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信息技术(05365)课后习题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物流信息技术(05365)课后习题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名词解释
1、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信息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障的功能,而且还起到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作用。
2、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填空题:
1、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输入、(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信息源)、信息接收者、(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通道和信息管理者。
论述题:
一、说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表现为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形成决策,决策执行的结果又成为新的信息,如此往复循环。
每一种决策都与对决策方案的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有关,对有关因素的信息掌握越充分,对实施的结果越有把握,因而越容易做出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但本身不能决定决策。决策最终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还表现在不同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二、说明物流信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也不一至,方式也不相同。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实施性高,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快,时效性强。
3、物流信息趋于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要求物流信息标准化。作用:
1、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起着协调各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2、物流信息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分类:
1、按物流信息载体,分为单据、台账、报表、计划、文件等多种类型。
2、按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3、按信息稳定程度,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4、按管理层次,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
三、说明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市场化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将呈现一个二元化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普通市场。
1、国内企业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2、信息化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3、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将继续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全套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4、信息化发展最快的首先是连锁分销,其次是重大枢纽建设,第三是从产品特征上产品更新周期特别短,周转速度特别快的行业,肯定对物流最关注,同时也是最关注信息化的行业。
第二篇:物流信息技术概论教案
56物流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本章重点: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本章难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特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应用;本章重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本章重点: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概念、物流信息的特点
本章难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概念、物流信息的 特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应用
本章重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本章难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数据仓库
掌握: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导入案例: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用VFP开发的软件)第一节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和使用的一门软件科学,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如下四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1)数据不能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
(2)数据作为程序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即数据和程序完全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数据由程序员设计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无专门的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4)数据面向应用,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彼此无关,即使两个不同应用程序涉及到相同的数据,也
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参照和引用。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
(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并由操作系统来管理,文件组织方式由顺序文件逐步发展到随机文件
(2)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操作接口,即提供数据存取方法。(3)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可以共享。
(4)数据仍然是面向应用的,文件之间彼此孤立,不能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因而仍存在数据大量冗余和不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1)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数据不再面向单一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
(2)应用程序独立于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3)数据的冗余度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数据的不一致性。(4)为用户的数据操作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实现了数据共享。
(5)提供了下列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完整性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
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是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
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一组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数据构成,既面向本地的局部应用,又参与涉及多个结点的全局应用,即这些分布的数据在逻辑上属于同—个整体。
分布式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程序设计语言领域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通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来解决程序中的重要问题,将面向对象的概念引入数据库领域,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数据库(Data Base,简称DB)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公司或组织的各级经过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序以不同的权限所共享。
二、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一)数据库的特点
(1)以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数据尽可能不重复(最少的冗余度)。(2)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程序或用户、服务(应用程序或用户对数据资源共享)。
(3)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
(4)对数据的定义、操纵和控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库的分类 层次型数据库 网状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面向对象型数据库
(一)概念数据模型
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
(二)结构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3)关系模型(Relation Model)
(1)关系模型概念单一,数据结构简单,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二维表)表示的。而在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中实体间的联系是由记录和记录之间所构成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来表示,数据结构复杂。
(2)关系模型是数学化的模型,可把表格看成一个集合,数据操作是集合的操作,即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
关系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3)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用户或应用程序只要告诉系统“做什么”,而不需要知道“怎么做”,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编程的难度。
(4)关系模型以关系代数为基础,形式化基础强。(5)有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支持。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对象(Object)和类(Class)。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比网状、层次、关系数据模型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能力。
(三)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
三、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系统(DBS)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是可运行的、以数据库方式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或信息支持的系统。
数据库需要有包括CPU、内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在内的硬件设备支持。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DBMS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1)数据库定义(2)数据存取(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6)其他功能
(三)操作系统
主要负责计算机系统的进程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文件管理等,因此可以给DBMS的数据组织、管理和存取提供支持。
DBA的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建立整个数据库的模式(2)定义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即内模式(3)定义外模式
(4)根据需要,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并将所有的修改操作记录下来以备今后查看。(5)监控数据库的运行和使用
第三篇:物流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横例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个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客户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地从储位拣取出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并分配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送货。
仓库管理系统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调度、指挥。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条码:条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它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使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GPS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特点:(1)定位精度高(2)覆盖面积广(3)观测时间短(4)被动式、全天候的导航能力(5)操作简单(6)功能多,应用广。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动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当系统接收天线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电子商务的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识别及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和分拣道口组成,需要自动存储系统的支持。其主要特点:(1)连续大批量地分件货物(2)分见识差率极低(3)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
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1)网络物流模型。(2)分配集合模型。(3)设施定位模型。(4)运输路线模型。自动化仓库系统的构成:(1)货物储存系统(2)货物存取系统(3)货物输送系统(4)控制和管理系统。
第四篇:20150105物流信息技术习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
导论
1.沃尔玛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取得了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高科技的运用使一个传统企业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它让管理者随时控制进货和出货,降低成本,使沃尔玛每一块美元以最快的速度繁殖生息,加快资金的流通,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经济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沃尔玛有一个前瞻的认识和部署,才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制胜市场。
2.企业进行信息化投入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进行信息化投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的方案论证2.以需求驱动企业信息化建设3.有效的领导4.以效益为中心的科学管理5.组织结构再造6.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依靠学习型团队。
第一节
1.什么是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数据、情报、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我们也可以根据物流信息所包含的内容,站在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定义物流信息。
(1)从狭义角度看,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等)相关的一些信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货物的仓储、搬运、装卸、流通加工、运输等活动的进行,都需要详尽且准确的信息。物流信息对于各种管理与各项活动都起到了保障性作用,从而用以全面管理、传递和交换物流信息。
(2)从广义角度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还包含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计划预测信息、动态分析信息、商品交换信息、市场信息等。
2.物流信息有哪些典型的特点?
