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胆创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依法治省新路子
吉林省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和督导下,全民普法步步深入,依法治理蓬勃发展,并逐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对于保障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努力探索.建立规范化的工作制度(一)、建立高效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工作运作机制。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吉林省逐渐形成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年度工作例会制度、成员单位报告工作制度和市州党委主管领导列席会议并报告工作制度。在每年年初召开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总结上一年工作,并从依法治省工作的全局部署新年度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参加会议的24个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流报告工作,接受会议审议和监督;每年依法洽省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时,都请各市州党委主管领导列席会议,并向会议报告本地区落实依法治省工作任务、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明确会后落实会议精神的责任。由于有了这三项制度,依法治省工作每年都有整体部署,每年都能直接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成效,每年都能及时地把会议精神通过市州党委得到贯彻落实。(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经过省委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从1996年开始,吉林省率先实行了领导干部学法学分制度。即每次举办法制讲座,省直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必须参加学习,并亲自上交学习卡,每年必须达到规定课时,否则不得参加年终工作考核。为加大工作力度,经过省委同意并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建立和实行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和任职资格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依法治省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省人大人选委、省委党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地厅级、县处级和乡镇党委书记法律知识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16部法律法规知识,并进行单科结业考试。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按照干部任免权限调整职务。凡是没经过培训或未取得合格证者,省人大任免干部时原则上不接受提请,省委在任命干部时原则上不予讨论。在吉林省的行政干部、党务干部和检法两院干部,都要参加省委党校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目前,这一制度作为全省“四五”普法的一项硬性措施,已在9个市州普遍推开。为了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在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倡导和推行下,吉林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制度,聘请资深律师组成政府法律顾问团,作为政府的智力支撑体系,列席省政府常务会议、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对省领导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截止~年6月,省政府法律顾问团共列席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393次,完成省政府交办的法律事务374件,其中参与信访案件处理,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94件。目前,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有了制度保障,减少和避免了政府决策的法律风险。前不久,洪虎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十分感慨地说,每当看到“法律顾问席”的牌子时,我更加清醒,省长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政府作出的每二一项决策,都必须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三)、拓宽全民普法教育工作载体。第一,农村的普法教育实现了载体创新。2001年首次举办了吉林省第一届村官法律知识电视大奖赛,即把法律、文艺和电视融为一体,以“村官学法、为民服务”为主题,面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了阵容庞大、寓教于乐、深受群众欢迎的村官法律知识电视大奖赛。为巩固和发展大赛取得的成果,2002年,经过调研形成了在全省农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调研报告,省委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全省市州和县乡党委、政府主管领导的工作责任制之中,纳人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之中,加速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大胆创新。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机制(一)、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实现了制度创新。2002年底,我们和省经贸委联合进行调研,并形成了《我省一些企业不重视法治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调研报告》,洪虎省长和原省委副书记王国发先后3次在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靠制度推进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为此,我们协调省直16个部门,开展了为期3年的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经过学法用法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和依法经营管理考核三个阶段,使全省325个重点企业逐渐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了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紧密结合。据统计,开展这项活动3年来,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8亿元。经省政府同意,去年3月对全省33个学法用法、依法经营的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二)、城市基层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方式创新。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整合功能、服务群众、普法维权、发展稳定”的职能作用,城市社区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载体。目前,全省各地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广泛开展了“普法维权、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七进社区活动;并开始创建无刑事和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越级上访,无“QQQ”习练者,无封建迷信和无黄、赌、毒现象等“七无”社区活动。(三)、青少年法制教育实现了思路创新。认真落实教育部、司法部等4部委有关文件,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年1O月,省司法厅协调省教育厅、省综治办、团省委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包括解决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和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进行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等问题,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三、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吉林省依法治省办公室的职能由司法厅法制宣传处承担,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履行两种职能。司法厅领导十分重视依法治省办公室的建设,十分重视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坚持把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职能和依法治理办公室的承办指挥职能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和要求,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贯彻实施。一是在工作谋划上,既要强化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责,又要自觉地站在省委、省政府工作全局的高度发挥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我们体会到,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既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窗口单位,又是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全民普法和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办事部门。只有通过办事机构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取得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办事机构积极运作,并纳入到依法治省全局之中,其工作职能才能得到强化,办事机构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才能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因此,这些年来,我们既抓普法教育不放松,同时又通过依法治省领导小组,不断推进全省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二是做好人员、装备和经费的保障工作。