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2012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安排、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算、用于支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的资金。
专项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通过支持需求迫切、预期效果显著、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专项资金采用项目补助方式。对项目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30%,原则上补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项目申报、专家初评、答辩复评、政策核定、签订合同、拨付资金、组织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
二、项目方向
2012年度专项资金支持以下三个方向的项目:
(一)信息化综合集成创新。支持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及模式创新,重点支持大规模个性化制造、精益制造、准时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综合集成制造、按需制造等模式创新。
(二)产品信息化和服务型制造。支持提高工业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支持工业企业基于工业产品的信息化,建设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信息系统。
(三)面向产业服务与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支持针对研发设计、企业管理、共性技术、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电子商务、工业物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环节,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信息化服务项目。支持民爆行业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三、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原则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所申报的项目应为正在实施的项目或是2012年内可以正式开工建设的项目,并且在两年内能够实施完成。鼓励采用安全可控的软硬件系统的项目方案。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本地区项目的申报工作。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负责组织本地项目申报,其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计入所在省(自治区)的项目数量,统一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企业集团、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好本集团(系统)内的项目申报工作。
(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1个。
(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项目,请各单位在申报项目时予以重点推荐
(四)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于2012年5月28日前将项目推荐表(见附件1)和推荐项目的申请报告(见附件2)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电子版统一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见联系人电子邮件)。超过规定时限送到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项目申报单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注册。
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要严格按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确保申报工作按时完成。
第二篇:2012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2012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安排、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算、用于支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的资金。
专项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通过支持需求迫切、预期效果显著、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专项资金采用项目补助方式。对项目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30%,原则上补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项目申报、专家初评、答辩复评、政策核定、签订合同、拨付资金、组织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
二、项目方向
2012专项资金支持以下三个方向的项目:
(一)信息化综合集成创新。支持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及模式创新,重点支持大规模个性化制造、精益制造、准时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综合集成制造、按需制造等模式创新。
(二)产品信息化和服务型制造。支持提高工业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支持工业企业基于工业产品的信息化,建设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信息系统。
(三)面向产业服务与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支持针对研发设计、企业管理、共性技术、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电子商务、工业物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环节,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信息化服务项目。支持民爆行业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三、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原则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所申报的项目应为正在实施的项目或是2012年内可以正式开工建设的项目,并且在两年内能够实施完成。鼓励采用安全可控的软硬件系统的项目方案。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本地区项目的申报工作。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负责组织本地项目申报,其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计入所在省(自治区)的项目数量,统一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企业集团、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好本集团(系统)内的项目申报工作。
(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超过1个。
(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项目,请各单位在申报项目时予以重点推荐
(四)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于2012年5月28日前将项目推荐表(见附件1)和推荐项目的申请报告(见附件2)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电子版统一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见联系人电子邮件)。超过规定时限送到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项目申报单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电子文档,自行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自评估。登录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监测系统(www.xiexiebang.com)注册。
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要严格按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确保申报工作按时完成。
第三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协议书编号:(编号由信息化推进司填写)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
项目协议书
甲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乙方:
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安排了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示范项目。经乙方申报和部内相关司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甲方经组织项目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并报部领导审定等,确定将乙方的企业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根据有关要求,双方签订本项目协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甲方同意为乙方的该项目拨付补助资金人民币 10万元(大写:壹拾万元整)。本协议书签订后,由甲方一次性拨款至乙方账户(账户名: ;开户银行:
;账号:)。项目期限 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
二、双方责任和义务 甲方:
1、指导和支持乙方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2、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委托省级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好项目管理。乙方:
1、在收到甲方拨付的项目补助资金后,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严格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落实自筹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2、按照甲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要求,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4年第3号),建立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当前发展需求,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3、按照甲方要求制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并将方案附在本协议后,以备项目验收等工作使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实施力度,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4、定期向甲方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根据甲方要求,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及提交项目实施过程材料和相关成果。
5、在项目实施期限结束后1个月内,告知当地省级地方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便安排和组织项目验收。
三、其他事宜
1、如项目发生变动,乙方应立即向当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说明原因。
2、对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甲方有权收回已支付的补助资金。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另行解决。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5、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乙方:
(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单位地址和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
