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4: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

行唐一中孟志勇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通知从实现方法、硬件建设和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它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对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选题立足于我校的教学实际,依托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研究大环境,以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单元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行唐县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一个示范,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培养教师收集、甄别、整合、创新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推动行唐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加快行唐县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引领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之路。

《原电池》这一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夸张地说我们一天也不能离开电

池,但是教材中对电池的介绍仅限于基本原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满足学生的广泛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

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原电池》课程有机结合,建构这一教学单元的有效教学方式;

2、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3、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意识;

4、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5、丰富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原电池》教学单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2、《原电池》学习资源的建设;

3、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5、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6、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和应用研究。

课题的主要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在教师作用下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是“人”的整合,教师只有领会“整合”的精神实质、“身”入“整合”的探索过程,才能赋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鲜活的“生命”;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更深层次的作用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分层开展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课题的创新之处是:

1、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人”的作用;

2、以前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注重理论的阐述和发展,多是从学科教学的层面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为教学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依据。本课题立足于从化学教学的一个点进行突破,寻找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整合模式,并以点带面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摸

索一种可操作的整合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研究思路:以信息技术和原电池教学课程的整合方法为具体的研究和实施对象,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马宁、余胜泉)中所论述的课程整合的层次为理论支持,从低层次入手,逐步研究实现高层次的课程整合。即由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逐步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的较高层次。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有关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我校课题的具体研究实施当中。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首先组织学习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完成《电池》的专题网站建设,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整合设计方案。

研究内容 :探索在现有条件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课程整合:整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整合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如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如多媒体演示教学,网络课程; 将信息技术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分组教学、讨论、电子答疑等)。

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评价手段:在线考试、无纸化考试等。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学习阶段,从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分组学习和交流。学习内容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马宁 余胜泉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讲稿的学习

相关网络资源的收集和学习。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提高阶段:2007年3月 至2007年7月,分批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孙立军老师组织flash课件制作教师培训。

乔立杰老师负责网络资源搜索和收集技巧方法的培训。

孟志勇老师负责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要求的培训。完成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

王国旗老师负责《原电池》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准备,将大纲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分解成知识点,按照高中的教材和教学顺序贯通,进行教学整合的初步设计,集中到教研组进行讨论。

赵茹珍老师整理和原电池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课堂针对练习、单元测试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报告)

张桂芳老师负责编制调查提纲,对行唐县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对行唐县高中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寻找进一步提高的方法和途径。预期成果《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任务驱动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9月到2008年1月。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学科教学课件制作大赛和示范课活动,争取教科所专家到学校具体指导,派送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听课,交流。学习正定中学和辛集中学、辛集一中老师的先进经验。学科教师自选课题,进行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研究。

第四阶段:原电池教学设计和专题网站建设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

王国旗老师负责教学设计和实施,组织学科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提供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文稿,说课讨论。针对单元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形成课程。

乔立杰老师完成和完善自主测试网页的设计,配合课堂教学实验的实施。组织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学生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

王亚南老师和金栋老师组织完成原电池教学网站的设计。

第五阶段:理论总结和课题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

尹霞和范丽娟老师负责整理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完成结题论证和结题论文。

王国旗老师负责《原电池》教学单元的资料整理和教学设计,完成示范课教学交流和论证,使之成为化学组的校本课程。

五、实验条件: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建设和应用性研究。目前,学校已配备了230多台电脑,两个机房能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和网络教学实验研究,完善了校园网,接入互联网,新建了3个多媒体教室,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本课题的课题组长张连心是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多年从事电教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拥有一批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且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有近五十名教师已掌握交互型的课件制作技术,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试。教师们已经开始了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尝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习时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已成为教师的共识。

学校承担的《贫困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的研究》和《教师课堂语言的情感及作用》两个省级科研课题,及《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课型研究》等三个市级课题均已申请结题。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大都参与过上述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这些都为课题的开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办学理念、领导力量,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还是从学校的技术力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条件等方面来看,我们学校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合作承担起本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六、预期实验成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孟志勇)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调查报告(张桂芳)

