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策性“三农”保险在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建议(定稿)
政策性“三农”保险在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建议
黄石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处陈年桥
政策性“三农”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农业、农村、农民惠民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广大农户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国政方针、长远大计。能否用好政策,把政策落到实处,对推动“三农”保险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黄石政策性“三农”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我市“三农”保险发展历程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下辖一市一县五区,人口252万,其中农村人口近127.39万,由于位于长江边,地势低洼,自然灾害较为频发,农村对保险有着特殊需求,阳新县尤为突出。
自82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大冶、阳新两地的“三农”保险随着保险业发展而发展,“三农”保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高潮,大冶、阳新各乡镇都设立了农村保险代办处,每个乡镇配备了农村保险代办员,一般一至两人多则二至三人,开办险种二三十个之多,主要险种有:农房、牲猪、耕牛、柑桔、成鱼、拖拉机、村干部养老等。如阳新县荆头山4000多人的一个小农场,企业财产、农房、村干部养老、种、养殖业全参加了保险,并且成为咸宁地区农村保险的先进典型。“三农”保险的全面推广得益于九十年代初期创建保险先进县(市)活动。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减负”形势的发展和保险公司的改制,特别是“三农保险”中的种、养殖业保险基本停办,农村保险代办处被撤销,农村保险代办员全部辞退。而机动车辆、人身保险这两大块却转入正常的商业保险继续开办,人寿保险公司占主导地位,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比重相对较少。全市最后一笔阳新县潘桥乡6万元的农房保险业务坚持到98年秋季结束,而就在这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灾300多户农房倒塌,县人保公司全司人员快速出动,用不到20天的时间,现金赔款60多万元在春节前全部送到受灾农户手中。而相邻的白沙镇在这场大雪灾中同样有200多户农房倒塌,受灾农户却得不到分文经济补偿。同是98年秋季水灾,阳新县网湖乡几位养鱼农户洪水接近漫堤时,急冲冲赶到县人保公司投保,被保险公司“无情”地拒绝了。
近十年来,农村中的种、养殖业等与农户生存密切相关的保险在保险业中消失踪影,再也无人问津,在这短短十年中,不知有多少农户脱贫致富后,因农村抗拒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又回到贫困能知多少?
二、09年黄石政策性“三农”保险开办情况
到目前,黄石“三农”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涉足“三农”保险的保险公司仅二三家,其它保险公司均未获得保监会批准。08年前,为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二家承办,09年太平洋产险批准加入(实际还未进入)。服务“三农”保险的网点单人保就有14个,并在每个水稻保险的乡镇设有办公室,由当地政府派员和人保联合办公;中华则依托乡镇农业中心、畜牧站开展工作。二家公司“三农”保险工作人员达100多人(其中含各乡镇农业中心、畜牧站兼职工作人员),在遇水稻承保工作时,人保公司全员上阵,可达160多人。
1、保费收缴情况。(1)水稻保险:全市90万亩,其中大冶22万亩,保费308万元;阳新68万亩,保费952万元。承保率100%。保费1259.1万元。(2)能繁母猪保险(含2010年一季度):全市27975头,其中大冶6367头,保费38.2万;阳新21608头,保费129.65万元。承保率100%。保费167.85万元。
2、政府补贴情况。(1)水稻保险。中央、省级财政补贴:818.41万元,县级财政补贴:125.91万元(个别县级财政拖欠)。(2)能繁母猪保险。中央财政补贴:83.925万元;省级财政府补贴:50.36万元,未到位资金42.74万元,其原因是已申报,上级财政还未拨付。
3、保险理赔情况。09年总计为“三农”提供风险保障近5亿元,水稻和能繁母猪共计赔付839万元。
三、黄石政策性“三农”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难开展。有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对政策性“三农”保险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级财政,还停留在保险公司给政府增加工作量,给农民增加负担错误的想法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政策性“三农”保险的重要意义,推动政策力度不够。
2、农民保险意识不强收费难度大。一是农户保险意识不强,对保险知识了解比较欠缺,使该业务在部分乡镇、村组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是农村地域广,农户居住分散,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收取保费存在很大难度;三是农村主劳力外
出打工多,留守多是老人妇女,一不作主二或转他人耕种,存在部分“钉子户”;四是农户“只进不出”依赖、索要思想严重,即使往外掏一块钱都很难。
3、代理劳务费商业化较浓费用较高。在政策性“三农”保险开办过程中,目前现阶段代理劳务费商业化的因素较浓,代理劳务费及费用较高。代理劳务费支付标准不一,一般相互协商解决。
4、道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繁母猪保险亏损。因猪肉价格下降,能繁母猪死亡病因难以鉴定,死亡率大幅上升,赔付率达100%以上,道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一旦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四、对政策性“三农”保险发展问题的建议
1、统一保险代理劳务费标准。政策性“三农”保险的开办,支付一定合理的代理劳务费也是应该的,但在全省范围内应统一标准,便于下面执行。
2、建立大灾预案引进专家机制。“三农”保险的承保理赔与其他商业保险相比难度较大,如种、养殖业保险的承保面积、数量难以精确测量和确定。种、养殖业一旦出险后,各种农作物和养殖水产品的生长特点不同,损失原因及损失程度的确定都需要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三农”保险大灾预案,引进专家机制非常必要。
