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现状发展

时间:2019-05-12 14:3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安全现状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安全现状发展》。

第一篇:信息安全现状发展

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IDC 2003年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安全市场的增长远远高于整个IT市场的增长。

IDC预测,2007年全球安全市场总额将从2002年的639亿美元增长为1188亿美元,其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32.4%、34%和33.6%,其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1.8%、12.2%和15.8%。根据IDC预测,亚太区信息安全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37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83.4亿美元,而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则从2亿美元增长为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远远超过整个亚太市场22.9%的年均增长率。就中国市场而言,2004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收入已达29.6亿元。

政府、电信、金融等部门和行业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加大成为推动市场的主要动力,而制造、能源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增长迅速,为安全市场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信息安全技术处于领先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丹麦、瑞士等,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技术上特别是在芯片技术上有着一定的历史沉积,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起步较早,应用比较广泛。他们的领先优势主要集中在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防杀毒、身份认证等传统的安全产品上。而在注重防内兼顾防外的信息安全综合强审计上,国内的意识理念早于国外,产品开发早于国外,目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9.11”以后国际网络安全学术研究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围绕“反恐”的主题展开了太多的工作,但工作的重心是以防止外部黑客攻击为主。实际上“恐怖分子”大多是在取得合法的身份以后再实施恶性攻击和破坏的。审计监控体系正是以取得权限进入网络的人的操作行为都是不可信任的为前提假设,对所有内部人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一套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

尽管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飞跃,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需求变化大,响应要求快等原因,致使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整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在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信息安全产品供应都是以节点产品为主的。例如防火墙、防杀毒都是以某一局域网的节点控制为主的,很难实现纵向的体系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等纵向大型网络规划建设以后,必须要能够实现全网动态监控。就横向而言,以前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也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安全产品很难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如光驱、软驱、USB接口、打印机等之间无缝衔接,二是各种安全产品之间很难实现协同工作。要实现信息系统的立体安全防护,就必须实现安全产品纵横向的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立体防护。以审计监控体系为例,多级审计实现了全网的策略统一,日志数据的管理统一与分级查询,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可以与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杀毒等安全产品的无缝衔接,协同工作,提供自主定制的应用审计则是有效保障了应用系统的责任认定和安全保障,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这是

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之一。

信息安全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大体上,产业的发展轨迹包括了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05年之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各部门开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识——从最初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却“轻视安全体系的构建”,发展至“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安全”,但又认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从何入手。在此阶段,各行业的客户都在有意识地学习和积淀信息安全知识,与这一领域的权威企业广泛交流,了解其技术、理念、产品、服务。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设,但并未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而且这个时期政府对于信息安全在宏观政策上的体现是呼吁较多,而具体的推进事务则比较少,虽然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信息安全建设很少。

爆发阶段(2005-2009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安全建设的需求由“自发”走向“自觉”。企业客户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内容与重要意义——很多行业部门开始对内部信息安全建设展开规划与部署,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为了这一阶段企业IT建设的重中之重。某种意义上,信息安全市场的需求爆发可说是多年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欠债”所造成的。

普惠阶段(2010年以后):当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融而为一,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话题可能会丧失其“热点效应”,但作为企业IT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气一样无比重要、无所不在,却又不易为人察觉。2004年是信息安全发展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而从2005年起则将进入到第二阶段,信息安全产业将在2005年迎来需求的“井喷”。

从现在起的3~5年内,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超规模的发展势头,电信、政府、金融将会是2005年信息安全需求最大的行业。因为电信业和金融业是投资大、发展快、信息化程度高而需求复杂、安全形势相对严峻的行业,而政府部门则因站位较高、安全需求迫切,对外(包括国内商界和全球政经界)又在时刻发挥着示范作用,所以也会对信息安全加大投入。

2005年,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专一之路和融合之路都会有厂商去“趟”。诸如防火墙、IDS、内容管理等产品方案会越做越专,这是因为一些安全需求较高的行业(如电信、金融行业)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同时,融合也是一种趋势。在安全要求不太高的行业,对一些综合性的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多,例如学校的网络。