原电池原理教学 课件(孟志勇)

原电池单元自主测试网页(乔立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赵茹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王国旗)

原电池专题网站(王亚男)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尹霞 范丽娟)

七、课题组成员:

人员结构:组长:张连心54

副组长:张振兴

成员:孟志勇39

赵茹珍34

张永军42

张桂芳39

王国旗28

金栋25

范立娟30

乔立杰29

尹霞31

王亚男26

教学副校长 科研处主任化学教师化学教师 化学教师生物教师 化学教师化学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网管中心

2006年5月48

第二篇: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简介

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简介

一、通辽物流园区服务系统功能及规划

1、基本服务功能:通辽集装箱中转、公—铁—海联运、门到门运输、一关三检、泊车、配载、仓储、理货、配送、包装、装卸搬运、信息服务、物流电子商务、物流车货全程GPS实时定位跟踪;

2、配套服务功能:货运代理、报关报检、车辆保养、修理、配件供应、整车销售、金融、保险、通讯、餐饮住宿、认证;

3、规划延伸功能:海关监管库、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工商、税务、货物调剂、多类种物资仓储、零担班线、物流相关技术研发、物流方案设计、物流咨询培训服务;

4、2012年-2015年近期物流规划

为实现通辽第一运输有限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集中精力建设。依托园区服务水平,与锦州港、大连港等集装箱口岸建立物流大通道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细化物流方案,制定可行性、科学性的物流流程规范,措施要慎密、得当,避免重复短途物流成本,形成安全、快捷、低耗、高效的物流运输模式,切实发挥出通辽物流园区的作用。①为实现通辽第一运输有限公司发展的近期发展目标,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集中精力建设:通辽物流园区物流仓储中心。项目计划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本项目建立现代化、高标准、规模化的物流仓储中心将满足客户在国标库、恒温库、智能库上的仓储需求,填补通辽市在国家级标准化仓储项目上的空白。

②整合红光大道以南,民航路西50000平方米土地,扩大建设现物流园区泊车场及配货站,以满足物流需求。

③在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西,通辽内陆港北,建设100亩运输陆港。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南开北联、承东接西、路港联运、通关达海的内陆中转口岸和陆港中枢。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东部区现代物流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通辽物流信息平台总体设计规划

1、现已具备:集装箱运输网络、物流货运信息配载网络(全国联网)、GPS卫星定位应用系统;

2、建设发展规划:集装箱中转站功能网络、航运交易网络、沿海陆路运输网络、物流商务网络、物流车辆信息网、物流仓储信息网、第三方物流业户信息、与交通运政政务网的对接;

3、运用3G试行开通通辽物流网与打造通辽物流物联网:

一是,运用3G功能开通通辽物流网,让用户足不出户即了解、掌握自己的货物运转情况,达到实时传递图像,确认与及时调度。

二是,随着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与步入试行阶段,我们将不失时机地摸索、探讨通辽物流物联网的实验试行运作,本着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开拓创新,积极做好通辽物流的大文章。

三、园区物流业务服务流程规范模式

1、国际物流→集装箱一关三检→公铁联运→通过俄罗斯、满州里口岸对接→实现进出口物流服务;

2、集装箱中转→提供通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集装箱门到门→门到港服务;

3、物流业业户入驻→提供商务用房租赁→物流配载信息网→组货配载、配送→外埠车主身份认证→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存车存货及车辆保养与修理→货物中转储运(存);

4、存车→住宿、餐饮→配载→配送→中转储运(存)→保养、修理、配件供应;

5、物流企业入驻→提供商务用房→提供物流信息配载→通过物流信息网组货配载→提供物资储运、包装、拼箱→物流费用结算;

6、物流费用结算实行一条龙服务即:为通辽物流园区用户统一配置有支付能力的“银联卡”、手持POS机,为物流企业用户创造安全、可靠、迅捷的物流费用结算新方式。

四、物流规划、方案、咨询、设计涵盖

1、提供集装箱运输业务咨询;

