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论文(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4: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险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险学论文》。

第一篇:保险学论文

中国保险公司发展瓶颈与对策

班级:09金融4班

学号:200930950432

姓名:张志亮

中国保险公司发展瓶颈与对策

研究目的:本人经常读财务报表,研究过很多著名上市公司,也仔细研究过上市的4家公司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12月16日新华保险上市),按照三季度推算全年利润,人寿利润倒退至少3成,新华持平,太保和平安增进1成左右。对于保险如此庞大的金融机构,因为存在再投资的功能,业绩一般都能持平或者增进,一般不会出现明显倒退,那么保险公司的发展会遇到什么瓶颈成为我研究的一大动力。或许是单单寿险出了问题?而金融企业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也呈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来看,可以说,代理保险业务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仍然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些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保险业务的发展。要切实发展保险的优越性,就要认识代理保险业务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上市保险公司经营瓶颈

保险公司虽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经营模式的转型与突破也到了临界点。

1、遭遇“增员瓶颈”

以往保险代理人高速的增长和庞大的规模,构成了金字塔的基座。但是2010年上半年,保险代理人出现了增长停滞,甚至是负增长的现象。

“人力增长是一个关键”:通观本期保险公司的年报点评,销售团队的增员能力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资料: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均实现了团队规模与个人产能双升的成绩,得到市场的肯定。相比之下中国人寿2010年末的代理人数量为71万人,同比下降了9%;太平人寿2010年末的代理人只有5万人,同比下降17%。

来自寿险行业内部的人士表示,泰康、新华等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均受到增员难的困扰。根据保监会提供的数据,保险营销员数量自2003年的128万增加到2009年的290万,年均增长率14.5%,虽然总保费随着营销员数量的增长而增加,但人均产能并未提高,人均年保费徘徊在13万-15万元之间。如今增员难的局面,对这种成长模式提出了正面的挑战。

近期的一系列银保政策改变了原来的销售模式,由此带来整个行业银保业绩的下滑,今年3月无论趸缴和期缴数据都出现负增长。保险代理人出现负增长,有内外部双重原因。从内部看,原因有二:一是连续多年的代理人数量快速扩容,导致保险代理人的素质良莠不齐,保险公司需要清理产能较低的代理人。二是,随着保险牌照的发放,行业竞争加剧,分流了上市保险公司代理人。

解决方式:据了解,人员减少主要是因为就业没门槛,而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跟较低文凭的没区别,造成行业就业人数的萎缩。所以提高就业门槛或许是关键。

2、融资之困

个险渠道减员以及与银邮代理主客关系的转换,早在2010年就显露端倪。寿险市场排名前七位的公司,除了中国人寿、平安稳居第一集团,余下则陷入一种近乎焦灼的状态。这已经让人隐约觉得寿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耗。与此同时,产险走出了长达数年的低谷,开始进入盈利周期。虽然A股的分析师极少写卖空报告,但他们已经开始在路演中坦言寿险公司竞争的忧虑。

粗看一下三大保险公司的业务和利润构成,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有极大的差别。中国平安经过多次收购努力,已经于2010年实现了全牌照的综合金融布局,非寿险业务提供的利润已经占到了整个盘子的一半。其寿险业务2010年的净利润仅为84亿元,同比下降18.9%。

低渗透率、人口老龄化、高成长空间,是保险发展的亮点。依据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保险公司大举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但其投资收益的差异则主要来自于权益类投资的表现。正因如此,一位企业年金投资经理表示,他仍旧希望投资保险股,但是要等到大盘上升趋势确定的时候。

3寿险的瓶颈与解决方式

受银保新规和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影响,寿险发展遭遇“瓶颈”,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逐步加大了个人代理、网销、电销等渠道的销售力度。像信托公司一样,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寻求银行以外的、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成本更低廉的销售渠道。1拓展新渠道 ○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货币政策的收紧降低了银行销售保单的积极性,收益率曲线平坦和股票市场低迷,削弱了保单相对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力,这迫使寿险公司加快由粗放式的经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经营模式转型。

其中,太保寿险可能是转型最早,也是最早尝到转型甜头的。从2008年开始,太保力推期缴传统险和分红险,收缩银保趸交产品的同时,推出利润率更高的银保期缴分红产品。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太保从2009年起加大了个险渠道的销售力度。今年上半年,太保更是加强了电销、网销、交叉销售等新渠道的拓展。电销在太保产险销售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共实现电销车险保费19.6亿元,完成全年保费计划的78%,较去年全年增长高达81%。由于占比较大的银保渠道保费,受到监管政策及当前宏观环境的影响增长乏力。2推动银保新方式 ○

保险公司终究不能摆脱银行这个强大的零售终端,但双方的合作将有所突破。要积极推动银保渠道销售模式转型,今年上半年银保渠道完成了理财推介会专属产品开发。以理财推介会为主的高价值新型期交产品保费收入4000万元,实现标准保费1.3亿元。此外积极开展电销业务合作是关键。面对严峻的市场发展形势,要组建了专门拓展银保业务的银保客户经营队伍。因为寿险公司正从去年底银保新规的突然性中反应过来,逐步出台有针对性的销售改进措施,有望在下半年取得成效;其次,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受到监管约束,从而降低其对寿险银保渠道销售的冲击。

