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保密工作创新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保密工作创新发展
当前,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传统的保密工作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国外情报机构正加紧对我国进行窃密活动,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我县同全国各地一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保密管理工作的对象、领域、环境和手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泄密主体呈现多元化和流动性,涉密载体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泄密渠道增多,窃密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隐蔽性越来越强。保密观念、保密技术和保密制度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的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些领导和干部存在思想不解放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些保密部门部位多年没有泄密案件,就沾沾自喜,滋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里,有的片面理解信息公开,淡化保密意识,认为无密可保;有的认为在高科技条件下,窃密手段先进,泄密渠道增多,“有密难保”;有的认为基层单位不产生涉密信息,保密工作可有可无;有的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忧患意识和敌情观念不强,“只见朋友,不见敌人”;有的面对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窃密技术层出不穷,感到迷惑,不知所措,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一些***惯老方法上,按部就班,满足于传统的“老三铁”等保密管理模式和方法,等等。笔者认为要抓好保密工作,必须要破除满足现状、麻痹大意、无所作为、求稳怕变、片面发展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观念,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全县保密事业大发展。
一、解放思想,必须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当前实际,必须将保密工作实行管理包干制度,一级向一级负责,下级向上级承包,个人向组织承包,把各项工作量化到岗、责任到人。建立涉密检查评价指标,将保密工作责任下放到各镇(乡)、县直各单位,便于保密管理工作的执行和检查时有章可依。要签订好责任书,切实把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通过目标管理,敦促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绷紧保密工作之弦,常想常抓保密工作,切实履行保密工作职责。
二、解放思想,必须创新宣教载体。紧紧围绕“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保密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加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抓好保密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保密意识。一是上好保密课。采取保密知识竞赛、法律法规讲座等载体,举办一次以上保密课,增强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尤其是通过上好保密课,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经常性保密教育,增强其保密意识,明确保密责任,严守保密纪律。二是读好保密书。积极组织各镇(乡)、县直各单位征订《保密工作》、《保密工作知识问答》等保密宣传书刊、影像宣传制品,强化学习,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三是办好保密简报。坚持办好《保密工作简报》,通报工作情况和相关案例,开展保密知识宣传,起到沟通上下、警示教育、普及保密知识作用。四是组织好保密培训。实行涉密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持证上岗制度,抓好各镇(乡)、各单位经管国家秘密的人员和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人员保密岗位知识、保密科学技术、计算机保密技术检查等培训工作,提高保密干部业务水平和能力。五是办好保密墙(板)报。今年要充分利用保密法实施20周年纪念日等特殊时期,组织出版一期以上墙(板)报,宣传保密法规。六是开展好保密警示教育。抓好反面典型的案例分析、危害后果等教育,播放《保密警钟》等保密教育电教片,使广大干部认识到保密工作的好坏与事业的兴衰和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使干部职工对推广普及《保密法》的重大意义有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认识,达成“保密就是生存,保密就是发展”的共识。
三、解放思想,必须创新制度建设。在安全管理上,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立章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密工作制度》、《保密要害部门和重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制度》、《保密宣传教育制度》、《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制度》等保密工作规章制
度和管理制度,推进保密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执行制度的办法和措施,并专门下发文件通知,要求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
四、解放思想,必须创新涉密防范体系。按照《“十一五”保密技术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创新涉密防范体系,全面提高涉密管理的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一是加强送阅、传阅密件保密工作。二是加强对涉密计算机的保密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做好涉密会议保密工作。四是加强对涉密机和磁介质的维修保密管理。五是加强涉密电脑资料的管理。六是加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全面落实好保密工作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未然。
五、解放思想,必须创新自身建设。严格干部选人标准。按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懂业务的标准选配好保密员。拓展干部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保密干部应对挑战的新思路、解决问题的新对策,研究规范做好县一级保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防范对策,推进保密工作理论、体制和技术的创新,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我县保密工作的“五个转变”目标打好基础。
六、解放思想,必须创新督查方式。实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对重大节假日、活动的保密常规检查和日常工作的保密抽查,坚持督促、引导保密人员遵循相关规定,对涉及政务秘密等的各项活动进行审查把关,保证每一项管理制度和措施都能不折不扣的落实。要经常性对各镇(乡)、各有关部门保密工作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对工作执行不力、存在隐患的单位,及时引导和教育,对屡教不改、严重违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领导、保密人员坚决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篇: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食品工业大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食品工业大发展
县委常委、副县长
(2008年3月10日)解放思想是促进发展的“金钥匙”。镇坪食品工业已良好起步,要进一步实现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从更新观念入手,从创新举措着力,勇于克服束缚自身发展的障碍,敢于推陈除新,打破常规,在不断创新中促进发展。
一、把握方向,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认清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上