司法厅十分重视普法工作的人员、装备、经费等物质保障,并根据工作需要为依法治省办公室增加人员。开展重大活动时,司法厅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指挥,全厅上下“一盘棋”,并在装备、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三是不断强化依法治省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经过省委领导和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讨论决定,设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其职能作用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做好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为切实做好“四五”普法的后期工作,省委领导又具体明确了依法治省办公室的4项具体职能任务:第一,要求依法治省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考核机制,把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和依法行政情况纳入干部年终工作考核之中;第二,依法治省办公室要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和年度依法治理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第三,依法治省办公室要制定全面客观、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的依法治省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对全省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第四,依法治省办公室要发挥好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的作用,对工作中配合意识不强、工作不落实的成员单位进行督促,必要时可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汇报。由于依法治省办公室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一有重要工作常常直接批示给依法治省办公室,或者直接把任务交给依法治省办公室承办。省直各部门,包括公、检、法也常常主动与依法治省办公室沟通工作情况,要求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从去年5月份开始,依法治省办公室根据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积极协调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全省依法行政法律知识电视大赛和全省宪法知识电视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在全省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二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料
自去年年初开始,市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安达实际,从促进市域经济建设出发,着眼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形式不同、方式各异的“创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达市这个面积仅3586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农牧业县级市,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8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推动“创争”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开展“创争”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自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下发的文件后,市总工会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创争”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工作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创争”活动的统一指导协调,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形成了“创争”活动由市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落实的合力攻坚局面。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下发了“创争”活动评估体系,市委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乡镇工作会议上都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动员布置,把“创争”活动作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但写进了年初市委工作报告,还下发了工作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全市形成了由市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一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学习型班组(科室),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95以上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了“创争”活动,有98以上的职工参加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二、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市总工会作为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做到了“五个结合”,即“创争”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
1、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信息、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让社会各级各界了解什么是“创争”活动、了解什么是职工素质工程,了解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支持工会工作,支持“创争”活动。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召开座谈会10余次,办班6期,挂过街横幅50余条,刊发简报22期,发放宣传单80000余份,出板报300余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全市各级各界由不知变为知之,由不理解“创争”活动变为理解“创争”活动、探讨“创争”活动、支持“创争”活动,为我们开展“创争”活动奠定了基础。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时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2、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我们以“五学”活动打造成才平台。市总工会通过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广泛开展了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践为内容的“五学”活动,以开展职工职业培训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重点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夜大、职大、职工中专、参加上级工会培训和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共培训职工2万人(次)。尤其是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今年,市总工会还利用市职工中专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了计算机理财、营销与储运、物业管理、手工编织、花卉养殖、家宴厨师及家政服务等20余个专业,采取循环滚动开办班,随到随学,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求学者送学上门,免费发放学习用品等办法,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6期,培训学员5500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本领。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知识培训,使职工的劳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困难职工脱贫率、致富率逐年稳步上升。例如,集团通过全员培训,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红星集团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乳饮料、红星高档奶粉、铁听奶粉和邦系列奶粉4大系列40余种新产品,全体员工全程参与新产品上市的策划工作,使新品上市后短期内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为市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以开展职工劳动竞赛为载体,提高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企业深入发展。我们紧紧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先后组织职工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我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做贡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改善发展环境”竞赛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技术练兵活动。全市基层单位开展了车、钳、铣、刨、磨等18个工种项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参加活动达1000余名职工。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5名职工代表市参加省总工会举办的工种项目技能大赛并获奖;龙新公司在“创争”活动中,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各装置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确定了12个技术疑难攻关问题和38个技改项目。针对主装置提产、提质、降耗技术难题攻关,使主产品产量比设计值提高28.86,主原料消耗,降低35。