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基层派出所警务信息化的五个途径
强化基层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基层基础工作,不仅是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笔者认为,推进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思路,切实提高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应用水平,用信息化去引领基础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从更新观念入手,促进警务信息化的建设。时代在不断前进,形势在不断变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还是使用老套路、老方法,基层基础工作就很难得到改进和加强,必须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基础工作,科学界定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内容,科学制定基础工作的标准,让民警干有标准,有追求。其次,要开拓创新思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崭新的思路和视角认清实施警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三,必须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水平,自主创新,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是从日常管理入手,营造警务信息氛围。为了有效推进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使全体民警能够更加深刻领会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派出所应从日常工作和日常管理入手,不断深化警务信息化建设,力求通过建立完善的自动化办公体系,创造信息化环境,营造信息化氛围。要让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置身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中,时刻感受到警务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迅速、高效,时刻体会到信息化应用在警务工作中的价值,实现民警对警务信息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例如:针对基层派出所目前工作任务繁重,警力配置不足、业务分工不明确、岗位重置,民警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现状,建立“绩效考评”和“案件分析”系统,民警在日常工作可通过派出所办公局域网络随时了解所务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通过“绩效考评”系统,对日常维稳工作、整体防控、精确打击、信息化建设、队伍管理、执法质量、其他工作等七个方面的考核标准,随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时明确努力方向,通过“案件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地区治安状况和发案特点,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等等,为更多的民警感受到浓郁的信息化气息。
三是从减轻民警劳动强度入手,加深对警务信息化的认识。派出所的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实战需求,通过警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派出所各项工作的纵深发展。近年来,要在致力于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真正把服务实战需求作为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点,通过减轻民警劳动强度让民警体会到警务信息化为日常工作带来的实惠,体会到警务信息化带来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不断加深民警对警务信息化迫切需求的目的。
四是从建立社区警务信息平台入手,强化信息化意识。在当前人、财、物大流动、大转换的社会背景下,对如何有效地开展以人口管控为主的社区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建立社区警务信息平台作为加快社区警务建设步伐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使社区民警从以往用脑记、手写等传统模式逐步走向网上登记、网上比对、网上查证等新型警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民警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民警繁杂无序的重复劳动,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促使民警能够主动结合日常工作不断采集信息、搜集情况,不断强化民警的信息意识和敏感意识。
五是从强化培训入手,提升全警信息化素质。为加强对派出所民警开展警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工作指导,准确把握民警业务能力及队伍素质现状,我们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决战年”这一契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岗位实际,反映岗位特点”的原则,加强业务指导,开展培训,使派出所民警运用警务信息系统和上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普遍增强,为基层派出所不断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篇:派出所“五个强化”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
出所“五个强化”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工作是确保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屏障。派出所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紧紧围绕五个强化,推进基层基础工作。
一、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建设。结合辖区流动人口量大等特点,为有效强化流动人口、出租私房管理,有效遏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该所围绕以流动人口办证窗口为基点,向村居逐步延伸,分别在前所警务联络处、警务室设立流动人口办证服务站并配备村居协管员,形成了社区民警、流动人口专管员、村居协管员三级管理网络。同时,完善企业流动人口申报制度,要求各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及时上网申报,有效掌控流动人口及发案率。
