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4: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显现出来,信访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级访、闹访、集体访、重复访等非制度化上访现象严重,上访的组织化越来越明晰,涉法涉诉案件增多,地方政府也随之出现了“压访”“截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望大家参考。

关键词:非制度化上访原因对策

我国经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显现出来,信访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级访、闹访、集体访、重复访等非制度化上访现象严重,上访的组织化越来越明晰,涉法涉诉案件增多,地方政府也随之出现了“压访”“截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非制度化上访就是采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的方法所进行的信访活动。非制度化信访的出现,导致信访和法律之间出现了冲突,信访不仅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关系到国家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的重大问题。

一、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大量的非制度化上访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相互交错,引发大量的非制度化信访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我国各种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非制度化信访的根源所在。我国1992年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建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政府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各个社会主体力量的不均衡机制逐渐形成,社会鸿沟逐渐加大,效率优先的原则导致收入差距加大,涉及到的土地征收、城市拆迁、移民等问题的时候,容易形成群体性上访事件。作为群体性上访的主体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为社会的发展和公共利益做出了一些牺牲,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人的心理容易严重失衡,对政府存不信任的态度,容易采取过激的行为。这就是他们通过非制度化上访进行利益表述的主要原因。

2、新形势下民意表达的渠道比较单一。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客观上就要求社会为一部分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但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的构建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利益分化。信访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致使信访不能化解这么多的问题和矛盾,就势必导致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闹访等非制度化信访的出现,信访系统难以重负。

3、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建国六十多年来,没有建立关于行政纠纷、行政争议的处理制度,更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对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实施救济,信访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行政救济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的途径,但是老百姓对于“民告官”的行政途径存在排斥现象,群众对这一途径也比较陌生,仍然习惯上找政府。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的法制体系目前不健全,应该强化信访,以此来弥补法制体系的不健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弱化信访,信访用行政手段解决了一部分法律问题。

4、“清官”和“权利本位”的影响。社会上对非制度化上访表现的格外宽容,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非制度化上访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土壤。在历史上拦轿喊冤、群众情愿的申诉方式通过一些小说、戏剧流传下来,有了一定了民众心理基础。一些所谓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传统信访经验被广泛的流传下来,难以建立正常的信访秩序。还有的群众相信上级不相信下级,有的问题找不到具体部门,这就造成群众认为只有找到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清官”的出现上,这也是依靠权力的清洁来追求正义的“权力本位”观的体现。

5、重实质正义、轻程序正义的传统思想。我国现代的法制弘扬正义的理念,每一项裁

决不一定能够绝对公正。因为做出的裁决是透明的、被严格遵循和普遍的,那么结果就应该被当事人认可,达到解决纠纷人人满意的目的。但是我国现阶段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想在作怪,群众的上访反映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导致上访的群众认为“有理走遍天下”,采取了一些不合法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诉求,还有的人认为上访的合理性就放任自己的过激行为,导致信访案件难以解决,涉诉信访频发。

二、应对非制度化信访的对策

1、确立司法权威,弱化信访的救济功能。信访的本意是作为群众和公共权利之间的一个沟通渠道、一个表达民意的渠道。但是在实践当中,信访更多的承担了权利救济的功能和司法救济的功能,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在建设法制国家的今天,信访的解决需要我们健全法制,加强司法公正、树立司法的权威性。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司法的权威,人民群众才认同法制,才会通过法律的途径去解决自己的纠纷,才能有效避免非制度化信访的出现。树立司法的权威需要高素质的司法人员和完善的司法制度,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司法的公正,同时要加大司法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知法用法的能力。

2、真正实现信访的法制化,努力实现信访制度有法可依。宪法赋予了公民信访的民主权利,信访是宪法规定的法规定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使方式。它作为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应该和法治衔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信访条例》。首先要明确信访的法律地位和信访机关的职责范围移印机受案范围,不能什么问题都找信访,要把信访和司法救济的途径严格分离开来,这样不仅节约行政成本,更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要严格设定信访程序,受访、处理、答复、督察、回访等一系列程序要完善。要有受理时限的规定,对于信访部门的一系列程序要做出具体的规定,规定其形式和时限;再次要加大责任追究制。明确上访人员和信访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涉法信访案件要纳入司法轨道,信访部门不能受理已经做出最终判决的涉诉案件,严格区分信访和申诉。

