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信社科技工作情况调研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范,资料保管比较好。但是与股份制银行比,据有关调查显示,农信社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要落后7年至8年。可以说农信社的科技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
题。
一、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4.全面培训,增强人员素质。信用社应从
第二篇:农信社科技工作情况调研建议
农信社科技工作情况调研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范,资料保管比较好。但是与股份制银行比,据有关调查显示,农信社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要落后7年至8年。可以说农信社的科技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 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 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 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4.全面培训,增强人员素质。信用社应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做好全面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素质。首先是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全辖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其次是做好一线员工特别是年龄较大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大家都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采取普及性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 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等方式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
5.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一整套符合信用社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范,严守商业秘密,及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工作,对重要文档要定期装订保管。在软件管理方面,专业人员要及时对版本进行升级,不得使用盗版软件,对软件及时进行维护等。为了搞好科技管理工作,各地方应解决科技人员工作中必备的联络设备及费用,在交通车辆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与倾斜。
6.统一组织,加快系统研发。业务要发展,科技要先行。信用社要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广泛吸收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网络系统的优势,整合资源,开发新系统,拓展原系统的服务功能,彻底解决困扰信用社多年的业务处理不快、结算渠道不畅、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填补多项业务空白,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第三篇:高校科技工作建议
高校科技工作建议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三升一补设立的,因此高职院校的高职办学经历还比较短,高职院校的科技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建议教育厅从以下几发那个面给予宏观指导:
1、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认识的指导
高职院校缺少对科研定位的认识,与生产结合不紧,找不到科研素材。高职院校的科研应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研究,以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与工程实际的接触,平时的科研课题储备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在校内想出来的课题申报上去很难立项。
2、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正是学习借鉴同行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水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经常性的广泛交流,不仅有助于不同学科、交叉学科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方法等学术资源和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推动学科之间学术对话、沟通与合作,而且能够达到崇尚个性、尊重差异、知识互补、成果共享和交流传播的效果和目的,从而奠定和产生在同行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阶段性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积累、借鉴和提高,为进一步地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树立信心、指明方向。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访问研修,合作研究以及接受和邀请同行专家、学者讲学等。
3、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
第四篇:农信社信息科技工作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农信社2010信息科技工作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间从进入XX农村信用社那时算起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的时间让我对于农村信用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通过自身的学习、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帮助,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更加胜任自己从事过和正在从事的岗位工作。
一、工作概况:
我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通过这一年来自身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面对日常网络运行中所发生的问题故障,基本可以快速判断和解决。在维护工作上按着日常网络维护流程。每天分时段对关键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故障现象,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信息中心所负责维护的其他部门和网点所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能够做到耐心和及时的解决,让各部门对信息中心的工作比较满意。遵守部门的各项制度,服从并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工作体会:
维护人员职责要保障所维护管理的网络运转正常。通过这一年时间的工作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网络维护人员技术服务的工作性质,要做一名合格的维护人员。对工作一定要耐心,细致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时地记录、总结。以便再发生问题时能迅速判断问题。要更好的做好维护工作还需要有较全面的技术知识,掌握对各种系统、设备的操作,所在,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在处理故障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对出现的故障现象细致判断分析。平时对网络运行的情况注意监控,使问题可以早发现,早解决。使系统和网络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年来,在工作上部门领导和同事都给我了很大帮助,让我能够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对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都会耐心帮助。并及时指出在工作中的不足,指导我做出改进。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处理还不够冷静缺乏经验,在业务技术知识方面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需要学习和熟悉。
三、工作计划: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立足“干中学,学中干,学中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学习企业文化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自身的团队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以主人翁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尽快能够独立完成信息中心各项维护工作,履行工作职责,力求做一名合格的信合员工。
总之,一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业务技术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虽然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我相信,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的关心帮助下,本着对本职工作的认真和责任心,以“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理念为宗旨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2011年科技工作调研报告——最终稿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建设集团“科技创新,品牌创优”的战略,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制定的工作目标。按照集团领导的部署安排,我会同技术中心、生产技术部,从2011年3月15日开始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集团所属各单位科技、信息、技术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在研项目和完成项目的基本情况,工法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对矿建一公司、矿建二公司、天工公司、铜煤建设、韩城分公司、澄合分公司、中煤公司和华瑞公司进行了摸底调研。
这次对集团公司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摸底调研,采取了走入现场,查看资料,听取汇报,座谈分析,走访业主,问卷调查和单独询问等方式进行,确保了本次调研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下面我就将本次摸底调研的成果向大家做一全面的汇报:
一、目前,建设集团科技工作现状
1、调研的组织情况和调研成果。
