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根据银监会的安排,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派遣高管人员到各商业银行挂职学习,主要学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学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对形成信贷风险的责任追究使我们深受启发,很值得农村信用社借鉴。
近些年来,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较快,贷款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盈利能力,提高了农信社的社会知名度。但是,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一般借款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
二、担保抵押流于形式。当前农村信用社除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抵押保形式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对有权部门评估的权利价值认可比例过高。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二是对有抵押、担保人的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平时对担保抵押物监管不严,潜在风险大;三是签订抵押担保合同范本不
一、要素不全、主体不符,诉讼时致使担保抵押合同无效,形成无效抵押。
三、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一是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例高达70%以上,按照建设银行损失贷款对利润影响的公式测算:增加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损失相当于发放12.9亿元贷款或增加14.96亿元存款或相当于1058万元中间业务所创造的效益,依此看来,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二是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三是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任务、盈余指标,一味追求虚假利润,不惜成本放贷收息,用新的违规行为掩盖了已经暴露的信贷风险。
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前调查不够深入,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准,重视不够,只片面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即借款抵押物的变现处理)二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县联社信贷岗位人员既是贷款审查岗,又是贷款审批岗,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三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信贷员未实行客户经理制,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四是信用社各岗位之间,县联社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人员在行使监督职权上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五、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调查信息不能通过信贷咨询系统及时了解,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信息得不到及时发现,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普遍。
六、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七、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由于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未进行责任划分和认定,致使对违规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未严格执行处罚处理,有的只是简单的经济处罚,未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治理,有的根本没有实行责任追究,致使责任不清,加之信贷管理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不理旧帐,责任追究形同虚设。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一、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信贷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信贷人员在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贷款“三性”的安全第一、防范风险、执行政策的原则,像商业银行一样每个季度定期组织各种信贷培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自上而下全员树立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整个信用社系统营造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占领和巩固农村阵地。基层信用社、分社除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外,严格控制大额贷款的投放,防止垒大户形成贷款风险;城镇信用社在贷款投放上可适当放宽条件,采取实行贷款营销足额担保抵押的形式进行资金运用。
三、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一是除小额农户贷款外全面实行信贷项目责任制办法,分信贷经营主责任人和信贷经营岗位责任人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及收回整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为终身责任制,如果形成信贷风险按此责任划分后实行责任追究。二是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规范借款合同文本。从信贷业务的受理、调查评价、审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档案管理整个操作流程制订统一的标准样本,依法做好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全省信用社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规范信贷发放用纸。三是强化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真正建立审贷分离的约束机构,实行“审、贷、查”三岗分设,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条件的县联社还可成立风险管理部严格实行审贷分离,把信贷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四是严格担保抵押手续,担保抵押的意义在于当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风险时,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而建立的一种补偿机制,使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得到化解和转移。因此,在办理保证担保贷款时,必须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资格和能力的审查,在办理抵押担保贷款时,不仅要看抵押物的原值,更要看抵押物的可变现净值,一般不得超过变现值的70%,在办理质押担保贷款时,除与出质人签订相关质押合同外,一般借款期限在一年内不得超过质押现值的90%。
四、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建立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贷款按四级分类管理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九十年代的管理模式一样,对贷款占用形态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管理层在管理中难免有点缺乏章法和条理,经常顾此失彼,导致信贷资产低效率,随着业务发展需要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讲究动态化、系统化和数量化。原先那种简单、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竞争需要,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建立以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系统、信贷风险预警系统、贷后监测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贷数据的基础管理工作,及时录入客户数据确保准确、及时、完整、按信贷风险五级分类真实反映。二是加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的信息反馈,农村信用