镇坪食品工业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的比重虽然不到10%,但是发展前景美好。它的落后完全是一种内在拥有富饶资源的暂时落后。认清镇坪食品工业面临的形势,必须突破传统观念限制,用全新视觉审视、比较食品工业发展优劣势,扬长避短,科学判断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镇坪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无法复制的优势,发展前景美好。一是镇坪地处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6%,优质的土壤、水源、大气为无公害食品生产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条件,生产的食品从“土地到餐桌”没有残留农药、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等任何污染,是地道绿色有机食品,符合人民追求天然、营养、安全、有机的绿色消费发展潮流。二是县内物产丰富,食品工业原料供应充裕。全县年产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竹笋100吨以上,板栗400万公斤以上、橡子1000万公斤以上,蜂蜜、核桃、山野菜、黑木耳、香菇、五味子、猕猴桃等纯天然绿色食品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三是农业基础厚实,食品工业发展保障能力增强。食品工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农业基础,全县种养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生猪产业发展迅猛,已达18万头,围绕生猪、蜂蜜等食品加工,县内已拥有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美味佳和津元春公司,为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奠定了基础。四是传统地方风味,提升了食品工业竞争能力。镇坪南接重庆、湖北,有川味的底蕴,北接安康、关中,融北方饮食风味,消费群体众多,销售市场看好。五是加工技术成熟,解决了食品工业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总结,镇坪民间流传着众多的食品加工方法,形成了系统的食品加工工艺技术体系,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镇坪食品工业虽然优势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人民群众的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未形成浓厚的大办企业、办大企业的发展意识。二是食品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粗放,生产能力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不完备,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品牌少。三是食品工业产品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出现过剩时,营销手段落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时,企业的生产能力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企业效益偏低。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整体竞争能力不强。企业融资困难,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自发、无序竞争状态。五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且引进人才困难。
镇坪食品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临的困难只要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敢想敢干,是完全可以战胜的。面对新的形势,立足食品工业发展实际,要实现大突破,必须进行整合,以开放促开发,把发展方向聚焦到猪肉食品、地方特色产品、饮品等三类食品加工上,着力扶持壮大加工企业,培育立县工业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促进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把握重点,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创新食品工业发展举措上
镇坪发展食品工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受区位、观念、市场、资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始终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交通、电力等各项制约因素的减少,食品工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优质的资源条件是食品工业步入发展春天的钥匙。镇坪食品工业的滞后完全是一种有美好开发前景,完全可能实现后来者居上的滞后。在发展思路上,要敢想,把发展定位放在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上;在发展举措上,要敢做,把发展重点放在打造精品企业和培育知名品牌上。通过敢想、敢做,把食品工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着力构建食品工业集团。围绕通过3—5年的努力,在猪肉食品、地方特色产品、饮品等三类食品加工企业中建成几个年产值上亿元的食品工业集团的目标,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坚持以猪肉食品加工为主,按照“名优产品+公司+基地”的模式,扶持壮大美味佳公司,促进企业集团化。积极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规范发展;按照年产1000吨腊肉和5000吨分割肉的要求,实施项目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能;走工农结合的路子,引导企业与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企业发展基地;以猪肉食品为重点,在着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销售前景广阔的肉食品的同时,加大对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使美味佳公司形成以猪肉食品加工为主,多种特色产品为辅的大型综合食品工业集团。围绕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为重点,着力引进建设蜂蜜、核桃、板栗、竹笋等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扩张津元
春公司的生产能力,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并逐步向以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的集团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五味子、猕猴桃具有纯天然的独特优势,通过项目包装,引进企业在镇坪建立基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促进五味子、猕猴桃饮料产业做大,力争在这一极具开发潜力、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中组建饮品企业集团,做大镇坪饮料产业。
(二)全力兴办食
品加工企业。从区域发展布局上看,县城是商贸聚集区,乡镇和农村是农产品聚集区。因此在食品工业发展区域布局上,县城要着力开发食品精加工企业,对已建成的食品加工厂进行引导,促进企业开发产品,向规模发展迈进。乡镇要着力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发展理念上,要敢于突破,采取措施把发展工业理念扎根在每个个体私营企业头脑之中,积极引导食品个体私营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能人大户想方设法兴办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在农产品开发上做文章,充分利用传统工艺,发展豆豉、炸辣子、霉豆腐等农家特色菜,打造加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产品的加工企业,并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做上规模,形成一批小型食品企业集群,让传统工艺加工食品展示出新的发展活力,作成大产业、甚至是知名品牌,推动镇坪食品工业向多元化发展。
(三)倾力培育知名工业品牌。培育知名工业品牌,产品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市场是保障。要夯实培育知名食品工业品牌基础,立足食品工业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分散生产和统一经营、传统生产方式和现代管理方式的关系,着力开发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安全方便、质量过硬、营养丰富、色味俱佳、贴近消费的名优产品,提升食品工业总体实力和整体素质,为培育知名食品工业品牌创造条件。要着力提升食品工业品牌知名度,以打造名牌产品为核心,抓住“镇坪腊肉”声名远扬的机遇,推动绿色食品认证,争取有机食品认证,申请绿色地域保护认证,优先将“镇坪腊肉”培育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要积极扩大镇坪五味子、猕猴桃、化龙四珍等镇坪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全方位打入省、市各大市场,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食品工业加速发展。要积极创名牌、扶名牌、宣传名牌、壮大名牌,真正把把绿色食品品牌做响。
三、把握关键,把解放思想落实到优化食品工业发展环境上
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只有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引导企业依法规范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和保护体系,积极为企业营造行业监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环境,食品工业才能迅速发展。
(一)加强政府引导。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要在发展观念上引,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发展,树立工业强县理念,进一步加强宣传,加深群众对发展食品工业了解,破除怕的思想,从而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在发展方向上引,深入一线,真心实意帮助食品生产企业设计发展规划,制定发展举措,搞好产品推介,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食品工业发展。要在发展政策上引,整理食品工业发展涉及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强食品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完善食品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设制食品企业规范发展的流程,并予以公布宣传,让食品企业对发展食品工业有清晰的认识,增强食品企业发展信心。要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优势企业在基地建设、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产品认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搞好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进入国家及省市项目笼子,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要出台企业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因地制宜设制食品企业发展扶持措施,降低发展食品企业的风险。