第二篇:农家乐方面硕士论文——我国农家乐相关信息网站发展现状

目录

1.2.2我国农家乐相关信息网站发展现状

国外,农家乐都被作为潜在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让农户广泛参与到农家乐的持续发展中,能够给当地经济带来丰硕成果。国外已经通过多渠道发展农家乐,特别是网络信息化的运用,更是使农家乐飞速发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2000年10月,国家提出的“金旅工程”规划,加快了我国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化工程的速度,截止到2010年10月,“金旅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现已建立了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产业,拓宽了网络覆盖面,扩大了经营规模,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效益。到2011年5月,浙江省累计发展2490个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村,352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60个省级四、五星级经营户。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解决了一部人就业问题,提高了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解决从业人员8.77万人,年营业收入54.43亿元。如何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农家乐旅游资源,发挥当地特色优势。浙江省2006年就开始利用“农民信箱”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和推介活动,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和传统的农家报道,农家新闻周刊等,展现了农村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人文乡土气息这些比较有农村特色的产业,一些比较有竞争实力的休闲旅游风景区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当地经济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农家乐的经营理念也从萌芽阶段到刚刚起步。因此,可以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型,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宣传方式,创建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农家乐的宣传力度,加快农家乐的发展。2008年浙江省推出了“浙江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网”,该网站数据库包含浙江特有的乡土文化农家乐资料,为游客和农家乐之间搭建了平台,这对于农家乐网络信息宣传是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浙江省又发展了“乡村旅游网”,“万村联网”等农家乐网站,“浙江乡村旅游网”介绍了全省1123家农家乐,“浙江省万村联网”介绍了1042家省内农家乐。“浙江乡村旅游网”主要涵盖省内农家乐、省内乡村旅游景点以及交通路线等相关信息,该网站是由省政府主办,是省级官方网站。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覆盖面不够全面。在农家乐迅速发展的今天,农家乐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在某一区域,有一小部分规模不大,刚刚建立的农家乐信息就不一定能够完全覆盖到。二是针对性不强。建立一个只针对农家乐的网络服务平台,做好游客与农家乐之间的需求分析,该服务平台更适合在区域性范围内投入运营。做好区域性的充分调研,不仅能解决信息覆盖面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农家乐客流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拓宽宣传面,加大促销力度,提供农家乐网络服务信息。

第三篇:信息安全发展简介

现代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历程简介

030095** ***

摘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技术的内涵也越来越广,从主机的安全技术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从单一层次的安全发展到多层次的立体安全。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回顾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历史,必将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关键字: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发展历史安全危机中国

引言:

在研学讲座中,宋宇波教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内容”,并就一些“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同时,自开学以来,自己也在备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等级考试,在备考当中也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并阅读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发展的书籍,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一、信息安全危机的出现

信息安全的概念的出现远远早于计算机的诞生,但计算机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信息安全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形”了。现代信息安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介质安全,一般指电子信息的安全。

从1936年英国数学家A.M.Turing发明图灵机,到1942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研制成功,再到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以及后来的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电缆敷设完成。这些都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互联网 威胁也随之而来。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于1986年初诞生,被命名为大脑(C-Brain)。编写该病毒的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两兄弟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以出售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为生。由于当地盗版软件猖獗,为了防止软件被任意非法拷贝,同时也为了追踪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们的软件,在1986年年初,他们编写了“大脑(Brain)”病毒,该病毒运行在DOS操作系统下,通过软盘传播。世界上首个计算机病毒就这样产生。

随后,1988年11月3日被成为“黑色星期四”的一天,一个美国年轻人Robert Morris 把一个“蠕虫”病毒程序放到了Internet上,导致了上千台网上计算机瘫痪。这个称为“Morris 蠕虫”程序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对Internet安全性的看法,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信息安全革命也随之爆发。

二、信息安全技术的形成(1)面向信息的安全保障

计算机网络刚刚兴起时,各种信息陆续电子化,各个业务系统相对比较独立,需要交换信息时往往是通过构造特定格式的数据交换区或文件形式来实现,这个阶段从计算机诞生一直延续到互联网兴起的九十年代末期。

面对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现在对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保障,主要的技术是信息加密,保障信息不外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信息安全保障设计的理念是以风险分析为前提,如ISO13335风险分析模型,找到系统中的“漏洞”,分析漏洞能带来的威胁,评估堵上漏洞的成本,再“合理”地堵上“致命”漏洞,威胁也就消失了。

