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今天我们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技术培训班开班了。有关方面的同志要我和大家谈一谈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我想,谈教育信息化还是应该从根本谈起。先说说信息化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说说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那么再根据上述特点的要求,谈我们怎么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化。
“信息”两个字可以说是本世纪使用最频繁的两个字。十八世纪,代表这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工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十九世纪是原子论的发现;到了二十世纪,可以说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要属信息革命了。我们要推进信息化必须首先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我们使用的文本、音频、视频、管理等信息转变为由“0”和“1”两个数字表达的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反之又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语言转变为我们能看懂的文本、多媒体等信息。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把它简约成由“0与“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信息,而且这种表示的信息量是无限的。我们甚至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嵌入到[0,1]区间,这样一根信息棒上。“数字化”过程在现实中的实现要依赖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还是处在每秒几次、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是几万次,这个“数字化”过程的现实意义是不大的。但是,近一二十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大大提高,现在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钟达到13.6万亿次,这个速度多快!而且这个纪录很快又要被新的更快的速度打破。
信息化的第二个特点是“网络化”。将个体的计算机联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过去常常容易将数字化误认为是信息化。很多单位的办公室添置了计算机设备没有连通起来,仅仅起到了代替笔、纸的作用,给领导的报告也是打印出来的纸质的媒介,而不是电子媒介。因此,仅仅使用计算机还不是信息化,还必须将一个一个的计算机连通起来传递信息,即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化。计算机的网络化要依赖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是有很长的历史了。古代两个部落之间传递信息需要通过中间媒介来实现,比如燃火把,敲木棒。后来出现了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骑马传送信息。这些传递信息的方法都在当时的时代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传递的速度是很慢的。后来电话的诞生,传递的速度就快多了,容量也大多了。随着通讯技术信息发展,现在到了光纤通讯的时代。通过光纤将信息从这端发射到另一端去,一根光纤头发丝那么细,传输的容量是过去的几万倍、几十万倍,传输的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也非常快。
信息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信息资源化”。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化,还必须有信息的资源。“数字化”也是要将信息的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信息的资源,我们建立这样庞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就毫无用处。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使用资源,而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如果网络上的资源充足了,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资源点。就好比我们的图书馆,如果我写了一本书,要求很多很多的人都保存这本书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建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把书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地点上集中起来,大家都能借阅,提供资源共享,这就是图书馆。这种网络上的资源点,我们常称为信息资源中心或信息资源站点。它是我们能够享受到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的第四个特点是“虚拟现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是感觉物质的世界在认识中的映像,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映像是可以被数字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创造出来映像,就和人们感觉真实的映像一样。这种计算机创造出的映像,就叫做虚拟现实。比如电影泰坦尼克中的船的沉没,就是计算机虚拟的而不是人表演的。电视拍摄是最典型最简单的模拟,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全世界所有在电视机面前的人们都能同步感受到亲临事件现场的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光碟感觉到我所希望感觉到的东西。甚至可以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的清香模拟后传送给你。所以说,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感觉到整个地球越来越小,使人们的感知越来越大。
现在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一致认同二十世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微软就是几年功夫成为全世界首富,其他行业没法比。所以对于信息化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个论断:要实现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前面讲了宏观上的信息化,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
顾名思义,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是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将教师课件、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政务管理等通过数字化处理,计算机能够处理它,从而摆脱低效的人工操作,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当时他从事教学不用黑板,和学生有问有答,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后来才发展到用黑板教学,再发展到使用投影仪、幻灯机进行教学。现在又发展为多媒体教学。现在制约边远、偏僻地区的教育发展最头痛的问题是缺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面的教师不愿去,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穷乡僻壤的孩子享受不到和城里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条件。如果我们的远程教育发展起来了,通过建立卫星接收站点,把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各个学校教室,达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通互用。因此,教育的信息化是能够解决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的。采用信息的模拟性操作,开展课堂教学实验,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电力实验,突然拉闸造成的事故,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表现的,但通过虚拟拉闸环境,可以直观地从屏幕上看到我们无法以实验表现的虚拟现场。还有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很多报表,数据过去都是手工处理的,即效率低下,又费时费力,处理也不及时。发展了教育信息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省怎么实现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工程问题。工程需要决策、组织、协调,需要与实际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信息化特点,紧紧围绕我省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展开工程。根据上述信息化的描述,我们知道,计算机不等于信息化。现在我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一些学校都装备了计算机,但如果仅仅用来打打字,然后印出纸介的东西给人家改,人家在纸介上改了,再敲出来又打印成纸介质,这个过程只是参进了一个文字的数字化处理,根本谈不上信息化。如果你拿一个软盘来或者发个e-mail给人家,还是两者之间传来传去,也还没有形成资源的共享。如果把资源站点都建立起来,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既可以传来传去,也可以下载使用。同时很多工作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模拟,这样的“信息”才“化”起来了。
