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4: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淮滨县公安局张庄派出所所长苏洋

信息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基层派出所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和网上信息应用,有效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如何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源头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源头信息采集录入是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派出所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多渠道、全方位采集各类基础信息。一要提升信息采集数量。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一体化”的要求,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全面采集治安信息,切实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信息采集、基础工作两不误、两推进。二要提升信息采集质量。质量是信息的生命线,是确保信息化应用正常开展的基础,派出所必须坚持质量至上思想,严格按照基础信息采集有关规定,全面保质采集各类信息。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要求,民警把好源头关,防止垃圾信息录入系统。分管所领导把好检查关,每日对民警采集录入系统的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所长把好监督关,对派出所信息采集录入情况加强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源头信息质量。

二、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无论是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还是网上信息应用,都必须以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基础。近年来我局民警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但离信息深度应用、系统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派出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教育、抓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的要求。一是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派出所要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使民警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贯彻到每个环节,体现在每个行动。二是要强化培训。顺应动态治安的形势,适应网上作战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对民警进行岗位培训、跟班作业等方式,提高其信息研判、网上应用的水平。采取强弱结对,加强信息化应用辅导,全面提升派出所队伍整体素质。

三、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战斗力。加强应用、服务实战是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派出所要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把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打、防、控之效能。一是要加强信息预警,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加强情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情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研判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预警性和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及时预警,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将不稳定因素处置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信息引导,提高服务实战的能力。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努力深挖犯罪、扩大战果。要通过高度紧密的业务协作,针对性地加强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等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拓宽情报信息的来源。对高危人员加强网上管控,提高快速反应、精确打击、合成作战的能力。三是加强信息研判,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对一个

