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树形象、内造活力”人大信访工作研讨文
“外树形象、内造活力”人大信访工作研讨文
人大的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天然、最直接的渠道。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期,惠城区大人常委会信访办公室始终紧贴常委会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外树形象,内造活力”努力建设有序、高效、文明、和谐的人大机关。
一、抓紧抓好信访“主业”,切实为民服务,外树良好的人大形象
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人大的信访工作作为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主业”抓紧抓好,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在群众的来信来访中,虽然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占大多数,但却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晴雨表”,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带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人大信访工作就要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必须高度重视来信来访中反映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并把这些信息作为开展实际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发现这些问题,正是人大信访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人大信访机构不能仅仅扮演“窗口”、“中转站”的角
色,还应格外重视发挥“民情分析中心”的作用。惠城区人大信访办为完成好这项任务,除做好信访统计、信访量的计算、办理情况的追踪、主要问题的综合等工作外,还对信访动态进行科学分析,理清一个时期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最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群众最盼望国家机关推进的工作、社会矛盾最集中的领域等情况。在分析过程中,除了研究群众直接提出的意见建议之外,还透过群众提出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具体诉求,敏锐把握其背后隐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总结一段时期信访的总体情况,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行职责提供重要参考,通过日常的调查研究、审议、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办理,切实解决。如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通过协调解决,以维护市民的切身利益,惠城区红花湖景区免费为惠州群众开放,该收费的取消,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树立了良好的人大形象。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内造活力,打造一个有活力的人大机构
人大信访办公室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要求高,我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要充分发挥人大信访的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必须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内造活力,打造一个更好的体现群众意愿的有活力的人大机关。
1、加强思想建设。信访办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组织信访办工作人员学习,提高自身信访业务水平,密切关注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政府工作的难点问题、群众切实利益的热点问题,是当前各级人大普遍认同的工作方向。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使人大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效果是比较好的。通过学习,信访办工作人员在自身业务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加强作风建设。人大信访办公室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区委和常委会的决定。坚持按照“领导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的原则,开展了“了解人民内部矛盾,更好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一要尊重群众,平等对待人民群众,而不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地对待人民群众;二要彻底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而不是采取敷衍塞责,围堵阻驱的粗暴做法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要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是浮在机关听汇报或者向下面要调查结果,而是要深入基层亲自去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要树立法制意识,依法执政,而不是有法不依、靠感情代替政策。
3、协调工作做到“三多”。即多交流、多疏通、多补台。人大的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天然、最直接的渠道。在协调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时要出于公心而不厚此薄彼。在协调时要以理服人而不盛气凌
人,办理信访案件时要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而不是采取敷衍塞责,围堵阻驱的粗暴做法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在协处理信访案件时要心平气和多沟通交流,在产生矛盾时要及时化解多疏通,遇到推诿扯皮时要主动衔接多补台,从而形成合力,避免群体上访事件,确保和谐稳定。
通过强化内部整顿,明确权责,塑造健康活力的人大信访机关,有效地制止了信访工作推、拖、抗、躲等不良现象,理顺了人大信访工作管理秩序,加大了信访工作处理力度。
接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各级人大的重要法定职责,从长远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我们通过“外树形象、内造活力”更好的发挥人大信访机构的作用,并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对人大信访制度的探索和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信访机制,更好地发挥人大信访在引导公民政治参与和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作用。
惠城区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
2012年3月1日
第二篇: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
