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

时间:2019-05-12 14: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

第一篇: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

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

【摘要】在当今建筑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管理的差异化淘汰着一个又一个企业,而管理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越来越起到决定性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功落地仍然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转变是大势所趋,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集团信息化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信息化资源“合纵连横”的观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企业竞争力

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环节。如何把信息化建设、IT规划落到实处,是对企业的一个巨大挑战。毕竟规划和执行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做到。多年来,众多企业一直认为,只要实现ERP软件实施,就达到了信息化,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认为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达到影响决策,促进管理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的信息化落地。

一、集团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集团公司已建立了总部、成员单位、项目部三个层面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体系,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考核体系,近年来,集团公司信息化围绕“一个平台、四大系统”开展了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建立了基于数字电路专线的集团公司专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和经营信息化的融合。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核电工程信息系统CANPPE2的推广应用,基本满足了集团公司核电工程建造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集团公司初步具备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但缺乏有效、实用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编码体系,软件的应用范围没有广度和深度,大部分工作仍然依靠手工或重复编制表格、重复录入数据来完成,信息化业务应用停留在处理日常基本事务,对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和不正当行为没有实施有效管控,匆忙上马的软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

根据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集团公司在信息化标准规范与管控体系、管理信息化、企业协同与电子商务、信息化集成水平、变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运维管理、IT治理、信息化培训等方面低于央企平均水平,与央企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组织保障。

集团公司虽然发布了信息化相关规划和管理办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出现发展规划无法落地、信息化决策执行力弱、各单位信息化组织实施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存在集团公司总部、成员单位及各大型项目部自主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

3.缺乏统一的编码体系和数据标准。

目前集团公司大部分应用系统停留在单业务领域应用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编码体系和数据标准,导致各系统难以实现“跨组织、跨部门、跨流程”的协同应用,缺乏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呈现“信息孤岛”现象。

4.共享集成受到制约。

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的业务应用软件师出多门,由于软件企业的技术保护,致使各软件使用各自为政,数据流转不畅,业务链之间无法整合,集成信息化困难,软件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信息化整体水平,增强集团公司总部决策力、执行力、控制力,推动企业实现管理转型升级,建立由集团公司系统规划、统一实施、整体提升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开展集团

公司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迫在眉睫。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发展不平衡。

不同的成员单位、项目部之间的差异很大,对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导致不同差异,致使集团信息化建设内部发展不均衡。这是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下的典型表现,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信息交换方式落后,各单位缺乏交流造成的。

2.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基层单位一把手的高度重视,一心搞生产,认为搞好生产就可以搞好一切。造成信息化建设上热、中温、下凉。基层的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动摇基层领导的信心,以至于推动困难。

3.认识定位不明确。

信息化建设在集团的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害怕失败与风险。各单位将信息化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面子工程,不清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所在,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没有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

四、“合纵连横”解决思路

1.整体规划,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

规划对于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把握关键的内容、不注意规划的过程、不落到实处,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不如不做。所以,集团信息化首先要制定总体规划,确定共同的目标,进行阶段分解,整体推进。首先总体规划要作为集团公司中长远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能力, 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其次是从上到下,由内及外,正确引导,有序推动。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有侧重点的建设,从而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第三规划要与

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与行业规范保持一致、与企业战略发展保持一致。第四要优选应用平台。选择与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走信息化“精品”之路,建设符合集团公司实际需要的信息应用平台,这样更能利于后期信息化的全面展开。

2.坚持业务驱动为先,先进技术支持引导开展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要围绕企业业务流程展开的,业务流程需要通过企业业务分析来获取定位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业务流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坚持业务流程驱动,可以统一企业构架标准,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

以往,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主要依靠信息化部门推动,业务人员被动参与,承担的仅仅是应用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主动参与较少,这样势必造成信息化实施阻力重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让业务部门和关键用户唱主角,信息化技术人员支持引导,全程参与系统建设,以需求来带动项目的整体实施,是确保信息化成功落地之关键。

所以,我们应根据根据集团公司业务应用的实际需求,通过持续完善、改进和优化,建设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为集团公司管理决策和业务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3.制定标准,统一编码,逐步实现系统功能上下“纵向”集中统一。