二 更大规模的保险——企业保险对策

保险是一种服务行业,是运用大数法则,聚千家之小钱,解一人之危难,对被保险人出现的意外损失给予经济补偿的特种服务行业。代理保险业务要在促进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利益互动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双方的意向逐步趋向一致,工作不断趋向协调,业务渐进趋向和谐。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又必须在拓展代理业务空间上想点子,在提高被保险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上做文章,在跟进保险服务质量上谋发展。

对策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活政策,以人为本,寻求业务拓展之路

金融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用活政策,发挥兼职保险员的积极性;也要奖惩兑现,激发代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还要拓展业务范围,开发新的业务品种。

一是要巧妙地激发代理人员的活力。由保监会批准的兼业代理许可证只允许农业发展银行代理其存贷款开户企业的保险业务。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最大限度地拓展代理保险业务。

二是要充分挖掘代理人员的潜力。要确定目标,布置任务,定期检查,督促落实。要在不影响自身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能让代理人员“踮着脚摘桃子”的工作计划,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要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对完成任务特别出色的,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代理人员的潜力,使他们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要探寻开发业务新品种的动力。开发保险新品种,是激活保险业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代理保险业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策二:重视被保险人的参与性,以诚相待,宣传渗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在增强承贷企业的保险参与意识的同时,充分显示保险业务的公平性、合理性和补偿性,是防范和化解政策金融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体的实

施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宣传,花大力气沟通,实现双方利益互补,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期望值太高,承贷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代理业务“拉郎配”的尴尬局面。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代理方与要约方对风险防范的认同趋向一致。开展代理保险业务,承贷企业作为被保险人,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下,有些企业甚至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签约购买保险的。要想让企业由被动的承诺人变为主动的要约人,由别人要他投保变为其自觉参与保险业务。

2、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推保方与出资方的相互沟通。农业发展银行的代理保险业务就是要在保险公司与承贷企业之间架起一座金桥。通过这座桥梁,使企业的保险费顺利地流向保险公司;同时,当企业发生意外损失时,保险公司的赔偿资金也能及时地流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双方的相互沟通。一方面,代理人有义务协助保险公司疏通保险渠道,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保费收入;另一方面,要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保与不保,保多保少等相关业务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利害关系。要尽可能地在促成保险业务成交的同时,促进企业与推保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要尽可能地使被保险人了解保险,接受保险,并学会驾驭保险,利用保险获取最大的利益保障。

3、加强风险管理,力促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利益互动。要通过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增强承贷企业的风险意识,变勉强投保为有意介入,改隔岸观火为主动参与,使侥幸无事故成为切实保平安。在此基础上,代理人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的利益。在签约前,代理人员要代表被保险人作一些引导性提问,同时,也要代理保险推销员将在未来的理赔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投保方解释清楚,以免日后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代理人员既要督促保险费及时足额到位,也要督促保险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赔付企业的损失。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益互动,才能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才能消除投保企业的误解,才能推动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

对策之三:增强保险服务的主动性,至诚服务,显示公平,提升保险服务质量。

保险服务质量,是保险企业的生命。可以说,没有一流的服务质量,保险企业就难以在激烈的保险同业竞争中立足。而要把保险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又要从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入手,把公开保险业务作为显示服务诚信的切入点,把跟踪客户服务作为走出服务误区的突破口,把及时公平赔付作为奠定服务基础的垫脚石。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保险不热情、不信任、不愿意与之交往的现状。在较高的服务质量的牵引下,把保险事业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公开保险业务,充分显示公平。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约前,要公开合同文本和隐蔽条款。对合同文本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同时,对没有写进合同的一些内部规定和附加说明,也要如实俱陈。不能有丝毫的隐瞒,更不能有意欺诈。要通过中介干预,促使业务公开,增加保险业务的透明度。要支持企业行使知情权,督促保险推销员行使告知义务。要让合同双方都能公平公正地履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业务纠纷。要让被保险人在签约前享有知情权,在出资前享有质疑权,在出事后享有超值受偿权。这些都是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小事,但是,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就能打消被保险人的顾虑,减少保险业务纠纷,促进保险事业的发展。

加强事后服务,随时跟踪回访。代理保险业务,要加强保前、保中和保后服务。保前服务主要是为双方牵线搭桥,尽量促成业务成交;保中服务的重点是在签约过程中促进双方加深了解,在大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做好保单与保费的交割工作;保后服务则是指保险的事后服务,其工作重心是做好对参保企业的跟踪回访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保险的后续服务,有的甚至还对大额人生保险配备专职保镖,他们对保险事后服务的态度可见一斑。保险业务的后续服务工作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必须是保险业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代理人员要经常与保险专业人员一起,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投保企业进行回访。一方面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隔阂,使出资方与保险方的关系更加融洽;另一方面,保险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对被保险的标的物可以进一步核实,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还能给企业的安全营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既切实地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又能极大地减少赔付,降低保险成本。是一项不可不做,不花大力气又难以做好的工作。只有十分重视保前、保中和保后服务,只有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去认真地完善每一个服务细节,只有用心地去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才能最全面地锻炼和提高保险队伍,才能最有效地促进保险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保险学论文

