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龙乡信访工作业务规程
黄龙乡信访工作业务规程
2011.09.20
一、接待群众来访
接待群众来访(简称“接访”),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登记。对来访群众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来访时间、来访人数、主要诉求等要如实详细记载,备查备用。
二、接谈。接访人与来访群众座谈,听取来访人反映问题和诉求,对合理诉求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办理;对不合理诉求要对来访人进行政策、法律宣传和解释,必要时还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接访人应当做到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滥发脾气和随意表态等,防止矛盾激化。
三、交办。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应当及时转有关部门办理。“交办”可视其情况采取当面交办、电话交办或书面交办等方式,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应报送有关领导批示,再按领导批示交办。
二、阅处群众来信
群众来信(包括网上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登记。对群众来信要按照群众来访登记方式进行登记。同时,帖附《群众来信阅处签》,及时呈送领导阅批。
二、转办。按照领导阅批意见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或负责-1-
人办理。
三、回复。信访事项办结后,应按照“信访事项的办理”中有关要求回复信访人。
处理群众来信须当注意下列问题:
(一)群众的来信要妥善保管,不能随意搁置。
(二)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三)未经信访人同意,不得复制信访人信访信件。
三、信访事项的受理
一、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姓名、地址不清的除外)。
二、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三、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对下列来访事项不予受理:
(一)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
(二)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
定途径解决的;
(三)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 对下列来访事项不再受理:
(一)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已经复核结案的;
(二)来访人不服处理、复查意见,又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四、信访事项的办理
信访事项决定受理后,应落实单位或人员具体承办。信访事项的办理一般包括调查、研判、作出处理意见、回复信访人、落实处理意见等工作环节。
一、调查。承办单位或承办人应当对信访事项组织调查(参与调查人数应不少于2人),重大的、复杂的、疑难的信访事项要形成《×××信访事项的调查报告》,及时报送有关领导阅处。调查报告一般应包括信访人基本情况、信访事项的核实情况、信访事项的处理建议等内容。
二、研判。对重大的、复杂的、疑难的信访事项要召开信访联席会议或听证会进行研判,对问题的诱因、症结、处理方案集体“会诊”、集体“处方”,达成共识,形成处理意见。
三、回复。信访事项的回复可分为口头回复和书面回复两种,不论哪种回复方式都要做到有案可查。一般性问题可采用口头回复方式答复;比较复杂、疑难的或信访人要求书
面回复的,应当书面回复。回复文书基本内容如下:
(一)标题。载明办理机关和事由,如“×××乡人民政府关于×××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
(二)主送单位。载明“×××同志”或“×××等同志”,即信访人。主送单位并不是交(转)办单位。
(三)正文。载明信访人基本情况、信访事项的调查核实情况、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出的处理意见等等。
(四)结束语。载明信访人对处理意见不服的“救济”渠道,即告知信访人还可以怎么办。例:“若你对本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自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包括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复查”等等。
(五)发文日期。载明发文日期和加盖印章。
(六)抄送单位。一般应抄送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含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上级信访工作机构和相关部门。
四、落实。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作出后,不能仅停留在纸上,承办单位应按照“处理意见”抓落实,促成“案结事了”和信访人息诉罢访。
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第二篇:黄龙乡关于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意见征求稿)
中共元坝区黄龙乡委员会
元坝区黄龙乡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意见征求稿)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乡信访工作的领导,促进信访稳定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全乡信访工作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现就信访工作制度,制定如下意见:
一、实行信访工作党政领导责任制
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全乡信访工作主要负责人;村级信访工作主要负责人为联系村的科级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乡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负总责。乡维稳办具体负责信访工作的调研督导协调工作。
二、实行信访工作组织网络建设规范制
重点抓好“一员、一平台、一中心”建设。“一员”即各村支部书记为信访信息员,负责本村信访问题的排查和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及时协调化解有关矛盾问题,实现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向基层延伸。“一平台”,即把乡维稳办作为及时掌握基层稳定情况、妥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的社会平台,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中心”,即乡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乡维稳办),及时把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上访隐患分解到乡有关单位部门、管区、村。
三、实行领导公开接访和定期下访长效制
乡所有党政成员按照值班顺序,在指定接访地点实行公开接访,所分管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接访,群众信访涉及到谁的部门由谁出面答复释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归口办理、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实行接待办理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下访制度。乡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分管工作,带着问题有重点深入基层,开展下访活动,帮助基层群众切实解决信访稳定的实际问题,实地了解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协调化解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四、实行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制
