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弃债权方式取得资产会计处理的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放弃债权方式取得资产会计处理的改进 作者:黄月眉 杨绍义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第二篇: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方法
中国xxx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会计核算办法(暂行)
1.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本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稳健发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5年第3号)以及本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本行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通常情况下,本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同时也作为贷款服务机构代收证券化信贷资产本息。
第三条 本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标的信贷资产本息需同时完全证券化,不存在部分转让或剥离利息的情况。
第四条 本行信贷资产证券业务的标的信贷资产自证券化日前一结息日至证券化日的应收利息为本行应收利息,证券化后借
款人归还本息时,应先归还本行的应收利息。
1.1.2 第二章 基本核算原则
第五条 根据信贷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或根据对信贷资产的控制程度,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分为三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
第一类业务:本行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当本行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信贷资产。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本行当期损益。
第二类业务:本行保留了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当本行保留了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不终止确认该信贷资产,将转让该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确认为负债。
第三类业务:本行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3
当本行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根据是否保留对信贷资产的控制权分别进行处理。
(一)本行放弃了对该信贷资产控制的,在转让日终止确认该信贷资产。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本行在转让日取得了某项新资产或者承担了某项新负债,应当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新资产或者新负债。
放弃对信贷资产控制是指本行与该信贷资产实现了破产隔离,而且按照信托合同约定受托机构能够单独将该信贷资产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该项出售加以限制。
(二)本行仍保留对该信贷资产控制的,在转让日按本行继续涉入该信贷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本行继续涉入该信贷资产的程度,是指该信贷资产价值变动使本行面临的风险水平。
本行主要采用保留次级债券、提供担保等方式继续涉入证券化资产。
第六条 本行所有证券化日前的信贷资产应收利息享有优先偿还权,在借款人归还贷款本息时,应先归还本行的应收利息。
第七条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存续期内,本行可根据业务
实际情况对标的信贷资产中的部分资产进行置换,也可以根据本行业务实际需要,对剩余的部分进行清仓回购。
1.1.3 第三章 科目及账户设置
第八条 新增“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科目,核算和反映在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因提供信用增级(如持有次级证券或提供担保等)而保留部分风险并对资产形成部分实质性控制时,信用增级所覆盖的继续涉入资产。按照证券化产品的期限设立明细科目:
01 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
第九条 新增 “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继续涉入资产对应的负债。按照证券化产品的期限设立明细科目:
01 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
第十条 新增 “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且本行保留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全部的风险和报酬情况下,从受托机构收到的对价。
第十一条 在“代收本息”科目下新增“代收证券化受托贷款本金”、“代收证券化受托贷款利息”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作为资产证券化的贷款服务机构时代收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第十二条 在 “其他营业收入”科目下新增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收益”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由于转移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大于其账面金额时取得的收益。
第十三条 在 “投资收益”科目下新增“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留存的资产支持证券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十四条 在 “单位中间业务收入—单位代理业务收入”下开立“信贷资产证券化服务收入”专户,核算和反映本行作为证券化贷款服务机构因受托管理证券化资产的行为而收取的管理费。
第十五条 在 “利息支出”科目下新增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利息支出。
第十六条 在 “其他营业支出”科目下新增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损失”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由于转移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小于账面金额时产生的损失。
第十七条 在 “其他营业支出”科目下新增“资产证券化交易费用”明细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对外支付的中介费、律师费、审计费等与处置贷款相关的费用。
第十八条 在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本金”、“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应收利息”等科目下分别开立“资产支持证券”专户,用于核算和反映本行在信贷资产证券
化交易时本行持有的次级证券。
第十九条 在“投资风险准备”下开立“资产支持证券减值准备”专户,核算和反映本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持有的次级债券计提的投资风险准备。
第二十条 新增 “信贷资产证券化受托贷款本金” 表外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贷款服务机构时受托管理的证券化贷款本金。
第二十一条 新增“应收代收利息—证券化受托贷款应收未收利息”表外科目,核算和反映本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贷款服务机构代收受托贷款利息时,因借款人无款支付而形成的欠息。
1.1.4 第四章 本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起机构的账务处理
第二十二条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发起时的账务处理。
本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时,根据业务类别进行账务处理。
(一)第一类业务:本行转移了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会计分录为:
1.信贷资产转移 7
(1)本行收到的对价大于标的资产账面价值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借:相关应计利息科目(如有,上一结息日至证券化日应收利息)
借:贷款减值准备(如有)
贷:相关贷款科目
贷:相关利息收入科目
贷:应收利息(如有)
贷:其他营业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收益
同时,付:应收未收利息(如有)
(2)本行收到的对价小于标的资产账面价值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借:相关应计利息科目(如有,上一结息日至证券化日应收利息)
借:贷款呆账准备(如有)
借:其他营业支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损失
贷:相关贷款科目
贷:相关利息收入科目
贷:应收利息(如有)
同时,付:应收未收利息(如有)8
2.本行购买次级债,但未保留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
(分行)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成本
或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如有)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二)第二类业务:本行保留了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三)第三类业务:本行既未转移也未保留标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根据是否对标的信贷资产保留控制权分别进行处理。
1.本行转让了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会计分录进行处理。
