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应在解决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但由于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现有的金融服务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加以完善。
一、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既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又包括农村产业能力的建设,同时也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这需要大量、长期的低利信贷资金。这与当前的农村金融供给矛盾是十分突出,综合来看有三个矛盾:一是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与供给单一的矛盾;二是‚三农‛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与日趋从严的信贷风险防范、约束机制之间矛盾;三是农村信贷服务的商业性、市场化运作与农业信贷的低利性、政策性之间的矛盾。下面就当前主要的农村金融主体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逐一剖析,找出病症所在。
(一)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不清。农业银行近年来的市场定位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在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其支农比重逐年下降。经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商业化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面向大项目、大企业信贷营销,集中信贷管理的审批权限,收缩乡镇级机构,资金集中使用等一系列措施,使县级机构贷款审批的权限被上收,资金只能上存统一使用,而且历史包袱沉重,导致其基层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十分微弱,使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长期、大额、低利率的信贷支持。
(二)农业发展银行心有余而力不足。1998年农业发展银行将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集中精力致力于国有粮、棉、油收购企业收购信贷资金的封闭管理,随后将贷款对象扩大到各种所有制粮棉油购销企业,形成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与农业、农村中长期信贷为辅的业务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粮棉油购销企业的改制,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其基层机构面向涉农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已经全面展开,但期限多为短期,存在着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的不足,并且其资本金不足,历史包袱沉重,一线信贷人员不足,开辟新的信贷支农业务尚需新的政策安排。
(三)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撑。农村信用社自改革以来,在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与服务功能上都有了较大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正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但其提供的信贷服务集中
在短期小额农户贷款,只解决了部分新农村建设资金,在资金实力、金融服务种类、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
(四)邮政储蓄银行需循序渐进。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前是只存不贷,对农村金融市场起着资金抽水机的作用,并且其市场份额较大,极大地抑制了农村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银行成立后,才逐步开展信贷业务,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资金不可能全部立即回流农村,以支持经济发展。
(五)农业保险运行实践中障碍较多,主要表现在: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尚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赏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尽完善。
(六)农村民间信贷活动频繁,但借贷行为极不规范。民间信贷操作欠规范,交易成本高,借贷风险问题较多易导致社会不安定;‚地下金融‛活动仍处于政策上的抑制局面,新办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监管办法尚未出台,民间借贷活动没有合规的组织进行规范,其拾遗补缺的作用难以发挥。
(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不利于金融业经营与发展。一是社会诚信意识不浓,失信成本低,使逃废金融债权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虽发展迅速,但类型各异,名称繁多,担保基金筹集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形为担保,实多投资;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
及补赔机制尚未建全。三是县域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达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条件。四是信贷中介机构收费过高。
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按照中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农村金融改革要求,提出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化解与新农村建设信贷资金需求的矛盾
1、农业银行首先应确定明确的支农服务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服务‚三农‛;其二应加速完成改革,扩充资金实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尤其是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项目的投入;其三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其四是按十七届三中全精神要明确规定将其县级支行年度内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发展的比例,否则,限制其在当地新增网点的设置及其某些金融新产品或业务的推广。
2、积极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项目,各级政府要尽最大财力补充农发行的政策性信贷资本金,允许农发行采取有效途径广筹政策性信贷资金,在强化系统内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政策性信贷支农的项目范围,除按规定完成国家下达的粮、棉、油收购及其储备、加工等项目的信贷任务下,积极支持县、乡两级的农业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特别是在进一
步充实县域分支机构一线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导向职能作用。
3、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进一步激励农信社支农的供给热情,同时,也要约束其非农倾向。一要明确其县辖乡镇分社及其网点机构的各类存款全部用于当地‚三农‛发展,上级机构原则上不允许调拨乡镇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二要清晰界定支农的政策性信贷和商业性信贷项目的范围,凡是界定为政策性信贷项目,在利率上要优惠;政策性支农项目也应要遵循‚谁出项目、农信社出资金并审贷、谁应承诺利息补差‛的原则;三要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农户联保、信用村乡等贷款制度建设;四要改善信贷服务手段,充分体现农信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4、实现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两个途径:一是允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信社或农发行签订大额协议存款,将资金交由农信社或农发行投入农业或农村地区。二是邮政储蓄银行自行开展支农信贷业务,将资金回流到农村。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
1、是政府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快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将农户及农村个体工商户信用
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3、是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机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状况。既要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和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拓农村担保业务;又要鼓励农户、小生产者、乡镇企业创设中小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并给予一定时期适当的税收优惠。积极探索仓单质押、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手段。
(三)是将农村保险体系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框架,建立完善的‚三农‛保险补偿机制。