社要及时加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咨询系统,通过查询,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或在其他行、社借款情况。三是及时搞好贷后检查,主要包括客户检查,信贷风险检查和担保检查。由贷款经营主责任人或岗位责任人负责实施。并对检查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对未按合同使用资金和还款结息的等违约客户进行重点检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呈报风险管理部门存档。四是对出现以下预警信号的客户进行风险调查评价。由经营主责任人或岗位责任人跟踪了解情况,及时提出纠正或处置方案,报有权人审批实施,预防和减少信贷风险。(1)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
(2)贷款连续两个结息日欠息;(3)不合规贷款,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及到期不能履行还款约定的贷款;(4)借款人从事有风险很大的行业,虽然暂时未出现风险,但容易因市场波动出现负面大幅度变动;(5)借款人采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而取得贷款;
(6)借款人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失踪、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其继承人、监护人、财产代保管人拒绝继续履行借款合同;(7)借款人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及其他法律纠纷,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8)内、外部审计及上级相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客户。
五、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已经出现预警信号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或信贷部门将不良资产基本情况移交资产保全部门,由资产保全部门牵头,稽核、纪检监督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派员配合成立小组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资产保全部门按借款合同要及时进行资产保全或法律诉讼程序依法收贷,小组其他成员要按照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清责任,对属于市场风险或违规操作进行定性,确定信贷主经营责任人与信贷岗位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划分,再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责任赔偿和行政处理,直至该笔不良资产执行终结完毕。同时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进行新老划断,采取责任清收和行政、法律手段出台相关清收措施进行考核,逐步化解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资产质量。
第二篇:浅议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框架下,其内控建设、人员素质及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均存在掣肘因素,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识别、控制、防范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思考整改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经济案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案件的发生。农村信用社金融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不仅会给案发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会给信用社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腐蚀着农村信用社社会信誉的基础。伴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开展,必须对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高度重视,强化措施予以及时加强管理、防范查处,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化,往往被认为简单而疏于管理。随着时代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信用社正处于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道德风险不断加大,使得操作风险日益突出,内部案件频发。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而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因此.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弊端。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三)流动性风险。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趋紧及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来源不足。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感到头寸紧张,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从资产结构上来看,因政府财力不够,农信社通过改革仍然无法清偿历史包袱.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四)利益抉择风险。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发展的多元目标冲突.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市场定位难以把握。而其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地方政府干预目标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就面临着利益抉择的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难以彻底理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难落实,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形成一定的经营风险。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在发展、完善的同时,也成为经营风险的积累过程。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二是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翅: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拓展业务经营领域的倾向,面对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缺乏应对和防范措施。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难到位。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不力,内部审计监察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制衡的目的。
(四)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儿乎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对不同苣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乏一个独立有效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这种管理职责分散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三、农村信用社风险存在的特点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主要是指金融违法违规案件,这些案件作案手段低,方式简单。多数以收贷不入账,截留资金或挪用库款等简单手段作案,甚至个别作案人在给储户开具存单后,采取撕掉底单或抽掉卡片账式作案。
重要业务岗位案件及代办站问题较多。在农村信用社基层单位,会计、出纳、储蓄、信贷等重要业务岗位人员,长期在一个单位,多年不轮换岗位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人多职,多人一岗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一个业务流程由2人,甚至1人完成的情况也很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由于代办站设置在村里,远离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督,代办站全部业务由代办员一人办理,因此代办员挪用资金、私自或参与经商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涉案金额不断增加。据统计,农村信用社近几年金融重大案件数量占案件比重增加,而且涉案金额也大幅增加,给农村信用社稳定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出具虚假存单和非法担保案件突出。这类案件中,多数是基层单位负责人作案,包括联社、信用社、信用分社正副主任,无视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擅用权力。同时由于单位负责人作案或参与作案,具体工作人员慑于权势,或怕得罪,或为讨好,容易互相包庇,形成窝案,致使案件被长期掩盖。