乡各部门、村对信访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力争做到“四无”,即无越级集体上访,无进京赴省到市重复上访,无信访老户,无丢丑滋事事件发生。对各部门、村内出现1起到市级以上集体访的,予以通报批评,出现2起的,予以黄牌警告,出现3起的,一票否决;对信息报送不及时或漏报、瞒报的,按信访考核细则规定予以扣分;对因漏报、迟报、瞒报发生越级集体访的,一次给予通报并扣分,两次给予黄牌警告,三次予以一票否决;对因漏报、迟报、瞒报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一票否决。一般信访案件的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中央和省、市、区交办的重点案件、上访老户、写信大户结案率低于90%,结案率低于90%的,予以一票否决。
五、实行信访隐患排查台帐制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范围是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要按照定期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经常性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乡、村”二级信访隐患网络建设。各级各部门要随时排查隐患,上报信访隐患信息;要增强信访敏锐性和超前防范意识,提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及时发现并上报信访苗头,以便各级信访部门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做好解释稳控工作;乡维稳办要根据各部门、村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将情况报至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各级“两会”、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做到随时发现隐患随时上报,绝不能迟报、漏报、瞒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要逐案逐人逐项登记建档并建立台帐,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明确解决时限。
六、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
对重点难点信访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越级上访的案件、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案件,实行乡级领导包案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该部门、单位、村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包案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乡级领导在接到包案通知后,要亲自听取有关责任单位的汇报,组织研究制定调处方案,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案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如因情况复杂疑难,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的理由。案件办结后,责任单位要及时写出结案报告报包案领导,并书面告知信访人,确保“案结事了”。
七、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每月定期排查信访隐患,将排查出的问题和信访案件处结情况实施一月一通报。
八、实行信访问题分级归口负责制
根据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属于乡、乡级部门的案件由乡、乡级部门负责解决;属于村、企事业单位的案件由村、企事业单位负责解决,确保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严格落实部门、村的责任,出现上访问题,包案领导、责任部门、村主要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上访地点并做好解释稳控工作,出现到区级以上信访部门上访的,一律由责任单位出钱、出车,相关责任人员带队接访。
九、实行劝返上访人员责任制
对于正常上访,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予以接待和处理。凡发生到区到市5人及以上集体访,所在村的负责人要在30分钟内赶赴现场;对人数较多、重大疑难上访问题的,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乡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接待上访群众。
十、实行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稳控责任制
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等敏感时期,对重点上访人员的稳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各部门、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稳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信访问题隐患排查力度,落实稳控责任,强化稳控措施,24小时对其进行监控,全力将重点人员稳控在本辖区内,确保在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不发生任何问题。对稳控期间出现非正常上访或重复访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十一、实行信访责任倒查制
对出现的集体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特别是丢丑滋事事件,实行逐级责任倒查。按照《信访条例》,中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凡是被黄牌警告的部门、村由乡主要领导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凡是被一票否决的部门、村取消年终评先树优资格;凡是发生滋事丢丑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由乡纪委、监察室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加大对违法上访人员的打击力度
要教育上访人必须依法上访,自觉维护信访秩序。上访人在上访过程中,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的,围堵、冲击国家机关的,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的;侮辱、殴打、威胁机关工作人员或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正常上访、无理缠访闹访和衅滋事的上访人员,公安部门要收集、相关证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2010年3月3日
第三篇:业务经办规程
业务经办规程
一、养老保险登记
登记内容: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等。
登记受理:养老保险登记业务由“单位参保登记岗”和“人员参保登记岗”负责。
㈠参保登记
管理。养老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受理本行政辖区内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业务。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缴费单位在县(区)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登记。因特殊原因需跨地区进行养老保险登记的业务,由上一级经办机构审批。
申请。缴费单位或灵活就业人员申请养老保险登记时,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员应一次告知须提供的有关资料或证件。缴费单位申请养老保险登记,应提交书面申请,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陕西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情况表》,并提供以下证件资料:
⒈工商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其复印件; 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其复印件;
⒊法人(雇主)资格证明及身份证号码及其复印件; ⒋参保人员基础资料名册。
无工商营业执照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为编制外人员参保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登记时,应提
交事业法人登记证或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件。
缴费单位申请参保登记,中心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派出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其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实地考察,确认企业有“正常生产经营能力”与“持续缴费和补缴费能力”后,填写《陕西省养老保险登记实地考察情况表》,报业务办公会审批。
灵活就业人员申请养老保险登记,填报《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登记表》,并提供以下证件资料:
⒈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
⒉登记前曾在其他统筹地参保的,提供原参保地经办机构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表》;
⒊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提供相关证明; ⒋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照片3张。
审查。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资格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⒈申请人提供的证件资料是否齐全合法有效;
⒉缴费单位生产经营能力、营业场所、劳动关系、职工档案等情况是否真实齐全。
发证。对缴费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登记申请,中心参保登记岗应当及时受理,并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缴费单位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灵活就业人员发给《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手册》。不符合规定的,申明不能进行养老保险登记的原因和依据。
建立参保在职人员数据库。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员根据缴费单位或灵活就业人员填报的参保信息,按照《陕西省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规范标准》等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录入,建立参保在职人员数据库,并按照《陕西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档案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留存相关资料备案。
㈡变更登记
申请。缴费单位的以下养老保险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依法向原养老保险登记经办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并提供变更事项的相关证明,办理变更养老保险登记: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单位类型;组织机构统一代码;主管部门或总机构、隶属关系;开户银行及账号等。
审核。参保登记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填报的《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和提供的变更事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信息变更。经审核同意缴费单位登记事项变更,如涉及养老保险登记证内容,经办机构应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并收回原证,由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员变更计算机系统相关信息,并留存《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及有关证件和资料复印件备查。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社会保险登记变更业务办理。
㈢注销登记
申请。缴费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消、合并等情形,应依法向
原养老保险登记经办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并提供以下证明资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通知或法院裁定企业破产等法律文书;单位主管部门批准解散、撤消的有关文件等。
整建制转移的,向原登记经办机构申请养老保险登记注销,在新登记地经办机构重新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审核。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填报的《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和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审核。中心内设相关岗位应认真审核缴费单位在政策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未尽事宜,分管领导根据审核情况,在《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签署审核意见,报中心主任审批。
注销和归档。中心主任审批准予注销的,由相关岗位对个人账户记录和离退休人员待遇支付等业务进行处理。参保登记岗位工作人收回《社会保险登记证》,在计算机系统进行注销处理,并留存有关档案资料。
中心参保登记岗应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养老保险登记注销业务办理。
㈣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
受理。中心每两年对缴费单位进行一次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年检时间一般确定为1—4月。年检可与缴费基数申报、书面稽核工作结合进行,由个人账户岗和内审稽核岗联合办理。
审核。工作人员审查缴费单位提交的《陕西省养老保险验证年检
登记表》及相关资料,并就有关内容与计算机数据对比审核。年检内容包括:
⒈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变更登记、上次验证等情况; ⒉参保及缴费人数增减变化情况;
⒊缴费工资申报、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 ⒋单位代扣代缴个人养老保险费情况等。
验证、换证。年检通过后,中心办公室在《社会保险登记证》上加注核验标记或印章,10年期满予以换证。
补证。缴费单位因遗失、不可抗力毁损等原因,申请重新补办《社会保险登记证》时,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心相关岗位审核同意后,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并留存参保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
《社会保险登记证》验证、换证、补证业务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
二、养老保险基金征缴
基金征缴包括缴费基数申报、缴费基数核定、征缴结算、欠费补缴等环节。
业务受理: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业务由“单位基金征缴岗”或“个人基金征缴岗”、“财务基金结算岗”负责。
㈠缴费基数申报
申报受理。缴费单位每年年初向单位基金征缴岗申报当年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并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汇总表》和《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个人缴费基数申报表》,同时提供以下