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
学校工作好与坏,关键在于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去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通过多年的经验,使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运行规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一、内抓管理
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系列、多因素的复杂的综合体,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调节各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
学校管理包括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总务管理、班级管理等,在我们工作中主要抓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班级管理”。
1.教学管理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始终把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好、能吃苦、肯奉献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来抓,要求骨干教师在实践中磨合锻炼,迅速成长;要求新教师努力学习,并给他们传授经验,使之迅速溶入战斗集体。对于老教师、骨干教师还要求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现教学个性。正是依靠这支心灵相通,步调一致的教师队伍才使学校焕发青春,充满生机和活力。
(2)狠抓教学常规 ①五管齐下
备课求“严”:提倡超前备课、集体备课,要求语数教师做到“七备”(备目标、备学生、备课件、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教学反思),同时要求研修课必须集体备课,努力体现“同伴互助”新理念。
上课求“实”: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要”(一要多读、二要精讲、三要多练)。同时要求教师上课掌握“五技能”(导入技能、讲课技能、提高技能、结束技能、板术技能)。辅导求“全”:教师辅导要求全面性、针对性、因人而异,方法多样。
作业求“精”: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四个有(有弹性、有效益、有反馈、有补救)。考核求“真”:学校一学期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毕强调进行试卷分析。②定期月检
我校规定每月末进行常规检查。由教务处组织检查:查进度、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听课笔记、查校本培训报告册。
③定期活动
语数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说、听、评课活动;学校教务处还硬性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优秀教案,上一堂校级以上的研修课,写一篇教学心得或教学论文。
2.总务管理
在总务管理上,我们采取“服务育人、坏境育人”的做法,努力当好教师和学生的勤务员,始终如一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坏境和学习坏境。
⑴生活上
学校挤出有限资金积极改善教师住房条件,想尽办法办好师生食堂,千方百计兑现政策开口的福利,努力使教师安于乐教,学生安心学习。
⑵财务上
我们严格按照勤俭办学的方针,节约使用资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为了使学校财产不人为损坏、资金使用无计划性,我们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努力按制度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增强校务公开的透明度,使教职工心中都有一笔帐。
3.班级量化管理
班级量化管理评比是我校作为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学生干部的检查进行量化记分,并开展班级之间的良性竞争的。其宗旨是通过评比活动,促进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基于此目的,我们出台了一整套评比方案,从“安全、卫生、两操、路队、纪律”五方面坚持每天量化评分,做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一期一总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比“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班主任评先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效果显著。
二、外树形象
我们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创一流学校,育一代新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德育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信发展是硬道理。
1.抓环境管理,创一流育人环境
优美怡人的教学和生活环境能调节情绪,振奋精神,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产生美感,培养良好的校风,又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我们抓环境形象教育。整洁、有序、充满朝气的学校环境就是一本校风教科书。我们尽量采用言简意明的教育性强的标语,让师生、来宾随时感知青山小学在倡导什么,教室外墙,楼道口都用中文英文并存的标语牌布置。少先大队部、各中队的黑板报丰富多彩,体现着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和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在环境管理上,我们真正做到了建筑物合理布局,校园道路和活动场地合理安排,绿化带与自然景致协调搭配,班级布置各显特色。此外,学校还对校园内的盆花进行彻底整理,改造花圃,补种花草,使校园更具美感,力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片绿都能怡情”。学校同时加强校园的卫生工作,时时保持校园的整洁。
2.开展班队活动,树立良好形象
富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班队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学校一贯重视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做到思想上有位置,计划上有安排,时间上有保证,活动上有创新。
总之,管理一所学校不容易,把学校办出特色更不容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艰巨的改革任务,同时也为我们拓宽了探索与实践的空间。希望各位校长不负众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3
第三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专题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现我们中国穆斯林
自己的“我们中国梦”
一、建立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团结自强。