二、强化特种行业管理。通过整合现有警力资源,调整警务机制,对民警、协警及村居联防队员合理搭配,对辖区内旅馆业、网吧、废旧金属回收行业、机动车维修业等进行定期检查,并实行每周一次大暗查,对旅馆业管理能做到“三个一致”,即检查与实际住宿人员与登记薄是否一致,登记薄与前台信息录入是否一致,发送数量和实际住宿人员是否一致;针对废旧金属回收行业“杂、多、散”的特点,实行分工责任负责制,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情报信息员为辅的管控模式;同时,动员流动人口专管员从管理流动人口角度配合管理,从而实现层层管理,层层落实,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强化消防安全管理。该所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周密部署,落实民警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在罗列消防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出租私房、特种行业等消防现状,对症下药,制定有效方案,同时调整个别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平时明查与暗查相结合,达到对消防安全有效管理。
四、强化信访对象基础档案建设。对辖区内的一些信访老户,专门设立了信访工作对象工作档案,把信访对象上访原因、诉求目标、家庭情况、近亲属关系、曾经到过那个层级上访、信访对象的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掌握清楚,使民警心中有数、有据可依。
五、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和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依托,积极物建治安耳目、治安信息员、拓宽信息渠道,在掌控治安动态、侦察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信息的研判,及时地将预警信息发送给辖区群众,加强防范意识,达到群防群治。
第三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公安内部三级专网全面联通;350兆无线对讲机、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基本配备到位;“天网一号”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主要公安业务、各警种基本上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正在源源不断地采集录入。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领导认识到位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被称之为一场警务革命,是指应用层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警务模式、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步骤,避免无序工作,关键要看所长“指挥棒”的导向。一个派出所能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目前,大部分派出所领导普遍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公安信息化是上级公安机关时髦的提法,是一时之风,搞几天形式就完了,况且就算是长期建设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达到某种程度,心存侥幸,上面安排我就动,没有通报时暂且放在一边,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打字要达到每分钟多少个,制表要会划各式各样的表格,各种基础档案要电子化录入警综平台等等。三是认为公安信息化就是网上查询、网上执法办案,以前办案通和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也搞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公安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查询比对的层次上,谈不上对信息进行综合、碰撞、分析、研判。对为什么要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不知其因,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知其果,观念比较滞后。对以大情报系统建设为龙头的“金盾”工程二期,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型甚至闻所未闻。由于存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派出所领导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理解,也就阻碍了其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采集录入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所建立的系统、数据库都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库作为支撑,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再先进的系统也是无源之水。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跟群众接触的第一道线,掌握着大量基础信息:如辖区内的重点人员情况及行业场所情况,辖区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情况,入住辖区旅馆内人员前科情况、活动轨迹,高危地区人群作案特点及活动轨迹、相关赃物的销赃渠道等等。公安工作信息化,需要更多、更广泛、更鲜活的信息来作支撑。可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基础信息采集的要求越高。派出所要结合“两实全覆盖”,将入户调查、场所检查、线索排查的过程作为信息采集的过程,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紧抓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把好源头关,要逐步建立起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信息工作机制,在阵地管控、重点人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建设基础化”。同时,信息采集录入是一个长期的原始积累过程,是一项贯穿于派出所民警基础工作的日常性事务,这项工作没有尽头,永无止境。只有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联接起来,把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从民警手中输送出来,再对静态的信息通过梳理、碰撞、比对变成研判结果,变动态的信息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开放共享、关联整合、多警种研判、多层次应用,做到动静结合,高效转换,全面盘活手中的信息资源,直接服务现实斗争,不断提高驾驭日益动态复杂的治安局势的能力。