既然仅凭计算机硬件装备不能说明信息化建设水平,那么我们今后考核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标内容,除了人平计算机占有量指标外,一要看人均享受多少信息量。二要看有没有数字处理能力,有没有通讯手段。三要看资源开发效果。四要看有没有模拟环境的能力。总之,我们不能让一台台计算机变成无人问津的孤岛,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网上资源互通互用优势,让信息真正“化”起来。
下面,我结合我们湖南的问题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建设,必须要有高回报,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是高投入、低回报,就没有必要去建设。湖南处于中部地区,人口多、财政并不宽裕,与沿海没法比。但是是不是湖南就不能搞信息化建设呢?不是。那么,湖南要做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民信息化观念。通过建设全民信息化来使广大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给他带来的实惠,这就是高回报。过去,我们一些同志往往满足于局部信息技术建设的成就,比如大学的信息技术建设搞得差不多了,都上网了,就以为信息化了。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部位,除了大学外,任务最大,涉及面最大的是广大中小学,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这些地方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一条信息往往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落后的地区任其封闭下去的话永远是落后,如果让他们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就会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强烈欲望,从而实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二、要实现互联互通,在“通”字上下功夫。通过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很多学校都建成了自己的电脑教室和局域网,但彼此相对封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此下去,也发挥不了信息化应有的作用。信息化作用大,主要在能互联互通,相互作用。离开了互联互通,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根本意义。
三、要改变重硬件、轻软件、轻资源的片面认识,确立以资源建设为中心来引导软件、硬件配置的指导思想。过去,部分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就是配置几台计算机,不重视软件配置和资源建设,总认为,软件与资源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当然,有的学校也找到一些软件公司,象科利华、国之源做资源,但也是各自封闭在自己的那块“孤岛”上。我看到一所重点中学,花700万元建成的局域网没有什么东西可看,这样的投资不合算!目前,各级财政比较紧张,为了不因此贻误信息技术教育,通过采取向学生适度收费的方式,来补充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不足。大家都要精打细算,如何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回报。有些学校总希望硬件配置一步到位,我不反对,但要实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学
生享受到最基本的资源服务。比方喝酒,硬件好比酒杯,资源好比酒,只要有酒,拿什么东西喝都行。你钱少,而且钱得来不容易的话,就拿玻璃杯、纸杯喝也行;你有钱,就拿金杯喝,我也不反对。反正各取所需。我想,大家的目的是要喝到“酒”,而决不是拿个酒杯就满足了。因此,信息化建设要贯彻重在资源,硬件够用的原则。
四、要调整硬件建设配置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如果把“校校通”等同于“校校网”的话,可能会带来钱花了,目的却实现不了的后果。所以“校校通”要考虑的是“通”的问题。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建一个独立架构的网站,更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办一个网校。
这里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降低维护率,使维护费降低。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怎么使维护得到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还要靠加强政府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力度,加强对公司市场行为的监控。计算机设备的折旧率太快,按国际惯例是3年折旧。我们希望越是在农村中小学,越应该将终端“家电”化,折旧提高到10年,要免维护。最近出现的,如nc,清华小宝,北大方正的,湘计算机的有关产品就是朝这个目标发展的。
五、加强资源交易。产品不交易,不进入市场,就不会形成价值。信息资源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做资源交易的市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和个人好恶来确定资源使用价值。下一步,我们要把资源交易做起来,吸引各个学校、每个教师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放到我们的交易平台上,供大家挑选购买使用。通过资源市场调配,激发资源交易,培植优秀信息资源。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实施与管理。如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网络标准、校园卡标准、电脑教室建设标准、安全标准等。有了标准之后要做标准监控和评价工作,要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这样能让我们的学校理智地选择商家。
最后对市州、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并请你们回去向你们当地的政府作好汇报:第一、要坚定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信念。我们省已具备了网络设施基础,无论是电信网络,还是卫星接受技术以及电视网络都具备了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我们有了一定的信息资源基础,我们教育音像社以及电教馆都拥有了一定数量而且比较优秀的课件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湖南自古人杰地灵,拥有文化传统优势,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优秀人才,人才资源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之“本”。所以我们应树立信心,把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
第二、要站在发展我省经济的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全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大约有200亿至300亿的初级市场。如果能把这个市场做好,对我省经济贡献是很大的。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进行有序的市场运作,这样的话,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益,同时也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第三、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调控管理。首先,要坚持教育部提出的“以政务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按照我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其次,要协调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各方矛盾,要保护好学校利益。要加强对学校投入的责任管理,克服“是学校的钱与已无关”的想法与作法,特别是要协助学校加强与公司方建设协议的签署上的监控,预防风险。
第四、建立充实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已进行了调整与充实,并下发了《关于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职责的通知》(湘教人字[2002]17号)。明确蒋作斌厅长任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张放平常务副厅长和我任副组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厅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信息中心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关职能处室、厅二级机构作为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决策研究与管理。希望各市州、区县(市)教育局迅速将机构建立起来,确保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直邮市场前景展望