3、统一信访机构.强化人大信访监督功能。长期以来+政法信访系统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自己监督自己。自行监督不但难以履行信访的职能,而且还会使信访工作扭曲变形,另外,目前行政信访、人大信访和司法信访并立,使信访机构庞杂,公民盲目上访、反复上访、多方上访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政治信任流失。因此,从体制构建的角度思考,应当把信访系统整合成人大的机构,打破现有的行政信访、人大信访和司法信访并立的局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立“信访局”或“信访委员会”,由其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政府内部不再保留信访机构,这将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表达民意的作用。

三、结论

总之,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上访的这一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政.化解信访难题 维护群众利益[J].办公室业务.2006(05)

[2]张志,甘国凯.探究新形势下涉检信访的成因及创新化解之道[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

[3]王华永.对信访案件不能只“接”不“解”[J].中国工会财会.2006(09)

[4]常颖,张力文,张展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立法完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6)

第二篇: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本文试就庐江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工作对策作一阐述。

一、当前我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信访秩序逐步规范,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上访数量仍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占比较大,缠访闹访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和新老项目建设、劳动保障、农林水权属纠纷、涉法涉诉和社会特困群体等方面。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够快,改革触动部分群众利益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商业、粮食、供销系统走向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重新调整了所涉人员的利益关系,引发群众信访。据统计,我县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信访占总量的确良17%。

(二)少数信访群众认识上有误区

误区一:“法不责众”。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串联集体上访。误区二:政府“管”法院。认为政府权力大,能够改变法院判决,甚至可以代替法院执行,有事就找政府,信“访”不信法。误区三:“大闹大解决”。认为上访人数越多,闹得越厉害,政府就会越重视,就会妥协,因而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三)部分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显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信访资源整合不到位,有时会出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对同一信访案件的看法不一致,接访口径不一致,使信访对象认为有空可钻。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和联合调处机制虽已建立,但在运行中尚需推进和完善。虽然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和阅批来信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流于形式。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少数单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推、拖、敷衍了事现象,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信访事项。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高政策的公信度。要政情、民意双向互动,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二)坚持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要健全覆盖各方、延伸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信访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逐级上报排查情况,实行“零报告”,遇到突发性、苗头性信访问题随时上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要整合信访资源,在乡镇建立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联合处理信访问题。

(三)坚持督查督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事要解决”。要对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等;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调度和督查,帮助扭转被动局面;要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结、答复的全过程进行督查,确保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对信访案件办理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尤其对领导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进就去省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案件进行重点督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阅批来信和包案案制度,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强化信访事项责任主体的责任,督促有权处理的部门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三要强化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信访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因官僚主义、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引发重大信访问题的,对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8-10-13 23:19近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成因 防治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其现象、危害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一)校园暴力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综合近年来各报章杂志的报道,职业中专,普通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比重点中学和大学严重得多。因此,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据警校学生反映,力量暴力在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暴力已经对人性有歪曲的认识,严重的很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施暴者也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近几年的有关报纸已经披露了我国数起由于同学的长期勒索、敲诈、抢劫、欺侮而发生的学生出走乃至于自杀的恶性事件,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而学校的收报率较低,受害学生也就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学校、家长才会得知,才会进行处理。那么在学生受害期间,受害学生必然在学习、生活和其他各方面都受到影响。简而言之,校园暴力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3.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1、张黛眉、谢淑芬研究发现:攻击行为的学生有社会认知缺陷的现象,他们对人际互动情境中的讯息归因、问题解决策略方面都出现僵化。其它如脑神经功能的失调、长期的慢性疾病等也都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相关。

2、享乐主义,需要金钱时,用暴力向他人索钱,满足个人需求。

3、仗着认识一些帮派大哥人物,有靠山而欺辱人。

4、被不同帮派吸收,凑钱孝敬老大,或为组织筹钱,进行恐吓勒索。

5、电视,电影暴力动作,幻想自己当老大而耍狠,或以暴力解决人际间的磨擦。

6、感觉家庭前缺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真情、社会功利有无情,因而反抗家庭、社会、学校,胡作非为,铤而走险。

7、学校过渡的容忍和姑息、加上社会的过渡保护,使多数的青少年形成温室的花朵,只知收获而不知耕耘;只要享受权利,却不愿去尽义务和责任;过分自我中心而无法尊重他人;号争辩或强词夺理,面对困难不愿解决,只知反抗逃避,使得与父母、师长或非我族类的朋友冲突不断。