内外勾结作案,谋利动机明显。从涉案资金用途分析,很多案件都是内外勾结,为获取某种利益形成的,经商、办企业、炒股票等谋利形为,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暗中的,有与人合伙、合资经商、办企业,也有的是借亲属或朋友名义经商的,甚至有挪用账外资金直接搞账外经营,或将资金直接借给他人谋取利益,还有的是炒股票、购买彩票等。
四、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国农村信用社数量多、规模小、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各地区经济金融坏境差异较大,又面临划归省级地方政府等多项改革,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应充分发挥省、县两级联社的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先进的风险文化,教育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 金融活动与金融风险具有共生性,信用社不能回避风险,只有管理风险。信用社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风险,放贷有信用风险,投资有市场风险,业务运行有操作风险,采用先进科技有科技风险等等,信用社要生存发展就无法回避这些风险。但是,风险是可以被管理的,信用社可以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的大小、分散转移风险、为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是建立风险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案件防范工作的领导。不管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如何变化,都不能削弱对案件的防范工作。各级信用社的领导要充分认识金融案发形势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将案件防范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制定案件防范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以一把手为责任人的案件防范责任制,逐级签订案件防范责任书,把案件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端正经营指导思想,按照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理念,正确处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局部与全部的关系,以及竞争与规范、改革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等等,纠正片面追求业务扩张,忽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二是强化内部管理是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相互制约、制衡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出纳、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以及信用卡、网上银行等新业务品种操作流程,下一环节要对上一环节经办的业务有监督和制约的措施,违反操作规程或逆程操作的要有处罚手段,充分体现内控机制的可操作性和硬性约束力。严格规范和控制关系人、关联企业的贷款和贴现、担保等风险比较突出的业务。逐步规范和加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将其权力的范围、行使程序、责任匹配、监督约束、效果评价等纳入内控机制建设的范畴,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定,同时对管理人员权力行为要设定若干“红线”,规范其权力的行使。要建立和完善对员工行为和业务操作的排查制度,对已发现经商、从事第二职业或有轻微违法
违规等不正当行为的职工,应劝其立即停止此类活动或调出,定期对全辖所经办的各类业务操作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各类案件隐患,把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案件高发的会计、出纳、储蓄信贷等岗位,重点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严格按照双人临柜,交叉复核,钱账分管,审贷分离,以及印、证、押、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制度要求落实到位。内部账务必须坚持日清月结,定期查库,建立计算机自动对账系统,保持对账工作的连续性,定期进行内部账款和外部资金往来的账务核对。同时,按照近亲回避的要求,安排各业务岗位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行强制休假和离岗稽核,彻底铲除案件滋生的土壤。
四是必须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靠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人员具体执行和操作,但风险管理不能仅限于这两方面的人员,任何岗位的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考察风险因素,并尽可能将其压到最低限度。因此,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的素质;经常开展法制教育,特别要结合已发案件,深入剖析发案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员工遵守法规、制度的自觉性,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
省级联社指导农村信用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履行代表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职责。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组织可按四个层次建设:第一层,在省级联社建立隶属理事会的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控制官可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担任,成员包括主任或副主任、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派出机构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政策和方法、对省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进行风险评价等。第二层,在地市建立以派出机构为负责人为首,以其下属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隶属于省级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指导本地区县级联社风险管理工作,确保省级联社风险管理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评估本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预算风险变化情况,定期向省级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告。第三层,在县级联社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控制官由联社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分支机构负责人或信用社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按照省联社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风险管理规划、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第四层,在联社分支机构或信用社设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分支机构或信用社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主要业务骨干,按照县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要求,指导、带领员工做好识别、度量和控制风险的每一项工作。这样,防范信用社风险的层次明确后,对已发案件要严肃处理,这不仅是对案件的态度问题,也是对防范风险和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已经发生的案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应由省级联社分管领导负责查处;涉案金融1000万元以上的,省级联社一把手应亲自挂帅进行查处。核查后应兑现案件防范责任书的全部内容,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要追究负主要和重要责任的高级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对责任人不仅要给予行政处分,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案发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选先进单位的资格,主要领导不得晋升职务和工资。