对于信息采集录入,一些民警认为就是要录入人的信息、住的信息、物品的信息、案件信息、生活轨迹信息等等基础信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比如警综平台中的协同办案系统,从广义上来讲,这个系统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系统。一个案件,除了有指纹、足迹、工具这些有形的痕迹外,还有作案时间、方式、地点这些无形的痕迹,通过对案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域、作案手段甚至选择的天气这些信息的分析,一是有利于寻找规律,二是有利于串并案件,三是有利于扩大战果。对于单个的案件,可能感觉不到输入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但是,许多个案综合在一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在江浙等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每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要与当事人有接触,第一件事就是采集信息。他们信息采集的项目分得非常细,从身份证、指纹、血型、专长、口音、体貌特征到物品品牌、型号、颜色、产地甚至新旧程度等等,从文字记载信息到视听信息,包括语音、步态、姿势等等。随着公安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将会整合更多的信息来为我所用,包括公安范畴之外的其他社会信息,例如信用卡、邮政汇款、供水供电登记、物业管理信息、房产交易、房屋租赁记录等等。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全警采集,全警共享”,这里的警甚至指全国的警。我们常说的“海量搜索”,就是指信息量像大海一样。一个民警就是一个采集点,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积少成多,达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战斗力,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三、服务应用实战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只有应用才能出成果,只有出成果民警才想用,才有兴趣用;反过来,只有应用,基层才会在应用中提出问题,才会促使技术部门去弥补和修订各类系统的缺陷,这样才能走上信息化建设良性循环的轨道。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整个公安系统。目前,我们对于信息的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带一个嫌疑人回来,只知道核查一下身份证,输到在逃人员信息库看看是不是网上逃犯,然后最多采集一下指纹信息,整个信息化应用三步就结束。不会发散思维,没有进行关联比对,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派出所的信息化与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治安防范等基础业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就拿侦查破案来说,传统侦查模式中,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很难从无形痕迹物证中寻找嫌疑人的踪迹,而网上侦查则非常有效。犯罪嫌疑人采取什么作案手段,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从什么地方经过,违法得来的赃物销往什么地方,违法所得的钱财在哪里消费等等,各类应用系统都可能留有他们的踪迹。2010年3月1日10时许,我局接到万某报案,称其在城关镇某路经营的废品收购点被一个身穿警服、持电警棍冒充公安民警的犯罪团伙抢劫,其妻子、母亲被电警棍击倒,收购点铜件及现金一万余元被抢走。通过发案现场及周边的调查走访,仅了解到是一辆银灰色越野车。民警反复调取城区主干道口、卡口视频监控录像,通过作案时间的分析,初步锁定一辆鄂xxxxx银灰色丰田越野车,随行的还有一辆“宝来”车。针对作案手法为抢劫、作案对象为废旧回收点、冒充公安民警等三个主要特征进行网上搜索,但未搜索出有效结果。经过仔细研究案情,发现该犯罪团伙实质采取的是先诈骗未果而后抢劫的作案手法,便再次以诈骗、抢劫废品回收点进行搜索,发现了类似案件,且孝昌籍违法犯罪人员属于该类案件的高危人群,由此结合车辆逃逸孝感方向的特点,重点立足孝昌进行侦查。同时对涉案车辆悬挂的三副牌照在警综平台中查询,核查宝来汽车作案后出城时悬挂的鄂AXXXX为真实牌照,其余牌照均为套牌,依此找到该车辆所有人,一汽车租赁行业主肖某。肖某反映该车于2010年3月1日租给孝昌籍男子孙某,再次印证了侦查方向。虽然租借人孙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由于受害人辨认效果较差,还不能完全锁定,直接接触抓捕条件尚不充分。因此侦查民警继续贴靠信息技术,进一步围绕孙某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在孙某居住地孝昌县花园镇孙家湾必经之路的卡点上调阅视频信息,通过扩展时间、反复查看,发现孙某曾驾驶过一辆与涉案车特征相符、牌照不一致的丰田越野车,进而锁定孙某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对孙某接触人员进行秘密监控,发现其与李某、陈某等人联系密切。同时,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中查出李某曾因涉及利用废铜诈骗作案被打击处理过。在基本摸清该犯罪团伙涉案人员、藏匿地点后,侦查民警依靠市局刑侦、技侦部门的支持,运用秘密力量、通信技术等专业侦查措施,于3月20日至4月2日连续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摧毁该犯罪团伙。由于该犯罪团伙系流窜、职业化犯罪团伙,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审讯时仅仅就事论事,拒不交待其他情况。侦查民警再次发挥网上串并速度快、区域广、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将侦破情况通过信息研判平台、跨区域协查平台发布串并、协查信息,在短时间内成功并案20余起。在重新调整审讯策略后,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被全线突破,如实供述了以武汉为轴心辐射周边县市,针对废旧收购点,以铜件为道具进行诈骗、抢劫作案60余起的犯罪事实。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运用了比对、查询、碰撞等多种手段,应用了警综平台中的高危人群查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调阅等多个系统,基本上足不出户就侦破了整个案件。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效益,这就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依托警务平台和公安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侦查串并,对作案特征相似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发挥了抓一人、摧一伙、带一串的实战效能。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对派出所警务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派出所的运行机制要与之相适应。