8、此时的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不如成人来得控制自如,在遭遇情绪不稳定、挫折或攻击时,往往会失控而实行暴力,以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9、自信不足,耳边的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互动来往,整日沉默寡言,与外界隔绝,缺少同样的良性刺激,是值得令人正视的问题。

10、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说话长不经修饰脱口而出,甚至习惯以骂人的方式互动,令人感到难堪而引发冲突。

11、缺乏成就感的一种转移,学业的挫败、师长中的危险分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只有以打架等暴力行为来压过别人的气势,已获得赢的优越感,证明自己不使用

12、以暴制暴,有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冤枉,觉得难以忍受及不平衡,所以选择暴力解决,或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承担责任,所以常喜欢替人抱不平,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二)、家庭方面:

1、父母和家庭因素与暴力行为问题有关的包括: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或亲子互动关系等。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学,导致孩子到处游荡,结交不良友伴,生活缺少重心,学习没有目标。

2、管教方式不当:如过于严格易导致反抗攻击;过于柔弱易养成子女说谎或欺骗行为;放任不管则易使子女任性、放肆;期望过高易造成子女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则易使子女无所适从而紧张不安或投机取巧;父母(棒下出孝子)的打骂方式,易使孩子学会以武力解决问题。

3、亲子关系疏离:在冷漠、拒绝的家庭关系中,子女情感的舒解与进化、处理情绪问题的行为模式,将受到不良的影响。如与人保持距离、以冷漠猜忌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此与人很难建立亲密的关系,将使其一直生活在不快乐的阴影下。

4、破碎、单亲家庭:根据以往研究,自幼失去父或母亲,会造成缺乏性别认同之人格发展上的困难,不论国內外的调查均发现:暴力青少年属于破碎家庭的比例较一般的为高。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父母对子女态度形成影响比父母给子女的遗传因子影响更大。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是每一为人父母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5、贫困、失和家庭:国內外调查均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来自贫困家庭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夫妻常久不和会造成子女紧张不安、阻碍其正常情绪的发展,促使其向家庭外寻求补偿,往往因结交恶友或忌妒或攻击他人以为补偿。住居环境不良,住居环境不良会对成长其间的青少年产生错误示范或诱发犯罪等负面影响。

6、言语暴力:父母以讽刺或刻薄的口气责骂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孩子容易经由模仿使用相同的语言暴力对待同学,极易引发人际冲突。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学习的失败,常与未来破坏行为的出现与成人后的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別差异、不适当、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适当的标签学生、不一致的行为管理、不实用的课程、不当的体罚、及缺乏有效的增强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2、生活挫折多于成就:对于学业低成就的学生而言,是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一群,来自家庭、学校、同伴间的挫折,往往使其更加自我放弃、或认同于不良的文化 , 而将成就感建立在拳头上。

3、同伴团体的压力:很多的案例显示,青少年发生破坏学校公物、打群架等行为,常都受同伴压力的影响或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同,而盲目的跟从別人从事一些攻击行为。

4、学校辅导制度不够落实:老师无法有计划的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造成彼此感染、彼此学习模仿,上课捣蛋习惯、下课打架闹事,无视校规的存在。

5、老师辅导能力及知识不够:老师本身欠缺辅导的技能,无法有效的辅导学生,而有的老师热衷于收入高的副业,却放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未能真心诚意的开怀学生,也是一大主因。

6、老师权威的低落: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准大幅提升,使得老师的知识水准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加上电视及报纸等媒体的泛滥,并提供比老师所教的还更新奇刺激的讯息,使得老师的专业权威日渐低落,而无法产生有效引导学生的力量。

7、师为尊,生为卑:师生双方建立在权力基础上,谁有权力谁贏,一旦学生也有权力,如表达不满、暴力相向、便不法容忍,而导致双输的场面,因此,现代的老师应拋开尊卑观念,培养愿意聆听、尊重及接纳的态度。

(四)、环境方面:

1、传播媒体的泛滥: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英雄崇拜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并可在现实生活里,有机会模仿(大哥)、认同与实现英雄崇拜的错误信仰。

2、不理法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3、重智重利的价值观:对于其他的德育、美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训练,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师长常以责备、写悔过书的方式解決,有时青少年只为避免处罚而做妥协,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成长学习,很容易又再犯相同的错误。

4、黑道势力的猖獗:因治安的败坏,青少年学习与模仿到以黑道来撑腰,认为只要有后盾,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并可在金钱及他人的畏惧中获得甜头。

(五)、被害学生的特质:

