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4: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

第一篇: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

《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

一、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滞留、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或者重要活动场所,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

(二)纠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碍其人身自由,干扰其正常生活,或者对其侮辱、谩骂、威胁、殴打;

(三)聚众闹事,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四)拦截车辆,或者静坐妨碍交通和社会秩序;

(五)伪造文件,造谣惑众,或者诬告陷害他人;

(六)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以及其他可能损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物品,投寄、投放不文明物质,制造恐怖气氛或者以自杀、自残、传染疾病等相要挟;

(七)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寻衅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八)煽动、串联、胁迫、利诱、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九)其他违法行为;

二、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各级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及其周围信访秩序的维护,由其所在地公安机关具体负责。

三、信访工作机构在走访人员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应当通知其所在单位、监护人或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责接回看管、治疗;对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信访秩序的精神病患者,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将其带离信访接待场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信访工作机构在走访人员中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由信访工作机构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信访工作机构可以通知其所在单位、监护人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将其带回。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被弃留在接待场所,信访工作机构应当通知其所在单位、监护人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将其带回。

六、对信访人进接待场所时携带的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收缴。

七、对信访人在接待场所自杀、自残或者以传染病等相要挟的,应当及时制止,并通知公安机关和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及时处理。

八、信访人经接待完毕,应当及时离开信访接待场所。对信访人滞留不走,妨碍机关公务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经说服教育无效的,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强制其离开。

塘桥镇信访办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第二篇:信访知识宣传

信访知识宣传资料

一、信访人应当如何提出信访事项?

根据《信访条例》第17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二、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注意什么?

根据《信访条例》第16条、18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并且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

三、信访人可以对哪些组织和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信访事项?

根据《信访条例》第14条的规定,信访人可以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3.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4.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委派的人员 ;

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四、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被禁止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信访条例》第20条的有关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五、非正常上访的行为有哪些?

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和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访、闹访、缠访、越级形态出现的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损害社会治安秩序,恶化地区建设发展环境,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为均属非正常上访。

六、非正常上访的法律责任

集体上访扰乱社会秩序的,对于组织者、策划者和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从严查处。对反映问题有道理,但采取非正常上访行为的,先处理违法问题,再解决其反映的问题,坚决消除信访中的不和谐因素,旗帜鲜明地维护信访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知识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刑法》[1]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民法通则》[2]第119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规定:致人身体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误工、护理、交通、住宿、住院期间伙食补助、必要的营养等费用;损伤达到伤残等级的,还需要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第三篇:信访知识宣传

信访知识宣传

工作原则

1、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公开便民、公平合理,诉访分离、规范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指导和开展信访工作。

信访人权利和义务

1、依法委托代理人进行信访活动,查询信访事项处理情况,要求作出处理的机关说明依据和理由。

2、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对与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信访活动,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不得扰乱信访工作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5、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反映情况,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对信访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6、不得泄露、传播、扩散信访活动中承诺保密的有关信息和涉及第三方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信息。

信访事项的提出

1、信访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并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有效身份证件信息、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如实提供与投诉请求有关的证据材料和其他证据线索,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对递交书面材料确有困难的,总部及各单位信访维稳部门应当如实记录上述内容,并由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确认。

2、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在规定的接待时间,到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代表应当如实向其他信访人转达总部及有关单位的处理或者答复意见。

3、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事项,信访人不得重复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同一诉求;信访人或多人走访推选的代表可以通过电话或到指定接待场所查询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4、走访人员应当填写《来访登记表》,提交书面信访事项材料。

5、来访接待人员应向来访人说明本级受理信访事项的范围;引导来访人注意陈述信访事项的方法;适时讲明或强调必须遵守的信访工作秩序及有关条例、法规。

6、初步审查。收到信访事项后,在法定期限内,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规定,判断信访事项是否属于受理和管辖范围,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7、信访事项的办理应遵循首办负责制,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最先收到该信访事项的单位(部门)会同其他所涉及的单位(部门)协商受理。

8、直属单位受理信访事项范围:对本单位及所属下一级单位落实集团公司政策规定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诉求的;对本单位及所属下一级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出建议、意见

