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小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整体素养。北师大附小不仅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觉得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涵盖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四个结构要素。特别是不唯书,不唯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包含了追求真理与崇尚理性、冷静怀疑与合理批判等深刻内涵。它是未来建设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推动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的。以往我们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更为重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经常是缺失的。近年来,我们在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之路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落实巩固核心基础学科的课程地位,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北师大附属小学是一所起步新世纪,着眼高品位,跨越式发展的现代新型社区配套学校,学校坚持把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的显著特色,落实巩固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地位,构建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四大核心基础性课程战略结构,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1、开足开齐科学课学校在学科课程设置中,已摒弃了主、副科之分的落后的课程观念,帮助全校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宣传全面育人、整体育人的新的课程理念。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做到了周课时量每班2课时,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足开齐科学课,在一、二年级开设科技活动课。
2、开设校本科技活动课近年来,学校还以科技活动项目开发为重点,以开发和社区科技教育资源为保证,有效的加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设置了《北师附小校本科技活动》课程,开设了科技活动课。规定从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增设一节科技活动课。在校本科技教育课程的开发中,研制了一至六年级《动手动脑学科学》校本小学科技活动系列教材,如水系列、橡皮泡系列、能量系列、材料系列、空气系列等活动内容。目前我校的校本科技教育课程,已经得到上级领导、兄弟学校的认可和社区家长的称赞,并推动了社区科技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对此。我们有清醒-1-的认识。几年来,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上做到了层层推进,扎扎实实。
1、以人为根本,抓“教”的提高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的方面,要求更具有民主性、开放性、更注重人性化与课堂生命活力;从学的方面,更关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课堂,其显著的特征是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在教学过程的交流互动中所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即所谓“弹性化”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在教师的教案框架下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一特点在我们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只要师生融会在同一研究主题之下,这些“生成性”的,闪烁着学生智慧火花的亮点随堂可见!对这些可遇不可求的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也体现出了我们教师面对新课程新的不同理解程度。在此前提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演变:既由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师生问答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向师生合作探讨式课堂教学方式转变!
2、以物为基础,抓“学”的落实
“西方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虽然孩子们在充分活动之前难以清晰地提出一个封闭性的问题,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学具的选取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帮助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P45)并进而提出了有结构的学具和后续学具的概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学具在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脱离了教、学具这些物做基础的科学课,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也根本谈不到学生“学”的落实!为此自上而下要求我们对于科学教学中涉及到的“物“(即科学教室建设和教学具配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是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离开了这些“物”科学课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以评价为切入点,抓“教”与“学”的实效
“教”与“学”的最后着眼点在于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考虑的大问题,对于科学课而言更有其现实意义!课改最初提出的诸如的“单纯侧重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甚至于“重过程轻(不要)结论”的倾向在今天都需要我们给予理智的反思,但是如何进行这种评价决非易事!这也是制约我们课程改革的瓶颈所在,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我们的观点是:务必考虑中小
科学课程的衔接,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实施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
三、加强学科管理,向师资和常规管理要质量
1、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针对科学教师,我们在稳定专职科学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在教材教法培训的同时,每学期组织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和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培训,改变目前科学教师专业技能薄弱的现状,使科学教师和校本科技活动教师在实验操作技能、探究经验等方面具备与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的探究素质和动手能力,真正胜任新时代科学教师。
2、实验教学管理最优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性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除了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本文件外,还必须有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主要有科学教室、实验器材、标本、模型、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等等。这些设施和设备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必备工具,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历科学、探究学习的机会,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高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器材准备室,配备了实验室管理员(兼职),并享有6课时的工作量补贴。实验室常规仪器按24小组的规模配齐配全,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极大地满足了少年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强烈愿望。此外我们还购置了大量的软件资源,从南京师大购置了小学科学探究仪器(室内、室外)和三至六年级探究学习工具箱。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公平的观察、实验、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有效的活动空间。
3、硬件建设现代化2009年10月,学校再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小学科技创新工作室。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科技创新操作室,是一个高标准、多元化的融科学教育、科技活动、综合实践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作室。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支持了教师搞好教学工作。该科学室是学校在原有科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建的科学制作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 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沙盘模型及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此间科学教室既作为实验室,又作为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是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览室,是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天地。为师生提供了公平而优化的教具学具制作、科技模型制作、科普体验及创新发明的学习实践机会。同时该科学室的建立为我校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课题实验,提供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平台。目前学生作品、教具、学具已琳琅满