2009年,美国邮政遍布全国的3.6万个邮政局所和其他1.7万家直邮公司,年直邮收入将近4000亿人民币,而中国目前每年业务量大约在100亿人民币左右,相对于美国直邮的规模还处在非常原始的发展阶段。尽管目前中国直邮业20%到25%的年增长率不算低,但对于服务经济、服务市场的要求来看,中国的直邮业应当会有一个大的增长,但这个增长的前提应该是消除数据采集的限制和邮政服务业的结构升级等因素。
二、直邮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
数据库直邮的六大步骤是:制定直邮营销目标、筛选数据库、制定直邮预算和收益、制作直邮载体、投递和监测评估反馈。
在这个流程中,核心关键点是数据库筛选是否精准。现代广告业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选择媒体投放时,最主要的考量指标是投入产出比和广告到达率。因此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让客户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他的目标群体,这样的广告投放更能深受客户的好评和追逐,是真正有价值和具备强大竞争力的。
以精准点击广告出名的谷歌公司在2011年10月的股价达到600美元一股,总市值约为1925.80亿美元,充分表明了精准广告的价值所在和未来发展潜力。
在美国,直邮公司会将美国和加拿大的每个地区、城市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直邮公司的销售员会告诉他的客户,每个区域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平均家庭收入、子女情况、拥有的资产以及其他登记的贵重资产和本地的地价、房价、平均住房面积和居民的购买习惯。直邮公司提供给广告客户的是一个具有1.32亿个潜在受体,多达4万个使用不同标准分类的清单可供客户从中进行选择,这样投出的邮件即为 “目标投递”,是客户认为可以吸引有需求的受体、符合其投入要求的直邮广告。
浙江邮政直邮数据库的一项长期的战略重点工作应该是:数据库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共三部分)
的扩大化、细化和优化工作;这项工作是直邮广告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因素。面临当前数据库初期建设阶段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必须加强互联网和智能系统新技术应用的学习,不断提升BIU小组职业化素质;
2、积极与公用事业单位、数据库营销企业进行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合作;
3、深化数据库内容。名址中心人员应着眼于数据库字段唯一关键字(如身份证)和主要关键字(如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住址、姓名),不断细化、扩容名址库字段的主题(名称)和详细内容。当外部数据反馈使名址库对应的某条信息发生变化时,不应轻易删除信息,要对比分析主要关键字匹配度,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确保数据库不断积累增长;
4、将消费能力、购买偏好、生活圈、职业等重要的个人数据进行重点发掘和采集,便于为广告受众分析系统、电子地图系统等营销支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升数据库营销方案竞争力;
5、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媒体发展,积极推进数据库可商业转化字段(如主题为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建设,为新业务的拓展打下坚实数据基础。如省局会议中提到的“低投入、高回报、长期收益的短信业务”,以及国际上快速增长、最普遍的电子邮件营销。这些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高到达率、低成本、快捷、多媒体展示),与直邮业务形成互补,是现代直复营销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只有长期、有效做好直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才能面对不同客户的不同营销需求,准确定位客户的特定目标市场,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实现“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最终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推崇,使得直邮数据库拓展业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在不断推进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函件的信息化过程监控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省局会议特别提到:“重点要推进商函业务信息系统与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量收系统、投递信息系统等的互联互通,实现商函业务订单接入、制作、投
第一部分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共三部分)
递、反馈的全过程监控。”
下图为初步构思的函件信息化管理流程示意图:
第一部分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共三部分)
实现函件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好处:
1、实现流程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全程监控、管理各个工作环节;
2、流程信息化后,可以将一些表象转化为数据报表,更有利于明确职责、绩效考核和分析总结;
3、实现流程信息化管理,可以即时查看当前的流程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4、流程信息化后,整个操作过程以数据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方便历史资料的调用查看。
从信息化工作流程设计来看,商函业务接入系统属于外部服务平台系统,即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虚拟交流平台,帮助客户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其主要职能是推广、展示函件业务和线上接受咨询、接洽业务。
客户跟进、函件制作、投递、反馈属于内部控制流程系统,这些系统根据客户、设计人员、销售员、投递员、统计员、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的登录人员,在客户端实现不同的视图页面和分级的操作(如审批、添加、查看、编辑等)权限功能。以下按工作流程对系统的功能和实现逐一简述:
1、销售服务人员在线上与客户进行沟通后,将沟通信息记录到线上客户服务系统,根据沟通情况,生成客户电子档案、沟通日志、跟进工作表等。线上客户服务系统将有效提高销售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客户流失率。同时销售员根据需要,将该客户详细信息输入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中,以保持对该客户持续的沟通和跟进。
2、销售员在完成商洽、签订合同后,以工作流方式将客户管理系统中的客户相关资料和需求调用到设计制作系统,由设计人员接管任务。设计制作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合同附件、制作日期进度、图稿定稿内容、工艺要求等。
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查看图稿的设计进度并在线编辑意见和建议,设计人员可即时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稿件。初稿、修正稿、定稿、打样确认、付印整个流程及其中间环节的实施细节在线上随时查看、一览无余。当印刷品按既定计
第一部分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共三部分)
划出厂后,工作流移至投递系统。
3、投递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内容:投递时间、邮件处理规范、邮件投递状态、全程时限准时率等;信息化的投递系统需要结合投递点的数据采集设备,由数据采集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返回给投递系统或者以IC卡投递到户验证系统返回给投递系统。
4、客户服务反馈系统接受来自数据采集设备、客户、内部反馈等数据,并根据需要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反馈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妥投率、投诉情况、客户满意度调查、效果评估、合同执行情况等。
客户服务反馈系统既是整个直邮业务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心,也是客户所关注的如妥投率等指标的真实反应,是邮政“信誉”品牌的数字化体现。
如上所述,整个系统流程可以实现函件业务线上服务、客户端即时全程展示和操作。它帮助工作人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能根据预设的不同考核指标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为评价工作绩效和改进函件业务工作提供重要客观依据,并系统化的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省局会议所提出的“深化企业内控转变和向提供现代服务转变的要求”。
四、综述