要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坚决处理和打击对企业的侵权行为,为其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企业服务。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切实为企业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和销售服务。要借助各类展示展销会,加大产品推介力度,在产品形象上,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实施系列有销售力、有针对性的推介活动。要增强为食品工业发展服务能力,实行“一站式”服务,凡是发展食品工业所要办的证件由工业管理部门负责办理,所需办理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同时,工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食品工业发展项目包装服务,要做“媒人”,积极促进食品工业加强联营,促进食品工业联合做大做强,通过体质服务,把全县食品工业引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第三篇: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农机化大发展思考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建设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农机化事业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逻辑起点,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的大创新,以工作的大创新推进农机化的大发展。
以解放思想为导向,突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瓶颈。
要做到思想真正解放,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及时调整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思维,更新与科学发展“不符合”的观念,解决与科学发展“相违背”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农机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性的,也有机制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农机发展观念不新;农机配置不佳、基础设施不全、工作网络缺失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机化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意义更加积极,内涵更为丰富。第一,在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敢于根据实际情况突破旧框框、老经验,跳出农机看农机,把农机化工作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在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找准定位,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第二,要以舆论宣传来引领和推进农机化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和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其是要把学习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典型引导,算帐对比等手段,激发农民用机购机积极性;通过新闻媒体、网站、政务信息等多种渠道,采取座谈会、培训班、专题讲座、散发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社会各界都关心农机、认识农机、支持农机,形成全社会都为农机化发展出力的良好社会环境。第三,要以实干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按照市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有关要求,召开座谈会、讨论会,通过不同方式,深入学习研究,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切实保障惠农支农政策全面落实,着力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
以精细管理为第一要务,创新农机化工作新机制
解放思想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的开展上。因此,要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贯穿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这一主题,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农机化事业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在队伍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必须立足本单位实际,通过多种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在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不断满足新形势的工作需求。同时积极推行制度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浩然正气、执政为民的精神,保证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二是在安全监管上寻求新突破。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需要。我们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一项长期的,一日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工程切实抓紧抓实。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基层安全组织建设,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着力构建农机安全长效机制;以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和驾驶人员技能为工作重点,抓好日常安全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安全检验和审验工作,搞好安全技术服务。同时,在无牌无证、超速超载、违章载人的整治和隐患排查上不留死角,在科学管理上花力气,在安全源头上下功夫,在基层建设上投力量,在治本措施上出新招,构筑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避免和杜绝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在项目争取上寻求新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省、市关注民生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非常多,这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从根本上缓解发展财力匮乏问题,同时加大与对口部门的联系,把握政策,灵通信息,努力使上级的项目优先布点在我市,资金优先投入在我市,为我市的农机化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
以提升服务为主要推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创新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实现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由低效服务到高效服务的转变。第一,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各项业务、手续;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依法办事,不准以罚代法、以罚代管、以罚代纠,不准巧立名目向机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建立农机安全“110联动服务队”快速反应机制,深入作业现场搞好督导检查,找苗头,排故障,消隐患,保安全,加强督导。第二,完善服务窗口,公开办事程序。继续完
善农机监理服务窗口的设施,建立服务窗口和相关业务部门共享的电脑操作平台,改进办事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用语,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为机手提供优质服务。设立群众意见箱,做好机手来信来访和“行风热线”的上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全面梳理,集中交办,限期处理,着重在推进“事要解决”上下功夫。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具购置
补贴政策。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运作,严格管理,严肃纪律,做到公开公正、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真正把这项工作办成了让领导放心、让农民满意的民心工程。第四,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农机市场监管机制,把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作为重点来抓,着力抓好农机维修经营的资质管理,实行农机维修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培训与鉴定,对不符合规定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农机市场秩序。