资料:
⒈劳动工资统计报表、职工工资收入统计台账和工资基金手册、工资发放表;
⒉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核算的应付工资总账、明细账;
⒊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出具的对缴费基数已向职工公示或经职工签字认可的书面证明。
缴费单位工资总额构成遵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1999]1号令)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险中心函[2006]60号)等有关规定;每年初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未公布前或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暂按其上月缴费基数的110%确定应缴数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后进行调整。
基数审核。基金征缴岗位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提供资料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审核缴费工资总额、缴费人数、个人缴费基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核后在《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汇总表》上填写意见,报复核岗复核,并经分管领导审批。
数据录入。缴费单位缴费人数和基数确定后,由缴费申报岗位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报复核岗复核,并留存申报资料,定期归档。
数据启用。数据录入后,由分管领导在信息系统中对录入基数进行“启用”操作。
㈡缴费核定
缴费基数审核。缴费基数核定实行“年基数法”与“月基数法”相结合办法。每年年初,中心基金征缴岗对缴费单位缴费人数、个人缴费基数和单位缴费基数进行审核确定,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缴费单位人员增减变化按月相应核增核减单位缴费基数。最后报复核岗复核,并经分管领导审批。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根据其选择,可按照月、季、半年、年核定,并填报《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缴费申报表》。最后报复核岗复核,并经分管领导审批。
每月10日前,基金征缴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年初缴费基数申报情况及缴费单位填报的《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增减变化情况表》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缴费核定”操作,核算缴费单位或灵活就业人员当期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金额,打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通知单》,通知缴费单位或个人在指定机构缴费。
缓缴养老保险费的,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逾期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规定收取利息和滞纳金。
数据传递。缴费申报核定结束后,基金征缴岗位工作人员根据缴费核定结果,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所有参保单位的缴费核定情况汇总生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在每月25日前传递给养老保险费征收部门。
㈢征缴结算
基金结算岗位工作人员每月底前依据养老保险费征收部门传递的结算票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当期缴费进行结算。实际缴费额大于核
定缴费额或与核定缴费额一致的,进行结算记账;实际缴费额小于核定缴费额的,记为“待转基金”,暂不记入个人账户,通知并协助缴费单位或个人查明原因,进行更正或调整。
结算完毕,对结算票据进行统计汇总,查明未到票据情况,并与养老保险费征收部门核对解决。
㈣欠费补缴
欠费补缴条件。分单位补费和个人补费两种情况。
⒈单位补费:新参保单位最早可从1993年1月1日起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1993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单位,从其办理登记注册之月起补缴养老保险费。
⒉个人补费:参保单位中未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漏保职工,由单位提出参保申请,经办机构审查确认后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手续;劳动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的未参保单位中未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补费,其单位应先办理养老保险登记手续;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报省社会保障局审批。
个人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时限,从职工与单位建立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之月起,到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之月止,其中,固定工最早可补缴至1993年1月;劳动合同制工人最早可补缴至1986年10月。
资格审查。基金征缴岗位工作人员依据不同情况进行资格审查。⒈参保单位职工补费。由其所在单位向中心单位基金征缴岗提交书面申请,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账户)补缴单》和《陕西省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情况表》并提供本人档案、劳动合同、工资
发放表册等相关证明,由基金征缴岗工作人员审核,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县(区)经办机构办理漏保职工补费业务,须报市级经办机构审批。
⒉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申请补缴在原单位期间的欠费,由原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填报《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单》并提供本人档案及解除关系协议书,由基金征缴岗工作人员审核,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
⒊已参保单位补缴以前或月度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时,由由基金征缴岗工作人员审核,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
补费核算。经审核同意补缴的,由基金征缴岗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核算补费金额,打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通知单》,通知缴费单位或个人在当月月底之前将补费金额缴纳至经办机构设立的“特种结算户”。
结算。基金结算岗工作人员依据补费缴纳凭证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结算。
三、个人账户管理
个人账户管理包括个人账户记录、维护、养老保险关系转出、转入、在职人员退费、档案信息变更等环节。
业务受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由“个人账户岗”、“财务会计岗”和“复核岗”负责。
㈠养老保险关系转出
申请。参保人员转出养老保险关系,由其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填写《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介绍信》到经办机构申请办理。
跨统筹范围转出,应提供转入地经办机构同意转入证明、开户银行名称、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全称、账号。