3、取消贫困县保费补贴承担部分。目前,开办的政策性“三农”保险补贴方式采取中央、省、县三级或中央、省两级财政补贴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补贴很受农民欢迎,但部分贫困(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财政财力有限,对承担保费补贴有困难。因此建议以文件的形式对贫困(经济欠发达的)县保费补贴承担部分予以取消,以中央、省两级财政补贴为主,农民承担部分比例不变。
4、办好试点逐步稳妥全面推广。积极办好试点工作。在开办试点时:一是要选好险种,险种费率、保额要适中,要符合当地实际,风险性大的、有一定规模的、急需的、容易开办的险种来试行;二是保费财政补贴要确保在85%以上;三是要选择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网点成熟的保险公司来承办,并坚持合适的份额,每年由行业协会对其进行考核,经营不善、恶性竞争、信誉不好的公司要责成其退出市场;四是3年的政府引导期要适当延长;五是各参与的保险公司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道德风险的防范工作,各级政府公、检、法部门要给予配合和支持,重拳打击骗保骗赔案件,确保政策性“三农”保险健康发展。
第二篇:政策性三农保险方案
沙府发[2012]9号
白沙洲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各村委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在农业保险种和覆盖面,建立农业保险体制, 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总体部署, 建立和完善三农保险基础服务体系和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切实增加农业、农村、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特大意外事故的能力,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我县农业发展。根据赣府厅发【2012】6号和赣农发【2009】16号文件精神及要求, 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三农”保险基础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多层次保障、多渠道支持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框架。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政府运用保费补贴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开展。
2.农户自愿。在宣传保险政策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做工作,引导农户积极参保,不准强制农户参保。
3.协同推进。将保费补贴政策同其他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作用。财政、农业、保险等部门和各村委会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三农”保险服务的高效工作协调机制, 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农业保险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工作。
二、农业保险工作内容
我县2012年主要农业保险的险种:涉及油菜、水稻、花生、棉花种植业保险﹑能繁母锗保险﹑林木保险。
(一)油菜种植保险
﹙二﹚林木保险
1.保险标的:生长正常,由投保人持有和管理的商品林。2.保险责任:由火灾或火灾施救过程中造成部分林木的死亡。3.保险期限:一年。
4.保险金额:以由为投保计量单位,保险金额为单位保险金额与保险林木面积的乖积。每亩保险金额为500元。
5.绝对免赔。投保面积100亩﹙含﹚以上的,每次保险事故绝对赔偿﹙率﹚10亩或损失金额的10%,以两者之中高者为主;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次事故赔付对赔偿投保面积的10%。
6.保险费率:1﹒5‰。
7.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5%,投保人自行承担40%。
﹙三﹚能繁母猪养殖业保险 1.保险标的:
﹙1﹚投保的能繁母猪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含
1年年龄﹚;
﹙2﹚投保时能繁母猪在8月龄以上﹙含8月龄﹚4周岁以下﹙不含4周岁﹚;
﹙3﹚猪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猪只必须且有能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2.保险期限:一年。
3.保险责任:因雷击、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冰雹、地震、冻灾等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意外事故、重大疾病及难产导致保险能繁母猪死亡。
4.保险金额:1000元/头。5.保险费率:6%。
6.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12%,县财政补贴6%,农户自交12元/头。
三、措施和要求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惠农支农的重要举措,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强化农业保险依法合规经营和规范管理。切实做到“三到户,五公开”即宣传到户、承保到户、理赔到户;惠民政策公开、实施方案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办法公开、工作程序公开。
(一)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保险工作覆盖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为切实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全乡农业保险有效开展。乡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成立农业保险办公室。确定一
名副职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财政所、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和人保财险公司聘请的专业人员组成。各村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农业保险工作,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的投保农户花名造册,农户自缴部分保费收取。同时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处理受灾农户的农业保险理赔工作。
(二)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农业保险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墙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重要意议和政策内容,介绍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充分让参保农户享受到国家“三农“保险实惠。
