云老人和任世淦一人一句的记叙方式,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剪辑方式?(15分)
答:首先,对那段惨痛的记忆王子云老人已不愿再提,只详细讲给了任世淦老人; 其次,王子云老人当时在地窖中,听到的只有刺刀声、枪声„„具体细节只有靠他出来看到现场惨状推得,这需要任世淦老人的语言表达将其叙述完整。
所以编导采用王子云与任世淦老人一人一句的讲述方式更加合乎情理,也使事件更加清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梳理本片故事发生的线索,总结促使任世淦对日军暴行展开一步步深入调查的原因。(25分)
答:
(一)、本片讲述了任世淦老人,因看到东史郎日记公开发表,被日本法庭判为败诉,而决心去寻找证据,还历史真相,从他得到那份5484位被屠害名单入手,对24个村子进行大海捞针般的调查;
(二)、正如本片《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了六次一样,本片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始到得到那5484位被残害的名单,任世淦开始了他的调查; 第二层到查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任世淦老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三层到确认东史郎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人;
第四层到采访中,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遗忘与漠视,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势力对真相的篡改,让任世淦老人凭着自己的良心与对真理追求的信念,让他执着地去调查。第五层到确认大沙河屠杀83名中国人;
第六层到查证鲁南屠杀,其残忍手段竟120多种。
总之任世淦凭着中国人的良心,及知识分子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他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的真诚,让他义无反顾的追查下去。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专业统考第三场影片分析《天山恩情》
1、叙事方式是什么?
2、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主题?
3、试着从音乐渲染特定的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举例分析?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尾方式? [字幕] 2003年3月 新疆·英吉沙县境内 托甫鲁克乡
这是由喀什通往和田的南疆公路,路两旁是光秃秃的戈壁,除了偶尔有几辆汽车呼啸而过,几乎再也没有什么生气。
由于方圆几里地都没有人家,眼前这一间土坯房,孤零零地兀立在荒野之上,所以过往的人们都叫它“一间房”。
这间房子的主人叫做司地克,这是他的妻子比力克孜。两个女孩“大月亮”和“小月亮”,他们都是维吾尔族人。还有一个汉族养子叫做拜合提亚,正在南疆部队当兵。暗转 淡出
黑场 字幕:两年零三个月后(冲出画面)暗转 淡出 [字幕] 2005年6月广州
2005年6月7日,先期到达广州的维吾尔族母亲比力克孜,来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接从新疆部队过来的养子拜合提亚。【画面】机场内
在一名部队干部的陪同下,拜合提亚来到了广州。
比力克孜这次广州之行,是带着2003年秋天丈夫留下的遗愿,揣着20年来的恩义,为养子拜合提亚寻找亲生父母,让这个年满20周岁的孩子,过一个与亲人团聚的生日。[画面] 生日场景
平常人过生日,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情景;而拜合提亚的生日,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境遇,这要回溯到20年前的6月8日。暗转 淡出
1985年6月8日清晨,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比力克孜和丈夫司地克从新疆南下广州打工。刚刚走出火车站,比力克孜突然发现地上有个纸箱。
[采访] 比力克孜:箱子在动,还有声音,解开一看,啊,孩子。一个被子包着,我把孩子翻出来看,有血,把我吓死了。我老公说,不能动,广州乱得很。过去十米远,我又回来。我们把娃娃带着,解开一看,这里有五百块钱,还有一个条子。写着:。。。妈妈实在没办法,原谅妈妈!
初为人母的比力克孜见到孩子,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她说服了丈夫司地克,决定抱养这个被遗弃街头的汉族男婴,取名拜合提亚,意思就是“幸福、幸运儿”。
比力克孜将脐带感染的男婴送进了医院,500元用完后,比力克孜拿出自己的钱交了住院费,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两个孩子争奶吃,年轻的妈妈不得不作出取舍,她让丈夫买奶粉喂养女儿,自己用母乳哺育拜合提亚。
由于喂养不当,加上缺乏母亲的细心护理,几个月大的女儿阿依古丽患了急性肠胃炎,几经折腾,不幸过早地夭折了。
[采访] 比力克孜:我的娃娃死了以后,我看拜合提亚,真讨厌,那么漂亮的丫头死掉了,我当时讨厌得差点掐死他。不过他每天吃我的奶,已经三十多天了,还是有点感情的。善良而纯朴的维族妈妈,最终还是无法割舍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着悲伤和遗憾,比力克孜一家离开了广州这个伤心之地。
6月8日,也就成了这个汉族孤儿拜合提亚的生日。暗转 淡出
从广州到哈尔滨、天津、武汉、郑州,从开始卖烤羊肉发展到卖干果特产,5年里,司地克夫妇辗转了5座城市,生意也越做越大。这5年里,他们又有了两个女儿“大月亮”和“小月亮”。
拜合提亚一天天长大了,但是他却给比力克孜一家带来了断不了的麻烦。不管在哪里,总有疑惑的目光盯着他们,一些丢了孩子的家长常常找到他家里。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家人找上门来认孩子。
