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4 12: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第一篇: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仍有一部分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的困难老干部,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各种压力。为此,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机构,必须探索一条符合离退休老干部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或方法,使他们安然度过难关,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目的。

看:老干部自身困难种种

行动难。高龄化的趋势必然伴随高龄老干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必将把老干部的失能率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市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80岁,最大年龄93岁,其中 65%的老干部患有不同的疾病。他们疾病缠身、身体衰弱,日常行动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起居、吃饭、穿衣都需要人帮助,看病、取药或参加活动明显受限。

特殊用药支付难。虽然老干部的基本医疗有保障,但对于一些无可替代的特殊药、进口药等“按规定实报实销”之外的医药费支出,仍然没有制度保障,基本依靠老干部个人和家庭解决。这些医药品或辅助器械虽然超出了规定的报销范围,但对于老同志疾病的治疗、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疑难病和重症病患者随之增加,这种超出规定报销范围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影响老干部基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据了解,2007年,我市有50多名老干部患有疑难病和重症病,最多的个人承担医药费达30多万元。

护理难。经调查,目前,我市有2名老干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多名老干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分别占老干部总人数12%和30%,他们的照料需求将大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一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院还未设立。二是居家养老的护理、照料问题愈显突出,小型化的家庭必将难以承受其中之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其配偶、子女扮演照料主力军的角色。据了解,80%的老干部配偶身体处于衰弱期,95%的城区子女忙于上班,他们很难全天候照料。三是有条件的老干部聘请“保姆”作为家政服务人员,而“保姆”虽然勤劳朴实,但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满足老干部这个特殊群体晚年生活的需要。同时,保姆的工资、住院的护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老干部的家庭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精神慰藉难。患有种种疾病,生活缺乏自理能力,或丧偶、子女不在身边、亲朋好友又关爱不足的“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情感问题,急需心理照顾和抚慰。由于老干部的特殊社会地位,他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逐渐衰弱,社会交往越来越少,生活日益孤独、寂寞,时常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精神慰藉需求对这部分老同志愈显突出。

析:帮扶工作问题多多

——思想认识不清。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平时用在老干部身上的各种费用就很高,已成为单位的一大“包袱”,现在再花钱来帮扶困难老干部,更是一种负担。三是对困难老干部主动帮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对待老干部是“眼高手低”,平时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帮扶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对困难老干部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市级财政帮扶的多,乡级财政投入的少。在涉及困难老干部帮扶时,被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事”比较多,且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上级帮扶经费。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工作效果不实。主要是缺乏一个长效的帮扶机制。目前,我市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对象界定难。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调查中,在问及“困难老干部如何确定时”,有30%的单位领导认为“不好说”。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无帮扶措施,更缺乏长效帮扶机制,临时行为较多。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一些单位除了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老干部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老干部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帮扶效果不明显。

思:健全工作机制切切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老干部,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困难老干部特殊“弱势群体”的存在。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帮扶机制,使党对老干部的关爱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到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生活上主动关心、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关注、关爱老干部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制定帮扶目标。按照高龄多发病、患疑难病和重症病、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发生其他灾害以及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等老干部群体的困难程度,分轻、重、缓、急,确定帮扶目标和措施,确保困难老干部登记归档率、政策落实率、帮扶覆盖率和工作满意率达到100%。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老干部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老干部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老干部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申报,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公示,然后由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老干部局审批并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准确核定帮扶对象,为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三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四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老干部信息库,建立困难老干部信息台帐,对困难老干部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帮扶。

加大财政支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以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的救助基金,逐步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二是抓好保障体制的完善工作。要不断完善“两费”保障制度,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老干部实际就医需求相适应的老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增长机制,适度放宽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报销范围,提高“因病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老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着力解决困难老干部“看病难”、“养老难”、“护理难”等问题。三是对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要视其生活困难程度,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老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中给予资助或采取社会救助。

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使困难老干部帮扶工程成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各级要把帮扶困难老干部工作放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老干部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努力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样化服务方式并存的局面。二是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要注重发挥财政、卫生、劳动、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优势,把社会服务团体和民间组织力量引入到为老服务当中,为困难老干部提供家政、医疗、亲情等“菜单式”公益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中心,专门负责困难老干部的相关帮扶工作,并在细化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三是建立与困难老干部的“结对”帮扶制度。老干部所在单位或当地老干部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某一位特殊困难老干部的联系人。联系人可以利用电话问候、上门探望等方式,及时与老同志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二篇: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仍有一部分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的困难老干部,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各种压力。为此,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机构,必须探索一条符合离退休老干部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或方法,使他们安然度过难关,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目的。

