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小编推荐)
论信用体系的健全和金融经济的稳定
韩子润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951260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就在这种市场化,金融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在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在不停的积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用风险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对于要建立一个健康运行的金融生态来说,显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障碍和制约,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从传统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而健全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导致社会的信用基础薄弱,整个金融运行风险过大。二是由于我国曾经历传统的计划经济阶段,信用制度的基础需要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在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这一点已经由过去存在的“三角债”、企业债转股、企业逃废债等所证明。失信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秩序,因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键词: 信用制度 金融信用体系
Abstract:
Keywords :
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加上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道德约束时,就会导致失信行为发生,这就是信用风险行为发生,这就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信息经济学机理,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并不能通过一两个制度的制定就能得到解决,构建一个健康合理的金融信用体系才是治本之策,同时也是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当前,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公正、权威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已在全国普及,信用交易已成为其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手段,这样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征信国家。在征信国家,信用管理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强烈,注重维护信用,有着明确的信用市场需求。因此,征信国家的对外信誉较好,信用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很大,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福利,信用与金融体系、银行体系联系密切,经济与金融体系中处处存在着信用,信用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发达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健全的信用体系。对于现代化的经济,没有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和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是难以健康、快速、稳定地成长的。
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历经20多年的中国的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信用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缺失问题和现象随处可见: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银行体系中的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资本市场中劣质上市公司的充斥,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现实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于是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不可讳言,在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及信托关系不发达
资金往来过程中,现金支付仍是主要形式,这使得社会额外承担了巨额的流通费用。目前,由于我国商务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缺失,在所有交易中企业间信用交易仅占20%,而西方国家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我国落后的现金(汇)结算方式,严重阻碍商务活动的扩大和消费的拓展。消费中的信用关系不发达,不太习惯借贷消费。信托关系也不发达,代客理财还不规范,不能取得广泛的信任。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不良资产,支付危机。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信托业务已成为美国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信托业务规模上,明显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二)缺乏信用中介体系
中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的征信网,只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初步建立起一些征信机构。要建立全国征信网很难,因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全国征信机构很难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雇佣关系也妨碍了审计的公正执行。建立信用中介体系就变得日渐重要。但信用中介不能仅仅发展征信公司,还需要建立更多相关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担保中介机构、资质认证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鉴证机构。而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有一套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而且公民个人拥有一个终身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安全号码,每个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保存的信用纪录,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一旦信用等级出现有不良记录,就会造成政治、经济活动和生活、工作上的极大困难,所以西方人把信用看得和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在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远不及发达国家。
(三)相关法制不健全
中国目前尚无一部调整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破产法》。新破产法由于在国企要不要破产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迟迟未能出台。同时,现行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信用相关的法律对失信惩罚的力度太轻。
二 健全的信用体系对金融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用是一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尤为重要。信用问题的存在会阻碍信用行为的发生、阻碍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限制社会分工,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率。
(一)建立信用体系是金融经济稳定的需要
(1)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扩展和复杂化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并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可见,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存在的基础。
(2)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显著标志。
在我国,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紧迫要求。
(3)信用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信用具有货币属性,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功能,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1)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信用来保障
企业是社会信用活动中最活跃的层次,是巨大的信用需求者和供给者。企业进行转产改制和科技创新,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的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但由于信用缺失行为大量存在,使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获取生产发展资金。
(2)扩大消费市场需要信用来启动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依靠扩大本国信用交易总额来扩大市场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一国的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的增长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加就业。因此,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
(1)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而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最大金融风险。