2.本行通过持有次级债的方式,保留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针对标的信贷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会计分录进行处理,同时本行将次级债作为本行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处理,并根据持有次级债券公允价值确认本行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会计分录为: 9
(1)本行取得次级债
(分行)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成本
或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如有)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2)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次级债券公允价值)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次级债券公允价值)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次级债券公允价值)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次级债券公允价值)
3.本行通过提供财务担保的方式,保留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针对标的信贷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会计分录进行处理,同时本行登记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其他营业支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损失 10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担保金额与信贷资产账面价值孰低者)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担保金额与信贷资产账面价值孰低者)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担保金额与担保合同公允价值之和)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担保金额与担保合同公允价值之和)
第二十三条 本行对外支付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费、律师费等相关交易费用。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其他营业支出—资产证券化交易费用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第二十四条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存续期内的会计处理。
(一)第一类业务
1.贷款客户于还款日归还本行的应收利息。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相关应计利息科目
2.针对持有的次级债进行利息计提。会计分录为: 11
本行根据次级债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利息计提:
(分行)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
根据协议约定,次级债利息可分次支付或到期支付。本行收到利息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相关科目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3.针对持有的债券进行减值准备计提。会计分录为:
投资风险准备计提或冲回(如有):
(分行)
借或贷:其他营业支出—投资风险准备金支出
贷或借:投资风险准备(资产支持证券减值准备专户)
4.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清仓回购。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相关贷款科目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5.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置换。换出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在证券化交易发起阶段的会计处理,换回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清仓回12
购的会计处理。
(二)第二类业务
1.在业务存续期,针对标的信贷资产,本行继续按信贷业务相关核算规则进行会计核算。针对确认的相关金融负债按月计提利息支出,并按协议约定对外支付。会计分录为:
利息支出计提:
(分行)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应付同业间卖出回购贷款利息
对外支付:
(分行)
借:应付利息—应付同业间卖出回购贷款利息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2.对于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生费用直接计入成本的,应在后续期间内按照直线摊销法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费用。
借:其他营业支出——资产证券化交易费用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3.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清仓回购。会计分录为:
(分行)13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4.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置换。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如有)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如有)
(三)第三类业务
1.本行转让了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
贷款客户于还款日归还本行应收利息,以及业务存续期内发生标的资产置换及清仓回购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相关会计分录进行处理。
2.本行通过持有次级债的方式保留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
(1)贷款客户于还款日归还本行应收利息,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相关会计分录进行处理。
(2)针对持有的次级债进行利息计提。会计分录为:
本行根据次级债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利息计提:
(分行)14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
根据协议约定,次级债利息可分次支付或到期支付。本行收到利息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相关科目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3)本行持有的次级债发生减值,本行对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进行相应冲回。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4)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清仓回购。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相关贷款科目 15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如有)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如有)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如有)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如有)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5)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置换。换出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同类业务在证券化交易发起阶段的会计处理,换回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同类业务清仓回购的会计处理。
3.本行通过提供财务担保保留对标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
(1)贷款客户于还款日归还本行应收利息,比照上述第一类业务的相关会计分录进行处理。
(2)本行对财务担保合同的初始确认金额在担保合同期限间内进行摊销。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16
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贷:其他营业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收益
(3)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清仓回购。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相关贷款科目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如有)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如有)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如有)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如有)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4)业务存续期,本行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置换。换出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同类业务在证券化交易发起阶段的会计处理,换回资产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同类业务清仓回购的会计处理。17
第二十五条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终结的会计处理。
(一)第一类业务:业务终结时,对持有的次级债券进行到期处理,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如有)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成本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二)第二类业务:业务终结时,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三)第三类业务:
1.本行转让了对标的资产的控制权,业务终结时无账务处理。
2.本行通过持有次级证券保留控制权情况下的终结处理。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借:投资风险准备(资产支持证券减值准备专户)(如有)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贷: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上一计提日至到期日的次级债利息,如有)
贷:其他营业支出—投资风险准备金支出
如到期未能全额兑付,且已计提的投资风险准备不足以弥补损失时,本行补提投资风险准备:
(分行)
借:其他营业支出—投资风险准备金支出
贷:投资风险准备(资产支持证券减值准备专户)
同时,对持有的次级债券进行到期处理:
(分行)19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如有)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成本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3.本行通过提供财务担保保留控制权情况下的终结处理。
(1)借款人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无需履行担保赔付责任。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借:其他营业支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损失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
(分行)20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贷:其他营业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收益
(2)借款人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行履行担保赔付责任。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逾期贷款及相关科目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借:其他营业支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损失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21
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
(分行)
借:××逾期贷款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负债
或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负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短期继续涉入资产
或贷: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涉入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长期继续涉入资产
贷:其他营业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收益
1.1.5 第五章 本行为贷款服务机构的账务处理 22
第二十六条 证券化日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
(分行)
收:信贷资产证券化受托贷款本金
第二十七条 业务存续期间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
(一)贷款还款日账务处理
1.借款人归还贷款本息
(分行)
借:XX存款科目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代收本金——信贷资产证券化代收本金
贷:代收利息——信贷资产证券化代收利息
同时更新表外:
(分行)
付:信贷资产证券化受托贷款本金
2.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
收:应收代收利息—证券化受托贷款应收未收利息
(二)本行根据协议约定,按期对外划转证券化信贷资产本息。会计分录为:
(分行)
借:代收利息—信贷资产证券化代收本金
借:代收利息——信贷资产证券化代收利息 23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三)本行按照贷款服务合同收取服务费用。
(分行)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相关科目
贷:单位中间业务收入——单位代理业务收入
1.1.6 第六章 账务核对
第二十八条 各级机构账务处理部门应与业务部门做好账务核对工作,确保账务核算准确。
1.1.7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总行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资产的盘盈、盘亏会计处理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同时其他企业也可自行执行。新准则贯彻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对旧准则作出了变革性的修订。但对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未做任何修订,这使得不同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不一致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一、资产的分类
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这么多资产中,会计处理涉及盘盈和盘亏的有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存货和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本文是对这三种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的探讨。
二、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现金溢余短缺的会计处理
为了加强现金管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企业对现金业务每日应结算并定期进行盘点,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时应及时按照会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1.现金溢余的会计处理。发现溢余时,按溢余金额借记“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查明原因后,应分情况处理: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2.现金短缺的会计处理。发现现金短缺时,按短缺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现金”。查明原因后,应分情况处理:属于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在日常的收发过程中可能发生计量错误、计算错误、自然损耗,还可能发生损坏变质以及贪污盗窃等情况,造成账实不符,形成存货的盘盈盘亏。
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有关存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2.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间,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有关存货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科目;对于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剩余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每年至少实地盘点清查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
1.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报经批准处理前,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固定资产盘亏时,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报经批准转销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三、会计处理差异及产生原因
(一)会计处理差异
从以上的处理方法中我们得出三种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的差异:
1.同作为流动资产的现金和存货,现金盘盈记入“营业外收入”,而存货盘盈却冲减“管理费用”。
2.现金溢余时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却要记入“管理费用”。而固定资产盘盈记入“营业外收入”,对应的盘亏记入了“营业外支出”。
3.存货盘盈时都记入了“管理费用”,而盘亏时却要分一般损失和非常损失,一般损失入“管理费用”,非常损失入“营业外支出”。
(二)差异产生原因
要分析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得不了解“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
首先,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排污费、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盘盈或盘亏等。从管理费用的解释可以看出,管理费用是企业为了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即只应有借方发生额,而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中只有发生存货盘盈时使用了“管理费用”科目的贷方,难道是说存货管理有效才会发生盘盈,为了表示对存货管理人员的嘉奖冲减了“管理费用”,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存货盘盈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偶发性和不可预计性,而且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无任何必然联系,所以把存货盘盈记入“管理费用”科目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其次,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对收入的解释,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显然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它不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项,即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净收益,且营业外收入本身已经反映了企业的偶发事项收支相抵后的净额,不存在收入与成本的配比问题。