虽然自己并不是保险专业的学生,但是简短的保险学学习使我们在校期间就能通过案例学习熟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实务;切实理解保险概念、理论和原理。能够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保险改革发展实际,吸收保险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保险市场的新动向,使我们不仅掌握保险专业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能紧跟保险业发展的脚步,站在时代的前沿,拓宽专业知识视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保险学科的基础理论、保险学的基础知识、保险基本业务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本课程后,同学们对保险业在市场经济、金融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有宏观上的认识,对各种具体的保险业务的具体业务程序、市场操作等也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各项保险业务的实际操作手段和方法,熟悉保险市场动作的基本规则,知悉保险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能够了解保险理论和实务的变化与发展历程,将保险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保险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之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保险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我认为,保险学这门学科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问,学好保险知识,不仅是我们就业的一条途径,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生活中选择出真正适合我们的保险产品,让学有所用,让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纸张上面

对于“保险”这个词眼,第一次听到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只记得当时一个穿西装模样的人上我家来推销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保险”。从此,我对保险的理解就是,一份可以在你遇到意外时候给你金钱补偿的合约。直到这个学期选修了“保险学”这门课才知道,原来“保险”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保险”一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就从保险学的基本框架,体系结构,和这门学科跟金融类学科的联系,以及中国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与看法。总地来说,保险学(Insurance)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保险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从保险法学到保险数学,从综合保险学到微观保险学,总体保险学,保险学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保险商品关系。作为保险学研究对象的保险商品关系是指保险当事人双方之间遵循商品等价交换原则,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的法律形式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保险商品的经济补偿功能。在保险商品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向另一方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即当发生保险事故或出现约定事件时,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对对方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给付,以保障对方的生产或生活的正常运行。保险商品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保险商品关系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损失赔偿原则损失赔偿原则是指在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内范围的损失时,保险人应按照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赔偿被保险人所后的损失,或者以实物赔偿,或修复标的。无论以哪种形式赔偿,应能、也只能使被保险人在经济上恢复受损前同等状态。当然,如果赔偿不足,则达不到实施经济补偿、安定生活的目的;反之,若赔偿查过实际损失,将使被保险人获得额外利益,这同样是不妥当的。因此,在我们小组看来,损失赔偿原则的核心是对可具体定价的事物的保险,并且赔偿绝不可能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得到额外利益。以下从三个小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最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损失赔偿原则不可能会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得到额外收益,从以下两个小案例来看。

1、重复保险周先生于2008年5月向A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及附加盗窃险,保额为1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而后的两个月,周先生所在单位为职工在B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和附加盗窃险,其中周先生的财产保额为1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2008年10月的一天,周先生家被盗,他发现后

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同时通知了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后认定,周先生被盗物品价值8000元。因公安机关未能破案,周先生同时向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索赔,但两保险公司均以周先生重复保险为由拒绝赔付。于是,周先生立即诉至法院,要求A、B两保险公司各向其赔偿80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周先生与两家保险公司分别签订的财产保险合同均为有效合同,根据《保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由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向周先生支付保险金4000元。这里是重复保险的问题。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由于财产保险合同系补偿性的合同,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偿不应超过其财产的实际损失,当然也不能通过重复保险而取得超过其财产实际损失的额外利得。保险法规定比例赔偿原则,即是将各保险人保险金额相加,去除各个保险人的保险金额,得出每个保险人应分摊的比例,然后按比例分摊损失金额。这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通过重复保险而获得额外利得。上述案例中法院要求A、B两家保险公司各赔偿周先生4000元,即是根据该原则作出的判决。这里虽然周先生买了两份保险,若是都得到8000的赔偿,那么周先生会得到16000,比自己损失的得到更多,显然他会相较获益。这个原则也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若是没有这个原则,恐怕不少人会故意犯罪来从保险公司获益,这种行为不仅不会使社会得到保障,反而让人们变得不诚实和犯罪率增高,甚至相互勾结做坏事。因此财产保险具有补偿性的基本性质,无论向几家保险公司投保,获得的保险赔偿总和不会超过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因而被保险人不应该有通过重复保险获得不当利得的想法。