然而风险的大小,漏洞的危害程度是随着攻击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在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敌人在几十米外你就是安全的,到了大炮、机枪的火器年代,几白米、几十公里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而到了激光、导弹的现代,即使你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可能随时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所以面向信息的安全,分析的漏洞往往是随着攻击技术发展、入侵技术进步而变化的,也就是被动地跟着攻击者的步调,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是被动的防护。更为严酷的是: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与敌人的“安全距离”越来越大。

在信息安全的阶段,安全技术一般采用防护技术,加上人员的安全管理,出现的最多的是防火墙、加密机等,但大多边界上的防护技术都属于识别攻击特征的“后升级”防护方式,也就是说,在攻击者来之前升级自己了,就可能防止他的入侵,若没有来得急升级,或者没有可升级的“补丁”,系统就危险了。面对加密技术的暴力破解也随着计算机的速度发展,让加密系统的密钥长度越来越长。面向信息的安全保障也逐渐发展和完善。

(1)面向业务的安全保障

面对业务的安全,是从信息化的角度考虑信息的安全。到了04、05年,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成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信息神经”,人们发现各种工作已经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进入到世纪初还是梦想的“无纸化”办公时代,此时计算机的故障、网络的中断已经不再是IT管理部门的小事件,往往是整个企业的大故障,有些金融、物流、交通等企业,网络的故障完全可以导致企业业务的中断,企业的停业。

此时,需要保护的信息不再只是某些文件,或者某些特殊权限目录的管理,而是用户的访问控制、系统服务的提供方式,此时要保障的不再只是信息,而是整个业务系统,以及业务的IT支撑环境,业务本身的安全需求,超过了信息的安全需求,安全保障自然也就从业务流程的控制角度考虑了,这个阶段被称为面向业务的安全保障。

从美国的SOX法案要求对系统信息的审计,到日益完善的各种行业信息系统保障技术要求,都不再是针对某些安全新技术,而是面对整个信息系统的保障要求。在国内比较突出的就是公安部发布的非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国家保密局发布的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相继颁布了技术与管理标准,并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估标准,并对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基础性产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如交通、金融等,要求强制性保护。

系统性的安全保障理念,不仅是关注系统的漏洞,而且从业务的生命周期入手,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从安全事件出现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安全保障。具体的保障设计,“花瓶模型”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设计框架,把安全保障分为防护技术、监控手段、审计威慑三个部分,其中防护技术沿用信息安全的防护理念,同时针对“防护总落后于攻击”的现状,全面实施系统监控,对系统内各个角落的情况动态收集并掌握,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及时察觉,即使有危害也减少到最小程度,攻击没有了“战果”,也就达到了防护的目的;另外,针对网络事件的起因多数是内部人员,采用审计技术可以取证追究,是震慑不法小人的恶意滋生的“武器”。面向业务的安全保障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三、中国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全球过期信息产品的“抛售地”,到今天全球规模第二的信息产业大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经过二十年的媒体灌输和真实的攻击案例,已将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回顾二十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历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众多启示,信息安全技术也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信息安全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大体上,产业的发展轨迹分为了三个阶段。2005年之前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各部门开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识——从最初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却“轻视安全体系的构建”,发展至“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安全”,但又认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从何入手。在此阶段,各行业的客户都在有意识地学习和积淀信息安全知识,与这一领域的权威企业广泛交流,了解其技术、理念、产品、服务。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设,但并未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而且这个时期政府对于信息安全在宏观政策上的体现是呼吁较多,而具体的推进事务则比较少,虽然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信息安全建设很少。

2005年到2009年的爆发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安全建设的需求由“自发”走向“自觉”。企业客户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内容与重要意义——很多行业部门开始对内部信息安全建设展开规划与部署,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为了这一阶段企业IT建设的重中之重。某种意义上,信息安全市场的需求爆发可说是多年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欠债”所造成的。

2010年之后的普惠阶段,当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融而为一,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话题可能会丧失其“热点效应”,但作为企业IT建设的关键

环节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气一样无比重要、无所不在,却又不易为人察觉。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来保证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安全,然而技术只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方面,而制定适当完备的网络安全策略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力措施。同时相信随着人类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各种安全威胁也必将一一解除。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保障技术框架

金澈明、孙霓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2009

第四篇:国内外安全法律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外安全法律发展现状对比

姓名:李阳 学 号:2015443713 成绩:老师签名

一.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安全生产立法(Legisl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泛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订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二是专指国家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立法在实践中通常特指后者。如:《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