与此同时,要针对案件多发地区或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的地区、岗位、业务、环节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打击和治理力度,遏制案件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职能作用,把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活动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日益明显,内部治理环境、市场及监督环境必然发生巨大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客观上要求理事会、监事会将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计划,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政策,建立起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四)要把风险控制同市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按“四只眼原则”办事。对“四只眼原则”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双人调查、双人审批、双人核保,而是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强调由“两只眼睛”来自业务拓展系统,另外“两只眼睛”来自风险控制系统,四只眼睛同时审查一笔业务,才能保证对风险分析和业务判断更全面准确。双方人员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和维护信用社整体利益的高度评价具体的业务,当出现分歧时,二者要充分磋商和交换意见,争取说服对方或各让一步。如果分歧在同一层面不能解决,则应向上级汇报,由上级裁决,在一定额度和范围内县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有最终的裁决权,超出额度范围应由省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裁决。
(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的量化分析和管理 传统风险管理主要是依赖定性分析,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艺术性,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省级联社承担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领导责任,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参加风险管理工作。近期,可先将对信用社影响较大的信用风险、流动风险作为管理重点,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操作性较强的量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积累风险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指导、组织和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工作,使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中国足球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足球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足球的现状:
足球运动是第一大体育运动项目,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足球运动这一项目已经影响到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多人把足球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但同样是亚洲人,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韩国足球队水平差距是巨大的,中国足协的副主席张吉龙说:“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足球一直处于摸索、探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也搞过职业化,10多年职业足球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但中国足球还是在原地打转。这让我们必须要反思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足球的水平搞上去。”
中国足球在近二三十年间取得的成绩可谓是屈指可数,不仅如此中国足球的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跟不上国际的大潮流。本来还能够在亚洲排的上号的中国足球到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亚洲三流。,从1978年开始中国恢复了全国甲级和乙级联赛双循环升降级的制度,并建立了全国成年队联赛和青年队联赛的各级比较稳定并且系统的竞赛规章制度。1982年至今,中国足球队参加了所有世界杯足球赛的预选赛和奥运会的足球预选赛,并且在2002年中国足球队在米卢蒂诺维奇主教练的带领下艰难地冲进了世界杯的决赛圈,中国以亚洲第五的身份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杯的大舞台,然而三战皆负的比赛成绩,最终使得中国足球队的排名没有出现在世界排名榜上。2006年9月6日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以0:0战平新加坡队,让中国的球迷绝望了。在当时比赛的前几天,国际足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国足球队的世界排名最终创历史新低仅仅排在了103名,在亚洲也仅仅排在了第15名,中国足球队沦落到了亚洲的三流球队。20年来我国足球的水平总是不尽如人意
二、中国足球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的原因:
1、中国足球管理制度的缺陷:
(一)体制落后,伪职业化,商业运营极差:
职业化整整二十年,中国足球行政指令依旧横行,“伪职业化”倾向明显。特别是目前运营中超联赛的中超公司,表面上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实质上隶属于中国足协,表面上运营整个联赛,实质上局限于项目招商,功能相当于欧洲国家足球职业联盟下的一个商业部。
(二)球场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硬件设施不足,利用率低是直接影响中国足球运动普及的一大主因。目前,伦敦各类足球场约3000多块,北京的体育场不到100块,符合标准的足球场更少,并且国内各球场多为不对外开放的校园球场,足球运动的全民普及无法开展。
(三)足球人口极度匮乏:
目前,中国足协注册青少年球员不足7000人,为日本60万,西班牙65万的1.4%,1%。注册职业球员8000人,足球人口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中国足球的发展。
2、储备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完善
(一)储备人才数量不多
根据有关权威统计,1990年至1995年,中国足球储备人才数量最高,已经达到65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到18万人,然而,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只有5万多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人口数量仅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有60多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格兰,却有6万个业余足球俱乐部和1.3万个学校足球协会以及150万足球人口;德国只有人口8000多万,但是却有足球人口620多万。2000年左右,大量足球学校兴建起来。目前,学生短缺已经成为我国足球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有关足球方面的学术研究少
目前,有关储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与课题很多。从研究对象角度,地域上国内和国外并存。国外学者部分从世界杯和亚洲大的赛事为主要研究对象,世界杯方面的文章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国学术研究方面,大多以职业联赛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得出,在九十年代中期到二零零三年间,有关培养足球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他科研总共近六千篇。在其研究范围,关于足球储备人才培养及足球少年教育的文章近四十篇,大概占总体的百分之一。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学术方面,我国的足球研究相对不合理、不平衡,没有全面研究甚至出现缺憾。学术工作者没有从足球鼎盛国家研究出其管理的精髓,而且足球储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我们的学术学习还有很大差距。这将会使我过的足球储备人才培养理论缺乏科研的支持,导致我国足球在实践工作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使得足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出现滞后现象,阻碍我国足球运动有力发展。