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信用规模快速扩张,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加强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增强借款人偿还能力和提高偿还意愿,促进借款人提高履约水平,能够降低银行业信用风险,从而维护金融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2)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都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
(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展示为一种新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全球化时代的各经济主体都必须按统一的国际市场规则进行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有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来约束和支撑。
在我国,信用服务业发展缓慢,加入WTO后,我国信用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国民待遇,可能使国外信用服务公司依托其国际知名度、全球化的市场、完备的人才及成熟的技术等优势,对我国的信用服务机构产生巨大威胁,甚至垄断某个领域、某个地域的信用服务市场。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建设,以应对国外信用服务公司的挑战。
(五)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培育新的信用文化,改变当前信用秩序紊乱状况的需要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培育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使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际的管理手段,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就业等直接挂钩,让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这样一种意识和文化的形成与确立,不能仅靠简单的教化来解决,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信用制度来实现。
(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顿信用秩序,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依法惩处经济欺诈、逃废债务、不履行合约、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杜会信用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和征信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征
信体系。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日益和世界经济接轨,建立起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社会信用缺失将破坏市场秩序,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造成重大障碍。更为关键的是直接影响人们的信用道德观,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当面临重大社会事件时,人们的思想容易产生混乱,这一点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任务繁重而又紧迫。只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与政治的、法律的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信用风险之所以累计的如此严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制度约束的缺失和无效,制度的缺失表现在失信惩戒法律的空白,制度的无效表现在有些制度执行不力,二是我们的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的规制必须以信用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事实上,一些金融工具和制度本身的创新也为信用风险的规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就是第三方担保制度,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广大群众的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以便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完备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是信用信息服务业即征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规范信用机构和征信行为,还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需要,促进信用业健康发展。二是征信与保护隐私的关系。发展征信业务必须建立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基础上,注意平衡信息披露和信息保护的关系。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隐私保护、信用征集等许多方面要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三是信用活动与其监管的关系。必须明确哪些机构或行为需要监管、谁来监管以及如何监管等问题。四是注意衔接配套,注意与现行法律法规相互衔接配套。
(二)要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加快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化建设,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要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三)要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行业信用记录纳入信贷征信体系,有利于促进行业信用管理。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
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此外,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四)要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资源,加强信用建设和管理。
高连和 《微观金融管理前沿》2005
新华社评论员.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N].经济参考报,2003-11-7
徐纯先.浅论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J].改革与战略,2003,(10).吕世伦.法理念的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第二篇:健全信用体系
健全信用体系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商品交换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如果诚信缺失、不讲信用,贷款不还、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必然会破坏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和风险,甚至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如果任由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失信现象泛滥,还会影响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筑起坚实的道德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我国从信贷征信起步,各地区、各行业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很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迫在眉睫。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尽快改善各行业、部门、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强化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和评级机构;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还要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弘扬传统信用文化,建立健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信用制度,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让社会信用成为神州大地的蔚然风尚。
第三篇: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概要
(五)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两大基本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管理信贷投资风险和维持金融经济的稳定,促进城乡结合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能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进行严格规范限制,让社会经济环境形成公民人人有责守法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但是,农村市场没有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导致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没有信用记录,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惠农政策。信息不对称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瓶颈,由于数据资料的缺乏很难以收集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是否可以提供信贷。返乡农民工对金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住宅地点分布不集中,收入低,贷款规模小,经营项目风险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种种因素都导致农村信用服务的难度增大。返乡农民工在早期的创业风险投资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有利的抵押品来获得贷款,使其无法得到充足的创业资金。金融机构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贷款信用担保服务比较简单,他们没有有效的农民个人信用制度,各地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民工信用档案,很难确定他们的信用,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机构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