2、委付1998年3月2日,个体运输专业户张某将其私有东风牌汽车向某县保险公司投保了足额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金额为4万元,保险期为1年。同年6月8日,该车在途经邻县一险要处时坠入悬崖下一条湍急的河流中,该车驾驶员(系张某堂兄)随车遇难。事故发生后,张某向县保险公司报案索赔。该县保险公司经过现场查勘,认为地形险要,无法打捞,按推定全损处理,当即赔付张某人民币4万元;同时声明,车内尸体及善后工作保险公司不负责任,由车主自理。到8月10日,张某看到堂兄尸体及采购货物的 2800 元现金均在卡车内,就将残车以4000元的价格转让给邻县的王某,双方约定:由王某负责打捞,车内尸体及现金归张某,残车归王某。8月20日,残车被打捞起来,张某和王某均按约行事。保险公司知悉后,认为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允许擅自处理实际所有权已转让的残车是违法的,遂成纠纷。最终判决为保险公司获得残车收入4000元,王某获得残车。在此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是委付,委付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物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并请示支付全部保险金额的权利。这中,保险公司已经推定该车全损,说明保险人已经接受委付并给予车主张某全额赔偿,此时保险公司已取得残车的实际所有权,只是认为地形险要而暂时没有进行打捞。因此,原车主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同意转让残车是非法的;第二、保险公司对车主张某进行了全额赔偿,而张某又通过转让残车获得4000元的收入,其所获总收入大于总损失,显然不符合财产保险中的损失补偿原则,因为王某已经得到了全额赔偿的4万元,若再获得4000元,明显他就有额外收益了,因此保险公司追回张某所得额外收入4000元,恰似代表着残车的市场价值,因其所有权归保险公司,所以残车所卖的钱也是归保险公司,这正是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体现。从以上两个小案例可以看出,保险都有赔付限度。若是保险财产遭受部分损失,计算赔款时应扣除残值,若是多家保险人投保,则事故发生时获得赔款不得超过其财产的总价值。根据以上的分析,投保人不得通过赔偿而额外获利,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我们小组再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损失赔偿原则包括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必须能用价值来衡量。因为如果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不能用价值衡量,也就谈不上赔偿。对物来说,基本上可以明确价值是多少,即使面对不定值保险,也有以实际损失为限而根据市价来定,不能以具体的价值来定的,因此可以看出损失赔偿原则只能使用于财产险。以下来看一个案例。杨峰系四川省宣汉县双河小学一年级学生。2005年3月1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杨峰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达州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达州保险支公司)签订了《学生平安保险合同》。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医疗保险金的赔偿进行了约定,附加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2000元,附加住院医疗保险金额60000元,疾病事故保险金额2000元。原告交纳保险费27元。保险期限自2005年3月1日零时起至2005年8月31日二十四时止。2005年8月1日18时05分,原告在宣汉县双庆路过公路时,被无驾驶证的宣汉县马渡乡二村四组村民欧大帮驾驶的自用未上户的宗申牌150型摩托车撞倒致伤。2005年12月14日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欧大帮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杨峰无责任。杨峰先后在宣汉县双河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用去门诊治疗费198.60元,住院治疗费19906.39元,共计20104.99元。2006年8月16日,经宣汉县人民法院调解,确认欧大帮赔偿杨峰医疗费20104.99元。事故发生后,杨峰及时给达州保险支公司报案索赔,该公司拒赔,并于2006年9月8日给原告送达了拒赔通知书。杨峰起诉至宣汉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达州保险支公司给付原告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和住院医疗保险金18004元及要求被告理赔发生的交通费、差旅费、食宿费。被告达州保险支公司辩称,原告诉讼请求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及住院医疗保险金属于补偿性质,应当适用补偿原则,而原告的医疗费20104.99元,已由撞伤原告的肇事方欧大帮全额赔偿,故被告就没有再理赔原告的义务。宣汉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

一、损失补偿原则不适用人身保险,当然也不适用本案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二、本案中,被告没有举证证明自己对该免责条款已经向原告尽到了明确充分的说明义务,所以,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和住院医疗保险金的诉讼请求理由成立,本院应当予以支持。但本案被告赔付的数额应当为:原告实际支付医疗费共计20104.99元,其中门诊治疗费198.60元,减去免赔额50元后剩余金额的90%,即133.74元;住院治疗费19906.39元,减去免赔额100元后剩余金额的90%,即17825.75元,两项合计17959.49元。一审宣判后,被告达州保险支公司不服,提出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在此例中,我们小组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损失赔偿原则是否适用于人身保险。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身保险中关于医疗费用的保险,其目的在于填补被保险人为治疗疾病所产生的费用,应认为其属于“损失补偿性质”保险。从财产保险“无损失则无补偿”原则出发,保险人不能因疾病或受伤治疗而获得费用以外的利益,保险人有权在给付保险金范围内向第三者进行追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属于人身保险,如果适用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与现行保险法的规定则相矛盾。因此,在现有保险法对于医疗保险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保险合同中的约定最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保险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不赔,保险公司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商业医疗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在司法界与保险界是有不同认识的。即保险界是认同第一种观点的,而司法界是认同第二种观点的。我们小组暂且站在保险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人身保险合同可分为定额性合同和补偿性合同两种。所谓补偿性保险合同,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评定其实际损失额而支付保险金的合同;而在给付性保险合同中,事先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一定数目的保险金额,当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按照约定负给付责任。前者以财产保险合同居多,后者主要是人身保险合同,如人寿保险及年金保险等。损失补偿原则中通常是与确定的保险价值联系在一起的,而人身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命和身体,在性质上与财产的性质不同,其价值难以估计和衡量,没有确定的保险价值,因而不存在发生获得多重利益的问题。即使是基于经济上切身利害关系或债务关系而取得的人身保险利益,也只能作主观的估计,而无法以金钱为客观评价。因此,如前所述人身保险通常为定值保险,事故发生时即按照合同中约定的金额给付,而不计较实际损失如何,此种情形多发生在人寿保险合同中。但是,人身保险并完全不等同与给付性保险。因为有的保险并不是定值保险,如疾病保险、意