主产品产能的增加及单耗的下降为公司创益1419万元,pMMA装置产能由原来日产30吨提到41吨,比设计值提高15,产品合格率由原来95.6提高到99.4,扩产和提质增效206万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市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激发了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的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职工创新能力。我们把企业、车间、班组作为“创争”活动的重点,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体做到“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把“创争”活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结合企业需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二是要求车间、班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实效显著的岗位创新活动;三是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发动职工开展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创争”活动。去年,在市总工会开展的“献良策、攻难关、创伟业”主力军风采活动中,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万余条,创造经济效益6900万元;实现万元以上创新成果7项,创造经济效益4500万元。化工机械厂在“创争”活动中,厂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们设计并制造出了切断机、造粒机、铺丝机、离心机、定型机、滚动研磨机、缓冲料箱、蛇形弹簧联轴器,为石化行业设备国产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厂曾先后为中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公司改造了6套进口生产线,为印度博拉碳黑有限公司生产碳黑主体设备。产品的合格率100、合同兑现率100,产品现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市“创争”活动的典范。“创争”活动的重点在基层,特别是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职工学习、工作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各基层单位的“创争”活动面向职工、立足班组,取得实际效果。腾达机电、迪龙制药等单位把创建学习型班组作为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联系实际,组织员工学习理论、学业务知识,提升员工队伍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的责任感,形成了队伍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氛围。广大职工自我学习蔚然成风,有力推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创一流业绩、做文明职工”实践中,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遵章守纪,吃苦耐劳,表现出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创争”活动增添活力。在“创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寓教于乐,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努力维护职工文化权益。做到有计划、有安排,重大节假日更是精心组织,讲求社会效益。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了系列迎新、迎春活动,开展“晨鸡报春”、“千副对联大赠送”、“光明工程”、“烟花晚会”等活动。还举办了广场电影周晚会、象棋高手表演赛和元宵灯谜展猜,整个迎春活动有声有色。“五一”节期间,举办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职工书画摄影展和职工围棋赛。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我们坚持年年举办职工乒乓球赛。通过比赛,加强了基层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了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两年来,各单位活动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单位文体活动达到1000余场次,有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我们感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缺乏自觉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足够压力。这种现象基本上存在于机关部门之中。表现在:虽然近年来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增大了竞争的压力,但机关部门毕竟不像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机制的选择,优胜劣汰的压力远远比不上企业,因而,许多人认为进了行政机关就是拿到了金饭碗,即使是在事业单位也是铁饭碗,机关干部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因此自觉学习,主动创建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对“创争”工作认识不够。目前,一部分人对“创争”活动的深刻内涵认识不到位,肤浅地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知识型职工看成一场“运动”,是做做样子,给上级看的,简单地认为“创争”活动就是多读读报纸,多学学文件,而没有认识到建立学习型机关是领导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一些同志学习目的性模糊。比如,在我市机关干部参加学历班、进行函授学习的人中,不少人是冲着“拿文凭”而来,存在“文凭到手,学习到头”的现象。
以上这两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关教育和培训机制。一是凡进必考制度。对公务员进行严格限制,坚决做到凡进必考,有效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岗位培训制度。各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坚持进行上岗培训制度,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要继续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利用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意义、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创争”活动、人人支持“创争”活动、人人参与“创争”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要把部门工作变为全局行为。“创争”活动涉及面广、难度比较大,不形成合力攻坚的态势,工作很难取得实效。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局面,解决难题、落实责任、确保实效。从而为开展“创争”活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保证“创争”活动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展下去
我市“创争”活动开展以来,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还存在很多尚未完善、规范的地方,与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和兄弟市县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的契机,虚心学习,扎实工作,争取把我市的“创争”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大胆实践 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
大胆实践
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
中共**市**区纪委
**区位于**市的中心城区,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辖区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辖2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37个社区,人口105万。近年来,我们针对社区工作领域的扩展性、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居住群体的密集性、解决问题的直接性等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延伸党风廉政建设的触角,不断丰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有效地促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区情,科学谋划,以“五个强化”促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高点起步
我们坚持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摆上位置,坚持项目化管理、系统化评价、整体化推进,从“五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区委统一领导、街道党政齐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社区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区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了由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指
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规划,加大指导力度,认真解决社区具体困难。近两年来,我们共召开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协调推进会议15次,解决具体问题53个,提出指导性意见24个,形成了齐头并进、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通盘谋划、改革创新,我区取消了街道办事处税收指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街道履行城区管理、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责,更加突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四是强化工作力量。把工作重点放在健全基层纪检组织,强化社区纪检干部队伍上。我们在137个社区中全部建立了社区纪委和纪检小组,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组织管理,做好“八小时以外”廉政监督,积极与辖区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共建活动,扩大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影响力。五是强化资金支持。按照社区建设“费随事转”的原则,区、街两级财政每年拨给社区经费用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用于制作宣传图版200余块,配备办公设备共9类800余件,增加社区办公用房5000余平方米,发放廉政教育卡片、廉政提示卡、廉政书籍等3000余张(册)。