1、被嫉妒型:因成绩优良、家境富裕、面貌较好等,而遭人嫉妒加害。

2、自大型:态度傲慢看不起別人、说话及行为夸大,易与同学产生纠纷冲突。

3、自卑型:觉得自己是弱小、笨拙或多病的,易受同学欺侮。

4、孤独型:单独上下学、独来独往,易落单成为受害者。

5、福贵型:常上福利社、常带贵重物品、常拿钱给同学,常请吃东西。

6、好欺侮型:凡事忍气吞声、不追究。

(六)、加害学生的特质:

1.怀恨报复型:与他人有冲突或受到欺侮、或觉得老师处罚不公不当,因此心存不满或怀恨在心,以报复来讨回公道并消除愤怒。

2.游戏作弄型:因模仿、恶作剧、好玩或为了与众不同,而产生欺侮同学或破坏公物的行为。3.投机取利型:为了生活享乐,在校内勒索他人金钱或物品,若有不从者则暴力相向,使被害人心里产生恐惊。4.防卫过渡型:不满同学对其违规行为的举发,或预测自己可能受到攻击与欺侮,或受到对方的挑衅,于是事先召集帮手,埋伏袭击对方。

(七)、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人的行为与心理结构是密切联系的,由于心理结构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应就不相同。心理结构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可以从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分析。

1.从犯罪心理结构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结构有三个子结构,即动力结构,调节结构和特征结构。动力结构是犯罪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个体活动起定向作用,而调节结构对犯罪人的动力结构起加强或削弱、发动或终止的调控作用,对其动机与行为起协调与监督的作用。特征结构显示出个体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区别于他人的某种特征。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是以对外界消极因素的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映活动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此种行为习惯和态度渐趋定型化,进而萌生犯罪意向。犯罪意向的萌发,是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标志。而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是以主体具有犯罪心理作为内因,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外化为犯罪行为的。

2.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在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内部心理结构的动力以及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更为错综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与生理发育水平不同步,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由于青少年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因而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支配过剩精力的能力,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精神空虚的少年往往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暴力性的活动,如打架,斗殴,抢劫等。

(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青少年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但由于心理发展,特别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分不清是非,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宣泄方式。

(3)、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青少年的腺体发育还未成熟,尤其是脑垂下腺还不成熟,因而兴奋性高,情绪波动大,心境不易持久,与此同时,少年的意志品质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因此,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与冲动,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并产生朦胧的性意识,如在异性面前怕羞而又被异性所吸引,有些青少年因此而开始初恋;对性机能有好奇和新颖感,但性道德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教育,就容易接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推动青少年犯罪的需要往往是:膨胀的物质需要,嫉妒,逞强好胜,好奇心等,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通常不稳定,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结构是由于个性心理结构内部因素矛盾突出而形成,由此可以了解,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内心机制的发展,要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三、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家庭方面:

1、重视家庭生活:

现代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无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故多以宠爱及无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子亏欠,其实孩子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教育不是金钱可达成的,只有多一点点心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子快乐的成长,否则若子女的行为产生偏差,再赚更多的钱也终究徒劳无功。家长应做到:(1)、倾听、了解、接纳、同理:

尊重并欣赏子女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2)、父母以身作则:

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3)、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父母应提供子女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支持及明智的行事方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4)、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幸福操纵在父母的手中,因此,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5)、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

对子女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平,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

1、行政措施方面:

(1)、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存在,举办防范措施学习,充实老师暴力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技能,并学习处理冲突、破坏与意外事件技巧。

(2)、建立(校內危机处理小组),并发挥其组织功能。给予警卫人员完善的设备与训练,加强校园门禁,以有效的处理暴力事件及维护校园的安全。(3)、与学区警局建立(警备网)平常可取缔学校附近不良的遊乐场所,减少学生受害机会,一遇紧急事件则可迅速支援。

(4)、推行校园伦理教育,促近师生良好关系,减少师生对立,重视师生平等的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的交流。

(5)、辩别暴力倾向学生有兴趣之课外活动,引导其将过多的精力,发泄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提供多元化的成就机会,并可增加参与学校生活的动力及成就感。(6)、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如警察、心态卫生中心、家扶中心、社区义工等单位,共同进行暴力行为青少年的辅导工作。必要时予以转介服务。

(7)、学校生活教育与学科教育并重,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性教育、人机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及情绪处理的课程,使青少年得以顺利的成长,建立互敬互重的态度,适应社会生活。

(8)、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形态,并能及早处理正常或异常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