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对此类险种中涉及的治疗及住院等的医疗费用支出,所以仍然要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即对于医疗费用的损失,不允许医疗保险金的赔付超过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数额。又因为疾病或意外事件发生导致被保险人遭受实际损失的医疗费用是确定的金额,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与财产保险具有相似性,存在多重获利的可能。因此,在涉及医药费用的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在保险人先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在第三者先行赔付的情况下,保险人可以在保险金给付中作相应的扣除。从这里来看本案例,保险公司可以拒赔,可为什么出现了法律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呢?我们来看《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四十六条: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第十七条 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司法中法院的判决理由主要集中在公平原则、保险合同解释规则等方面,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而抓住法律中不清晰的部分,例如,第四十六条,“禁止人身保险保险人代位追偿”的规定,而非关于“禁止人身保险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的规定。“代位追偿”并不等同于“损失补偿”。换言之,禁止代位追偿并不等于禁止适用损失补偿原则。而第十八条,更是对判断的不明确性,例如,法院以这样的理由:仅仅采用将保险条款送交投保人阅读的方式,不构成对说明义务的履行。保险人对自己是否尽到明确充分的说明义务负有举证责任。本案中,被告达州保险支公司没有举证证明自己对该免责条款已经向原告尽到了明确充分的说明义务,故《学生平安保险合同》第七条对被保险人即原告杨峰没有约束力。因此杨峰因第三方而发生车祸,保险人向被保险人人给付保险金后,被保险人仍然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从而获得多重利益。因此究其原因,是我国现行《保险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均未对医疗费用类保险适用补偿原则还是给付原则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长期以来,人身保险中医疗费用类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在保险理论界与司法审判机关均存在较大争议。综全文所述,损失补偿原则是针对可衡量价值的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后以被保险人不得通过赔偿而获得额外获利的原则,对于人身保险中,保险界认为适用于此原则,而由于法规的关系,全国此类案件的判决结果均有所不同。

第三篇:保险学论文

中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报告

摘要:从1980年我国开始恢复保险业务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财产保险一直占据我国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而企业财产保险曾一度是主体业务。但自1988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度超过企财险之后,尽管企财险的保费绝对数额逐年递增,但占财产保险的总份额基本上处于下降的状态。本文基于我国企财险市场的现状,从供求错位和赔付困境两个方面,对企财险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中国企业财产险 现状 供求错位 赔付困境 对策 相信大家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仍然记忆深刻。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5月18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10万件,已支付赔款1462.9万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接报案1667件,已支付赔款165.5万元。不少人对此统计数据持不解态度,认为企业财产保险赔款总数实在太少,相对于地震的损失可谓杯水车薪。这足以看出我国保险市场存在很大的缺陷。下面我将以中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现状及现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1.企财险保费收入规模不断增大。通过历年来的数据可以知道,企业财产险的保费绝对数额逐年递增,1998年,企财险保费收入为112.6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11年,其保费收入为329.8亿元,保费收入规模增大了两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86%。

2.企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2010年,企业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7%,虽然位列第二,但是与占比77%的保费收入最多的机动车辆保险相比,相差70个百分点。

3.企财险市场竞争度不断提高。来自于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的保费收入占据了国内企业财产保险中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68%),另外28%来自于国资保险公司,4%来自于外资保险公司。尽管人保、平安与太保依然占据了大半市场份额,但是可以看到,这三家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4.企财险赔付支出与保费收入趋势大体同步,但在巨灾年份赔付激增。从赔付支出的角度来看,2002年保险公司在企财险的赔付支出为60.38亿元,到了2010年时上升到了121.14亿元,与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二、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问题

(一)供求错位

1.从企财险需求方面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现象十分明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经济总体增长率等各项相关经济增量指标均飞速上涨,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以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也是逐年递增。

2.从企财险的供给方面分析,品种和规模都有待加强。

1)对中小企业的供给不足。2)保险供给主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3)保险公司企财险品种单一,条款狭隘,可选择性小。4)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中介市场发育不健全,多层次销售渠道还不成熟。

(二)赔付率困境

1.企财险费率连年下滑。

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市场化程度,保险公司为了完成经营指标,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大型企业,因为这些大客户的保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风险小,因此保险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争夺和留住他们,包括组建由营销、承保、理赔、再保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的大客户服务团队,由专人为其提供保险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更适合客户的承保方案;提供优惠的承保费率;设立大客户的快速理赔通道等等。为了吸引这些大客户、占领市场,有些保险公司甚至“贴费承保”,费率则已降至0.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企财险业务分保难以分出。

再保险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通过再保险,可以细化风险,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但是,由于企财险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目前市场上的保险费率不仅严重偏离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概率,也远低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分保价格。因此,很多保险公司的企财险业务承保后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分出,没有再保险公司愿意接手。

3保险公司对中介费用管控能力的下降。

近年来,各大工商企业纷纷采用委托保险经纪公司和其他中介渠道的方式购买企财险。由于保险公司行业力量分散和恶性竞争,招投标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无论是招标方案的制订、投标公司范围的圈定,还是保险费率和中介费用的厘定,主导权都掌握在中介公司手中,保险公司丧失了对中介费用的管控权力。这种管控力的丧失造成保险公司无法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并且可能进一步导致手续费竞相上涨。一部分经纪公司在为客户选择承保公司时,重费率轻综合实力,将为客户取得低费率作为自身的“卖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解决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对于保险公司

