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2 14:4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

第一篇: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

摘 要: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创新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群众工作方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要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要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要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要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关键词:信访;和谐社会;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1-0051-04

当前,既是我国发展中的“黄金机遇期”,又是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信访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在代表人民利益中实现社会和谐,在解决矛盾中实现社会稳定,在引导规范中建立法治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转型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加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利益诉求特别强烈,各个阶层、群体都力求通过可能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除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流渠道进行利益诉求表达外,信访成为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信访主要作为权利救济手段的功能,使之成为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时寻求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转型期利益结构的调整,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使信访面临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加的挑战。

2.权利行使逐步纳入法治秩序

目前,将信访权利行使纳入法治秩序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信访人缺乏正确的权利观念,从而不能正确地提出权利要求,一些信访人权利观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信访人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了对信访秩序的遵守,越级上访多,无序上访多,集体上访多,重复上访多,说明将信访权利纳入法治化轨道还有较大的障碍。信访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具体到信访权利的行使上,必须将权利行使纳入法治秩序之中。

3.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要求不相适应

信访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原因造成的,这表明政府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有工作上的,也有政策上的。从工作上的情况看,除信访渠道不畅、对信访人反映问题敷衍塞责的作风问题外,执政能力不强也是制约信访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在基层信访组织中,主要表现为信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一些信访问题存在不会管、管不住的问题,群众只能越级上访。上级信访机构也经常将信访问题交给下级政府解决,但由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限制使信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形成群众重复上访。政策制定、执行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不相适应,是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

二、构建和谐社会:彰显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1.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的要求。信访的利益表达功能为建立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奠定了基础。信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我们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具有双重表达功能:一方面,信访是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信访也是人民群众维权的重要途径。信访具有面向弱势群体的救济功能。信访问题的产生,与

社会利益结构调整中的社会分配不公密切相关,与干部队伍中少数人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工作作风有关。正如全国信访工作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张云泉同志说:“上访,我认为是群众向我们发出的最后的呼唤。”信访为利益受到侵害的群众表达诉求提供了渠道,有利于以利益表达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

2.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支持下,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协调、指导、督查的职能作用,党政机关各部门条块结合、上下级各单位联动呼应,信访工作由党政部门向社会组织延伸、党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合作配合,正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信访格局”。信访工作中“大信访格局”的构建,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大信访格局”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处理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处理好信访工作机构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及管理力量,改进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形成政府管理的合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社会管理由政府部门向非政府部门、社会基层自治组织的延伸,有利于发挥非政府部门、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3.信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中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建立反应灵敏社会预警体系的同时,建立指挥统一、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处理突发问题,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往信访工作中在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不少地方在信访工作中的探索促进了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在以往信访工作中,为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做到发现得早、反应得快,一些地方逐步建立起重大信访问题排查机制,为和谐社会构建中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信访工作有利于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建立。前些年,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努力探索建立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矛盾综合调处机制。广泛建立党政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通过全方位、多部门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探索到一条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信访问题解决中建立新型社会协商、调解机制的探索,有利于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社会应急机制的建立、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 全文阅读链接:

.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

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工作方法,需要把依法办事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三、促进社会和谐:彰显信访作用的基本对策

1.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

要始终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强化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目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处理维护稳定与保护权利的关系上,一些地方政府重视稳定,忽视了权利保护,甚至一些地方不适当地追求“零信访”,妨碍了信访人信访权利的行使;在如何处理对领导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上,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主要是对领导负责,忽视了对群众负责,看领导脸色行事,忽视了群众呼声。新的时期,信访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信访反映的问题解决的比率高不高,千万不能把信访工作变成不许信访,不让上访。信访工作关键是要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减少上访,信访工作应以帮助来访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要突出重点畅通信访渠道。要建立信访接待中心,发挥接待中心作为信访主渠道的作用。针对近年来信访上行、信访量大、集访上升的特点,在国家和省应建立信访接待中心,有条件的设区的市也可建立信访接待中心,以此提高信访接待能力;要依托电子政府建设开拓信访新渠道,依托电子政府建设,以信访信息系统为平台,征集人民建议,直接受理人民群众反映涉及切身利益的诉求,引导信访群众走出“只有走访才能解决问题”的观念误区,建立受理、转送和督办信访问题的新机制;要把下访与接访结合起来,通过下访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政策实施的效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推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并设立领导热线电话、“领导信箱”,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事务的建议、投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的问题。