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邮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才能更好的实现“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经营品质,以信息化提升现代邮政服务品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省局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函件业务信息化之路,必将通向辉煌!
宁波函件局王斌
2011-10-27
第一部分
函件业务信息化发展思路(共三部分)
第三篇:广州工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对策
广州工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对策
沈沈沈沈 超超超超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广州工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质量保障,节能降耗,还是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企业要优化重组,更新改造,焕发青春,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企业,是广州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广州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广州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有利条件.1.广州信息化氛围较好.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科技的中心,也是当之无愧的信息中心.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胆创新,重点突破,开创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信息化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共铺设主干光纤线路20多万纤芯公里,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构成了广州信息高速公路的天罗地网.广州不仅是我国国际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国内互联网三大出口之一,目前直接国际出口总带宽达400M,居全国第二位.2000年,广州市成为全国信息化工作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州的信息化占据了多个全国领先地位.“电子政府”全国领先,建成以政府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为枢纽的机关单位信息交换公共平台,政府部门已全部上网,部分业务(如工商管理等)在网上办理;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信息系统和市场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相继问世;网上投诉,网上招标等已成为现实,网上找工作也不再是梦想…….2.广州科技资源优势集中.作为省会城市和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云集了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人才与技术优势相当明显.3.广州工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日趋强烈.企业信息化投资大,技术高新,影响因素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此,真正具有对信息化的需求欲望是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一个要求信息化的企业不仅需要有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勇气和决心,还必须有战略眼光,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从而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实施企业信息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州工业企业开始萌发对信息化的需求.4.软件业蓬勃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撑.近年来,广州软件业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1999年全市软件产品产值26.5亿元,软件企业1000多家,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三大块:一是大专院校,如中大的软件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暨南大学的软件工具研究所等;二是软件应用单位,如广东省计算机中心,省和市的信息中心,外经贸,海关,邮电,金融等软件开发部门;三是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它们开发了一批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有较大影响的软件系统和产品,包括:京华计算机网络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望商业机器公司的系统集成系统,红地公司的金银花CAD/CAM系统,西码数据公司的报税管理系统,中山大学的三维服装设计软件系统,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地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速达软件公司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以及小陪软件公司的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等,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二)广州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八五”~“九五”期间,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放在CAD/CAM应用推广工作上,覆盖机电,轻工,汽车制造,通用机械,纺织服装,造船,建筑设计等行业.特别以机电行业的计算机应用为突破口,重点支持,以点带面,收到了可喜的成效.经过大力推广,企业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来说已基本上深入到各个企业,企业CAD/CAM/MIS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大中企业已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不少企业已尝到甜头,通过CAD/CAM/MIS系统的开发应用,大大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设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就制造业而言,开始使用CAD的企业比例达到20-30%,其中机电行业开展CAD应用的企业约占行业内企业总数的85%,每年在项目数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约占全市工业系统的1/3~1/2.建立有加工中心的企业大都开展CAD/CAM的应用,其应用率约为80%,CAD/CAM一体化的应用工作基本展开,已实现CAD/CAM一体化约的企业为60%.虚拟企业,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反求工程技术也在制造业企业中得到初步应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大大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设计效率至少提高2-3倍,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大中型企业(如美晨公司和广钢集团)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应用方面,也有一些进展,多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通过因特网进行业务交流与合作,与全球经济接轨.广州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已开始由单项管理向系统管理与辅助决策(DSS)发展,由模拟手工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大部分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广州国民经济发展和客观需要,当前广州企业信息化热潮方兴未艾.1999年,广州市科委把“广州制造业企业CAD/CAM应用技术推广工程”(简称CAD推广工程)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给予第一期工程100万元的拔款支持.该项目由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机电工业行业协会共同承担.按照实施要求,选择5家企业开展CAD应用示范,目前已选定广州机电研究所,广州光学仪器厂,广州数控设备厂,广州南洋电器厂为应用示范企业,前3家企业已开始应用实施工作.项目第一期工程将于2001年6月结束.(三)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广州地区一些较早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已开始令人信服地发挥出较大的作用.美晨集团在全国第一个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中80%都采用的现代化管理软件――SAP系统,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经营为中心,通过客户信用额度管理使应收账大幅下降.