(六)农民工金融知识缺乏
由于返乡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会影响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受到阻碍。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水平低都会导致农民工的金融知识缺乏,会给返乡创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创业的早期阶段,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给自身创业带来困境。返乡农民工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对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也知之甚少。部分金融机构更重视经营管理工作,不重视宣传工作,对金融知识宣传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宣传手段种类单一,宣传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使广大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让返乡农民工仅了解了银行一些基本服务流程,其他的金融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创业过程中会用到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金融产品都不甚了解,因农民工匮乏的金融知识会给其创业融资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对贷款流程和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现金交易仍是主要的支付手段,造成农村金融市场活跃程度不高,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而且,现在金融机构很少在农村进行金融知识,不能走进返乡农民工的生活中贴近进行宣传,无法对社会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金融需求不高,是担心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即使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金融支持,但也会因为金融知识宣传不足,使农民工无法享受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让农民工贷款更为困难。
五、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多元化、扎根于农村的金融体系
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面临的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等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不能缺少在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为了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好、更优化的服务品质必须在农村建立一个多元化且完善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导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的状况,以简化信贷的流程来开拓创新更合适农民工的信贷产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为了要深化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必须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谐稳定发展,更好的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创办农村与返乡农民工互助的组织试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和惠农金融政策,加强新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机构的补充功能。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经济的发展,使之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金融支持可以更好的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步入正轨,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期阶段,创业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金融体系的金融支持能解决农民工的资金缺乏问题,给予返乡农民工心理上的有力支撑,为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了长久又坚实可靠的经济基础,提高了农民工的创业素质。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使金融机构始终扎根在农村,为返乡农民工带来更为合适的创业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
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的现状,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农民工的金融需求体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不一样。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以适应其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民工创业的具有特点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对守信用的简化贷款手续,缩短放款流程,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根据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现有的更多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使农民工的创业金融需求得到满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需求,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创业的初始阶段,金融机构可以扩大支持范围,为返乡农民工办理创业就业贷款,以满足他们创业的流动性需求,在创业的后期阶段,金融机构可以扩大担保贷款的范围,拓展创新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所需求的信贷品种,金融机构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给予返乡农民工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三)增强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心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加强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心,对他们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风险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和讲解。同时,让返乡农民工可以更好的把握住市场信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形势来返乡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此外,返乡农民工通过自己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可以有计划的开展大型养殖和特色化种植等产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到返乡农民工的生活中,对他们的情况深入了解,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流程,提供惠农政策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积极返乡创业,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就业和创业渠道,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
(四)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环境
现阶段我国建设的农村信用环境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农村信用环境是制约农村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严重阻碍了金融支持三农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履行意愿、履行行为、履行能力是银行信贷必备要素。为了协调政府的税务、工商、公安、公众宣传、金融机构等,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开展诚信建设,加大力度培育信贷文化,合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下大力度清偿各种贷款,对于那些拒不偿还、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公开曝光,必要时强制清收。司法部门要公正、公平、公开,严格执行对不守信行为和一切违法金融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媒体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在信用宣传方面大力弘扬文明守信的精神风尚,对不守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建设信用活动为中心,让每个人和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信用观念的重要意义。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中,要将信用管理渗透贯穿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企业自身的诚信水平。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个人诚信思想教育活动,传播正确的信用知识,指引他们在个人经济活动中严格遵守市场制度来进行创业,可以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也要比较前卫的战略眼光,能主动吸引高素质的人群,并对他们在创业的需求上给予支持。总之,通过各种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五)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撑
