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

时间:2019-05-12 14:4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

第一篇: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

(一)今年以来,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区的信访工作在全市仍然处在靠前位次,受到市信访领导小组的好评,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其特点主要是“四个到位”。

领导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信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听取有关案件办理情况汇报,集中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区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区四大班子领导中实行“一岗三责”制度》、《开展“四比四看”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书记、区长专门抽时间接待李乡宦、郭庄、三曹和98级师范生家长上访代表,听取群众意见,亲自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督办重要信访案件。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区四大班子领导对各自分管系统和联系单位出现的信访问题,做到包接待、包处理、包稳定。我区共有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实现了党政领导有任务,人大、政协齐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信访问题上落实了领导包案责任制。

制度坚持到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经常抓、反复抓、长期抓。我区的信访形势之所以比较好,就是因为我们各项制度坚持到位。去年我们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狠抓督查和考核,确保了信访工作八项制度的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共有20位区党政领导参加了38个领导接待日。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领导阅批群众来信21案。今年我们继续坚持领导接待日、干部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既了解掌握了情况,又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工作扎实到位。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健全了从坚持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的排查、领导包案化解,到信访信息的上报、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等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在每个村、社区、重点企业都设有信访联络员,发挥其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发现和上报不安定因素。比如一塑料职工因“三金”和生活费问题组织赴市上访,得到信息后,区、办事处两级及时到企业做职工的稳定工作,区政府还就此问题向市里专门打了报告,要求市里拨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一批大规模赴市上访。区民政局在复退军人反映问题过程中既主动讲明政策,又帮助个别上访人解决确实存在的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稳定在当地,增强了他们对政府办实事的信任感,有效维护了我区社会大局的稳定。

责任追究到位。信访工作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问题,明确责任,维护秩序。我们严格按照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各级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致使肖庄村王一巴在“十一”期间赴京非正常上访,给我区造成不良影响的包案领导提出了严肃批评,责成其写出深刻检查,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了黄牌警告;对因排查不到位,信息上报不及时而造成群众集体赴市上访的轻工路办事处给予了通报批评。

(二)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信访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上访数量和批次一直居高不下,化解矛盾,做好稳定的工作任务仍然很重。其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够”。

认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信访稳定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是想起来抓一抓,有了上访抓一抓,领导强调时抓一抓,没有真正形成自觉主动抓的意识。有的甚至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害怕管、不愿管,推诿敷衍。一是矛盾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情况不明,群众到上级上访了还不知道,说不清楚。二是出了信访问题主要领导不能及时到现场劝返,有时区领导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劝返,而有的乡(镇)、办事处领导却不能赶到现场做群众的工作。三是有的领导见群众上访就烦,不敢面对上访群众,不去接待上访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而是把矛盾上交,导致越级上访。四是基层信访队伍建设薄弱。有些信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基层单位将临时人员或待分流人员安排到信访办,甚至出现了信访办人员上访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积极预防不够。做信访工作必须坚持预防方针,打主动仗。我们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不知道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宣传教育,营造环境氛围的工作;单位比较稳定时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不排查隐患,不主动做工作;出现问题时又慌了手脚,抓不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还有的工作被动应付,有时连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问题也解决不好,造成群众重复上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协调处理不够。部分单位和领导对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对出现问题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大量的初信初访演变成重复访和越级访,工作报告《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个别单位出现越级上访后,不是认真了解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把人员控制在当地,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而是一接了之,甚至有些上访问题本来很小,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处理不及时,协调不到位,导致小事闹大,影响较差,结果领导不高兴,群众不满意。

规范秩序不够。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基层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依据,有了抓手。可是我们有些单位和领导既不认真学习宣传条例,又不按新条例去规范信访秩序,有效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比如怎样接访和办理信访问题,怎么维护和处理群众上访的过激行为,各个部门应负的责任等,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学习宣传《信访条例》搞得有声有色,但在维护信访秩序上却过于宽松,处理不力,使信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信访问题的增多是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还将大量涌现,信访工作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增强群众观念,对群众抱着深厚的感情,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有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推诿扯皮,继续出现决策失误。因此,各级要坚决从端正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上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驾驭工作能力,实现信访形势的根本好转,着重在“四抓”上下功夫。