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和ERP系统,企业快速建立了具有多种用途的网站,实现B2B业务,在网上进行业务洽谈并下达订单.珠江啤酒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本系统的ERP系统,提高啤酒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远程管理和网上销售,取得较好的成效.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展CAD和物资管理系统应用的同时,还通过因特网传递设计图纸,使其设计能力成倍提高,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广船国际的造船CAD出图率在80%以上,集装箱CAD/CAM出图率在90%以上,机械产品CAD出图率达95%以上,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在计算机上建立啤酒罐装生产线的计算机模型,并根据啤酒生产车间的工艺条件在计算机上对生产线的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广轻工的CMIS系统在我市率先通过了国家863/CMIS专家组的验收,产品CAD出图率达 100%.珠江钢厂建立了轧钢车间生产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车间生产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在国内是首创,在国外同行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广州药业集团在其属下的企业中推广实施一体化的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SAP-R/3系统,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其下属8家中成药生产制造企业的ERP实施工程,建成统一的电子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基层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与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在管理模式上向跨国制药企业看齐.(四)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原因.大多数企业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时,仅是用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而没有注意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导致我市制造业现代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在MIS/MRP/ERP系统的应用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在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中,MIS系统仅占20%左右,MRP-不到10%,ERP仅占约1%.采用PDM对产品图纸和设计信息进行管理的企业尚不多见,产品图纸和设计信息管理仍以手工为主.在开展CAD技术应用的企业中,70%仍以二维绘图为主,应用三维设计软件的企业不超过30%.大部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在爬图板.制造业企业CAPP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都较低,效果不明显.据机电工业行业对已应用CAD的企业进行统计,在产品CAPP的开发应用得好的企业仅占不到10%.另外,在开发应用LP(精益生产),AM(敏捷制造),VM(虚拟制造)以及BPR(企业流程改造)等信息化技术方面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广州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较前两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以微机为主,网络设备也还不普及,企业对于网络的了解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慢,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私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企业的计算机辅助工具是离散孤立系统,无法在设计,工艺和制造部门之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大部分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是通过书面文件,报表及电话联络等方式进行,无法收集到工艺和制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能实时反映设计过程中的变化,更谈不上跟踪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展情况了.2.企业领导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于它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现行体制的影响,不少企业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领导追求短期行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企业高层领导对此缺乏热情,缺乏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整体考虑,如应用CAD技术是出于单一的设计考虑,而缺乏长远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3.企业人才缺乏.目前,不光是小型企业,连一些大中型企业都普遍反映专业人才缺乏,并且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一些行业,如纺织业,家具业,造纸业等,人才缺乏现象尤其突出.一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对设备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设备与技术使用者的能动性培养,不重视对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导致应用效果不佳.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在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方针,就是:“效益驱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这套方针来之不易,适合国情,也可以作为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企业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应在CIMS理念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以企业效益为动力,一步一步推动,通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企业的质量效益问题.(二)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总体目标: 以制造业企业为示范,全面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广州工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完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训体系.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广州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实现国家“十五”规划目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迎接我国加入WTO后广州工业面临的更严峻挑战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具体目标: 在3年内,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使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体说来,应达到以下目标: ――大中型企业的一把手,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或副厂长),总工程师,企业信息主管(CIO)参加并通过全市组织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大中型企业中的80%以上建立起企业内部网,100%接入因特网;――制造业企业CAD应用覆盖率达到100%,应用CAD出图率达到85%以上,应用三维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的企业超过70%,应用PDM的企业超过50%;――70%以上的企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60%以上的企业在因特网上设立网页或建立网站