没有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就无法进行信息化的展开,没有标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必然存在落差,最终难以实现预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还应出台必要的标准或编码,例如,财务部门的帐套与科目,物资部门的固定资产编码、周转工具编码,人力资源的员工编码等,有了标准或编码,软件开发与集成共享才有唯一性,才能实现业务间的数据交换,系统才能有效的进行决策分析,为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成员单位按照集团统一编码体系进行系统改进,完善数据库结构和元数据属性,逐步向集团统一实施系统集中。成员单位在现有软件

最终无法满足需求或无法解决公司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中止或放弃该软件的使用,全面推进集团统一软件系统的应用,最终实现集团信息资源的纵向一体化。

4.重视现有系统的应用和协同,逐步完善系统功能两端“横向”延伸。

实施信息化,不能放弃原有;实现信息化,不能无故推新。而要在保证集团公司已有投资的情况下,考虑操作环境的兼容性和支持度,实现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平滑迁移。集团和成员单位大多数已经上线了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协同程度不高,致使数据重复录入、反复录入,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原有信息系统应切合实际的开展横向整合,采取系统互信、单点登录、开放接口、推送或抓取信息来完成基本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系统之间的横向贯通,实现系统功能的两端延伸,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应依照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经营信息化系统围绕综合项目管理为核心展开横向组合。

5.全员参与,培训先行,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化实施全员参与是成功的关键,系统软件的应用上员工一直被动参与,不少员工还存在抵触情绪,要变员工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首先要加大宣传,让员工参与者了解信息化建设项目意义,坚定项目目标;二是要分工明确,提升员工执行力,明确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在项目中的责任与权力,通过科学的分工,明确权责,才能保障信息化效果最大化。三是制定员工信息化软件应用标准,合理考核,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只有全员主动地参与信息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成功落地要靠人来完成,员工是基础、技术是保障、领导是关键,在信息化实施前期工作中要分阶段、分层次对企业高层、中层、基层业务骨干开展企业信息化相关内容的培训,让大家都能理解信息化的深刻内涵,认识公司信息化的应用只有大家共同合作才能达

到预期效果。在拟运行阶段要重点进行软件产品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注重应用效果,在操作应用中及时优化升级培训内容,让员工熟练操作,达到系统迅速推进的目的。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现,取决于集团公司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决心与认识程度,取决于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等合作单位的丰富经验与高新技术,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识与参与,取决于标准化的流程与复制能力。只有重新定位信息化建设目标,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阶段推进,信息化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落地,集团信息化才能达到“合纵连横”,信息化才能支撑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工程项目部三级管理组织“三位一体”和谐运行,企业才能真正提升管控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福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何承红: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3.马志亮、丘亮新:施工企业信息化成功秘密;

4.黄如福: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5.雷民政:丰模式——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新理念。

信息化“合纵连横”图示:

第二篇:信息化资源运用心得体会

信息化资源运用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的抽象内容提供了解读的平台,使课文和信息化资源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地充分地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通过信息化资源运用的学习,首先了解了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这句话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能力。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的是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首先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需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这种体验就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取代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

在老师上课时,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就是将信息化资源与课程目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而这种经验就源自于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对于各种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不再是迷茫地听老师讲课,而是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加强了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2.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事指正。

第三篇:信息化资源应用计划表

信息化资源应用计划表

知识点 1 2 3 4

5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他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第四篇:铜山县审计信息化 实现

铜山县审计信息化 实现“三个转变” 2009-01-16 08:43:49 IT商业新闻网 【大】【中】【小】 评论:[0] 条2008年11月20日,铜山县审计局局长李振芹和纪检组长赵洁结束了在全省13个直辖市的信息化建设巡回演讲后,又迎来一批前来学习取经的外地同行。这是铜山县审计局继2007年“村官审计”工作推动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后,又在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成为全省的表率。

【IT商业新闻网】2008年11月20日,铜山县审计局局长李振芹和纪检组长赵洁结束了在全省13个直辖市的信息化建设巡回演讲后,又迎来一批前来学习取经的外地同行。这是铜山县审计局继2007年“村官审计”工作推动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后,又在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成为全省的表率。

近年来,铜山县审计局信息化工作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练、从心存畏难到主动接受的过程,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中,铜山县审计局从2005年的最后一名到2006年的第三名,再到2007年的第一名,2008年更是快速全面发展的一年。三年三大步,铜山县审计局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进步最快的单位。

统一思想

解决“三个忘记”

在2006年以前,铜山的审计信息化工作,在全市审计机关排名倒数第一,与铜山百强大县的地位极不适应。面对落后的局面,全局工作人员痛定思痛,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彻底完成了“三个忘记”。

