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中国60年保险事业大发展汇报材料
一、60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
60年来,保险业始终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1949年,我国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保险业的创立。1958年起,国内保险业务全面停办,保险业发展出现停滞。1979年保险业恢复经营至2002年,以一批股份制公司设立、《保险法》
颁布实施、中国保监会成立等重要事件为标志,是我国传统保险业向现代化保险业发展探索转折时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为标志,保险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
二、保险行业实力显著增强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是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从类别看,有综合性保险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许多专业性中介公司;从所有制形式看,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民用资本控股、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等形式;从组织形式看,有股份制、相互制等形式。保险公司数量由初期的1家发展到120家,其中有6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二是行业规模快速扩大。保险业恢复经营以来,我国保费年均增长20%,2008年保费收入近万亿元,世界排名第六位。保险业务领域也不断拓展,基本覆盖了所有可保的风险领域。保险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目前达到3.7万亿元。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用了55年,第二个1万亿用了3年,第三个1万亿仅用1年多一点的时间。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险公司按照现代保险企业要求,从内部控制、管理、技术、服务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最早对外开放,积极稳妥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先进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和保险营销技术。四是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进入世界五百强,中国人寿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保险业已经在世界保险业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60年来,保险业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险功能作用逐步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付保险金额超过1万亿元,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仅2008年应对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赔付就超过100多亿元。积极跟进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等提供配套保险保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支持国家经济发展“走出口”战略,今年将为国内企业出口提供担保和风险保障800多亿美元。二是服务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医疗积累准备金近2万亿元。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市场,保险业承办的企业年金占全部法人受托业务的90%。积极支持国家新医疗体制改革,河南新乡、江苏江阴等地试点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呈现快速发展局面,开办农险险种达到160多个,政策性农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2008年农业保险责任金额达到近2400亿元。小额农村人身保险试点逐步推广,2008年承担保险责任280亿元。保险业在14个省114个县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此外,积极探索农房保险、小额信贷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出务工农民保险等其他涉农保险。四是优化金融结构。商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是缓释了储蓄过快增长的压力,优化了金融资产结构,提高了金融效率。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4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保险业积极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开展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试点,一方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取得了较好资金运用收益。五是参与社会管理。通过推动发展煤炭雇主责任保险、交强险、医疗责任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等险种,分担政府责任,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保险监管发生深刻变化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后,伴随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监管工作不断改进完善。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监管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树立了科学监管理念。在理念上实现了从“就监管论监管”向“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根本转变,更加注重消费者利益保护这个监管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依法、科学、有效监管这一原则,更加注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更加注重法制、信息化等基础建设。二是监管体制
机制不断完善。保险监管由人民银行一个处、一个司,发展到目前的保监会及其35个保监局。保监会机关内设了5个非常设委员会,建立了监管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负责制等机制。三是保险理论不断丰富成熟。提出了保险业发展阶段理论,作出了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判断。发展了保险功能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现代保险不仅具有经济补偿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还
具有社会风险管理功能。提出了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理论,保险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四是监管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健全了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构筑了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加强监管创新,实施分类监管,积极推动效益监管。正因为监管理念、监管体制机制、保险理论和监管实践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保险业不仅有效防范了风险,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而且还化解了利差损等历史积累的风险。
五、全社会保险意识显著提高
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和保险消费者队伍不断扩大,保险知识普及日渐深入,社会保险意识大幅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保险工作,更多地尝试运用商业保险手段辅助社会管理,同时积极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人民群众保险意识明显提高,知道保险的人多了,关心保险的人多了,买保险的人多了,得到保险保障的人多了。保险理性消费意识也明显提高,不再是盲目购买保险,而是注重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购买,同时更加注重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这对保险业更好地开发产品、改进服务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我国保险业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为保障改善民生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为维护金融稳定服务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村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总结