— 3 — 的;已经本单位的下一级单位受理,但未在《信访条例》规定期限内出具处理(复查、复核)意见或处理(复查、复核)意见未落实的。

9、不予受理范围。主要包括:走访人跨越直接涉事单位和上一级单位提出信访事项的;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且未超出规定办理期限的;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属于党的地方委员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职权范围的;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的;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属于本企业受理范围的。

10、不再受理范围。主要包括:已经企业或地方政府复查复核终结的;来访人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超出规定期限未申请复查(复核)的;在2005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前已经办结,且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的。

11、总部及各单位信访维稳部门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场书面告知;不能当场书面告知的,应自收到

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12、信访人提出的同一信访事项并已经有权处理机关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程序中的,同一有权处理机关不重复告知。

13、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不详或者请求事项内容不详的,可以不予告知,存档备查。

14、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遵循“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即: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15、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单位(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办结意见实行终身负责制。

16、对于涉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办理单位应主动与所在地方政府信访维稳部门联系沟通,商定有权办理信访事项的单位(部门),并向信访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17、处理。职能部门接到信访事项后,应在信访维稳部门指定办理期限内或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并向信访人送达书面《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告知信访人若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处

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提出书面复查请求。情况复杂的,经本级单位(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出具书面《信访事项延长办理期限告知书》。

18、复查。信访人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指定的复查单位(部门)提出复查申请。复查单位(部门)收到复查申请后,应向来访人出具《信访事项申请复查受理告知书》,并自收到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向来访人出具书面《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并告知信访人若对复查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提出书面复核请求。

19、复核。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指定的复核单位(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复核单位(部门)收到复核申请后,应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申请复核受理告知书》,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向信访人出具书面《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并告知信访人本复核意见

为终结意见,对信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不再受理。

20、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简便务实、灵活高效的原则,对诉求简单明了的信访事项,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更加方便快捷地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是否适用简易办理,由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决定,总部及各单位可以提出简易办理建议。

21、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信访事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争议不大、易于解决的;提出咨询或意见建议、表达感谢,可以即时反馈的;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时效性强,应当即时处理的;职能部门已有明确承诺或者结论,能够即时履行的;其他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

22、不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上级信访维稳部门、职能部门交办的;可能对信访人诉求不予支持的;已经进入或依法可以通过法定行政程序处理的;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或集体联名投诉的重大、复杂、疑难等不宜简易办理的。

23、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单位(部门)应

于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告知和答复信访人。可以当即告知和答复的,应当即向信访人告知和出具处理意见。告知和答复情况应当做好记录备查。

24、职能部门在处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普通程序办理,并向提出简易办理建议的单位(部门)以及信访人说明理由;办理时限从简易办理程序受理之日起计算。

25、涉法涉诉类。各级信访维稳部门对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应当与法律部门共同甄别,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加强与地方政法机关的联系和配合,畅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导入政法机关的渠道。有关单位对涉法涉诉信访人员,应当引导其到政法机关反映问题。涉及国有企业减员增效、重组改制、移交办社会职能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问题,应按照普通信访事项程序受理、办理。

各单位可以建立、完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工

作机制,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就审查、甄别复杂、疑难信访事项提出法律意见或者建议。

26、控告检举类。控告检举干部作风性质的信访事项,应根据管理权限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将信访人控告检举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漏、转给被控告检举的人员或者单位。

27、苗头倾向类。反映群体性聚集、上访等苗头性及含有威胁、恐吓、轻生等信访问题,应作为急件处理,在向有关领导报告的同时,及时与有关单位或部门沟通情况。

28、境外信访类。香港、澳门地区及外国公民涉及中国石化系统的信访事项,参照《国家信访局关于协助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做好香港市民涉内地信访事项的通知》有关规定办理。

29、名人信访类。对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负责人以及无党派人士中有一定影响的人士来访,应请适当职级的领导参加接待;对其提出的重要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信访秩序及法律责任

1、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被走访单位工作秩序和信访秩序。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出现行为:

2、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总部及各单位的工作场所或在其周边非法聚集,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

3、拦截公务、生产、生活车辆,堵塞、阻断、妨碍交通。

4、以静坐、打横幅、举标语、散发传单、穿状衣、喊口号、佩带含有诉求内容的标识物等行为。

5、携带危险物品、爆炸物以及管制器具,损害公共设施,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或采用其他非法手段胁迫接待人员,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6、在来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8、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