1、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专门负责农业保险业务;
2、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由政府对投保农户和保险公司给予补贴;
3、组建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高科技农业项目的投资。
(四)引导民间金融有序、健康发展,成为和谐农村金融体系一个组成部分
1、引导、鼓励民间借贷采取比较规范的契约形式,防止借贷纠纷的发生,坚决抑制高利贷蔓延,化解其负面影响。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赋予一些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地位,在监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允许具备一定规模、运作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较小范围内开展金融业务。
第二篇: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民主管理的建议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民主管理的建议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切实保障。多年来,我县广大农村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自治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民主权利观念和民主意识淡薄,民主管理有“过度自治化”的现象,村民自治有的内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村委会擅自做出不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决定或随意增加村民的非法义务;民主监督中存在形式主义等。
建议:
一、严格执法,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指导村委会开展自治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违反《村委会组织法》,侵犯村民利益的行为要及时查处,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改进农村的管理方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正确指导和帮助村民开展自治工作。乡镇部门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政府对农村管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行职责。村民自治虽然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但政府主动推进是村民自治规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发展教育,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县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村民自治运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的文化思想水平、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意识,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
四、保驾护航,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民主管理进程,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使村委会自治运作中的民主管理与法律化、制度化相匹配。
第三篇:农村金融改革
农村金融改革
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尝试阶段,在调查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改革的目的所在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而良好的金融服务。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摸索中勇于创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农村经济中逐渐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和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既要坚持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达到资本保值升值的目的。村镇银行只要在坚持信贷标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下,审慎经营、科学管理,合理运用定价机制,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首批提出试点的村镇有6个,仪陇县金城镇是其中之一。仪陇是国家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2万人。当地银行业机构原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其中邮储机构不发放贷款,农行县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比较有限,农村信用社和农发行是该县信贷增量投入的主要力量。截至2007年3月,该县各项存款余额4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9 亿元,县域存贷44.37%。因此在仪陇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比较符合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从数据上似乎也可以证明村镇银行目前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惠民村镇银行开业9个月时间,截至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68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08 万元,其中对97户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6笔、850万元,贷款余额520万元;对9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5笔共210万元,贷款余额188万元;实现收入21.1万元。
在对村镇银行的介绍中还不可避免的谈到村镇银行区别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地方,从银监局的报告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募集资本的开放性。村镇银行可引入本(外)地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自然人资本。四川仪陇村镇银行引入的就是南充市商业银行以及四川本地的其他几家企业。二是服务的社区性,村镇银行不得跨社区办理存贷款业务,可有效满足当地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由良好银行发起,有利于将成熟的业务产品推广到农村。南充市商业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二级城市商业银行,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现在的人员引入和业务管理基本都是依据南充市商业银行进行的。四是法人治理相对健全,业务流程相对清晰,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成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24.5万农户计29亿元的统一授信。
村镇银行在农户眼中的定位
在经营者与农户眼中,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市场三大机构的区别才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落脚点。
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
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就是全国的网点以及规范的服务”,这是金城镇居民的话。农行全国联网系统优势使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有了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将其资金进行异地划转,所以农业银行总是门庭若市,而居民也为排队长龙而苦恼。村镇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似乎也无法改善这种局面。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于本土,所以其资金划转在跨行跨地区方面只能通过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进行。而且目前在当地只有一家营业网点,虽然计划实施自助服务柜台,但很多农户根本无法使用。所以,无论是从村镇银行还是从农户个人的时间以及成本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的存款获取是没有优势的。即从存款业务来讲,村镇银行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当地长期发展下去,农民也才能从中得到切实的益处。
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的贷款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其中的贷款创新点在各媒体中都有报道,比如当地的獭兔养殖 但是这种看似新颖的贷款模式却是在政府的带领之下进行的 这让人看到的是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村镇银行依靠了很多的政策扶持,但其盈利模式是什么?风险又由谁来承担?从这点上看,村镇银行的组织资本构架与其盈利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现在靠政策扶持,将来又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依靠政策的话,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何在?