时间段、一个区域发案数、警情数开展定量研判分析,确定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区域,及时调整防控重点和力量部署,使防范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公安内部三级专网全面联通;350兆无线对讲机、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基本配备到位;“天网一号”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主要公安业务、各警种基本上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正在源源不断地采集录入。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领导认识到位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被称之为一场警务革命,是指应用层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警务模式、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步骤,避免无序工作,关键要看所长“指挥棒”的导向。一个派出所能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目前,大部分派出所领导普遍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公安信息化是上级公安机关时髦的提法,是一时之风,搞几天形式就完了,况且就算是长期建设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达到某种程度,心存侥幸,上面安排我就动,没有通报时暂且放在一边,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打字要达到每分钟多少个,制表要会划各式各样的表格,各种基础档案要电子化录入警综平台等等。三是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网上查询、网上执法办案,以前办案通和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也搞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公安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查询比对的层次上,谈不上对信息进行综合、碰撞、分析、研判。对为什么要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不知其因,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知其果,观念比较滞后。对以大情报系统建设为龙头的“金盾”工程二期,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型甚至闻所未闻。由于存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派出所领导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理解,也就阻碍了其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采集录入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所建立的系统、数据库都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库作为支撑,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再先进的系统也是无源之水。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跟群众接触的第一道线,掌握着大量基础信息:如辖区内的重点人员情况及行业场所情况,辖区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情况,入住辖区旅馆内人员前科情况、活动轨迹,高危地区人群作案特点及活动轨迹、相关赃物的销赃渠道等等。公安工作信息化,需要更多、更广泛、更鲜活的信息来作支撑。可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基础信息采集的要求越高。派出所要结合“两实全覆盖”,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紧抓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把好源头关,要逐步建立起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信息工作机制,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建设基础化”。同时,信息采集录入是一个长期的原始积累过程,是一项贯穿于派出所民警基础工作的日常性事务,这项工作没有尽头,永无止境。只有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联接起来,把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从民警手中输送出来,再对静态的信息通过梳理、碰撞、比对变成研判结果,变动态的信息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开放共享、关联整合、多警种研判、多层次应用,做到动静结合,高效转换,全面盘活手中的信息资源,直接服务现实斗争,不断提高驾驭日益动态复杂的治安局势的能力。对于信息采集录入,一些民警认为就是要录入人的信息、住的信息、物品的信息、案件信息、生活轨迹信息等等基础信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比如警综平台中的协同办案系统,从广义上来讲,这个系统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系统。一个案件,除了有指纹、足迹、工具这些有形的痕迹外,还有作案时间、方式、地点这些无形的痕迹,通过对案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域、作案手段甚至选择的天气这些信息的分析,一是有利于寻找规律,二是有利于串并案件,三是有利于扩大战果。对于单个的案件,可能感觉不到输入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但是,许多个案综合在一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在江浙等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每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要与当事人有接触,第一件事就是采集信息。他们信息采集的项目分得非常细,从身份证、指纹、血型、专长、口音、体貌特征到物品品牌、型号、颜色、产地甚至新旧程度等等,从文字记载信息到视听信息,包括语音、步态、姿势等等。随着公安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将会整合更多的信息来为我所用,包括公安范畴之外的其他社会信息,例如信用卡、邮政汇款、供水供电登记、物业管理信息、房产交易、房屋租赁记录等等。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全警采集,全警共享”,这里的警甚至指全国的警。我们常说的“海量搜索”,就是指信息量像大海一样。一个民警就是一个采集点,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积少成多,达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战斗力,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三、服务应用实战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只有应用才能出成果,只有出成果民警才想用,才有兴趣用;反过来,只有应用,基层才会在应用中提出问题,才会促使技术部门去弥补和修订各类系统的缺陷,这样才能走上信息化建设良性循环的轨道。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整个公安系统。目前,我们对于信息的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带一个嫌疑人回来,只知道核查一下身份证,输到在逃人员信息库看看是不是网上逃犯,然后最多采集一下指纹信息,整个信息化应用三步就结束。不会发散思维,没有进行关联比对,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派出所的信息化与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治安防范等基础业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就拿侦查破案来说,传统侦查模式中,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很难从无形痕迹物证中寻找嫌疑人的踪迹,而网上侦查则非常有效。犯罪嫌疑人采取什么作案手段,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从什么地方经过,违法得来的赃物销往什么地方,违法所得的钱财在哪里消费等等,各类应用系统都可能留有他们的踪迹。2010年3月1日10时许,我局接到万某报案,称其在城关镇某路经营的废品收购点被一个身穿警服、持电警棍冒充公安民警的犯罪团伙抢劫,其妻子、母亲被电警棍击倒,收购点铜件及现金一万余元被抢走。通过发案现场及周边的调查走访,仅了解到是一辆银灰色越野车。民警反复调取城区主干道口、卡口视频监控录像,通过作案时间的分析,初步锁定一辆鄂xxxxx银灰色丰田越野车,随行的还有一辆“宝来”车。针对作案手法为抢劫、作案对象为废旧回收点、冒充公安民警等三个主要特征进行网上搜索,但未搜索出有效结果。经过仔细研究案情,发现该犯罪团伙实质采取的是先诈骗未果而后抢劫的作案手法,便再次以诈骗、抢劫废品回收点进行搜索,发现了类似案件,且孝昌籍违法犯罪人员属于该类案件的高危人群,由此结合车辆逃逸孝感方向的特点,重点立足孝昌进行侦查。同时对涉案车辆悬挂的三副牌照在警综平台中查询,核查宝来汽车作案后出城时悬挂的鄂AXXXX为真实牌照,其余牌照均为套牌,依此找到该车辆所有人,一汽车租赁行业主肖某。肖某反映该车于2010年3月1日租给孝昌籍男子孙某,再次印证了侦查方向。虽然租借人孙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由于受害人辨认效果较差,还不能完全锁定,直接接触抓捕条件尚不充分。因此侦查民警继续贴靠信息技术,进一步围绕孙某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在孙某居住地孝昌县花园镇孙家湾必经之路的卡点上调阅视频信息,通过扩展时间、反复查看,发现孙某曾驾驶过一辆与涉案车特征相符、牌照不一致的丰田越野车,进而锁定孙某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对孙某接触人员进行秘密监控,发现其与李某、陈某等人联系密切。同时,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中查出李某曾因涉及利用废铜诈骗作案被打击处理过。在基本摸清该犯罪团伙涉案人员、藏匿地点后,侦查民警依靠市局刑侦、技侦部门的支持,运用秘密力量、通信技术等专业侦查措施,于3月20日至4月2日连续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摧毁该犯罪团伙。由于该犯罪团伙系流窜、职业化犯罪团伙,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审讯时仅仅就事论事,拒不交待其他情况。侦查民警再次发挥网上串并速度快、区域广、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将侦破情况通过信息研判平台、跨区域协查平台发布串并、协查信息,在短时间内成功并案20余起。在重新调整审讯策略后,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全线突破,如实供述了以武汉为轴心辐射周边县市,针对废旧收购点,以铜件为道具进行诈骗、抢劫作案60余起的犯罪事实。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运用了比对、查询、碰撞等多种手段,应用了警综平台中的高危人群查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调阅等多个系统,基本上足不出户就侦破了整个案件。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效益,这就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发挥了抓一人、摧一伙、带一串的实战效能。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对派出所警务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派出所的运行机制要与之相适应。同时,各个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特点、警力配置不一样,如果只是盲目的向民警“堆积”工作任务,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发民警的“畏难”心理。因此,派出所一是要领导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本所在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多个方面问题,寻找到将信息化融入民警日常工作内容的切入点,使民警不同时期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将各个时期的基础工作内容固定化、模式化,使派出所基础工作规范、鲜明。二是要根据情况确立信息研判联系人,与上级研判机构保持联系。研判人员要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对本地及相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的规律、特点、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发案的重点时段、路段和部位以及作案手段、区域分布等动态特点,为科学配置警力和现实斗争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要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通过源头信息采集发挥作用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定期统计、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引导民警在比学竞赛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积极性,并在年终评选出信息化应用先进个人和信息采集标兵、网上应用之星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第三篇:基层信息化建设