2、为工矿企业、生产、建设、原材料供应商等用户设计物流方案;

3、为第三方物流提供操作平台;

4、为物流企业制定配套项目规划;

5、提出资源整合方案;

6、物流供应链重组链接制定设计方案;

7、制定物流信息化方案及其设计;

8、物流信息化技术开发;

9、物流技术咨询培训服务;

五、物流服务方案案例(简述)

项目名称:内蒙古盐业总公司通辽市盐业分公司成品盐运输

物流配送承接企业:通辽市第一运输有限公司

运作流程:上述项目已经成功启动运作,并已获得显著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通辽市第一运输有限公司负责公路运输,达到安全、快速、低耗、高效的目的。

流程示意如下:

成品盐→装火车→卸火车→通辽集装箱中转站→通辽一运汽运→通辽市盐业分公司

六、企业信息化工作简述:

企业目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通辽物流信息配载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为代表,使得企业在开展建设与经营管理好物流园区,在通辽地区凸现了以物流信息化为标志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辽市第一运输有限公司争取到国家交通部、自治区交通厅二个项目,(GPS项目和信息平台项目),其中由交通厅申报、交通部批准立项,被列为交通部西部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的“地市级营运货车信息管理系统”(即GPS、GIS项目),该项目2004年实施建设,于2005年6月经交通部专家组鉴定、验收后交付我公司。目前该项目已经进行市场化运作;由内蒙古交通厅投资的通辽物流信息平台项目之一的通辽物流配载信息网络于2004年10月1日开通,2005年实现全国联网。

2005年启动的由交通部立项,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与哈工大信息研究所联合研发“一体化多式联运型物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依托通辽物流园区实施。

目前通辽物流园区已实现企业信息化功能包括:

1、为800余家第三方物流企业、配载业户及货站提供了通辽物流配载信息网提供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2、开展了GPS物流车辆实时监控(由园区GPS系统支撑)集装箱陆路运输、货运担班车、理货配送、仓储以及金融保险、通讯、电子商务等多功能配套的一站式服务;

3、四万平方米国标硬化停车场,实行IC卡刷卡计费,适合各类型车辆存放;

4、OA网络办公系统及电子单证管理系统。

通过几年来开发建设物流园区,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中枢,脱离信息化去搞物流,只能徘徊在过去的传统运输上,只有通过信息化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才可以使物流走上现代化、科学化轨道。因此,近两年来我们把建设物流园区的着重点放在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上,实践证明做为新兴的物流企业、做为为物流服务的综合物流园区,只有紧紧抓住核心竞争力,发扬光大它的特点所在,就找到、找准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第三篇: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原电池

一、概述

这是新课程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

当今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材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可以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原理的分析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判断方法(4)通过实际装置的判断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5)通过对自发反应的分析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归纳、呈现,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推理、归纳,从中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2)通过对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初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妙,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2)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3)了解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一学生正是15、16岁的年龄,求知欲很旺盛同时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可转化成其他形式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4、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设计的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等。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化学实验室

2.学习资源类型:课件、实验工具、视频实验 3.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情境:先是教师做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即产生了电流,因而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了同学们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亲手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问题情境:水果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一系列的问题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时刻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而不至于走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制作“番茄电池”(取一个熟透的番茄,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表相连,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学生好奇,有同学主动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并有一种想自己想来设计电池的想法。

设计意图: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高涨的学习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

学生:自己动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铜片、锌片一同插入稀硫酸中。

(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5)、在实验(4)的导线中接入电流表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明确分工,做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成因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2、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概念、实验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3、探究工作原理和电极的确定学生实验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铜与锌连到一起就会在铜和锌上同时看到气泡;有的学生问到为什么单独锌在稀硫酸中反应要比与铜连在一起反应慢;还有的同学提问题:电流从哪来,又到哪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电流产生的原因。

4、根据电流的产生判断电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的疑问,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自己得出来的要比教师讲出来的好得多。

(三)、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师PPT展示几套装置由学生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设计意图:探索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探究原电池的总反应及电极反应

教师PPT展示几套装置由学生书写总反应及电极反应

设计意图:探索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1)课堂提问(2)自己动手实验并总结 2.测试内容

(1)原电池的电极怎样判断(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式是怎样的?