还要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壮大培训体系,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以富民之心出富民之策,以思想之新创事业之新,全方位地将解放思想的富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机化事业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单项工作亮点纷呈,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切实推进农机化事业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以思想新解放推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随着全省上下共同关注的省委八届八次全会落下帷幕,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正在古老的中原大地蓬勃兴起。在这次全会上,河南省委向全体河南人民发出了“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新跨越、新崛起”的号召。一时间,对“三新”的大讨论已成为全省上下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它如同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亿万河南人胸怀豪情,再跨征程;它如同庄严的誓言,向世人表
明亿万河南人迎接挑战,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发出了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时代强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每一次社会的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我国摆脱了左倾错误思潮的干扰,走上了改革开放搞建设的正确道路;90年代初期,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使我国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思想困扰,迈入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快车道;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标志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到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钥匙。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在发展中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共存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对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总结。省委八届八次会议正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的推动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必定会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得到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推动法制的前进,我们必定会迎来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美好春天。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中,人民法院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我们有理由自豪,因为在我们的不懈追求和奋斗中,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不断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不断在进步。尽管我们遭受过挫折,但我们不会后悔,更不会气馁,因为,我们会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挫折之后会成功。
诚然,我们在追求法制进步的进程中,曾犯过西化幼稚病的错误,我们曾天真的认为,西方国家几百年形成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法治理念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是无国界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可以照抄照搬、简单套用而立竿见影的。于是,我们学会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象西方国家的法官一样独立审判、座堂问案、双方抗辩、居中裁判、一步到庭、一判了之,如此等等。殊不知,西方的这些司法理念、法律原则也有水土不服,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毛病。中国的老百姓更不买账,从那些壮观的上访人群中就可以看出,我们至今仍在吞咽着过去办案中简单套用西方司法原则和司法理念而带来的苦果。我们忘记了马克思曾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名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应该适用什么样的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经过无数次的洗礼,我们终于确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司法制度,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司法原则和法治理念。尽管它还不算完美,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我们已找到了通往未来的正确方向。这是又一次认识上的升华,也是在法治领域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它必然会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人民法院审判事业新跨越、新崛起。
解放思想将创造历史,改变现实,开辟未来。我们要立足本职,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上来,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本职工作,再上新水平、新台阶。
解决思想,要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我们立案庭从其自身的职责看,它既是一个审判业务部门,具有司法裁决的职能,又是一个综合的司法服务和监督管理部门,为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司法服务,保证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其他审判业务部门开展的审判工作实行流程管理,监督其他审判业务部门依法公正高效地开展审判工作。立案庭事务性的工作多而杂,工作涉及的领域宽而广。因此,做好立案庭的工作,既要全面提高自己的审判业务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为全院的审判工作提供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我们离这个职责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但我们正在为之努力。
解放思想,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各项工作。一是要客观、公正、高效地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使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好各项工作,尤其是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涉诉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国家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不受到涉诉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三是要管好“
第五篇:以和谐思想指导推动非公党建发展创新
以和谐思想指导推动非公党建发展创新
专题调研组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佛山市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紧密联系非公有制企业以生产资料私有的特征和更具独立性、逐利性、变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党的“和谐”思想为指导,积极创新非公党建思维理念、工作内容和方法模式,切实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2823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73.3万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1.6%,创造税收64.6亿元。
一、创新思维理念,把握好非公党建方向定位
按照“党要管党”、“社会和谐”的要求,佛山市各级党委牢固树立“党管非公”、“党抓和谐”的观念,积极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思维理念。
一是从非公有制企业自主性出发,树立“和谐共生”的理念。着力避免党的组织独立于企业、与业主对着干的错误倾向,始终坚持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党组织具体工作中去。把党组织活动和党的建设纳入企业整体规划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大战略中找准党组织发展建设和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化解企业积累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以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成效评
1价党组织发挥作用状况,增强党的工作的实效性,防止脱离企业实际的形式主义倾向。
二是从非公有制企业逐利性出发,树立“和谐共赢”的理念。把协调各方利益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维护、发展和促进各方利益实现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和谐共赢的愿望。在工作中,克服党只管党的纯政治观念,坚持从维护和发展各方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组织工作;支持业主在维护员工基本权益的基础上,追求利益最大化,支持员工以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径享受企业的利益分配;勇于面对企业利益纠纷,化解企业矛盾,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大力宣扬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履行社会义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从非公有制企业社会性出发,树立“和谐共建”的理念。从企业的社会性角度出发,牢固树立和谐共建的理念,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搭建企业内外沟通联系的桥梁,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的共驻共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企业的影响,树立党组织的主体地位,增强党组织的作用。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为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为区域和谐社会建设的基层主体,积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求企业党组织注意从宏观层面考虑问题和组织工作,通过参与区域性、社会性共驻共建活动,扩大企业社会影响,融合社企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助力。