1990年,司地克夫妇回到了家乡——新疆喀什。[画面] 新疆素材
喀什,南疆的首府城市,也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地。当地人崇尚伊斯兰教。作为穆斯林信徒,他们固有许多传统习俗,例如保持本民族纯洁的道德观念、尤其以保持同族群聚居的习性为显著的特点。在比力克孜的家乡布拉克良种场,司地克盖了一套深宅大院的住房,并买了一辆“拉达”车跑出租车业务。他们幸福富裕的生活,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嫉妒。
[采访] 比力克孜:把拜合提亚带回去一年多,领居见一个丫头怎么变成一个男孩(压力大不大),大,怎么不大呢,一看就是一个汉族娃娃,要不就是自己生的,他们都说,是我们把女儿给换了。
更有甚者,一些流言蜚语甚嚣于尘上。“司地克的老婆在内地做生意时,傍上了一个汉族老板,生了汉族儿子。司地克就靠着这个,敲诈了人家一大笔钱,要不他凭啥发财?” 这些话,传到了比力克孜父母那里,两位老人认为女儿丢尽了家族的颜面,根本不认拜合提亚这个外孙。
[采访] 外祖母:她从家里带了一个漂亮女孩子出去,回来却带来了另一个孩子,从哪找回来的?回来后我看都不看他。
比力克孜与父母的关系因为拜合提亚的缘故,多年不相往来。
拜合提亚一天天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上的是当地的维语学校。由于他长了一张和全班同学都不一样的脸,拜合提亚被同学们好奇的眼光包围了。
【采访】司地克:上学的时候去到学校去,学校也不行,到学校去人家骂他,人家说你这样你那样,他天天哭,上学上不成哪怎么办。去学校跟老师讲,老师也没办法,光三天两天找那些孩子也不行啊。
童年成长的环境,使得拜合提亚形成了孤僻、寡言的性格。他勉勉强强读了两年,实在不想上学了。无奈,比力克孜只好让他转学到汉语学校,从头读起。
【采访】比力克孜:就为了拜合提亚搬来搬去,拜合提亚从小不开心,从小压力大,邻居给我的压力也打,有的时候我都想死,死也不能死,我死了两个丫头怎么办啊,儿子怎么办啊,拜合提亚怎么办啊。
其实,人类的繁衍生存,千百年来大都是以同声同气、同一种宗教、同一种信仰的族群聚居为象征的;其实,无论是维族还是汉族,特别是在偏远的村落,让人们去接受一个异族的陌生人,肯定会遭遇舆论的包围。所以,拜合提亚的景况,应该说是并不罕见的。【画面】喀什 水草丰美的地方 古城
在比力克孜的家乡呆不下去了,司地克一家就开始了到处迁徙到处流浪的生活。有小江南之称的。。他们去过;盛产哈密瓜的。。他们去过;高昌古城他们也去过;最后,他们到了喀什这个南疆的首都。
【采访】司地克:哪个地方都是那些话,我听得烦得很,我说这些事情到底怎么办,我也想了一下要这孩子干嘛,我要是知道这样子就不要了,我们日子也难过得很,最后想算了,他们怎么想怎么说,我就说到没有人的地方去。
1997年,司地克一家五口搬到远离英吉沙县城22公里外的荒漠上,安家落户。沙漠“一间房”,就用干打垒的土砖垒起来了。
这一家人,连水都要用毛驴到3公里外的一条小河沟里去拉。淡出 暗转
【画面】父亲搞农耕
放弃了以往搞的生意,司地克和比力克孜干脆在这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以种植果园为生。【画面】学校
儿子拜合提亚学是上不成了,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同学都在嘲弄他。
【采访】司地克:儿子说:“他们这样骂我怎么办呢?”我说你干脆学技术吧,让我儿子到我老婆兄弟在喀什的小车修理部去学技术。【画面】喀什 城市
【画外音,司地克】我说你到那里学技术,学完了我给你一个汽车修理部行了。上学上不成也没有文化,你也做不了工作。儿子说行。
【采访】司地克: 在那里呆了一年,他那个舅舅也骂他是汉族,儿子就不愿意了。最后我老婆跟兄弟吵架了,说:“你为什么这样骂他呢?娃娃说不干了。” 空镜头 一间房
2002年6月份,转眼间,拜合提亚已经17岁了。书也读不成,技术也学不成,成了父母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担任英吉沙县托甫鲁克乡派出所指导员的王卫星,无意中发现了沙漠中的“一间房”。字幕:时间:2003年春天
【采访】司地克:王卫星去年(2002年)6月份,刚好在这里当(派出所)副所长,当指导员。放羊的人偷电线,他就来了这里查案子。【补拍采访】王卫星谈怎么发现这间房子。
【采访】司地克:他说我们汉语说得还可以,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把情况讲了一下,然后他就走了。
【补拍采访】王卫星讲当时接洽的情形
【采访】司地克:第三次来的时候他看了一下我儿子,然后问这是不是我儿子。我说就是我的儿子,这个事情已经17年了。【补拍采访】王卫星回想当时反应 【画面】一间房的外景
王卫星听了这个收养汉族孤儿的故事之后,深受感动。他决心要帮助拜合提亚,想办法让他去当兵。司地克曾经是一名军人,也觉得这是儿子惟一的出路。【画面】军队生活
【采访】拜合提亚:(2002年)10月1号我就报名了。【画面】拜合提亚展示疤痕
【画外音,拜合提亚】挑了15个人,然后发衣服的那天,就说我右手上有个疤不能入伍。那一天,拜合提亚没有入伍。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 【画面】羊群
【画外音】拜合提亚:我父母把一只山羊给卖了,我两个妹妹也把最心爱的鸽子和鸡卖了筹了点钱,【同期声】到了乌鲁木齐,饿了两三天,才找到了部队的领导。【画面】部队所在地
【补拍采访】部队首长说为什么会破格录取拜合提亚 [字幕] 2003年3月 和田市 南疆军区某部营区
在距离“一间房”三百多公里的军营里,被编入民族士兵班的拜合提亚,正在接受严格的新兵训练。
[采访] 拜合提亚:我从小就喜欢当解放军战士,这个愿望是十一月实现的,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伤心的是,十几年呆在一起突然分开了,我心里很难受。暗转 淡出
[字幕]2003年3月 新疆·英吉沙县托甫鲁克乡
每天早晨,比力克孜和丈夫司地克,一早起来,就要为两个女儿上学的午饭而忙碌着。大月亮和小月亮同在一个班上学,学校设在乡里的中心集市上,离“一间房”有六、七公里远。
【画面】一间房外景 一组生活场景
[采访] 司地克:有时想起来我很难受,养这个孩子我是不是养错了?
