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加强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正文
加强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董丙剑710065)
1内容摘要
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的日益增多,表明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加强新时期学校的法制化管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办学和治学思想,使高校学生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依法治校法制教育人文关怀
一、依法治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高校的管理进入了法治化的时2代。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则是我国依法治校的又一举措。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法制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依法治教也逐步被人们提到日程上来。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首次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文件,这也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开端和先河。制订《教育督导条例》,加快《考试法》、《学校法》、《学位法》和《终身教育法》起草进程,研究修订《职业教育法》,继续推进《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修改工作。制订必要的教育规章,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做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近,教育部又发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在最近又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学生住宿董丙剑(1981—)男 山东菏泽人硕士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助教 诉讼法学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杨 科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管理工作。
2007年4月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在解读近期教育热点政策中指出,教育部正在积极制定《就业促进法》,这在法律上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这不单单是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加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紧密,这使得年轻一代的思想思维模式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思、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二)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当前许多校扩大办学规模, 建立大学城;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优势互补, 提升
办学实力, 并且断探索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这些新并或扩大规模的高校在过渡期间和改革期间, 加强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生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否则必然影响平稳过渡, 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和具体的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到去年才得以出台新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定一系列校规校, 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体现校园文化。如果说一个学校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优良的硬件,一个学校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则是高级的软件,是确保硬件条件和谐有序进行的法宝和灵魂。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规章制度,运行有序的学生管理机制,严格公正地执行学生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因此,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不能与上位法律相冲突,创新性的内容也必须不违背上位法律的基本精神。3其次,学生规章制度的修改和清理必须及时,对于内容不适当,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予以修改或撤消、废止。重点清理那些直接涉及教职工和学生权益的文件以及与上级部门法规不相一致的文件。校纪校规的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再次,学校在对已有文件清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按照依法治校的理念实施,这是法治管理的必然要求。最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必须公示,做到程序公开、公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 2006.4(二)依法治校要兼顾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答理是法制化答理的“调节器”和“助推器”。4法制化管理是学生答理下作中一种有效手段。
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关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人文关怀精神。然而至今不少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旧的行为方式的惯性引导,在学生的各项管理中仍然习惯于用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治理学校,由此也极易造成学生与校方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和冲突。面对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高校单纯用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治理学校的传统方式,很难实现对自身这个大型复杂系统进行的有效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管理者必须尽快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才能够摆脱目前这个困境。
另一方面,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而对如何以人为本,维护学生的权益重视不够。然而,法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法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在此精神指导下,高校的法治构建问题必须落实到对人的终极关怀上。因此,高校在推行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时,不仅要关心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以及教师利益,更要关心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利益,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价值,关心学生的权利实现,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仃与支持,才能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逐步形成大学的特色文化。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4《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张鸣凤,李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第一,加强大学生法制课程教育
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精神、法制意识和法律信仰才是这门课的目的。
与“两课”中的其他素质教育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两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涵盖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集体备课,互相促进,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提高,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入眼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比如校内开展主题办团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和进行普法教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不仅仅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四)全校上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学生管理不是只是学生管理者的事,而是全员的事,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学校管理者要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同
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处理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分适当”并接受学生的监督,学校还可以借鉴学习其他学校管理中依法治校的先进经验,加强交流学习,不断加快“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进程。
依法治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它不仅和社会的法制水平有关系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达程度都息息相关;加强依法治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从行政权上做到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全;赋予学生平等的民事权利,做到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享得更多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杨 科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2.《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张鸣凤,李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 2006.4
4.《代理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 李 奇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论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翟新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6.《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蔡国春《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
7.《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朱孟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第二篇:加强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加强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时间:2011-04-21 14:48:34来源:毕业论文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制教育,人文关怀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治观念也在不断加深。论文格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紧密,这使得年轻一代的思想思维模式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论文格式。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思、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二)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当前许多校扩大办学规模, 建立大学城;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优势互补, 提升办学实力, 并且断探索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这些新并或扩大规模的高校在过渡期间和改革期间, 加强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生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否则必然影响平稳过渡, 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和具体的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到去年才得以出台新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定一系列校规校, 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和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是确保硬件条件和谐有序进行的法宝和灵魂。