为了给返乡农民工担保搭建了一个更好创业平台,必须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有助于缓解农民工贷款担保困难的压力,也调动了参与农村信用担保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我国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信用担保机构进入信贷市场,对不诚实守信行为给予严惩措施,使金融担保机构的运行有法律保障,以降低其经营的不确定性,从法律角度来看,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担保体系需要得到大力支持,通过把农村的信用担保体系进行资源整合,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农村政策、互助、商业信用担保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具备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需要的贷款担保服务。商业银行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担保服务,建立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利益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因此,商业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必须强化激励措施。政府可以给予金融上的支持,通过调节城乡之间资源和技术,提高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活动上的积极创新精神,降低税收税率,完善农村信用的担保体系,给金融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合理化的政府政策能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他们搭建更好的创业活动平台。
(六)及时进行金融政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针对农民工在金融知识极度缺乏的问题上,要大力普及农民工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农民工自身创业的素质基础上,实现农民工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活跃农村经济的金融市场,在金融方面可以更好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打下扎实基础。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给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平台,开阔了他们的返乡创业视野,也拓宽了他们的返乡创业思维。通过学习,让他们了解到与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以此可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目的性和高效性,使在返乡创业活动中能更好顺利的开展。建立信息平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只有通过容易接受的方式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传递给返乡农民工,才能提高农民工的金融意识,使他们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利用金融知识助于开展创业活动。建立相关法律信息开诚布公化机制,承担起农民工金融政策和金融法律顾问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农民工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市场形势最新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给返乡农民工建立市场供给和营销渠道。为了让返乡农民工能更好的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增强他们在创业中对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必须对金融知识进行积极宣传,让返乡农民工能较快的普及金融知识,尤其是重点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中得到的金融支持政策及其信贷政策等方面,通过介绍推广金融产品中的特色惠农产品的优势,要保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能充分的了解到有关信贷政策的特色金融产品和多种服务形式。此外,除了有电视、广播、宣传栏、网络和其他形式宣传,我们也能通过安排部分基层信贷人员在返乡农民工家中进行走访调查,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懂的金融知识给予清楚详细的回答,也可以给返乡农民工建立一个关于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宣传的服务站,随时都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他们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对金融知识的需求。
目前,我国应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并从大局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中各项政策调整的经营活动,牢牢把控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领域,从而为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让三农问题可以更好的得到有效解决途径。当然,我们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金融支持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目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发展的现状,并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完善和创新,但也要充分考虑尊重现阶段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在一定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金融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DeviR.Gnyawali.DanieIS.Fogel.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 s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4):43-62.[2]Per Davidson.Benson Honig.The P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301-331.[3]Pieter de Wolf,Gerard Mcelwee,Herman Schoorlemmer.The European farm entrepreneur:acomparative
perspective[M].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1997.Vol.4.NO.6:350-369 [4]Romanelli,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246 [5]Austin,J,Stevenson,H,Skillem,J.W.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 e,Different or Bot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2006,30(1):11-20 [6]梁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凯里学院学报.2009,(4):47-48.[7]柯健.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6):45-48.[8]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思考,全球中文核心期刊[J].现代金融2013,(8):29-30 [9]刘宇娜.张秀娥.金融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15-119 [10]张新芝.欧阳仉孙.王玉帅.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系统基模的 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66-72 [11]陈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金融支持不足的研究[J].经济视野2013,(19): 429-429
[12]石青仪.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309-310 [13]周园.张惠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4):115-118 [14]曾珠,浅谈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金融支持问题[J].企业导报2014,(15):5-6 [15]张素芹.李巧莎.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7-99 [16]陈亚东.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困境与政策回应[J].重庆经济2011,(6):44-47 [17]王胜远.张平.石亚娟.基于SWOT分析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J].农业经济2009,(12): 112-115 [18]汤长胜.农民创业融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63 [19]刘磊.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探析[J].学术交流2010,(1):112-114 [20]徐晋.谭晶荣.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南方农 村2010,(4):47-51 [21]郑志远.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创业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34-35
后 记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对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程静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没有程老师的指导,我无法独立的完成这篇论文,我也无法体会到做论文的严谨与认真,更不可能觉悟到从茫然无措到胸有成竹的坎坷历程。从论文的选题开始,程老师在论文指导方面的工作就十分的认真负责,及时督导毕业论文的写作,写作过程中不断的与我交流思想,使我对论文的写作思路更加的清晰。而且对我论文的写作方向也更加明确,对论文的写作进程不断的给予建议和论文的指导工作。程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更是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是我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更加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论文的写作,使我在写作论文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感谢程老师在我学习写作路上不断给予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我不断地成长。