2.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大信访”的格局。一要理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接受人大、政协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对应当由人大、司法机关接访的信访事项要告知信访人向相应机关提出,实现信访合理分流。二要处理好政府内部信访工作机构与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内部管理的工作合力。信访工作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处理,信访工作机构重在为政府当好参谋,搞好部门协调,加强督查督办。对复杂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会办处理信访问题。三要继续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发挥这些组织在反映诉求、排忧解难、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规范行为中的作用,要致力实现“两个延伸”:一是实现信访工作的横向延伸,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协调功能;二是实现信访工作向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的纵向延伸,建立基层信访网络,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由此,通过“大信访”格局的构建,实现政府的再造和社会管理的重构,增大社会管理的覆盖面,提升社会管理的控制力。

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一要完善信访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关注所在区域的信访状况、研究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信访领导参与、主持有关信访问题决策的制度,领导对本地的信访工作要负总责;除推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下访制度、领导干部即时接访制度外,要建立、推广领导干部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制度,及时处理重大信访问题。二要完善政府内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制度。要更广泛、更严格地推广实践中开始实行的首办负责制,对信访事项首办者认真进行登记、交办、督办、回复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强化办理责任,坚持依法依政策办事,逐案处理到位。严格督办结案,重要的信访事项,指定办理时限及提交办结报告,及时回复信访人并听取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三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建立信访工作公开通报制度,增强信访工作的公开性。形成信访工作

激励机制,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奖励。严格信访问责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要实现信访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

实现信访工作机制的创新,为此要做到下列几个方面:(1)规范信访程序,完善接访工作。改变信访中存在的这种恶性循环,为改变过去接访中“批示立案”的随意性,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规定,改“批示立案”为“法定立案”,符合法定条件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受理。只要符合法定条件的上访申诉,没有领导批示也能立案;不符合上访条件的上访申诉,即使有领导批示也不能立案,防止接访中的随意性。(2)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控制。注重政策的跟踪评估,注重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妥善处理对待政策原因引发的信访问题。要注重执法监督、检查。信访工作机构要利用新颁布的《信访条例》赋予的改进建议权、行政处分建议权,有效防范、制止不当行政执法行为。要建立问题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预警,避免小事情拖成大事情、简单问题转化为复杂问题。(3)建立调处机制,化解社会矛盾。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信访问题。要依据“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精神,化解矛盾纠纷。(4)开发信访信息,促进政府改革。一方面,要最大化地开发人民建议,设立奖励制度,对人民建议被采纳并对社会进步有推进作用的,要给予奖励;要致力提高人民建议采纳的程度,以激发人民对政府改革提出积极的建议。另一方面,要虚心接受批评建议,要有刚性的措施保证信访人合理的批评建议能为政府采纳,以促进政府执政理念的更新、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

4.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要综合运用体现情、理、法相结合原则的方法解决信访问题,做到以“理”办访、以“情”化访、依“法”息访:(1)以“理”办访。信访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政策要求与群众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可能是群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也可能是政策制定中存在问题或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解决信访问题就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选择对策、纠正偏差,使政策制定、执行、落实合乎“理”字。当矛盾发生是由于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的原因造成时,应当诚心向群众道歉,并及时纠正。当矛盾是群众提出的过高要求时,信访工作者要能以较高的政策水平做好疏导工作,要努力做到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做好说服工作,化解社会矛盾。(2)以“情”化访。信访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干部要把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信访工作中要针对信访人思想认识问题,通过耐心的反复的真心实意的说服教育,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善于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信访人从理性上摆正关系,清除信访人的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妥善解决信访问题。(3)依“法”息访。解决信访问题要努力做到以“理”办访、以“情”化访,但更要注重依“法”息访。在当前,依“法”息访主要是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推广律师参与接待群众来访的做法,对应当向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信访事项,可通过律师的引导使信访人更好地按照法定的程序提出信访事项。对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律师要做好解释工作,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对应当由政府接访的信访事项,律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信访人按照法律程序提出信访事项。二要整合政府力量,解决涉法信访问题。涉法信访在当前信访事项中占了较大的一个比例,对其中由于承担不起诉讼费用而选择政府信访的,在运用告知方式把这部分涉法信访从政府信访那里分流出去时,对那些确实没有能力支付诉讼费用的信访人,司法机关可适当减少诉讼费用,民政部门也可设立相关资金为此提供救助。三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好信访听证工作。要推行信访听证制,信访听证是促进信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听证制度的运用已作出规定,因而,要做好信访听证中的人员配套、制度配套,创造条件推广信访听证。要推广无理上访户终结制度,把信访听证与规范信访秩序结合起来,实施无理上访老