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主动抓信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群众上访是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好地方和单位的稳定,创造一片和谐的净土,是各级各部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就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到非常敏感,非常重视,决不能把他看小了、看轻了。区里制定出台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照章办事,从现在就要有一种危机感,扑下身子扎实工作,不在信访稳定上出问题,不因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追究。同时,要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一级抓好一级,一级干好一级的工作,哪个单位出现问题,首先要以我为主的去解决。

要根据《信访条例》依法抓信访。新《信访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区开展了集中宣传学习活动月,通过组织宣传一条街,举办培训班,出动宣传车,赶农村庙会,领导带队送条例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学习新条例,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区掀起学习贯彻条例的新高潮,出现了“领导机关和部门找条例学条例,信访干部接访和处理问题依据条例,上访群众带着条例上访反映问题”的良好局面。下步要将新条例的学习宣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做好新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是信访工作人员和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二是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达到规范信访秩序的目的。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条例的配套措施。新条例确立了许多新原则和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围绕强化“三个责任”,即强化信访工作机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信访人的责任的要求,通过强化责任抓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程序,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与新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

要依靠制度、依靠群众合力抓信访。信访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次修订的新条例明确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同时,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是今年信访工作的重点,也是对各个县区考核的主要内容。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这一要求,始终把坚持信访例会、领导包案、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等八项制度落实到位,抓出成效。今年,市委信访领导小组决定每一季度要到各县区听取专题研究信访工作情况,区信访领导小组也要参加乡(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共同研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要坚持接访、处理和预防并举立体抓信访。信访问题从孕育到积累爆发都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上访就会得到控制。同时,信访问题出现后,如果我们能够及时主动地去接访、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初信初访就不会上升为重复访、越级访。因此,一是要积极预防,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发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产生信访问题的根源,不断完善我们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就能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发生。这里重点讲一下,村委换届已结束,下步工作的重点就是强化管理手段,发挥“一会两组”的作用,把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农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乡(镇)、办事处都要实行村帐乡管不留死角。二是要建立基层信访网络,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都要有一名信访信息员,要登记造册,抓好培训,传经验教方法,使他们成为基层信访工作的知情人。通过加强信访网络建设,构筑纵到底、横到边,辐射全区、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从而掌握信访动态,争取主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形成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区的工作格局。三是要抓早、抓校要通过坚持干部下访,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在矛盾和问题的孕育阶段,在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前就采取得力措施,就地、及时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四是要把领导接待日落到实处。群众上访都是有一些原因和想法的,如果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坚持接待日制度,直接听取群众的反映,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也就不会跑到区里、市里越级上访了。五是重视信访队伍建设,做到信访稳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中,基层的同志提到信访津贴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区里早已下发了文件,希望各单位认真执行,落实到位。各单位可以根据经济条件,按照每月30—120元的范围,落实到位,从而充分调动信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网友刘选启

第二篇: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

(一)今年以来,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区的信访工作在全市仍然处在靠前位次,受到市信访领导小组的好评。其特点主要是“四个到位”。

领导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信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听取有关案件办理情况汇报,集中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区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区四大班子领导中实行“一岗三责”制度》、《开展“四比四看”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书记、区长专门抽时间接待李乡宦、郭庄、三曹和98级师范生家长上访代表,听取群众意见,亲自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督办重要信访案件。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区四大班子领导对各自分管系统和联系单位出现的信访问题,做到包接待、包处理、包稳定。我区共有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实现了党政领导有任务,人大、政协齐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信访问题上落实了领导包案责任制。

制度坚持到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经常抓、反复抓、长期抓。我区的信访形势之所以比较好,就是因为我们各项制度坚持到位。去年我们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狠抓督查和考核,确保了信访工作八项制度的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共有20位区党政领导参加了38个领导接待日。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领导阅批群众来信21案。今年我们继续坚持领导接待日、干部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既了解掌握了情况,又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工作扎实到位。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健全了从坚持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的排查、领导包案化解,到信访信息的上报、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等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在每个村、社区、重点企业都设有信访联络员,发挥其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发现和上报不安定因素。比如一塑料职工因“三金”和生活费问题组织赴市上访,得到信息后,区、办事处两级及时到企业做职工的稳定工作,区政府还就此问题向市里专门打了报告,要求市里拨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一批大规模赴市上访。区民政局在复退军人反映问题过程中既主动讲明政策,又帮助个别上访人解决确实存在的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稳定在当地,增强了他们对政府办实事的信任感,有效维护了我区社会大局的稳定。