关于推进基层信息化平台的情况汇报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府职能重塑的环境下,基层办公面临传统办公手段难以满足需要的新形势。基层政府部门从内到外都面临创新办法、提高效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以信息化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基层服务科学决策和工作效率成为基层部门的不二之选。县(区)基层部门是政府的最基层,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管理理念结合来提高基层办公的效率、创新方法、转变职能和强化服务是基层信息化办公的当务之急。

当前,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已被列为“金安”工程。在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安监总局出台的几项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的总体框架下,各地各级安监部门都对信息化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般存在两种方式:区县统一使用省市安监信息平台和区县单独建立区县级安监信息平台。而两种建设方式关键在于解决:“如何更方便地让上级安监部门的督办和对数据的汇总统计,让上级部门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如何更好地解决基层安监部门监管理念、方式、机制的差异,更好地结合本地区安监部门的实际工作特点”。

从实践看,县(区)基层安监部门的信息化应该是所有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有效、科学运作的基础,只有将基层安全监管部门掌握的大量一手信息数据化,信息化工程才能做“有米之炊”,才能通过相对准确的数据分析问题,科学决策。基层安监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经验也暴露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层安监部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认识和应用存在差距

在对安全监管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上,大部分基层部门还在办公自动化、信息上网阶段,也有一些地方开展了专项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鲜有基层安监部门对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性信息化开发的成功案例,主要表现在对协同办公和对外信息化服务的认识尚不到位。这与安监部门信息化起

步晚,基层信息化人才缺乏不无关系。但是安监部门信息化起步晚也可视为一种优势,可以充分借鉴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少走弯路,也有利于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安全监管信息化。考虑安全监管业务特点和电子政务的要求,安全监管信息化至少是包括以下内容的整合:向公众的Internet信息发布网站、OA(办公自动化),MIS(管理信息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

(二)上级安监部门信息化系统缺陷对基层影响较大

1、业务系统对基层需求考虑不到位。省、市级安监部门开发的一些业务信息化系统,如事故报告分析系统、行政审批系统、隐患排查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需要县(区)安监部门提供(录入)基础数据。但在开发时只考虑本级业务的需求,未考虑县区安监部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让这些信息化系统在基层失去了信息化的本意,成了基层的额外工作量。同时,不少系统在开发时,并未给基层部门预留接口,给基层信息化建设带来障碍。

2、急用先行但缺少统筹规划。存在先后开发的多个业

务系统信息不共享,造成单位或安监系统内部的“信息孤岛”,部门内部的协同办公功能不强。如:危化经营许可证审批系统,同一单位申请甲种乙种两个证的话,需分别录入两次单位信息;查询一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综合情况,需要在事故系统、审批系统、培训系统、隐患排查系统等各个系统分别查询。这对分工较细的省、市级部门可能影响不大,对基层而言,这类信息化系统成了“扔了不行”的“鸡肋”。(其实对于区(县)基层安监信息化,基本上两个系统就完事了。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完全没必要跟着信息化项目供应商的思路,上五六个子系统,毕竟区(县)安监部门总共才有几个人呀!)