目。
四、以课外延伸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及技术操作能力
大量的闲暇时间,为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和科学教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学校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将科技活动和特色建设整合成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普及教育活动和科学体验活动,是北师大附小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研究中的一项大胆的举措。
1、依托学科课程中带有持续性、探究性的单元活动,我们将其整合后,向课外拓展拓深。我校连续几年开展了的科学养蚕体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了学生培养了孩子们关爱生命、亲近自然、珍爱小动物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帮助孩子们体验了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孩子们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2、学校成立了科技社团,举办了各类科技实践活动:2008年以来,学校成立了以“小观察、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五小”为活动内容的学生科技社团,成为了北师大附小最受学生欢迎、影响最为广泛、取得的成绩最大的学生组织,成功地创设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大科学教育”。
我校科技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每周四下午第2节课,来自各班的科技尖子和科学爱好者齐聚在科学实验室,通过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调整并确定自己的活动内容。结合“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到“神七飞天”,了解新中国在航空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开展自制飞机表演活动;结合环境保护问题,开展“我家如何节水”方案评比和“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调查活动;还开展了诸如“认识蚕宝宝”的养蚕活动、植物种植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的创意活动等等。很难想象,这是仅有四名科学专业老师带领下完成的系列活动。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将学生的活动场所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延伸到社会环境之中。让学生以自己的双眼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时一物,从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科技社团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原六(3)班学生就是学校科技社团的一员,对科技的热爱和社团活动的实践,使她养成了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好品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街头的交通信号灯都是圆形的,爱动
脑的她就想:如果过往的行人是色盲怎么办?他怎么根据颜色判断当时的交通状态?能不能发明一种盲人也看得懂的交通信号灯呢?她把这种想法告诉了社团活动的辅导老师,受到了老师的大力赞许和支持。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修改,经过多方求证,她发明了“色盲信号灯”。这项发明获得了200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3、建立以科技教育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有一种科学的校园文化背景,让它以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去影响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科学教育过程不是单纯的主体心理体验过程,而是外部的教育环境与主体心理体验相互碰撞的过程。适宜的外部教育环境,可以以一种非预期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激发主体的科技创新欲望。在环境建设体现特色化、层次化的要求。我校绿化面积大,除拥有专门的植物园外,操场、教学楼四周绿树如茵。我们充分利用这种自然环境教育作用,在每一种花草树木的身旁都树立起一块说明牌。内容包括名称、原产地、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校每年都筹划举办“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成果博览会”等活动。突出“科技、育人”的校园整体环境,富有情趣、知识与智慧、文明而美好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创科学素养发展的良好氛围,五、取得的成绩
第二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料
自去年年初开始,市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安达实际,从促进市域经济建设出发,着眼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形式不同、方式各异的“创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达市这个面积仅3586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农牧业县级市,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8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推动“创争”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开展“创争”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自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下发的文件后,市总工会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创争”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工作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创争”活动的统一指导协调,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形成了“创争”活动由市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落实的合力攻坚局面。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下发了“创争”活动评估体系,市委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乡镇工作会议上都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动员布置,把“创争”活动作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但写进了年初市委工作报告,还下发了工作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全市形成了由市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一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学习型班组(科室),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95以上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了“创争”活动,有98以上的职工参加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二、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市总工会作为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做到了“五个结合”,即“创争”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