责任追究到位。信访工作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问题,明确责任,维护秩序。我们严格按照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各级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致使肖庄村王一巴在“十一”期间赴京非正常上访,给我区造成不良影响的包案领导提出了严肃批评,责成其写出深刻检查,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了黄牌警告;对因排查不到位,信息上报不及时而造成群众集体赴市上访的轻工路办事处给予了通报批评。

(二)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信访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上访数量和批次一直居高不下,化解矛盾,做好稳定的工作任务仍然很重。其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够”。

认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信访稳定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是想起来抓一抓,有了上访抓一抓,领导强调时抓一抓,没有真正形成自觉主动抓的意识。有的甚至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害怕管、不愿管,推诿敷衍。一是矛盾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情况不明,群众到上级上访了还不知道,说不清楚。二是出了信访问题主要领导不能及时到现场劝返,有时区领导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劝返,而有的乡(镇)、办事处领导却不能赶到现场做群众的工作。三是有的领导见群众上访就烦,不敢面对上访群众,不去接待上访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而是把矛盾上交,导致越级上访。四是基层信访队伍建设薄弱。有些信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基层单位将临时人员或待分流人员安排到信访办,甚至出现了信访办人员上访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积极预防不够。做信访工作必须坚持预防方针,打主动仗。我们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不知道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宣传教育,营造环境氛围的工作;单位比较稳定时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不排查隐患,不主动做工作;出现问题时又慌了手脚,抓不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还有的工作被动应付,有时连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问题也解决不好,造成群众重复上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协调处理不够。部分单位和领导对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对出现问题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大量的初信初访演变成重复访和越级访。个别单位出现越级上访后,不是认真了解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把人员控制在当地,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而是一接了之,甚至有些上访问题本来很小,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处理不及时,协调不到位,导致小事闹大,影响较差,结果领导不高兴,群众不满意。

规范秩序不够。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基层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依据,有了抓手。可是我们有些单位和领导既不认真学习宣传条例,又不按新条例去规范信访秩序,有效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比如怎样接访和办理信访问题,怎么维护和处理群众上访的过激行为,各个部门应负的责任等,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学习宣传《信访条例》搞得有声有色,但在维护信访秩序上却过于宽松,处理不力,使信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信访问题的增多是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还将大量涌现,

第三篇: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

(一)

今年以来,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区的信访工作在全市仍然处在靠前位次,受到市信访领导小组的好评。其特点主要是“四个到位”。

领导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信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听取有关案件办理情况汇报,集中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区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区四大班子领导中实行“一岗三责”制度》、《开展“四比四看”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书记、区长专门抽时间接待李乡宦、郭庄、三曹和98级师范生家长上访代表,听取群众意见,亲自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督办重要信访案件。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区四大班子领导对各自分管系统和联系单位出现的信访问题,做到包接待、包处理、包稳定。我区共有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实现了党政领导有任务,人大、政协齐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信访问题上落实了领导包案责任制。

制度坚持到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经常抓、反复抓、长期抓。我区的信访形势之所以比较好,就是因为我们各项制度坚持到位。去年我们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狠抓督查和考核,确保了信访工作八项制度的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共有20位区党政领导参加了38个领导接待日。25名县级领导参与了信访案件的包案处理。领导阅批群众来信21案。今年我们继续坚持领导接待日、干部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既了解掌握了情况,又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工作扎实到位。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健全了从坚持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的排查、领导包案化解,到信访信息的上报、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等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在每个村、社区、重点企业都设有信访联络员,发挥其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发现和上报不安定因素。比如一塑料职工因“三金”和生活费问题组织赴市上访,得到信息后,区、办事处两级及时到企业做职工的稳定工作,区政府还就此问题向市里专门打了报告,要求市里拨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一批大规模赴市上访。区民政局在复退军人反映问题过程中既主动讲明政策,又帮助个别上访人解决确实存在的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稳定在当地,增强了他们对政府办实事的信任感,有效维护了我区社会大局的稳定。