八、帮助和总结

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原电池,同时请同学们再次查找相关资源,了解我国的能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设计意图:使知识进一步升华,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能加深对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四篇:原电池教学反思

对《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一课的教学反思

杜浪涛

电化学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都考,其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研究近年高考不难发现只要能快速准确的书写出电极反应式,则基本上就可以做对这类题目。现就《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这节复习课,反思如下:

1、思得:本课设计精巧,把考查点繁杂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密度大,却不失紧促,不显慌乱,条理清晰,注重把握电化学自身特点的同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突破口,揭示了电化学的精髓。

为了不让本课上得太“传统”,避免一言堂式的“穿串”,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情境。课堂包括以下环节:1.电化学学习策略简介;2.核心知识自主排查;3.交流讨论、质疑、释疑;4.总结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和步骤;5.自主完成精选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并板演;6.交流讨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强调重、难点、易错点;7.链接高考;8.总结归纳。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既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注重了学生真实的收获与成长。

2、思失:本堂课从教学设计到完成授课,都没有考虑到尖子生与学困生的问题。所以课堂效率如何,值得商榷!值得我思考的问题是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课堂上没有“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是认真准备出来的。

第五篇:《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

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陈少帅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原理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经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方程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阅读教材70页,解答电化学定义及电化学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本章知识点。

【播放视频】以塑料杯、铁钉、铜丝、白醋、二极管等生活中常见基本器材所做的有关原电池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二极管发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展示问题】

1、什么是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将原电池内容进行细分,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研究,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1-72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是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便之后的学习)【提问】什么是原电池

【学生回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追问】那么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了解。【实验探究一】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并通过讨论,进一步确定,活泼性较强的做负极,而活泼性较弱的做正极。【实验探究二】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电极必须插进电解质溶液中。【实验探究三】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必须要形成闭合回路。

【追问】通过以上实验,了解了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但是最根本的条件并没有探究到。提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是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所以产生了电流

【追问】电子为什么会定向移动,在化学学习中哪种化学反应能使电子定向移动?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由以上提问,可得出构成原电池的第四个条件: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种条件记忆两分钟,之后进行提问。【提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2、具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具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提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子的流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之后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负极:较活泼金属,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

【讲述】刚才讲解了有关原电池的定义、构成条件、各电极的反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形成网络,方便记忆与理解。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对基本的定义和专用名词进行记忆。【练习】判断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回答】ABEO可以形成原电池;CDFMN不能构成原电池。

【追问】CDFMN为什么不能构成原电池,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进一步复习巩固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结尾】展示原电池在以后学习中的应用,是学生对原电池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播放一段由橙子制造原电池的实验视频,寓教于乐,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学会用身边简单的生活原料来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板书】

电化学——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构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②必须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③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下载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原电池》教学整合实施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反应原理; 2. 掌握电极正负极的判断、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 3. 学习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4. 利用氧化还原反......

    原电池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3通......

    教学反思-原电池

    4.1 《原电池》教学反思 旬阳中学张金娟 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

    《原电池》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三步五环节”课堂教学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自学、对话、评价三个环节,打造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知识载体,以“共同体”为学习组织形式,突出......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付文磊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原电池的基础上来学习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主......

    存货盘点实施方案设计(最终定稿)

    存 货 盘点实施方案为了明确库存盘点方法,及时掌握公司各项原料、存货等仓储的准确数量,保证公司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盘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盘点目的及盘点范围:盘点......

    高效阅读实施方案设计[合集]

    2017-2018 白马一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初中学生实际状况出发,透过领悟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马玉梅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