户终结制度,以防止无理上访老户缠访政府部门,牵扯过多政府精力,使政府能集中精力解决确实需要解决的信访问题。最后,综合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信访问题,重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工作干部队伍。和谐社会构建中,要把充实队伍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的信访工作干部队伍,从提高能力和转变作风的结合中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素质。由此,为信访工作中的各项创新提供可靠的保证。

第二篇: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转载]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由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作用,其研究的维度可以涉及教学策略的对象、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策略的操作和教学策略的价值等视角,从更高层次上探索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教学策略的对象;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策略的操作;教学策略的价值

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质量的考察──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追求,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际上,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认为教学要有方法、有策略。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是教学方法的理性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策略既有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也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 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策略的理解、把握和灵敏度。

所以,教学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对象相关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价值。唯此,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从更加广泛的维度展开,以期从更高层次上探索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策略的对象视角

教学策略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当然这里除了学生,还有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当他们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和学习与认知策略等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匹配并出现良好的交互作用时,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无穷的魅力。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列入策略研究视野的结果。

(一)对象视角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要面向全体实施教学,而实际情形却是教师对着几个颇有灵性的同学,进行着课堂交流,一些有心眼的同学私下里嘀咕教师偏心,多数同学自认不及,认同让他人的观点指挥自己的思维,实际上在课堂中形成了仅仅只有几个同学在积极思维,而这几个同学并不能代表全体同学的学习状况的局面,如果教师长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这样的单独交流,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多数同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会变得被动、机械。学生认知程度的层次性导致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都有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应用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缩小对象间的差异。在课堂预设和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到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和反映的不同切入点,层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全体学生的认知策略逐渐优化,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方式都在得到改变,进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成分。

(二)对象视角关注策略应用中的灵活性

因为策略本身是一种事前的谋略,很难保证应用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完全的匹配性和新颖性,虽然事前设计者已经考虑到了对象的背景、相关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毕竟教学活动主要是人的思维之间的活动,设计者对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很难完全估计到。比如,在原先认知水平下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许由于某种干扰变得困难,也可能由于某种启发而变得过于简单。教学过程是一种引导、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认知水平的高低、认知策略的优劣本身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系,在某些方面薄弱的同学或许在另一方面方面很有优势,在某一阶段学习激情低下的同学另一阶段可能会走出低谷,所以教学策略除了准确设置还必须适时灵活地调整,既考虑整体的综合安排,又注意个体的不同情形,以较高的认可度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对象视角重视教师因素

教师常常是教学策略的使用者或者设计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考虑的成熟程度、在时间管理与课堂整体情况的管理、讲授、提问与讨论、运用教学媒体及实践、情绪控制、评价与自我监控等维度上的把握和调控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或使用中,除了考虑学生等因素,同时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因素,这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

作为策略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实践者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做好,不断地思考和追求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应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认知风格之间的差异性,并非一定是提倡要让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教师的教学风采能否为学生所认可或欣赏,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在意,甚至重视。许多优秀的教学工作者有着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或案例介绍,我们不可能照搬,但认真学习和思考,有时确实会有许多的收益,教师的成长可能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节点。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视角

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想学,即有一种心理需求,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坚持不断地追求,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督促。说实在的,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都是十分恰当的。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追求,这也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比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或课堂引入中,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能激发学习情趣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信息,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拉动学生主动去思考等,就是一种无声的策略性引导;或者,在学习环境中设立一些有趣的小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个快乐、民主的学习团体;对年段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从就业、创新等角度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一种紧迫感,这就是策略的推动作用。