1费率制定的合理化。

保险公司在制定费率的时候,应该根据保险标的面临的风险大小、承保范围和保险限额等因素合理地进行定价。因此,针对不同的保险标的和风险,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定价。有必要在进行定价方面,按照风险大小等因素将保险标的风险程度等级进行细化,并且根据日后的承保经验不断进行调整,使保费制定趋于合理。

2提高理赔时效,加强理赔管理,提升理赔服务质量。

针对目前存在的理赔难问题,保险公司自身应该提升理赔时效。企业可以采用每月召开理赔协调会,提出未结赔案的原因和难处,发现处理赔案上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操作,有目的、有效果地促进各项理赔工作的进度。对于损失金额大的重点赔案,要积极跟进赔案变化情况,保持与投保公司的密切沟通,取得每一阶段的共识,从而促进企业之间长期的客户关系。

3设计针对小企业的财产保险产品,开拓中小企业的企财险市场。

目前保险公司对小企业财产保险产品供应不足,过高的保单费率和投保门槛,极大地打击了广大中小企业主投保企财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可以开拓中小企业的企财险市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企财险市场的发展。

4保险公司应加强对被保险人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从而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保险公司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防灾防损检查,查找出安全的隐患,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帮助企业把握风险点,减少危险隐患,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5保险产品的创新。

一方面对原有险种进行改造完善,对相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针对新生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保险产品。6保险公司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通过自身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在提高保险公司相关服务等方面,中国保险公司可以向目前国内的外企保险公司学习。总体而言,外企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远远高于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在保险的销售和理赔业务等方面,这是需要我国保险公司学习的地方。

(二)对于政府

1.逐步淡化保险公司的国有色彩, 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政策,逐步放开管制,从而促进中国保险公司在国内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内控、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引进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等方式,推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2鼓励保险中介的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专业中介公司的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保险中介公司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匹配性较差。政府鼓励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中介机构市场业务的扩展可以促进中国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

3鼓励再保险行业的发展,实现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发展平衡,使原保险和再保险业务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完善中国保险市场。

再保险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原保险业务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政府一方面可以鼓励中资再保险公司的建立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中国保险公司在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分保。这样既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务的扩大,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另外,通过技术外溢,又可以促进国内保险市场的完善。

4完善法律及其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 将保险业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完善我国财产保险市场。

现行的《保险法》在具体规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盲点。另外,我国关于再保险,保险中介等方面的法律比较欠缺。一些保险法规由于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执行过程中也是问题重重。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保险法等相关保险法律,从而为保险行业的日常经营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规范。

参考文献:

[1] 杨克泉,副教授,钟钰,吕立伟.企业财产保险相关问题研究[R].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研究院, 2003:1-3

[2] 朱铭来 奎 潮.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金融,2010(5):52-53.[3] 朱铭来 奎 潮.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需求分析[J].中国保险,2009(8):21-23.[4]曹红欣.浅析中国企业财产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107-108.

第四篇:体育保险学论文

摘 要

我国体育产业经历了有无到有的过程,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完美举行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也带来了无限机遇,但目前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体育保险是保险领域重要的一部分,在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特点,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体育保险目前发展比较落后的原因,在借鉴体育保险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保险;体育产业;体育运动;竞技体育

前 言

体育保险,是指体育保险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并且承担相应的体育风险的一种保险制度。体育保险不仅具有保险的一般功能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一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喜爱运动、参与运动的人员众多,而且覆盖面广;二是体育保险多以一年或几年的短险为主,涉及寿险、财产险、再保险。不同的运动项目涉及不同的险项、险种设计、费率厘定,和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紧密;三是体育领域广泛存在大量风险,且风险的发生未及性强,因此对保险这种分摊风险损失的工具需求量极大。仅从需求方面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保险,指为运动员提供的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其训练情况的保险,主要是运动员伤残保险;二是体育产业保险,主要为体育赛事参加者的安全保险和体育设施装备及体育场馆保险。从实际经营操作来看,主要有体育赛事保险和体育运动保险。

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地位愈来愈突出,每年举行的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纳人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每年约600场;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也与日俱增,有近3亿多人次参与体育锻炼,而各级别的专业运动员达8万多人。另外,令人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产生保额近3 000亿元。这一切将给我国的保险业带来无限商机。但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急需发展我国的体育保险。

正 文

一、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

(一)发展

我国体育保险起步比较晚,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有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开办体育保险,但正式提出要发展我国的体育保险是在1995年。

直到桑兰事件后,体育保险才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1998年第四届友好运动会,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栽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不幸重伤颈椎。在美国经过近一

年的康复治疗后,于1999年5月回国。桑兰所参加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给全体参赛的各国运动员购买了意外保险,因此桑兰受伤后的医疗费用应由保险公司提供。但并非对桑兰今后的一切都提供了保障,美国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只负责桑兰在美国的医疗费用,并不承担医疗费用以外的生活费用和其他任何费用,也不承担桑兰回国后的医疗费用,因此,桑兰回国后已经停止享受美国的医疗保险。