责任追究到位。信访工作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问题,明确责任,维护秩序。我们严格按照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各级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致使肖庄村王一巴在“十一”期间赴京非正常上访,给我区造成不良影响的包案领导提出了严肃批评,责成其写出深刻检查,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了黄牌警告;对因排查不到位,信息上报不及时而造成群众集体赴市上访的轻工路办事处给予了通报批评。

(二)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信访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上访数量和批次一直居高不下,化解矛盾,做好稳定的工作任务仍然很重。其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够”。

认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信访稳定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是想起来抓一抓,有了上访抓一抓,领导强调时抓一抓,没有真正形成自觉主动抓的意识。有的甚至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害怕管、不愿管,推诿敷衍。一是矛盾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情况不明,群众到上级上访了还不知道,说不清楚。二是出了信访问题主要领导不能及时到现场劝返,有时区领导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劝返,而有的乡(镇)、办事处领导却不能赶到现场做群众的工作。三是有的领导见群众上访就烦,不敢面对上访群众,不去接待上访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而是把矛盾上交,导致越级上访。四是基层信访队伍建设薄弱。有些信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基层单位将临时人员或待分流人员安排到信访办,甚至出现了信访办人员上访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积极预防不够。做信访工作必须坚持预防方针,打主动仗。我们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不知道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宣传教育,营造环境氛围的工作;单位比较稳定时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不排查隐患,不主动做工作;出现问题时又慌了手脚,抓不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还有的工作被动应付,有时连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问题也解决不好,造成群众重复上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协调处理不够。部分单位和领导对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对出现问题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大量的初信初访演变成重复访和越级访。个别单位出现越级上访后,不是认真了解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把人员控制在当地,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而是一接了之,甚至有些上访问题本来很小,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处理不及时,协调不到位,导致小事闹大,影响较差,结果领导不高兴,群众不满意。

规范秩序不够。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基层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依据,有了抓手。可是我们有些单位和领导既不认真学习宣传条例,又不按新条例去规范信访秩序,有效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比如怎样接访和办理信访问题,怎么维护和处理群众上访的过激行为,各个部门应负的责任等,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学习宣传《信访条例》搞得有声有色,但在维护信访秩序上却过于宽松,处理不力,使信访工作

处于被动状态。

(三)信访问题的增多是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还将大量涌现,信访工作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增强群众观念,对群众抱着深厚的感情,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有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推诿扯皮,继续出现决策失误。因此,各级要坚决从端正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上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驾驭工作能力,实现信访形势的根本好转,着重在“四抓”上下功夫。

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主动抓信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社情~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群众上访是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好地方和单位的稳定,创造一片和谐的净土,是各级各部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就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到非常敏感,非常重视,决不能把他看小了、看轻了。区里制定出台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照章办事,从现在就要有一种危机感,扑下身子扎实工作,不在信访稳定上出问题,不因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追究。同时,要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一级抓好一级,一级干好一级的工作,哪个单位出现问题,首先要以我为主的去解决。

要根据《信访条例》依法抓信访。新《信访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区开展了集中宣传学习活动月,通过组织宣传一条街,举办培训班,出动宣传车,赶农村庙会,领导带队送条例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学习新条例,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区掀起学习贯彻条例的新高潮,出现了“领导机关和部门找条例学条例,信访干部接访和处理问题依据条例,上访群众带着条例上访反映问题”的良好局面。下步要将新条例的学习宣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做好新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是信访工作人员和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二是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达到规范信访秩序的目的。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条例的配套措施。新条例确立了许多新原则和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围绕强化“三个责任”,即强化信访工作机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信访人的责任的要求,通过强化责任抓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程序,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与新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