(三)相关法规很不健全,管理滞后混乱
不论是专业足球运动员还是一般球迷,都深深的知道足球储备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真去认认真真去从事足球的青训与培训计划。同时,足协政策缺乏与管理滞后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利益关系不能理顺,资金没有方法保障,而且家长投资足球的负担太重与欲望下降,伴随着中国足球大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了足球系统中最底层一再被动摇,当然这最底层也同样是最重要的一层。
在职业联赛最火的那几年,让我国从专业的足球时代走向职业的足球时代,足球市场开始启动,足球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足协在怎样去进行有组织与有计划的开展普及与提高的这个重要环节上,却是一直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重视。因此,整个足球行业一直处于无秩序、无政策以及无监督的混乱状态。例如,对于当时那些曾经一度兴起的足球培训学校,足协从始至终都没有能颁布出一套行业标准与审核办法。几乎同一时间,全国足球培训学校蜂拥上马,全部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从而导致他们不但没有长期的发展计划与远景设计,更是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管。一直到今天的足球学校严重缩减,足球储备人才不足,并且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塔基不牢固和塔尖不稳定现象非常严重,足协从一开始就没有发挥出他应该有的职能,没有引导好中国足球朝着良性的道路前进,最终导致出现了许多赌球事件和腐败事件,但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组织机构管理混乱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矛盾繁多。
(四)业余俱乐部与足球培训学校的管理混乱
随着“足球热”的持续升温,一些足球俱乐部与足球培训学校在全国各地兴起,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隐患与问题。第一,专业化过于早期,较早的对小足球队员进行学习,食宿和训练“三集中”,并且由于训练缺少针对性,经常忽略个性培养,同时训练周期过长等等,严重影响少年的身心健康。第二,管理混乱无序,制度十分不健全,训练也很不科学。据有关资料显示,那些属于较低专业培养级别的业余体育学校与体育中学人才输送率为高达6.1%,明显高于省、市重点体校二线队l.96%的输送率。
(五)培训学校收费较高,严重影响储备人才的选拔
足球学习呈现出贵族化的现象。存在着学习费用严重超出普通家庭能承受限度的问题,比如1998年,八一足球学校学费为2.2万一年,建校费为2万一年;北京龙力足球学校学费为3万一年;中国足球学校学费为1.8万一年;西安唐信足球学校学费为0.8万一年,赞助费要3万一年;国力足球学费为0.7万一年。因此,这样高的学费就会把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喜爱足球的年轻人拒之门外,使之不能得到正规的培养。
(六)青少年储备人才素质低
大家都知道,目前,困扰中国足球的一大困难就是足球运动员的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如此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因为思维与领悟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水平比赛与训练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因此球员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原地踏步,不再前进。除此之外,小球员过早地和家人分离,往往在心理上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相反,世界杯上进入前四名的韩国足球队,他们的大部分足球运动员都是来自韩国大学生队,他们真正的把高等教育与高水平的足球训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们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足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去踢球,培养学校遭受信任危机
很多培养学校在招生时对家长和学生做出关于学生毕业后出路的保证。但是,由于我国现在职业联赛所需求的运动员人数非常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不能去踢职业足球,那么他们就必须面临着自主择业的局面。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足球训练上,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很少或者干脆不学文化课,导致毕业后就业面非常狭窄,并且事业发展没有后劲。
3、球员为中国足球差找借口,推卸责任
如果英超或意甲中流球队的主力队员的各个平均指标为10分,中国国家队队员的对应的指标大概是:身体素质9.5分,场上努力和作风9分,技术(无干扰情况)9分,技术(有干扰情况)7分,个人意识5分,配合意识和能力5分,阅读比赛和预见能力3分,心理素质7分,不可测素质5分。中国大多数队员生活不富裕,家庭状况拮据。球队主力位置的竞争十分激烈,他们大多数是十分努力的,很多队员在场上无球的情况下跑动配合不积极,,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跑或者跑不动,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跑,这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比赛的能力和足球意识。这些能力从9岁左右就要开始逐步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没有速成班.,他们小的时候就没有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中国足球长期徘徊不前, 甚至在走下坡路.有着那么多的人口, 有着那么多的球迷, 中国足球却那么差, 实在让很多球迷搞不懂。经常能听到以下一些借口:
(一)东方人不适应足球
在90年代以前, 这个理由长期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日本足球的崛起, 这个理由已站不住脚了.美国职业联赛中还有二名全明星华裔队员, 并多次入选国家队。
与英国, 巴西这样的历史足球强国相比, 中国足球的基础是比较差.但是与日本美国着这样的足球新兴国家相比, 中国足球的基础要比他们好的多.(二)经济没有日本美国发达
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实力为他们的足球腾飞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后中国足球从81年的亚洲一流下降到06年亚洲二流.而这25年中国的经济实力上升了几百倍.(三)场地不够, 场地差
有美国日本那么多平整漂亮的自然草坪当然好.但是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都是在破烂的场地上开始的.贝利还踢了好几年在袜子里面塞垃圾的“足球”.中国的所有学校都有操场, 都有体育课.儿童足球并不需要很大场地.可以注重一些比如象盘带,控球,玩球,颠球等需要大量训练时间但仅需要很小场地的活动.(四)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没有孩子踢球 不少人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没有孩子踢球.但是在学校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玩球.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更不愿意将孩子送到高风险的足球学校.姚明和刘翔不都是独生子吗? 家长们愿意的是在不放弃学习的前提下, 让孩子提高足球水平, 看看他们到底能否成明星.(五)高校录取政策
高校以考分为标准的录取政策导致家长不让孩子踢球.由于升初中大多数地区不需要考试, 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太重.这个阶段参加体育活动很有必要.而事实上玩球的孩子并不少.少的是基本放弃学习而去足球学校的孩子.教育部有一系列的对优秀足球队员的优惠政策.获得二级足球证书高考就可以加几十分.而只要是省级和足球重点城市的前四名就可以获得二级足球证书, 并不很难.目前的高校联赛也促使很多高校(包括北大清华)愿意特招有足球特长的学生.三、相应对策
1、有关中国足球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自身问题的改革:
(1)净化环境,没有一个好的行业环境,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不过这个在中国做起来比较难,这需要各方面的体制改革进行配合,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恰恰就是这个决心,在中国包含的太多的暧昧;
(2)正视自己,戒骄戒躁