审核。缴费申报岗位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核,查阅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记录,核实个人账户记载。若有欠费情况的,原则要求补清欠费后转移。
转移办理。参保人员统筹范围内转出,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缴费申报岗位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同范围内转出”操作。转移完毕后,由经办机构开具转出凭证。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出,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档案的同时,转移个人账户基金。缴费申报岗位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跨统筹范围转出”操作,打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并提供当地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及缴费、记账比例。财务部门对转移资料复核后办理转移个人账户基金。
㈡养老保险关系转入
申请。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入,由其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携带转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和转出地历年职工平均工资及
缴费、记账比例等资料在缴费申报岗位办理。
统筹范围内转入,提供缴费单位同意转入证明和转出地经办机构开具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出凭证。
审核。个人账户岗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核。
跨统筹范围转入时,财务会计岗对转移基金到账情况进行确认。数据录入。统筹范围内转入,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信息“确认”,并根据需要对转入数据资料进行录入。
跨统筹范围转入,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在财务会计岗确认转移基金到账后,依据转出经办机构出具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和转出地历年职工平均工资及缴费、记账比例等,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个人账户信息。
㈢在职退费
条件要求。参保缴费的在职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有以下情况可申请办理养老保险费退费:死亡、出国(境)、重复参保缴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多缴纳养老保险费等。
申请。在职退费业务由参保人员或其继承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由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在中心个人账户岗审核办理。
资料审核。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对有关资料进行审核:
⒈参保人员死亡的,提供有效的死亡证明; ⒉出国定居的,提供出国(境)有关证明;
⒊重复参保缴费的,提供参保单位书面报告和重复缴费期间相关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出示缴费证明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核定单》;
⒋超过退休年龄继续缴费人员申请退费的,提供书面退费申请及缴费证明;
⒌政策范围内个人退保,提交退保书面申请和有关证明。退费金额计算。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对退费申请资料审核后,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相关业务操作,打印《个人账户一次性处理审批表》(超过退休年龄继续缴费人员申请退费的,打印《迟退多缴人员个人账户处理单》),交申请单位填写相关内容,并签署初步意见,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
财务结算。财务会计岗依据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的《个人账户一次性处理审批表》或《迟退多缴人员个人账户处理单》进行付款结算,将有关退付费用拨到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账户,由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向申请人退付。
㈣在职档案信息变更
申请。参保人员档案信息发生变更,由其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向中心构个人账户岗提出更改申请,填写《陕西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更正审核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由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审核后提出初步意见。
审批。复核岗对个人账户变更情况进行复核,并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更正审核表》上签署意见。更改内容不影响参保人员退休时待遇计算的,由复核岗审批;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缴费记录、缴费基数等影响计算退休待遇的重要信息更改,报分管领导审批。
信息修改。个人账户岗工作人员根据复核岗或分管领导签署的审批意见,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相关信息变更的操作。在职人员重要信息更改根据需要报省社会保障局审批备案。
四、基本养老金核算
业务受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算业务由“待遇核算岗”和“复核岗”负责受理。
申请。参保人员到达国家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后,由其所在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携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加盖条章的《陕西省职工退休审批表》和《陕西省提高基础养老金申报审批表》,向中心退休待遇核算岗申请办理基本养老金核算业务。
资格审核。待遇核算岗工作人员负责对《陕西省职工退休审批表》中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工资、建立个人账户时间、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及月基本养老金标准进行审核;对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特殊工种记录等内容,依据数据库资料进行对比复核,有差异的,及时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共同复核确定。
待遇计算。待遇核算岗工作人员依据退休申报人员最终确定的个人信息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加盖条章的《陕西省职工退休审批表》,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待遇核算的操作。对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计算出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和1.5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复核。复核岗对待遇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退休确认。复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再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由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退休确认”操作。