物流信息不仅包含了信息所具有的一般属性,也具有自己的特点:(1)广泛性。(2)联系性。(3)多样性。(4)动态性。(5)复杂性。
第二节
1.物流活动中用到哪些典型的信息技术? 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可分为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条形码技术是怎么产生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但条码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想结合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
第三节
1.什么是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由物流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集成形成的物流实务经济转向物流信息经济活动综合性的过程。物流集成化涉及到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物流信息、物流过程、物流管理等的集成化,是物流高级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物流信息化是物流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2.阐述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1.物流企业信息化投资率较低;2.信息技术人员比重偏低;3.条码、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得到基本应用;4.物流信息系统等软件
(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的应用大多停留在基本应用阶段,深度应用不足。1.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主体的确定问题。2.物流信息平台盈利能力缺乏。
(三)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发展现状。1.各政府部门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问题。2.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同步。
第二章
导论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条形码来解决哪些问题? 自从条形码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以来,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一维条码的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技术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二维条码识别技术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二维码使用比较多的行业是汽车和手机这两大行业,汽车业算是使用二维码比较早,而且比较成熟的了,从汽车的生产到销售,再到售后都使用到了二维条形码。手机上的二维码使用也是有些年头了,手机上的二维码先期主要是贴在手机内部,做防伪用的,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配臵了二维码扫描验证系统,不过使用效率不是很高,因为现在二维条形码对普通大众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
在如今的商贸行业,如服装、电器等百货,凡是有时限或保存期的商品都涉及到它的相关记录,如名称、型号/系列、出厂日期、积压期限等。不同的商品又可能被分配到不同的仓库,由不同的人员管理,要想进行统一、适时的销售规划,必须通过条码打印机在商品的身上打下“印记”,才能在电脑中方便查询、调用。可以说条码将是社会所有商品的身份证。
第一节
1.条形码的结构分几部分?
在一种条形码规格中,每一字符的码,都自有其独特“线条”及“空白”的宽窄组合,而与其它字符不同。条形码因国家、区域及使用目的需求均有不同的编码方式,但基本组成不外乎四个部份:(1)起始码(start code),一个条形码的起头,以便条形码读取器判别开始;(2)资料码(data code),它是条形码的主要部分,又因使用不同,编码方式也不同;(3)检查码(check code),又称查核码,用计算公式算出,以确保数据正确性;(4)终止码(end code),它是一个条形码的结束,以便条形码读取器判别结束。
2.条形码的编码方式分几种?
条码的编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宽度条件法,一种是模块组合法。宽度条件法,是以窄元素(条纹或间隔)表示逻辑值“0”,宽元素(条纹或间隔)表示逻辑值“1”。宽元素通常是窄元素的2-3倍。以二五条码为例,二五条码是一种只有“条”表示信息的非连续型条码。每一个条码字符由规则排列的5个“条”组成,其中有两个“条”为宽单元,其余的“条”和“空”以及字符间隔都是窄单元,故称之为“25码”。
第二节
1.简述EAN码的代码结构? EAN码(英文全称:European Article Number)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前缀码是国际EAN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690-695;厂商代码是EAN编码组织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厂商必须遵守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编制相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对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保证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我国的通用商品条码与其等效。我们日常购买的商品包装上所印的条码一般就是EAN码。
2.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的区别?
一维条形码相比二维条形码的区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形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一维条形码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但是一维条形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数据容量较小,一般 30个字符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
第三节
简述条形码在运输领域的应用?(一)条形码技术在分拣运输中的应用
一个典型的运输业务过程通常经历从供应商到货运代理,从货运代理到货运公司,在从货运公司到客户等几个过程,在每个过程中都牵涉到发货单据的处理。二维条码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将单据的内容编成一个二维条码,打印在发货单据上,在运输业务的各个环节使用二维条码阅读器扫描条码,信息便录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既快速又准确。
典型的配送中心的作业从收货开始,具体过程如下: ①送货卡车到达后,叉车司机在卸车的时候用手持式扫描器识别所卸的货物,条码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技术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向叉车司机发出作业指令,显示在叉车的移动式终端上,或者把货物送到某个库位存放,或者直接把货物送到捡货区或出库站台。
②在收货站台和仓库之间一般都有运输机系统,叉车把货物放到输送机上后,输送机上的固定式扫描器识别货物上的条码,计算机确定该货物的存放位臵。输送机沿线的转载装臵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把货物转载到指定的巷道内。巷道堆垛机把货物随即送到指定的库位。
③出库时,巷道堆垛机取出指定的托盘,由运输机系统送到出库台,叉车到出库台取货。首先用手持式扫描器识别货物上的条码,计算机随即向叉车司机提出作业指令,或者把货物直接送到出库站台,或者为捡货区补充货源。
④捡货区有如普通重力式货架,水平循环式货架,垂直循环货架等多种布臵形式,捡货员在手持式终端上输入订单号,计算机通过货架上的指示灯指出需要捡货的位臵,捡货员用手持式扫描器识别货品上的条码,计算机确认无误后,在货架上显示出捡货的数量。
⑤捡出的货品放入货盘内,连同订单一起运到包装区。包装工人进行检验和包装后,将实时打印的包含发运信息的条码贴在包装箱上。包装箱在通过分捡机时,根据扫描器识别的条码信息被自动拨到相应的发运线上。
(二)PDF417条码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应用
①驾驶证、身份证上的应用。PDF417不仅可以将证件上个人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等信息存入编码,而且可以将人体指纹、视网膜等的特征进行扫描,以及照片等个人信息存贮在可自动识读的二维条码PDF417里,将二维条码符号印在证卡的背面。PDF417维条码的应用对防止伪造身份证件犯罪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在执照年审上的应用。在执照(车辆提审及驾驶证年审)年审通知单或在执照上印刷一个PDF417条码,将所有年审或颁发新牌照所需要的信息放在二维条码里。参加年审单位只须据带年检通知单(或执照),工作人员只需扫读一下通知单或执照上的二维条码,使可以在零点几秒内获取全部审验所需信息,根本不需要键盘录入。
③在车辆等违章登记、罚款上的应用。在通常情况下,车辆违章时,执勤人员需登记驾驶证及行车证上的有关信息,抄写速度不但慢,而且容易出错。如果用二维条码将有关车辆及驾驶员的信息存贮在车辆的风档玻璃上,一旦停车不当或出现交通违章时,警察只须将驾驶证或挡风玻璃上的二维条码轻轻一扫,即可将所需信息准确、快速地录入电脑。
④纸面EDI。PDF417条码为纸面EDI,即把大量的产品及单据上的信息印在二维条码里,单据或标签随物件一起或单独传递,只要读取一下PDF417条码即可将所有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纸面EDI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包装、运输、海关报关等领域,其中墨西哥海关在报关单证上采用PDF417条码,既提高了报关速度,又减少了伪造单证的犯罪行为。
2.简述条形码在仓储领域的应用?(一)条形码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
以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沃尔玛为例,该公司在美国有25个规模很大的配送中心,一个配送中心要为100多家零售店服务,日处理量约为20多万个纸箱。每个配送中心分三个区域,即收货区、拣货区与发货区。
⑴在收货区,一般用叉车卸货。先把货堆放到暂存区,工人用手持式扫描器分别识别运单上和货物上的条码,确认匹配无误才能进一步处理,有的要入库,有的则要直接送到发货区,称作直通作业以节省时间和空间。