3、包办基层信息化工作,实用性打折。安监系统的信息化,在总体上应该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塔基(基础)应该在县(区)基层,这是由县(区)安监部门的实际工作决定的,基层安监业务的信息化,首先是大量一手安全生产资料的数据化,部分经过县区信息化系统加工的数据才能成为上级安监部门有用的信息。同时各地管理机制、方法的不同,也决定了各县(区)信息化内容差异的必然性。如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特色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企业进行安全信用评估等等,但划分和评估的标准并不可能一样。基层安监信息化相对市、省上级部门有其特有的需求和现实要求。省市级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时若不考虑各级需求的差别和地方的差异性,包办基层信息化,基层部门在录入大量基础数据之后就要“守着粮仓喊饿”。

4、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和更新方式不科学。目前基层已经历了三种方式:一种情况是前述未考虑基层需求的信息化系统,额外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一种是普查,需要短期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但数据的准确度和质量是最低的,有些情况下甚至没有分析利用价值,数据的更新更是一大问题。另一种是期待生产经营单位直接提供数据,这在大多数地方(特别是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是行不通的,一方面,企业没有法律义务报送相关数据;另外,企业若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就是愿意“投案自首”,那又何不自查自纠呢?

(三)与本地安全监管实情的结合不够

主要是监管系统建设没有体现或整合当地安全监管机制、理念和方法。各地安全生产情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基层安监部门监管理念、方式、机制的差异。如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基层安监部门监管的重点和方法。信息化建设若只考虑标准业务流程,将大大削弱信息化项目的实用性和成效。如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企业信用评价等,没有信息化支撑或开发成单项系统,最后都会成为空架子。在信息化与安全监管机制的结合上,也存在缺少综合、全局观点的问题,没有考虑其他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等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在信息化方面的需要,或仅局限于本单位基础业务需求,这样就会与基层安监部门使用一些不成熟的上级安监信息化系统一样遇到尴尬,如数据采集更新遇阻、增加其他单位工作量等。

(四)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整合不够

基层安监还存在部门信息化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建设的思路。安全监管信息资源与其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度低。安

监部门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可以通过交互与其他部门共享,如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应急管理数据、GIS数据等等。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孤岛问题突出,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不一致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不能连通、信息不能共享。这一问题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在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整合趋势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应引起尚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的基层安监部门足够的重视,在项目设计时就应为“共享”“整合”做好准备,避免重复建设。(当然“共享|”、“整合”、“数据交换”不只是仅仅停留在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投标实施方案书中)

二、基层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在信息化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安全监管思路

信息化系统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但是并不表明作为政府监管部门需要或者能够掌握所有安全生产数据,要立足于落实安监部门依法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来认清安全监管信息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的信息化系统并不需要记录辖区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一家是否存在或存在多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为辖区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是违法行为负责。基层部门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要以依法落实监管责任为基础,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生产经营单位主动的遵守安全生产法规,不能越疱代俎。(实际上,也有一些在用的隐患排查系统,要求每家生产经营单位定期上报隐患情况,对这类系统数据的分析结果将是非常可笑的:一是不知道哪个数据和多少数据是准确的,分析结果的科学性没有保证;若对数据进行核实,成本将是巨大的,以笔者所在区为例安监人员数量和排查对象的比例差不多是20人:30000家;二是若生产经营单位大都瞒报了,那监管部门就是“掩耳盗铃”;若生产经营单位都如实报告了,那说明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已经非常高了,政府安全监管的方法和重点就不该是排查隐患了)。

(二)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体现综合监管和全局意识

作为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决定了安监部

门的安监信息系统不会是仅仅处理本部门数据的。要从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出发设计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也就是说一个从总体考虑的符合电子政务需求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一般不会是××安监局的信息化系统。

(三)坚持业务主导和以监管对象为基础的总体建设思路

基层安监部门各项具体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是安全监管系统的实现基础。这里的业务不光包括基层安监部门本身的业务,还包括在安监部门综合协调下,各其他部门、乡镇街道甚至村(社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业务。如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安全培训、各有关单位安全检查等等。这些具体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效率之源,也是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之源,即系统处理的是政府的安全监管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效率优势与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更新方法取得有机统一。

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生产经营单位几乎是安全监管部门所有业务工作的中心,这是安全生产的本质决定的。这就为信息化系统中执法、许可、检查、培训等各项业务数据找到了维系点,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将所有的信息联系、综合起来,解决专项业务系统信息孤立的问题。

(四)注重整合的建设思路

在当前电子政务发展形势下,基层安监信息化应把注重整合与注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加强“上下左右”的协调和整合。即:加强与上级安监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信息化需求的协调和整合;加强与本级其他部门信息化系统的互联和共享。在当前各地都在推进政府信息化资源整合(建立数据中心)的大好形势下,基层安监部门信息化可以在地方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下,充分利用各部门已建立的各信息化系统,通过共享和互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上级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安监部门信息化的统筹和指导