忘记过去,克服畏惧心理。该局认真分析了审计发展趋势,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关系到铜山审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能否对政府和人民负责,必须从现在做起,把信息化工作作为全局的首要任务。全局人员认真开展了大讨论,分析先进县区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做法,使大家心里有了底,“过去落后,不代表将来落后”的意识深入人心。

忘记年龄,克服排斥心理。铜山县审计局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46岁,初始学历大部分是中专,年龄偏大、基础较差给推广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局领导多次全员发动、并与审计人员个别谈话,让他们忘记年龄,发挥审计业务专业优势,与年轻同志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老同志们凭借不屈不挠的韧劲,硬是将劣势转化为了优势,成为铜山审计信息化工作的主力军。

忘记账簿,克服依赖心理。受思维习惯的影响,在AO的推广运用过程中,审计人员依赖账簿的心理非常普遍。为改变这种状况,铜山审计局采取了强制措施,凡是有电子数据的必须用AO或其它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审计;去年6月份联网审计部署完成后,所有项目必须在联机模式下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逐步养成了看电子账、分析电子数据的习惯,达到了“手中无账簿、数据心中藏”的境界。

强势推进

落实“三个目标”

为强化落实,铜山审计局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果的奋斗目标,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强势推进,全面落实“三个目标”任务,仅用三年时间就甩掉了落后帽子,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

明确目标,加快基础建设。两年来,铜山县审计局在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的同时,压缩日常经费开支,先后投资70余万元,建设了局域网,添置和更新了42台计算机,部署了联网审计系统,配备了审计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为快速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强势推进,实现跨越发展。该局强力推行AO在审计中的应用。他们采取三步走的方法,即试用———会用———用好,从骨干应用向普及应用转变;成立了AO普及监督小组,定期检查业务人员计算机审计应用情况;制定了《AO审计软件应用奖惩办法》,通过一系列刚性的要求,实现了全体审计人员会运用AO审计软件,所有审计项目一律使用了AO软件进行审计,率先实现了AO软件应用的两个100%。

积极部署联网审计。铜山县审计局积极响应省厅和市局号召,在徐州6县中率先部署完成了区县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在省厅统一规定的3个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镇账县管、县财政机关账2个模块,实现了定时下载数据,实时进行审计分析。2008年已完成联网审计项目18个,运用ASL语言编写审计方法10个,查处违纪违规金额1.2亿元。通过联网审计,锻炼了审计队伍,探索了有效的审计方法,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努力探索信息系统审计。为了使工作人员快速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铜山县审计局制定了全面的攻关计划,多次召开信息系统审计研讨会议,到市局及其他兄弟区县讨教,借鉴他们的经验。顺利完成2个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形成了该局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审计思路。

政策引路,完善约束机制。通过细化政策、兑现奖惩,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如期完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头上有指标”。从局长到副局长,从科长到审计人员,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做到“任务有对象,过程有落实,结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兑现”。

2007年,该局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规定“三不政策”:不会使用AO软件的不能担任主审;没有用AO软件审计的项目一律不得参与优秀审计项目评审;没有用AO软件的科室及个人不得评先,扣发年底完成任务奖。2008年,在制定百分考核中加大了信息化目标考核分量,将比重提到百分考核的60%,对参与审计署、省、市评比获奖的,分别按照获奖档次加分,概不封顶。未按要求进行的,取消先进个人评选资格,连续2年没有成果的、考核最后一名的,科室负责人引咎辞职,科室人员待岗、建议调离。同时,审计人员编写的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等成果被审计署、省厅、市局采用的,对主要编写人员予以重奖;积极鼓励撰写各种案例、经验,无论采用与否,一律给予奖励。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坚定信念

实现“三个转变”

互帮互学,实现从专项人才到复合人才的转变。铜山县审计局走出去、请进来、自我提升、互帮互学,选派审计骨干参加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审计骨干队伍;开展“兵教兵”学习活动,每月一次讲座点评,每季度一次AO应用演示会,审计人员逐一上台演示,全局人员逐一点评,互相学习,提高了审计技能。

转变思路,实现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疾风暴雨式的强势推进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几万条、几百万条数据记录,原来手工翻账需要3-4天,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搞定,效率提高数倍;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大扩展,审计项目查的更深更透,延伸单位更多,审计总体覆盖面更大,解决了原来手工查账无法实现的目标;审计方案编写更加详细、全面,执行审计方案更加严格,审计证据更加充分,法律引用更加规范,查处问题更加准确,规避了审计风险。尝到了信息化甜头,审计人员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从“不敢用”转变为“习惯用”。