【采访】外婆: 我看见他们住的地方就哭着昏倒了,狗也不会在那里呆着。他们过的日子连狗都不如。
【采访】司地克:我们那时若不养这个汉族小孩,人家也不会说我们,我们的日子过得也很好。但有时我又想,人家怎么说就说吧,以后这孩子过得好日子我就高兴,我们现在吃点苦不会放在心里的。[南疆外景、戈壁、胡杨] 淡出 暗转
[画面] 军营
从懂事以来,拜合提亚一直对自己的身世半信半疑。心中的谜团,一直到参军后才得以解开。[采访] 司地克:。。。。。
[采访]拜合提亚: 当时我很伤心,想过要出走,可我又想这样做不对,家人养了我十几年,我跑了怎么对得起家人。
【采访】司地克:我给他做思想工作,就说,儿子,你现在长大了,也是革命军人,这点你要想通啊。
【采访】拜合提亚:怎么说他们也把我养大成人了,我这样是不行的。我最爱我父母,这十几年里我在家里过得很开心。[画面] 军营夜景 军营生活 [画面] 拜合提亚写信
[画外音] 拜合提亚: 晚上睡觉时想念他们,可是太想了也不行,怕误了工作。【采访】拜合提亚:跟两个妹妹一起去打水过得很好。淡出 暗转
[画面] 一间房
戈壁滩缺的就是水,饮用水更缺。离家最近的水源也有三公里远。家里缺运水的牲口,司地克要走到两公里地向相熟的乡亲借一头驴车,等女儿们放学回来后再一起去取水。[画面] 女孩儿回家,念拜合提亚的来信
[采访] 司地克:儿子刚当兵走了,我心里很难受,想哭„„,当兵三个月我更担心,因儿子没文化怕他出事。现在收到第二封信就放心了。[画面 ] 取水精剪
拜合提亚的来信,使这个重视亲情的家庭,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面] 大月亮取水唱歌 [画面] 往回走,倒水入桶
【采访】大月亮:我看了他的信以后就哭了,我天天看我哥哥的照片,有时候上课的时候我就想起哥哥就哭。
儿子拜合提亚参军入伍,全家的重体力活都落到司地克的身上。为了取水,司地克的腿受过伤,至今一直都没有痊愈。[画面] 复信(有现场)[画面] 军营 喀什农场
拜合提亚成为一名军人后,不但给父母脸上添了光彩,而且还使到周围的亲友开始改变了以往冷漠的态度。【画面】外婆的大院
[采访] 外婆:有一晚,来了一位穿军装的一小伙子,我一看是拜合提亚,他说要去参军了,想跟外婆告别,我就给了他350元。[画面] 一间房
[字幕] 2005年3月 英吉沙县托甫鲁克乡
【采访】 司地克:他也是个人,一个生命,汉族、维族全是一样的人,不收养他不行。现在养大成人了,送到部队交给了人民,交给了党,我们的责任完成了,我就放心了。[画面] 空镜 取水背影 【字幕】 珍贵资料 绝版镜头
这个纯朴厚道的维族父亲司地克积劳成疾,于2003年8月突发心脏病去世。临终前留下遗愿,让妻子比力克孜,一定要帮助拜合提亚寻找到亲生父母。淡出 暗转
[字幕] 二十年后
此时的广州已是高楼林立,一派生机盎然。【字幕】 2005年6月8日
拜合提亚此行虽然暂时没有找到亲生父母;二十岁的生日,却在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广州日报社的共同主持下,热闹非凡。[画面] 许愿、切蛋糕
[采访] 拜合提亚:我在心里跟妈妈说,感谢妈妈养我这么大,没有她就也就没有我这个儿子,谢谢妈妈!
汉族孤儿拜合提亚,20年的生命历程,由悲到喜;他的生命,受赐于维族妈妈比力克孜;受赐于维族爸爸司地克;受惠于20年前的6月8日。【30秒宣传片重现】 【黑场】
【字幕】[解说] 亲爱的观众,您在1985年6月8日这一天,在广州市省汽车站附近看到一个弃婴吗?您知道他的家人的线索吗?拜合提亚的生身父母你们在哪里呢?
编写故事
① 他们最终决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 ② 李阳打开信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③ 赵坤夺门而出,叫了一辆出租车,风尘而去。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文学常识试题:
1.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_______。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抒怀》中的“_______,天涯共此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
4.刘勰的_______,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_______》、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6.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为何时而著,_______;《琵琶行》一诗中,诗人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中:“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7.在中国文学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诗人_______、_______。
8.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______》,其中“夕阳西下,_______”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思。
9.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的《_______》和曹雪芹、高鹗的《_______》,分别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堪称小说创作上的“双壁”。
10.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故都的秋》的作者_______。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_______、《春分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1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_______中成功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12.席勒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成语“游刃有余”出自()
A、《韩非子》;B、《庄子》;C、《左转》;D、《老子》。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是指()A、谢灵运;B、谢眺;C、谢玄;D、谢安。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苏轼;B、温庭筠;C、柳永;D、李清照。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诸葛亮拒过江东;B、唐僧西天取经;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
5、下列属于叶圣陶作品的是()
A、《京华烟云》;B、《子夜》;C、《祝福》;D、《稻草人》。
6、下列属于张承志作品的是()
A、《边城》;B、《围城》;C、《家》;D、《黑骏马》。
7、下列作品作家、国别、题材、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C、《警察与赞美诗》——惠特曼——美国——小说;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8、下列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罪与罚》;B、《吝啬鬼》;C、《哈姆雷特》;D、《仲夏夜之梦》。
9、《羊脂球》、《战争与和平》、《伪君子》的作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莫泊桑;阿。托尔斯泰;塞万提斯; B、欧。亨利;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夫; C、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莫里哀; D、契科夫;阿。托尔斯泰;莫里哀。
10、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下列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的作品是()
A、《百年孤独》;B、《红与黑》;C、《玩偶世家》;D、《老人与海》。文艺常识答案
1、诗经 兴
2、史记
3、举杯邀明月 海上生明月 月满西楼
4、文心雕龙
5、《西厢记》
6、歌诗合为事而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
7、李商隐 杜牧
8、天净沙·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9、《聊斋志异》 《红楼梦》
10、郁达夫 《沉沦》)
11、《欧也妮·葛朗台》
12、《吝啬鬼》
B B A A D D B C C A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招考试面试考题: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是与非
儿子让别人代写作业,父亲批评儿子,儿子揭老底说父亲让别人抄笔记,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大学生成绩单需要家长签名引发争议,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新加坡拒绝接受7岁神童上大学惹争议,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60余位河南企业家在二七塔自发组织齐诵“不欠薪倡议书”,对此你有何看法? 川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出台,偏才怪才可破格录取,对此有你有看法? 某校设置人品币,表现好的要发人品币引发争议,对此你有何看法?