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统筹和规划,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做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分步实施、技术服务、应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注重为全系统安全运行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同时上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基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保护基层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安监部门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

第四篇: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公安基层派出所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打击犯罪的第一力量、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和收集信息的第一耳目,是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端,大量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基层派出所收集、汇总、录入,研判,不断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意义特别重大而深远。笔者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针对当前基层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信息重复录入、采集或录入不全面、更新维护不够、采用研判脱节、机制滞后等问题,结合当前部、省厅、市局部署,如何建议进一步深化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私下认为,仅供大家参考: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以突破制约当前工作,推进中的五大瓶颈。

一、坚持规划先行,突破信息建设瓶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工作涉及治安、户政、国保、刑侦、交通、消防、禁毒、经侦和日常处警等各项业务,上级规定应采录的信息系统特别繁多,尤其涉及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违法犯罪人员、情报信息等的采集,由于各种应用软件各自为阵,系统之间不能融合,警种之间界限森严,网络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大量基础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既耗时耗力,增加民警压力和负担,又形成信息孤岛,难于整合应用。因此,信息化建设瓶颈的突破,必须树立规划意识,按照“起点高、规划先”的思路,进行宏观性、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对于上级公安机关不仅重视

增加各个系统的建设,而且重视各个系统的共享整合问题,打破警种界限、区域,减少重复录入;对于基层公安机关不仅重视网络带宽的改造和信息的安全建设,而且重视信息采录工具的增添,建好基层所队标准化信息采集室,为民警配备手提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打印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等基本设备的同时,在加强建设的规划同时,更要重视应用的规划,每建一个系统之初,就要有相应的推进应用规划,始终坚持“实用为先、以用促建”,如民警培训、人才储备、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计划、培训制度,这样所建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效能,否则就会成为增加基层

民警负担的废铜烂铁。

二、坚持质量优先,突破信息采录樊笼。基础信息是信息化的生命线,缺乏全面准确鲜活的基础信息,功能再强大、机制再完美的信息系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省、市、县公安机关已先后部署了多次信息采录大会战,目前正开展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 “二百会战”工作信息采集,要求实有房屋(单位)、实有人口的信息采集率均达100%,并重奖攻关,都是想解决信息采录不全、采录不准、更新不够等问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承担着大量的信息采集任务,其信息化建设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的质和量上。深化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数据质量决定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理念,把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三个规范,全面启用信息纠错平台,研判,强力推进信息建设化的采录实质和数据。

1.是规范采集对象。派出所作为“人、屋、场”的具体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的主要对象是在高危人群、境外人员、暂住人口、单位从业人员信息以及出租房屋、废弃空置房屋、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流动人口集中的重点区域、中小旅馆、危爆物品等。我所作为农村派出所,民警在走村入户调查时,既要坚持现场核查,着力发现并切实解决户籍管理中“一人多户、应销未销、应登未登、人户分离、身份号码重码”等问题,也要落实实有人口的分层次管理,强化高危人群管控。2.是规范采集标准。为确保采集的基础信息能够客观地描绘出工作对象的现实状况,准确评估其现实危害,应当明确各类信息的采集标准,包括必录项、可录项、录入时限、录入规范等要求,其中“人、屋、场”信息要达到“八个必采”,即基本情况、照片图片、证件证照、联系方式、居住住宿、违法犯罪、执业从业、经营状况必采。3.是规范、明确采集责任。按照“谁管辖、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全警采集责任,建立“数据、质量考核终身责任制”。对于基层民警,要坚持随时随地获取的大量工作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各项执法活动、治安管理、服务群众、警队管理等日常工作全部录入系统,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实行分类分级落实采集更新。对按规定登记的流动人口(流入、流出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和管理要求的旅馆、网吧、出租房等划为“一般类”;对个人零散务工分散居住的、有过失违法犯罪经历的,房屋、场所存在治安和安全隐患的划为“关注类”;对个人居无定

所、入不敷出、昼伏夜出等流散于社会面的以及刑释解教人员、五种监管对象、劳教所外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员、上访重点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七类重点人员”,房屋、场所曾发生各类案件、事件、事故的划为“重点类”。综合所述,对上述三个类别,以基层派出所为单位,“一般类”每季度、“关注类”每月、“重点类”每星期进行一次实地“零距离”核对,并采集更新信息,其中外出人员,如实录入外出地址。对于派出所长,要切实承担起信息质量审核责任,每周对各警务区采录的信息进行抽查,每月进行讲评,每季度进行考评,年终进行奖惩。