村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总结
走进开发区**村村两委驻地,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一个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平整的水泥地面、多样的健身器材、标准的灯光球场,精巧别致的绿化带整齐划一;村两委院落里,办公室、农村书屋、警务室等“一”字形排着的功能用房整修一新;为方便村民办事,村上还专门拿出两间房子建起了村民办事代办点。一年前的同一个地点,我们采访时还是黑屋子、土台子、坟场地,杂草丛生,满目萧条。没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村一年来的变化竟然这样大,其奥秘何在呢?我们近日前往进行了采访。
支部引领发展起航
**村位于**路附线西侧,现有1400多人、59名党员,村内以机械加工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有20多家,可村上没有企业支撑,所以村级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村民思变、盼富、发展的欲望非常强烈。进入简朴的村支部办公室,**就对我们介绍起了情况。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早先在村上工作过的**再次当选村两委“一把手”后,与班子成员率先解放思想,带领党员干部“走出去”,到华西村、南山集团等地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寻求发展的“真经”,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回村后,村党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问题,向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聚力。**村是近郊村,村里大多是平房,街道狭窄且弯曲,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向城区的转移,许多平房闲置起来,特别是其中的土坯房,由于缺乏修缮管理,大都成了危房。对此,村党支部层层召开会议,最终形成共识,实施旧村改造,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旧村改造,资金是关键。村支部成员充分挖掘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对上对外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多方支持下,旧村改造顺利启动起来。8月6日,我们在旧村改造现场看到,3栋楼房已经拔地而起,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楼内外墙体装饰。“这是一期工程。三个楼共11000平方米,可安置村民110户。国庆节村民就能领到楼房钥匙。”**说,“二期工程将启动6个楼,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润物细无声。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村村容村貌正悄然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村民正幸福地享受着发展带来的实惠。
民生党建滋润民心
乡村文明进步,关键要看支部。**村党支部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改变农村现状,必须强根固本抓基础,把加强班子建设与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一道去做。他们抢抓上级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开展“星级评定、晋位升级”活动机遇,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建,对办公场所进行规范布置,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功能。全体党员自觉把“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贯穿到民生党建工作中。投资25万元新打机井1眼,并维修村东大水井2个,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同时为驻地企业供水增加了集体收入;投资20多万元,建起设施功能齐全的村内文化广场;投资6万多元,建起藏书2000多册的农家书屋;建起村民事务代办点,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理村民事务;投资10多万元,修缮2公里的环村路……**扳着指头,对我们一件一件,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村在相关部门帮助下,一年来的巨变。就村里的环境变化,我们采访了老党员周树沛老人。在其家门口,老人告诉我们:“俺住的这个地方原来有个臭水湾,垃圾遍地、死猫烂狗啥都有,一年四季夏天最难熬,简直没法活!”老人指着臭水湾如今已经变成占地四亩多的小广场,激动地说,“虽说村上不富裕,可**上任后,村里的变化确实不小!平时养老金按时发放,逢年过节还发油、面啥的。”**粗算了下说:“这些款项,一年下来,也得三四十万。”在村两委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很多奖牌,而今年四月,村党支部获得的“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开展‘星级评定、晋位升级活动先进村(社区)党组织’”的牌匾,我们感到最醒目。“近年来,我们**村党支部以落实民生党建为抓手,全力推进旧村改造,精心谋划民生实事,以民生党建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助推了村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用这样的话语诠释出了村上巨变的奥秘。
第三篇:新城乡文化广播事业汇报材料
新城乡2012年文化广播事业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乡文化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广局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文化事业工作作为“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新城”的重中之重来抓,全乡文化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我乡文化事业建设的现状
(一)加大投入,不断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了文化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同时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2011年我乡在上级主管单位的支持下,投资建成新城乡综合文化站,并配备各项文化设施,推动了我乡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综合文化站于2012年6月全面启动运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落实,综合文化站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二)文化活动扎实开展
我乡以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活跃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全乡上下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是广场文化丰富多彩。通过在广场举行各种文化综艺活动,如篮球赛、电影播放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带动了我乡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
二是“农家书屋”建设有序开展。通过“农家书屋”建设,努力完善各项硬件建设,加大图书资料的采购,以此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使文化综合知识走进农家、丰富农家。
(三)农户“村村通”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问题,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契机,在县文广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乡扎实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和质量。今年,我乡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用户共计976户,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安装并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我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此带动我乡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户户通”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成效之际,我乡立即启动“户户通”工程的摸底、宣传、组织工作,截至目前,广播电视“户户通”落实总计1470户。