从本次摸底调研工作来看,各单位都能够对建设集团下达的科技工作任务和本次调研活动予以积极配合。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单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按照摸底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编写汇报材料,组织安排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汇报,对调查问卷进行及时回复,并对本单位在科技与信息管理工作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开展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好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单位对科技工作比较重视,科技工作的开展初具规模。譬如,矿建一公司,该单位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科研主动性强,极积寻求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扩展研究范围,密切关注行业内各方面的科技信息,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参加行业协会的创先评优。目前该单位在2011年建设集团级项目立项达到3个,并取得了2010年煤炭建设协会评选的“煤炭行业建设工程先进QC小组”称号,获得“2011年陕西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两项。同时,矿建一公司与建设集团技术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和科研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需求、困难和建议。通过这些工作的展开,极大地促进了建设集团科技工作分级管理模式的构建。
2、当前各单位在科技与信息化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1)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研实力薄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到位,似乎科研工作与建筑施工企业相距甚远,施工企业只要按进度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即可,对“科技”二字敬而远之。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本次调研范围内,有37.5%的单位至今没有开展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
调研中还发现,各单位的科研实力普遍较薄弱。目前,建设集团的科研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二级单位自身承担或与其他企业合作。这一类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普遍学历不高,理论知识水平欠缺,文字组织功底一般,这就导致了目前已立项的项目提交的申请书和实施方案书写不够规范、内容不够详实。另一类是与高等院校合作,第二类项目由于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理
论技术支撑,项目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科研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合作院所,在项目结题后,企业独立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科技创新的实效性不足。
(2)科技工作职责不清,科技项目实施过程流于形式。
调查显示,个别单位没有明确专门的科技工作负责部门,大部分单位没有专职科技管理人员,在已接受调研的8家单位中,5家单位是由工程技术部兼管科技工作,且人员配置不到位,另3家单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这就导致了科技项目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大大降低了科技工作效率。
部分单位科技项目进展安排较乱,项目进度落后,项目的立项计划与实施严重脱节。(2010年就有近一半的科研项目没有按计划完成,而顺延至2011年。更严重的是其中一家单位在2010年初立项的两个集团级项目,直至调查之日,仍没有实施,其中一项甚至没有实施方案!)(3)科技工作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
科技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各二级单位应在遵守煤化集团和建设集团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制定出详尽的、针对性更强的,适合本单位现状的管理制度。
然而本次调查中发现,8家单位中只有一家单位建立了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而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科技项目活动资金的管理都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没有打开局面。
QC小组活动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
业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并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是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单位均没有开展QC小组活动,其中2家单位在几年前还开展过此项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和激励,近两年此项活动已处于停滞状态。今年获得煤炭建设协会评选的“煤炭行业建设工程先进QC小组”的一项QC活动成果,上周矿建一公司和矿建二公司组织的3项QC活动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工程建设二等奖,该三项QC小组活动成果也都是在事后整理,缺乏实施过程的轨迹,原则上是不符合QC小组活动的要求。目前,技术中心已制定建设集团相关管理办法,待通过建设集团审批执行后,望各单位根据集团的管理办法要制定相应的过程管理和实施措施。
(5)信息化呈现需求强烈、基础薄弱、认识不到位及应用不畅的特点。
建设集团各二级单位整体对信息化的需求都比较强烈,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上,但对管理手段信息化缺乏高度认识,目前还停留在视频会议、BBS等交流、沟通方式等低端认识上,管理手段信息化的核心:是提升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虽然我们根据各自需求,建立了本单位自己交流使用的简单的信息化系统,但无法形成有效的建设集团的资源共享。还有各别二级单位尚未有信息化建设的计划和安排。并且由于缺乏自下而上的业务流程管理及信息化统一规划
与部署,各业务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及重复建设。目前作为建设集团统一部署的OA办公系统,仅各二级单位领导能登陆应用办公,没有发挥OA协同办公的真正功效,同时由于地域、网络带宽、软、硬件等原因,许多二级单位OA系统存在访问速度慢、打开、下载文件等待时间过长等诸多问题,造成OA使用率低、功能应用不畅的现象。
二、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通过本次摸底调研,我们认为掌握了目前建设集团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虽然通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在科技工作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科技工作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使建设集团科技工作快速、持续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措施:
(1)实行技术创新工作的分级管理组织结构。为便于科技计划下达、编制、组织与科技创新、转化推进,建设集团在二级单位建立技术分中心(或技术攻关组),主任由二级单位分管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或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担任,牵头负责各二级单位科技工作的规划、科研项目的提出、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总结等工作。
(2)建设集团推行专业技术带头人制度。建设集团分别按照矿山建设、房屋建筑、机电安装、路桥市政及综合管理五大专业,在国内同行业的重点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选聘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教授5到8名,作为建设集团“专家级”技术带头人,并聘请为技术中心的在编人才,以满足国家对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及博士人数的标准。专业技
术带头人对所从事专业技术的整体发展、科技项目总结、知识产权取得、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学术交流等专业事项承担带头人的职责。
(3)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并完善“建设集团科技工作管理体系”、“专业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专业技术工作业绩考核管理实施细则”及“科技工作专项奖励配套办法”等激励制度,并下达科技项目、质量创优、工法、专利技术及知识创建计划,保障建设集团科技研发团队快速健康成长。
(4)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与储备。建设集团通过招聘大学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以上技术人才、通过“岗位练兵”,“在岗培训”,“导师带徒”等手段,快速提升科技研发人员的发展规模与业务素质。计划到“十二五”末,公司科技研发人员达到200人以上,以适应建设集团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
(5)开展对外技术、学术交流。建设集团要迅速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合作创新机制,加强对外技术、学术交流与互动,开辟一条具有煤化建设特色的技术创新途径。积极组织并参加行业协会、兄弟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学术研讨、科技展览、技术交流等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委托攻关等多种渠道,提高建设集团科技工作的投入产出率。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已有的国家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享检测试验研发资源,重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建设集团经济效率。
(6)统一思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为了强化建设集团各级管
理人员及单位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避免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误解,导致信息化实施工作发生偏差或者执行力不够。今年开始通过会议动员、推广学习和强化培训等方式,使各单位各部门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用、高效。从加强OA的使用与管理入手,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管控科学化。优化、改善现有OA的内外部运行环境,顺畅OA协同办公,加强OA的使用与管理,建立以事务处理流程与期限挂钩为依据的考核制度,默化新的办公习惯,逐步建立起办公文档资料“电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体制,形成建设集团信息化管理推广的起点。对公司所有日常办公业务分别进行流程梳理、流程改造、流程优化与流程固化四步推进。
总之,科技创新、人才兴企是建设集团“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摆在我们广大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我们每个技术工作者都要科技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清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克难攻坚,为实现建设集团“做大做强”的预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