要依靠制度、依靠群众合力抓信访。信访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次修订的新条例明确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同时,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是今年信访工作的重点,也是对各个县区考核的主要内容。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这一要求,始终把坚持信访例会、领导包案、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等八项制度落实到位,抓出成效。今年,市委信访领导小组决定每一季度要到各县区听取专题研究信访工作情况,区信访领导小组也要参加乡(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共同研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要坚持接访、处理和预防并举立体抓信访。信访问题从孕育到积累爆发都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上访就会得到控制。同时,信访问题出现后,如果我们能够及时主动地去接访、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初信初访就不会上升为重复访、越级访。因此,一是要积极预防,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发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产生信访问题的根源,不断完善我们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就能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发生。这里重点讲一下,村委换届已结束,下步工作的重点就是强化管理手段,发挥“一会两组”的作用,把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农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乡(镇)、办事处都要实行村帐乡管不留死角。二是要建立基层信访网络,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都要有一名信访信息员,要登记造册,抓好培训,传经验教方法,使他们成为基层信访工作的知情人。通过加强信访网络建设,构筑纵到底、横到边,辐射全区、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从而掌握信访动态,争取主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形成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区的工作格局。三是要抓早、抓小。要通过坚持干部下访,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在矛盾和问题的孕育阶段,在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前就采取得力措施,就地、及时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四是要把领导接待日落到实处。群众上访都是有一些原因和想法的,如果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坚持接待日制度,直接听取群众的反映,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也就不会跑到区里、市里越级上访了。五是重视信访队伍建设,做到信访稳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中,基层的同志提到信访津贴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区里早已下发了文件,希望各单位认真执行,落实到位。各单位可以根据经济条件,按照每月30—120元的范围,落实到位,从而充分调动信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网友刘选启

第四篇: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专题

特别推荐1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全力做好“十二五”医改重点工作

卫生部部长 陈竺

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四年医改工作启动在即。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成效,分析新形势、新挑战,明确未来改革基本思路,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医改取得突出成效。

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更多实惠。

三年来,“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问题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有了较大改善。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从2008年的80.3%提高到2011年的83.3%,农村地区从75.6%提高到80.8%。

三年来,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到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9.5%,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根据我部2011年医改专题研究,两周未就诊比例农村居民从2008 年的12.4%降到2011年的6.1%,城市居民从6.4%降到4.0%。按可比价格计算,2008-2011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均控制在7%以内,减缓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势头。

三年来,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多居民形成了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慢病患者得到了系统化、规范化健康管理,越来越多重点人群获得了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显著改善。据对十省(区)考核,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三年来,国民健康指标继续改善。2008—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下降到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4.9‰下降到12.1‰。随着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我国居民健康指标已进入较快改善时期,这是老百姓得到的最大实惠。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已达95%以上。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不到十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被国际社会誉为创造了世界奇迹。

基本药物制度取得阶段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展开如此大规模的药物制度改革。

医改在一定意义上重新构建调整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服务格局,成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我国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长久地造福国民健康,也为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探索了中国式解决办法。

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随着各项医改任务落实,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趋势,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已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善,这是我们多年来希望看到的改革效果。

一是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2009和2010两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净资产增幅达55%,县级医院增加39%,均高于城市医院增幅。与此同时,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也出现向好趋势。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达到120万人,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从23%提高到40%。过去5年,中医师占医师队伍的比重从10.3%提高到12.2%。

二是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群众更加认可和信任基层卫生服务,其服务利用出现增长趋势。近年来,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增长较快,2011年比2005年诊疗人次增加11.9亿,增长了45.7%;出院人数增加了2022万,增长1.2倍。

三是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55%和21%,城镇显著高于农村,2011年这个比例分别增至89%和97%,农村反超城镇。监测显示,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也在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婴儿死亡率的城乡差距也从7.2个千分点下降到5.9个千分点。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的2个百分点。上述进展说明,医疗卫生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间健康差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四是卫生总费用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

重高达60%,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仅占16%和24%。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5.5%,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8.6%和35.9%。这一重大结构性变化说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居民负担相对减轻,公平性显著改善。

还必须看到,近年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业务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开展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这既是医务人员对医改的奉献,也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据调查,2011年与2008年比,城市住院病人不满意率下降7个百分点,农村下降13个百分点。

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医改,我们发现,医改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改构建起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缓解群众后顾之忧,扩大了即期消费进而拉动内需;医改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医改促进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所有这一切,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筹资和服务制度、卫生经济学评价体系、卫生循证决策机制在努力探索中渐趋成熟,体现了我国在民生领域内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创新。

总而言之,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所确立的我国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我相信,这些重大变化,必将极大振奋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把医改推向深入。

(二)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医改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内外环境都呈现出新特点。

从卫生发展的内外环境看,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快速变化,人口老龄化加

速和疾病模式转变,给我国居民带来沉重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二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快速转型与升级,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对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期望更高。三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总体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卫生事业的规模、功能、结构和服务模式都还没做好应对上述挑战的充分准备。