乐学,即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如果仅仅把学习作为一种升学、谋职的手段,这样的学习没有快乐、缺少乐趣、不能激发人的整体潜能的发挥。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制造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那只是低层次的引导,许多课程也不可能制造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趣故事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课程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数学上许多命题所探求的结果是一种相当美妙的图形、许多定理本身和它的推导过程具有精巧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思维过程,许多解题的方法巧妙、完美,使人无法忘怀等等,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实质内容中来体会、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它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理科教师可能并非口若悬河、语音优美,可他们照样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这其中很大程度是教学艺术策略的吸引力。

学习进入到最佳状态是欲罢不能,教学策略如若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如此状态来,也就把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者通过调查实践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循环相连、层层递进,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深化的状态中去;也可以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对这个古老的数学题目的分析,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策略如让鸡兔足数相同的策略,可以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和欲罢不能的激情,不仅消除了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烦恼,使问题变得有趣明了,而且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激情。

三、教学策略的操作视角

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教学策略的应用或者把握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是否正确,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精彩表演,但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追求比较恰当。这种要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材料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从操作层面上分析,教学策略如何展开应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角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载体的介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和谐的民主课堂

课堂民主就是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和谐的民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有意义选择,给学生提供利于身心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民主的教学原则和课堂氛围能保障和促成学生真正的参与,使不同的学生各自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作为前提。

在民主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了,但突出教师的作用并非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用教学策略调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研究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地与原有的和新的知识点发生冲撞,通过自身的同化与顺应或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研究,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掌握。没有民主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只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将影响到学习的顺利进行和知识的掌握。

(二)交流的开放性

教学策略包含着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调控,但教学策略具体落实在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进展,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间相对于“传”和“授”的关系而言是开放的。因为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可能从系统、全面的讲解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课堂由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课堂交流也有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还有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或生机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增加,思维的空间开阔,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师生经常在平等、商量的气氛中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课堂内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一种保障,因为既是策略,则不能囿于封闭的程式之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基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和创新的机会,打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的格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三)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公开课,大多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似乎运用教学课件才可显示出执教者的水平,评价者甚至把其列为评优的一项指标,虽然私下里已经有许多人对此有异议。

事实上,教学手段的选择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依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教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等等,但是不加选择地一概应用可能并非时时合适,有时也许还会适得其反,这在平时的听课中其实经常碰到。教堂策略的设计,应该注意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在恰当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选择、补充、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眼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练习反馈,而不必限于时间和板演面过于狭隘,无法表示学生的优秀作法和错误原因;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合作交流,针对性强又有较高效益;利用“学习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思考和假设的真实性;模拟实验,验证课本的结论或者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但是,载体的介入一定要注意是必需而不是勉强,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简单的教具,甚至凭空想象也能使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关键在于使用得恰当、得法,在于设计教学策略时是否真正用心思考。

四、教学策略的价值视角

教学策略的实施,意在促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达成率,并非主张教给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而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措施的作用,使学生自觉的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心智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策略具有“无痕”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策略,其作用其实常常是无形的,教学策略产生的是一种“无痕”的作用力,它没有强制性的、灌输性的成份,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实施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无形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的去学习,通过这种“无痕”的教育──教堂策略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知识或能力的框架中构建深刻的、有效的、新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或社会生活,留下一种“有痕”的记忆或一种学习技能、习惯、方法,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技艺的综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展现的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意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苦学转向乐学,从生硬、勉强转向和谐、自如,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机械转向灵活,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教育的目的和美妙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调控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预设方案只决定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我们需要课堂活泼轻松、和谐民主,也需要课堂井然有序、高效理性,充分保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有效学习。真正为学生接纳,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也就是运用教学策略。

一个重要的定理或者一种重要的方法,可能你反复强调仍然有学生感到茫然,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简单的命题,一种有效的引导程序也许即使人茅塞顿开。简单机械的重复或陈述教学内容,或许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巧妙地分散教学难点,恰当地展示教学的重点,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教学策略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台阶

教学策略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实际上多数新手教师刚刚上阵的时候,很难想到运用策略进行教学,也较难把握现成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从模仿到探索,逐渐感悟,逐渐完善,才能逐渐达到知己知彼,使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断自如,对策略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自然,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素质也得到提升和发展。所以,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突现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过程。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不仅是策略层面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发教师对影响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全面认识。我们不仅关注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实施,更关注教学对象的变化发展,关注对学生身心的引导,关注教学策略的如何落实和教学策略的意义、价值。就是说对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时也把视野伸展至课堂外,这对揭示教学策略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参考文献