1、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信息、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让社会各级各界了解什么是“创争”活动、了解什么是职工素质工程,了解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支持工会工作,支持“创争”活动。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召开座谈会10余次,办班6期,挂过街横幅50余条,刊发简报22期,发放宣传单80000余份,出板报300余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全市各级各界由不知变为知之,由不理解“创争”活动变为理解“创争”活动、探讨“创争”活动、支持“创争”活动,为我们开展“创争”活动奠定了基础。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时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2、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我们以“五学”活动打造成才平台。市总工会通过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广泛开展了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践为内容的“五学”活动,以开展职工职业培训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重点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夜大、职大、职工中专、参加上级工会培训和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共培训职工2万人(次)。尤其是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今年,市总工会还利用市职工中专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了计算机理财、营销与储运、物业管理、手工编织、花卉养殖、家宴厨师及家政服务等20余个专业,采取循环滚动开办班,随到随学,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求学者送学上门,免费发放学习用品等办法,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6期,培训学员5500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本领。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知识培训,使职工的劳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困难职工脱贫率、致富率逐年稳步上升。例如,集团通过全员培训,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红星集团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乳饮料、红星高档奶粉、铁听奶粉和邦系列奶粉4大系列40余种新产品,全体员工全程参与新产品上市的策划工作,使新品上市后短期内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为市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以开展职工劳动竞赛为载体,提高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企业深入发展。我们紧紧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先后组织职工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我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做贡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改善发展环境”竞赛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技术练兵活动。全市基层单位开展了车、钳、铣、刨、磨等18个工种项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参加活动达1000余名职工。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5名职工代表市参加省总工会举办的工种项目技能大赛并获奖;龙新公司在“创争”活动中,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各装置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确定了12个技术疑难攻关问题和38个技改项目。针对主装置提产、提质、降耗技术难题攻关,使主产品产量比设计值提高28.86,主原料消耗,降低35。主产品产能的增加及单耗的下降为公司创益1419万元,pMMA装置产能由原来日产30吨提到41吨,比设计值提高15,产品合格率由原来95.6提高到99.4,扩产和提质增效206万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市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激发了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的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职工创新能力。我们把企业、车间、班组作为“创争”活动的重点,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体做到“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把“创争”活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结合企业需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二是要求车间、班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实效显著的岗位创新活动;三是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发动职工开展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创争”活动。去年,在市总工会开展的“献良策、攻难关、创伟业”主力军风采活动中,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万余条,创造经济效益6900万元;实现万元以上创新成果7项,创造经济效益4500万元。化工机械厂在“创争”活动中,厂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们设计并制造出了切断机、造粒机、铺丝机、离心机、定型机、滚动研磨机、缓冲料箱、蛇形弹簧联轴器,为石化行业设备国产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厂曾先后为中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公司改造了6套进口生产线,为印度博拉碳黑有限公司生产碳黑主体设备。产品的合格率100、合同兑现率100,产品现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市“创争”活动的典范。“创争”活动的重点在基层,特别是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职工学习、工作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各基层单位的“创争”活动面向职工、立足班组,取得实际效果。腾达机电、迪龙制药等单位把创建学习型班组作为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联系实际,组织员工学习理论、学业务知识,提升员工队伍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的责任感,形成了队伍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氛围。广大职工自我学习蔚然成风,有力推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创一流业绩、做文明职工”实践中,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遵章守纪,吃苦耐劳,表现出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创争”活动增添活力。在“创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寓教于乐,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努力维护职工文化权益。做到有计划、有安排,重大节假日更是精心组织,讲求社会效益。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了系列迎新、迎春活动,开展“晨鸡报春”、“千副对联大赠送”、“光明工程”、“烟花晚会”等活动。还举办了广场电影周晚会、象棋高手表演赛和元宵灯谜展猜,整个迎春活动有声有色。“五一”节期间,举办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职工书画摄影展和职工围棋赛。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我们坚持年年举办职工乒乓球赛。通过比赛,加强了基层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了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两年来,各单位活动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单位文体活动达到1000余场次,有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我们感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缺乏自觉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足够压力。这种现象基本上存在于机关部门之中。表现在:虽然近年来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增大了竞争的压力,但机关部门毕竟不像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机制的选择,优胜劣汰的压力远远比不上企业,因而,许多人认为进了行政机关就是拿到了金饭碗,即使是在事业单位也是铁饭碗,机关干部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因此自觉学习,主动创建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对“创争”工作认识不够。目前,一部分人对“创争”活动的深刻内涵认识不到位,肤浅地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知识型职工看成一场“运动”,是做做样子,给上级看的,简单地认为“创争”活动就是多读读报纸,多学学文件,而没有认识到建立学习型机关是领导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一些同志学习目的性模糊。比如,在我市机关干部参加学历班、进行函授学习的人中,不少人是冲着“拿文凭”而来,存在“文凭到手,学习到头”的现象。
以上这两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关教育和培训机制。一是凡进必考制度。对公务员进行严格限制,坚决做到凡进必考,有效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岗位培训制度。各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坚持进行上岗培训制度,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要继续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利用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意义、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创争”活动、人人支持“创争”活动、人人参与“创争”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要把部门工作变为全局行为。“创争”活动涉及面广、难度比较大,不形成合力攻坚的态势,工作很难取得实效。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局面,解决难题、落实责任、确保实效。从而为开展“创争”活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保证“创争”活动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展下去