南京一公交司机在行驶途中突发心脏病,他坚持把车停在路边让所有乘客下车,而自己抢救无效死亡,对此你有何看法!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该不该被禁止? 大学生放弃万元月薪回家养鸡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的张磊,“已经保证”向耶鲁大学捐赠888.8888万美元,并称耶鲁大学改变了其一生。不少中国网友对此事表示不满,认为张磊不该向耶鲁捐款;也有网友反思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第四篇:编导制作类影片考试真题
编导制作类影片考试真题
编导笔试06统考真题
试卷一 一 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为这幅作品拟出标题 20分 二 请你指出该作品所反映的主题 30分
三 请以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光线 色彩 影调 构图等角度对这副作品进行分析,写出评析文章
字数不少于1000字,50分
试试卷二 一 根据本片镜头排序,把你认为正确的重新排列。30分 二 写出五种景别的画面内容。20分
三 自拟标题给本片续写后续故事,文章内容字数不少于1000字。50分
编导笔试07统考真题 试卷一
一 本片是通过哪些镜头来刻画院奶奶这个人物性格的20分
二 本片在对院奶奶儿子采访的这个段落中,被采访人是坐在窄小空间里,这寓意着什么30分
三 本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0分
四 结合本片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
40分
2008年统招真题
05号观看影片《谢西德》
一个女科学家生活的记录片 1分析本片的结构 2分析片子的内容 3分析片子中的同期声
4分析片子出现的镜头,关于三次出现的“闹钟”
09河南省编导统考
2009河南省编导统考文学常识题(部分)
2.易卜生的两部史诗剧是()。
A.《玩偶之家》、《比尔·金特》
B.《比尔·金特》、《布朗德》
C.《人民公敌》、《群鬼》
D.《建筑师》、《布朗德》
3.抒发强烈的个人感受,描写大自然的美,缅怀过去或展望将来,爱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异乎寻常的情节、自然环境和人物等,这是()的主要特 征。
A.人文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感伤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4.易卜生作品中提出“人的精神反叛”问题的是()。
A.《布朗德》
B.《玩偶之家》
C.《比尔·金特》
D.《群鬼》
(三)连线题(10分)请用线条把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家和其作品连接起来(5分)
阮籍
《李有才板话》
高明
《黎明的通知》
沈从文
《神巫之爱》
赵树理
《咏怀诗》
艾音
《琵琶记》
2.请用线条把下面外国不同时期作家和其作品连接起来(5分)
萨克雷
《羊脂球》
莫泊桑
《名利场》
席勒
《艰难时世》
狄更斯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阴谋与爱情》
2009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笔试影片分析
《画“春”的人》
一、本片为《画“春”的人》“春”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答:本片中的“春”指翟召秀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环保政策运用绘画的形式画在墙体上,是一种新事物,有一种春天侣的气息扑面而来。它寓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在建设和谐社会车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要象。
二、本片大量运用同期声,请与举例列举其构成及作用。答:例一:片头的狗吠声,真实的引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令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和大家一样生活在平凡的地方。
例二:片中翟召秀的走路声,使观众深感她的艰辛,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
例三:片中翟召秀与孩子们的对话.也显得很生活、很真实。总之.片中大量运用同期声,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可信性,以及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根据片中的部分情节,说明翟召秀是个怎样的人? 答:第一、她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例如:她起早贪黑不辞辛劳为村里画画,外村请她,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虽然脸晒得黑黑的,但她却很开心。
第二、她是一个宽怀大度、善解人意的人。如:她构思了把环保宣传与墙画相结合的内容,于是在村民李柳珍家里墙上画了一口枯井,结果人家不满意让人用石灰抹了。翟召秀不但没生气,反而
四:本片编辑中用了黑场,有何作用?假如让你当后期编辑,你会怎样使用黑场? 黑场在片中起了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转换,对观众是一种提示。假如让我当编辑我会拍他画墙画的动作,再拍一抹晚霞,再用黑场,之后,再拍他早上作画的状态,表示时间的转化。
2009年河南省编导统考编写故事试题
二、材料作文(根据给定素材,编写故事,共30)一天晚上,唐雷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个时候荧幕上出现了一个画面,他被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之中„一
要求:1.根据所给场景,展开合理想像,续写故事。题目自拟;
2.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考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文学常识试题:
1.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_______。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抒怀》中的“_______,天涯共此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
4.刘勰的_______,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
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_______》、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6.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为何时而著,_______;《琵琶行》一诗中,诗人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中:“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7.在中国文学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诗人_______、_______。8.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______》,其中“夕阳西下,_______”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思。
9.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的《_______》和曹雪芹、高鹗的《_______》,分别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堪称小说创作上的“双壁”。
10.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故都的秋》的作者_______。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_______、《春分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1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_______中成功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12.席勒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成语“游刃有余”出自()
A、《韩非子》;B、《庄子》;C、《左转》;D、《老子》。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是指()A、谢灵运;B、谢眺;C、谢玄;D、谢安。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苏轼;B、温庭筠;C、柳永;D、李清照。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诸葛亮拒过江东;B、唐僧西天取经;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
5、下列属于叶圣陶作品的是()
A、《京华烟云》;B、《子夜》;C、《祝福》;D、《稻草人》。
6、下列属于张承志作品的是()
A、《边城》;B、《围城》;C、《家》;D、《黑骏马》。