二、文化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文化广播事业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文广局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开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文化建设经验不足、文化素材缺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各种文化事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而这一系列问题是制约我乡文化事业建设顺利开展的瓶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文化建设工作借鉴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我乡文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
第四篇:以作风大转变促进事业大发展
以作风大转变促进事业大发展
——本报与市委党校举办“干部作风建设年”专题理论研讨会
编者按: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之后,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更好地推动活动开展,本报与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党校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就如何改进作风、优化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三年大变样”
作风是关键
边雪城
【核心观点】
实现“三年大变样”,没有超常的工作作风是不可能的。干部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三年大变样”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完成“三年大变样”的繁重任务,如果没有超常的工作作风、超常的工作力度是不可能的。干部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三年大变样”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今年是“三年大变样”的关键攻坚阶段,省市及时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转变干部作风,助推“三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以扎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先进的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省会城市的发展规模,明确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搞好城市的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突出城市的山水特色,增加城市文化底蕴。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上,要经各方面专家科学论证,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一步到位。
其次,以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解决省会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生态和景观环境差等突出问题。今年市委、市政府大气魄、大手笔地推进了环境提质、交通提速、住宅提档、品位提升四大工程和20项向国庆献礼项目。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转变作风,工作提效。在项目审批上,要做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在项目建设上,要实行市、县领导项目分包责任制,加强项目调度,对完不成任务的实施问责。
最后,以优质周到的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城市管理上,要解决因管理手段落后,方法简单,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而出现的管理不规范、城市秩序不够好等问题。坚持高标准,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引入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序、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城市管理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治重症顽疾
必须出狠招
龙凤英
【核心观点】
作风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症顽疾,需痛下决心,建立刚性机制,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予以根治。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应做表率。但近些年来,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却对省会发展软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必须出狠招、下猛药,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
首先,要痛下大决心,转变观念,从审批环节入手消除“中梗阻”、打破“潜规则”、出台新举措,最大限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要出狠招、下猛药,对现有的审批和收费项目取消一批、合并一批、放开一批、下放一批。通过加强管理能够解决的事项不再进行行政审批,通过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彻底分开。当然,削减审批和收费项目,只是第一步,怎样为企业服务,完成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才是开展这次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最大着力点。
其次,用刚性的制度机制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对那些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职能部门,要通过制度规范行为,靠严格的制度管事、管人、管权。对所有审批机制、审批流程都应认真研究,重新设计,最大限度减化程序,提高效能。形成以效能监察、勤廉考核、公开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项机制为保障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办一起,决不姑息手软。
再次,坚决查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吃拿卡要乱作为行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乱作为行为,要全面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那些影响、破坏投资环境,伤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要严加惩处,该降级的降级,该辞退的辞退,该撤职的撤职,该调离的调离,对触犯党纪政纪、影响恶劣的干部,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四,推行问责追究制。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承诺事项没有按时兑现的,对属下单位发生重大问题、重大事故的,对因工作作风原因导致重大事故及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对违反首问负责制、承诺制,失职误事的典型案件,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人的责任,直至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转变职能
改进作风
刘江茹 刘聚梅
【核心观点】
