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 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对策
1、建立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组)申报,党委(组)集体研究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机制。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想,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基金的帮扶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即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坚持“党内帮困、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扶贫原则,采取党员申报、党委批准、组织部实地考核、党支部或乡镇政府财政担保的办法,每年确定扶贫党员50名,突出抓住资源开发和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突破,实现当年脱贫;以“长”稳定,帮助他们上1—2个长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保证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管理和监督小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为加强基金扶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要分别建立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设立项目建设进度表,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发展情况,切实抓好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子女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优惠政策。完善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资助制度,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党员子女给予一次性给予1000元资助,并促成相关单位党组织与其结对帮扶对子,实行对口帮扶。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县内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上访慰问。(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
第二篇: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
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对策
1、建立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集体研究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机制。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
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想,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基金的帮扶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即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坚持“党内帮困、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扶贫原则,采取党员申报、党委批准、组织部实地考核、党支部或乡镇政府财政担保的办法,每年确定扶贫党员50名,突出抓住资源开发和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突破,实现当年脱贫;以“长”稳定,帮助他们上1—2个长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保证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管理和监督小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为加强基金扶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县委组织部、乡
镇党委要分别建立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设立项目建设进度表,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发展情况,切实抓好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子女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完善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资助制度,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党员子女给予一次性给予1000元资助,并促成相关单位党组织与其结对帮扶对子,实行对口帮扶。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县内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
行上访慰问。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创业项目可行、规模较大、安排困难党员较多的,可以协商提供部门创业贷款。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聘一定数量的人
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3、建立整体联动的责任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各级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形式,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致富技能,提高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帮扶,直到脱贫致富。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管理台帐,及时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并实行微机管理。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劳动、民政、税务、工商、财政、金融等部门参加的帮扶工作联席会,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每年开展一次考核总结评比,并将考核结
果纳入单位“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们正在草拟困难党员帮扶办法。
第三篇: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
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对策
1、建立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组)申报,党委(组)集体研究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机制。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
(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想,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基金的帮扶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即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坚持“党内帮困、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扶贫原则,采取党员申报、党委批准、组织部实地考核、党支部或乡镇政府财政担保的办法,每年确定扶贫党员50名,突出抓住资源开发和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突破,实现当年脱贫;以“长”稳定,帮助他们上1—2个长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保证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管理和监督小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为加强基金扶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要分别建立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设立项目建设进度表,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发展情况,切实抓好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子女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优惠政策。完善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资助制度,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党员子女给予一次性给予1000元资助,并促成相关单位党组织与其结对帮扶对子,实行对口帮扶。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县内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上访慰问。
(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创业项目可行、规模较大、安排困难党员较多的,可以协商提供部门创业贷款。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聘一定数量的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3、建立整体联动的责任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各级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形式,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致富技能,提高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帮扶,直到脱贫致富。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管理台帐,及时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并实行微机管理。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劳动、民政、税务、工商、财政、金融等部门参加的帮扶工作联席会,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每年开展一次考核总结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我们正在草拟困难党员帮扶办法。
第四篇: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底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因老、残、病、灾、失业等原因导致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思想状态、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按照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根据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对已脱困的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对生活困难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依托县、乡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有技术、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形式,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进行帮扶,直到脱离贫困。将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与“党员承诺评议制度”相结合,组织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积极承诺践诺;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引导本单位党员与所联系单位的生活困难党员尽快结成对子,在困难党员子女上学、生产生活扶持等方面积极进行帮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制企业党组织,对周边地区的生活困难党员实行定点帮扶,对零就业家庭要至少安排1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到企业就业。
四是健全生活困难党员社会扶助制度。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把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有关部门相互联系和共同配合,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经济实用房配租、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以及子女就学费用减免或资助等政策方面,统筹考虑生活困难党员。
五是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就业服务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广泛联系用工单位,特别是要与县域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积极联系,切实为生活困难党员创造就业渠道,解决其劳动就业问题,使每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致富路。
六是建立党内慰问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活动。每年逢“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委组织部、各基层党组织要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平时坚持做到在党员患病受伤时、家庭受灾时都能够及时走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第五篇: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团结社区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团结社区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一、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团结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党员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存在一定的生产生活困难。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载体。
二、帮扶对象
1、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
2、下岗失业党员。
3、在创业、发展经济等碰到困难需要帮助党员。
4、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
三、帮扶内容
1、帮思想。进行思想帮扶,定期走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通过自力更生逐步脱贫致富。
2、帮生活。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帮生产。对党员在创业、发展经济遇到困难时,提供相关服务。
4、帮就业。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再就业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相关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
5、帮信息。多渠道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努力拓宽其家庭收入来源。
四、帮扶措施
1、摸清情况。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缺乏技术、有的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有的因灾或因病造成生活困难。党支部要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支部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
2、建档立册。各党支部将调查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帮扶困难党员的计划,对帮扶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在帮扶过程中,把企业下岗党员、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3、分类帮扶。根据党员的困难程度和帮扶要求,分类别、分层次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扶持。成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通过党员捐、单位助的形式募集资金,为党支部救助特困党员的暂时困难提供资金帮助。对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进行困难补助。对一些技能单一,就业素质偏低的困难党员推荐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其掌握1—2门职业技能,提高再就业、再创业的能力。对生活困难党员(包括五保户、特困户、因灾致贫户等),实行以党支部为单位、支部书记负总责、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模式结对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规定帮扶单位中的党员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单位出资或党员个人捐助的形式筹措资金或物资,为困难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
4、落实责任。党支部为本支部困难党员帮扶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在本支部得到全面落实。对需要帮扶的党员,要认真落实帮扶人和帮扶措施,明确帮扶项目、帮扶任务和帮扶目标。
特吾里克镇团结社区
201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