我们中国伊斯兰文化不同于世界伊斯兰文化,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借鉴和融入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形成了既有伊斯兰文化传承,又有我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印记的独特文化,但这是自发的文化,是我们中国穆斯林生存发展的条件决定的,仅仅如此是还不够,我们中国伊斯兰学术更应该关注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历代我们中国穆斯林学者主要致力于经训的诠释,很少具有与时俱进的见解,没有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自觉,从一般信教群众到知识界,都很少关注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核心价值观是些什么?如果说有,都是断章取义地摘录古兰圣训的只言片语,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盲从当成信仰,狂热当成虔诚,没有内外兼修的途径。
一些阿訇们讲卧尔滋,可以说千年不变,千篇一律,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传达他们自认为的万世不易的真理。不信你看中穆网,一谈到伊斯兰教法,不是复制粘贴,很少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好像这些所谓信士不需要思考,精神也是克隆的。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伊斯兰文化就很难在我们中国发扬光大,这种文化就很难更好地为穆斯林群众服务。
我们中国穆斯林如果要在我们中国发扬光大伊斯兰,发展伊斯兰,更能促进群体的发展和强大,我想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我们中国穆斯林如果当今世界的挑战,如何在我们中国现存的体制下努力争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如果使群体更加团结,更有话语权;经济上更加繁荣,更有主导权;文化上更加进步,更有影响力。让穆斯林群体自觉按照共同的价值观改造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群体更加强大,从穆斯林群体的形象到个体的素养更加能够在我们中国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所认同。我们中国穆斯林需要在保持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文化,结合我们中国穆斯林在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创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既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不被边缘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民族和地方能够封闭运行。政治多极化,没有哪种力量能够主宰世界政治格局;经济一体化,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地方能够自给自足;文明多样化,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不被渗透,不受影响。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做到既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不被边缘化,是我们中国穆斯林面临的现实和急迫的问题。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纵观我们中国历史,自秦统一我们中国始,几千年来不管分与合,治与乱,最终民族都走向融合,有不能融合的基本上都走向了消亡。纵使元、清少数民族曾经走向政治颠峰,也被中华文明所同化,这不是政治或军事的因素,主要还是文化的缘故。
我们中国历史上没有本土的宗教,自汉景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们中国,之后的发展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那就是与我们中国儒道思想的融合;我们中国伊斯兰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自唐代传入我们中国,也是不断本土化的进程,在价值观上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高扬“爱国爱教”旗帜,具有争教不争国的生存智慧。如云南的杜文秀起义最终给满清灭回以口实,致使如今云南回族人口基本还是清代起义前的水平,痛定思痛,就是一个不能忍辱负重,悖离“争教不争国”的生存智慧所致。
我们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人因为吸收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先进因素,既有传承伊斯兰的使命担当,又能在多数朝代融入主流社会,保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却能与时俱进,就是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能够充分估价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当局合作,没有超越当局能够接受的限度,努力发展自己。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讲汉语,与其他民族在婚姻、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合,积极参与我们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我们中国回族穆斯林能够相对其他宗教文明在我们中国发展较好,不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我们中国穆斯林如何理性找到自己的定位,应对挑战。
我们中国穆斯林是不是一个民族群体,而是一个信仰群体,在我们中国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而且在政治经济上没有主导地位,不能左右时代发展的进程,但可以积极用世,努力壮大自己,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被时代所抛弃,不被时代所同化,认清形势,理性判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是我们中国一个有共同信仰的一个小群体,它的优势不是政治经济而是文化,就应努力与时俱进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伊斯兰文化把自己的群体做强,使自己内部和谐,有共同的声音;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没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上的主导权,就应该在现存的体制和机制下,利用现在的游戏规则,让自己的游戏玩得更好一点。
我们中国穆斯林既然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应该具有国家认同,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去,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应该具有中华民族认同,在保持自己伊斯兰文化的同时,认同自己是大中华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信仰群体和兄弟民族和谐共处,争得主动;就应该有主流文化认同,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以提高自己,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封闭,甚至采取极端道路。
