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2 14:3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第一篇: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指的是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而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绩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产权人考核项目建设、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监管制度以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效果。

一、国外研究概况 1.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首次提出了评价企业部门绩效的思想。随后,美国的杰克逊·马丁德尔(1950)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一时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利润最大化虽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应是唯一目标,它提出建立企业效绩的八项指标,到20世纪70年代,所用指标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多,但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杜邦公司于20世纪初期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最早由杜邦公司经理于1919年提出,它认为权益报酬率是所有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它进而可分解成若下层指标、由于它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财务分析中占据重要位置。

1961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组织在其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随后,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1965)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模型,这也是最早的信息化测评体系。直至现在,仍有不少学者依据这一模型对各国信息化程度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

1992年,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长戴维·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平衡积分卡的文章。在文中,他们首次提出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不能仅仅从企业的财务指标角度来进行,而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管理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综合的评价企业绩效。他们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化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吻合的问题,也解决了单纯看财务绩效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应用实践看,平衡积分卡方法关注了长远,忽略了短期的变化,而且对信息化到绩效的两步转化过程和效果缺乏清晰的评估。

2.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1)从结果剖面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信息化财务绩效评估方法。90年代后期,以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为主的投资回报(ROI)逐渐成为主流。以杜邦体系为代表的ROI考核体系由美国杜邦公司(1919)首创。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杜邦分析法将利润、总资产进行层层分解,从而系统科学比较全面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并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其核心思路是将信息化过程视为一个整体,信息化的投入无论如何一定会在企业经济效益或者满意度方面体现出来。按照信息化两步转化的理

论,这个方法只是仅仅量化出两步转化的最终结果。但信息化绩效的长期性和隐藏性对这种方法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因为很难从结果中分解出哪些是信息化带来的,哪些不是。

(2)从时点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信息化水平评估和信息化指数评估。美国的马克卢普教授(1962)在其发表的《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中首次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方法。马克·波拉特(1977)继承并扩展了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被称为“波拉特法”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评估某一时间点信息化的装备水平。核心的评价内容一般是以对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和普及率的测量为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而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则是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重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信息化水平评估在信息化建设的早期,对于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具有比较好的作用。但这种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方法还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般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需要依赖于标杆企业的建立,但实际上各个企业是相对差异性较强的,标杆企业信息化很难说明企业信息化的好坏,只能作为参考指标,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而应该更多地评估企业信息化自身建设的适合和满足度;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余企业信息化的自我改善关联不足,企业在完成水平评估后,仍然难以确定信息化改善的方向;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评估往往对由于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没有体现。

信息化指数由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教授(1965)提出,其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方法。但因为是指数,就需要在原始评估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要设定基年(也就是要与之比较的年份)。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进行评价。例如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从1966年开始,IDC每年都对全球5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信息社会指数”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被评估的55个国家(或地区)占全球GDP的97%和信息技术投入总额的99%。

(3)从过程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COBIT方法。

1996年,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下属的IT治理研究院(ITGI)发布并推广使用COBIT框架。2007年5月,ITGI发布了COBIT4.1,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落实到作业执行过程中,按照这些过程控制目标去检验信息化过程,能够检验信息化过程是否有效。COBIT4.1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IT治理执行概览、管理指南、框架、控制目标、IT治理实施指南、COBIT控制实践和IT确认指导。他们从满足管理层和董事会管理需要,满足经营及技术管理需要,满足具体进行治理、控制、安全保证的专业人员需求等三个层次帮助企业进行IT治理。COBIT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经营目标通过IT流程提供相关信息实现,每个IT流程又被分解为各项作业,各项作业经过对责任划分表的执行得以完成。同时,为了保证IT流程执行的有效性,必须对每一个IT流程设置相应的IT目标,IT目标由控制目标进行控制,经过控制结果测试的审核由成熟度模型及绩效测量的两个方式——绩效指标和结果测量进行衡量,其中控制目标是由控制实践实施并经过控制设计测试的审核如果单纯用这种方法评估信息化绩效,需要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认为合理的信息化过程,能够确保信息技术到最