(三)明确操作流程,合规用好政策
1.按照农户自愿投保的原则,由村委会按水稻每亩3.6元﹑油菜每亩2.25元、花生每亩4.5元、棉花每亩3.6元的标准,统一收取农户应交保费并填写承保分户清单一式四份,承保分户清单须由农户签字认可。
2.各村委会将农户缴纳的保费和分户清单上交乡政府汇总,由各乡政府工作人员统一交到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
3.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收到乡镇交来的分户清单和农户保费后,以村为单位进行承保(对农户保费实行“见费出单”)并按照分户清单逐户打印保险凭证;保单和保险凭证打印后,由各乡、镇网点领回。保单交村委会保管,保险凭证由村委会逐户发给农户。
(四)保险公司要认真做好承保和理赔工作
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要从服务“三农”的全局出发,积极稳妥的做好下列工作。
1.要通过乡、镇场农业保险办公室,村协保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人才、管理、服务等专业优势,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
2.要公布报案电话(保险公司报案电话95518),及时受理好受灾农户的报案。接到报案后,保险部门要迅速会同农业、财政及相关乡镇,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核实灾情。
3.要按照合理公正、公开透明、惠民利民的原则迅速、及时、足额做好理赔工作,要坚决做到据实理赔,不惜赔、不拖赔、不滥赔,保险双方确认理赔金额报上级公司批复后,必须在十日内支付赔款。
4.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和省保监局的“见费出单”要求,即农户自负保费缴齐后才能出单,保单上要载明各级财政、农户各承担的保费比例和具体金额。保险卡上要载明户名、承保公司、险种、保额、保费、期限、保险责任、报案电话等要素。要指导各乡、镇、场、村组农户按规定填制投保清单。
5.按照省财政厅的规定,及时足额缴付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确保全县农业保险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附件1:白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白沙洲乡“三农”保险村级协保人员名单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主题词:“三农”保险实施方案抄送:县农工办各村委会
白沙洲乡党政办2012年3月11日印
发(共印30份)
附件1:
白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汪才合(乡长)第一副组长: 彭俊立(分管领导)
副组长: 彭永阳、汪晓芳(主管领导)成员: 汪维贵、李秋浩、李阳春、范金星、余义好、赵青红
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服务站
分 管 领导:彭俊立联系电话:*** 农技推广站: 余义好联系电话:*** 电脑操作员:赵青红联系电话:*** 会计报表员:李阳春联系电话:***
附件2:
白沙洲乡“三农”保险村级协保人员
名单
第三篇:关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祝期祥
为帮助广大农户化解自然灾害,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根据中央有关部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各地先后启动实施了水稻、油菜等种植业保险和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保险。笔者以湘西州永顺县为例,现就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谈点看法。
一、相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情况
(一)水稻、油菜保险。2007年,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工作部署,县里出台了永政办发〔2007〕7号文件,启动了水稻保险试点工作。2008年实施了水稻和油菜种植保险。
1、保费缴纳情况
①水稻:2007年,根据全省统一标准(每季每亩物化成本240元),全县水稻种植保险综合险费率为7%,即每季每亩保费16.8元。全县完成投保面积17.1万亩,占当年水稻种植面积29.5万亩的58%,投保农户7.4万户,为全县农户总数的67%。缴纳保费287.5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按50%的比例补贴143.7万元;州财政按15%的比例,补贴43.1万元;县财政按23%的比例,补贴66.4万元;农民按12%的比例,负担34.2万元。2008年,我县水稻保险的综合险费率仍按2007年标准执行为,全县完成投保面积23.9万亩,为当年种植面积的80.7%,缴纳保费401.8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按60%的比例,补贴241.7万元;州财政按15%的比例,补贴60.2万元;县财政按19%的比例(文件规定不少于15%),补贴76.5万元;农民按照1元/亩(负担比例6%),交纳保费23.9万元。
②油菜:按照每亩物化成本的6%计算综合险费率,即每亩保费9元。2008年我县计划投保8万亩,应交纳保费72万元,其中国家、省、州财政按照35%、25%和15%的比例,应补贴54万元,县财政按15%的比例应补贴10.8万元,农民负担7.2万元,占总保费的10%。
2、理赔情况。2007年,我县近10万亩(含未投保的)水稻不同程度受灾,经营主体县财保公司根据“分段计算、比例赔付”的原则,核实理赔面积1.2万亩,共赔偿农户损失163.2万元;2008年核实理赔面积1.6万亩,赔付农户损失210万元。油菜保险理赔到今冬明春视灾损而定。
(二)能繁母猪及育肥猪保险。根据上级有关政策,2007年10月,我县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试点,2008年11月,同时开展了能繁母猪及育肥猪保险。
1、保险费缴纳情况。2007年,我县能繁母猪按照个体的生理价值1000元/头的6%计算保险费率,即保费为60元/头,全县投保能繁母猪2.2万多头,投保率为70.2%,缴纳保费129.4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分别按50%、30%的比例,共负担103.5万元,农户按照20%的比例负担25.9万元。2008年,我县能繁母猪保险费率仍按2007年的标准执行,育肥猪将按照个体的生理价值500元/头的3.5%计算保险费率,即保费为17.5元/头。全年计划能繁母猪投保3.05万头,投保率为100%,应缴纳保费18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负担146.4万元,农户负担36.6万元。育肥猪计划投保3万头,应缴纳保费52.5万元,其中中央、省、州、县各级财政分别按照10%的比例应负担21万元,农户按照60%的比例应负担31.5万元。
2、理赔情况。对2007年投保的能繁母猪因自然灾害和疫病死亡或受损的,县财保公司到2008年10月底核实理赔840头,共赔付资金82.6万元。2008年启动的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理赔今后视灾损而定。