我们中国穆斯林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保有自己的文明传承却不被边缘化,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应对挑战,是全体穆斯林的责任,更是学者的责任,学者应该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我们中国穆斯林需要理性的引领,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达到内强穆斯林群体素质,外树穆斯林群体形象,实现与世界共进步,与中华民族共繁荣,与时代共昌盛,实现我们中国穆斯林自己的“我们中国梦”。
第四篇:内图发展 外树形象
内图发展
外树形象
开创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王 山
【摘要】培训管理作为我院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教育形势的巨大变化,应紧紧围绕学院内涵建设这一重心任务,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与学院的发展步调一致,步入内涵式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
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院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是校际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可以说,内涵建设是保证我院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培训管理作为我院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教育形势的巨大变化,也应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这一重心任务,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为实现我院内涵建设事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培训部自创建以来,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走出了一条内图发展,外树形象,内涵建设强部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安全生产培训为重点,以林区干部培训为重心,以开辟劳动力技能培训为特色的培训工作新格局。
一、把握我院内涵建设的科学内涵、为培训部准确定位 重点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我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就是专业建设。根据培训工作周期短、见效快、影响面大的特点,培训部明确任务目标,着眼于我院重点学科的优势、结合我院内涵建设的重点及专业特点,通过培训工作的落实,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扩大我院社会知名度的责任。培训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注意 突出我院的重点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学科培训基地与学科教学资源,彰显我院的办学特色。下岗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培训范围遍及黑龙江森工各林业局及牡丹江一些市区,近两年培训电工、电焊工、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近2000人。还通过培训为我院生态系与黑龙江林业高级技工学校要做的一些项目牵线搭桥。我院的培训能力和培训效果得到了政府、企业的认可。目前,黑森工23个林业局都知道黑龙江省森工唯一的一家安全培训基地设在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创性工作,在学院的内涵建设中分层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培训工作就有了明确方向。
二、管理“软件”提档升级,走内涵建设强部之路
1、内强素质,打造一个精干高效的培训管理队伍(1)在学习研究中形成共识
培训部的全体职工都是共产党员,正派、勤奋、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但有些人缺乏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较薄弱。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当前培训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培训部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黑龙江高校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领会转化为谋划培训部发展的思路、促进其培训发展的措施、推进其管理发展的能力。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大家形成了以各种短期培训为 主,内涵建设强部、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2)在分析设计中谋划发展
促进培训部科学发展,就要着眼长远,超前谋划。培训部接手工作后,我们把原有的成人教育和党政干部等培训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我们森工总局的安全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利用我院教育综合改革的优越教学资源及有利条件,前瞻布局,与时俱进,调整了培训工作方向,确定了“做大安全生产培训,做好林区干部培训,做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项目发展大调研,提出了我院培训教育要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的内涵发展之路的总体思路。
(3)在工作创新中提高素质
培训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非同其他部门,实际上对培训班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每一期培训班都要经过宣传招生、报培训计划、制订教学计划、组织学员报到,安排食宿(联系宿舍、食堂、后勤等部门)、组织教学(制订课程表、落实授课教师、教室、电教设备等)、学员在校期间班主任跟班管理、培训结束后报表等一环套一环的工作,每一项都要求事无巨细、必须面面俱到且严肃认真。培训部只有五名同志,就是这样的工作要求和强度,使每个人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大大加强,成为培训管理的多面手。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开动脑筋求创新,结合本部门 3 及情况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作出正确的决策。“请进来,走出去”成为培训工作的一个特色亮点。
2、外树形象,特色培训为学院添彩增益(1)在基地建设中建功强部