(9)、在经费的许可下,尽量改善环境设施,如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等,配合休闲生活教育,指导青少年从事有益身心的康乐活动。

(10)、学校之作为不以升学或考试成绩为判定学生好坏的标准,以免造成低成就学生的挫败,造就少数的明星学生可能会因此牺牲更多的学生。

(11)、学校建筑物的建造规划、夜间照明设备的架设,都应以尽量减少安全的死角为原则,并加强巡逻、装设警铃、监视器或保全设施,以减低暴力行为的发生。

2、训导措施方面:

(1)、开发师生沟通的管道,使受害学生愿意主动报告校方,且学生主动沟通能够消除心中的疑虑,有效协助处理受害事件。

(2)、加强校园巡逻,尤其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应增派人员巡查。(3)、检讨学校的一些规范、措施是否有不明确或不合适宜的地方,一些奖惩制度是否能更民主、更合理、更公平、更清楚、更有效的指导与约束学生的行为。(4)、已犯过错的学生,多予服务表现的机会,使其获得肯定,而能培养负责守法的精神。

(5)、引导老师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促进师生的良好关系,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才能减少彼此间的对立与冲突。

(6)、学校之生活管理,应采取辅导得立场及坦诚讨论的态度,不宜经常使用严格禁止或责备的方式。

(7)、落实导师制度,老师的注意、谅解和关心,可以察觉学生的异常缺席、身上的受伤痕跡、是否和同學起争执、是否和校外不良人士交往、及其家庭是否有严重的问题等,对于校园暴力的发生,有防微杜渐之效。

(8)、加强防范暴力的宣传,如谅解加害者必須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何辨识潜在的加害者、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如何因应被害的情境、及事后该如何求助与保护自己等。

3、辅导措施方面:

(1)、对待暴力的学生,主动列入辅导对象,持续追踪,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以揭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加强老师的辅导能力,使其能及时预防或适当的、出理冲突事件。(3)、重视亲职教育,加强家长家庭经营理念、及管教态度、方法的提升。(4)、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应建立基本资料,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协助其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向、兴趣、能力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5)、加强个別与团体的辅导咨询商,协助其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情绪处理能力、问题反应能力、及自我肯定训练等,以有效减少校园的暴力事件。(6)、以每个学生为辅导对象,以早期发现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7)、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必须寻求全校老师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识,针对问题行为形态,实施有效且持续性的辅导措施。

4、老师角色功能方面:

(1)、掌握班级气氛、同学间的互动联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多给予学生赞美及获得成功与肯定的机会,避免彼此间的摩擦或疏离感的产生。

(2)、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应能积极倾听,并能表示关怀接纳,耐心教导、守法观念。并加强其对法律的认识,修正其逞英雄、找刺激、立即享乐来获得满足与肯定的不当价值观念。

(3)、发现学生有暴力倾向时,应主动向校方反应及与家长联系,共同防范。(4)、随时检查自己的管教态度,是否在言语上威吓或放话处分,造成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对立,或不把师长放在眼里的情形,努力减少不公、不当的管教方式与态度。

(5)、加强学生对暴力行为的认识,特别是高危险群的辅导,教导学生学习破坏行为的替代行为及情绪处理之方式,及遇到暴力时应及时求救。并使学生具备危机意识,避免结交不良的朋友及行径阴暗的小巷或偏僻的地方。

(6)、父母的督导及支持程度,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抑制作用,因此,教导父母教育青少年应有的理念和技巧,帮助父母能采取适当的管教态度和方法,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7)、不要公开责备及加上坏的标签,当学生被羞辱套上坏的标签之后,如坏孩子、笨孩子、问题孩子等,很可能会导致(自我实现恶言)的恶果。

(三)、社会方面:

(1)、加强社会辅导机构的功能,以主动提供各种咨询和活动,增设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娱乐场所,目标在预防犯罪、辅导初犯和已犯罪者改过。

(2)、社会教育当前应负起教化之责任,设法改正这种社会风气,并塑造、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观。

(3)、社政机关和学校合作,辅导青少年从事正常交际和休闲活动。加强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使家庭、学校、社会得以紧密配合,达到预防的效果。(4)、大众传播媒体有很多的暴力情节,及污蔑羞辱他人为乐的粗野动作和言语,对价值观尚未明确建立的青少年而言,都是不良及错误的示范。除立法以强制净化媒体內容之外,节目制造商、新闻书刊编辑者,游戏暴力设计者,都应本着教育理念,适度的修正內容,而老师、父母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的。