终绩效的转化。然而,信息化转化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过程合理,其结果就合理。

二、国内研究概况

1.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2001年7月,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这个方案在按照指数法思路的基础上,综合了波拉特法等国际上主要的指标体系的优点,结合中国国情,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筛选,分别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六要素,将每个要素都分解为若干项具体指标,共计20项指标。

2002年10月,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这是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主要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唐志荣(2002)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2.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上,杨青峰(2006)提出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评价方法。他认为,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方法克服了水平评估只关注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化装备情况,转而关注这些装备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同时兼顾信息化转化能力。

杨青峰(2009)在《业务高管信息化领导力的16项修炼》中详细介绍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总共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通过评估和监测信息化应用对核心能力的提升的促进;其二,因为企业现在一般非常依赖信息化,考虑信息化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信息化治理和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其三,考虑信息化第二步转化,由企业核心能力到财务绩效的转化能力,主要反映在效率和规模上,以及对最终效果成本效益率的评估。

2013年,他在撰写出版的《信息化2.0+:云计算时代的信息化体系》一书中指出评价信息化2.0关键的四要素为:成本(Cost)、可用性(Availability)、效率(Efficiency)以及效用(Utility)。并把评价信息化2.0的方法命名为CAEU方法。在他看来,准确认识成本是评价信息化2.0价值的基础。信息化2.0的关键技术都导向TCO的降低,如果没有TCO的概念,企业可能就会对信息化2.0产生偏见,从而影响到它的推进。

三、研究现状的综合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无论从指标体系方面还是评价方法方面,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以往的理论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从管理意义上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

信息化的实施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的执行,而对于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也就必须衡量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反应情况。但从前文所述的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并未涉及到从管理意义上对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而从这个角度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绩效评价是十分有意义的。

2.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法的研究面临困难

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评价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信息技术评价复杂性的认识,为评价活动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可用工具,也使评价研究陷入“方法很多但好方法很少”的困境。国内外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发展至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处理评价活动的社会因素。缺乏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适当考察,不仅难以实现评价活动的合理组织,也无法控制评价过程中的组织偏见,进而影响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问题及研究 文献综述

毕 业 设 计(论 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40741703系别科学技术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

2011年1月7日

经营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有机遇;掌握了信息,就有发展。因此,对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的,因此,与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信息化现状之后的总结,提出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观念落后、受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缓慢、人才缺乏、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套环境限制、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不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分析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迅速传播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产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经济的有效组成。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合,形成信息产业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信息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信息采集、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进程。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现代企业提出“向管理要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景旗,宋贵侠.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

学,1999,(04),22-26

[2] 石钧,王盈楚.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07,(12),55-57

[3]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6

[4] 谭跃进.定量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出版社

[5] 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使用算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姜启源等.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吴皓.信息化如何带动企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11),105-109

[8] 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02),42-48

[9]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design and its commercial use, 2007

[10] Data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sing metadata acquired by ‘spyware’

第三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十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正从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KM(知识管理)转变,也就是说知识时代的企业再不是过去那种以单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即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知识管理。

中国学者顾乃康、余光胜[3]介绍企业知识理论时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决定能力。从知识的角度来讨论企业的异质性则表明,企业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异质性。进而有资源学派的观点: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租金的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知识。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1.国外知识管理现状简况。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最初起源于资源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又超越了资源学派的范围。资源学派强调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将知识看作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但这里的知识仅局限在流程知识、专利创新等。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将企业的基本活动整合到知识资本的运动中,认为企业是围绕知识运转的经济组织,通过知识的创造、使用和传播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企业价值。这样把企业看作是围绕知识运作的机构,重新研究传统管理理论关心的问题。

2.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简况。

国内对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国内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的内涵也要比信息管理的内涵丰富得多,信息管理仅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它只是对格式化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知识、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目前,在宏观方面侧重于探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中国的发展对策;而微观方面更多则是介绍国外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偏向知识的概念罗列、分类和转换框架描述等方面。其中也开始进行数据挖掘技术上的研究,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步骤及应用上也作了一定探讨。但总的来看,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评价系统,未能对知识管理的成效作很好的评价分析。