每当有一点成绩,不但行业自身膨胀,媒体也煽风点火,牛皮吹的满天飞,似乎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一战成名、功成名就。一直抱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国足球谈何发展?
(3)合理分配,论功行赏
例如不进球就从上到下不发奖金,只有底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象现在这样勇夫懦夫、有功无功一律乱赏,人人皇帝,日日笙箫。长此以往,国足一定会把原始的那一点点上进心也消耗殆尽,剩下的只有球迷的眼泪;
(4)善待球迷,知恩图报.没有球迷,足球连个屁都算不上!球迷才是足球的衣食父母、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理由。好好善待他们,让球迷高高在上吧,把自己的不可一世赶紧收起来。另外,足球这个行业如此富裕,在物质上也好好回报球迷们吧,该免票就免票,哪怕发给现场球迷每人一瓶水,他们的心也是甜的。因为,最可爱的球迷是最容易知足的,而不知所谓的“球星”才是最贪婪的。
(二)、足球体制的改革:
(1)加快体制改革,建立职业联赛独立运营机制,成立独立自主的联赛公司,负责国内各级职业联赛运营。
(2)建立并完善联赛公司独立运营机制,联赛公司独立运营管理职业联赛,独立进行商业开发,独立拟订和实施职业联赛发展规划,独立处理职业联赛日常事务,独立对办赛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独立完善和规范的申报制度,审议制度,评估制度,问责制度,各级职业俱乐部会议及联席会议等制度。(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鼓励兴建大型专业足球场: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兴建大型专业足球场,在改建现有的公共运动设施的同时,增加足球场数量。
(4)加快扩大足球人口,提升足球从业人员素质:开办专门的足球学校,培养高素质的足球人才。
总而言之,中国足球的出路就是打破行政垄断,尤其是把足协和它名下的企业进行市场化改制,引入充分的竞争,变成民间组织。因为这些通过权力依附在经济体内的特殊利益集团本身已经成为毒瘤,吸收无数资源,毁坏市场价值。打破这种垄断,将让中国足球的增长更具备活力和公正性。使足球领域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官员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俱乐部、球员、球迷这一足球的主体说了算。
2、促进我国足球储备人才发展的对策
(一)严厉打击“假赌黑”行为,净化足球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足球环境中,家长才能放心将孩子送去踢球。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严厉打击中国足球的“假赌黑”行为,司法机关要强势介入,并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且完善相关制度,彻底除掉这个“假赌黑”毒瘤,净化中国足球环境。此外,中国足协还要积极制定出规范的行为规章与制度,并且要严格按制度行事,同时要对球员的违纪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努力提高球员的自身文化素质。
(二)足球学校与高校联合办学,努力探索足球与教育的结合
这个做法不仅仅是解决过早专业化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之间矛盾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更是提升我国职业足球储备人才自身文化素质的一条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解决学员毕业后另谋出路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球员的自身文化素质可以通过高校的培养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球员自己文化素质能够适应足球训练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职业球员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即使将来学员不去踢职业联赛,也可以有能力从事其他行业。
(三)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活动,推进足球在校园的普及程度
全运会足球赛制的改革与全国各地消失多年的青少年足球队重组,皆传递了放眼未来的中国足球崛起大思路。在去年10月中旬,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初中联赛的开幕式在青岛天泰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从我国建国至今,第一次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重大项目。在我国喊了无数次口号之后,在足球与教育相结的模式上终于勇敢地踏出了一步。从今以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足球运动在学校里的普及程度,利用学生寒假、暑假和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大量的校园足球联赛活动,真真正正做到让足球活动在学校里普及,这一做法将很好的推进我国足球发展事业。
(四)把五人制足球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 五人制足球由于运动场地占地面积非常小,并且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开展与普及。在很小的空间里使得双方队员之间的距离很近,从而使攻守转换次数多与频率快,并且游戏方法简易。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的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很好的提升青少年的足球技术水平,可以成为选拔足球储备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练队伍的专业文化水平与科学文化知识
足球训练它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实验与研究的过程,积极提升教练员依靠科技提高训练质量的能力与自身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要,足球训练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教练员才的具体实践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足协应当通过与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进行合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教练员培训班进行学习,努力安排教练员去进修,多多鼓励教练员去参加研究生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技能。教练员只有掌握了进步的足球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才能使自己更加清醒认识足球的发展现状,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训练。
(六)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与经营理念,制定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效管理制度
中国足协作为足球协会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理所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服务体系,并且建立健全协会的各个部门与机构,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制定出一套本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足球事业才能快速有序的向前发展。
总结:
好在当局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足球的问题,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足协已经开始重点转向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数年效果应该可以逐渐显现。事实证明,在中国任何事情只要中央领导重视都可以做的很漂亮。所以对中国足球抱有信心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足协与欧洲足球强国的合作中,中国足协将送出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球员赴欧洲俱乐部训练,完全融入当地足球氛围,接受先进足球理念的熏陶。在国内,我们的职业俱乐部更加重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定于明年9月份开始招生的恒大皇马足校,将由皇马俱乐部派遣教练进行训练,首期招生3000人,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培训学校。只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在这之前国内俱乐部跟外国俱乐部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如果恒大皇马足校办好,将会成为中国足球人才的摇篮。另外,此前一直受到冷落的校园足球也将兴起。中国孩子不是不爱踢球,是教育制度不允许,踢球会影响学业的思想一直中国人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亚运会上,以业余球员和学生组成的日本男足夺得冠军,他们的学生军战斗力都如此强,真不知我们以职业球员组成的国奥队0:3败给他们的时候是何感想。
