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言警句:劳动是人类财富的真正源泉
男女之间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友谊,所谓的男女之间的友谊,不外是爱情的开端或残余,或者就是爱情本身。----《俄国》冈察洛夫
让父母们得不到热爱与尊敬,这的确是罪孽;然而如果孩子们逐渐长大的时候,作父母的不加爱护,只是交给漠不关心的雇佣来的外人来看管,老年时得不到安慰,那就应该归咎于自己了。----《俄国》克雷洛夫
一个人要是肯承认自己有某些缺点,这个人已经在改过的路途上了。-----《俄国》马明西利比亚克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国》巴甫洛夫
人的一切都应当是美丽的:脸庞、衣着、灵魂和思想。----《俄国》契诃夫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有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贫穷的人,在职务上或者别的方面运气不佳,也许是过分的诚实妨碍他获得财产。-----《俄国》果戈理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青年一代是当代的贵宾,是未来的主人公,他们正值青春,是从年老一代继承遗产的时代。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应该成为时代的青年,每个青年具有新的思想,准备更替旧的思想。这也是人类进步和人类进程的条件。-----《俄国》别林斯基
富人最不愿意听穷人对自己不幸命运的申诉。-----《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有些人在外貌乍一看并不使人感到愉快,但等你的眼睛能够从他们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饱经沧桑的崇高心灵时,你就会喜欢他们了。-----《俄国》莱蒙托夫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俄国》列宁
工作茧自缚人类生活中不可知少的条件,劳动是人类财富的真正源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唯一可能的、唯一真实、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天才的了现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这些发现成了万人的财富。-----《俄国》屠格涅夫
那些头脑简单、没有理想的人确实很单调。这些人在生活上是市侩,工作上是官僚:一切都按部就班,精打细算,循规蹈矩,四平八稳,而更主要的是,都平安无事。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感到幸福,但他可以总是保持平安无事。幸福并不在于享爱幸福,而是在于争取幸福、追求幸福。-----《俄国》安德列耶夫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受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俄国》马尔林斯基
人们争论的那么热烈,往往只是国为不能领会对方所要证明的事情。----《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俄国》克雷洛夫
不要陷入眼前的琐碎事务而不能拔,而要在自己心中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因为理想是一种特殊的阳光,没有阳光的赋予生命的作用,地球会变成石头。-----《俄国》谢德林
女儿等于春天的水:你等着它,瞧着它高兴,可是它一来就走掉了。-----《俄国》马明.西比利亚克
端详美丽的姑娘不是罪过。-----《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俄国》冈察洛夫
浪子回头,就像失掉之后又找到的金币一样,比没有失落的金币更珍贵。-----《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篇:格言警句:赞美劳动警句
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马卡连柯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奥涅格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米尔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卢梭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欧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马克思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松苏内吉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苏霍姆林斯基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高尔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乌申斯基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杰普莉茨卡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班固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 鲁迅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毛泽东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叶圣陶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 谢觉哉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盖叫天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德谟克利特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赫尔岑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歌德
从科学园地采收的果实,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与幸运和有利的情势的共同产物。—— 贝齐里乌斯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恩格斯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陶行知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薄伽丘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那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歌德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休谟
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甚至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当在体力劳动内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特别感觉满意了。—— 巴甫洛夫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高尔基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萨迪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加里宁
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乌申斯基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
第三篇:《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1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视角来切入课题,主要通过讨论和评价的方式来使问题逐步深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学生互动进行。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了解劳动的形式和劳动在人类发展中作用。
2、针对劳动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够发掘其中的艺术思想以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理解所体现的思想内涵;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给人的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器材,演示文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通过屏幕展示几副劳动题材的图片以及绘画作品,讨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态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学生回答:某某劳动的场景。让学生交流片段中劳动的体会和认识。教师总结引入:“劳动是艺术创作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劳动创造世界。”同时导入《清明上河图》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黑板中央写下本课课题,导入本课。
引出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是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主题,艺术作品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再现劳动场景,赞美劳动人民。
二、发展阶段
1、展示、欣赏作品《弋射收获图》、《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弋射收获图》是东汉时代的画像砖,用一条直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反映了两个阶级不同的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注重分析下方收割庄稼的场景,劳动方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表现了魏晋时期劳动人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场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今天了解当时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中《牛耕》一幅作品展示了1700年前劳动工具,代表了当时世最高水平,总结时代艺术特征。
2、欣赏作品《清明上河图》、《在激流中前进》讨论发言:这两件作品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景?《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名作,学生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介绍之后总结其历史价值,观察对人物动态的描绘,体会紧张热烈的气氛。
3、屏幕展示作品《捣练图》、《纺织女》、《捣练图》展现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高超水平,章法疏密有致,人物姿态各异,动静结合,表现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纺织女》把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行对比,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深灰现实的不满,通过美术作品走进画家的内心。
小组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做总结。
4、欣赏作品《播种者》、《北方的九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粮食》介绍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景?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体会一下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
5、思考讨论(小组):
1、人类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2、怎么理解“劳动创造世界”这句话?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给予肯定、鼓励、启发,把劳动概念引入广阔的人类发展空间来看待,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开拓发散性思维。
四、课堂小结
劳动不但创造了物质世界,还创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劳动不但是人的生存手段,也是人的生活需要。勉励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不要只讲空话,要付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五、布置作业加拓展:
根据我们的欣赏我们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作品表现的劳动题材的 主题是不同的,例如:
1、《夯歌》、《捣练》里面表现的劳动场景我们现在还能不能见到?他们有什么样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呢?