7、下列作品作家、国别、题材、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C、《警察与赞美诗》——惠特曼——美国——小说;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8、下列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罪与罚》;B、《吝啬鬼》;C、《哈姆雷特》;D、《仲夏夜之梦》。
9、《羊脂球》、《战争与和平》、《伪君子》的作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莫泊桑;阿。托尔斯泰;塞万提斯; B、欧。亨利;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夫; C、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莫里哀; D、契科夫;阿。托尔斯泰;莫里哀。
10、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下列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的作品是()
A、《百年孤独》;B、《红与黑》;C、《玩偶世家》;D、《老人与海》。
文学常识答案
1、诗经
兴
2、史记
3、举杯邀明月
海上生明月
月满西楼
4、文心雕龙
5、《西厢记》
6、歌诗合为事而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
7、李商隐
杜牧
8、天净沙·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9、《聊斋志异》 《红楼梦》
10、郁达夫
《沉沦》)
11、《欧也妮·葛朗台》
12、《吝啬鬼》
B
B A
A
D
D
B
C
C
A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一场试题《奥运冠军邓亚萍》
1、邓亚萍“第一次去省队训练时”作者在声音和镜头上做了哪些处理,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答:空镜头:一条长长的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空镜头:没有人物的镜头。其实,邓亚萍落选是比喻的对象,后面的空镜头与前面的邓亚萍落选组成比喻蒙太奇。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
2、邓亚萍没有被省队录取,作者用了一个象征性镜头,寓意是什么? 答:
(1)、镜头:一条长长地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
(2)、寓意:A、路: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在这里即通向省队之路。B、树叶:黄色的落叶渲染了气氛,说明邓亚萍心中的悲伤和不平,她正为不公而愤怒。路上的落叶随风翻滚,树上的叶子随风摇动,象征着邓亚平的心的不平静。
3、邓亚萍特殊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1)、坚强不屈:邓亚萍因为自己身高、技术、相貌、环境的原因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充满了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克服了这些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
(2)、争强好胜:邓亚萍从小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正式应为这个性格,她才得以留在郑州专业队并站住脚,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她才能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胜利。(3)、把压力化成动力:邓亚萍在极大的竞争压力下,不但没有被压力压倒,反倒化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成长为“乒乓女皇”。
(4)、艰苦努力:邓亚萍为了打到省队,每天背20斤的沙衣,打上千个球,艰苦的努力着,终于在两年后打败了省队中“球龄比自己年龄都大”的对手。
(5)、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势:邓亚萍个子矮,照顾球台的面积小,她锻炼自已的跑步,形成“正手快反手怪”的打法,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4、片子中讲邓亚萍和所在的郑州队处境的时候,有一句总结语,大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一句话:卧薪尝胆的人遇上一个卧薪尝胆的教练,遇上一支卧薪尝胆的队伍进行着卧薪尝胆的训练。
(2)、理解:A、卧薪尝胆的人:邓亚萍被省队教练赶回家后对这种不公平产生了深深的反抗心理,她立志要打败昔日的队友,打败省队。为此她必需卧薪尝胆苦练技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B、卧薪尝胆的教练:李凤朝教练组建郑州专业队,目标只有一个:打败省队,但他们与省队的差距十分巨大,这就需要他卧薪尝胆的训练自己的队员。
C、卧薪尝胆的队伍:郑州专业队的队员都是省队淘汰的队员,他们加入郑州专业队只有一个目标:打败省队。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们必须卧薪尝胆的训练,才可能与他们的敌人相抗衡。
D、卧薪尝胆的训练:郑州专业队与省队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但是技术上,环境也是如此。他们的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目标逼着他们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汗水“淋倒”自己的对手,用自己的杀气压倒自己的对手。只有卧薪尝胆的训练,他们才能打破不公。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2场试题《归来,殉难亡灵》
反映抗战题材的《归来,殉难亡灵》由山东电视台、枣庄电视台制作,布局严谨,扣人心弦,注意细节的挖掘,展现出纪录片调查功能的魄力;该片通过对任世淦老人长期跟踪采访,掌握了大量素材,亲身感受70岁乡村退休教师探求历史真相的执着精神,加深了观众对日军残暴的认识。该片在抗战作品中选材独特,立意深刻,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内容:任世淦对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一些内容产生怀疑,于是,费尽千辛万苦展开了调查。该片主要描写任世淦调查的经过。
一、请指出任世淦在调查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时经历了哪些过程这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性特征?(25分)答:
(一)、任世淦经历了:
1、奔走四个月毫无收获;
2、又奔走了两个月终于在红洼村找到了有关记忆的老人孙延佩,其哥孙延年被杀方式与东史郎日记相吻合,只是关键一个细节关于“棚子”和有“奶奶庙”;
3、经过一点点探查终于确认了奶奶庙的存在,加上其他目击老人证明,事件清晰。(二)、任世淦老人有责任感、认真、执着、吃苦耐劳的人: 他执着四个月毫无收获仍然继续他的查证; 他认真,不放过个“棚子”的细节;
他有责任感,执着追查,凭着一份中国人的责任,和良心; 他吃苦耐劳,日日奔走无怨无悔。
二、本片片名《归来,殉难亡灵》反复出现,你认为编导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15分)
三、本片在讲述北沙河王家大坑惨杀时,运用了王子云老人和任世淦一人一句的记叙方式,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剪辑方式?(15分)
答:首先,对那段惨痛的记忆王子云老人已不愿再提,只详细讲给了任世淦老人; 其次,王子云老人当时在地窖中,听到的只有刺刀声、枪声„„具体细节只有靠他出来看到现场惨状推得,这需要任世淦老人的语言表达将其叙述完整。
所以编导采用王子云与任世淦老人一人一句的讲述方式更加合乎情理,也使事件更加清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梳理本片故事发生的线索,总结促使任世淦对日军暴行展开一步步深入调查的原因。(25分)
答:
(一)、本片讲述了任世淦老人,因看到东史郎日记公开发表,被日本法庭判为败诉,而决心去寻找证据,还历史真相,从他得到那份5484位被屠害名单入手,对24个村子进行大海捞针般的调查;
(二)、正如本片《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了六次一样,本片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始到得到那5484位被残害的名单,任世淦开始了他的调查; 第二层到查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任世淦老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三层到确认东史郎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人;
第四层到采访中,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遗忘与漠视,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势力对真相的篡改,让任世淦老人凭着自己的良心与对真理追求的信念,让他执着地去调查。第五层到确认大沙河屠杀83名中国人;
第六层到查证鲁南屠杀,其残忍手段竟120多种。
总之任世淦凭着中国人的良心,及知识分子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他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的真诚,让他义无反顾的追查下去。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专业统考第三场影片分析《天山恩情》
1、叙事方式是什么?