三、坚持加强科技强警,突破设民警信息化建设中素质制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警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培训是提升民警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新民警多不熟悉公安业务、老民警计算机技能偏低的实际,在集中开展骨干调训、全警轮训、专项集训、竞赛促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大练兵同时,所内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开展岗位培训、跟班培训、信息化平台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所内要设置信息维护专管员,负责对民警所录信息的业务指导,加强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强力提升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当前一些民警仍习惯于靠传统手段开展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和发展趋势,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只有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公安机关惩处犯罪的针对

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公安工作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经费、警力不足等矛盾,并把信息化培训、应用纳入绩效考核,切实培养民警“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信息必录入、录入必比对”的意识。坚决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口号,使每个民警认识到信息化技能是适应岗位、履行职责的一项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运用新技能的主动性。

四、坚持机制引导,研判、指导作用,突破信息应用难题。服务实战、提高警务效能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公安派出所推进信息化应用,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硬件设施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网上作战的运用。硬件设施使用,就是要让派出所每个民警熟练掌握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警务通、现场执法记录仪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的在实战中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不仅将日常工作如人口管理、治安管控、查处违法犯罪等信息录入相应系统,而且及时通过人口信息、情报信息、旅馆信息、网吧信息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适时查询、比对、串并、碰撞,深入开展网上预警、网上管控、网上排查、网上追踪、网上缉捕、网上研判、网上调度指挥等一系列主题应用,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精细管理。网上精确作战,就是充分利用协同办案系统、全国追逃系统和协同警务平台等公安信息网络,通过专业手段严厉开展打击违法犯罪系列工作,精确到

位。另一方面,要坚持机制引导,在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

性上下功夫。

(一)要建立重点信息研判机制。派出所明确一名民警,专门对所有收集上来的信息开展研判,尤其对重点人员、敏感时期、关键事件、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摸查,摸清辖区重点人员动向、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及其他热点治安问题,提前预

警。

(二)要建立信息核查机制。即对研判的信息进行编号登记、分类管理,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再次核查后,若属于案件线索,由所领导组织力量进行查证处理,属于苗头性治安动态信息及时网上预警发布,属于重大复杂问题并可能收起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属于其他部门管辖则及时通报、移交。

(三)要建立信息应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逐级考评的原则,派出所重点围绕信息的收集、报送、研判、采用等环节,从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等评定信息一、二、三类,每月统计、每季评定,挤出专门工作经费对民警个人进行奖励,以奖促用;对年内未完成采集任务或采录信息弄虚作假的,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五、坚持信息主导,突破被动警务模式。信息化必将带来公安工作的革命。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的有机融合,公安机关已能从原来坐等群众报案、上门求助、登记办证的被动警务模式,逐渐向先期预警、主动查控、送证上门的主动警务模式转变,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必将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的改进。因此,各派出所必须坚持信息主导警务,最大化利用网络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完备计划、实

施、评估、改进的工作链。

(一)是实现派出所工作重心的转移,要从原来主要围绕接处警开展工作,转移到主要围绕社区(乡村)警务开展工作,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公安基础基础工作。

(二)要实现派出所工作方式的转移,要从原来的纸质台帐、报表统计向网上台帐、系统自动统计转移,重心放在基础工

作信息化上。

(三)要实现派出所工作任务分配方式的转移,从原来民警专(兼)某项工作如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向以分片包干的搭档制转移,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真正让每位民警扎根责任田、种好责任田。

(四)要实现派出所工作精细管理的转移,从原来的粗放型任务分配考评,向依靠信息系统推进“日清”式管理,就是奉行一日事一日毕的原则,一切以数据说话,广泛开展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建立公平公开的考评奖励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实现公安派出所“三项建设”工作跨越发展,更上一

个平台!

第五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而且目前的派出所已基本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很多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石家庄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但是现在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进行建设就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还要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要使基层公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

下载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最终定稿)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

    浅谈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

    浅谈基层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基层工商部门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法监......

    浅谈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建设

    浅谈加强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

    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调研报告 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在公安基础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公安工作......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是资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近期通过两个月对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调研,了解到资源县各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派出所信......

    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以来,科技通信科围绕提高基层“三会”能力,组成了2支信息技术小分队,分别深入2xxxx派出所,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

    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实践

    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实践 以崇文区检察院为视角 自1999年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崇文区检察院认真贯彻科技强检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位一体”建设为目标,抓住首都检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