“请进来”是使培训部成为更多地方政府、企业的培训基地。通过调研,我们确立创办四个办学基地工作目标,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个基地是确立了农委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去年初我们先后到桦林、柴河、海林、宁安、穆棱、东宁等地就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就业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去年五月份参加了全省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企业与培训机构劳动力转移对接会,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和相关的培训方向。为我们制定合理、可行、科学、实用的培训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了解到市农委要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后,培训部抓住有利时机。第一时间向市农委申请在我院建立培训基地。抓紧时间完成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大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及时准备出申办培训基地的各种材料。使农委对我院的各专业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及时邀请市农委、市财政局到我院进行实地考察。由于我院办学条件优秀,材料充分,申请及时,于去年4月15日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也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全市各高职院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被批准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院校。今年四月的长春对接会,培训部直接与用人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为下一步的阳光工程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基地是确立了阳明区劳动局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在申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同时,培训部全体人员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曾多次与市阳明区劳动局联系、沟通,申请在我院建立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并及时邀请阳明区有关领导到我院、青梅进行考察。通过不同的渠道,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区领导了解我院,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我院的办学实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区领导的认可,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阳明区与我院签署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并明确我院为阳明区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
第三个基地是东安区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在申请阳明区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从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与东安区联系,借鉴阳明区的经验,很快与东安区也确立了下岗再就业的培训基地。
最近将在我院进行的总局下岗再就业培训是我们申办的第四个基地的培训。去年我们根据已确立的三个办学基地所取得的经验,7月18日向总局劳动局递交了申请报告。然后,我们多次与社保局联系沟通。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林业局和森工总局社保局领导今年来我院实地考察,我院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在特色培训中提质增誉
在培训办学上,我们结合林区的特点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的作用。
我院的安全生产培训基地是03年建立的,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由于总局实行谁培训谁拿钱的政策,我们的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基本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使各林业局都集中到我院来培训,一是工作岗位脱离不开,二是会给学员增加经济负担。从而会影响生源。鉴于林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就把班办到林业局去。这样,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投影仪、携书带本,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基层,下到了各林业局。因为林业局大都使用中小学教室办班,我们大多数时候只好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去办班,一去就要好几天。也就是从到我们这办班转变到我们到你那去办班,从而开创了既能“请进来”又能“走出去”的办学模式,灵活有效的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两年的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及森工各林业局。培训范围之广,受训人数之多,影响力之大,是我院短期培训的一个新高。由于安全生产培训是由省系统管理,不论从请示计划、订购教材、授课、考试出题、办证等一系列细致的工作,在各个环节从未出现过失误,多次受到总局安全局和省安监局的好评。今年6月在大庆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会议上,总结各培训单位的管理工作时,我们在全省32个培训单位中排名第四,再次受到了省局的表扬。既为我们林区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我们学院创造了效益。
培训基地创办起来,我们又积极想办法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请进来”是我们办班的又一特色。我们到阳明区所辖各村镇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招生工作。在村委会,在田间地头,在学员家里,利用广播、贴宣传单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经阳明区的支持和各村委会的 配合,再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去年举办了电工、电焊工下岗再就业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是培训部第一次与市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的,培训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究开班前的每一个细节。培训部就办班计划、开班前工作准备、开学式、授课计划、教材、文具、食宿以及夜间值班等各个方面与阳明区有关人员反复协商。为了加强管理,防止业余时间出现意外,培训部全体职工在青梅培训基地轮流值宿,奋战21天,圆满的完成了培训任务。真正做到了课程安排上精心设计,技术培训上突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内容严谨,管理严格。这说明我院的下岗再就业培训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阳光工程培训,使我们觉得有意外的收获: 今年春季举办的阳光工程培训班,市农委、市财政局请来了市电视台,对我院培训工作进行了专访。内容就是让我介绍我院的办学特色以及办阳光工程培训班的优势。这是因为我们学院是全市高校中唯一一所培训基地。并结合我院的校庆,围绕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培训能力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在牡丹江公共频道5月1日-2日晚7点30分黄金时段连播两天。大力宣传我院的培训能力和实力。市政府有关领导、阳明区领导及广大学员对我院举办的培训班,无论从食宿上,还是教学管理上,尤其是学员技能的提高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使学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宣传了我们学院,扩大了我们学院的知名度,彰显了我们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同时,我们学院为牡丹江的大发展,也为牡丹江了解我们学院做了一点贡献。