[1]韦义平.策略的三维研究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1):29-33.[2]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2.[3]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4]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2012-09-10 人教网

第三篇:充分发挥信访基础作用

充分发挥信访基础作用

我认为不断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信访工作新机制、新格局、新秩序,对推进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

基层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学习,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向同事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学习,不断提高干事能力;向各级领导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向各级领导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加强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勤于实践锻炼是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本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认真总结实践中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单位职工。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着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我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信访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全面,将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站在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的高度我对信访工作总结了以下三点意见:

1、端正态度、务实面对 矛盾出来了不要回避,要下决心解决,只有端正态度、务实面对、勇于解决矛盾才是唯一出路。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坚决处理遗留问题,力争不出新问题。通过解决遗留问题促稳定,通过抓住技术、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综合治理等关键环节保稳定。

2、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周密部署、有效处置

(一)要健全四个机制

一是构筑有效的防范体系,做到坚持防范关口前移,加大排查力度,坚持防范重心下移,坚持防范时间延伸。二要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机制如信息网络、报告制度、工作预案等。三是完善社会宣传机制,如通过领导接待对话、民主评议、听证会等形式让职工反映意见,发泄情绪,同时沟通思想,增进了解,最终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等。四是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处理机制。

(二)要夯实四个基础

一是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每访必读,接访必查,查访必复。二是夯实基层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基层警务室建设和巡逻守护等工作。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四是加大创建力度。

(三)要坚持五个原则,周密部署,有效处置。

在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中,我们要坚持七个原则;

1、尽量避免事态扩大

2、以政策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

3、注重一次性解决问题,一步到位。

4、增强解决问题的透明度。

5、有利有节,软硬适度,重点做好群体性上访牵头的思想工作,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特别注意回访疏导,防止出现反复。

三、整合资源、协调配合、多方借力、解决问题

树立“大稳定”“大信访”“大综治”的观念,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办的事,综治工作也不只是综治办的事。紧紧依靠基层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对话平台、换位思考,加强利益各方的沟通对话,协调好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第四篇: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2017-10-13 审计之家

要做好具体的内部审计实施工作,基本上绕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要审计方法; 注重多维度多层次的审计方法运用,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总体上把握审计项目的大概方向,做好审计高风险区和重要性水平测试;审计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灵活判断选用,要善于询问取得有意义的审计线索,正面沟通无法取得突破时,就需要考虑侧面迂回战术,面对态度消极、言语强硬或敷衍的人交谈时,要事先想好问那些,怎么问,达到什么目的,通盘考虑各种会出现的状况,审计沟通时要不卑不亢,碰到拒不配合的要软硬兼施,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处事态度,一切沟通方式最终都是以达到审计目的为主要。

第二,审计准备上:要高度重视前期审计项目计划、方案的准备工作,审计前期各种跟项目目标有关的资料、数据要学会及时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要注意数据、报表、资料提供的口径问题、前后逻辑勾稽关系,最好前期就针对审计项目设计好尽量全面的审计数据汇集和分析模型模版,设置好财务、审计等分析指标、比率,从横向、纵向角度立体分析审计数据,寻找异常的线索和敏感的数据,要认真全面的做好审计底稿的扎实工作,审计证据、附件资料要收集齐全,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问全面、问透彻,口头的证据不能替代书面证据,收集的审计证据要跟将证明的审计观点有很强的相关性、佐证性,要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审计思考深度:要学会从多维度多方面上拓展自己的审计思维方式,学会全面、发散思维看问题,审计人员要秉持职业审慎和怀疑精神,去面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资料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从各种获得的审计信息中怎么样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其中的有用的审计线索;审计过程中如果一时出现死胡同,暂时无法取得审计进展的时候,这时候一定不要心生急躁,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前面做的审计工作是否全面,该考虑的问题和审计程序是否都执行到位,如果这些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想想或许问题不是出在这里,而是很可能出现在别的方面,这时就要灵活脑筋,换个角度和方向考虑项目接下来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一个人的思维有限,在有必要的时候,多寻求经验丰富的前辈或同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