⑵在拣货区,计算机在夜班打印出隔天需要向零售店发运的纸箱的条码标签。白天,拣货员拿一叠标签打开一只空箱,在空箱上贴上条码标签,然后用手持式扫描器识读。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计算机即发出拣货指令。在货架的每个货位上都有指示灯,表示哪里需要拣货以及拣货的数量。当拣货员完成该货位的拣货作业后,按一下“完成”按钮,计算机就可以更新其数据库。装满货品的纸箱经封箱后运到自动分拣机,在全方位扫描器识别纸箱上的条码后,计算机指令拨叉机构把纸箱拨入相应的装车线,以便集中装车运往指定的零售店。
(二)条形码技术在货物通道中的应用
在美国有三个最大的邮包投递公司,即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服务和RPS,每天要处理大约1700万件包裹,其中700万件是要在1~3天内送达的快件。这些包裹的处理量之大难以臵信,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运输机系统变得更复杂,速度比以往更快。包裹运输公司不能像制造厂家那样决定条码位臵,它可以指定一种码制,但不能规定条码的位臵,因为包裹在传送带上的方向是随机的,且以3m/s的速度运动。为了保证快件及时送达,不可能采用降低处理速度的办法。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保持包裹的方向,使条码对着扫描器,而是如何准确地阅读这些随机摆放的包裹上的条码,解决的办法就是扫描通道。几乎和机场的通道一样,货物通道也是由一组扫描器组成,全方位扫描器能够从所有的方向上识读条码,上下、前后和左右。这些扫描器可以识读任意方向、任意面上的条码,无论包裹有多大,无论运输机的速度有多快,无论包裹间的距离有多小。所有制的扫描器一起运作,决定当前哪些条码需要识读,然后把一个个信息传送给主计算机或控制系统。
货物扫描通道为进一步采集包裹数据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新一代的货物通道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同时采集包裹上的条码标识符、实际的包裹尺寸和包裹的重量信息,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因为包裹投递服务是按尺寸和重量收费的,这些信息对计算营业额十分重要。现在可以准确高效地获取这些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三)运动中称量
物流标识技术与其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如在运动中称量与条码自动识别相结合。把电子秤放在输送机上可以得到包裹的重量而不需中断运输作业或人工处理。
第三章
辩证性思考
1.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价值?
在物流领域主要用于对物品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等的识别方面。
2.在日常生活中,射频识别技术与哪些领域息息相关,对经济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RFID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并且已经深入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铁路车辆的自动识别,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货物的跟踪及管理等。
第一节
1.射频识别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完成什么功能?
射频识别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及发射接收天线这几部分组成。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臵。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黏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臵。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臵都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2.信号发射机标签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标签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1)主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2)只读标签与可读可写标签(3).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
第二节
1.射频卡的工作过程是什么?关键步骤有哪些?
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它的核心部件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人和器具的身份。RFID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公共交通、地铁、校园、社会保障等领域均有应用。
2.射频识别系统的优点有哪些?
非接触阅读,数据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体积小,易封装,无磨损,使用寿命长,动态实时通信,安全性能高。
3.射频识别系统可分为哪几类?各完成什么功能?
根据射频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射频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定位系统。
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是一种设臵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RFDC)实时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成批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RFID读写器分散布臵在给定的区域,并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或人上。当物体、人流经读写器时,读写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定位系统广泛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将读写器放臵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及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臵识别信息,读写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节
1.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RFID技术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RFID技术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RFID技术在超市物流领域的应用。
2.分析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经济交流、旅游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自动收费系统的需求会日益增长,我国的国土面积大、公路多、车辆多,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第四章
辩证性思考
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带来了那些便利?又有那些缺点?
EDI 最显著的优点就是他可以使企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由于传统的贸易是需要人工输入、或者电话、或者传真等途径来进行简单的反复的沟通,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采用EDI之后,客户之间就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自动传递,尤其是单证的自动传输,使得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快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EDI 的第二个优点就是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模式。EDI 可以集成诸多的系统,比如订单处理系统、自动订货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等,在集成之后,这些商业的单证或者订单就会快速和准确的完成客户的各项要求,进行自动的处理,同时可以随时更新库存、货品的数量,使得企业可以掌握先机。
EDI 的第三个优点是它已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标杆。到目前为止,多数大规模的企业和公司都有对于EDI的技术要求,每当进行谈判和洽谈的时候,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些公司的EDI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可见,EDI的确是未来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商业竞争的一个利器。
2.Internet环境下EDI系统在物流公司、制造商、批发商运输商等行业中的各项业务需求有何不同?
从技术层面来分,目前实现EDI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⑴传统的基于VAN(Value Added Networks)技术的EDI;⑵基于Internet模式下的EDI。基于Internet模式下的EDI电子商务形式将传统的EDI这种高额的、局限的、小范围的商务模式推广到了一个价格低廉的、公开的、普及的系统当中。基于Internet的EDI跟传统的EDI相比较,其主要针对用户为中小型企业,具有广泛的用户群,这就无形当中扩大了参与交易的范围。同私有网络和传统的增值网相比较,利用Internet的 EDI可以获得许多简洁并且便于实现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EDI系统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总体看来,EDI系统主要呈现如下发展趋势:⑴EDI系统开始注重对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并提供增值服务;⑵使用廉价的Internet来代替价格较为昂贵的VAN电子数据交换,已经成为目前EDI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Internet EDI主要有以下四种实现方式:Internet Mail方式、标准IC方式、Web-EDI方式及XML/EDI方式。基于目前的技术、费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的考虑,其中Web-EDI方式被公认为是目前Internet EDI中最好的实现方式。Web-EDI允许中小型企业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去执行EDI交换,而Web则是EDI消息的接口。
第一节
1.EDI有那些基本特点?EDIFACT标准包括那些部分?