中国人是爱足球的,我们缺乏的不是激情,我们缺乏的是脚踏实地为中国足球办事的人。中国足球的未来掌握在足球的管理者手中,寄托在青少年球员身上。希望足球管理者能够吸取前十年的血泪教训,改变急功近利的官僚思想,将青训坚持下去,为小球员们创造健康的环境,教会踢球的同时也需要教会他们做人,培养出中国的足球巨星,为其他球员做好榜样,吸引更多人投入足球事业。
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足球目前的转变,那么我也相信,只要星星之火能持续闪耀,10年后,我们会再笑傲亚洲足坛,世界杯也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贸新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8
[2]雷五平.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与产出问题研究——以足球学校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3]黄文宾.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4]王剑.中英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5]朱植林.五人制足球纳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福州地区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245—248.[6]于文谦,刘玉.论文化自觉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7(5):31—33.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精选)
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D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款业务超常发展、贷款业务稳健发展、不良贷款压降成效显著、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组织能力较弱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组织能力虽不断提高,但与市级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资金组织能力仍相对较弱。一是集体存款呈下降趋势。全市农村信用社的集体存款较年初下降了8000多万元;二是定期存款上升幅度较大。存款结构的倒挂,加大了农村信用社运行成本。
(二)贷款营销后劲不足
在农村信用社大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于业务增量创历史的成绩,存有“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销工作停滞不前;市场营销方向迷茫,驻足观望气氛增浓,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力度较弱。
(三)网点建设相对滞后
营业网点是办理业务的主要平台和业务转型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部分网点标识不统一,人员配备不到位,营业设施陈旧老化,没有做到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如有的网点办公设施破旧不堪、东西摆放杂乱无章,对待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也是千孔一面。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客户的有效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切实抓好市场营销
一是做好优良客户和项目储备。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拓展项目、营销项目上早出手,为今后业务经营上台阶、缩小与同业的差距奠定基础。一是要切实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拼抢市场、做大做优信贷资产业务。二是要在冷静分析市场、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强化贷款业务营销,尤其是要加快已准备好的项目投放。对年内不具备投放条件的项目,要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为明年尽早投放打好基础;对今年能够报批的,要加快报批进度,力争早投放早见效。三是要加快市场营销节奏,切实提高后台操作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抢占发展先机。四是要加强客户经理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是要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客户经理贡献率的挂钩力度,拉大客户经理分配差距,激活经营活力。
二是拓宽低成本存款增长渠道。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虽然保持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加强存款业务营销。要下大力气狠抓集体存款,特别是加强对既稳定、成本又低的企事业单位公存款的营销力度。要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创新业务合作,促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客户服务综合回报。要坚持做客户、做服务、做综合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产品组合、业务联动的综合营销意识,加快业务内涵式增长。要对有潜在
1需求的客户逐户排查摸底,锁定部分合作基础扎实、忠诚度较高、附加值较高、信贷关系牢固的客户,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资金链、采购链、销售链、投资链等相关环节的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客户在资本筹集、项目投资、经营运作、资金与财务管理,有侧重地实施产品的分类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服务的综合回报。
(二)努力增加有效收入
一是加大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后阶段,财务会计部门要加大对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的监管和问责力度,切实堵塞收费漏洞,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同时,挖掘业务量大、有增收潜力的收费项目,适时增加条件成熟的收费项目,以提高中间业务价值创造水平。
二是努力提高重点产品创效。要在继续加大福祥卡发行的同时,大力推进银行卡产品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的转型,强化福祥卡营销,努力完成银行卡收入计划。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证券、保险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合作,带动产品功能创新和服务叠加,增加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要积极拓展保险代理业务,大力营销宣传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保险产品。
(三)扎实做好风险和案件防控
一是进一步强化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与监测。国际先进银行的历史经验表明,“三分放贷,七分管理”。各经营单位要切实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贷后管理,当前的重点:一要严格信贷客户用信的审查、审批与跟踪管理,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核实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及真实用途;二要按规定办理好抵押物登记手续,加强对抵押物的监管,确保抵押担保合规;三要加强对客户贷款的清收管理,对内的存量贷款户,客户经理要在年内上门催收一次,彻底摸清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确保贷款资金不被“蚕食”,确保能按期收回。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员工行为的排查和处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要突出排查重点,对经商办企业、经商亏损、买彩票、买股票、买码、赌博、吸毒、向客户借支、家庭长期不和、银行卡高额透支等重大风险信号,进行重点排查;要讲求排查方法,加大跟进处理力度,对排查出有不良倾向和问题的人员采取引导教育、调整岗位、停职学习、调离原单位等组织措施,并切实加强对问题人员的后续监控。