同时,各个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特点、警力配置不一样,如果只是盲目的向民警“堆积”工作任务,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发民警的“畏难”心理。因此,派出所一是要领导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本所在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多个方面问题,寻找到将信息化融入民警日常工作内容的切入点,使民警不同时期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内容,将各个时期的基础工作内容固定化、模式化,使派出所基础工作规范、鲜明。二是要根据情况确立信息研判联系人,与上级研判机构保持联系。研判人员要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对本地及相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的规律、特点、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发案的重点时段、路段和部位以及作案手段、区域分布等动态特点,为科学配置警力和现实斗争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要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通过源头信息采集发挥作用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定期统计、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引导民警在比学竞赛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积极性,并在年终评选出信息化应用先进个人和信息采集标兵、网上应用之星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第四篇:四大举措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实施四大举措 实现四大目标 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麻城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们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实施四大举措,强力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全局上下大建设,实现公安信息跨越发展。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四项建设”的龙头,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以“两办”文件转发了《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将信息化建设由部门工作提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市委书记李开寿、代市长杨遥多次带领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建设局、招投标办等部门负责人到我局召开座谈会,现场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先后四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五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若干事项。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政府办、政法委、财政局、公安局、电信局、联通公司等单位及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赴孝感、丹江口、杭州等地学习警务信息化建设。7月27日,市委常委会形成会议纪要,要求要大力加强全市公安信息化和城市报警与视频系统建设,同意采取“企业投资、政府承租、公安使用”建设模式。9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视频监控 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公安、财政、综合招投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我局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汪先启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所队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谋划、协调、督办。
(二)强化基础建设。通过向内挖潜、开源节流,向外运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改造公安网络。针对公安网速慢的问题,我们对公安四级网进行增容改造,通往各所队的四级网,由以往的2M,城区提升到10M,乡镇提升到4M,拓宽了网络传输平台。克服困难,寻求多方支持,110接处警系统与警综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了对接联网,为基层所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增加电脑数量。为满足基层工作需要,今年以来,想方设法,筹资120万元,先后三次共购置电脑300台,全局入网电脑达到494台,电脑配备率达到106%,做到人手一台电脑,解决了以往基层民警“抢”电脑用的问题。数字证书达到475个,民警拥有数字证书率达到102%。三是完善指挥系统。强化了对110指挥中心的科技支撑,先后投资190万元,率先完成110、122、119三台合一建设,实现指挥调度全程的数字化与图像化。安装警车GPS定位系统,加强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手持台数量达到117台,建成了350兆集群通信系统,真正实现了指挥调度一呼百应,快速反应。四是建成信息采集室。全面启动20个派出所和部分队室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建设,目前15个派出所已完成信息采集室建设工作,配齐了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印足印印盒、活体指纹采集仪、“二代证”阅读器、住址追加器等必要的 信息采集设备。投资25万元添置了紫外照相系统和多波段光源等多种刑事技术装备,建成了指纹查询终端,刑事技术室达到二级标准。五是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步伐,全市共有18个乡镇建成了二级监控平台,安装监控探头6000余个,视频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公安机关调控重点要害部位和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经招标,进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三)强化督办检查。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局党委成员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情况去督导,着力提高督导实效。8月份以来,局领导带队,组成11个督导组,分赴所有派出所和机关相关队室,针对薄弱环节,对信息采集大会战开展督导调研,进一步掀起信息采集热潮。局每周对各单位信息采集率、准确率和应用率等指标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在网上通报排名。