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那么就首先来分析下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区别。在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眼中,僵化的体制以及落后的人员素质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资本的开发性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清的还有更现实的问题 外来性。虽然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优质的当地银行,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它对于金城镇这样的农村来说是水土不服的 至少在短期来看。首先,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优质的业绩来自于其在二级城市的投融资经验,而对于山区农民的金融需求而言,外来经营管理理念和外进人才是无法适应当地状况的。其次,从本地获取金融人才而言,很现实的方法是从农村信用社“挖人”。但是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当地的高工资地位待遇以及长期的客户关系网络等等原因让已经在改进的农村信用社“放人”几乎不可能!这样看来,本来的人才优势则有可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在农户眼中农信社是给予过他们贷款支持的。不仅是村镇银行,早在2005年开始,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就已经对所有农户实行了授信,村镇银行的授信“不过是再走一遍别人走过的路而已”。虽然在银行中了解到村镇银行的授信额度有所提高(小额信贷),但对于只需要对农业生产提供金融帮助的农户来说,村镇银行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额度的提高。村镇银行的良好思路也在于此:比如,在农业保险方面,南充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方之一 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有着一整套的国际经验。村镇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在当地进行实践 这是农村信用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孟加拉乡村银行
尤努斯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可谓众望所归。正如该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所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会成为可能。小额贷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从社会底层的发展看,也有利于提高民主和民权。穆罕默德•尤努斯已证明自己是一位可以将构想转变为数百万人们获益的政治行动的领导者。他的构想已经使孟加拉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数百万人受益。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已证实,哪怕是最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作出努力。这适用于任何文化和文明。尤努斯,这个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学任经济系主任的孟加拉上层精英人士,以满腔的激情、虔诚而强烈的道义感去关注那些处于饥饿与赤贫中的穷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比的坚韧,挑战传统的金融体系和固执的经营理念。从1974年开始,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中,他从27美元(贷给吉大港大学附近村庄的一名妇女)微不足道的贷款艰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12546个员工、贷款总额达40多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的银行网络。其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成功,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村银行信用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现在有23个国家仿效格莱珉乡村银行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信贷体系。就连美国这样现代金融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成功地建立了格莱珉网络并有效实施反贫困项目。
现代金融体系中,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已经成为一种顽固的习惯。银行家用繁密的法律条款来限制客户,保证自己不受损失。在未获得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向穷人发放贷款一向被传统的银行家普遍认定为一件行不通的事。因为,在这些人看来,穷人的信用与智慧,都不足以使他们利用贷款创造合理的增值,因此向这些穷人贷款注定得不偿失。尤努斯创建的格莱珉银行正好相反,它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借款者都是诚实的。“我们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尤努斯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贷款对象仅限于穷人,额度很小,无需抵押,被人们称为“穷人的银行”。
实践证明,小额信贷是满足穷人信贷需求的一种很好的信贷方式,自创立以来,这种信贷受到了穷人的热烈欢迎,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诚如尤努斯在自传《穷人的银行家》所说:“如果我们把给予富人的相同或相似的机会给予穷人的话,他们是能够使自己摆脱贫困的。穷人本身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我们必须去做的只是解开我们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而已。”在一个嫌贫爱富几成气候的时代,尤努斯和他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所作所为,的确令人感动,为此,让我们为他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再一次鼓掌!