EDI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电子化贸易手段/工具,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⑴单证格式化。EDI传输的是企业间格式化的数据,如定购单、报价单、发票、货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等,这些信息都具有固定的格式与行业通用性。而信件、公函等非格式化的文件则不属于EDI的处理范畴;⑵报文标准化。EDI传输的报文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这是计算机能自动处理的前提条件;⑶处理自动化。EDI信息传递的路径是计算机到数据通讯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能自动处理传递来的信息。⑷软件功能化。EDI功能软件由五个模块组成:用户界面模块、内部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接口模块、报文生成与处理模块、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及通信模块。这五个模块功能分明,结构清晰,形成了EDI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软件;⑸运作规范化。EDI以报文的方式交换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贸背景,EDI报文是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成熟、最规范、最有效的电子凭证之一。
联合国推荐的EDIFACT标准由UN/ECE印刷为“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指南”(UNEDID),它包括以下各部分:⑴ EDIFACT语法规则(ISO9735); ⑵ 报文设计指南; ⑶ 语法应用指南 ;⑷ EDIFACT数据元目录(ISO7372);⑸ EDIFACT代码目录;⑹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⑺ EDIFACT段目录 ;⑻ EDIFACT标准报文目录。
2.EDI系统如何有效解决面临的威胁和攻击?
通过加密技术。
第二节
1.EDI系统由哪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能完成什么功能?
用户接口模块,内部接口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
2.实现EDI功能需要具备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消息处理系统MHS为实现EDI提供了最理想的通信环境,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1.EDI系统中安全服务的实现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安全服务是指EDI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一组系统功能,用户通过它们来保护自己的数据、维护系统的正常工作。开放式EDI系统的基本安全服务要遵循“ISO-7498/2”规定的ISO安全体系标准。系统中安全服务的实现手段主要有:⑴ 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信息封装技术,主要包括私钥加密体制以及公钥加密体制。其中私钥加密体制中加密与解密时使用相同的密码。密码形式分为: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后者的运算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些;⑵ 数字签名技术。在EDI系统可通过该技术对数据进行源点鉴别和实体鉴别,识别用户身份防止冒名顶替,防止抵赖或矢口否认;⑶ 身份认证。EDI系统通过用户注册、口令效验,同样可以识别用户身份防止冒名顶替并有效阻止无关者或竞争对手偷看、窃取商业秘密;⑷ 数字证书技术。在基于Web的EDI支付模式中,Web服务器和EDI网关都需要同CA认证中心相联,由CA认证中心验证数字证书,保证交易双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⑸ EDI网关技术。负责对外来的应用连接请求进行回应,并将通过其安全检查的连接请求与被保护的网络应用服务器连接,为外部服务用户提供在受控制的前提下访问并使用内部网络的服务;⑹ 防止文电丢失。文电丢失可能发生在任何同等实体间的通信链路上,也可能源于操作失误或不当。防止文电丢失的方法是利用一个脱机的文档库将所有递交和投递的文电都保存起来;防止特定文电丢失,可采用安全审计跟踪的办法实现。对用户而言,文电的投递最好有回执,以便及时了解文电是否投到欲投递的地方而采取相应措施; ⑺ 防拒绝服务。硬件采取双备份措施,有良好的应急计划,可以及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2.如何有效应对EDI系统面临威胁和攻击?
EDI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攻击有以下六种。⑴冒充:MTA(报文传送代理)之间是以交换明文形式的MTA名称来彼此证实的,一个假冒合法的MTA可能会通过发送一个已知的MTA名与其它的MTA互连,冒名顶替偷窃工作资源和信息;⑵篡改数据:数据被非授权更改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EDI环境中篡改数据的现象与报文处理系统(MHS)提到的情况相同,攻击者会篡改在EDI系统中存储和传输的文电内容;⑶偷看、窃取数据:EDI系统中的用户及外来者未经授权偷看或窥视他人的文电内容以获取商业秘密,损害他人的经济利益;⑷文电丢失:EDI系统中文电丢失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因为UA(用户代理)、MS(记忆棒)或MTA的错误而丢失文电,二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当因丢失文电,三是在不同的责任区域间传递时丢失文电;⑸抵赖或矢口否认:抵赖或失口否认是EDI系统较大的一种威胁。EDI要处理的大量合同、契约,订单等商贸数据,其起草、递交、投递等环节都容易发生抵赖或失口否认现象,尤其是基于MHS环境的EDI系统,采用自动转发、重新定向服务方式时,其危险性更大;⑹拒绝服务:局部系统的失误及通信各部分的不一致所引起的事故(如路由表或映射表的错误项)而导致系统停止工作或不能对外服务,即所谓的拒绝服务。局部系统出自于自我保护目的而故意中断通信也会导致拒绝服务。这种拒绝是EDI系统中最可能出现而又危害巨大的威胁之一。
第四节
1.EDI对成本有何影响?能产生那些效益?
EDI技术应用于集装箱配载使集装箱船舶在港停留作业时间得到大大的缩减;避免因重复配载而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节约成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大大地促进集装箱贸易的增长。
2.不同领域引入EDI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EDI具有安全保密技术可以解决信息的完整性问题、可鉴别问题、保密性问题、不可抵赖性问题、可靠传输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第五章
第一节
1.中国在定位技术发展过程中都做了哪些贡献? 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几个世纪以来它经过不断的改进而变得越来越精密,并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着。
2.GPS系统可以实现哪些功能? 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
1.全球性、全天候连续不断的导航能力
GPS能为全球任何地点或近地空间的各类用户提供连续的、全天候的导航服务,用户不用发射信号,可以满足无限多的用户使用。
2.实时导航、定位精度高、数据内容多 利用GPS定位时,在1s 内可以取得几次位臵数据,这种近乎实时的导航能力对于高动态用户具有很大意义,同时能为用户提供连续的三维位臵、三维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目前利用C/A码的实时定位精度可达20-50m,速度精度为0.1s/m,利用特殊处理可达0.005m/s,相对定位可达毫米级。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3.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GPS采用扩频技术和伪码技术,用户只需接收GPS的信号,自身不会发射信号,因而不会受到外界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4.功能多、用途广泛
GPS是军民两用的系统,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军事上,GPS将成为自动化指挥系统,在民用上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测绘、安全防范、电力、通讯、城市多个领域,尤其以对地面移动目标的监控在GPS应用方面最具代表性。
第二节
1.SPS和PPS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GPS系统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一种是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另一种是精密定位服务(PPS–Precision Positioning Service)。由于SPS无须任何授权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国因为担心敌对国家或组织会利用SPS对美国发动攻击,故在民用讯号中人为地加入误差以降低其精确度,使其最终定位精确度大概在100米左右。200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决定取消对民用讯号的干扰。因此,现在民用GPS也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PPS– Precision Positioning Service(精密定位服务)是供经过美国政府授权的用户使用的。这类用户包括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部门、某些美国政府部门、以及一些经过挑选并通过美国政府特别批准的民用用户。使用PPS需要采用加密设备、密钥以及专用的接收机。
2.GPS定位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GPS定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GPS定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如下划分:
1.根据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分为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 2.根据定位的模式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3.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分为实时定位和非实时定位 4.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分为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
第三节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导航系统是什么系统?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
2.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第四节
1.GPS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GPS在车辆导航中的应用:(1)定位功能,这是车辆导航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地图显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显示的地图比例尺,来查看不同范围内,不同区域的道路网信息。(3)兴趣点查询/显示功能,这里所说的兴趣点是指用户感兴趣的、关心的,希望获得其信息的位臵对象,例如:旅馆,饭店,医院等。(4)路径规划功能。(5)路径引导。
(二)在车辆运输调度与监控中的应用:(1)观察车辆分布,提高运输效率。(2)观察历史轨迹,加强司机考核。(3)查询车辆当前位臵,提高车辆安全指数。(4)连续监控。(5)区域看车。
(三)在货物运输中的应用:1.海上运输(1)船舶定位导航。(2)船位报告。2.陆上运输3.航空运输4.铁路运输
2.GPS技术的应用能为物流企业带来哪些经济效益?