由此我们看到由于国内体育保险业的空白,桑兰在回国之后没有了医疗和生活上的保障,这个运动员意外受伤之后带来了心理和生活上的双重打击,要不是友好运动会上在美国买了保险桑兰的治疗费用说不定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事件不仅仅影响的是桑兰的个人人生,更是影响这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别的运动员眼里,受伤就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终止甚至是今后生活的难以维持,而一旦受伤并没有相关的保险来保障他们的医疗和生活,这使得运动员们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过分担心和过分紧张害怕受伤,从而难以得到突破。综上所述,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有体育保险的严格支持。

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体育保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近几年有不断升温之势,但目前,由于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体育保险的发展存在诸如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险种少等问题。

(二)我国体育保险的立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v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评估人管理规定》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陆续出台,中国的保险法规体系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是我国体育保险法制滞后于国家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滞后于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具体而言,目前我国的体育保险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保险的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差。(2)国民体育保险意识薄弱。由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人们对参加保险采取匾避态度,且大多局限于财产和人身方面。(3)体育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4)体育保险险种单调。(5)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6)体育保险的专门人才数量少、素质低。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体育保险发展滞后的现状,与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体育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也不能适应我国迅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体育产业。

二、目前制约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方面,体育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1.由于宣传不足与运动员的经济意识较浅,保险观念也比较淡薄。在体育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人们的保险意识很强,很多运动员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保险意识,很多选手不惜重金为自己的一条腿、一只手甚至一个手指投下巨额保险,以防不测。在我国,运动员伤、残、病都由国家负责,因此基本上不需要商业保险,运动员也养成了这种“依赖”思想。而随着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体育组织、运动员都不断变成市场经济中的一员,需要自己为自身的安全保障负责。由于有关体育组织、运动员及广大普通体育健身者风险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因此缺乏主动投保的积极性。

2.购买力薄弱,这是影响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由于许多体育项目的高风险、高强度性,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高,可国家对体育事业的经济投入还不足,加上体育的市场化还未深入,所以广大普通运动员的收入普遍较低,购买体育保险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供给方面,体育运动的高难度、高强度、高对抗性和高标准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死亡率、伤残率都较高,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公司来说,赔付率太高,因此都不愿意承保,我国体育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费率厘定的基本依据——相关统计资料。费率的厘定需要根据标的的出险概率、损失程度,依据大数法则来精确地厘定;2.缺乏相关的技术,尤其是信息、精算技术;3.缺乏专业的人才。4.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体育保险的发展以不仅仅关乎某个单一的行业,同样关乎教育,科研,法律,宣传等许多方面,并且需要加快体育事业走向市场化的步伐。

三、借鉴国际经验,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

(一)发达国家体育保险的发展状况

1.从供给主体来看,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保险企业中既有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又有兼营体育保险业务的公司,他们还有比较发达的中介组织——保险经纪人,也有专门的体育保险经纪人,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保险的发展。

2.从保险对象来看,保障范围十分广泛,不仅覆盖了竞技体育,也扩大至学校体育、群众体育。

3.从保障程度看,不仅有商业体育保险,也有社会体育保险,保险金额高达上千万美元。

4.从保险险种看,险种多种多样,如公共责任险、产品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各种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重大赛事的保险,财务保险,环境损坏保险等,较好地满足了对体育保险的各种需求。

5.从法律法规看,法律法规对体育保险的职能、保险的对象及对保险经纪人的经营活动范围等方面均做出了严格、详尽的规定;有的对运动员伤残保险、比赛保险、场馆保险等都作了强制性规定,要求每一项比赛的主办者都必须对观众和运动员的安全负责。

(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体育保险的对策

1.加强保险宣传,通过媒体和学校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增强人们的保险观念。只有当运动员们意识到了保险的价值和风险的时刻存在的情况,他们才会主动积极的购买体育保险。只有当保险的购买人多了才能实现保险集小钱分大险的初衷,同时也能让商业保险公司看到商业价值而不至于对体育保险望而却步。针对目前运动员购买力薄弱的问题,可争取保费的多方筹集,如争取企业赞助,国家和集体都分担一些,运动员自己分担一部分。

2.加深市场改革,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不仅保险业要市场化,体育业更应该与市场接轨,让市场来解决市场的问题在稳定的经济前提下是最好的方法。另外还需要国家给与体育保险业政策上的扶持,如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让我国保险公司在市场中更具备竞争力。

3.扩大体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险保障程度,同时建立相关的统计资料库。体育保险不仅针对竞技体育领域,也要扩大至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有关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有些地方比较笼统,也没有为运动员和体育赛事上保险的强制规定。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及配套的法律法规,如体育运动法、侵权法和保险法,并对基本的体育运动保险、体育赛事保险做出强制性的规定。

5.细分市场,进行险种创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馆场地的风险特征的多样性和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保险险种的多样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的险种,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6.科研和教育上的支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体育保险发展比较落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既懂体育运动知识又懂保险知识的资深专业人才。因此,可以暂时引进专业的人才,同时加快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