要把改进作风与转变政府职能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干部作风的改变。转变政府职能要全力打造“求真、务实、高效、快捷”的政府。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也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客观需要。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干部作风改进必须落实“三个转变”。一是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我国政府正处于一个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的大变革中,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牢固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制法规作为工作行为规范,把服务基层作为党政机关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基层工作的好坏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的镜子,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二是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坚决改变过去的“蒙盖”现象,将工作规划、工作效果、工作方式方法等统统在阳光下暴晒,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要破除旧意识,树立新观念。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作风,切实解决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作风,切实解决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坚持用权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方向。要淡化官本位意识,强化民本位奉献意识;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作风,切实解决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阳奉阴违,不讲诚信的问题;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切实解决追求形式,贪图虚名,脱离实际,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的问题;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作风,切实解决为政不廉,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
疏通出口
能上能下
韩丽君
【核心观点】
实现干部合理有序的流动,要创新“官念”,严进宽出,在内部提炼优选,建立一支有能力、有道德、有责任的干部队伍。
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真正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既要把“上”和“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盘考虑,又要着力突破“下”这一难点。
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严格选拔。德才兼备,要把德放在首要位臵,把党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实绩突出,要把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标准;群众公认,要把造福人民、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解放思想,创新“官念”,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基础。“上”这个“入口”不严,就会泥沙俱下;“下”这个“出口”不畅,就会憋闷致死。要解放思想,引导广大干部打破“官本位”,辩证地看“上”和“下”,树立正确的“上下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把“伯乐相马”、“群众选马”和“赛场竞马”相结合,实行差额考察制,完善任前公示制,推行试用制,坚持公正公开,创造选拔优秀人才的条件。
明确“下”的标准、疏通出口,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的关键。目前干部“上”得容易“下”得难。这种现象与一些干部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官念”有关,与缺乏科学、刚性、可操作性的 “下”的标准和制度有关,与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有关。具体就是要制定易操作的“下”的标准。对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给全局或整体利益造成损害的拿下;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侵蚀,以权谋私的拿下;民主测评不称职、作风差、独断专行、拉帮结伙的拿下;弄虚作假、浮夸瞒报、骗取荣誉或利益的拿下。同时,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干部辞职、辞聘制,使干部能合理有序地流动。改变少数干部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激励干部恪尽职守、奋发有为。
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保证。由于干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干部面临着来自多方面多形式的诱惑和考验。虽然有因其自身“免疫力”低下摔倒的,但疏于管理、监督不力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考察、管理和监督,不断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干部行为,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政绩、比奉献的良好风气。
重在建设
贵在自我养成
谢英芬
【核心观点】
作风的养成需要外在的约束,更需要自我养成。要不断地锤炼个人品行,加强党性修养,以优良的作风发挥表率作用。
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是党的作风的核心,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然而,优良的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优良的作风从哪儿来?如何养成优良作风?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找到作风建设和养成的现实路径。
加强党性修养是根本。党性与作风相互促进、共生共长。党性是魂,作风是形;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源泉,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性,就不可能有好的作风。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入脑、入心,将理论活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克服坐而论道、说空话假话。
注重品行锤炼是关键。品行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干部的为官之要。我市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或僵化保守,或自由放任乱“解放”,工作上或标准不高,不想事、不干事、不尽责,或滥用权力,腐化堕落。究其原因还是德行不够。因此,每一位干部都应锤炼品行,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修身固本。
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优良作风的一种体现。广大干部应在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上做表率;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做表率;在服务群众、亲民富民上做表率;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做表率;在倡导民主、团结协作上做表率;在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上为群众做表率。
组织的严格要求、教育、管理和监督是保证。干部作风建设,不仅要靠自我加压、自觉养成,还需组织的严格要求、教育、管理和有效监督作助力。干部作风建设应放在突出位臵,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干部队伍作风总体实际,摆足问题、找准原因、说透危害、定实改进措施,出实招、下猛药、动真格、见实效。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与广大群众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使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褒奖,作风不正的干部受到严惩。
体制机制的
创新是根本
赵秋生
【核心观点】
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作风建设体制机制,形成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