2、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主题?
3、试着从音乐渲染特定的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举例分析?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采
影评专业知识之------同期声
一、定义
同期声是指拍电影电视剧时,演员边排戏边录音,而不是后期在录音棚里配音来完成。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的意思。就是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同时录音,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一般拍摄写实类、动作类的片子比较多,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也就是在拍摄影片的同时录音,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一般拍摄写实类、动作类的片子比较多,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
新闻学术语:
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声源为画面内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如下作用。
1、可以凸显现场感和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而同期声则是记者身在现场的一个重要的全息的证明。尤其记者现场出镜报道,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身处其地,与周围环境、氛围融为一体。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期间,央视除了直播全部赛事以外,还派遣大量记者奔赴多个分赛场,记者在赛前赛后,都在场外和场内出镜,采访球迷和各界人士,且口述报道时一气呵成,与球迷互动热烈,有力地烘托了氛围,让身在异域的国内球迷也一同分享着世界杯带来的点点滴滴。
2、增强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交流感,弥补其单向传输的先天缺陷
由于电视本身固有的特点,电视节目的播出系单向传输,难以进行互动,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观众具有选择频道的权利,却没有参与节目的自由。同期声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一厢情愿的弊病。比如,记者如果置身其中,将自己当做是观众视角的代表,通过巧妙提问,配以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往往就使得观众的求知欲、参与欲得到极大满足,畅快满足之余,从而间接实现了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
3、“塑造”新闻人物更为生动、形象
让采访对象说出恰如其分的话,是电视同期声的追求,而用镜头捕捉到一个人讲话时的语气、语调、神态,最能体现他的个性特点,单凭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刻画人物性格的。去年下半年,笔者到农村采写有关农村低保的新闻,被采访的老人用方言说:“现在每个月拿个百儿八十,俺们觉得老美啦。”这样原汁原味的话,把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简洁又传神。原先是打算通过书面言语表述的,结果怎么说怎么觉得别扭“隔”。可以说,土得掉渣的方言同期声,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不少。另外还有表情,同期声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还原日常交流中最本色的状态,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宜采用问答形式,形成交流感,消除陌生感,同时配以相应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从而使得画面更流畅,节目更自然。
4、关注社会热点,营造舆论声势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针对某一特定事件集中播出和释放出社会各界的心声,是营造舆论的最好手段。如央视和不少省市的电视媒体对温总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抗旱、抗震、抗雪灾等重大事件,大量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让总理的形象跃然荧屏。真实的画面,配合以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现场背景以及音乐的烘托,最大程度地刺激并统一了人们的感官视听。人们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和信赖感也油然而生。
结合我们多年拍摄电视新闻同期声语言画面的切身实践来看,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体会,就是:只有紧紧围绕主题拍摄同期声语言画面,才能为后期编辑制作赢得创作上的主动。
1、选择能够体现新闻主要事实的画面
能够表现新闻事实的画面会有很多,但也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为防止因不能突出主要事实而造成同期声画面一般化、无吸引力、让观众看了产生厌倦心理的问题,摄像记者在拍摄时首要的必须注意这一点。1987年,盐山电视台记者刘芳圃同志曾拍摄过一条题为《不动酒和烟,节俭办会餐》的新闻。该条新闻介绍的是盐山县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期间,注意节俭办会的事。当拍摄县长同期声语言时,背景是清淡的餐桌和会议专用餐厅的条幅,很好地说明了主题。片子颇受好评,当年被评为沧州市好新闻一等奖。
2、选择能够体现环境特点的画面
每一条新闻都具有独特的环境要素,否则,此新闻要么是旧闻,要么是假新闻。环境特点是体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条件,也是说明主题的一个关键所在。在同期声语言画面中配以表现特定环境的画面,会使新闻更具说服力,使主题的表现如虎添翼。1986年,盐山电视台记者拍摄了一条题为《申树杰为七户农民颁发棉花高产奖》的新闻,申树杰自己是一个农民,颁奖大会在他家的小院子里进行,当时刚好下了一场雪。为申树杰录制同期声时,记者特别注意把他家院子里的棉花柴、雪景、参会农民、得奖农民手中捧着的奖品(科技书籍和收音机)等景物录制下来,这条新闻在省市县三级同时获奖,反响强烈,申树杰本人后来也成为河北省劳模、盐山县科学种田能手。
3、选择能够体现新闻亮点的画面
同期声语言画面不需要很多,但需要很精,记者所拍摄的画面,不要让观众认为是在填补空白,占用时间而故意加上去的。反而要让观众感到戏中有戏,亮点频闪,真正起到为主题增色的效果。2003年,盐山电视台记者曾拍摄过一条题为《三万元捐款为患病孤女保平安》的新闻。为了拍好县妇联主席胥宝霞同志的同期声语言画面,记者特意赶到沧州市人民医院孤女患者赵振芳的病床前,拍摄了她与胥宝霞主席握手的画面和小赵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场景,该条新闻被沧州电视台《沧州新闻》采用。片子播出后,沧州电视台新闻部主编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你这一个难得的镜头,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
有了上述这些能够突出主题的电视画面,使本来就很受欢迎的同期声语言显得更加生动感人,更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使我们的电视同期声语言与电视同期声语言画面产生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只要在采访中注重围绕主题拍摄同期声语言画面,那么我们所拍摄的电视新闻作品就会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新闻作品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影评专业知识之-----画外音
解说词
旁白 画外音