2、《清明上河图》所选的是局部,那么他的全景又是什么样的?
3、《戈射收获图》是汉代的画像砖,那么画像砖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还能找到什么样的画像砖或画像石的作品?这些问题我们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看谁能把资料搜集的最全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讨论、学习。教学反思:
1、欣赏评述课涉及到的作品较多,处理不好,平铺直叙,就会出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教师也容易搞乱环节,达不到教学目标;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品展示之后,教师讲解之前,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情况,然后讲解,教师的作用是查缺补漏,合理加深。是学生哥更好发展。
3、几个环节有待改进,比如:在引导环节,以原始生活用品的艺术性来引入劳动和艺术的关系,略显牵强;《清明上河图》难以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劳动的态度。另外还出现过特殊情况,有学生提出,课本上作品表现的全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忽视了脑力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恐怕连教材编写者也未曾预料;再一次提醒教师:学生虽小,不可轻视!
第四篇:教学案例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广德县2010—2011学 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吴斌广德县东亭中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通过提问、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步入欣赏的情景,通过欣赏过程的不断递进,学到欣赏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主题队人类的意义。
二、教案: 课题
劳动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授课人
吴斌
学校
东亭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用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的不同态度和感情;对劳动创造世界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评述
教具、实验情况
欣赏挂图、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请我们欣赏。我们在欣赏过程会认识到“劳动”这一主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作品的欣赏
1、知识点引入
欣赏课本图片,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劳动)
同学们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则是人类对生活的模拟与表现。从古至今,大量的艺术作品都以劳动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和坚强。
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艺术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通过选择、加工、并加上艺术家的联想和创造,表达艺术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从而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
2、欣赏与描述
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现代画家杜键的油画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首先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这件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作者以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前苏联的女画家雅布隆斯卡娅的油画作品《粮食》。
你对这件作品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劳动情节?
学生观察,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比较、分析区别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学生观察,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作者在这幅4米长的画幅中,画家描绘了集体农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堆积如山的麦粒,夏日明亮的阳光,妇女们有节奏的动作,兴奋的笑脸,和那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服饰,共同交织成欢乐的旋律,演绎着劳动的赞歌。作品构图宏伟,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统一,反映了千百万经过战争洗礼的苏联人民战后新的生活。3.分析与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观察画面中环境和人物细节(如工具、动作、服饰等)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背景吗?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画卷一共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后段是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我们课本中的是中段过桥的精彩场面。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课本中的过桥场面。
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大船过桥的紧张场面,吸引了桥上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从这儿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令观者看后,回味无穷,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风俗作品。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仔细欣赏,小组讨论并发言 仔细观察作品,用语言口头描述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谈谈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弋射收获画像砖》。《弋射收获画像砖》是东汉时期的作品,我们知道东汉时农耕和射猎仍是较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砖石结构的墓室,多在四川省的东汉墓中发现。画面分上下两个场景,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莲蓬结实饱满,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作者没有注意到透视空间
造型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留白,使同样大小的收获者与弋射者拉开了空间距离,同时使画面有了纵深感。人物形象概括,姿态优美,其间人物顾盼呼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和谐感。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并口头描述。
三、小组合作,思考与讨论
1.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2.你能不能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主题?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以上两个问题大家在小组讨论后将总结写在作业本上)
每组任意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对两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谈感受。
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
四、课后拓展。
1.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认识?
2.你对“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有什么体会和看法?(在作业本上写下你的认识和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针对问题谈对劳动的认识。
检验对本课前面所讲知识把握,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
总结: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在激流中前进》杜健 《粮食》雅布隆斯卡娅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弋射收获画像砖》
三、点评:
1、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互动与小组竞赛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想像力,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自我。
第五篇:七年级美术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案
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劳动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案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劳动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初中美术课每个班一周只有一节,一共16个班,学生每班各有不同,只能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个班灵活导入。我所带第一个班是初一八班,本班学生整体较为活跃,擅于分析和思考,在发言上面也比较积极,尤其是一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好的绘画功底。3.教学内容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4.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用口头或者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6.教学课时
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军民大生产》,同时让学生欣赏有关劳动的影片资料以及美术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城市的崛起》,先营造氛围。
二、发展阶段
<1>、欣赏分析:(先欣赏课本中的图片)(1)从作品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从题材、主题、造型要素(线 形 光 色 肌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 生得出:表现的都是劳动,只是表现主题、手法和风格都各不相同。
(2)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劳动?