(三)农村房屋火灾保险。永顺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全县农村木房达8.5万户以上,每年发生的火灾事故在200起以上。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群众因灾财产损失,2004年9月,我县启动了农房火灾保险。
1、保险费缴纳情况:农民住房火灾保险额为每年每户2000元(即:投保户发生意外火灾全部毁坏的,财产保险公司按每户2000元理赔;未全部毁坏的,按损失程度理赔,但最高不超过2000元)。缴费标准为每年每户6元,农户和县财政各负责3元。在县统保的保险额之外,农户可自愿足额投保(保险公司认定一栋房屋最高保险额为6000元),并全额缴纳保险费12元。2004年,全县农房投保2.72万户,缴纳保费19.1万元(农户自交10.9万元,县财政补贴8.2万元);2005年投保2.68万户,缴纳保费21.5万元(农户自交12.9万元,县财政补贴8.6万元);2006年投保4.33万户,缴纳保费28.7万元(农户自交15.7万元,县财政补贴13万元);2007年投保8.5万户,缴纳保费54万元(农户自交28.5万元,县财政补贴25.5万元)。四年累计缴纳保费123.3万元,其中农户自缴68万元,县财政补贴55.3万元。
2、理赔情况:2004年,全县火烧农房221栋,县财保公司理赔15.4万元;2005年火烧房屋214栋,保险公司理赔21.3万元;2006年火烧房屋247栋,保险公司理赔22.9万元;2007年火烧房屋281栋,保险公司理赔33.4万元。四年累计理赔92.9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从永顺县过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情况来看,除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存在农户保险意识不强、农业保险归口管理不到位、保费收缴难度大、定损理赔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保险灾害损失补偿水平较低,对农民的吸引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保险意识不强、保费收缴难度大等问题。从水稻保险来看,2007年全县缴纳保费287.5万元,在全县水稻大范围受灾情况下,经过积极争取,保险公司核实理赔面积为1.2万亩,仅占投保面积的7%,理赔支出为163.2万元,每亩平均理赔只有136元,不到苗期140元/亩的赔偿标准;2008年保费收入401.8万元,理赔面积1.6万亩,赔付资金210元,亩平只有131元。能繁母猪保险,2007年全县缴纳保费129.4万元,保险公司理赔支出82.6万元,平均赔付标准为983元/头。农房火灾保险,2004年—2007年,四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9.6%,而理赔支出的年均增长只有21.4%。从以上数字来看,无论是赔偿受损标的总量,还是理赔标准,都与受损农户的期望值相差较大。
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业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经办机构的工作主动性,积极规范经办业务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保险灾害损失补偿水平较低问题,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保意识和缴纳保费积极性。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供上级决策部门参考。一是建议上级部门修改农业保险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理赔标准。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农村病险水库治理、灌溉沟渠等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加之在动植物疫病防治方面不断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种养业大规模、大面积受灾受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因此,建议上级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业保险标的市场价格变化,对相关政策及时地进行修改完善,适度提高理赔标准。二是积极探索农业保险运作的新模式。由于农业保险是一项低收费、高成本的工作,相当部分保险经办机构不愿承担此项业务,且当前参与农业保险的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主动性不够,工作过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和农业、畜牧、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不能体现专业化服务水平,建议上级部门能否出台相关政策,改变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由政府设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基金,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补贴和农户缴纳的保费进行打捆,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和灾损补偿制度,按照不同的灾损标准对农户进行补偿。
(作者系永顺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第四篇: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十字财政分局蓝峡
一、存在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几年来,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斐然,为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农民朋友挽回了很多经济损失,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投入新的农业生产经营,部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严重制约我县农业经济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具体表现在:
(一)受理农业保险品种过于单一,目前只受理水稻,小麦,油菜等几个品种,而诸如蔬菜大棚、烟叶种植等还没有纳入其中。
(二)巨灾保险支持不够。一旦发生毁灭性自然灾害,而现有农业保险的赔付比例较低,不足以支持受灾农户灾后生产恢复,农民就比较容易重新返困,这样将损害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农村农保网络不健全,农保人才有待加强培训。目前很多商业保险的触角都已伸向农村,而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还停留在“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层面上,造成自然灾害发生后报灾,核灾不能及时准确,容易造成受灾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误解和冷漠。