二、把握重点,突出特色,以“三抓措施”确保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已成为城区基层组织建设 的重要任务。我们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上,认真研究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和落脚点,积极探寻有利于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围绕教育、制度和监督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抓”确保取得实效。一是抓宣传教育,营造廉荣贪耻浓厚氛围。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校阵地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我们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社区干部学习教育计划,通过教育,强化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我们针对社区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集中教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我们开展清风进社区、清风进楼道、清风进广场,倡廉洁风尚、构建和谐家庭等活动,促进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纪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借助“清风广场”、“廉政书画基地”、“廉政文化节”、“廉政网页”“清风楼道”、“廉政景观石”、“廉政合唱团”等载体,不断加大廉洁文化传播途径,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以“资源共享、思想共育、监督共管、实事共办”为工作思路,组织各社区纪委与辖区单位的纪检组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廉政共建、双向监督,组织辖区单位的领导、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定期收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廉政座谈会,共同教育,交流信息,协同工作。
二是抓制度建设,规范社区党员干部行为。我们修订完
善了35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制度,并汇编成册,以此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会同区委组织、民政、财政和各街道党工委进一步理顺完善了社区议事规则、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让居民群众在知情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社区扶贫、救灾、社保、低保、再就业等资金和实物的管理、发放、使用制度和帐目,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和权力行使;我们进一步创新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干部廉政谈话、教育培训、述职述廉和考核评议制度,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三是抓监督制约,建立社会化监督网络。我们依据社区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对社区组织和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着重强化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工作,我们对涉及社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以及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居务事项,通过党内质询会、社区工作听证会、旁听会、社区重要事项公示制等方式向群众公开,社区纪委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着重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监督,我们有效发挥社区纪委、纪检小组监督职能,对社区干部落实有关政策、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服务居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建立了社区党委述职述廉制度,由社区党委成员向社区党员、居民代表述职述廉,现场接受代表的提问,现场由代表投票评议,工作好坏由社区居民评议。设立党风廉政信箱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着重强
化对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设立了试点社区,采取社区“党员亮身份“、在职党员“报到制”、发放党风廉政监督卡等措施,了解掌握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透视”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会交往和廉洁自律情况。2010年我们在保健社区构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网络,设立社区党风廉政监督联动站,根据楼栋的分布情况,下设6个监督活动小组,制定了日常监督卡,对驻区在职党员干部“家门口”的行为进行组织引导,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全天候监督,促进每个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的自勉。
三、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以“四个结合”支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发展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径。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一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相结合。我们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落实《工作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共同部署、共同研究、共同检查。以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果来丰富《工作规划》内容,以《工作规划》的目标要求指导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任务,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社区和谐稳定工作相结合。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纪委、纪检小组的职能作用,注重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处理社区重点访、重复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2010年,全区信访总件次和总人次与上一年同比大幅度下降,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区和谐稳定。三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现实问题,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促进了惠民工程的落实。我们组织56个区直机关单位以“联手共建”的形式进社区,与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指导社区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了**区“爱心助老服务网”,为近万名老年人办理了“爱心助老一卡通”,为22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了由政府出资的居家养老服务。四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文化年活动相结合。我们每年开展一届“**文化年”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展示**文化魅力。在“文化年”活动中,我们积极融入廉洁文化内容,唱廉政歌、跳廉政舞,营造廉洁氛围。我们在社区开展 “廉政文化示范点” 评选活动,激励社区更好地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010年,全区
共有30个社区被评为“**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社区和达标社区,有效地调动社区工作者得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上是我区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感到距离省市委、省市纪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城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按照上级领导,进一步开拓进取、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升**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第四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料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
料(精选多篇)
自去年年初开始,市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安达实际,从促进市域经济建设出发,着眼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形式不同、方式各异的“创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达市这个面积仅3586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农牧业县级市,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8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推动“创争”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开展“创争”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