GPS技术的应用能为物流企业带来货物运输的及时性、高效性,即要求货物能通过最佳路径、最优安排被准确及时运送,降低成本,这要求物流公司时刻跟踪货物的位臵和状态。过去,物流公司想跟踪货物的位臵极其困难;而现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GPS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公司可以通过GPS跟踪定位来实现对货物的遥控跟踪。
第五节
1.不同无线定位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无线定位技术根据测量和计算的实体不同, 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一)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位臵解算主要由网络实现。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这种定位系统中,用户通过接收机接收空中卫星导航信号,并通过接收机内臵的位臵解算软件实现定位解算,这个过程主要在移动终端实现,不需要网络的作用。该定位方案特别适合导航应用,最常用的是辅助GPS 定位。
GPS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对精度要求较高的用户的需求。但GPS技术也有其固有的一些缺点,比如:传统GPS接收机由于获取导航电文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开机到初始定位的启动时间较长;在室内或者市区不能探测到卫星信号;长时间的信号搜索和获取造成的高耗电量等。
辅助GPS和通用的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相结将是LBS系统中定位技术的主流。一方面,网络定位技术弥补了GPS 可用性的不足, 在GPS信号微弱的地方, 比如说室内或者市区, 基于网络定位成为主要手段;另一方面,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引进GPS 参考网络, 可以精确保证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 提高了网络定位的精度。
2.LBS业务将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LBS业务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作为定位业务最终消费者的移动用户,依据定位业务的不同用途而归与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是行业用户,也可以是个人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DA或可携式导航机(PND)等各种终端设备享受到各种便捷的位臵应用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物流配送(2)便捷服务(3)公安应用(4)城市交通数字化。
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一节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不同的人、部门或者不同的应用目的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并不相同,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ederal Interagen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Digital Cartography,FICCDC)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有那些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二节
1.地理信息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五部分构成,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2.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各种功能,其中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演示和二次开发与编程,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检测和辅助决策。
第三节
1.什么是空间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各有什么作用?
空间缓冲区分析是围绕着空间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在其周围建立起一定宽度的范围,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上得以扩展信息的方法,也是指空间实体的影响范围或者服务范围。其中包括基于点的缓冲区分析、基于线的缓冲区分析和基于面地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重要分析功能,可用于物流系统中,例如最佳路径的选择、资源分配、最短路径等,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实现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的优化问题。
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网络跟踪、路径分析、地址匹配、资源优化分配和定位配臵分析。
2.试述空间叠臵分析的概念,并说明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叠臵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是指在相同的地理坐标下,对同一地区的两个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叠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涉及到逻辑交、逻辑并、逻辑差等运算。
基于矢量的空间数据的叠加主要包括点与多边形的叠加、线与多边形的叠加和面与多边形的叠加。主要是指点落在或者不落在某一个面域内,线经过或者不经过某一个面域,两个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中,主要学习和使用的是面与面的叠加,可以分为图层擦除、识别叠加、交集、对称区别、图层合并和修正更改。
第四节
1.物流配送的基本功能有那些?
物流配送一般是指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节点进行货物的集结与组配,以最佳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客户的全过程。物流配送主要包括如下的基本功能要素:集货、分拣、配装、配货、送货、配送、加工。
2.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配送企业能够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内科学的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地点,合理安排配送车辆行驶路线,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优化人员与车辆的调度,使物流配送达到最优,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主要有:(1)实用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使用方便性原则;(4)数据的冗余和共享原则;(5)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原则;(6)安全性原则;(7)可扩展性原则。
3.设计一个物流配送系统需要进行那几个方面的考虑?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两个方面。
(1)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库是物流配送所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开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物流配送系统,首先要设计空间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内容及结构由系统需求而定。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域行政数据、道路网络数据、送货需求点数据、配送中心数据等。
(2)属性数据库设计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存储货物、车辆、驾驶员、客户及配送中心的相关信息。
4.试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集约化。
第五节
1.GIS在网络优化和交通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GIS强大的网络分析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具有以下功能: ①送货区域规划功能。利用零售户历史的分布和订货量数据,采用配送系统路径优化算法,划分出覆盖区域内所有零售户的送货区域。
②送货线路的优化功能。在配送区域优化划分的基础上,针对每条送货线路当日订购户的数目、分布和订货量,采用优化算法,形成当日的行车送货路线。
③优化线路顺序功能。将优化的当日行车送货路线以报表形式输出,按送货顺序依次列出订货、付款情况等信息,实现自动顺序的输出。
④优化线路可视化显示功能。该系统的重要特色是实现了优化线路在地图窗口中的可视化显示,能直观醒目地在地图窗口中显示出实时送货线路通过的道路、村庄及经过的零售户标点。
⑤点间经济距离的测算功能。利用该系统可在显示零售户分布的地图窗口中,计算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经济距离,为配送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⑥查询信息显示功能。利用该系统的图文查询功能,可在显示零售户分布的地图窗口中,通过划定任意区域查询,弹出显示零售户或卷烟品种的信息窗口,方便快捷,便于管理人员随时了解销售的情况。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航测、遥感和GIS技术对区域的地形、地貌、河流、城镇、公路、铁路等进行全面调查,作出区域的交通路线的空间分布。
(2)根据研究区域范围内各地的经济指标、发展速度指标,人口分布状况与构成,现有道路的状况、运营状况,找出道路与各地经济发展和人口之间的关系、运输与经济和人口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规划者和运输决策者提供道路规划和运输规划的依据。
(3)进行道路和运输动态变化的分析,包括对道路变迁、车辆变迁、运输变迁、经济和人口变迁的分析和快速决策。分析中应用遥感、摄影测量和计算机数字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多数据源、多时态信息进行复合、分解,为规划运输决策者提供道路和运输变迁的原因和规律。
(4)提出区域道路规划纲要。首先对现有道路作出科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军事需要、两点之间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作出各个时期道路等级最合理的动态规划分析结果。
(5)根据区域运输体系和现在道路状况,对区域道路和运输进行科学管理。在建立区域运输和道路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运输与道路的预测模型,提出区域的运输与道路养护等方面的发展方针和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进行区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预测预报,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2.如何用GIS实现物流仓库选址?