(5)、警政单位对青少年常涉足的不良场所应加强取缔,对于失踪及辍学的学生多加注意动向,与学校积极的配合,并协助学校对暴力事件的处理。小 结: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改革步伐不断深入,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社会各层次的问题也在日渐暴露,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其中信访问题尤为突出,这将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与社会政治稳定。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创新社会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协调各方利益、保障权益渠道以达到维稳的状态。同时需加强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涉法涉诉信访 原因 对策

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凸显,这样将影响到改革发展的进程与社会稳定。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对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状

(一)主体的广泛性与规模的集群性

从信访主体来看,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与各个领域,不仅有工人、农民等传统习惯的信访群体,而且有城乡的被拆迁户、私营外商企业主等具备时代特色的群体。既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等社会弱势群体,也有军转干部、复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产生共鸣,于是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与申联,产生集体访、群体访。(二)活动的组织性与行为的对抗性

从行为激烈程度看,现在的一些信访人员违反国家信访法律法规,或喊冤叫屈,或采取静坐、下跪、拦截车辆,或围堵与冲击国家机关,威胁、殴打工作人员等方式上访,并且有扬言自残、自杀给党与政府进行施压。

(三)矛盾的尖锐性与内容的涉法性 从复杂程度看,问题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触及的层面不断加深,既有家庭矛盾、邻里纷争,也有社会管理、经济利益、体制改革,从反映内容看,涉及城镇规划、社会保障、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法律法规,一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

(四)惩治的微弱性与形势的严峻性

信访人大多事由问题需要解决的,但借机闹访的也不在少数。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非法集体上访,冲击国家机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受到制裁的却很少,使得少数不法上访户有恃无恐、信访形势严峻。

三、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

(一)执法人员的主观因素是直接原因

1、执法不公

个别执法办案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低,原则性不强,徇私枉法,在案件处理中参杂着关系、金钱与人情,造成一系列冤假错案。此外案件久拖不决、久侦未破。错案长期得不到纠正以及执行难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使得信访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办案能力欠缺

一些执法办案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办案能力差,在行政执法、案件侦查、起诉、审判与执行等各个环节由于原始证据采集不及时或不全,事实认定不清,责任划分不明,审理程序不合法,使用法律不当,处理判决有误,造成执法过错与过失以及案件瑕疵。

3、有错不纠

个别执法人员明知案件处理不当、有误,但怕揭短亮丑,影响单位形象,不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严格依法办事,而是蒙骗搪塞群众,更有甚者,为了树立执法权威,以法压人,以权压人,一错再错,对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进行打击报复。

(二)现实客观因素是重要原因

1、信访成本低,解决问题快

信访人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对于一些涉法案件,通过司法途径,难以支付高昂的律师费与诉讼费。

2、情理法冲突,处理难度大

有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错综复杂,于法不据,目前根本无条件,无法处理。特别是“文革”期间被平反昭雪的案子,现在要求国家赔偿,支付劳动改造期间的劳动报酬。

3、穷尽法律手段与程序,申诉上访成唯一出路

有相当一部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因信访人已通过行政复议、民事或行政诉讼等手段,通过一审、二审、重审、再审等程序,当事人仍对相关处理意见不满意或不服法院判决、不认罪伏法,抱着申张正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当事人只有通过向上级相关部门或领导多头写信进行申诉上访,造成一信多投、多访现象,形成信访骨头案、老案、沉积案。

(三)信访人观念认识上的因素是主要原因

1、唯官为上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形成了强烈的人治观念,部分信访人存在信上不信下,信官不信法的观念,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良信访思想。

2、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当事人缺乏正确的诉讼观念,而且由于其自身原因,当案件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存在差异时,为了其个人利益,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旦未获得满足,就走访途径。此外在农村以老年人为主,普遍是文化素质较低,法治意识差,无论是否有理总要求政府包揽。尽管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口头上火法律文书中已告之当事人相关事宜,但当事人放弃该项法律赋予的权利。有的涉法信访还没有进入法律诉讼程序,或没有穷尽法律手段或诉讼程序。

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畅通信访渠道

1、党委主导,部门配合

大多数信访案件并不是某个政法机关自身可以把问题解决好的,而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尤其是信访人的当地党委政府。

2、首长坐镇,定期接待

对于信访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应该立即解决。需要限期解决的需要研究后进行回复。对于限期答复,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3、反馈信息,下访寻访

及时发现了解信访信息,排查纠纷,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务必依法处理,维护群众利益