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是影片创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后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解说词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旁白
说话者不出现在画面上,但直接以语言来介绍影片内容、交待剧情或发表议论,包括对白的使用。
第五篇:2010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试题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文学常识试题:
1.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_______。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抒怀》中的“_______,天涯共此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
4.刘勰的_______,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
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_______》、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6.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为何时而著,_______;《琵琶行》一诗中,诗人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中:“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7.在中国文学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诗人_______、_______。
8.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______》,其中“夕阳西下,_______”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思。
9.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的《_______》和曹雪芹、高鹗的《_______》,分别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堪称小说创作上的“双壁”。
10.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故都的秋》的作者_______。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_______、《春分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1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_______中成功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12.席勒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成语“游刃有余”出自()
A、《韩非子》;B、《庄子》;C、《左转》;D、《老子》。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是指()
A、谢灵运;B、谢眺;C、谢玄;D、谢安。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苏轼;B、温庭筠;C、柳永;D、李清照。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诸葛亮拒过江东;B、唐僧西天取经;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
5、下列属于叶圣陶作品的是()
A、《京华烟云》;B、《子夜》;C、《祝福》;D、《稻草人》。
6、下列属于张承志作品的是()
A、《边城》;B、《围城》;C、《家》;D、《黑骏马》。
7、下列作品作家、国别、题材、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C、《警察与赞美诗》——惠特曼——美国——小说;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8、下列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罪与罚》;B、《吝啬鬼》;C、《哈姆雷特》;D、《仲夏夜之梦》。
9、《羊脂球》、《战争与和平》、《伪君子》的作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莫泊桑;阿。托尔斯泰;塞万提斯;
B、欧。亨利;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夫;
C、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莫里哀;
D、契科夫;阿。托尔斯泰;莫里哀。
10、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下列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的作品是()
A、《百年孤独》;B、《红与黑》;C、《玩偶世家》;D、《老人与海》。
文艺常识答案
1、诗经兴
2、史记
3、举杯邀明月海上生明月月满西楼
4、文心雕龙
5、《西厢记》
6、歌诗合为事而作千呼万唤始出来
7、李商隐杜牧
8、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
9、《聊斋志异》 《红楼梦》
10、郁达夫《沉沦》)
11、《欧也妮•葛朗台》
12、《吝啬鬼》
BBAADDBCCA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考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招考试笔试考题: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一场试题《奥运冠军邓亚萍》
1、邓亚萍“第一次去省队训练时”作者在声音和镜头上做了哪些处理,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答:空镜头:一条长长的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空镜头:没有人物的镜头。其实,邓亚萍落选是比喻的对象,后面的空镜头与前面的邓亚萍落选组成比喻蒙太奇。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
2、邓亚萍没有被省队录取,作者用了一个象征性镜头,寓意是什么?
答:(1)、镜头:一条长长地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
(2)、寓意:A、路: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在这里即通向省队之路。B、树叶:黄色的落叶渲染了气氛,说明邓亚萍心中的悲伤和不平,她正为不公而愤怒。路上的落叶随风翻滚,树上的叶子随风摇动,象征着邓亚平的心的不平静。
3、邓亚萍特殊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1)、坚强不屈:邓亚萍因为自己身高、技术、相貌、环境的原因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充满了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克服了这些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
(2)、争强好胜:邓亚萍从小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正式应为这个性格,她才得以留在郑州专业队并站住脚,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她才能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胜利。
(3)、把压力化成动力:邓亚萍在极大的竞争压力下,不但没有被压力压倒,反倒化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成长为“乒乓女皇”。
(4)、艰苦努力:邓亚萍为了打到省队,每天背20斤的沙衣,打上千个球,艰苦的努力着,终于在两年后打败了省队中“球龄比自己年龄都大”的对手。