2014年7月 甲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第四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欧阳中球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实施“621工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向好、园区活力持续增强、工业规模持续做大、经济质量持续提高。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48.2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交工业税金1.46亿元,同比增长49.8%。完成技改投资29.80亿元,同比增长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全年工业用电达251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4.66%,表明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8.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0年,我局再次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财政无偿投入奖励资金超过千万元,拉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我局的衡阳经济网成为全国百强经济网站和湖南省核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在连续两年获得市先进和省红旗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各项指标都非常扎实,有望再次获得先进。
2011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突出工业招商
衡阳县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承接产业转移形势大好,但沿海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要始终抓住工业招商这个牛鼻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技术改造等滚动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梯次跟进。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乡镇基地建设,推动界牌、石市、关市、井头、金兰、演陂、库宗、洪市、渣江等乡镇建立工业新区。协调抓好一批总投资过5000
万元、1亿元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2011年,力争新开工15个重大工业项目,新投产工业项目15个,新签约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签约项目早建设、新建项目早投产、投产企业早达产。同时,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于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促使全县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二、优化发展环境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积极协调,热情服务,配合相关部门,促使企业周边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理顺、经济效益提高、投资信心增强。优化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力争打造区域品牌,形成“洼地效应”,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项”质的飞跃。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就业、住房、就医、养老和子女入学问题,以吸引更多劳动力来我县创业;建立公开、公平的“普惠”制度,切实杜绝“四乱”;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对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应予以坚决打击。
说句实话,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越少,企业越不记得政府部门,这些部门的作用看起来可有可无,实际上恰恰是政府部门作用发挥得好的时候,对企业吸引力更强,地区发展的后劲越足。因为一旦部门利用职权卡企业,企业就反而觉得该部门重要。西方理论认为“政府是守夜人”角色,大家不在乎守夜人的时候,恰恰说明治安很好。我们只服务,不收费;只帮忙,不卡壳,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主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理念不动摇,与各部门一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使我县发展
环境更优、地区信誉更高、外商集聚更多、企业效益更好、财政增长更快。
三、完善服务平台
1、拓宽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一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政策,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二是通过资源整合,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争项争资服务。通过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带动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力争全年帮助企业争取无偿投入资金突破1000万元。三是开展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外引内联,聘请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家族企业实现制度转型和管理提升,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信用等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促进企业交流,使企业主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力争促进企业挂大靠强或强强联合。五是促进政、企、银对接。支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贷款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2、优化经济信息中心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局管理下的“衡阳经济网”已与用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本网搭建企业智能管理平台,给本县企业提供一年的免费试用期,以此全面提高企业智能管理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领域的应用。我局经济信息中心已经接管了湖南日报集团的“湖南经济网”,我们计划利用这个平台与全省媒体、经济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广交朋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尽最大努力为衡阳县的发展服务。充分利用省级媒体为本县企业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促进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企业的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第五篇:关于设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的提案范文
关于设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30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设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 提 案 人:彭钊 主 题 词:资金,管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而不强。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高污染、高耗能,依然存在着核心技术空心化等突出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企业运营效率,实现精益管理和自动化控制,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两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并出台了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我国除部分央企、外资合资企业、以及部分大型企业外,各地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仍然较差,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与转型升级。相当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有:
一是两化融合缺乏资金推动力。由于没有设立推进两化融合的专项资金,广大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扶持,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没有动力。这此企业亟需通过主管部门投入资金树立样板,带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来促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国产工业软件有待提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涉及产品研发、工艺、制造,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从设备管理、生产自动化控制、到能源、安全管理等诸多环节,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复杂,个性很强。目前我国工业软件企业的规模、实力还难以支撑企业实现两化融合。
三是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薄弱。大部分地区没有建立专业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多方联动,真正推进各个地区的两化深度融合。
通过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适当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可以整合各级资源,完善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加大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通过对重点技术、关键产品、示范应用和服务体系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推进方式,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为此建议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给予各地区,尤其是两化融合示范区必要的资金支持,带动省市两级建立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加大两化融合建设的资金投入。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在工业领域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产工业软件。如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工业物联网,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应用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计算平台、云服务平台。
二、发展并推进产品信息化。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
三、推动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示范应用。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大力推进企业应用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促进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效率。
四、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立足产业集群的共性需求、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开展试点示范,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对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立健全两化融合服务体系。鼓励各省市建立两化融合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遍布全国的两化融合咨询、培训与评估体系,对两化融合项目实施定期的“体检”,对重点监测企业的两化融合状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以客观有效的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