上下联动,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的转变。市局领导十分关心铜山的审计工作,多次到铜山检查指导信息化工作,省厅、市局计算机审计专家也多次到铜山授课、指导,对我局计算机审计的普及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于全省、全市强势推行信息化的良好氛围,使我们备受鼓舞,从局领导到中层干部,从计算机骨干到全体审计人员,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审计人员时刻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通过近3年来强势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变化是明显的,作用是巨大的,成果是显著的。审计项目逐年增加,2006年75个,2007年101个,2008年完成147个;计算机审计成果大幅提高,撰写的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2006年2个,2007年24个,2008年40个;全局整体工作水平和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审计人员撰写各类审计论文31篇、消息260篇,共获得审计署、省厅、市局“先进集体”、“文明行业单位”、“十佳服务窗口单位”、“十佳服务明星”等各类荣誉36项。(编辑:坚定)

审计署周德铭:审计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2010-06-07 15:10:21 周德铭 中国信息主管网 【大】【中】【小】 评论:[0] 条在5月29日召开的2010用友技术大会上,国家审计署信息中心主任周德铭对审计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以下是周德铭主任的主要观点。

国家审计署信息中心主任周德铭

在审计信息化十年历程中,IT企业和电子政务合作呈现一种责任。实践历程表明IT企业和电子政务应当合作,这个要从审计作为一个古老职业遇到新的麻烦说起的实践经历。3000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国家为了控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设立了监督部门。信息技术在银行、海关等一些重要行业逐渐普及应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政府遇到了打不开电子帐户、进不了电子门的困惑和尴尬。

因为这样一个局面,今天全国政协副主席、当年的中国审计署李计华说到审计人员不掌握信息技术将不合格。审计信息化经过“十一五”关口前移,进入十二五审计担当维护安全、做国家卫士重大责任。在十五初期我们国家由于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问题十分严重,总理要求全面审计、突出重点。那么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审计就需要打造一把审计利剑来化解审计风险。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拿数据,我们通过对会计软件备份数据、或者底层数据库的采集,但是这样做法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003年审计署和财政部联合用友公司金蝶、金算盘、以及STP等一大批占有会计软件80%份额以上的著名软件公司,共同研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结果国家标准,有两个突破点。第一填补我国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出台,第二就是现在我国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这个标准已经进入国际,联合国会计软件采用中国数据接口标准来进行数据的输出。

能拿到数据还得有转变我们采用厨师做满汉全席这么一个思路,设计了平台+工具+方法的审计软件,之后进行方法征集和应用,现在这套软件已经在全国政府审计机关和部分内部审计机关中发放应用达到10万多套。IT企业和电子政务合作打造审计利剑,同样也是助推审计分化。

我们借鉴国外审计办法。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拨款都在意大利联网注视下,这样审计效果大大提高,2003年我们利用国家863计划启用联网审计建设,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审计决策和信息通告,及时采集数据、及时预警分析、及时督促整改这样的特点,实现审计关口前移。2004年以来联网审计在中央税收多个行业进行试点,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进入“十二五”后,维护经济安全、做经济卫士的责任,又摆到审计身上。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要扩内发、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采取一揽子解决方案,总理要求审计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审计署相应采取相应策略,面对这样局面信息化如何跟进,我们提出五大举措。首先对国家公共管理采取审计核心指标进一步规范。

对国家经济安全进一步评价,以及其他相应的措施。前几天我们若干部委中心主任和IT企业一起探讨一个问题,进入“十二五”信息IT技术发展非常快,我们应当如何跟进。我们用这样一个命题,就是要跟踪电子政务的发展,跟踪IT新技术的发展,加快IT技术产品向政务应用产品融合转化。

审计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盛斌 阳益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5日点击数: 1123 字体:[小 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的业务管理、会计核算等领域,从而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以充分运用于审计的基础管理和项目实施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审计机关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审计机关应如何看待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呢?笔者对独山县审计局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一个基层审计人员的切身体会感受着信息化建设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笔者认为,独山县审计局的信息化建设是有成效的,它源于领导班子认识到位、措施得当、审计人员勤学好练,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加以改进。