大学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留给我无数美好的瞬间和回忆,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有无限的留恋与不舍。我们就是那羽翼未满的雄鹰,我们人生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我们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放弃不抛弃就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我也告诫自己要在成长中不断的学习,学无止境,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我们即将进入社会这个大的学堂,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加丰富,我们要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不断的尝试新的学习,并敢于思考,这样会使我们进步的更快。
李洁 2015 年12月20日
第四篇: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如果说经济、政治和法德制度是一个社会的结构之骨,那么其信用体系就是该社会结构的筋。一个信誉差的人难以在社会中立足,一个信用水平低的社会则不可能有很好的公序良俗。在充斥着欺骗和谎言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社会信用缺失的恶果埋单。
我国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出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强烈的维权意识,经济资源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在自己所属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性手段,而且信用手段只能由作为政府“出纳机关”的国家银行掌握;以避免资源配置的自发性为理由,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是被严格禁止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同时,从政府到民间,都存在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的痛苦过程,因而失信行为广泛发生。此外,造成中国目前信用危机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社会因素。
第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背离。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人们长期受限制的求利心理渐渐被“正名”而得到认可,并被看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后,一些人便堂而皇之地采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的利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诚信现象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蔓延,这是导致人们对诚信意识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封建专制长期压抑对诚信意识的扭曲。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民众的命运随时会因为统治者一时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人们面临着“人治”社会各种各样险恶的生存环境,不仅人们的欲望不能真实地表达,思想也受到种种限制。说谎献媚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好处,真实诚信却常常吃亏遭殃,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扭曲着人们的诚信意识,是社会诚信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第三,道德教育政治化对诚信意识的弱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对
德育非常重视,但在内容设置上往往与政治教育相融合,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服从于政治需要,片面强调政治意义上的“忠”而忽视个人本性的“诚”,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是导致失信的重要原因。
第四,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发达国家大都有比较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非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和失信惩罚机制);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政府对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和信用管理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滞后。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政府对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薄弱,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
第五,信用中介服务十分落后。目前我国仍是“非征信国家”,因此,社会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虽然也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如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但不仅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缺乏加强信用管理的动力。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信用体系建设大致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公民信用等三个层面问题。不过,人们更为热衷于讨论的是企业和公民个人信用问题,而对至关重要的政府信用问题却鲜有问津。所谓政府信用就是民众和社会对政府信誉的主要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是国家信用的主题,同时也是执政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政府信用堪称一国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因。“取信于民”是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政府信用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政府信用是政府权威的灵魂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像著名经济学家张维新先生的观点一样:“要建设中国信用体系,首先要打造信用政府”。实际上,政府的威信一靠外在的政绩,二靠内在的信用,以牺牲政府自身的引用炮制的所谓政绩必然是“失信于民”的泡沫政策,“取信于民”其实就是政府最大的政绩,最有威信,最有公信力的政府必然是通过“取信于民”赢得民心的“信用政府”,用老百姓的大实话讲:政府“说话就要算数”。
俗话讲: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无形的心中之秤就是用老衡量政府信誉度的“信用之秤”。政府信用的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令朝令夕改,官僚主义的行政作风盛行,行政腐败严重,行政决策随意,行政不作为泛滥,行政缺乏透明度,制造行政神秘感氛围,滥用行政管制,不当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行政执法中的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倾向明显等等。在现代法制国家,政府治理模式已经由官僚行政向民主行政、人治型行政向法治型行政转变,而民主型行政和法治型行政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政府恪守信用。政府的存在就是基于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服务的需要,用句中国式的政治话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政府制定的每一项法规、政策,措施其实就是对民众的承诺,都是与民众订立的无形的公共契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滥用职权,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执法随意,甚至执法犯法都是对政府信用的嘲笑。
市场经济是最典型的信用经济,信用是最贴近市场经济本色的隐喻,信用经济的理论不仅仅指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个人或企业的市场行为要诚实守信,同时也强调作为市场宏观调控和监督主题的政府也应恪守信用,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对自己行政行为的后果负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府应当坚持“有所谓”和“有所不为”的理念,戒掉动辄行政管制之“瘾”,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正当的市场调节行为。信用政府的魅力不只是在于美化政府的形象和提升政府的信誉,还体现在可以赢得民众的信赖,支持、配合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实现内外两方面的“双赢”。因此,讲求信用,取信于民是政府的形象所系和魅力所在,也是广大老百姓的福祉所依和民心所向。
孟子曾说:“诚,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与性善论基础上的,天道本身就是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不是法制社会对个人必须做出的基本要求,而是整个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道德的诚信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不计利害算盘的诚信,而非换取利益的筹码、追求诚信并不局限于你的职业、年龄、社会地位,它是人的一种操守,是道
德、人格不可获取的因素,也是确立了这样的道德诚信,各种诚信制度才能从道德上得到保障。信用的建立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制度上不完善的转型期,诚信往往会使眼前利益收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这时道德的诚信尤为可贵,如果大家都追求策略的诚信,那么在诚信还未能获得明显利益的情况下,谁会讲究诚信?诚信又从何开始建立?