安全生产法规(Safety production regulations)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安全生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说的安全生产法规是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程、条例、规范的总称。例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程、决定、条例、规定、规则及标准等,都属于安全生产法规范畴。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安全监管作为市场经济监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必须依靠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法律保障。因为,法律最具稳定性、连续性、权威性、科学性,它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约束力。

We must rely o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 production safety legal system, build a complete set of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aw, administrative law, rules, norms of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of leg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stablish long-term working mechanism of lasting stabilit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trinsic safety, security the production of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the safety is reliable legal protection.Because the law is the most stable, continuous, authoritative, scientific, it is clear and definite, with universal binding force.二.中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正处于创新和完善时期,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安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安全生产领域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因此,加快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使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设起步较晚,并且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最先进入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和各种工业涉足领域为他们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较为落后,但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

建国50年来,我国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安全卫生类、三同时类、伤亡事故类、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及检测检验类;颁布各类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200多项。我国宪法第42条明确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最高法律规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建筑法》、《消防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都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有关法律的授权和本地区实际工作需要,相继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安全生产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律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国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展现状

国外安全生产立法制度的形成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802年的英国。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一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它是从保护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角度出发制定的。随后,1832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成为工厂立法时期的源头。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最早起源于州立法。

美国法律法规美国对职业健康的关注比较早,在1970年美国已经完成了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到了1977年,美国在《矿山安全健康法》这部矿山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中强调了矿山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法规由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和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MSHA,Mine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制定的非煤矿山职业健康规范组成,该规范被收录在美国联邦法规典籍矿产资源卷职业健康部分。美国标准美国致力于职业健康标准制定的组织很多。美国最著名的标准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都有相关的粉尘和噪音标准的制定。政府的一些技术机构如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也把不需要强制的规范以自愿性的标准形式发布。其中NIOSH关于粉尘监测和控制的规范有133条,听力保护的规范有59条。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美国对非煤矿山空气质量的限制主要包括:空气中含氧量、粉尘、有危害气体、浓烟和薄雾等。这具体包括一氧化碳、爆炸产生氮氧化合物、机械设备产生的浓烟、硅化物粉尘和水银等空气污染物。通过比较中美井下气体组成限制、柴油机产生污染物限制、呼吸性粉尘限制和粉尘测试规定4个方面,可以看出中美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差别。

国外立法有关违法行为的列举都比较清晰,体现在具体的环节和内容当中,尤其对未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通常也设定有较重的处罚。如英国《工作健康安全法》明确规定雇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应其职业安全健康义务,在监察执法全过程设定违法行为的相应责任。澳大利亚《工作健康安全法》明确将雇主第一预防责任规定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该法14章276条中,有60个条文区分不同违法行为,设置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安全健康义务人违法责任,工作场所进入许可违法责任,事故报告违法责任,法律授权违法责任,安全协商、代表和参与违法责任,歧视、暴力和误导行为法律责任,违反执行措施法律责任,违反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等。英国1974年《工作健康安全法》最初规定的处罚内容相对简单,额度也比较低,罚金最高不超过400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元)。为加强对不守法的制裁力度,其后数次进行调整。1998年以来,不断有公众和政治压力呼吁加大对职业安全健康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施以更高数额罚金和更为严厉的监禁,增加法人和个人的责任;政府也多次建议增设法人杀人犯罪罪名。2008年,英国通过的《健康安全罪刑法》对先前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全面修订,加大有关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地方法院最高可处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万元)罚款,6个月监禁;在刑事法庭最高可处2年监禁和没有上限的罚金。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立法成果。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均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我们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重视安全生产法规的引导制约作用,运用法律法规搞好宣传教育。关键要做好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一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但要落实好各种监督制度,还应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义务,保证监督功能的发挥。二要坚持从严执法,做到赏罚分明。执法本身也是一种警示教育。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处理不当,该罚的不罚或罚之不当,都会损害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法律法规制度功能的发挥,自然也就损害了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第五篇:安全防护鞋行业发展现状

安全防护鞋行业发展现状

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历时一年,通过对全国50家安全防护鞋生产企业和401家防护用品经销商及用户的抽样调查,并在华东三省市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各方对安全防护鞋市场发展趋势的意见,最后形成了《中国安全防护鞋市场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一、安全防护鞋行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安全防护鞋2亿双,约占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国内年需求量为9600万双,其中保护足趾安全鞋为4500万双,防刺穿鞋为187万双,防静电鞋为127万双,电绝缘鞋为255万双,耐酸碱皮鞋为255万双,耐油防护鞋为187万双,其他防护鞋为2115万双。