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9、以信访为名借机在社会上制造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的。

10、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对发生以上行为的信访人,有关单位(部门)及信访接待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及时予以制止,并协助有关机关做好依法处置工作。

11、总部及各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做好信访工作,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信访工作中不得出现下列行为:

12、决策的内容或者程序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而引发信访事项;

13未按规定登记、转送、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接收转送信访事项,或者编报虚假材料敷衍应付;处理信访事项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超越、滥用职权,或者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 11 —

信访处理决定书或者评查意见书明显失当的工作作风粗暴、徇私舞弊,或者索取、收受贿赂;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控告检举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控告检举的人员或者单位;应当履行督查、督办职责而未履行;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整改意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14、信访事项涉及的单位(部门)拒不配合信访协调、督查、督办,拒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整改意见,拒不反馈责任追究建议或者完善政策建议。

15、阻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信访活动,或者打击、报复进行信访活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按规定提供或者公开信访事项有关信息;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本人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篇:《水务局信访知识宣传制度》

字2011[02]号签发:

关于印发《水务局信访知识宣传制度》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 水务局信访知识宣传制度》已经局党组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 水务局信访知识宣传制度》

水务局

2011年1月5日

水务局信访知识宣传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信访工作,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信访工作能力,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局信访知识宣传的内容是《信访条例》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本局的信访知识宣传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每年的五月份为集中宣传时间,平时与单位每周“

二、五”学习相结合进行宣传学习。

第四条本局信访宣传的形式可采取多种形式,但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

第五条本局信访知识由局党组领导,局办公室主持,其他相关股室必须配合。

第六条本制度暂试行2年,届时根据情况修订。

第五篇:江苏省信访条例

江苏省信访条例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来信来访,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密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信访秩序,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话或者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其愿望和要求,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纪、违法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活动。

第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的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信访活动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受理信访是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一项职责。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信访工作。对重要信访,有关负责人应当主持研究,亲自处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并公开信访工作制度。

第五条 处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办事;

(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

(三)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四)处理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五)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或者基层。

第二章 信访人

第六条 本条例所称的信访人,是指进行信访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七条 信访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组织、人员违纪、违法等行为进行检举或者控告;

(三)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申诉、控告;

(四)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提出要求;

(五)依照规定程序要求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处理、答复、复查信访事项。

第八条 信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三)服从国家机关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处理;

(四)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九条 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依法向有权作出处理的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第十条 表达群体意愿的走访,应当推选代表反映,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一条 精神病人、传染病人需要走访的,应当分别由其监护人、委托人代为反映。

第三章 工作机构与人员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乡(镇)国家机关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场所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选择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联系群众、具备一定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秉公办事,切实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办理信访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处理信访的专门机构,其职责是:

(一)代表本机关受理信访;

(二)承办上级机关及其负责人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

(三)向下级机关交办、转办有关信访事项;

(四)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本系统的信访工作;

(五)协调处理地区、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访事项;

(六)直接调查并参与处理有关重要信访事项;

(七)综合研究信访情况,及时向领导机关提供信息;

(八)为信访人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咨询;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章 受理范围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制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人员和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四)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五)对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申诉和意见;

(六)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七)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本辖区内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规章、决定、命令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四)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意见;

(五)对本级人民政府和所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赔偿的请求;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应予解决的合法、正当的要求的申请;

(七)应当由人民政府受理的其他信访。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本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民事、经济纠纷、知识产权和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调解、决定不服的申诉、申请再审;

(二)对本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申诉和控告;

(三)刑事自诉和民事、经济纠纷、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的告诉;

(四)对本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赔偿的请求;

(五)对本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六)对本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七)有关诉讼法律咨询;

(八)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信访。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本级人民检察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二)对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的控告或者检举;

(三)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民事、经济纠纷、知识产权和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调解、决定、执行不服的申诉;

(四)对被害人不服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申诉;

(五)对本级人民检察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赔偿的请求;

(六)对本级人民检察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七)对本级人民检察院或者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八)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其他信访。

第五章 处理规则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对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查清事实,负责处理;非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负责及时转交或者告知信访人到有关机关请求处理。