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不能与上位法律相冲突,创新性的内容也必须不违背上位法律的基本精神。4其次,学生规章制度的修改和清理必须及时,对于内容不适当,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予以修改或撤消、废止。重点清理那些直接涉及教职工和学生权益的文件以及与上级部门法规不相一致的文件。校纪校规的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再次,学校在对已有文件清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按照依法治校的理念实施,这是法治管理的必然要求。最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必须公示,做到程序公开、公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二)依法治校要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兼顾人文关怀
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更新高校的法治管理理念,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重新审视高校的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是当前时代的要求。论文格式。尊重权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慎用权力。这是判断对学生处理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所犯错误是否够得上“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这种剥夺受教育权性质的处分,必须以法治的精神来判断。也就是说,对学生行为“错误”性质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代替对其所犯“错误”程度的事实判断。毫无疑问,学校依法享有对学生的管理和处分权利,它的确属于学校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成为一项管理者必须根据公认的合理性原则来行使并接受监督和评判的权力。所谓合理性,说白了就是要合乎情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情与理,就是要兼顾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探寻二者合理兼顾的制度“临界点”以实现二者的平衡,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不能不顾育人和管理的导向问题,但为此而实施的管理措施以及对学生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被控制在一个尽可能合理的限度之内,即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其正当目的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必然联系,从公正的意义上具有必要性以及用社会通常观念来理解具有适当性。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是法治化管理理的“调节器”和“助推器”。5法治化管理是学生管理下作中一种有效手段。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法治理性的宽容信任中,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是校园和谐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依法治校、建立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法治文明对管理工作者的要求是“认真地对待权利”。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尊重人权的理性精神。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大学生法制课程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依法治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它不仅和社会的法制水平有关系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达程度都息息相关;加强依法治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权;赋予学生平等的民事权利,做到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享得更多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 杨 科 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2.《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张鸣凤,李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2006.4
4.《代理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李 奇 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论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翟新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6.《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蔡国春 《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
7.《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朱孟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 董丙剑(1981—)男 山东菏泽人 硕士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 诉讼法学方向李世福(1957—)男 宁夏人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程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 杨 科 唐百峰 《沧桑》 2006年第1期 4 《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重庆行政》 2006.4《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张鸣凤,李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第三篇:依法治校论文
依法治国下的依法治校管理理念探究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无论是教师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还是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等都需要以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推进。这对于未来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管理理念
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即依照法律管理学校。依法治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方式产生的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依法治校的施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现在强调的教育教学法制观念,学校的法制管理,师生的权益维护等都是依法治校的题中之义。所以依法治校具有相当广阔的内涵。应该说,依法治校缘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派生出来的学校管理战略。实施依法治校,就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高等学校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堪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新型大学关系的根本保证。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依法治校是实现学校的法制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只有明确了主体,才能明确学校管理工作的权利义务;只有明确了内容,依法治校的工作才有目标和方向。
从广义上讲,凡属教育活动所涉及到的主体均可看作依法治校的主体,诸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各种主体;从狭义上讲,学校内部工作所涉及的主体,简单地讲,就是学校,具体而言诸如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等均在其列。
明确了主体即是明确了内容。从学校管理学角度而言,凡属学校管理的一切范畴,均属依法治校的内容,诸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体育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劳动教育工作管理等;从法律角度而言,凡是学校管理主体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均可看作治校的内容,诸如学校的权利义务、教师的权利义务、学生及家长的权利义务等等,而这些在教育相关法律条文上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学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等权利和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等义务。
一般说来,“依法治校”的“依”是指依据或根据。“依法治校”的“法”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包括《宪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狭义的“法”则指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的《章程》及其他规范。“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根据行使治理权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国家对学校的依法治理(所依据的主要是广义之“法”)和学校依法进行的自我管理(还需依据狭义之“法”)。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章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教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学校内部活动进行规制,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学校章程是高校进行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定了高校管理中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问题。
二.依法治校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建设也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期中不乏科研知识产权的侵害,学生利益的损失,管理工作的失误,学术行为的不端等诸多问题。这些高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以道德的约束,还需要法律的执行。使教育教学,科研管理都纳入规范的轨道上去。
因此,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的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理顺和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在运作中,必然要和上级主管机关、社会上各类企业、组织或个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尽管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形成的是行政关系,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利益,应用法律的手段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调整。公安、卫生、工商、城建、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也是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支持学校,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与学校有关的事务,并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而学校与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在围绕学校的硬件建设、联合办学、或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应善于运用法律合同等手段进行合作,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中国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人才!
其次,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表现在,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制造校园暴力之徒必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师学生人身安全!