四是从非公有制企业复杂性出发,树立“和谐共融”的理念。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不单是经济利益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的集合体,比机关、学校、国有企业等有着更为复杂的人员组
成和思想碰撞。坚持从企业的复杂性出发,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牢固树立和谐共融的理念,以包容的思想,看待企业的人和事,处理企业的各种矛盾、纠纷。既积极宣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的重大理论、重大思想和重大部署,又从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中吸收养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发挥党组织的建设性作用。
二、创新工作内容,提升非公党建层次境界
认真贯彻党的重大理论、重大思想和重要部署,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和把握,积极提升工作目标层次,拓展工作领域内涵,提高工作质量水平。
一是着力宣扬贯彻和谐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承担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任务,把宣扬贯彻党的和谐理念作为抓好当前和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宣扬贯彻和谐理念为思想政治工作总抓手,通过和谐理念的宣扬贯彻,弘扬企业先进文化,深化对员工教育引导,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宣传贯彻到企业中去,为企业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思想理论基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固本强基活动为契机,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宣传贯彻党的和谐理念的工作力度,努力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结合点,找准代表企业先进文化的制高点,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
二是着力谋划建设和谐企业,把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分认识到,建设和谐企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
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党组织与业主以及广大员工的最大共同点。把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摆到了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找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着力点和动力源。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就组织讲组织的狭隘思想,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策,我为党建进一言”活动,坚持从谋划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来把握党组织服务企业中心任务的工作,提高党的工作企业认可度和参与度,克服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两张皮的状况,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展示和体现先进性。
三是着力塑造展现和谐形象,把企业参与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利用党组织长期积累起来的在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方面软实力优势,以树立形象为切入点,推动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企业进入良好发展轨道。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创造的非公有制企业与村党组织共建新农村、非公有制企业与机关学校实行人才合作、由党组织牵头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等经验做法,丰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载体,增强党组织在业主、员工和社会上的支持度,把企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是着力规划构建和谐组织,把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贯彻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抓好自身建设,加强组织内部稳定和谐、团结统一的意识,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引导、建立困难党员谈心帮扶机制、搭建党员服务企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平台等具体措施,更好地增强党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保持和弘扬党的先进性,焕发广大党员的生机与活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创新方法模式,增强非公党建整体合力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开放多元、富有创意、兼具实效的加强非公党建和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模式。
一是走上下联动的路子。面对内部可控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发挥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充分利用贯通上下的组织资源上下功夫。树立党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完善有利于充分利用党的各种资源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和指导,整合统战、工商、税务等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工商联、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的力量,并调动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经济管理服务部门的力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利用好上级党组织搭建的各种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好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走区域共建的路子。实行区域共建,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农村、社区党建有机结合,捆绑处理,就是一条很好的工作路子。不少地方开展了镇村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建新农村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整合两个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化解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使企业发展获得更大社会支持,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一个切实有效的工作平台。
三是走党企协同的路子。更加注重党组织与业主的沟通协调,注重党的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企业党组织坚持“有为有位”的思想和“求同存异”的原则,尽可能地把党的活动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争作企业先进文化的主导力量,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空间,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强企业与上级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走党群一体的路子。根据建立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群众组织更具社会基础和法律保障的实际,把走党群工作一体化的路子作为强化党组织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把党组织的活动与企业群团事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健全起来的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的党组织,更要充分依托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平台,形成合力,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做到以党建带群众组织建设,以群众组织建设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
(执笔:本部调研科、组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