选址的条件:
(1)非城市繁华地段,地面较空旷,但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段;(2)仓库距离主干道、次干道的距离;(3)仓库的大小、容量;
(4)仓库周围的需求地分布均匀,仓库向各需求地的交通通达程度、运输成本等。
该案例分析中不考虑不同运输路线的不同运输成本,忽略距离各主干道(或次干道)的距离差异,并假设各需求地对货物的需求量相当,简单的对仓库选址进行分析,主要根据选址原则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
3.在物流配送中,该如何快速的选择最优路径?
在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往往可以有多种路径进行选择,为提高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省钱的路径的选择成了物流运输人员的难题。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网络分析的应用对最优路径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最佳路径的生成包括无权重的最佳路径的生成和有权重的最佳路径的生成以及按顺序逐个通过访问点的路径生成和有阻强问题时的路径生成,在物流应用中,无权重的最佳路径只考虑货物不同运输路线到达需求地所需要的距离,选取最短路径即可;有权重的最优路径的选取不仅是要考虑仓库与需求地之间的距离,还要考虑每条路线运输的难易程度,因此在求取有权重的最优路径之前要求先对每条路线的赋予与公路条件相符的权重,从而能够求取货物从仓库运往需求地的最佳路径。
最佳路径的生成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对该地区建立几何网络,从而实现城市道路之间的连通,方便货物运输。
第七章习题答案
引导案例: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和理论,试述宅急送的快递对象具有什么特点,对配送有什么要求。宅急送主要送货业务为家电、通信产品、计算机较高档次的额日用品,且面向个人的业务大约只占10%。在香港方面更针对公司内中小型项目客户,量身定制集仓储、快递、物流于一身的个性化服务方案。而其配送必须建立在快速、高效的现代快运物流网络。宅急送针对物流及货运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应用先进的GPS、GIS、计算机和无线通电技术对公司货运车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全程监控,之后采用货物条码跟踪技术及全国公司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PR),使其在确保运营快速、准确的基础上,从一个以卡车为主的传统快递公司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航空快运公司过渡,开始迈向现代物流的领域。
“宅急送”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以网络化为特征的,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就是通过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实现向顾客提供国内门到门的物流服务,网络化是宅急送物流服务的基础。宅急送建立了四级网络结构,即子公司、分公司、营业所、营业厅。
2、你认为这个系统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系统在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节
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能实测物流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物流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物流规划目标。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和物流信息的统一,它的内容贯穿于物流企业信息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的产生、收集、整理、编码、传递、处理、存储、分发和使用。物流信息系统具有物流数据处理、物流事物处理和辅助决策等综合性功能,其应用范围广泛,实用价值很高。
2.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收集和输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子系统,它收集数据,并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与管理人员一道在整个企业中起着反馈控制的作用。由于企业采取了划分成许多子系统的组织结构,各个子系统往往注意追求本子系统利益的最优化,而把局部目标臵于整体目标之上,引起各子系统行动上的不协调,使企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协调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行动,优化整体利益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特殊的子系统,正是在这一点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等基本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观察,管理信息系统在横向涉及企业的供应、运输、销售、生产、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在纵向管理信息系统还为企业中的管理控制以及战略计划提供服务。
4.物流数据是怎样进行收集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各种各样的专家系统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企业内部历史数据的挖掘分析,结合企业外部信息来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以及帮助企业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
5.简述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物流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先进的云计算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高性能的IT基础设施,提升了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物联网系列技术,为物流系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为物流活动中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方法。
第二节
1.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处理层采用什么技术来支撑数据的数理和运算,将运算的结果提供给应用层,为整个物流过程服务?
Hadoop 是一个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但是 Hadoop 是以一种可靠、高效、可伸缩的方式进行处理的。Hadoop 是可靠的,因为它假设计算元素和存储会失败,因此它维护多个工作数据副本,确保能够针对失败的节点重新分布处理。Hadoop 是高效的,因为它以并行的方式工作,通过并行处理加快处理速度。Hadoop 还是可伸缩的,能够处理 PB 级数据。此外,Hadoop 依赖于社区服务器,因此它的成本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2、3G和2G的主要区别?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什么是云计算,它的主要特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与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主要特征包括资源配臵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服务可计量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4.什么是Hadoop,它有哪些优点?
Hadoop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轻松架构和使用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地在Hadoop上开发和运行处理海量数据的应用程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高可靠性。Hadoop按位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值得人们信赖。
2、高扩展性。Hadoop是在可用的计算机集簇间分配数据并完成计算任务的,这些集簇可以方便地扩展到数以千计的节点中。
3、高效性。Hadoop能够在节点之间动态地移动数据,并保证各个节点的动态平衡,因此处理速度非常快。
4、高容错性。Hadoop能够自动保存数据的多个副本,并且能够自动将失败的任务重新分配。
Hadoop带有用 Java 语言编写的框架,因此运行在 Linux 生产平台上是非常理想的。Hadoop 上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其他语言编写,比如 C++。
第三节
1.请对比三种开发方法的区别于各自优势。
结构化开发方法定义: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是一种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早期的程序开发(如C语言)都属于这种开发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人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也就是说,组织人力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地构成整体系统。
原型法(Prototyping)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 Base System,RDBS)、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4th Generation Language,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摒弃了那种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繁琐做法。
利用原型法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分为五步进行:第一、可行性研究,分析用户需求的可行性;第二、快速分析,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第三、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第四、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第五、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思维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使人们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人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也就是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其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性好的软件,同时限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
2.简述数据库技术与工作流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工作流技术(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是任务。
3.简述WFMS的主要功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Java开源工作流共有多种如Activiti、jbpm等。
4.简述B/S架构软件的优点。B/S架构软件的优势体现在: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臵,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
第四节
1.系统整体上采用B/S架构,其中客户端主要用于哪几个功能的功能?
