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全国继教网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与学活动方案(2014年1月15日)
“行动在一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
作品征集活动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社会、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能有哪些帮助,如何制作一个适用的教学课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如何评价和改进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广大教师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需要我们共同研讨、分享心得和交流经验。
为此,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推出《“行动在一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作品征集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展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平台,交流分享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活动目的通过参与活动,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思考,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汇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建设学科优质资源库。
二、参与对象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参训学员或辅导教师。面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
三、作品内容
作品内容要反映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包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记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反思与改进等。
作品提交的内容包括三项:(1)教学课件;(2)教学实录;(3)作品介绍与个人信息。具体要求如下表:
四、作品提交 作品有两种提交方式:
1.通过QQ邮箱直接提交。将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和补充文档一
并打包发到到邮箱2916136161@qq.com,邮件的标题为“**省+学段学科+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如“河北省小学语文张三《小小的船》”。
2.光盘邮寄。有条件的学员可将作品刻成光盘邮寄到继教网,作品超过100M时建议采用该方式。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60号玲珑天地D座3层,赵云倩老师收;邮编:100142。
五、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作品征集,作品初选与入围作品展示,作品等级评级与证书发放。具体实施如下:
六、作品评选与奖励
作品评选由继教网邀请省内外学科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的评定,结合网络投票结果,评选出各学科优秀作品。根据作品类型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价值100到500元不等。获奖学员可获得相应的奖品和获奖证书。优秀作品及个人照片将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专题页面上刊登。
七、版权声明
本次活动所征集的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资源,版权即为全国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有;作品一旦提交,即表示作者同意授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其参赛作品进行商业应用开发和推广。
参加征集活动者承诺其作品真实性、原创性,不存在任何抄袭盗用他人作品的情况,不构成对任何第三方著作权、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的侵犯。所有参选作品如涉及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合法权利的纠纷,均由作者本人负责。
大赛咨询热线:400-812-1228。咨询QQ:2916136161。补充说明: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培训学员均可免费参赛。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4年1月
附件一:作品征集活动报名表
第二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1(范文模版)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1)
2016年3月24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开展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数学科组和信息技术科组共19名老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先汇报了自己在网络培训中收获的心得,纷纷提及这次网络培训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说道原来的教学PPT都不太会制作,现在基本自己能做
出一些比较好的教学课件。
本次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理论学习,请信息技术的老师给所有老师做了《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等讲座,这些讲座从微课设计理论讲解、制作方法介绍、微课资源库建设、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参培学员进行了引领,帮助学员重新审视微课,启发学员从不同角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制作和使用微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师们进一步磨炼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尝试学习制作微课,并尝试融入教学中去。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活动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和人员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
教师:
四、参与课型:
(一)说课。
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二)展示课。
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五、课程情融合活动安排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校任课教师
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由教导处负责实施。
(二)活动形式:说课,展示课要求:
(1)参赛材料。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展示课)、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说课PPT。
(2)现场教学媒体。默认教学媒体为交互红外电子白板
(3)课型及内容自己选定。说课集中进行。展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依次进行。
(三)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培训报名与准备阶段(11月1日——11月8日)
1、11月1在学校QQ群上发布“课程整合活动方案“。各年级段进行宣传发动。
2、11月7日各段各学科开始报名(参加第二批网上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
3、报名时间截止到11月8日。
第二阶段:网上学习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11月6日——12月13日)
1、11月6日——12月15日,参加培训教师认真做好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12月5日——12月13日,组织进行相关的说课、上课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评比阶段(12月14日——12月15日)
1、学校总结评比及针对性指导工作。
2、评出校级名师和网培先进个人。
20xx年11月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活动方案
四间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和人员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
教师:孙瑛,胡润,刘莉,苏红日,孙立志,潘秋梅,吴铁静,姜艳华
四、参与课型:
(一)说课。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展示课。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五、课程情融合活动安排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静然 副组长:武艳新
成 员:全校任课教师 技术支持:刘文龙
具体实施由教导处负责实施。
(二)活动形式:说课,展示课 要求:
(1)参赛材料。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展示课)、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说课PPT。
(2)现场教学媒体。默认教学媒体为交互红外电子白板
(3)课型及内容自己选定。说课集中进行。展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依次进行。
(三)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培训报名与准备阶段(11月 1日 —— 11月 8日)
1、11月 1 在学校QQ群上发布“课程整合活动方案“。各年级段进行宣传发动。
2、11月7日 各段各学科开始报名(参加第二批网上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
3、报名时间截止到 11月 8日。
第二阶段:网上学习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11月6日 —— 12月 13日)
1、11月6日 —— 12月15日,参加培训教师认真做好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2、12月 5日 —— 12月 13日,组织进行相关的说课、上课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评比阶段(12月 14日 —— 12月15日)
1、学校总结评比及针对性指导工作。
2、评出校级名师和网培先进个人。
2017年11月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书信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的观摩学习受益匪浅。第一节课《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本次活动中沈月老师的一节绘本课。第一次听绘本课最直接的感受是:新奇、有趣。沈老师的这节课,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以首先将鼠小弟登场的画面单独呈现出来,通过观察画面解决两个问题:1、这是谁?2、鼠小弟穿了一件什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故事、品味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体验故事的情感。特别是后面插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但又留有了悬念,充分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沈老师就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直观有效的优点。在这一节课中沈老师善于利用不同的形式鼓励孩子进行表述和操作,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语言。绘本不仅仅让孩子学会阅读,更让孩子学会观察、想象、推理。
第二节课是夏老师上的《东方之珠》,整节课夏老师紧扣“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这一主线,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美丽的夜景”进行发散与拓展。清晰的.教学主线,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紧凑,学生能披文入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在教学中夏老师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出示了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其次通过音频让学生理解“倾听”一词;并通过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首先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再出示铜锣湾商店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夏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到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一次次的惊叹声中,学生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次的朗读声中,感受到对香港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