总结: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各种需求;艺术是人类对生活的模拟与表现,而劳动则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举例:施特劳斯写《蓝色多瑙河》是在看到河边欢快的洗衣妇、来往船只的繁忙景象后写出来的。而作曲家本身的这种创作也是一种艰辛的劳动。)(3)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何异同?(展示美术作品与现实照片来加以分析和区别)
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生活。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通过选择、加工、并加上自己的联想和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讨论、描述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以及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描述,小 组之间可以相互解答,教师及时补充和总结。重点问题:
a你对这些作者和作品知道多少? b作品的时代以及社会特点
c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D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如果换成你本人,你将如何表现?(小组讨论后写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尝试画出自己的简笔画,然后让学生代表回答,并且展示一部分学生的简笔画作品。)
三、总结: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作的源泉。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主官情感的表现而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下勤于观察生活中各种场景,并且尝试画下来,成为“绘画日记”。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个人素质修养为目的,以 “ 学生学 ” 为中心,以 “ 教法 ” 为中介,以 “ 学生会 ” 为结果,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一步理解劳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劳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劳动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劳动、喜欢劳动。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人类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如何去发现劳动中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寓言,寓言内容为: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走到一个地方,十分漂亮,由于又饥又饿,所以他就进去想要点饭吃,谁知这个地方的主人不但给他饭吃,而且还热情的挽留他住下来,他当然很高兴的住下来了。在这里什么劳动也没有,这是他最高兴的,他知道自己是住在天堂里。但这样一直住着一段时间后他就感觉很无聊,终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住了,去找这个地方的主人,让自己有点事可做,要不然就太无聊太空虚了,主人着告诉他这个地方就是不需要劳动,你就是来享受的,这个人感觉自己实在是无聊的不行了,就说我不愿意在天堂住了,我宁愿上地狱去有点事做也不愿意在这里受这种无事可做的罪了。但此时主人不动声色的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
原来如果让一个人不劳动、无事可做竟然是一种惩罚!
二、讲述新课: <1>、展示图片:
《倒女奶的女佣》作者:维米尔
《纺织女》作者:委拉斯凯兹
《播种者》作者:凡·高
《拾穗》作者:米勒
《父亲》作者:罗中立
《石工》作者:库尔贝 <2>、学生分六组讨论,每组讨论一幅作品,第一组是《倒女奶的女佣》,第二组是《纺织女》,依次类推。讨论内容为: ①本画色彩给我们什么感觉 ②本画构图给我们什么感觉 ③本画情感给我们什么感觉 ④猜测作者画本幅作品的原因。
<3>、每组学生派代表起来回答本组讨论的内容,教师略作点评,主要以肯定为主。在每一组同学回答完本幅作品的问题后教师简介本幅作品及作者。本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劳动与艺术的关系,也就是书本“活动三”中的第一内容: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4>、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起来回答:
你在家中干活吗?都做什么活?你愿意干吗?如果家长在你干活时给以奖励时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干?
<5>、分组讨论以下各种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各种人物 态度和感情 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游手好闲不愿意工作的人 工作就是自己最大兴趣的人 有许多钱财其实可以不工作的人
<6>、讨论完毕,请每组学生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
<7>、除了上面表格中的人物以外,请学生再联系实际生活,想想生活中其他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并做回答。此段时间为书本“活动三”中的第二内容: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8>、提问并由学生结合人类发展史和实际生活自由回答:
①如果人类没有劳动会如何?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②如果一个人始终不劳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③ “劳动创造了世界”,这句话你怎么看?合理吗?
教师略做点评,可以说一下劳动与人本身的美之间的关系,如例举诗经的内容:“硕人其颀”(《卫风.硕人》)“有一美人,硕大且卷”(《陈风.泽陂》)“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齐风.猗嗟》),这些诗句都颂赞女性的强壮之美,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女子健康能劳动就显得特别美,从而让学生自己明白“劳动就是美”。以上解决的是书本“活动四”中的两个问题。
<9>、再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描绘劳动或劳动人民的绘画:如米勒的《晚钟》、《播种者》,杜米埃的《三等车厢》,库尔贝的《筛麦子的女人》,莱顿的《缠线》,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等,让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绘画形式以及情感表达。<10>、小结
三、新课扩展:
<1>、同学们自己设想做一幅和劳动、工作有关的绘画,可以自己想,也可以讨论从而起到相互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2>、请同学们起来回答自己的设想。
四、作业要求:
①请同学们设计一幅与劳动或劳动人民有关的绘画草稿
②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上网以及书籍多看一些与劳动有关的绘画作品 教后记: 比较也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如果把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常常不易说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的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各种和多方发面的比较。如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吸引、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