结合系统需求分析,仓库管理系统是基于一个分布的环境,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PC终端与服务器部分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其客户端是Web浏览器,它负责实现显示和交互。
2.系统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系统功能包括条码扫描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查询以及系统管理。
3.系统的设计一般应满足哪些标准? 系统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的标准:(1)标准化和开放性
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的网络产品应当遵照国际标准,这样能够便于网络的扩展和互联,与此同时易于以后的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迁移,可以充分保障用户现有投资。
(2)先进性和灵活性
应该充分考虑用户数据的逐步增长和不可预测性,系统平台的配臵相应地具备高度扩充能力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
(3)成熟性
近些年来,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涌现了多种新技术,网络选型采用了已经形成的标准,与此同时得到了应用广泛的成熟技术。而且网络软硬件设备应当选用知名厂家产品,以能够得到性能最高、质量最可靠、服务最周到及最强劲的技术支持。
第八章习题答案
辩证性思考
1.信息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答案要点:企业如果能成功实施信息化,意味着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就是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企业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逐步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使科学技术对企业效益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与ERP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企业信息化是结果,ERP是手段,但手段不是唯一的,实现企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MIS、通过OA、通过CRM等等。目前,ERP代表着企业信息化的最高境界,很多企业把企业信息化等同于ERP,这是不对的。ERP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子集,企业搞ERP就是在搞企业信息化;反过来说就不对了,企业搞信息化,不一定就是ERP,也可能是做了个MIS,没有上升到ERP的层次。
3.ERP的应用可以解决企业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解决企业销售、生产、库存、采购、财务等问题,完善企业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第一节
3.ERP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答案要点:订货点法、基本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
4.什么是相关需求和独立需求?
答案要点:相关需求: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
独立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如客户订单、市场预测、促销展示等)决定的那部分物料需求。第二节
1.简述业务流程重组。
答案要点: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
业务流程重组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预期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
2.简述供应链管理。
答案要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实现四项目标:缩短现金周转时间;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实现盈利增长;提供可预测收入。
第三节
1.物流模块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案要点:采购、生产、库存、销售模块 2.生产模块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案要点: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粗能力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控制
3.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解释出各模块之间的集成关系即可。
第九章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答案
引导案例:
1.是否应该由政府承担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费用?
答:政府不应该负责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应对建设者提供扶持政策。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产生原因是物流服务供需矛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意义在于降低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
第一节 练习题
1.物流信息平台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流信息平台是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完成数据交换的媒介,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强调的是信息的“公共”性,是指用户具有普遍性,不是面对确定的对象。这里的“物流信息”是广义上的物流信息;这里的“系统平台”是为了强调该系统的开放型和可扩展性。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哪些部分构成?
答: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分成两层,即:底层是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上层是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第二节 练习题
1.我国有哪些省份已建成政府主导的物流信息平台? 答:深圳、上海、浙江、河南、山东、福建。
2.政府经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企业经营相比有何不同? 答:政府经营的物流公共平台统一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标准,推动物流业务标准化软件的使用,实现各省市区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互联,强调公益性质。而企业经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侧重信息交易与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强调经济效益。
第三节 练习题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用户定位是什么?
答:系统用户主体应该定位于物流主管部门、中小型物流企业、还有货运枢纽和场站。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包括哪些内容?
答:1)提高社会物流服务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提供货物与车辆的全过程跟踪,增强运输的准确性; 3)提高物流企业业务运营效率;
4)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5)使物流资源配臵合理化,辅助区位布局、容量及生产设施安排;
6)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为相关引导政策的制订提供决策支持。
第四节 练习题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中心应如何建设? 答:数据中心建设必须从系统整体架构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应避免未来新的系统面临类似的问题。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有哪些? 答:(1)物流信息服务网站
(2)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资质认证系统(3)物流企业信用管理系统(4)货运交易信息服务系统(5)车辆定位及货物跟踪系统(6)物流业务管理应用托管系统
第十章 物联网应用技术
答案
引导案例
1.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有何商业价值?
答: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服务,向整个社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2.智慧地球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会引起哪些问题? 答:信息安全问题、信息依赖问题。
第一节 练习题
1.物联网的特点有哪些?
答:(1)全面感知(2)可靠传递(3)智能处理
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答: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已初步涉及物联网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IBM首次提出物联网相关的“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将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们日常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同年,欧盟制定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对物联网未来发展以及重点研究领域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中国也提出“感知中国”概念。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截止到201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
第二节 练习题
1.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物联网系统有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2.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答: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涉及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这4个环节,其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与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
第三节 练习题
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周期检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目标是实现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
第四节 练习题
1.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答: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运输等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物品流动中的动态监控与协调管理水平,极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率。
2.物联网对物流运输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物联网借助互联网、RFID等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单个商品的识别与跟踪。对运输商而言,电子产品代码EPC可以自动获取数据,进行货物分类、降低取货、送货成本。运输商通过EPC可以提高新信息增值服务,从而提高收益率,维护其资产安全。
11章习题答案
辩证性思考
1.物流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2)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交易的最佳载体,物流是促进商流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3)物流可以帮助电子商务提高生产率,增加电子商务发展的灵活性。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互补的,物流的成败决定了电子商务的成败。
2.现代物流技术将会给未来电子商务带来什么变革?
参考答案: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益,协调电子商务的目标,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集成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使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
§1 评估练习
1.电子商务物流是什么?与传统物流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在于:电子商务物流仍然要从传统物流做起,但它具备一系列的新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2.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物流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会促进物流的发展,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搭建平台。
§2 评估练习
1.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它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或3PL)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也称合同物流、契约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点,是电子商务实现跨区域物流的保障;电子商务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完善发展。2.物流联盟是什么?
参考答案:物流联盟是指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3.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三方物流实际上就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主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物流技术的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过程的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为客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模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第四方物流、绿色物流、电子物流。
§3 评估练习
1.物流系统的构成包括哪些部分?