1、坚持执法为民

信访群众大多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待群众信访,要理解、要同情、要疏导,最终进行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在心里一定要装有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对当事人的信访事项,无论反映的情况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情理,都要真诚关注,及时进行办理。

2、强化接访技能

对于当事人要耐心细致地开展接待工作,缓解、消除当事人的对立与不信任情绪,尤其是对上访老户,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情相待,切忌简单粗暴,逐步提升适用法律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3、规范接待工作

专门设立群众来接待场所,并由有经验的同志负责日常接待工作,把“热情接待、热心服务、热诚倾听、热衷实效”作为接待群众来访的基本原则。

(三)严格依法办结,正确息诉罢访

1、严格办理

办理每一件信访案件,都要做到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合法适当。要严把事实与证据,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2、依法终结

处理信访问题,案案都要有结果,且要依法终结,终结的案件必须严格依法办理完毕,相关程序全部到位、合法。

3、息诉罢访

处理信访问题,不能以程序办结了事,还需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在息诉罢访上求实效,要依靠社会力量,促使息诉罢访,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尽量利用各种渠道已于适当救济,帮助解决信访人的具体困难。

参考文献:

[1]张文国.试论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及其出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姜明安.改革信访制度创新我国纠纷与机制[J].中国党政千部论坛.2005,(5).[3]陈柏峰.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缠讼问题[J].中外法学,2004,(2).[4]王冬行.政伦理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硕士学位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5]许志红.行政人格的涵义及结构试析.理论观察,2006,(1):61—62

第五篇:企业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直接影响国家的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坏账损失的多少给企业形成了严重的包袱。坏帐的防范和管理就成了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坏账损失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减少坏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坏账损失,产生原因,对策

1、引言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确定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坏账损失的产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企业的正当利益受损,制约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利润。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就不能有效地周转,严重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使企业面临经营危机。

2、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

产生坏账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原因如下: 2.1企业内部原因 2.1.1企业经营者决策不当

企业经营者对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和掌控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经营决策可以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可是不当的经营决策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经营者在销售自己的商品时做出不当的决策,比如说恶意竞争,采用降价赊销的方式把商品大批销售出去,只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对市场,客户不详细了解,商品大部分卖出,货款却无法及时收回,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

2.1.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当

一般情况下,客户拖欠货款的时间越长,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坏账,造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没有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坏账损失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表现在:首先,企业中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其次,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制度。这些都是坏账损失产生的一部分原因。2.1.3销售合同内容不严谨

销售合同是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保证,具有法律效率。但是,如果销售合同内容不严谨,则会产生纠纷导致坏账的产生。2.1.4对客户信息及信用度调查了解不深

客户的资料对企业非常重要,而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则是企业能否及时收回货款的关键。企业的有些销售人员仅仅是通过听别人说对方的信用度如何来判断对方的诚信和支付能力,高估了对方的偿债能力,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方的信息及信用度就进行销售,盲目的作出判断,导致客户信息失真产生了坏账,并形成坏账损失。2.1.5赊销的方式及限额控制不当

企业或多或少都会选择赊销的销售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这对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市场来说意义重大。赊销是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但也是风险较大的销售手段,容易导致债务债权纠葛不清,造成坏账损失。另外,限额控制不当也会形 1 成坏账损失,过大的限额额度会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提高坏账产生的可能性。2.1.6企业自身的商品质量不过关引起纠纷导致坏账损失的产生

企业销售商品给客户,客户在接收货物的时候必定会验货,如果客户在验货的时候发现商品的质量不过关而拒绝接货付款,双方因为这一问题互不相让,相互僵持,日积月累形成坏账,最后产生坏账损失。2.2企业外部原因 2.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买方企业破产倒闭是不可预知的,是卖方无法控制的,这个原因导致的坏账损失无法弥补,对企业影响也十分重大。2.2.2不良竞争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来自企业外部的竞争复杂频繁,有些竞争是良性的,但不良的竞争在一些企业也必不可少的出现。企业出现不良竞争对自身,对对方都具有破坏性的危害。不良的竞争导致的坏账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

3、减少坏账损失的对策

企业产生了坏账,减少坏账损失就迫在眉睫,减少坏账损失的对策也有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