随着改革开放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安全防护鞋生产企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上海、浙江温州和瑞安、江苏扬州和扬中、山东高密、广东东莞等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并涌现出一批年产量百万双以上的企业,其中赛纳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制鞋工艺和装备,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双,是中国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安全防护鞋生产龙头企业,2010年生产安全防护鞋687万双,完成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其中国际市场销售515万双,国内市场销售170万双,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但我国的安全防护鞋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落后、品种单调、科技含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科研投入不够、更新换代较慢、无证产品仍在流入市场等。

二、安全防护鞋生产销售情况

在对50家安全防护鞋生产企业的调查中显示,2008年至2010年分别生产各类安全防护鞋3131万双、3225万双、3715万双。2009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2008年仅增长3%,2010年比2009年增长15.2%。在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1家安全防护鞋国内用户和经销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安全防护鞋国内市场2008年至2010年分别销售930万双、1105万双、1377万双,2009年比2008年增长18.8%,2010年比2009年增长24.6%。

三、国内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

据调查,国内销售的安全防护鞋95.6%通过经销商销售,其中总代理占40%,直接销售最终用户占60%。也有部分生产企业既通过经销商代理,也参与最终用户企业招投标销售。在安全防护鞋的国际贸易中,选择通过国际专业展会签约销售的占22%,通过外贸企业进行代理销售的占36%,为国外企业进行贴牌生产销售(OEM)的占38%。

四、市场对不同档次产品的认知度

在对安全防护鞋的市场认可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产品质量为84%,选择产品价格的为64%,选择产品品牌的为54%,通过广告形式认可产品的为10%。

通过对近三年的价格统计分析,价格在50元以下的安全防护鞋占销售总量的20%左右,价格在51元~80元的安全防护鞋占销售总量的33%,价格在81元~120元的安全防护鞋占销售总量的37%,价格在120元以上的安全防护鞋占总销售量的10%。由此可见,市场对51元~120元的安全防护鞋认可程度最高,占总销售量的70%。

五、六种安全防护鞋的销售占比

目前皮质安全防护鞋按其防护功能,可分为保护足趾安全鞋、防刺穿鞋、防静电鞋、导电鞋、电绝缘鞋、耐油防护鞋等。根据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调查数据表明,销售量最多的是保护足趾安全鞋,占总销售量的39%;电绝缘鞋占23%;防静电鞋占15%;防刺穿鞋占14%;耐油防护鞋占7%;导电鞋仅占2%。这六种安全防护鞋2010年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是保护足趾安全鞋、防刺穿鞋和电绝缘鞋,这3种鞋同比增幅都在40%左右。

下载信息安全现状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安全现状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旅游网的咨询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杭州旅游网的咨询信息服务发展现状1.1内容丰富详实 杭州市旅游网围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 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行为来建设旅游信息资源与开展信息服务,内......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1.垃圾邮件和网络欺骗将立足“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2009年是社交网站迄今为止受到攻击最多的一年。但是与2010年相比,这些攻击可......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调研报告

    1.垃圾邮件和网络欺骗将立足“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2009年是社交网站迄今为止受到攻击最多的一年。但是与2012年相比,这些攻击可能根本不值一提。Koobface蠕虫等安全问题对社......

    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的发展

    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的发展 信息保障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提出,后被写入1996年底以国防部名义发布的命令中。1998年1月30日美国防部批准发布了《国防部信息保......

    dell发展现状

    戴尔的中国危机:发展模式暴露问题 发展策略需内外兼修 戴尔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虽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其原有经营模式的桎梏,其发展在中国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戴尔(中......

    MES发展现状(范文模版)

    一、前言 流程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的核心技术问题是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定义以及如何设计构架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仍是自动化孤岛模式,进......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一、电动汽车国家及地方政策 1.以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较发达城市的地方性的电动汽车推广政策: 杭州市 规划:至2012年底,推广新能源汽车至2万辆。 推广方式:整车购买整车租赁 电......

    电梯发展现状

    电梯电气控制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调速方法等多种技术。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通过分析可知,在电梯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