政府在信用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即政府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对失信行为的裁判者。政府的信用形象和维护信用的能力出现偏差,社会整个信用状况就会产生动摇。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信用的最大需求者和供给者。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在全社会的信用总量中起着支配和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关键是规范和提升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
建立信用政府,最基本的要求是“办事有章,言而有信”,转变职能,政务公开,依法行政。首先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其次,要加快制定《行政许可法》等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的新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再次,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政府行为透明、积极、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有利于减少政府部门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使政府向服务与监督并举的角色转换,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不仅要做诚实守信的模范,还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在建设信用体系方面,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颁布法规,制定政策,实现对经济的指导,确立基本的信用制度;其二,支持守信,惩戒失信,行使广泛的监督职能,保障社会信用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律师、会计师、医师等各类维持诚信人员的监督管理及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信用服务方面,政府也应承担重要责任。
一言以蔽之,政府信用是百姓最好的“定心丸”,没有什么比拥有信用和赢得民心更加堪称政府最大的政绩。我认为打造信用政府是塑造“信用体系”的首要问题,我相信信用政府会让老百姓过上更加舒心、更加开心、更加放心的好生
活。
第五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随着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换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愈发突出。特别是买方市场形成并成为常态以后,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商品交换关系也更多地表现为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这个体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从近几年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是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用环境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逐渐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经济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一些经济利益主体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乘市场发育不成熟和市场体制不健全之机,肆意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近些年来,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骗汇、非法集资、恶意合同违约、故意拖欠债务等违法犯罪现象严重。即使在不违法的界限内,也存在着大量失信违约现象。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失信现象,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经济进入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的程度越来越深,信用缺失的问题不解决,将干扰我国的对外开放,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几年先后部署并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走私、偷逃骗税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出台和修订了一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文件,初步建立起权责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和执法体系,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遏制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两年多来的专项整治斗争,着力解决的是市场领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强、行政组织推动、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实施等特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必须看到,专项整治是一种事后解决矛盾的办法,为治本创造了良好氛围,但很难根除滋生经济秩序混乱的社会土壤,整顿过后秩序混乱的现象还有可能复生。中央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治本主要是指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建设就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形成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抓好关键环节,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规范诚信的社会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它对于失信行为具有记录、揭露、预警和惩戒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市场交易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一种“违规失信,处处制约;诚实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使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从而有力地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要注重抓好以下关键环节。完善社会信用法律。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运行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用服务和监管等,用法律加以规范,使关系社会信用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利于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协调交易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已有不少,但社会信用方面的专门法律还有空白,应当抓紧建设,逐步完善。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道德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支撑,主要依靠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信念、文化习俗和社会舆论来维持,从对人的人格、品质塑造和社会评价上形成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社会信用体系覆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社会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明礼诚信的道德传统,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亵渎。因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以道德为支撑,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关于诚信的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使社会成员树立诚信方面的道德意识,重视他人和社会对自身信誉的评价,增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誉从信来,人无信难立,企无信难兴。我们要通过诚信道德这个支撑力量,使我国的信用体系形成最广泛的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引导和约束经济活动主体守信践诺,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而健全的信用体系则是产权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市场主体才会产生追求长期经济利益的动力,事事处处讲信用、树信誉;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保护产权不受侵犯,保障产权的合理收益。抓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公开政府信用信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政府各部门,包括有政府背景的特殊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管理对象的信用信息。目前这些信息主要用来为内部监管服务,很少向社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