(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可以归纳为:造就一批应用示范企业,构筑两个平台,推广应用三类信息技术,建立三个体系.1.造就一批应用示范企业.初步考虑在机械制造,轻工机械,轻工装备,家用电器,玩具制造,摩托车,模具生产等行业选择100家企业进行推广示范.――企业内部网建设示范在每个行业选择1~2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网,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在每个制造业行业中,选择10家左右企业开展CAx应用示范,实现每个设计人员一台微机,一套二维或三维CAD系统,图纸完全实现CAD绘制.主导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采用三维CAD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装配仿真.零件工艺实现CAPP.基本实现PDM管理产品数据.――现代管理技术应用示范在每个行业中,选择2~3家左右企业实施ERP系统,5家企业实施MIS,5家企业实施MRP-,5家企业实施CRM,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在每个行业中,选择1~2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示范,网上采购和销售额分别达到企业年采购和销售额的10%以上的水平.从市科技三项费用中拨一定费用,支持和引导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项目资金实行滚动投入,根据前期实施情况决定后续投入.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指导,跟踪和验收.验收合格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要扣除政府拨给的部分或全部资金.2.构筑两个平台.(1)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广州地区共有 14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汇集了一大批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削设备等.广州市各个大专院校里也集中了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一些设备的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通过广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建立一个虚拟的服务平台,作为展示这些设备的窗口,充当供求双方的桥梁,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投资.(2)企业协作平台以广东工业大学的虚拟协作网为基础,促进企业间的网上协作,开展网上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与配对导向,让企业迅速而有效地获得信息,方便企业进行图纸交流,在线讨论,进度规划,协作管理,让客户能参与设计,在广泛的协作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3.推广应用三类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是工业企业信息化常用的共性技术,基本涵盖了企业的内部设计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及产品销售管理等环节,它们的推广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1)现代网络技术.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必须实施上网工程,联入因特网,在网上注册自己的域名,展示企业的形象,宣传企业的产品,寻找自己感趣的信息,寻找商机.必要时,还要进行主机托管,通过CA电子身份安全认证,实现电子商务.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网络技术.(2)现代制造技术.首先是CAx单元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CAD/CAM更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信息化,才谈得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CAD/CAM是实现创新的关键,CAE则是创新设计的技术保障.其次是PDM(产品数据管理),它以产品为核心,将Cax单元产生的大量电子化数据协调地管理起来,实现产品设计系统内部的信息集成.(3)现代管理技术.指以MIS,MRP-和ERP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MRP-和ERP.对工业制造企业来说,95%左右的时间被花在物料的交转与等待之中,这一过程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与生产空间.应用MRP-和ERP技术,企业才能减少浪费,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4.建立三个体系.三个体系指的是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资源体系.(1)培训体系.包括企业领导层培训,企业开发层培训和企业应用层培训.培训体系的建立应在全市统一协调下,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资源,联合技术开发机构(如红地技术有限公司),大专院校(如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中介服务机构(如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机械CAD/CAM技术咨询中心等),行业管理部门(如广州市机电工业行业协会等)以及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行一步并取得成效的工业企业(如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的力量联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等.面向领导层的培训应作为企业领导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由市科委,市经委安排执行.(2)技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许多环节,离不开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目前广州市从事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机构虽然不少,但力量散,单,薄,很难长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因此,应重新组合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服务.(3)专家人才体系.在广州地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中,聚集了众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资源.应及时建立专家人才库,让企业能够跟踪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请他们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监督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三、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企业对于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要努力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于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增强员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知识,提高信息素质和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从应用基础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信息化建设成功关键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在运筹,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中,企业最高层都应自始至终参加.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建立专人负责制,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CIO(首席信息主管),统管企业内的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CI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下设信息化委员会,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从组织上保证企业信息化能得到有力地实施.(二)健全及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快共性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丰富网上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的有效信息资源,为企业信息化开路.政府要加强立法,执法,加强信息的监管和防伪,调控无序竞争,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三)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除了运用市场机制,开拓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外,应制定鼓励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激发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热情.在制定政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数减免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二是从政府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予以适当补贴;三是为企业投资信息技术提供优惠利率的政策性贷款.