与时俱进,根据国家的政治形势和现今的政策法规,林场书记、主任班适时调整学习培训计划,选用、聘用德才兼备、精于管理的教授、专家授课,在林场实务工作内容上下大功夫,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大家说,这电需要充,充的及时。
三、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增强内涵 促进发展
今年六月,培训部接到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对黑龙江省三级安全管理机构复审评估的通知和评估标准。虽然平时的培训管理严格细致,但对照标准,各种材料还需进一步充实、完善。时间很紧,我们的确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我们也意识到这是一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大好契机。我们及时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明确指示和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培训部全体及相关人员集中学习和讨论复审评估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了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增强内涵 促进发展的复审评估工作方针
我们认识到,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解,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前提。我们认真逐条逐句的斟酌、研讨、理解标准的内涵。通过不断学习、深入探讨、对评估有了更高的认识。按照复审标准重新整理了培训档案、安全教师档案、教学文件、安全教育展室等必要条件,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准备了近五万字的评估材料。现培训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电子档案管理,培训考试管理已与省安监局安全培训系统联网,实现了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
展望未来,通过复审评估工作的促进,培训管理工作将更加规范,培训特色要逐步探究,培训质量必定显著提高,培训部会与学院的发 8 展步调一致,步入内涵式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
王山(1959--),男,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主任,教授
第五篇:内聚合力,外树形象
内聚合力,外树形象
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教育宣传是引领教育方向的旗帜,是社会了解教育的桥梁,是教育联系外界的纽带,是先进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播种机。多年来,我县教育宣传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把教育宣传工作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阶段性重要工作紧密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育工作全貌,为提升教育形象,推动教育发展,营造了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2013,我县在各级新闻媒体上用稿6052篇,同比增加1023篇。其中,《摩托车上的乡村教师》于去年教师节当天在央视一台晚间新闻栏目播出;《大山飞来比翼鸟》、《吕祥华 26年的深山挚爱》两篇稿件在《湖北日报》刊发;《留守深山燃希望》在《十堰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一位断臂教师的坚守》被评为中国城市党报新闻二等奖、中国地市州报好新闻二等奖;《贫困山区县教育人才状况调查报告》被评为2013年全市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完善一套机制,建立局校一体的保障体系。为做好教育信息宣传工作,我们专门建立了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主要是“四个有”:一是有专人管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学校校长、局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督办全县教育宣传工作。把学校宣传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教育局统一领导,各中小学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有目标任务。教育局 1
每年年初都下达信息宣传目标任务,并签订《教育宣传工作管理责任书》。将学校校长、局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列为信息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报送的信息和新闻的真实性、重大敏感问题的报道口径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负责,确保教育宣传帮忙不添乱,确保信息宣传准确、及时、权威,不出现失误。三是有督查落实。局办公室按季度编发信息宣传《采编要点》,按月统计和通报教育信息与新闻报送、采用及得分、排位情况,以切实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指导,时刻督促学校绷紧宣传弦,打好“持久战”,避免宣传工作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现象,确保教育信息宣传工作的畅通。四是有考核通报。制定了宣传奖惩办法,将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学校和科室综合目标考核考核内容,按量化评选和表彰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对排位靠后者予以通报批评。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落实,采编有方向。
二、壮大一支队伍,形成稳定可靠的宣传力量。教育宣传工作,队伍是关键。一是构建网络。局机关组建了以办公室和各科室擅长写作的人员为主的通讯报道中心组,要求通讯报道中心组成员结合教育实际,做到常规工作经常报道、重点工作大力报道、关键工作综合报道。各乡镇和县直各学校以乡镇和学校为单位,挑选1-2名政治素质好、文字功底深的优秀教师作为专兼职通讯员,经常与局办公室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交流,从而在全县构建起以局机关通讯员为龙头、学校通讯员为骨干的教育宣传网络。二是挂职培养。近年来先后选拔13名优秀副校长和新闻写作爱好者到县局机关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挂职培养,以期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加强上下间的沟通。三是集中培训。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记者来授课。去年8月,我们专门邀请了县委宣传部、县委机关杂志社、县电视台领导专家到教育局为通讯报道中心组成员面授机