二、全警参与大采集,实现公安信息高度扩容。建好平台,信息采集是基础,是前提。没有丰富、准确、鲜活的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我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警力,以开通“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契机,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全警参与,着力构建海量信息库,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态,推动信息化整体发展。今年元至9月,已签收常住人口1177155人,签收率达100%;共录入立案信息 份,破案信息 份,接处警 信息300份,犯罪人员信息328份,吸毒人员信息62份,暂住人口信息6308份,寄住人口273份,出租房屋信 息1230份,工作对象登记信息336人,重点人口信息275人,精神病人信息172人,缉控比中信息66份。
(一)“三专”强势启动会战。一是召开专门会议。针对基础信息量少质差、信息采集工作相对滞后的实际,8月24日,市局召开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动员会,部署从8月至2010年1月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要求年底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有明显增加。二是制定专门方案。根据全市信息数据采录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专门制发《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采集工作中的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格局。三是成立专门班子。从纪委、政治处、指挥中心、刑侦大队、交警大队、治安大队、后勤装备科等单位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上下联络、业务指导、督查考评等工作。
(二)“三定”指明会战方向。一是定任务。按照“基础信息先采、实战急用信息先采”和“应采尽采”的原则,结合平台建设进度和业务系统要求,确定信息采集项目,将采集任务一项一项地分解到具体单位和每一名民警,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份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人,齐抓共管,齐头并进。二是定标准。各警种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录入规范,引导民警把入户调查、人口清查、治安检查、现场勘查、巡逻盘查以及各项执法服务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全面地录入警务平台和业务系统,确保信息数据完整、准确、鲜活。三是定责任。实行采集录入“四级负责,逐级把关”制,即基层民警直接操 作,把好采集关;科所队长逐一核对,把好审核关;局全面检查,把好管理关;业务部门重点督导,把好监察关。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问责追究,对采集不力,把关不严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三制”强力推进会战。一是建立全警采集录入机制。严格按照黄冈市局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收集工作中的职责,并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合力。二是建立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依据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数据管理的标准,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采集录入质量的规定》,对涉及到人、案件、物品、机构、地址等关键数据项和录入环节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力求采集的信息做到全面、准确、可靠。为保障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我们规定,民警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个人不得评先,派出所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单位和派出所所长均不得评先。三是建立采集应用奖惩机制。我局继续完善《争强进位奖惩办法》,安排32万元,实行绩效考核,对立案、破案、接警、处警、犯罪人员、吸毒人员、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重点人口等信息采集进行考核,将各单位信息采集得分情况在局主页公布,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兑现。派出所信息录入人平得分年终排名前六位的,分别重奖现金2万元、1.5万元、1万元,排名后两位分别惩2000元、1000元,年终兑现。机关单位录入信息在黄冈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不评优。在打击、防范、控制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按照“谁采集谁负责,采集与应用相挂钩”的原则,对原始信息采集人和信息应用人同时重奖,优先给予立功、评先。对编造虚假信息、以个人意愿篡改、删除信息和遗漏、延误、错误的信息,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一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岗位大培训,实现公安信息高效操作。针对民警普遍科技基础薄弱,对信息化有畏难情绪,学科技用科技意识不强的状况,采取集中培训小教员“领”着学,日常工作领导“带”着学,结对帮扶“帮”着学,建立机制“奖”着学,严格考核 “逼”着学等办法,使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截止目前,市局针对警务平台1.0版、2.0版应用集中开展了12期培训班,受训业务人员达800余人次。一是在培训范围上,突出全警参训。明确规定,不管职务高低、不分警种界限、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参加学习和培训,真正实现信息化练兵全警覆盖、全警考评、全警达标。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四会、四熟”。将“会打字、会采集、会录入、会应用”作为应用技能培训的基础,将“熟岗位、熟平台、熟规范、熟操作”作为平台操作培训的标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我们制定了派出所、刑侦民警日常工作流程、警务信息平台日常工作流程等操作规范。