总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投资信息技术的预期收益要高于不投资信息技术的预期收益,让企业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信息化建设.(四)引导企业正确实施信息化工程.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活动的迫切需求,找准切入点,选择最急需,最关键的技术入手,以需求定应用,以应用促发展,逐步深入,尽快投入正常使用,尽快取得实际效果和效益.同时也要防止匆忙上马,盲目上马或建设目标选择不当,造成损失.要围绕产品开发,以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开发能力为宗旨,以出效益为目标,让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不能让它成为企业的摆设,更不能让它成为企业的负担.(五)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机制.广州工业企业中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还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必须集中各方面力量大量培养.除了抓好信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养各种高中级人才外,也不能忽视在全社会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工业企业人员素质.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07/14/2002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2011
2011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
一、发展情况综述
2011年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全年共投入了38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约340万,信息资源建设近40万,使得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又有了较大发展。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投入各类服务器硬件建设近20万元,组建学校的虚拟服务器群,同时更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新建了部分无线点,使全校300M带宽的无线节点数达到460个;学校还继续扩展了校园网出口,新接通联通宽带,基本解决了校园网和国内各主要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学校本重点更新了办公用计算机、更新和建设了计算机房,此项投资超过250万元,彻底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的硬件环境的限制,为学校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信息系统及信息资源建设
到2011年年底,全校已经建成八大类信息系统近30个子系统,形成能够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起作用的综合框架,信息系统范围涉及招生、学工、教务、办公、财务、教学、图书和安防等。其中教务管理系统全面更换,充分满足了学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年内还新建了学工系统,使学生管理工作迈入了信息化时代。此外电子资源通过多年积累也具有相当规模,拥有网上教学课程近700门,电子资源35T,中外电子资源库八大类,可实现网上自学、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网上考试、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教学科研活动。
3、信息化人才培养
2011年学校定期组织网络使用技巧、计算机课件制作、电子资源检索、办公系统应用等相关信息化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了学校师生运用信息化的能力,实现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全校师生在校园网运用各类信息化系统已没有障碍,教师的课件制作和电子资源的检索能力也不断提高。
目前全校相关信息化专业共有7个,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和电气自动化工程学院,分别培养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计算机自动化方面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培养具有信息化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全校还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极大提高了学生信息化运用能力。
为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培训工作,组织网络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系统培训,组织应用建设人员参加数据库和系统开发相关培训,并在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内部坚持每月一次内部培训工作,全年发表论文四篇,完成教学科研项目一项。
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和科研,信息化工作者的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稳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所有这些均为我校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
建设经验:信息化建设还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模式要求务必结合学校实际,选择最有利于学校的方式进行。学校必须强化信息化建设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促进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的相互沟通和协调,统一领导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总体上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构建。
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30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基本都是各部门独立运行,成为学校内部的信息孤岛,需要在今后建设时统一规划,并以建设数据中心为契机,整合学校所有信息系统相关数据。
二、2012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学校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完成相关应用虚拟化服务,为学校建立私有云做好技术准备;继续做好各运营商网络和校园网的互联互通问题,适时开通下一代互联网的实际应用。
2、信息系统及信息资源建设
全面建成一卡通系统,完成学生图书借阅、上机上网认证、校内各类消费的一卡通用功能;初步建立学校数据中心,完成财务、教务、学工等主要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建成迎新和离校系统,完成较为完善的报到、缴费、注册、学习、消费、离校等信息化管理体系。
3、信息化人才培养
进一步增强教师及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继续加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教研活动,提高信息化对创新教学模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作用。
第五篇: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
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篇二】
近几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抢抓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的机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加快建设,强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随着XX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着南北、城乡、校际之间发展差距。如何让教育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在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信息化突破了不同地域在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上的差距,用较低的成本高效便捷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20XX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会上确立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在陕西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把教育信息化列入“百亿教育强市工程”八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市教育局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先后编制了两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协调有关部门将市电教馆建制由科级升格为副处级,明确教育局、电教机构、学校的工作任务,积极构建“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0XX年和20XX年,市教育局先后两次召开教育信息化现场推进会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反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发展态势。榆阳、靖边、子洲等县区先后召开了信息化现场会,全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快速推动。