宜;城关镇、中峰镇、蒋家堰镇等中心学校也聘请了县内知名记者、编辑为学校通讯员授课。每年还选派骨干通讯员赴《湖北日报》、《十堰日报》等有关单位参加培训,去年,组织了11名骨干通讯员分别参加了《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的新闻培训。四是以会代训。每学期定期分别召开全县学校办公室主任例会、分管宣传副校长工作例会、宣传中心组成员例会,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安排部署下段工作。五是互动交流。适时开展信息宣传业务网络互动、重大紧急信息交流讨论等活动。通过研讨,找差距,看不足,商对策。同时局机关及各级各类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购置了大批数码相机、摄影机、电脑以及简单的编辑、刻录等配套设备,成立了十堰教育电视台驻竹溪记者站,为教育信息员塑造单位和行业形象、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三、坚持一项常规,加强三个方面的沟通联系。为提高教育信息上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沟通联系:一是加强自身两个平台的沟通联系。我们依托《竹溪教育信息网》,开辟教育动态,及时上传和更新经验信息,对重要活动开辟专栏。各学校也建立了校园网站,畅通了信息渠道。同时积极办好内部刊物。将内部刊物《竹溪教育》由16开黑白版改为为8开彩色印刷,县外发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竹溪在外成功人士,县内免费发放给每一位教职员工,旨在增设信息通道,构建交流平台,打造名校形象,展示名师风采。这一网一报已成为一线教师和社会各界了解教育政策及教育动态的前沿阵地。二是加强与上级信息部门的沟通联系。凡是有好的新闻信息稿件,我们的信息工作人员均会在第一时间上报的同时,做好电话沟通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提高信息采用率;凡是上级信息部门约稿的信息,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材
料的调研、编写工作,确保约稿信息按时保质保量上报。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加强与县委宣传部、市、县电视台、《湖北日报》、《十堰日报》、《湖北教育》、《今日竹溪》等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利用它们反馈我县最新的教育新闻资讯和热点,反哺做好信息编写报送工作,加大对教育大事、盛事和喜事的宣传力度。
四、创新一条思路,探索上下联动的宣传途径。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认识到,要做好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突出地方特色。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及时寻找和捕捉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的不同的地方,认真整理上报。一是贴近领导意图。我们坚持把领导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新闻信息工作的切入点,确立了围绕领导决策做新闻宣传的思路,有选择的采编、适用对路的新闻信息。为此,我们在抓好动态新闻信息的同时,不断增强综合性新闻信息。二是反映基层工作。工作中的亮点最能体现基层工作特色,抓好亮点报道往往会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把扑捉亮点新闻信息作为提升新闻信息价值的重要举措。要求宣传员当好“加工员”,对于基层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思路、新举措,认真研究,反复提炼,从零散的原始信息中发现闪光点,把残缺的内容完善起来,总结出规律。要求宣传员当好“调研员”,创造条件,支持宣传员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宣传员直接下基层、跟从领导搞调研、协同科室联合调研等方式,沉到基层去挖掘、总结信息。积极主动抓亮点,不仅促进了宣传工作,而且积极地调动了基层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通联制度。加强与各科室、各学校的联系与沟通,确保新闻宣传渠道畅通,变在家“等”新闻信息为主动外出“抓”新闻信息。一方面,我们建立新闻预约制度,即根据局内一些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要求各科室、各
学校定期上报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科室、学校调研,向各科室、各学校“索取”有关情况,然后整理编写成宣传信息。
五、突出一个主导,打造影响强烈的宣传品牌。按照提高质量,打造精品,逐步取得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始终围绕教育重点工作,努力提升教育宣传的整体效应,增进社会对教育的了解。一是瞄准重大事件。对中央和省市县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决策贯彻实施情况、领导调研指导教育工作情况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实施专题报道。在人大、政协“两会”、教师节、国庆节期间,都要在《十堰日报》、《今日竹溪》专题宣传教育成果和发展进程。去年教师节,我们在《湖北教育》、《十堰日报》、《今日竹溪》、《竹溪教育》四级媒体开辟了专栏,取得良好反响。二是围绕重大工程。对全县正在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前教育工程、希望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跟踪报道我县办学条件改善的进程。三是关注焦点热点。紧紧围绕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校园安全、学前教育、师德师风等焦点热点工作,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采取推出专版、拍摄小专题片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同时,我们还针对政风行风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城乡教师交流等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四是挖掘先进典型。对教育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等,进行深度报道。去年8月,我们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委机关杂志社、县电视台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从全县4000余名教师中遴选出吕祥华、吴作堂、郑建彬三位典型进行深入挖掘采访,进行重点宣传。吕祥华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出,同时在《湖北日报》、《十堰日报》、《今日竹溪》等媒体报道;郑建彬的感人事迹在《湖北日报》、《十堰日报》报道后,《十堰晚报》编辑部派出记者赴竹溪采访,陆续用四个版面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先进
人物、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的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我县教育宣传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恳请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多予帮助和指导,我们一定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内聚合力、外树形象,持续不懈地把教育宣传工作推向深入,为竹溪教育的优先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