3.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询,与知识管理评价问题有某些相关的内容有:知识资源的量化:包括维度、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智力资本评估: 知识资本测度方法———巴克曼(Buckman)实验室是最早的少数几个认识到评估知识资本必要性的组织之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该组织将年利润的3.5%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成本,而将年利润都计入知识管理的利润,以此来度量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

目前,对知识资本具有影响力的评估模型当属埃德文森在Skandian公司主持设计的Skandian模型。Skandian模型采用111个指标,从财务、顾客、流程、更新和开发、人力因素等五个方面对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财务报表仅注重当期财务结果的弊端,强化了对组织内部过程的监测,从而使该模型不仅具有反映经营成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预警的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博士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企业竞争力测评。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分为两大类: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指标所反映的是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指标所反映的则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测评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潜在的技术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市场份额、人才竞争中的态势等因素。企业竞争力测评的指标在选取过程中采用以下原则:理论分析,专家设计;问卷调查,多数选择;运用磨合,不断完善。概括起来就是通过理论分析来构建它的基本框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把有关人员(主要是经营管理者)的经验集中起来,即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上来确定选取什么样的指标更好。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指标测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获得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黄立军从项目管理功能、通信与协作能力、智能代理功能、可维护性、安全性、护简便性、实用性、技术简单性、文档图书馆功能这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价研究。

二、研究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的目的意义

知识管理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但知识管理可以和企业战略、过程管理、面向客户的管理并存。它可以帮助企业把已经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而且知识管理最终只有和其他的企业活动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有效的。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即使企业已经有了正规的知识管理职能部门。很多其他的职能部门也可以成为潜在的支持来源: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帮助建立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帮助激励员工共享和使用知识;财务和会计部门可以帮助设计如何估价知识及管理它们的成本;其他的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提供特定领域的知识。在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参与的人越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如何,最终需要一个体系来进行检测,企业的组织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及知识系统成为检测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实践。要去精确定量及评判知识管理的绩效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但知识管理能外在地通过某些活动及能力体现出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外在的表现便是企业的竞争能力,既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稀缺、有价值、不可完全模仿与替代的资源,如技术、信息、知识和组织程序等;而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自身特性的、不易外涉的专有知识又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不可复制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在企业中,谁掌握了最新的知识,谁发明和创造了更新的知识,谁生产了包含更多知识的使用价值,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

此,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针对组织适应性、组织生存和竞争能力的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

知识对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有突出的贡献作用,很多学者和企业家在这点上已形成共识;绩效评价作为知识管理的必备环节,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相矛盾的是对知识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研究还不多见。原因在于:(1)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2)知识管理绩效涉及到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制度安排、激励机制、合作竞争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3)有些知识与非知识难以分辨,给绩效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知识的隐含性和复杂性意味着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是难于评估的,所以,建立一个有效、可靠的评价系统将是促使知识管理战略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外如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学者们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很多公司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测度企业知识管理状况。而在国内,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达尔尼夫指出度量和管理无形知识是困难的,因为知识及其效果并不容易精确度量,它们既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也不能反映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图表中。

对知识管理状况的评价研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为组织改进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Marce J.G.and Simon H.A.Organizations[M].Wiley,1958.[2]Penrose 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Wiley,1959.[3]余光胜.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知识理论[M].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4]维娜•艾利.知识的进化[M].刘民慧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5](英)安妮.布鲁金.智力资本——第三资源的应用与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6]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M].科学出版社,2002,(3).