我市“创争”活动开展以来,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还存在很多尚未完善、规范的地方,与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和兄弟市县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的契机,虚心学习,扎实工作,争取把我市的“创争”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大胆实践 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
大胆实践
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
中共**市**区纪委
**区位于**市的中心城区,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辖区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辖2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37个社区,人口105万。近年来,我们针对社区工作领域的扩展性、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居住群体的密集性、解决问题的直接性等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延伸党风廉政建设的触角,不断丰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有效地促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区情,科学谋划,以“五个强化”促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高点起步
我们坚持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摆上位置,坚持项目化管理、系统化评价、整体化推进,从“五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区委统一领导、街道党政齐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社区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区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了由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指
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规划,加大指导力度,认真解决社区具体困难。近两年来,我们共召开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协调推进会议15次,解决具体问题53个,提出指导性意见24个,形成了齐头并进、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通盘谋划、改革创新,我区取消了街道办事处税收指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街道履行城区管理、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责,更加突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四是强化工作力量。把工作重点放在健全基层纪检组织,强化社区纪检干部队伍上。我们在137个社区中全部建立了社区纪委和纪检小组,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组织管理,做好“八小时以外”廉政监督,积极与辖区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共建活动,扩大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影响力。五是强化资金支持。按照社区建设“费随事转”的原则,区、街两级财政每年拨给社区经费用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用于制作宣传图版200余块,配备办公设备共9类800余件,增加社区办公用房5000余平方米,发放廉政教育卡片、廉政提示卡、廉政书籍等3000余张(册)。
二、把握重点,突出特色,以“三抓措施”确保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已成为城区基层组织建设 的重要任务。我们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上,认真研究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和落脚点,积极探寻有利于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围绕教育、制度和监督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抓”确保取得实效。一是抓宣传教育,营造廉荣贪耻浓厚氛围。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校阵地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我们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社区干部学习教育计划,通过教育,强化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我们针对社区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集中教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我们开展清风进社区、清风进楼道、清风进广场,倡廉洁风尚、构建和谐家庭等活动,促进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纪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借助“清风广场”、“廉政书画基地”、“廉政文化节”、“廉政网页”“清风楼道”、“廉政景观石”、“廉政合唱团”等载体,不断加大廉洁文化传播途径,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以“资源共享、思想共育、监督共管、实事共办”为工作思路,组织各社区纪委与辖区单位的纪检组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廉政共建、双向监督,组织辖区单位的领导、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定期收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廉政座谈会,共同教育,交流信息,协同工作。
二是抓制度建设,规范社区党员干部行为。我们修订完
善了35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制度,并汇编成册,以此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会同区委组织、民政、财政和各街道党工委进一步理顺完善了社区议事规则、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让居民群众在知情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社区扶贫、救灾、社保、低保、再就业等资金和实物的管理、发放、使用制度和帐目,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和权力行使;我们进一步创新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干部廉政谈话、教育培训、述职述廉和考核评议制度,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三是抓监督制约,建立社会化监督网络。我们依据社区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对社区组织和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着重强化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工作,我们对涉及社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以及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居务事项,通过党内质询会、社区工作听证会、旁听会、社区重要事项公示制等方式向群众公开,社区纪委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着重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监督,我们有效发挥社区纪委、纪检小组监督职能,对社区干部落实有关政策、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服务居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建立了社区党委述职述廉制度,由社区党委成员向社区党员、居民代表述职述廉,现场接受代表的提问,现场由代表投票评议,工作好坏由社区居民评议。设立党风廉政信箱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着重强
化对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设立了试点社区,采取社区“党员亮身份“、在职党员“报到制”、发放党风廉政监督卡等措施,了解掌握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透视”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会交往和廉洁自律情况。2010年我们在保健社区构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网络,设立社区党风廉政监督联动站,根据楼栋的分布情况,下设6个监督活动小组,制定了日常监督卡,对驻区在职党员干部“家门口”的行为进行组织引导,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全天候监督,促进每个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的自勉。