时限要求。正常退休、因病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算业务,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完成;特殊工种人员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完成;政策性提前退休人员自受理之日起45日内完成。
五、基本养老金发放
基本养老金发放业务包括离退休(职)人员(以下简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日常发放(包括补贴、补助、护理费、冬季取暖费)、离退休人员增加、减少、基本养老金补发、一次性支付(抚恤金、丧葬费)、待遇调整、离退休人员信息变更等内容。
业务受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业务由“退休待遇发放岗”、“复核岗”和“财务岗”负责。
㈠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日常发放
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月通过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离休人员(包括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基本养老金在每月10日前发放;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在每月25日前发放;离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费在每年11月随基本养老金一同发放;离休人员每年加发的1—2个月基本养老金在次年1月发放。
㈡离退休人员增加
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于每月社会化发放之前,依据《离退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支付审批汇总表》上签署的拨付意见,在计算机系统对新退休(职)人员进行增加,同时进行“养老待遇支付”操作,打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开户通知单》,由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到银行、邮局等社会化发放机构办理基本养老金存折。
㈢离退休人员减少
申请。离退休死亡的,由所在单位或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持死亡证明,向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离退休人员减少业务。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对有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死亡时间”、“丧葬费金额”、“扣减金额”等信息,并录入计算机计算核对个人账户余额情况。
退费核算。审核无误后,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进行退休死亡及待遇支付操作,打印《离退休死亡支付审批表》,经离退休(职)人员所在单位或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签署意见,由复核岗复核后报送业务分管领导审批。
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出国定居的,如个人自愿申请放弃按月领取养老金权利,须提供个人申请及护照等出国定居证明,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审核后,按照平均余命年限(我省平均寿命按70周岁计算),以出国定居前12个月本人平均基本养老金数额为基数计算一次性结清费用金额,由由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
财务结算。财务岗收到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的《离退休死亡(出国定居放弃领取养老金)支付审批表》后,对有关金额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付款结算,并将有关退付费用拨付到离退休(职)人
员所在单位或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银行账户,由离退休(职)人员所在单位或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代发。离退休人员多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按规定扣回。
㈣基本养老金补发
符合以下条件,可对以前或月度养老金进行补发:
⒈因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延迟、退休审批或待遇核算延迟等原因造成新退休人员不能按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
⒉因退休待遇计算有误,重新确定了基本养老金的; ⒊退休待遇调整有误,进行了更正的; ⒋其他符合政策规定需要补发的情况。
申请补发基本养老金时,参保单位或托管档案的代理机构于每月社会化发放之前向经办机构填报《陕西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发明细表》,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退休待遇发放岗位按规定程序办理。
㈤一次性支付
离退休人员一次性支付包括: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一次性支付的养老金、离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退休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余额、死亡离休人员抚恤金等。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或个人一次性支付申请及有关证明资料审核后,由复核岗复核,分管领导审批,通过离退休人员所属单位代发。
㈥待遇调整
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负责
为符合条件的参保离退休人员调整发放基本养老金或补贴、补助。
㈦发放汇总
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每月根据上月待遇支付记录、本月离退休人员增减变化情况以及待遇调整、待遇补发、扣减和一次性支付等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待遇支付操作,编制当月基本养老金待遇支付计划,生成发放数据,打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汇总表》,由复核岗复核签字。
财务岗对基本养老金待遇支付计划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并经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于每月15日之前将基本养老金发放数据送社会化发放机构。
㈧离退休人员信息变更
因经办机构错误录入、企业错误填报等原因,需要更改离退休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不影响基本养老金标准的信息时,由参保单位填写《陕西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料更改表》,并出示需要更改人员的档案资料、身份证、退休(职)审批表等原始证明,由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审核,复核岗复核,并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更改。
因“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信息变更需要重新核算或调整基本养老金时,缴费单位填报《陕西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革命工作及缴费年限更改审批表》,并提供有关证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由退休待遇发放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更改。
因更改出生时间和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引起基本养老金标准改变 的,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照批准文件明确的时间执行;未作明确的,从审批机关批准更改的次月起执行。
离退休人员重要信息更改,根据需要报省社会保障局审批备案。