二、几点建议
(一)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受理范围。建议像蔬菜大棚、烟叶种植等投入产出较大的农业项目(它们更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应在保险公司充分核验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内。
(二)设立巨灾保险制度。考虑到农业保险灾害发生的巨大性、非均衡性和不可预见性,根据国家“建立财政扶持下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体系”精神,应尽快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三)大力加强农村保险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领导在乡镇级农业保险组织保障、办公用房安排上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职乡镇级农业保险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并在各村、村民组选聘一批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农业保险协保员,协助县级农保机构共同搞好服务,以便农民办理投保、索赔等手续。
与此同时,上级农保机构还应重视对农业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懂农业、懂保险的高层次农业保险专业人才。
2012年5月15日
第五篇:“三农”问题及建议
“三农”问题及建议
一、财政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直接支持和间接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农业投入呈倒金字塔结构,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投入总量大、增长快,而市、县特别是县一级,农业投入十分有限,农业项目主要是靠上级申请安排。总量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缺乏立项支持和投入保障。
(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交通、供电等方面建设比重较大,而直接用生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投入的比重较小,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生产性补助、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比重偏小。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由于财政农业投入渠道较多,实行分部门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的重复和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强化财政支农投入、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是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特别要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除了公益性项目外,投资的对象应主要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加大户,把资金真正用实用好。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各种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对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职责、方式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特别是要明确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性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规范地方政府农业投入主体行为,遏制地方财政对农业“虚投”现象的发生,保障政府财政投入对农业足额、及时和高效的投入。要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提高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用于农业发展资金的比例。
三是建立农业资金投入的协调统筹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支农资金的项目整合、区域整合和政策整合,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将现有的重大支农政策和以后出台的扶农政策资金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科目,作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固定下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近几年在我省迅速发展、大量涌现,同步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发展规模偏小,经营实力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刚刚起步发展,初期比较注重数量,从发展的总量来看,已有一定规模。但从入社社员数量、资产总额、经营规模来看,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相差比较大,效益好、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比重较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发展后劲乏力。一是农民收入低,出资受限,合作社自有资金本身不足;二是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尚未出台,目前还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放贷,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也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我省农村信用社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但不仅贷款利率普遍偏高,而且多数合作社还贷不到。