三、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以“四个结合”支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发展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径。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一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相结合。我们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落实《工作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共同部署、共同研究、共同检查。以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果来丰富《工作规划》内容,以《工作规划》的目标要求指导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任务,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社区和谐稳定工作相结合。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纪委、纪检小组的职能作用,注重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处理社区重点访、重复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2010年,全区信访总件次和总人次与上一年同比大幅度下降,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区和谐稳定。三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现实问题,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促进了惠民工程的落实。我们组织56个区直机关单位以“联手共建”的形式进社区,与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指导社区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了**区“爱心助老服务网”,为近万名老年人办理了“爱心助老一卡通”,为22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了由政府出资的居家养老服务。四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文化年活动相结合。我们每年开展一届“**文化年”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展示**文化魅力。在“文化年”活动中,我们积极融入廉洁文化内容,唱廉政歌、跳廉政舞,营造廉洁氛围。我们在社区开展 “廉政文化示范点” 评选活动,激励社区更好地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010年,全区
共有30个社区被评为“**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社区和达标社区,有效地调动社区工作者得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上是我区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感到距离省市委、省市纪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城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按照上级领导,进一步开拓进取、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升**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第四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料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争活动经验材
料(精选多篇)
自去年年初开始,市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安达实际,从促进市域经济建设出发,着眼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形式不同、方式各异的“创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安达市这个面积仅3586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农牧业县级市,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8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推动“创争”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开展“创争”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
十六大精神、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自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下发的文件后,市总工会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创争”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工作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创争”活动的统一指导协调,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形成了”创争”活动由市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落实的合力攻坚局面。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下发了“创争”活动评估体系,市委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乡镇工作会议上都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动员布置,把“创争”活动作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服务
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但写进了年初市委工作报告,还下发了工作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全市形成了由市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一个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95以上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了“创争”活动,有98以上的职工参加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二、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市总工会作为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做到了“五个结合”,即“创争”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与企业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与职工文体活动相结合。
1、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信息、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让社会各级各界了解什么是“创争”活动、了解什么是职工素质工程,了解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支持工会工作,支持“创争”活动。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召开座谈会10余次,办班6期,挂过街横幅50余条,刊发简报22期,发放宣传单80000余份,出板报300余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全市各级各界由不知变为知之,由不理解“创争”活动变为理解“创争”活动、探讨“创争”活动、支持“创争”活动,为我们开展“创争”活动奠定了基础。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时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2、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我们以“五学”活动打造成才平台。市总工会通过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广泛开展了学
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践为内容的“五学”活动,以开展职工职业培训为载体,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重点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夜大、职大、职工中专、参加上级工会培训和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共培训职工2万人。尤其是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今年,市总工会还利用市职工中专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了计算机理财、营销与储运、物业管理、手工编织、花卉养殖、家宴厨师及家政服务等20余个专业,采取循环滚动开办班,随到随学,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求学者送学上门,免费发放学习用品等办法,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56期,培训学员5500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本领。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
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知识培训,使职工的劳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困难职工脱贫率、致富率逐年稳步上升。例如,集团通过全员培训,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红星集团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乳饮料、红星高档奶粉、铁听奶粉和邦系列奶粉4大系列40余种新产品,全体员工全程参与新产品上市的策划工作,使新品上市后短期内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为市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 123456下一页尾页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大朗镇 培兰小学