一、直面问题,强化措施 加大硬件投入

在2003初,该局有干部职工13人,仅有1台386台式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会简单打印文件的只有2人,电子表格不会用,更谈不上网络,当时听有人谈起上网冲浪觉得很神奇;由于没有手提电脑,审计外勤取证工作全部靠手工,有时时间来不及,只好摘要式抄录,以致审计证据中事实表述不清;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多不胜数,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只有从各种法律、业务书籍中查找违反法规和处理依据,经常查找一个违反法规和处理法规几乎牵动全局人员;且一篇审计报告被几次修改,就用手工重抄几次,审计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而自2000年以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的投入,同时也要求加强对投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繁重的审计任务与原始的审计工作方式、低劣的工作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基层审计人员不堪重负。面对这样的状况,独山县审计局领导班子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是时不我待。通过全局充分讨论,决定筹措经费尽快购买电脑,并打开网络信息的大门。

2003年,该局在县政府解决一定经费的前提下,自筹经费解决了每个办公室一台台式电脑。至2008年经几年的不断加大投入,投资近60万元,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共有电脑23台,达到人手一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走在了全州审计机关的前列。

二、加强学习培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使技术投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为使审计人员尽快熟练操作计算机,使信息化设备的投入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支点,独山县审计局通过派员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建立“师徒制”,成立局计算机课题小组,明确以熟带生等方法和措施,使大部分审计人员迅速掌握了文字编辑、电子表格运用等计算机基础知识。随后,该局连通了宽带网,供审计人员上网查找有关财经法规,学习有关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借鉴外地审计工作的做法,为审计人员“打开看世界的窗口”,使大部分审计人员都能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审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查找之中,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目前,大部分审计项目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将审计项目中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刻录成光盘保存,为逐步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奠定基础。2006年在全州率先开设了审计网站,设立了审计动态、财经法规、经验交流、审计知识、审计公告等栏目,并不断更新网页内容,使其成为接受上级指导、与社会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

三、信息化促进了审计工作,极大的改变了审计面貌

信息化正在改变着审计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加快着审计工作全面建设的步伐,审计人员将信息化建设誉为“快速进入审计角色,加快工作节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

(一)信息化转变了审计人员的观念,提升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改变了审计工作的风貌

审计人员普遍反映,过去局里工作低效、生活沉闷,处于送文件靠走、干活靠吼、学习靠领的状态,且大家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足,生活显得单调,知识也落后。自从电脑接通互联网后,工作、生活显得忙碌而充实,有审计项目做的,就做项目,暂时没审计业务的人也是在上网学习。业务上有不懂,通过上网查询多数情况下可以弄懂。在项目实施中,通过网络传输,各审计组成员间可迅速实现资源共享,如2008年末的义教经费审计,七个小组在不同的乡镇同步开展工作,各小组成员间很多做法、适用法规等通过网络实现交流和共享,既节省时间,又保证质量。

在2003 年前,工作中很少需要加班,政府或其他单位过问审计工作情况也很少,从2003年以来,随着信息化设备的不断增加,审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审计面拓宽,成效明显,2003年至2008年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30项,查出违规资金3430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489万元,核减多计工程价款972万元,移送案件3起,涉案人员7人。打破了在此之前一年一人主审一个项目,全年单位审计项目总数在10个左右徘徊的局面,连续四年被州审计局综合考核为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州委、州政府、省党建办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县委、县政府、州委、州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县纪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工会评为先进基层工会等等。二是凭借工作成绩的提升,增强审计机关的公信力,进一步理解支持审计工作,更有很多单位自发地要求审计,如经济责任审计,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财政资金使用跟踪问效等等。三是县委、政府重视审计,每年要求审计部门完成的审计项目不断加大,专题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在全县会议上贯彻落实省州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等。这种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审计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大家自发地利用双休日、晚上加班,总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做不完的工作,独山审计人建设现代审计模式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计算机软件、辅助技术、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培养了新一代审计人,计算机成为审计人的好帮手。一是计算机基础技术的运用,如使用电子表格,只要把数据输上去,使用里面的计算功能,一点合计数就出来了,既准确,又不用校对,而且还可以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对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性复核、作出专业判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利用其程序功能,解决了工程量计算式需按单项工程逐项输入的问题,大大缩减了工作时间。二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快查找各行各业的相关业务操作、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各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时调整不恰当的地方,彻底的改变了审计的工作方式。三是对金审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及OA(现场审计管理系统)的运用,通过读取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电子数据,并利用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审计人员迅速掌握相关基础数据,对相关事项作出判断。目前,该局全体审计人员都深切的感受到,审计工作已离不开计算机,不懂计算机,就不能做审计。