(三)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我省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机构和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按“一章三会”制度办事;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普遍未建立成员账户,合作社的公积金没有依法量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没有分别核算,有的未依法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信贷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放贴息贷款,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研究出台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以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扩展农村信用工程,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安排资金,加大对合作社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
(二)部门联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力度。工商部门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取消不合法的前置审批,方便农民登记办社;商务、供销部门要开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农超对接”活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顺利进入超市;质检部门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实行优惠政策,取消除正、副本以外的任何费用;国税、地税部门要尽快出台落实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国土、电力部门对合作社用地、用电要不折不扣落执行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减负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
(三)加强培训引导,规范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努力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二是选树示范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带动更多合作社规范发展。三是帮助合作社按规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
理、风险防范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培训数量、培训质量、转移组织化程度、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各个方面与现实需求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其中培训质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尤为突出:
(一)培训资金缺口大,补助标准低,培训质量不够高,转移就业竞争能力差。由于资金不足,培训时间短、质量低,导致进城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能力差,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一些简单的技术性工作,抵御经济波动能力不强,就业极不稳定,输出去的多,流回来的也多。
(二)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就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有的用工企业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随意侵犯农民工权益;工伤、医疗、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农民工住房贵、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大量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重边缘化,既非工又非农,如果长期不能被城市所“化”,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建议:
(一)增加补助标准,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农业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补助为每人340元,距离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在我省每培训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和电子工最少需要
500元,培训电焊工、车工、厨师等则需2000多元,平均每人需补助800元。
(二)增加保障性投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这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性举措。一个方面,要加大技能的培训和城市文明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农民工能够移得出、稳得住,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另一方面,要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新的二元结构。推进重点,要把农民工“市民化”确立为城市公共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推动城乡务工四个“均等化”进程。推进就业均等化,按照从业时间、技能鉴定等为农民工定级定岗,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同酬。推进子女就学均等化,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加强城市教育资源建设,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同等教育机会。推进住房均等化,在城市建设分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时,为农民工划出一定的比例。推进社保均等化,完善农民工可转移的工伤、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制度,按照城市工人补助标准给予补贴。通过推进以四个“均等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改革,最终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统一、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