第四,审计工作态度上:要学会虚心接受领导批评意见,及时反思自己工作中做的不到位或不足的地方,摒弃遇到领导批评自己就忙着解释寻找外因撇清自己责任的不好习惯,要知道公司和领导都看工作结果,至于工作过程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因素导致的失误,没有人会听你解释;要注意每次犯过的错误和失误,及时进行总结和铭记于心,不要下次再犯,总之要多学习领导做的好的方面,经常对照自己的弱点和劣势去思考总结,高标准要求自己,时间久了,自己爱犯的错误和失误就会慢慢减少,听到领导批评的次数少了,赞扬的次数多了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能力在提高的好现象。

第五,审计知识上:要重视审计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每天坚持学习和研究审计业务,以提高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回顾和研究,夯实并全面掌握财务知识和会计处理技能,学会了做帐你才能跟好的查人家的帐;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捕捉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思想、方式、思维、技巧、方法等,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审计水平。

第六,审计业务上:要深入集团及下属各产业公司基层去,经常性的了解各产业各公司经济业务,从制度层面、执行层面、操作层面全方位深入了解公司采购、生产、销售、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各环节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程序、制度政策,审计只有深入了解了经济业务,开展审计项目才会得心应手,快速适应审计工作,稳准狠的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第七,审计报告上:要全面考虑报告受阅对象的阅读习惯和可接受方式,撰写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规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叙述语言要用通俗易懂的专业语言描述,注意措辞的中性态度;描述审计发现和审计事实时,要把问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叙说清楚,为后面的审计分析和风险评估做好充实铺垫,审计分析要一一对应审计发现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把问题和风险讲透,关键问题一定要分析出来。审计报告撰写时,要舍得摒弃跟审计目标、审计观点无关的东西,引用财经法规、税务政策、会计理论、审计依据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遵循恰当、相关的引用原则;行文论述审计观点时,要注意前后逻辑推理关系,审计证据对应得出的审计结论要经得起推敲,一般来说,审计报告中摆事实、讲证据、得结论要合乎逻辑,推理分析过程要严谨,合乎规范,要有说服力,经得起自己、同事、领导、高层及其他报告受阅对象的质疑、推敲,否则报告出来难以自圆其说,漏洞百出,影响了审计权威性、专业性、独立性。

第八,审计视角上:要学会驾驭全局,通盘考虑审计工作开展牵扯各方因素,审计报告要考虑多方受阅对象的期待程度,重视高层、关注领导、兼顾单位,报告撰写后一定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期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报告水平,减少各方不利于审计的反弹情况的发生;审计观点要采取委婉、中性的立场,注意措辞不要过于严厉激烈,审计评价不要轻易给人定性下结论,避免由此产生审计冲突;审计报告行文只是把事实反映和摆出来,审计只负责评估审计发现事实会导致什么样的风险和影响,给公司高层这些报告受阅对象提供决策依据,至于怎么定性怎么处理让领导做决定。

总而言之,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事情,它还会牵扯到公司人事斗争、审计心理等非专业因素,所以审计项目要想很好的完成,就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审计智商、审计情商,游走于公司各层面的人和事,平衡各方利益关切和博弈心理,做扎实审计项目基础工作,收据审计证据要完整充分,审计分析总结要透彻全面,学习诸葛亮思维方式,尽可能的考虑一切都该考虑的因素,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还要注意工作不要拖延懒散,工作要做到领导前面,想领导还未想,做领导还未做,自己做错或失误了,不要找借口,更不好把责任推到同事身上。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地位才能得以巩固,并获得公司各层面的认可和肯定,反过来,也就促进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性。

第五篇: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

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2010-06-29 19:14: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2)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信访制度的出现并长期存在不是偶然的,虽然一些法学专家认为信访制度具有“人治”的烙印,但信访制度在我国的出现并存在肯定有其合理性。但在肯定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信访制度面临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广大群众“信访不信法”,重复信访现象增多,对信访秩序造成破坏,这其实是对信访权的滥用。而信访复查复核制度对预防和制约信访权的滥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访复查复核的性质及涵义 根据《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信访事项经处理、复查、复核后,没有新的情况将不再受理。尽管《信访条例》没有用“终结”一词,但其“不再受理”的基本精神与信访终结是一致的。因而,信访复查复核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信访终结制度。根据我国信访的现状,信访复查复核制度的确立,对形成健康、理性的信访机制,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预防信访权滥用更具有必要性。