第二十一条 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最先受理的地区、部门拟制方案,与有关地区、部门协商处理;受理有争议,应当依法报请共同上级主管机关协调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单位合并、撤销的,应当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单位负责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不得将控告、检举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交给被控告、检举的对象;未经控告、检举人同意,不得公开控告、检举人的姓名和身份。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直接办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依照有关的法定程序和时限办理完毕,并将办理情况答复信访人。

第二十五条 对上级机关交办并且要报告处理结果的信访事项,有期限要求的,承办单位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办结上报;没有期限要求的,应当自收到交办信访事项之日起九十日内办结上报。在期限内不能办结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向交办机关汇报查处情况,并提出延长办结期限的请求。

第二十六条 交办机关收到承办单位信访处理报告后,如发现事实不清,或者处理不当的,应当退回承办单位复查,承办单位应当自接到复查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复查完毕。交办机关在必要时可以调卷审查或者直接听取办理机关的汇报。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请求原办理机关复查;原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答复。

对原办理机关处理决定或者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或者复查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上一级国家机关重新复查。上级国家机关发现下级国家机关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复查确有错误的,可以责令重新处理,也可以直接作出处理,并将处理决定答复信访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对于重大、紧急的信访事项,应当立即上报,并在职权范围内及时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处理。

第二十九条 信访工作机构在走访人员中发现精神病人,应当通知其工作单位、监护人或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责接回看管、治疗;对不能控制自己行为、防碍信访秩序的精神病人,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信访工作机构在走访人员中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由信访工作机构的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病人所在地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信访人需要走访的,应当到信访接待场所反映信访事项。经接待完毕,走访人应当及时离开信访接待场所。对走访人滞留不走,妨碍机关公务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经说服教育无效的,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派人协助,强制其离开或者送收容遣送站遣返。

第六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二条 信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或者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二)提出的批评,对改进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有重大作用的;

(三)检举违纪、违法行为,对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取得显著成效的;

(四)其他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的。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国家机关或者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一)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为信访人排忧解难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改进信访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及时有效地处理信访事项,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维护社会安定,使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避免重大损失的;

(四)秉公执法,同违纪、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有显著功绩的;

(五)其他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的。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根据情节予以教育、批评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根据职责分工,应当接待而拒不接待或者应当及时处理而不及时处理,玩忽职守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拒绝办理、故意拖延,或者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

(三)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进行威胁、压制和打击报复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将控告、检举内容及控告、检举人的姓名、身份泄露给被控告、检举人的;

(五)丢失、隐匿或者私自销毁信访材料的;

(六)利用职权敲诈勒索、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七)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信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信访工作机构予以教育处理;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冲击机关,强占信访接待场所,寻衅滋事,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

(二)纠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碍其人身自由,干扰其正常生活,或者侮辱、威胁、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三)违反第十条规定,串联聚众闹事,不听劝阻的;

(四)拦截车辆,或者静坐妨碍交通和社会秩序的;

(五)伪造文件,造谣惑众,或者诬告陷害他人的;

(六)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以及其他可能损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物品的;

(七)故意毁坏、侵犯公私财产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的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是指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以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第三十七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正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处理信访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4月24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信访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宣传(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信访条例

    【发布单位】810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10-17 【生效日期】1997-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信访条例 (1997年10月......

    信访知识

    中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 接待处理集体上访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对集体上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维护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的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

    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 (苏办发[2005]27号 2005年10月28日发布施行)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信访听证暂行......

    江苏省信访条例(2006)(大全5篇)

    江苏省信访条例(2006)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密切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

    2009年度信访总结宣传稿

    XXXXX2009年信访工作总结2009年是我场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受了极其严峻的信访工作考验。按照区信访局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

    信访宣传标语

    1、加大依法治访力度 2、一手抓化解、一手抓依法处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坚决打击干扰正常信访秩序的行为 4、推动“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5、坚持......

    信访宣传标语

    信访宣传标语 1、依法逐级走访,理性反映诉求。 2、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促进信访秩序根本好转。 3、杜绝无序越级上访,依法规范逐级走访。 4、遵守法律,维护信访秩序是每个公民......

    信访知识竞赛题

    信访知识竞赛 1.《信访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自2005年()施行。 A:5月1日 B:1月5日 C:1月18日 2.信访事项分类中有个叫重要信访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