从医改本身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资源仍然短缺,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是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相对缓慢,转变卫生发展方式在认识上和实践上还要不断探索。三是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关键环节尚未取得突破,医改成效与社会期望之间还存在差距。

但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仍是深化医改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具备推动医改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这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以及三年医改积累的成功经验。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迎接新挑战,夺取医改新胜利。

(三)重点突破,全面完成 “十二五”医改任务。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

如果要问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性弊病是什么,我想多数同志的回答是:以药补医。这一机制推动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造成了药品滥用,扭曲了医务人员行为,腐蚀了我们的队伍,必须彻底根除。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的确依赖以药补医维持运行发展,目前药品收入仍然是补偿的重要渠道。改革以药补医必然触及到医疗卫

生单位的现实利益。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维护这种不合理的机制,还是下决心破除以药补医?我们认为,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了卫生队伍长远建设,这个机制早晚要改。现在改、彻底改要比将来改、拖泥带水地改要主动得多、有利得多。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医保补偿作用,稳步推进价格改革,争取“十二五”期间在全系统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弊端。今年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2.全面推进支付制度改革。

按项目付费制度和以药补医结合在一起,是导致大处方、滥检查问题的主要原因。按项目付费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使医务劳动的技术价值难以体现。这种支付制度既浪费了卫生资源,也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把支付制度改革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大力推进。根据国际经验,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险机构控制费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支付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既管新农合又管服务提供的优势,率先推进新农合的支付制度改革。同时,要与医保、物价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抓紧总结各地近年来试点经验,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要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做好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3.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合理设置管理体制。

新农合作为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实现了广覆盖。“十二五”期间,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要把增强对农民健康的风险保护作为巩固完善制度的突出

重点,在普遍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基础上,做出有效制度安排,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今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提高到240元,各地区要从新增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省级统筹基金,用于重特大疾病保障,并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年底前全面实施儿童白血病等8个病种的大病保障。还要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同时通过实施规范化治疗,做好费用控制。要探索利用商业保险形成多重补充保险机制,分担重特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各地要积极协调财政、民政等部门,落实上述任务,最大限度降低参保群众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当前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探索,这必然涉及到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问题。我们认为,在大卫生体制下统筹保险制度和服务提供管理,有利于实现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费用控制;但考虑到目前管理现状,制度整合以后,也可实行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合署办公”的形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管理体制调整事关重大,必须在省级政府层面上科学论证、审慎决策,并征得国务院主管部门同意。从基本国情看,多数地区应按照国务院确定的部门职责分工,保持现有管理体制不变,维护制度稳定运行。

4.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今年,各地区要对基层综合改革开展一次“回头看”,对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任务和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几年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要切实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抓住落实投入政策、规范采购供应、严格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推动基

本药物制度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常态化健康有效运行。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继续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政策。乡村医生历来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研究并妥善解决其身份和保障待遇,不断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基层网底不破。

5.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

医疗卫生服务最显著的特点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让群众通过方便畅通的渠道和充足的信息,增加他们对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良性竞争。近年来,医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尚未普遍建立规范的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既不利于接受社会监督,也难以让公众获得清晰有效的信息,并据此对不同医疗机构服务优劣、质量好坏做出判断和选择,信息化对医疗机构良性竞争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十二五”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服务安全、质量、费用等信息进行排序,定期向社会发布。我们要转变管理理念,从维护患者权益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改革监管方式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推动医疗机构改进服务,形成良性竞争。

多元化办医格局有利于满足群众的不同层次需求,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控制费用。要贯彻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新增医疗服务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并在政策和管理上一视同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

6.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制度载体,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十二五”期间,要创新组

织领导方式,借鉴北京、重庆等地做法,以开展健康城市(城镇、社区、乡镇)创建活动作为制度平台和工作抓手,将国民健康政策融入各项社会政策,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创新工作方式,借鉴湖北、山东等地做法,整合管理、服务、技术、资金资源,形成面向群体、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协调高效的服务团队。要创新服务内容,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群众受益范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预防适宜技术。要以流入地为主,特别重视并优先解决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要严格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精细化的工作标准、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强化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与经费投入和个人奖惩挂钩。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2020”打下坚实基础。