由于信访复查复核制度是结束整个信访程序的法律制度,它一方面具有终止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信访复查复核制度在终结信访程序方面具有强制性,它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来体现其实施的强制性。因此,信访复查复核制度给信访人传递的一个有效信息是:信访程序不是无限期的,它具有期限性、可终结性。如果宣告终结了信访程序,就意味着信访人再次提

起信访将会遭遇不受理的处境。因此,信访人会理性启动信访程序,并在依法进入信访程序后正当、理性地行使信访权。

信访终结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涵义:

(一)信访终结制度是以信访案件进入信访程序为前提的。信访终结制度的存在和适用,必须以信访案件进入信访程序为前提。如果一个案件从未进入信访程序或者不具备信访条件,那么信访终结制度就无从谈起。

(二)信访终结制度概括地适用各类信访案件。信访终结制度涉及到的案件不仅仅是涉法、涉诉纠纷,而且还包括求决类信访案件、建议类信访案件等。

(三)信访终结制度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在信访终结制度上,必须明确终结条件,凡是符合信访终结条件的,信访部门都要依法终结信访程序。

(四)信访终结制度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这里的法定程序其实就是宣告程序,通过法定的宣告程序来解决终结整个信

访程序。信访终结之宣告必须经过专门处理信访案件的临时或者常设工作机构作出。

(五)信访终结制度的性质是法律制度。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信访本身是一种处理“反映情况”、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法律途径,且信访工作要遵循信访法律法规,因此应将信访终结制度界定为法律制度,这有利于实现信访工作法治化。

二、信访复查复核结论的性质和效力 《信访条例》第三十三条至三十五条规定了信访事项的受理、复查复核制度。复查复核的结论是针对信访的程序性问题还是针对实体性问题作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作出后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我们认为,《信访条例》规定的复查复核结论不是针对信访实体性问题作出终局决定,而是对程序性问题作出的结论。主要理由是:

(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的重复、越级、群体信访案件中,政府往往作为

当事人的一方,如果由政府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终局决定,违反了“自己不能当自己的法官”原则。

(二)刑法、民法、行政法及其程序法都是以基本法的形式赋予了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因为无论是行政、刑事、民事法律关系,许多时候往往表现在利益关系尤其在民事商利益关系上,即使当初是纯粹的行政、刑事法律关系最终也转化为或与民商事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很难绝对地割裂开来。如果《信访条例》规定政府对实体问题尤其是涉及刑事法律关系的信访事项进行终局决定,就直接违反了基本法律。

(三)根据我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司法审查承诺,行政裁定不应当是终局性裁定,所有行政行为均可被提起诉讼,司法审查才是终局性裁定。如果直接赋予信访机构对涉及信访人的政治经济等实体权利拥有终局决定权,将直接与我国政府的承诺发生冲突。所以,《信访条例》的规定应该是针对

信访程序性问题作出的终局决定。其法律效力是信访人不得再就同一事件向上一级机关进行上访,但如果符合法律规定,信访人可以对同一信访事件通过司法程序再次请求进行司法救济。

三、复查复核后仍坚持信访的处理 信访复查复核制度构建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制约信访权之滥用。但信访事项经过复查复核后,信访人仍然滥用信访权应如何处理?这就成为构建信访复查复核终结制度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在上访人中间形成了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氛围,更使信访人相信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有“最后胜利”。而我们国家整个信访工作机制并未随《信访条例》的实施而作大的改变,目前仍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对进京上访情况的处理,无论有理无理的,

下载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

    信访复查复核制度作用探讨 2013-10-24 字数: 4300 阅读: 591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信访制度的出现并长期存在不是偶然的,虽然一些法学专家认为信访制度具有“人治”的烙印,......

    关于信访改革的思考

    关于信访改革的思考内容摘要:信访制度是我国政府联系群众,实现公民合理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渠道,是民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信访制度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气质、行为、形象文 / 李源 朱荣延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气质,行为,形象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

    基于教学目标三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考

    基于教学目标三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考 摘 要:围绕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三维度视角,探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财务会计教学应如何从教材甄选、......

    政治维度

    社会维度: 民生: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座位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当合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一切积......

    关于商会作用的思考[最终定稿]

    关于商会作用的思考 发表时间: 2010-11-25 文章作者:米海威 浏览次数:13503 商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性商会,一类是地域性商会。本文只讨论地域性商会的作用。地域性商......

    对信访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