人能创造制度,制度也能塑造人。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缘于党性纯度不高的内因,更缘于作风体制机制不适的外因。因而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作风建设体制机制,形成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前提。我市干部作风体制机制建设并非一张白纸,问题是有而不新、有而不实、有而不刚。不新是因老规则不解决新问题,新领域又无新规范,体制乏新,机制断档;不实是因一些体制机制华而不实,太抽象缺乏细化,可操作性差;不刚是因有些体制机制定得很好,但往往中途停摆,不见效益,制度名存实亡。因而,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从创新干部作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干部作风体制机制,首先要拓宽作风规范视野。领导干部作风彰显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党的作风的特殊载体。因此,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规范,不能采取以往“一站式”规范,而要采用“全程式和全天候”。要拓宽视野,必须解放思想,摒弃“无需规范”和“没办法规范”的消极认识,找准创新干部作风体制机制建设的新环节和新领域。其次是提高体制机制规范化程度,完善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制度的规范化程度是由规则的高度和规范幅度决定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满意不满意应成为制定制度的第一标准和最高标准。最后是对干部作风体制机制进行刚化处理。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不落实或不真落实都是制度的死亡证书。对体制机制的刚化,不仅在其自身的刚化程度,更在于对执行制度的刚化程度。
营造干部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战略工程。当制度作为客观实在作用于人的行为,成为公众意识时,不仅会引起人行为的改变和规范,也会引起人思想的重组和转换,从而产生与制度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制度意识,形成道德舆论的压力和氛围,引导人的行为。
营造有利于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完成好的任务。因此,要长抓不懈,把作风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始终保持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结合改革作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正面教育,把党规党纪变成人们易懂易记的通俗读物。总之,只要坚持下去,集腋成裘,就会逐步形成有利于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
完善干部实绩
考核考评体系
刘丽敏
【核心观点】
干部考核不能只靠听、只靠看,要用完善的制度进行公平考查,避免形成偏听,造成优秀人才的埋没和流失。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选好人、用好人,必须要有完善的干部考核考评制度。科学的干部考核考评制度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改善干部作风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我市考核考评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实绩考核标准不够明确,对干部考核考评中的德、能、勤、绩、廉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机构及部门职能特征的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实绩评价不够全面,重显绩轻潜绩,重局部实绩轻整体实绩等;考核结果运用不理想,对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奖励和惩罚力度不够;民主开放的群众评议机制尚未建立,在实际考核考评时,“民意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干部考核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动真格、找症结、下猛药,抓住“执行、落实”这个核心,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确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考评原则。考核评价原则是考核考评中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考核考评的内容、程序、方法、目标、效果等多方面的权重和方向。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显绩与潜绩相统一原则,正确把握群众公认原则等。
二是要坚持干部实绩考核考评的科学性。要将实绩作为考核考评重点,正确设臵考核考评的内容,科学设定考核考评指标,改进考核评价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量化技术,开发、应用考评软件,快捷处理考评信息。引进新闻媒体等社会评价系统,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考评和监督,建立干部考核评价信息库。合理有效地运用考核考评结果,提高考核考评的效用性。
三是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考评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考评主体的专业化机制,成立实绩考评和目标管理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吸纳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合作战”,有效提高工作实绩考评的客观性、准确性、专业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考核工作责任机制,包括建立责任范围界定机制、责任监督机制、操作规范的责任追究机制、配套的责任保障机制,特别是对考核主体的责任追究和考核客体的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干部机制,采取上下左右评议、定量打分评议的方式,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组织各界群众代表,对干部作风状况进行打分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运用到任用和奖惩工作中。
作风有问题
体制是缘由
马志朝
【核心观点】
干部作风问题形成原因复杂,究其根源是体制的问题,转变作风必须推进体制改革。
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中体制机制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长期存在的顽症得不到根本解决,一些要害问题不触动,导致前改后犯,不断反弹,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例如,机构设臵庞杂,职能配臵不科学,交叉混乱,边界不清,经常造成他们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过滥,审批手续过于复杂;责任制虽然明确写进了宪法,但贯彻落实的却不尽人意,有权的不负责,负责任的没有权,结果是大量应管该管的事情无人负责;对于干部重考核轻处理,考核结果不公布,奖惩措施不兑现,特别是考核体系指标不科学,考核过程和办法不重视民意,难以真正起作用;表面上看,我们的监督体制很健全很完善,但很多地方都很难真正完全监督到位。我们简单列举的这些,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干部也是如此。社会大环境好,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作风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只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本来很好的干部一旦当了官掌了权,作风就慢慢变坏了,学坏了,这里虽然与他们自身的思想变化有关,但其最后的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应到体制机制中去找。当前许多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只是干部自身的思想问题、品质问题,这样做显然是不公平的。我认为,绝大多数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都和体制机制现存弊端以及不好的社会大环境直接相关,都可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净化、优化社会大环境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第五篇: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专题
机关工作效率的高低,是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检验,是衡量一个部门工作是否合格、是否到位的标准。本人充分认识到机关“效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作为单位一把手在活动中的重要表率作用,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自律,主动学习,努力提高个人和单位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思想重视,责任落实,全体动员,形成合力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普遍存在的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形象,利用这次“效率年”活动的契机,将农业局建设成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效率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和谐型机关,经过全局班子成员的商讨,本人在“效率年”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切实做到一下几点:
一是千万不能将“效率年”活动当成是一次例行的政治秀或只是走过场的平常活动,而是一次真抓实干的并且要抓出成绩抓出效果的持久活动;
二是要把机关“效率年”活动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服务水平、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的学习活动,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当前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不积极学习,不更新知识结构,观念就很容易落后,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三是充分认识到机关“效率年”活动是一次全体性活动,而不仅仅是领导的事。为了落实责任制,成立了以本人为组长的“效率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股长负责具体事宜。并加强考核内容的落实,将县“效率年”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八大效率测评点细分为99个小点,根据各项内容把任务相应分配到各个股室,明确了各项任务的内容、要求,确保绩效考核任务的落实。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要做到奖罚分明,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志进行表扬奖励,对随便应附、推诿责任、起到负面作用的同志作出批评,甚至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
四是不止要“苦干”,还要学会“巧干”。“苦干”是办成事情的前提,但一味蛮干没有捉住重点则是效率地下的表现。在开展工作之前先仔细想想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然后按照目标一步步完成,即先把“刀”磨锋利了,砍起“柴”来才更加容易。
二、采取有力措施,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有针对性,经过研究,我们在三个重点上狠抓:
一是实行会议“瘦身工程”,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的机关部门“文山会海”的问题,按照《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活动安排和精简文件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到少开会,开短会,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局例会跟党委每月此次的理论学习会一起开;考虑到我县部门镇的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的情况,能用邮件、传真通知的尽量用邮件传真通知,节约开支。
二是完善制度,倡导节约。提倡“节省也是一种效率”的观念。效率的高低同时间联系起来。效率高常常表现出节省了时间,而效率低往往表现拖延了时间,时间的运用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有效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制度和法律、科学的规划、团体中人的良好协作、正确的决策等都可能成为效率是否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很难设想一个人浮于事,机构混乱,责任不清,赏罚不明,缺乏系统的组织会有什么效率可谈,所以,整顿组织、完善用人体制就是提高效率。
三是结合政风行风“回头看”活动,严抓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政风行风是农业部门的脊梁,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一个部门、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政风行风好不好,关系到我局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的好坏,关系到我们以后开展工作顺不顺利,群众配不配合,也就关系到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效率。在“回头看”活动中,确定了本人为政风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工作负总责。我局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积极主动加强了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和全系统干部业务培训,促进了部门职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是更新各项办公设备,实行电脑化、无纸化。农业局今年9月利用国家“三点合一”项目,建立了仁化农业信息网,设立专门农村信息热线电话,要求通知到各乡镇,下达到每个行政村;网站还开辟了网上公开专栏,把办事公开栏的内容再公布到专栏上,并设立网上留言信箱,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意见和建议。
五是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农业局五个归口单位均在单位显眼处张挂事务公开栏,将每月财政支出、车辆使用情况、领导工资收入及各项补贴、相关业务办理程序和有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等内容办事公开信箱和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直接听取和受理群众意见。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良好的分工合作,有赖于我们这个团队,在工作中形成了合力,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如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业农村工作的技术指导依赖农情信息资料的提供作参考,特别是关键时段,如备耕、春播、双抢、农情灾害等期间,各级部门都需要提供大量的农情信息资料。今年“双夏”期间,通过农情信息反映出,我县办田插秧工作明显比去年滞后,受旱面积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出现较大旱情。农业局及时将旱情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及时汇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抗旱工作组,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抗旱工作中。由于抗旱及时,措施得力,使原来受旱面积达6.5万多亩的农田,减少到1000亩,为我县在今年大旱之年不减产,大旱之年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今年早稻生产后期,稻飞虱发生严重,防治困难,局里负责生产的同志主动到各种植大镇每一个村落检查虫害情况,当天检查当天就向上级汇报,得到各地信息反馈后,我县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派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进行防治指导,使稻飞虱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早造粮食生产的损失。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
2012村委会工作总结
|
村委会书记助理工作总结
|
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总结
|
2012年村官驻村工作总结
|
驻村大学生工作总结
|
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半年工作总结
|
村官农村基层工作总结
|
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效率年”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个人在“效率年”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因工作繁忙和经常出差,导致与干部职工沟通交流较少;下乡往往只到乡镇,真正深入到行政村、村小组的较少;下放权利不够,分配工作有时候不够科学,使一些重要股室如农建办、渔政大队等工作量较大,某些干部职工却工作较轻松。这些都是应该改进的地方。进过机关“效率年”活动,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今后,我们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秉承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办事理念,继续高效率地完成好本部门10年各项工作,并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加快仁化县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