7.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

药品集中采购是药品生产、流通、价格、使用链条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不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实现各项医改目标关系重大。“十二五”期间,要在总结过去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全面推进。要统一药品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办法,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一、量价挂钩。要逐步将耗材、设备采购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对部分专利药、高值耗材、大型设备,要探索面向国内外生产厂家集中采购。对进口产品实行以国际采价为基础的集中采购。

8.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

医改三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激励医务人员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人才问题依然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探索、取得更大突破。要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制。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不断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使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

生。要建立和实施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要创新基层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特岗医生制度,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规模。适应卫生改革发展要求,大力培养护理、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剂、卫生管理等各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医教研人才。

“十二五”期间,要创新医务人员分配激励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水平。扩大岗位绩效工资实施范围。推行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着重用于改善医务人员待遇。

(四)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医改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和精神动力。

深化医改是十分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世界性难题。要破解难题,不仅需要硬件条件改善和体制机制创新,更需要精神引领、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弘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作为鼓舞士气、统一意志的鲜明旗帜,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既继承了中医大医精诚和西医尊重生命的优良传统,又发扬了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新时期医学创新精神,并不断孕育着当代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当前我们需要集中全行业的智慧凝炼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上半年,各地卫生系统要紧密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开展一次关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讨论,这是一个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提高思想道德意识的教育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在讨论时,要注意把握和引导好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紧密结合医药卫生改革实际,充分认识弘扬职业精神对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作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改的目标。这是党和国家、人民群众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实现这一目标既要靠体制机制建设,又必须有先进文化支撑,有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必须依靠一支有信仰、有追求、公众信赖的队伍为之奋斗。通过这次讨论,要使广大医疗卫生人员从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更深刻地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紧密结合卫生队伍建设实际,充分认识弘扬职业精神对调动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如何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虽然经过多年探索,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有些问题甚至还没找到好的解决途径。例如,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建立体现医务劳动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使医务劳动者有体面的收入和有尊严的收入来源,如何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队伍的侵袭,都需要在现实中予以回答和解决。在关于职业精神的讨论当中,我们既要按照医改文件要求,落实以岗位责任、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经济激励,提高收入水平;又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经济物质激励与职业精神激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最终还要靠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辅以合理的物质激励,真正把全体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投身医改。

三是紧密结合改善执业环境的需要,充分认识弘扬职业精神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执业环境和医患关系有向好的趋势。但是,近期一些严重医患纠纷事件提醒我们:改善医患关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并且需要医患双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疗卫生工作者尤其要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要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用高超的技术、优良的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抚慰。同时,新闻媒体和卫生宣传、健教机构既要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要大力宣传医学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让群众理解现阶段医学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改变生命周期的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当前,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医患关系新特点,建立健全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维护医患和谐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使医患关系在“十二五”期间有根本好转。

第五篇: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

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

高素质、懂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建立离不开企业对员工素质能力不断的培养、提高。近年来随着原油劣质化问题加剧、设备腐蚀严重、工艺操作、安全环保等各项生产管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艺优化、改造革新、质量升级是扩宽总厂建设发展的渠道,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更是总厂发展建设的助推器。

一、职工队伍现状

总厂最大的财富就是每一位干部职工。总厂建厂二十多年来,尽管外部项目给生产骨干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可仍有不少技术、管理人员调离、跳槽,目前人员结构不合理、职工培训需求大、人员优化难度大等现实问题是制约总厂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

建厂之初的老职工多数已成为生产骨干,他们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教育,社会、工作、家庭多重重担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大不如以前。再就是新近分来的一些大中专学生,且不说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单就是独生子女共有的缺乏责任感和吃苦精神就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变得工作上不求上进、生活中没有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致使生产操作上的技术力量出现断层,工作中缺乏创新和务实精神,人员结构亟待平衡、调整。