第四篇: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和推进我乡的信访工作,整合信访工作资源,促进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乡特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在xx乡党员代表大会和xx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联席会议由乡信访工作分管领导、各股、站、所二级机构负责人以及信访部门负责人组成。
分管领导召集主持联席会议。三、联席会议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会议。
召开联席会议应当在会议召开前三天通知与会成员。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应按时出席会议,不得无故缺席。四、联席会议特邀纪检委、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为参加会议单位。
特邀单位分管领导为参加会议的特邀成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有关单位,以及乡人大主席参加会议。
五、乡信访办为我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
六、联席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讨论我乡信访工作制度;听取信访办来信来访情况汇报;听取特邀单位、被邀请单位关于办理县信访局、县纪检委信访办及相关机构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处理进度情况的汇报;分析我乡信访工作形势,研究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确定信访工作任务,提出做好信访工作的意见;决定和通过我乡信访工作有关事项;提出下一次会议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
七、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的问题,力求在会议上形成协调和改进意见;重大问题须报乡党委会决定。
八、联席会议研究和讨论全乡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掌握和了解信访法规在全乡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信访法规在全乡得到全面实施。
九、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决定和通过的有关事项需要保密的,不得外传和泄露。
十、联席会议结束后,由信访办负责整理会议材料,经联席会议召集人审批,在10天内发至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和与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
第五篇:xx乡信访工作年终总结
洮砚乡2017年信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切实解决了群众关注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总结如下:
一、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活动情况。
年初,乡党委、政府印发了《领导干部接访活动实施方案》,乡机关、各村每个工作日安排一至两名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对重点群体、重点人主动约访、登门下访,主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接访过程中要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现场给予处理和解答,对一时解释不了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待研究后再作处理或答复。对于村上不能解决的案件,实行案件交办制度,由包片领导负责、包村干部参与会同村上共同化解。
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包村制度,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每个包片领导每周下村不少于3次,包村干部下村不少于2次,按照包问题处理、包督查、包责任追究、包办结时间的“四包”责任制,将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相挂钩,对下访领导接待受理的信访问题,从批办、协调、调处直到解决,一办到底。
二、领导重视信访工作情况。
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明确全乡信访工作党 1 委、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主体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筑牢稳控防线。探索并制定了信访维稳和安全工作的“四项制度、三道防线”(即矛盾纠纷周排查制度、信访周例会制度、信访督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是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相关站所是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二道防线,乡党委、乡政府一把手是信访维稳和安全工作的第三道防线),使我乡的信访维稳和安全工作制度化。同时,不断畅通信访诉求渠道,完善信访接待工作。各村、各单位配备了信访信息员,各村建立了信访工作站和民事调解室,各村民小组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构筑了乡、村、组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我乡严格执行“矛盾纠纷周排查”制度,每周对辖区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纠纷按归属地开展调解工作。各村牢固树立群众到访无小事的观念,调处好每一件纠纷,对调解成功的,做好回访工作;对调解不成的,耐心平息事态,告知双方依法办事,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 件,调解矛盾纠纷 件,调解成功 件,有效维护了全乡的和谐问题。
六、对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等情况。年初制定了应急预案,及时合理处置了各类应急事件。对于缠访户、上访老户越级上访的,按照县上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赶赴现场,采取得力措施将人带回。按照“人要接回,事要解决”和“息诉罢访”的工作要求,把人稳控在当地,按照疏导 2 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争取群众信任和理解防止矛盾激化。对于发生的突发性的群访事件,各村及时上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细致耐心劝导,做好思想工作,分流群访人员,并及时果断协调处理。
七、《信访条例》的贯彻、宣传以及引导和规范群众依法逐级上访情况。
我乡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制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的普及宣传,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中学习国家《信访条例》等有关法规政策;组织村民集体观看近期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违法上访事件的法制宣传教育片;在有重点信访问题的村,组织群众代表开展依法信访座谈;对老上访户进行“一对一”说服教育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开展依法治访的宣传教育。特别是今年国家信访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开展了广泛宣传,引导和规范群众依法逐级上访。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访基础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点提升化解群众矛盾的能力,力争将各类矛盾隐患化解于未然。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努力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