时光荏苒,沐浴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走过了六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在这六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尴尬的迷惑,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积极的探索……走过这一段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满怀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镇公办小学,学校有17个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学科。每周一节科学课,由有经验的科学老师担任。对比以前的科学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学生、教材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是喜悦的。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的改变。(1)领导观念的转变。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并不是一门无关重要的学科。所以我校领导把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的工作来抓,期望通过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的形象。领导们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条件。(2)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是“教案剧”,是教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舞台”交回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舞台”的导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倡导者,促进者。
(3)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新奇感。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动手,愿意出去调查,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愿意搜集资料、愿意整理资料,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愿意自己去研究问题,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改变。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经历了疑惑、探讨、研究、明晰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前,普遍的教师都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情感态度等方面。但是,经过了这六年的课程改革后,我校教师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的《刮风了》这一内容时,教师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二)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你看,经过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已能从单一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为注重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2)传授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的分类》时,她就精心地创设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使科学课堂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美地进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片继如下:
……
三、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过渡:现在,请大家动手,给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看书包里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两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然后再把“我认识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
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先动手分好类,再把结果填在书本里。
2、小组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可以帮书包里面的物品分好类,观察一下,书包里面哪种材料支撑的物品比较多?
3、小结:按照材料的不同,我们把物品分成:金属、塑料、纸、玻璃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
板书: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塑料、纸、玻璃等(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物品,你能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对这些物品重新分类吗?(2)活动探究2。
1、小组长,请把老师带来的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分这些物品的?把结果贴在记录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
4、小组汇报,并把结果呈上来。
5、小结分类方法,其实,其他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按颜色分,大小或者形状等。
板书:其他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场、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过渡: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你们把这些垃圾放到哪里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们小组先观察,再讨论,看看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调查结果填好。
3、小组汇报并呈结果。
4、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看看我校的周老师,她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学的时空开放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三、传统性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些好学生”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评价主体的多元。在我校的某些班级,某些教师还让学生、老师、家长、同伴都参加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这种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为教师和家长、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2)重视过程性评价。
《科学》的评价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形成性。我校教师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性的评价,注重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指导学生进步。同时,将终结性的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结合起来(有的教师尝试运用二次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依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以及相关的资料,在学期或学年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性的描述。
四、课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六年的实验,我们取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和喜人收获。如我校的邓占芳老师所上的六年级下册《在太空中生活》,周建和教师所上的三年级下册《物体的分类》,林细庆老师所上的五年级上册《传热比赛》,黄妙云教师所上的五年级下册《落地生根》都获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影响实验并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1、教材的编写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同步,教师教起来难度较大;有些教材较深,跨度较大。
2、面向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仍显不足,有些所需资源筹备烦琐,导致有些学科内容的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3、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4、、政府投入满足不了新课改需求,存在由于教育资金短缺,阻碍了课改实验的进程的现象。
四、推进课程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设想
1、进一步加大课改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课改,扩大社会宣传面,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的局面。
2、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研建设,发挥学校自培基地在培养和提升教师中的巨大作用。对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切实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4、进一步加大实验力度,不断总结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升实践课改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