再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校的现状
1.依法治校的成绩
2003年,国家教育部门曾发布“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而今高校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指导下,于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民主建设、普法教育、师生权益保护等方面有计划地推进依法治校,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依法治校理念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共识。依法治校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理事的基本观念和工作目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已经成为高校的共同认识。二是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研究处或法律事务室等部门推进依法治校,并在教师、学生中成立一些组织,保障师生的权益。三是各种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目前,各高校基本形成了“章程——学校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高校正在探索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依法治校工作体系。
2.依法治校存在的不足
高校依法治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存有一些缺憾,由此又衍生出种种问题,制约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
一是高校管理行政化。当前,高校依然存在管理行政化现象。如行政与学术连体、职位拔高绩效影响度等。其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多是“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提升造成损害。
二是高校办学功利化。目前,中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传统教育大国,成为世界前列。国家施行“985”、“211”计划后,国内高校在论文的发表、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仍然有一些大学,过于功利,盲目跟风赶潮,热衷于搞短平快,影响了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观感。
三是高校培养同质化。最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高校的同质化问题。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的同质化。更严重的表现是一些本科教育高等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办学规模求大,设置专业求全,既分散了抓优势学科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极大浪费。特色型高校的特色被“稀释”了。
四.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
1.学习管理者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
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依法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
2.加强教育法制宣传
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可在学校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及教职工中开展教育法制宣传讲座;在高校学生中可以开设《教育法概论》、《教育法行政》等课程;
重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了普法责任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2)按照规定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3)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校报等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4)请政法系统领导到学校做法制教育报告,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使校园内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管理者依法实施学校管理、教师依法从教奠定基础。
3.正确处理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
学校对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管理时,可把法律、法规延伸,制定规章制度,把学校法制能动地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相结合。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并不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就法律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而言,以高等院校为例,应根据新出台的《高教法》对学校原有的规章进行修订,这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
4.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
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应根据《教育法》制定《办学章程》,统领学校管理。《办学章程》是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党的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行政管理、校内申诉与调解、学校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的基本文件。它是校内“教育法”,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纲。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保卫部门应依法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务部门应依法招生、颁发文凭,监督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财务、后勤和基建等部门应依法管理学校的一切物质财产;科研部门应依法申报、管理教师的科研成果;人事部门应依法搞好教师的晋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外事部门要依法处理对外交流、合作事宜;学生管理部门要依法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要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2011.(2)冯福泰.论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李世莲.论依法治校的不足与对策[J].湘潮杂志.2010.(4)刘树忠.论依法治校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新西部,2012.
第四篇:依法治校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 规范管理
--夏店初中依法治校管理制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制。依法治校,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依法治校工作以“德育为先、法制为重、规范管理”指导,以“务求实效,争创示范”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健立健全依法治校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及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区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主抓,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和各项措施.确保依法治校各项措施顺利落实。
建立和健全了法制副校长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和协调等作用。
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网络,学校综治办、教导处、各班委会及家长委员会相互协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法制教育网络。
二、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制素养
落实依法治校工作,关键是加强法制学习,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制素养。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领导层面,二是教师层面,三是学生层面。学校领导引领带头学习,教师自觉主动学习,学生灵活多样学习,以领导带动教师,以教师带动学生,努力培育校园法制教育学习氛围。“
1、学校领导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法制培训。学校党支部生活会、行政例会、法制领导小组专题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理论,学习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依法执政。
2、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和平时自学相结合,学习“五五”普法读本,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并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了《公民道德纲要》、《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多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学法,受到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3、聘请交通、司法、卫生等校外法制教师来校讲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授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4、切实加强校园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校园内有法制黑板报、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多媒体宣传教育室等。法制黑板报从禁毒、反邪教、道路交通、食品安全、公共应急多方面地宣传党的法律法规;
校务公开栏,不定期向师生公开校务情况,接受教师、学生、社会对学校工作监督和建议,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5、德育为首,法制为重,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晨会、班队活动、校外法制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寓教与乐的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们学得开心,学得入心。
三、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我校以党的教育法规为依据,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务求实效。1、建立了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了制度管理。
2、加强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教代会制度化,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每期按程序对校长和其他行政人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3、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拉近了学校与家庭、领导与教师的距离,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凝聚了人心。
4、认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推进校本教研,办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5、收费规范。规范收费,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我校成立了学校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财务负责人具体主抓,学校与各相关人员层层签定了责任状。
6、着力培育一支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依法治校,教师管理是前提。我校紧紧抓住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活
动这一契机,联系实际,查找问题,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7、学以致用。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是管理学校的工具,也是维护学校合法权益的工具,我校一方面积极配合公、检、法、司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处理学校内外关系,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几年来,学校大局稳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无教师上访和停课现象,无重特大意外事故发生,无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促进依法治校进程,已为全社会普遍重视。我们决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五五”普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力争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依法治校,精细管理