十六大精神、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自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下发的文件后,市总工会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创争”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工作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创争”活动的统一指导协调,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形成了”创争”活动由市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落实的合力攻坚局面。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下发了“创争”活动评估体系,市委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乡镇工作会议上都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动员布置,把“创争”活动作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服务
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但写进了年初市委工作报告,还下发了工作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全市形成了由市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一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95以上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了“创争”活动,有98以上的职工参加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二、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市总工会作为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做到了“五个结合”,即“创争”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
1、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信息、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让社会各级各界了解什么是“创争”活动、了解什么是职工素质工程,了解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支持工会工作,支持“创争”活动。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召开座谈会10余次,办班6期,挂过街横幅50余条,刊发简报22期,发放宣传单80000余份,出板报300余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全市各级各界由不知变为知之,由不理解“创争”活动变为理解“创争”活动、探讨“创争”活动、支持“创争”活动,为我们开展“创争”活动奠定了基础。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时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2、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我们以“五学”活动打造成才平台。市总工会通过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广泛开展了学
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践为内容的“五学”活动,以开展职工职业培训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重点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夜大、职大、职工中专、参加上级工会培训和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共培训职工2万人。尤其是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今年,市总工会还利用市职工中专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了计算机理财、营销与储运、物业管理、手工编织、花卉养殖、家宴厨师及家政服务等20余个专业,采取循环滚动开办班,随到随学,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求学者送学上门,免费发放学习用品等办法,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6期,培训学员5500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本领。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
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知识培训,使职工的劳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困难职工脱贫率、致富率逐年稳步上升。例如,集团通过全员培训,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红星集团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乳饮料、红星高档奶粉、铁听奶粉和邦系列奶粉4大系列40余种新产品,全体员工全程参与新产品上市的策划工作,使新品上市后短期内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为市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 123456下一页尾页
第五篇: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抓好非公人才工作,解放思想是前提,健全机构是基础。我们在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上实现了三转变:即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共同之事,变无所为为大有可为,变一般号召为真抓实干,并积极采取措施,形成抓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非公企业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情况。
2、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局机关设立抓非公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各辖属非公企业也分别建立了人力资源部,设有专职联络员,确保人才工作整体联动,有序运转。
二、优化发展环境,激励非公人才大胆创业
1、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协调平等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支持、服务措施,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发展壮大,为非公企业人才勇创大业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2、完善发展政策。生活待遇方面。规定对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到非公企业工作满五年的,企业为其解决各种保险。制订非公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优秀企业家和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推荐参选各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使非公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3、引导发挥作用。实施人才关爱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约谈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制度,以民主恳谈会、中秋茶话会、迎春座谈会等为载体,构筑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对话沟通的平台,及时听取人才对各项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三、盯住关键环节,力求人才工作新突破
1、牢筑“人才基础工程”。为全面掌握辖属非公人才的基本状况,增强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及近期需求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下发了各类非公人才摸底统计表,建立了非公企业优秀人才信息库,摸清了全区非公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和周密部署,打牢人才工作基础。
2、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一是指导企业主动出击引才,采取高薪聘请、技术入股等方式到全国各地招募人才。二是政府企业协同引才,利用每年的经贸洽谈会、各类高层次的研讨会,让企业和专家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为企业加脑,为政府助力。同时,多方鼓励机关及事业单位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二线”干部到非公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为非公企业发展补充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3、实施“企业家龙头工程”。一是强化企业家人才工作主体意识。教育、引导,促使企业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和关注人才工作,不断增强做好企业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切实发挥企业家的“龙头”作用。二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了统一的企业家培训计划,对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家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能带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以非公党建促进企业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发展非公企业党员,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先后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三十佳”(十佳促进企业发展先进党组织、十佳爱岗敬业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支持党建工作优秀企业家)、“四争当”(争当生产标兵、技术能手、推销能手、管理行家)创建活动、以及“三培养两推荐”主题活动,即把非公企业优秀人才、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推荐为班组长,把党员中层管理骨干推荐为管理决策人员,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使非公企业党员总数达到1014余人。五年来,128人被提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124名企业管理人才被发展为党员,55名企业优秀人才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