第四篇: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摘要:本文讲述了企业信息的概念和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以及作用,用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中开展的实例,讲述如何开展企业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企业可能得到和利用的,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 部门。

4.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三、信息化的内容包括:

1.合理构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建立企业的总体数据库;

3.建立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4.建立Intranet(局域网),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接通Internet(互联网),获得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己信息资源。

四、企业信息化的作用1.企业信息化,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 科学化。

2.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 快速反应能力。

3.企业信息化,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 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4.企业信息化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 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五、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 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 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从宏观上而言,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带来: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3.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4.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

订单生产;

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从微观上看,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使用人员带来: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

术人才的脑力价值;

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所以说,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把企业的信息化当作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来抓。

七、案例分析

韶关钢铁集团公司(下称韶钢)创建于1966年,至1994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年产7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1995年后,广东省政府对韶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至2002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实现利润17亿元,实现社会贡献总额76亿元,上交国家财政21亿元。现在,韶钢已发展为一个年产250万吨钢规模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韶钢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崛起,在挑战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靠的是对思想观念、技术装备和管理体制的“三个脱胎换骨”,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是传统产业再显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运用现代手段改革,传统国企管理,不仅带来了效益、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引进了新的管理方式。

1.抓好基础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韶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工作比较扎实,首先就体现在抓好基础管理上。企业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l一是高层管理——实施战略管理,即对企业业务和资源在整体上的一种把握和控制,包括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和企业战略等。二是中层管理——实施业务管理中的具体设计、组织协调,决定了企业各种业务是否能有效开展。三是基层管理——实施对业务处理的过程管理。分布在基层管理中但又跨越三层管理,能够影响企业全局的管理活动和事务,就是基础管理。它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为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依据。因此,韶钢在管理思想上,十分重视基础管理;在工作部署上,不断强化基础管理。1994年,韶钢就进行了全面清产核资,初步摸清了企业家底,为组建股份公司奠定了基础;1997年,以不到3个月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集团公司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工作,并以股份公司设立为契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集团公司改造为现代化大企业集团;1998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了集团公司财务制度体系,建立起控制机制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机制;2000年,进一步进行清产核资,确定授权经营范围和考核基数;2001年,实施计量、物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和会计委派制度,理顺了计量、物资、财务管理流程,减少了管理环节,增加了基础管理透明度,加强了财务监控力度。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及时用信息化手滑过渡。韶钢从1995年实施会计电算化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源,经过与金蝶公司一起进行技术攻关,组织开发了通用历史数据移植接口程序,将韶钢的历史数据自动移植到新系统,实现了新旧系统数据的平滑过渡。利用K/3系统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历年的历史资料。在数据查询效率、方法和效果方面,均较旧系统有了质的提高。

2.韶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主要成效

韶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1985年便开始计算机的应用工作;1988年成立信息中心,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1998年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有22个子系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韶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90多公里光缆和160多公里双绞线的千兆三层网络,形成覆盖全公司每个工作点的高速信息办公网络和近万户家庭的职工小区宽带网络;由4台小型机和多台超级PC服务器构成的近千个工作站的信息平台;其软件系统架构为C/B/S三层结构,大型数据库ORACLE为网络数据库的平台。同时,还非常重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韶钢自身的力量,按照ERP的思想,开发了全新的22个子系统,即办公自动化(OA)系统、备件管理系统、工程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设备运行管理系统、质量检测判定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运输调度及货运管理系统、ISO质量体系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物资供应系统、钢坯管理系统以及物流网络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运用,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又和金蝶软件集团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应用了K/3网络财务系统,同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韶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取得了以下显著经济效益: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需要人们在理念和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只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第一要务出发,夯实基础、抓住关键、营造氛围、以人为本、脚踏实地的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韶钢就能在新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曾德新.谈谈对企业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下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信息资源,及时地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白酒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文献综述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酒行业除了要面临激烈的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还要迎接国内外酒类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中战胜......

    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论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合集]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

    企业信息化层次

    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

    企业信息化年终总结

    2011年XX电器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一、 软件二、硬件三、 具体说明 (1) VDM软件VDM从2010年实施至今已快两年,在这两年中,公司大分部所需文件基本经成熟,后期新建的文件相......

    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

    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 供应链管理软件SCM;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物流管理软件 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 企业物流管理软件 ;第四方物流管理软件;综合物流管理软件 物......

    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本站推荐)

    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智能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 规划概述 1.1 现状概述 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