依法治校 精细管理 推动现代学校稳定和谐发展
——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校长经验交流会材料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陈福
(2011年7月10日)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17年,现在小学部和幼儿部有学生2015人,教师156人。学校以“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确定了“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不断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不断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学校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 发展规划,并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学校党总支、校长办公会经常研究依法治校工作有关问题。学校还定期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步伐。
2.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学校印发了《关于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学校法律顾问和法制副校长,全面指导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办室,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对内外涉法事务,有力地保障了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合作办学中的一些一些矛盾与纠纷问题依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开展“三学一建一创”,加强班子和中层队伍建设。学校班子开展“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和建和谐班子创一流业绩”活动。班子集中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廉政准则》等报刊8种。班子五位同志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坚持民主集中制。为不断提高我校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担负起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任。我校制定了《中层干部任用和选拔办法》,制定了《中层干部考核细则》,全面提高了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发挥了其示范引领作用。
二、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完备
1.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学校依法制定了《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章程》并严格按照《章程》实施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五五普法以来,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规章制度建设力度,制(修)定了《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制度汇编》。该制度汇编包括党务工作、行政工作、教务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群团工作等八个部分共201条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完善领导体制,坚持校长负责制。制(修)定了《党总支议事规则》《校长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制度规定》,坚持学校重大决策、建设投资、招生、人事任免等重大事件由班子集体研究解决,进一步明确班子决策的内容与程序、校长管理的内容与程序,确保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学校党总支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党风廉政教育,教代会与工会全程参与学校的规划、学校对外合同的签订、基建、大宗设备采购、财务收支、后勤收支等年终审计工作,积极做好廉政教育和行风评议等工作。
三、强化学习培训,教师依法从教
1.专家讲座,提高修养。我们请局法规处钟凯处长做《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讲座,请法律顾问李魁军做学校教师法制常识讲座,请师培处张文华处长做《克服职业倦怠心理,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专题讲座,请杜秀莲老书记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保持心态平衡,积极应对人生苦乐》等专题报告。使全体教师提高了法制意识、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同时也提升职业幸福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学校党总支制定了《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细则》,通过确定师德检查重点和 “日清周结”工作的反馈进一步提醒和规范教师言行,树立教师形象。还开展了记录 “我身边的感动瞬间”活动,用笔和镜头来发现教师中的好人好事,从不同层面树立典型,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3.树立形象,赢得声誉。学校党总支同时从教师、家长、学生不同层面开展问卷调查,征集“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好品质和好习惯”。共收集建议200多条。我们还对家长测评进行了调整,引导家长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快乐成长。从整体上看,家长对我校教师的工作比较满意,全体任课教师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老师们能够关注细节,真心关爱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满意的同时,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四、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
1.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制定了《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校领导联系教学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校领导联系离退休人员制度》。学校依法建立了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学校财务预算、大宗物资采购、基本建设招投标、教师职务评聘、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关系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简报、网络、公示栏等媒体向群众公开有关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2.民主管理渠道灵活多样。学校积极拓宽民主渠道,通过校长信箱、校长留言簿、校领导参加基层党组织生活会、校长接待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渠道,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还通过建立学生教学协管员制度、学生校长助理工作制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人士对学校管理和建设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民主管理的经常化、多样化。
3.以人为本,保障教职工权益。围绕关注人本,努力把学校办成老师们温暖的家。领导班子还特别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和工作保健,坚持每年一次的教工体检,为教师购买了雾化器、胖大海、金嗓子喉宝等。鼓励教师采用每天坚持跳绳、组织竞赛类活动等方式丰富教师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学校领导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性质,每天为教师增加一次营养餐,一个水果,一袋牛奶或一块蛋糕。班子坚持为教师送生日祝福、为教师送生日蛋糕、煮生日面活动,让教师都能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
五、严格学生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学校现代人养成教育研究,建立了养成教育纲目和可操作、可评价的目标体系。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习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得到落实。学校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育,走进工厂、部队、农村、社区,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立“雏鹰淘宝回收公司”和“小小少年气象站”环保学生组织,推进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发挥网络德育的优势,利用网络开展校园公益广告设计比赛,“创业网站”评比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等,增强了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杜绝了学生的网络负面影响与犯罪。网络德育经验在国家省市多次交流,学校被评为吉林省网络道德生态示范学校。
2.严格管理,确保合法权益。制定并严格执行《星级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办法》,制定和完善了《学生申诉管理规定》、《学生突出事件处置方案》、《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学生在校依法接受教育的权益。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请专家到学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适时开展安全演练。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卫生法》和地方消防安全有关规定,为此,学校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六、开展法制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1.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常规化。学校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成立了普法推广领导小组,把普法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拿出专项经费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保障了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坚持理论中心组成员学习制度,采取以自学为主和不定期听取报告、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带头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坚持教职工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利用政治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我校普法知识考试参考率为100%。
2.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学校开设了《思想与生活》课,制定教学计划,保证课堂教学时数,购买专用教材,通过学校法律顾问和市教育局“千名律师进校园工程”等为师生传授法律知识,开展学生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等活动。学校还把节假日安全纪律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毕业生教育等作为常规工作,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起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学、自我服务”的自律意识。
3.创设平台,广辟法制教育途径。学生处、少先队还组织学生成立了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班级主题讨论、法制宣传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校园论坛开设法制专栏、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成长》校刊等广泛学习宣传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普法知识,有力地推进了群众性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在市教育教育局的关怀与指导下,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生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决心在上级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加强和完善依法治校工作,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切实维护好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促进现代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