最后,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捐赠支出等。而企业会计准则对费用要素的解释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显然,营业外支出不属于费用,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偶发事项带来的净支出,其本身已经反映了企业的偶发事项收支相抵后的净额,不存在收人与成本的配比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营业外收入属于偶发事项带来的净收益,营业外支出属于偶发事项带来的净支出。那么资产的盘盈盘亏这种偶发事项应该属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范围,而不应该属于“管理费用”的核算范围。但我们实际会计处理时却使用了“管理费用”科目,究其原因无非是想把不同原因造成的盘亏分清楚,明确责任,可盘盈却不能解释为管理原因才会带来盘盈,所以目前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不合理性。
四、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现金、存货、固定资产这三种资产的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应加以统一,即:1.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均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2.对于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亏,根据盘亏原因,分别做以下处理:对于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记入“其他应收款”;对于资产保管过程中的正常损耗记入“管理费用”;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均记入“营业外支出”。这样更改后,三种资产会计处理的方法保持一致,简便易行,且符合营业外收支的定义,克服了以前会计处理的矛盾性。s
第四篇:资产盘点盈亏会计处理及其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资产盘点盈亏会计处理及其建议作者:王霞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2期
一、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五篇: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实物捐赠由于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而且以实物捐赠并非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是企业的经营常态,而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所以会计上不能做收入处理,而应该按成本转账。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交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按捐出产品的账面价值及涉及的应交增值税、消费税等相关税费(不含所得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按捐出产品账面价值余额,贷记“产成品”等科目。企业将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时,应按捐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涉及的应交增值税、消费税等相关税费(不含所得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按捐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余额,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无形资产”等科目,按捐出资产涉及的应交增值税、消费税等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金”等科目。涉及捐出固定资产的,应首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捐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清理费用及应交纳的相关税费等进行核算,再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企业对捐出资产已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在捐出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就是说,企业的会计处理上,对捐赠的实物,不论是自产还是外购的,均不作为销售处理。
(二)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对企业不论是以自制的资产对外捐赠,还是以外购的资产对外捐赠,在企业所得税上,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企业所得税上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但对视同销售的价格确认上,自制的资产与外购的资产有所区别。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规定: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即为公允价值。在捐赠支出上,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文规定:“捐赠资产的价值,按以下原则确认:
(一)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
(二)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计算。捐赠方在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捐赠时,应当提供注明捐赠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证明。”。由此可见,捐赠支出的价格确认与自产货物的价格确认是一致的,也是应当根据所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捐赠支出。而在会计上的捐赠支出根据其帐面价值及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捐赠支出,与税法的规定存在明显差异,需要作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举例说明: 2008年,某企业将自产产品2000件(成本单价200元,单位售价250元)通过减灾委员会向地震灾区捐赠。当利润总额为5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对外捐赠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485000元 贷:库存商品40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元。
而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首先应当调整视同销售的应纳税所得额。对视同销售的纳税调整额为 : 2000(250-200)= 100000.00元;其次,对捐赠支出的纳税调整。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500×12%=600000.00元,实际捐赠支出为产品的公允价即250×2000=500000.00元,因此允许扣除的捐赠支出为500000.00元,。除了会计帐面反映的捐赠支出485000.00元可以税前扣除外,对其差额部分即15000.00元(500000-485000)仍可以作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处理。
对企业外购的资产用于捐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规定:属于外购资产对外捐赠视同销售,其资产价格的确认可以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也就是说,不增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说明:A公司将外购的不动产(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200000元,已经提取折旧100000元,提取减值准备20000元)通过县政府捐赠给福利院,目前该不动产的市场实际价值为150000元。当捐赠业务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对外捐赠时的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投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发生清理费用及应缴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 贷:应交税费 7500 银行存款2000
3、结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0
4、对外捐赠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89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9500 会计处理的整个过程对利润的影响为:89500元。但税务处理上,因为对企业外购的资产用于捐赠的,其价格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所以,其视同销售对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处理结果一致,不存在纳税调整。但在捐赠支出的确认上,企业所得税上是可以按照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允许扣除的捐赠支出为:500×12%=600000.00元,实际公允价值的捐赠支出为:150000.00元,对会计帐面反应的捐赠支出89500元可以扣除外,对其差额部分即60500.00元(150000-89500)部分仍可以作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