第四篇: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调研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妇女半边天,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农村男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妇女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体。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妇女的现状
1、农村妇女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体。目前,多数农村妇女因为产业结构调解、社会角色分工,决定她们不能走出家门,只能留在家里务农,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从我镇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妇女大约占农业劳动力的55%以上,农村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
2、农村妇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一方面,她们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行业大显身手,妇女致富能手日渐增多。另一方面,她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承担者。农村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抚养、家庭的整洁主要靠妇女,邻里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取决于妇女,农村文化宣传活动对象也主要是妇女。
3、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一是在校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妇女具有了初中文化程度,不少妇女还具有了高中、中专甚至大专文化程度。二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通过看电视、书刊、参加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一大批妇女增长了知识,转变了观念。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4、农村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随着妇女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已逐步地参与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多方面的村务管理之中,参政比例逐年提高。以**镇为例,全镇现有村干部共206人,其中女干部61人,占29.6%,比上届提高6.5%;第四届镇人大代表共83人,其中女代表16人,占19.3%,与上届相比高2.3%;第四届镇党代表129人,其中女代表26人,占20%,比上届高出2.5%。
二、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观念还有待转变。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民,目前,有的妇女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把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识,自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有的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求发展、不思进取,这些思想和观念都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2、身体健康不能得到好的保障。近年来,虽然农村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与提高,但仍有大部分女性患了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受条件限制未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以错失了最佳治疗机会,以致使乳腺癌、子宫癌等女性“杀手”呈上升态势,给农村妇女、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3、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女性相对农村男性,在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都相对偏低。同时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机会都相对男性少,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低,使很多女性只能从事常规农业生产,有些难度的工作无法胜任,更影响了妇女创业。
4、市场信息缺乏、生产资金不足。在调查中农村妇女反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信息和资金。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人家种什么,咱种什么”,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致使农村妇女发展经济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妇女反映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周转资金,贷款难,使扩大生产和经营能力非常受限,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由于资金、技术、生产销售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缺乏社会支持,村务管理参与程度低。受几千年封建陋习的影响,在社会上还存在着歧视女性现象,女性参政或创业常常受到打击和嘲讽。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大多数人认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无关,造成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很低。在我镇55个行政村中,村两委班子中有女性的仅占21.2%,而且基本上是村妇代会主任兼支委,女支部书记、女村长仅有2名。
三、优化环境,提高素质,积极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1、大力倡导男女平等,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女性、重视女性、
第五篇: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范文)
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有号召,群有行动。本人认为,我们妇联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动员、集中、凝聚一切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妇女新形象。以下是我市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准确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占农业劳动力60以上的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为此,我们确定了“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这一双学双比主题口号,紧贴“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创建新组织,倡扬新风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抓好“四新”:
一是推动国策宣传,营造妇女发展新环境。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已颁布11年之久,但在农村,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妇女生活、就业、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今年我市将利用召开妇女工作会议的契机,开展“国策进农家”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走进广阔天地、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二是延伸组织触角,创建广泛联谊新载体。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妇女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组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延伸组织触角,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在城镇探索出的“巾帼团队”、巾帼志愿者这一有效形式,向农村延伸,通过创建女经纪人团队、女能手联谊会等,不断拓展服务广大农村妇女的新载体。
三是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四是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教育、社交、劳动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二、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新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我们将坚持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的生动局面。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三万”工程:帮助万名妇女转移创业能致富,万名妇女学习培训会技能,万户家庭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农民增收致富最具持续力、推动力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解决一批人就业、带动一片人增收。我们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妇女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