(三)信息化推动了审计机关内设机构的调整,有效促进了审计职能的转型

过去,该局党支部、工会、妇委会、财务都与政府办公室合并在一起,每项活动都请示政府办公室,既影响工作效率,又不能独立体现审计的特点和风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该局的各项工作,展现了该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貌,通过相关机构批准,该局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妇委会,财务并入会计核算中心,增设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技术服务中心,人员编制由13人增加到24人。

信息化带来的丰富的审计信息资源还把审计人员从传统的审计思维中解放出来,跳出就账查账的传统方式,努力多搞调查研究,帮助被审单位完善制度,促进整改,开始尝试效益审计、绩效审计和环境审计,及时调整自身学习方向,不断完善自我,大家利用网络研究审计,除了沿用常规审计文书格式外,不断寻找审计新方法、新亮点。努力尽快实现从查错纠蔽为主的传统职能向御防、服务、问效等现代审计职能的转型,从宏观上揭露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提升服务全局决策的水平。

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审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AO软件运用广泛性不够。该局审计人员都是财会或工民建专业毕业的,没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的学习、使用主要靠大家自学,计算机语言、程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对计算机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软件,如AO等,难以全面掌握其应用功能,特别是数据采集,成为该局应用AO软件的瓶颈。如,在AO的摸索使用中,独山县60多个部门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都有电子数据供审计部门使用,但由于一直没有解决数据采集问题,对于这些部门的审计,一直还停留在翻阅纸质资料的水平上;在对地税部门的审计中,由于不懂数据库数据及其采集方法,对税务征管系统的数据也无法采集,常常需翻阅大量的纸质资料,既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又影响审计质量。

2、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仍需借助外力,加大了运行成本。计算机设备硬件故障及较复杂的程序问题,该局审计人员无力自行解决,都要请计算机维修人员上门维护,每年在这方面需支付不少的费用,同时,也影响了工作进度。

(二)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未形成无纸化办公的平台。

由于独山县财政资金紧缺,没有解决审计部门的办公用房,自2002年8月以来,该局近20人一直挤在政府分给的五间约1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既没有档案室,也没有会议室,且办公室不集中,有一间在大楼的另一头。由于审计项目实施中,经常需要请被审计单位人员到我局核对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当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办公室尤其显得拥挤不堪,因此,没有条件进行局域网建设,离无纸化办公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适用的审计软件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来,该局从上级审计机关领到的审计软件仅有财政审计软件、AO软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仅开始试用。且由于生产厂商的原因,现财政审计软件已不能使用。在该局近几年完成的审计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该局目前尚在试用此方面的软件,使用率不高。

四、强基础,强机制,推进审计信息化的长效建设

随着审计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审计威信的建立,党委和政府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而也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底,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审计机关怎样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激厉制度,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技 术提出的“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要求。

(一)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钻研计算机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对攻克计算机运用难关的、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项目审计的人员予以重奖,对取得计算机考试相关证书的人员给予补贴等,使大家积极主动的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钻研。

(二)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和深度,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参加上级审计机关集中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审计人员强化审计软件应用知识,特别是数据采集,以及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项目审计的能力,着力培养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宏观经济、计算机、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改善审计工作环境。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尽快配备好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尽快改善办公条件,建立高效实用的局域网,形成全局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把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

(四)以上促下,提高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软件应用水平。针对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软件应用不广泛的问题,由上级审计机关派员不定期到基层进行指导,现场解决数据采集、软件故障等问题。

(五)基层审计人员上挂跟班学习。每年安排一至两名审计人员到上级审计机关跟班学习,全过程参与以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的项目审计工作,全面学习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AO软件的作用。

(六)建立和完善资料库,为审计业务工作提供资源平台。在局域网上建立隐蔽工程、审计疑点、审计法规等资料库。隐蔽工程资料库要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隐蔽工程及其变更情况进行现场拍照录像,将相关文字、音像资料随时录入资料库,审计定案时,再现施工环境、施工过程、施工工序、机械人力使用、材料投入等情景,为科学、准确、客观地计算工程造价,揭露施工中存在的不按工序要求施工和高估冒算等违规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审计疑点资料库是将审计中发现的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往来的其他单位的账目违规疑点,分类存入疑点资料库,待日后审计有关单位时使用。审计法规资料库要将县级以上规范化文件和法律法规录入库中,并分类编辑成电子书,为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奠定基础,推动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七)积极管理和整合审计资源,吸纳特约审计员、内部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审计信息化仅靠审计一家是难以达到互动的,特约审计员、内部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中很多人都属于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既可借助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又可以请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提出建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关键字: 制造业信息化 以人为本 实施策略