(二)人才培训缺创新

总厂近几年引进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受专业限制,新职工岗位成才、增加内外部交流学习的愿望明显增强,然培训方式和培训方法缺乏创新,不能从根本上激发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有部分职工从事某个岗位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熟练的工种、熟悉的环境渐渐磨平了职工的棱角、磨掉了职工的智慧。有些岗位技术含量低、长年累月都是单人单岗,狭小的交流圈子让职工淡化了人际关系,变得慵懒消极,人员优化难度增大。总厂一波三折的发展趋势也让一些职工因缺乏进取而看不到希望,混沌度日,常年的安逸生活形成了恶性循环,工作不主动、学习不努力、思想不积极,更谈不上紧迫感和主人翁意识,将工作标准仅停留在安全上班来、平安回家去的安逸中,知识折旧率急速下降。再就是岗位工人劳务工比例大,且都从事班长、主操等重要岗位,因总厂一直没有劳务工转正名额,从事生产操作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劳务工对前途一片迷茫,工作中缺乏了内在动力。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随着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虽然总厂每年都设置优秀人才、高技能工人等激励机制,但名额少、奖励基数低,基层人员参评几率低,让职工有种“论资排辈”的感觉,加之目标管理和考核方案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不能随时随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长期以往让职工产生了“熬”的念头。

二、借助载体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特种油车间党支部以“双向培养”、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使责任激发正能量,用使命诠释新梦想。特种油车间党支部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借助载体 发现人才

小树成材需土壤、阳光、水分、肥料及时间,人要成才需知识灌输、道德情操培养、能力锻炼、实践中丰富经验及艰难曲折的考验。在“德”方面,车间重点培养职工的政治素养,培养职工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再“才”方面,丰富职工的智慧、提升职工的技能,增加处理各种纷繁复杂事务的能力和经验。车间党支部持续开展和深化“双向培养”主题活动,覆盖面由原来的“把班组长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班组长”扩宽到“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青年党员培养到重点岗位”,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提高车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二)发现人才 重点培养

车间党支部结合车间老职工多、新分大学生多、技术力量出现断层的现象,从安全、技术、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职工的点滴进步,对青工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议和创新给予肯定和信任。车间一新分大学生性格内向,相容性和包容性相对较弱,但很喜欢英语和计算机,车间领导多次找其谈心,查找不足的同时对其优点大加赞赏、肯定,并将其纳入“党员双帮扶”重点帮扶对象,帮他解开思想疙瘩,工作中扬长避短。他利用凭着丰富的编程知识,先后编制出了《轻烃计量程序编程》和“特种油装置DCS仿真模拟开停工演练模板”,为车间职工技术培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工作之余,还翻译了科技资料,受到相关科室领导的好评。小伙子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认可,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二)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阐述了人类生存五大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第四层就是受人尊重的需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都是渴望听到来自他人的肯定和表扬的。特种油车间在推行“三自管理”的基础上以劳动竞赛、青工技术竞赛、改善生产经营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激励职工参与车间管理,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人员结构中注重中、青年搭配,发挥师带徒作用的同时激发朝气和热情;在专业管理结构中注重管理型、技能型、开拓型搭配,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潜能。车间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分别成立了青工创新创效小组、技师工作站、党员立项攻关小组等,为创新党课形式,车间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分别从搜集学习资料、制作幻灯片、参加知识竞赛三个环节抽调不同的人选,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活动的开展不仅创新了学习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凝聚了团队力量,还让职工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到活的有尊严、工作很体面、生活很幸福。

“涓涓溪流汇大海。”职工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将变成一股正能量逐渐发酵、积聚。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激励机制再加上适合展示自己的平台将为车间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凝聚起推动总厂建设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早日实现“做精、做大、做特”总厂梦。

下载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积极行动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积极行动认真做实迎省第二轮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各校长第一次评估工作汇报会上讲话李仕东各位校长:2013年迎省第二轮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作......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1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节刚过,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集通复线项目部迅速将各项工作转入正轨,召开了春节收心会,认真研究查找2011年各项工作中......

    如何有针对性地书写履历表

    履历表并非流水帐,而是一门综合概述的艺术。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履历表包装自我,进行个人推销。因此,在准备履历表时,应根据所申请的职位,有针对性地书写。不应在任何时间、任何场......

    “三重”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学习

    “三重”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学习乌鲁木齐机务段党委 潘江涛 自路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刊发了题为《引领高铁时代的先锋----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机务段动车......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拼搏进取,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拼搏进取, 为扭转XXXX公司困难局面而奋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例行年度工作会议,而是在公司的特殊时期、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

    有针对性地儿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家长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 现在正值暑假,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成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那么,怎么合理的利用假期时间呢? 一方面,孩子们经过一学期的紧......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把青少年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团结一致 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团结一致 建设新农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