二、加大投入,大力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条件,经费投入是基本保障。我市先后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意见》、《XX市教育局XX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12.2亿元,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通过大手笔投入,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一是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化。全市596所中小学全部接入互联网;295个教学点有261个接入互联网。在继续用好农远工程设备的基础上,又为31个教学点安装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使全市中小学和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6%,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9.7%。二是实现了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化。一期行动计划中,全市共更新教学计算机4.5万台,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4:1;装备触控一体机(电子白板)9922套,10个县区实现“班班通”全覆盖,教室和主要功能部室普及率达94.4%,实现了“宽带网络进校园,优质资源进教室”,为“人人通”实现奠定了基础。三是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网络化。市财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市直学校、薄弱县建设奖补和实施XX教育云工程,建成OA综合办公平台、同步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学研平台、微课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使教育管理者和广大师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管理、教学、学习、办公等活动。
三、强化管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常态应用
需而不建是失职,建而不用是浪费。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是基础,教师是重点,应用是关键。我市坚持“建设为先、管理为本、应用为重”原则,市县先后出台《XX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等28个管理文件,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相融合。我们主要做法是:一是抓重点,提升教师应用水平。为了让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常态化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几年来,市县两级采取送培到县、到校的方式,逐校、逐人开展应用培训,累计培训教师4万多人次,实现了人均一轮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基本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二是重活动,强化教师常态应用。全市深入开展
“六个一”活动。即50岁以下所有教师注册“人人通”空间,每年参加一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每名教师在教学研平台上传一份校本研修成果;每名教师每学期制作一个微课;每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新媒体新技术竞赛活动;每名教师课堂使用新媒体不低于80课时/学期,并进行一次考核。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良好局面,我市教师应用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全国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中先后126人获奖。三是建资源,为师生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撑。我市积极构建以录播教室为基础的视频采集、制作、应用体系,通过各类竞赛,评选优课、微课加强本地生成性资源建设,市级资源平台通过自建、购买优质教育资源达到80T,并以“人人通”空间等形式,为学校数字化管理、师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环境支撑。四是重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我市通过OA办公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考试管理平台、“三评一访”等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管与教、教与评、教与学的高效互动。
四、立足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抓好常态应用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促进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新的模式不断呈现。一是课堂教学涌现新模式。我市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创新活动,翻转课堂、名师专递课堂、慕课、晒课、VR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已在各学校不断涌现。XX十一中
“网络学习空间”和“翻转课堂”应用模式、XX一中VR教学模式、XX一中“互联网+智慧课堂”、XX小学“互联网+社团”、XX特校智慧教室常规教学应用等超过百所学校教学模式已在全市产生影响。二是均衡发展得到新提升。我们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网络结对工作,先后有106所学校开展了网络结对工作,在各学科开展网络同步课堂互动教学,帮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例如,X镇中学和XX七中结为学校发展共同体,积极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在线教学、在线教研等活动,实现了共同提升。XX小学原是规模较小的村办教学点,交通不便、条件落后,通过同步课堂,生源逐年增加,学生达到了280多名。三是特色办学出现新亮点。各学校通过建成的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等,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设施创新应用,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智能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实行特色办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XX十中、X镇中学等80多所学校的3D打印、数字星球、机器人实验制作等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X中学等14所学校参加全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九个项目比赛中,8人获得第一名。X完全中学在澳大利亚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最佳新秀奖”,两名学生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免试录取,并获得奖学金。通过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我市教育现代化和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实现新跨越,也得到了上级、同行及群众的肯定。市教育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市政府、市教育局先后4次在省上相关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成都、银川、吴忠、鄂尔多斯等地市的教育同行相继到我市考察。《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和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媒体也宣传报道了我市教育工作亮点。在省委考核办组织的社情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连续4年名列第一。
我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中、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对比兄弟市区工作现状来看,我们还有差距、有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再上新水平,为构建“智慧XX”、建设教育强市,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