昨天,e-works在上海举行了2011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华东论坛。我在会议上做了《以人为本,制造业信息化的成功之道》的主题演讲。本文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经过最近20年的推广应用,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国家层面,从“甩图板”到CIMS工程,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到“甩图纸、甩帐表”,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再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从工具软件到管理软件;从个人级应用到部门级应用,再到企业级、集团级应用;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到企业外部供应链的管理;从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到产品的智能化;从企业级应用到车间级应用;从单元应用到部分实现集成,有效地支撑了企业的业务发展。

但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亚健康状态,以下是典型“症状”:

1.应用了ERP的财务、进销存,但生产计划没用起来。一些企业生产计划用起来了,但还应用的是无限产能计划。生产计划制定比较粗,只分解到了车间,没有细化到工序。生产信息反馈不及时,不能及时获取质量、实际成本信息。

2.PDM管理了二维CAD,但与三维CAD、CAPP等系统没有集成,没有实现变更管理和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对图档技术状态进行有效管控。

3.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缺乏信息化集成平台,编码体系不统一。

4.信息化建设头痛医头,缺乏系统规划。信息化建设停留在间歇性项目,缺乏持续建设与持续改进。

5.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水平不足,重购买软件,轻维护服务与升级。6.信息管理和安全体系脆弱,信息化制度没有贯彻实施。

7.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架构比较陈旧,难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8.基础工作不足,零部件的重用率低,大量重复设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9.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轻咨询服务。

这些典型症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

1.高层领导缺乏信息化工具,不能及时洞察企业的关键信息。2.人“找”信息,而不是信息“找”人。3.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录入。4.信息重复录入,造成错误。

5.缺乏协同,局部效率提升,但整体效率低。6.信息系统与业务需求存在鸿沟。

7.信息化建设以部门为核心,忽视整体集成框架。8.工人薪酬体系不合理,制约管理绩效提升。

那么,信息化建设如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呢?以下是我的建议:

1.信息化规划:选择真正中立的第三方(不卖任何应用软件,也不实施应用软件)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骨干组成一个项目组,进行未来三年的信息化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化计划。

2.信息化选型:注重价值,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满足企业和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等个性化需求。

3.信息化系统:基于角色和流程驱动,实现高效协作。选择拥有开放体系架构的产品,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信息一次录入,充分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4.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选择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5.信息化应用:从信息化武装企业的高层领导;支撑企业决策和绩效考核;基础数据准确;建立信息集成平台;与工业工程相结合,充分考虑人机工程,注重信息化培训与普及。6.信息化组织:企业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要由虚变实,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董事会”,CIO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总经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法人治理机制”,真正实现信息化规划的落地。信息化规划和预算落实到计划,与责任人的KPI挂钩,经过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之后正式实施。每半年,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信息化的计划进行考评。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对制造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提高员工(管理者、知识工作者和工人)绩效,解放生产力。2.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规划。3.通过内部社区实现知识分享。4.更加有效地考核与激励员工。

5.通过有效协同,改善团队协作效率。6.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7.体现对员工的关怀,留住优秀的员工。

8.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发现新的蓝海。9.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分析从企业领导、业务部门到员工的多层次信息化需求,对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思考,并建立真正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化规划,在此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开展长期的系统工程,才能使企业信息化真正取得实效,支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下载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实现集团信息化资源的“合纵连横”(A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总公司(以下简称“***”)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

    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范和有序开展,深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使财务管理信会计......

    XX集团2011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

    XX集团二〇一一年信息化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是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各位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进一步......

    集团信息化调研问卷

    K/3ERP需求调研指南-财务供应链篇 信息化需求调研问卷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信息化需求调研问卷 目 录 一、总体调研(General)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从国情出发,保持清醒的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动......

    模块五: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工

    模块五: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工 Question 1 分数: 2 (单选题) 沈老师认为课件用于教学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请问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选择一个答案 a. 课件的......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 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