通过“四会”、“四熟”,推进系统应用由“初级应用”向“高级应用”转变,促使民警由“被动操作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三在培训方式上,突出分类培训。为使信息化应用训练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训练时,注重与各项业务工作相对接,注重与提高民警的应用和实战能力相结合,把训练延伸到各项警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之中,做到边训边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带用,以用促学。同时,根据民警计算机应用水平,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四、服务实战大应用,实现公安信息成果转化。坚持一切为了应用、一切为了实战,不断提高信息深度应用、高端应用,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的能力,有力地服务了现实工作。一是完善信息导防机制。指挥中心坚持做到每日警情即时研判,每周系列案件重点研判,每月发案规律特点综合研判。今年以来,通过局网警情研判栏目及时发出指令性、指导性、参考性研判信息62条,指导基层调整警力部署,切实增强巡逻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信息导控机制。紧紧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车辆维修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录入,广泛收集“人员、物品、案件”等基础信息,通过建立信息丰富的资源库,为加强治安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建立详细的分类管理数据档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场所,提高管理频度、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两劳”释解人员、涉毒人员、“两抢一盗”人员、本地抓获人员、缠访闹访人员等各类工作对象,切实提高熟悉率、提高录入率,确保将各类信息要素、数据全部录入到位,并导入分析工具,与平台数据进行自动碰撞比对,实时自动报警,切实提高发现率和管控力。6月7日凌晨,我局利用旅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在城区一旅馆内成功抓获广东省重点督办网上逃犯贾平。三是完善信息导侦机制。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理念,建立网上缉捕、网上查证、网上调控、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追逃等一系列的信息运用机制,确保网上作战有序、有效 运作,充分发挥信息导侦的作用。今年以来,利用信息录入资料,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3起,抓获网上逃犯83名。2009年10月9日上午8时许,我市将军北路供销商场门口,发生一起命案,两“摩的”司机为争抢客源发生争执,何某(男,39岁)被人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后,专案民警通过查询现场丢弃的摩托车牌照,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为陈某(男,37岁),随后通过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快速查出嫌疑人的户籍地、暂住地。上午10时许,在出租房屋布控时,一举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该命案在两小时内成功告破。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各种系统整合共享、信息综合利用、更好地服务实战等方面,与市局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局统一规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强力推进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清河派出所五项措施推进农村警务工作
清河派出所五项措施推进农村警务工作
今年以来,清河派出所按照“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及“三项制度”的要求,不断健全社区收集反馈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治安巡逻防范机制、治安重点管控机制、多警联动协作机制、警民联调纠纷机制,深入推进农村警务工作,实现警务阵地前移,把农村警务工作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建立社情收集研判机制。清河派出所民警结合“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及“大走访”等活动,通过定点、定人、定时联系、入户调查走访、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详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收集各类有价值信息,并深入研判分析,从而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机制。驻乡民警深入开展系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群众喜爱的宣传活动,向广大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以及有关农村政策,增强村民自觉守法和正确维权的意识,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防范和减少了各种案件的发生。
三是建立治安巡逻防范机制。在加强日常治安巡逻防范工作的同时,完善农村群防群治网络,积极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内保机构、乡(镇)综治办、村治保会以及义务巡逻队
伍,结合实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全力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是建立治安重点管控机制。清河派出所组织驻驻乡民警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全面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重点人员调查,将各类不安定因素及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全部纳入视线;突出加强辖区内治安难点村、重点设施、案发多发路段的管控,着力提高重点打击与重点防范能力。
五是建立警民联调纠纷机制。要求各驻乡民警积极发挥人熟地熟、接触群众面广的优势,对发现的纠纷隐患苗头,积极与乡镇综治办、司法所及村委会联系,邀请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在警务室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建立联合调解制度。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