(5)、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势:邓亚萍个子矮,照顾球台的面积小,她锻炼自已的跑步,形成“正手快反手怪”的打法,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4、片子中讲邓亚萍和所在的郑州队处境的时候,有一句总结语,大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一句话:卧薪尝胆的人遇上一个卧薪尝胆的教练,遇上一支卧薪尝胆的队伍进行着卧薪尝胆的训练。
(2)、理解:A、卧薪尝胆的人:邓亚萍被省队教练赶回家后对这种不公平产生了深深的反抗心理,她立志要打败昔日的队友,打败省队。为此她必需卧薪尝胆苦练技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B、卧薪尝胆的教练:李凤朝教练组建郑州专业队,目标只有一个:打败省队,但他们与省队的差距十分巨大,这就需要他卧薪尝胆的训练自己的队员。
C、卧薪尝胆的队伍:郑州专业队的队员都是省队淘汰的队员,他们加入郑州专业队只有一个目标:打败省队。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们必须卧薪尝胆的训练,才可能与他们的敌人相抗衡。
D、卧薪尝胆的训练:郑州专业队与省队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但是技术上,环境也是如此。他们的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目标逼着他们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汗水“淋倒”自己的对手,用自己的杀气压倒自己的对手。只有卧薪尝胆的训练,他们才能打破不公。第一题、第二题,应是看片答题;第三题、第四题是观后感。二者体裁不同,不能都按照看片答题进行影评分析。
观后感的写作:一是注重联系片子的主人公的时代背景,提炼历史意义;二是联系自己写出现实意义。看片答题的答案是论点,镜头的内容是论据,如何为主题服务是结论,看片答题是小议论文格式。看篇作文一般分四种形式:一是看片写故事,二是看片写观后感,三是看片看题,四是影评分析(三与四从逻辑上看是组合与分解的关系)。今年省统考(一到四场)看片答题从体裁上讲不外乎这两种。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2场试题《归来,殉难亡灵》
反映抗战题材的《归来,殉难亡灵》由山东电视台、枣庄电视台制作,布局严谨,扣人心弦,注意细节的挖掘,展现出纪录片调查功能的魄力;该片通过对任世淦老人长期跟踪采访,掌握了大量素材,亲身感受70岁乡村退休教师探求历史真相的执着精神,加深了观众对日军残暴的认识。该片在抗战作品中选材独特,立意深刻,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内容:任世淦对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一些内容产生怀疑,于是,费尽千辛万苦展开了调查。该片主要描写任世淦调查的经过。
一、请指出任世淦在调查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时经历了哪些过程这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性特征?(25分)
答:
(一)、任世淦经历了:
1、奔走四个月毫无收获;
2、又奔走了两个月终于在红洼村找到了有关记忆的老人孙延佩,其哥孙延年被杀方式与东史郎日记相吻合,只是关键一个细节关于“棚子”和有“奶奶庙”;
3、经过一点点探查终于确认了奶奶庙的存在,加上其他目击老人证明,事件清晰。
(二)、任世淦老人有责任感、认真、执着、吃苦耐劳的人:
他执着四个月毫无收获仍然继续他的查证;
他认真,不放过个“棚子”的细节;
他有责任感,执着追查,凭着一份中国人的责任,和良心;
他吃苦耐劳,日日奔走无怨无悔。
二、本片片名《归来,殉难亡灵》反复出现,你认为编导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15分)答:本片中《归来,殉难亡灵》一共出现了六次:
第一次在任世淦老人得到5484位被屠杀的名单时,《归来,殉难亡灵》在火焰中托出,让人悲愤;
第二次在任世淦确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后,《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不免让观众沉痛;
第三次是在确认东史郎所在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为村民后,《归来,殉难亡灵》让观众悲愤中带有沉痛的欣慰;
第四次是任世淦在调查中,那段历史竟被后人遗忘,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的篡改,《归来,殉难亡灵》让观众深思反省;
第五次是确证大沙河屠杀的83名村民;
第六次是任世淦调查鲁南大屠杀其残忍方法竟有120多种时,《归来,殉难亡灵》出现,更加让观众悲愤。
总之,编导所有的用意无不在为本片主旨服务,一次又一次的引导观众深思、反省:历史不能遗忘,我们要记住那些殉难亡灵,为中日更加真诚的交往,给历史一个真相。
三、本片在讲述北沙河王家大坑惨杀时,运用了王子云老人和任世淦一人一句的记叙方式,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剪辑方式?(15分)
答:首先,对那段惨痛的记忆王子云老人已不愿再提,只详细讲给了任世淦老人;
其次,王子云老人当时在地窖中,听到的只有刺刀声、枪声„„具体细节只有靠他出来看到现场惨状推得,这需要任世淦老人的语言表达将其叙述完整。
所以编导采用王子云与任世淦老人一人一句的讲述方式更加合乎情理,也使事件更加清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梳理本片故事发生的线索,总结促使任世淦对日军暴行展开一步步深入调查的原因。(25分)
答:
(一)、本片讲述了任世淦老人,因看到东史郎日记公开发表,被日本法庭判为败诉,而决心去寻找证据,还历史真相,从他得到那份5484位被屠害名单入手,对24个村子进行大海捞针般的调查;
(二)、正如本片《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了六次一样,本片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始到得到那5484位被残害的名单,任世淦开始了他的调查;
第二层到查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任世淦老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三层到确认东史郎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人;
第四层到采访中,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遗忘与漠视,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势力对真相的篡改,让任世淦老人凭着自己的良心与对真理追求的信念,让他执着地去调查。
第五层到确认大沙河屠杀83名中国人;
第六层到查证鲁南屠杀,其残忍手段竟120多种。
总之任世淦凭着中国人的良心,及知识分子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他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的真诚,让他义无反顾的追查下去。
2009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面试题目整理:
1范跑跑再就业舆论纷纭,请评述自己的观点。
2怎么看比尔盖茨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没给子女?
3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4一个公务员因考试穿着比较土而被扣了七分,结果没有考上,对于此事件你是如何看的? 5一个老板摆了60桌火锅请了600个自己的员工
6灾区最动人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7在校期间,学生该不该穿校服?
9福州在中学生参加拜师典礼你对此的评价
10大学生应不应该成为普通劳动者
11奥运统一加油手势是文化的善意引导还是形式主义?
12广东多所高校纷纷开设死亡教育课,你认为是否应该?
13成都免费培训“破烂王”引发争议,请阐述自己的观点!
14大学生开私家车上学是顺应潮流还是炫富!
15大学生开私家车上学是顺应潮流还是炫富!
16明星到大学去讲课好不好
17对于刘翔事件,有何看法?
18你认为“挫折教育”是否应纳入课堂教学?
19谈谈中学生学习古代传统拜师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