参考答案:物流系统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3.物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物流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
第五篇:物流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化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发展趋势
学
院
XXXXXXXXXX学院
专
业
工业工程
学生姓名
XXXXXXXX
学
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
XXXXXXXXXX学院
2011年12月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物流信息平台有利于物资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优化物流系统, 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因此,物流信息化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发展
一、我国物流现状及加强信息化的重要性
1.我国物流现状: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横向整合、行业纵向整合、物流组织流程和物流运营流程不断创新的趋势,但我国现代物流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等问题,各地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大量的物流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物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多重复杂矛盾,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我国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目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2.加强物流信息化得重要性: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分析,面对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的趋势,可以说,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 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 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二)流资源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 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 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 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 也就是说, 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三)多重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 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 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 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 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 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 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 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 减轻了劳动强度, 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 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 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 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 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二、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一.物流信息化建设措施:
物流企业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要求物流体系必须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表现,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物流信息化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1.健全体制,转变观念,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体制和观念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更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其次,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但网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索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利用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已迫在眉睫。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确保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安全性和运行安全性。一方面,应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要考虑物流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其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给将来物流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运行过程中本身应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从用户鉴权的角度保证使用者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外,还需采用防火墙和VPN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
3.加大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提供人才保障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是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逐步进行优化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就保证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完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企业物流作业网点多,为保证每个信息环节都畅通,一线操作人员应时刻保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平稳接入。标准化的信息化引入必然需要改变员工传统的作业方式,所以,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自身网络技术操作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大对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使之成为专业化的一线操作人员。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自身实际,也不注重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使用量身订制且符合其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突破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需求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国际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国际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2.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国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际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3.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连接全球的互联网从科技领域进入商业领域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简便、快捷、灵活、互动的方式,全天候地传送全球各地间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天涯若比邻”,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和交换成本空前降低。商务、政务及个人事务都可以把信息搭载在互联网上传送。互联网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担负起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为完善物流系统, 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 提高物流信息利用率, 应当把物流过程的信息化作为物流系统运行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力求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 传输高质量的信息, 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 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 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 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以及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而这些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尤其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的。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物资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物资和信息资源的进行整合, 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资源进行共享。这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内部的边界, 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 进行规范化的运作。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都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和物资资源, 并进行有关的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把资源整合到一起, 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 即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有利于物流系统的优化。物流系统信息化可以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和流程、提高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 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 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有利于社会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物流系统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行业间信息互通、企业间信息沟通以及企业与客户间交流的问题, 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集中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一个或几个企业所不能实现的技术, 有利于实现社会物流系统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特别对中小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物流服务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问题, 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及发展趋势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谈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措施及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下面就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做简单介绍:.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商业流通企业通过构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满足内部物流一体化、网络化高效运作的要求, 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物流节点信息平台。通过物流节点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提升物流节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增强物流节点的运营效率和吸引程度, 为物流节点内的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应用环境, 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物流节点资源配置, 实现物流服务的全过程优化,提高物流节点的物流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实现全社会物流信息共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企业外部信息化和社会物流系统化的要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行业监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货运交易平台、物流跟踪平台、物流数据交易平台和应用平台构成。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 不需要政府的干预。物流节点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可以采用商业运营机构全资拥有、政府参与企业界协作组织、政府主导三种模式。由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涉及面广、用户群体大,不管采用哪种建设模式, 都需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因此,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般由政府进行统筹规划。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则.先进性。应采用先进的系统规划和设计理念, 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又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的产品, 各系统平台尽量一致, 以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开放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众多异构的信息系统、信息平台之间产生信息交互,平台必须考虑兼容性,以实现不同信息源的数据组织。利用信息集成的理念整合社会物流系统。.扩充性。系统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今后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 当出现新的需求时, 系统能够以较低的费用和投资进行扩充。.安全性。物流信息平台是对物流企业和社会开放的, 在系统规划和开放时, 应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应采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严格的用户管理权限, 以防止非法操作和恶意入侵造成的系统灾难。.实用性和可靠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设定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信息平台将提供24 小时不间断服务, 系统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问题, 应采用备份方案或其他手段提高系统可靠性, 避免由于系统崩溃而造成灾难性后果。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数据自动采集与存储。对于大量共用信息进行组织处理, 确保信息流正确、及时、高效、畅通是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成败的关键因素。各类信息的组织和存储将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存储与管理等技术。.数据及系统的安全维护。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式信息平台, 为防止客户的误操作以及黑客的攻击,平台的程序接口将采用密码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电子水印技术、防火墙等技术,平台的数据层将采用数据库实时备份技术及双机热备份技术等, 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数据通信与交互。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需要各种通信技术和网络的支持, 如PSDN、DDN、综合业务网(ISDN)、数字移动通信网, 以及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增值网(VAN)等。通过这些网络来完成EDI 通信(远程登录和文件传送等), 应用CORBA 技术、开放EDI技术和Internet EDI 技术可满足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要求, 并确保通信网络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信息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是现代物流业走向规模化、全球化的基础。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数据结构设计中, 所有信息均服从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及EDI 相关代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码标准体系。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业务标准和相关标准, 如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与商业贸易和政府审批(如报关)、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动态实时跟踪和导航的工具系统等。.物流决策与管理。为实现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层中的相关功能, 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技术、企业资源规划技术、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商业智能技术、优化管理技术等。
四、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
1.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突破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需求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国际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国际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2.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国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际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3.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连接全球的互联网从科技领域进入商业领域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简便、快捷、灵活、互动的方式,全天候地传送全球各地间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天涯若比邻”,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和交换成本空前降低。商务、政务及个人事务都可以把信息搭载在互联网上传送。互联网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担负起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五、总 结
综上所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发展进程中,现代物流信息化及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我国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 这是一般的经济规律, 而非人的主观愿望能够左右的。但是, 现实地来看, 只有尽快出台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纲领,才能将这一轮物流信息化热积聚起来的能量转化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需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型物流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工商企业联合发展信息化物流,并开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所以,我国物流产业信息化在经历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务必出台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期末论文
长久发展政策,做好基础信息体系建设,引领与辅助物流企业发展信息化产业,最后实现发达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1] 尹春晓[2] 琚春华[3] 易正江[4] 王春燕[5] 吴
青[6] 穆瑞杰
【 参 考 文 献 】
马瑞秋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与设计,商业经济学报10090009-02
蒋长兵
彭
扬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周超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 浅析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科技资讯学术论坛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