3.1制定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决策至关重要,经营者应根据市场行情,经常深入最底层的市场了解情况,对本企业的运作了如指掌,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合法有效的经营决策。3.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出现之后,对其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如果对方的信用度太低,虽然增加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增大,但会因对方拒付而造成坏账损失。对超过约定期限尚未归还的各项应收账款,要采用不同的催账手段,尽可能避免坏账损失的产生,如果实在是催收无望,可通过法律程序向对方提出偿还债务的诉讼。

3.3加强销售合同的严谨程度

在销售业务发生,双方要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补充合同知识是必须的,对合同的内容要仔细认真的审阅,特别是合同中的附注及角落部分,确定无误之后方可与对方签订。3.4对客户的资信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与客户进行赊销业务往来前,企业应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情况,详细登记客户的组织结构,负责人,地址,工商登记号,注册资金,职工数量,税务登记证号等情况,了解该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资金周转率,资金管理能力,现金流量情况等,适当查阅和分析客户的近期会计报表,根据报表分析出该客户的偿债能力合理预测客户的偿债能力后,才能做出是否同意赊销这一决定。3.5制定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

赊销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所冒的风险也比较大,收回坏账减少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制定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销售货物之前就应该制定好一系列的赊销制度,比如说对方的赊销数额比较巨大,企业就应该严谨赊销 2 制度,采用分期赊销,收款再销售的方式,降低,分散赊销的风险,如果说赊销数额不是很大,则可以适当放松赊销制度,但不是绝对任意的放松。建立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还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数额,减少企业的资金流出。3.6提高企业自身商品的质量

企业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如何让自己的商品更多的销售出去,提高企业自身商品的质量很关键。企业自身的商品质量很好,双方交易验货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产生纠纷,买方就算想要赖账也找不到借口,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商品的知名度,还可以让心存不良居心的买方无机可趁。3.7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

商品销售出去,企业不能高枕无忧,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也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指派专门的部门人员对已经销售商品的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比如说,一个

客户购买了商品,货款仍然没有收回,企业指定的专门人员部门就应该按时对该客户进行资信了解,如果得知客户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的时候就要及时做出催收的措施,以防客户有钱不还。

3.8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

在企业的内外部建立奖惩制度也是收回坏账,减少坏账损失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内部,商品销售出去,货款没有收到,内部工作人员大多都没有忧虑意识,觉得这是企业经营者的事,事不关己。对内部人员施行奖惩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忧患意识,把责任落实到户,制度一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员工收回了货款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超过期限就可以适当的处罚,赏罚分明。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就是指给客户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及时付款的客户给与奖励,对于三番五次的拖延货款的客户则可以通过协商,协商不成功的还可以委托讨债公司以法律,舆论,政策,信誉的合法方式,采用一系列超常手段,如公开揭露债务人赖账事实,在合法范围内促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并要宽严相济,将坏账损失尽可能减少。3.9分析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要有市场,就必然存在竞争。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上,还表现在销售方式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是不断在商品质量过关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从而使商品价格降低,提高企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让客户对企业自身的商品充满信心,为下一次合作提供可能性。

3.10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抗风险能力代表一个企业承受能力的大小,在市场经济如此发展迅速,变幻莫测的今天,企业抗风险能力如果很差,倒闭破产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的措施有:1,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要时常注意债务风险,所谓债务风险就是债权人在法律保护范围内面临的债权风险。时常关注债权的变动,防止不法侵害的事情发生。2,建立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加强内部员工对各项业务的控制力度,做到防范于未然。3,加强企业运作的严谨程度,就是严格上下管理,使企业做到井井有条。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坏账损失发生的概率,把企业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总之,坏账损失是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的经济损失,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有效管理,是杜绝坏账损失的根本途径参考文献

[1]赵俊山.坏账损失的原因及对策【M】.现代商业.[2]唐美林.对坏账损失处理的建议【J】.上海会计,1995,(12)[3]刘坚.试论坏账损失及其对策【J】.建筑机械,2005 4

下载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型时期非制度化信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姚蕴蕴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

    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健康发展......

    南昌三中调查报告——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南昌三中小组 教育调查报告 院系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2008级调查人员 冯宇、李应龙、胡秀娟、刘楚刘洋、程燕春、周朝卫、刘栋调查时间 2011年......

    浅析四风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以全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突破口的作风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党内作风问题表现多样、成因复杂,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

    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精选多篇]

    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双差生产生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差生、因素、信心、鼓励、激励 双差生已经成为学习有困难、纪律上调皮......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就医时的法律观念也逐渐增强,促使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

    浅谈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山西兴华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姓专名: 业: 学习形式: 层次: 指导教师: 教学地点: 目录 摘要: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