7.加快我国体育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发展。在国外,体育保险经纪人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接保险公司和顾客的重要桥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保险经纪行业十分薄弱,只有一家兼营体育保险的中介公司。

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在体育保险方面的缺陷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妨碍体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目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体育事业发展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家实际,不断创新,寻找到一条最适合我国体育保险业发展的道路,让体育业和体育保险业能相互促进发展。

第五篇:保险学课程论文 文档

《保险学》课程论文

近代保险首先是从海上保险发展而来的,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是海上保险的萌芽,为使航海船舶免遭倾覆,最有效的解救方法就是抛弃船上货物,以减轻船舶的载重量,而为使被抛弃的货物能从其他收益方获得补偿,当时的航海商就提出一条共同遵循的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原则:“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可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特定的环境下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工业革命的发展是最早在英国开始的,也很快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工业革命的开始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从手工业转向机器生产,人们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人们更需要一份保险来分担他们现在迅速增加的风险,此时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也大大增强;当时的西方国家或者说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中,保险业是不被大多数人知道并且运用的,所以说各个国家国家的保险业的发展也只是以自己国家为经济单位,不存在全球化的特点。

中国保险业的崭新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使我国停办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重获新生。然而此时的世界已经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是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此时要对世界敞开大门,其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面向全球化。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关注保险,了解保险,对于保险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又由于此时世界各国的保险事业发展可以为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得借鉴意义。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形势的好转,是我国结束了温饱为目标动的阶段,人们家庭财富的增加使人们对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有了很大的需要,这也使保险行业有了很多新的险种的出现,如教育险、旅游险、休假综合保险等。随着保险种类的增多及人们对于保险需求的增多,这也对于保险公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也就是说保险公司能够满足于人们的需求并且要让消费者满意。当下的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和联系的网络化使保险事业的发展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当然也有其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新阶段,深层体制矛盾逐渐显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险业提出了迫切要求,因为保险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其一,保险业不仅可以通过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来应对灾害损失,而且还可以通过塑造稳定收支预期来增加消费和拉动经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完善经济保障”方面的作用。其二,保险业不仅可以通过担当资金融通媒介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产业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保险业在“优化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三,保险业不仅可以

1通过促进社会公平分配来协调社会矛盾冲突,而且还可以通过承担社会道义责任来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从而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认为保险事业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农村保险业务,为适应农民富裕起来以后对安全保障的需要,支持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农村保险业务将成为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重点之一。除继续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两户一体”和农民家庭的财产保险以外,要在总结以往试办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办理养殖业保险。至于种植业保险,由于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不断摸索经验,因地制宜地逐步扩大试办范围。在农村保险机构不够普遍和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出现了农民自办的农村保险合作社,这是自助性质的组织,国家保险公司应当在业务上积极给以支持、指导和监督。当然,如果有很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话也是为我国养老问题做出很大的贡献。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养老问题也是迫在眉睫,实施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法定养老保险,使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工作社会化。对于城镇个体户和农村“两户一体”的养老保险,我们也正在制定办法,准备逐步办理。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人身保险,如带有长期储蓄性质的简易人身保险、一年为期的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也有很大发展潜力,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在全国城乡推广。当然,这些养老保险应该切实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及购买能力。

我国保险事业要想更加有效快速的发展,必须克服其现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从事保险的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其次是随着十八大的召开逐渐将养老保障推向给家庭,又由于中国传统“养儿防老”的信奉,既为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得市场空间,也向其提出了挑战,保险必须让人们对其风险转移产生信赖,才会给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

中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既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验,更要切实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使保险事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事业,更重要的整整切切为人民谋取可信赖的风险转移途径。

下载保险学论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险学论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学专业论文

    试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摘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和运用保险手段处理企业风险的能力,......

    保险学相关论文(精选5篇)

    保险学专业学生政策能力培养探讨 摘 要 保险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能力,必须对保险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政策能力的培养。保险学专业学生政策能力培养时要突出教学......

    保险学论文的总结

    保险学论文的总结 由于保险学属于应用型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独立学院开设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保险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应具备业务的能力。以......

    保险学结课论文

    可保利益原则案例:雷松与王丽在大学相识,因为志趣相投而结成好友,并且两人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各自家长的首肯。毕业后,两人虽然没有分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书信往返。雷松的生日快......

    保险学原理论文(5篇范文)

    保险学原理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1025班 姓名:孙瑀晨学号:A08100371 一 你认为哪一个关于保险的概念更合理?说明理由(不少于300字) 我认为关于保险的损失分担说更合理,该学说从......

    保险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6 分,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标 号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1 . 现代火灾 保险 之父是( A 尼古拉斯·巴蓬 C 爱德华·劳埃德 )......

    保险学题库

    《保险学》习题库 计算题 设:甲、乙两家保险公司承保家庭财产,发生保险事故损失7万元,甲公司保险金额为6万元乙公司保险金额为8万元,已超额投保,请按重复保险的赔偿金额责任分摊......

    保险学实习

    2013年辅修保险学实习报告 在上学期完成保险学辅修理论学习之后,这学期我们进行了基于浙科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的保险学实习。在模拟实习软件中每个学生都有四个身份,即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