第五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建好、养好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在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修建公路很重要,如果没有公路,就不存在养管,车辆也无法行驶,然而如果重视修建,而忽视养护管理,新修的路排水不畅,塌方不断,坑槽连片,乱堆乱放、乱挖、乱建,很快就无法安全通行,白白浪费资金,使公路无法发挥效益,这样的公路宁可不修。请看,国家年年投资村道,而真正通村率有多少?犹如一个家庭,男人在外创功立业挣钱,如果女人在家不好好经营管理,男人挣再多的钱也没有好日子过。但是,人们往往非常重视修建公路,那多自豪,立即可以通车,交通立即改变,工程摆在那里,而养管公路象女人干家务,默默无闻,干好了应该是哪样,稍不注意就有问题在,一天到晚忙碌不止却好像没干什么活,一场大雨来临,塌方无数,水沟满了,涵洞不通,大车一压坑槽连片,这里乱建,那里乱挖,那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啊。我亲身体会,所以我大声呼吁,请各级领导重视养护管理,改变重建轻养的观念,建设和养管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二、现状
农村公路可分为县公路即县城关各乡(镇)的公路,乡公路
即乡到所辖行政村委会的路。村公路,即村到各组的公路,根据《公路法》规定,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县公路县管,乡公路乡管,村公路村管的原则,各负其责,形成农村公路养管体系。事实上农村公路中只有县公路才能正常养护,而养护经费和管理费用极少,2002年以前,实行“民办公助”、“民公建勤”的办法解决县公路养管经费的不足,我县由政策制定了道工最低工资145元,其中公助60元,乡镇从民工建勤费中支付35元,县财政从车辆建勤费中支付50元,然而真正落到道工手中的不足100元/月,不足国省道工的1/10。2003年,农村取消了建勤费,养护费用实行转段支付,我县道工财政补助增加到23万元,县政府和县交通局尽了最大的力量,但每公里仅1700元,跟兄弟县4000元/公里相比相差很大,加之养护管理人员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别的县都已纳入财政预算),“人吃路”问题法解决,加上市上养管补助费平均每公里包括备料、道工工资、机械费、养护管理费、人员工资等在内不足3200元/年,不足国省道的1/10,加上县公路路面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健全,防护工程少,抗灾能力差,给养护带来极大困难。在养护管理方面,2003年开始推行养护体制改革,实行根据养护、计量支付、竞争上岗,但最根本的投入问题未解决,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工资太低,无人应标,正常单价计量支付不起,成立专业养护队,以道工为基本单位进行考核管理,只认道班班长,对其进行考核支付,根据养护计量支付,建立养护中心进行管理,集中养还是分散养,面对县公路油路化进程的加快,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需求的养护机械、养护技术、养护费用不断提高,采取怎样的形式、方法、措施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使巨额的县公路改造资金发挥尽量长久的最大作用,我一直在思考着„„在路政管理方面,近年来,基本上制止了非法建筑,控制了乱堆乱放、乱挖乱占,没有公路公路“三乱”发生,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但是仍然有许多工作未做好,如:对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时有发生,平交道口管理不力,个别违法案件未能及时查处和结案等等,侵占路产行为时有发生,虽然我们人员少,交通工具缺乏,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克服自己,为维护路权,保护路产而不停息地工作。乡道养护方面,几乎是靠普修和交通局、计划局,农办等单位的资助来勉强维持通行,无法正常养护和路政管理。村道只能靠村民自行养护,更谈不上路政管理,有关部门偶尔给点资助,那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维护低等级的村道。
三、问题
县公路养护管理方面:
1、养护费用太少,无法适应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价指数的不断升高,随着道路等级的提高,养护备料要求越严,原来用自然料10元/m3,现在用机碎料需40元/m3,原来零工15元/天,现在需25元/天,原来机械用油2元/升,现在4元/升,加之管理费用不断地上升,养护费用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养不好路的主要问题。
2、养管人员经费未纳入财政,“人吃路”问题
越来越严重,和十年前相比,人是增加了一倍,工资人均增长了10倍,而养护补助却只增加了0.4倍,上级补助的养护费用几乎被人头经费吃去一半(包括间接的住房资金、养老保险等费用),这是难以养好路的关键所在。
3、养护机械严重缺乏 目前,仅有砸石机、装载机和压路机已淘汰,加之修复代价太大,多功能养护车、压路机、装载机等无钱购买,较高等级的公路需要上相应较高等级的养护机械来保障,这是未来养护最突出的问题,必须尽早引起高度重视。
4、养护管理和养护技术人员缺乏且难以稳定 从公路站目前情况看,实有人数15人(其中一人退休),而实际在岗人员8人,其中女4人,女同志一般不在外业工作,路政管理、养护管理、全面工作等几乎全是4名男同志搞外业,加之外业和内业的密切性,还有许多内业仍然由男同志来完成,大量的养护管理工作、繁杂的路政管理、水毁抢修、建设工程协调、市处和县局安排的临时工作等使我们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时,每天只能找最急迫的工作来做,一人兼几职,公休日和夜晚经常加班,保证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从道工目前情况看,由于报酬太低,无法稳定道工,加之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当地工程增加,导致工价上涨,使道工大量流失而不容易招聘,随着县公路等级的提高,需要专业的养护技术工人和机械操作手,这需要道工报酬的增加和道工的相对稳定,而《劳动法》规定,用工在3个月以上的必须强制性交纳医疗、养保、失业保险金,这笔不小的费用从何而来?(预计
每年需18万元)。
5、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站)级别太低,在路政管理方面,养护等方面不能更好地与土管、公安、乡(镇)等有关部门直接协作。
6、领导能力素质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独挡一面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路政执法水平不高。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乡公路急待解决好正常养护的问题及加强路政管理问题,村公路急待解决好自管自养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晴雨通车能力和抗灾能力。
四、对策
根据存在的问题,拟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农村公路养管,加大农村公路特别是公路支动脉的投入,确保道工最低工资收入和养护备料的完成,保障养护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2、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建议迅速将公路站养管人员按编制纳入财政预算,彻底解决“人吃路”现象,实行专款专用,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率。
3、请市公路处和县财政双方扶持,购置多功能养护车、压路机、装载机等油路养护机械,确保新铺油路及时得到修补,及时清理塌方,延长油路使用寿命,否则投入巨资修建的油路用不了多久就付之东流。
4、将公路站管理人员经费纳入财政后,该退休的输退休手续,需要的养护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等根据需要可以招聘一部分,输入新的血液,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道工方面压流人员后把养老、医疗保险交上,以稳定道工队伍,以便专业养护。
5、建议将公路站级别提为副科级,以便与有关部门直接洽谈、合作,共同把路政执法和养护管理工作做好。
6、积极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只有资金落实了,人员有了保障,养护体制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要加强对养管人员和道工的考核、评比、奖励、惩罚。
7、加强学习,特别是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路政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等要不断地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乡村公路要落实养护资金,使公路普修和正常养护相结合,特别是排水设施一定要完善,对无路面的公路雨天要限制车辆通行,公路塌方要及时组织村民抢修。
五、结束语 自己从事数年的养护管理工作,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仅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考,其目的是提倡全社会都来重视和支持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我们的工作与其它行政机关的工作不同的是,我们不但要付出辛勤劳动,在水毁抢修中甚至常常冒着生命危险,而且要把工作搞出成绩还需再费不少的资金,这种双重牺牲换回的劳动成果,保持不长久(随着大雨和车辆的通行等而毁坏),而且还不显眼(路况好了应该是哪样,路坏了要挨批评),但这样的工作还得不停息地重复着。当然,我们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只找资金、人员、机械的问题,包括以上所谈本身可能就有不妥之处,因此请关心、支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人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工作,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