看:老干部自身困难种种

行动难。高龄化的趋势必然伴随高龄老干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必将把老干部的失能率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市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80岁,最大年龄93岁,其中 65%的老干部患有不同的疾病。他们疾病缠身、身体衰弱,日常行动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起居、吃饭、穿衣都需要人帮助,看病、取药或参加活动明显受限。

特殊用药支付难。虽然老干部的基本医疗有保障,但对于一些无可替代的特殊药、进口药等“按规定实报实销”之外的医药费支出,仍然没有制度保障,基本依靠老干部个人和家庭解决。这些医药品或辅助器械虽然超出了规定的报销范围,但对于老同志疾病的治疗、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疑难病和重症病患者随之增加,这种超出规定报销范围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影响老干部基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据了解,2007年,我市有50多名老干部患有疑难病和重症病,最多的个人承担医药费达30多万元。

护理难。经调查,目前,我市有2名老干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多名老干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分别占老干部总人数12%和30%,他们的照料需求将大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一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院还未设立。二是居家养老的护理、照料问题愈显突出,小型化的家庭必将难以承受其中之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其配偶、子女扮演照料主力军的角色。据了解,80%的老干部配偶身体处于衰弱期,95%的城区子女忙于上班,他们很难全天候照料。三是有条件的老干部聘请“保姆”作为家政服务人员,而“保姆”虽然勤劳朴实,但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满足老干部这个特殊群体晚年生活的需要。同时,保姆的工资、住院的护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老干部的家庭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精神慰藉难。患有种种疾病,生活缺乏自理能力,或丧偶、子女不在身边、亲朋好友又关爱不足的“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情感问题,急需心理照顾和抚慰。由于老干部的特殊社会地位,他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逐渐衰弱,社会交往越来越少,生活日益孤独、寂寞,时常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精神慰藉需求对这部分老同志愈显突出。

析:帮扶工作问题多多

——思想认识不清。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平时用在老干部身上的各种费用就很高,已成为单位的一大“包袱”,现在再花钱来帮扶困难老干部,更是一种负担。三是对困难老干部主动帮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对待老干部是“眼高手低”,平时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帮扶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对困难老干部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市级财政帮扶的多,乡级财政投入的少。在涉及困难老干部帮扶时,被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事”比较多,且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上级帮扶经费。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工作效果不实。主要是缺乏一个长效的帮扶机制。目前,我市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对象界定难。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调查中,在问及“困难老干部如何确定时”,有30%的单位领导认为“不好说”。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无帮扶措施,更缺乏长效帮扶机制,临时行为较多。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一些单位除了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老干部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老干部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帮扶效果不明显。

思:健全工作机制切切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老干部,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困难老干部特殊“弱势群体”的存在。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帮扶机制,使党对老干部的关爱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到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生活上主动关心、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关注、关爱老干部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制定帮扶目标。按照高龄多发病、患疑难病和重症病、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发生其他灾害以及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等老干部群体的困难程度,分轻、重、缓、急,确定帮扶目标和措施,确保困难老干部登记归档率、政策落实率、帮扶覆盖率和工作满意率达到100%。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老干部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老干部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老干部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申报,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公示,然后由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老干部局审批并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准确核定帮扶对象,为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三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四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老干部信息库,建立困难老干部信息台帐,对困难老干部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帮扶。

加大财政支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以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的救助基金,逐步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二是抓好保障体制的完善工作。要不断完善“两费”保障制度,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老干部实际就医需求相适应的老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增长机制,适度放宽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报销范围,提高“因病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老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着力解决困难老干部“看病难”、“养老难”、“护理难”等问题。三是对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要视其生活困难程度,实

行定期生活补助;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老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中给予资助或采取社会救助。

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使困难老干部帮扶工程成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各级要把帮扶困难老干部工作放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老干部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努力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样化服务方式并存的局面。二是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要注重发挥财政、卫生、劳动、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优势,把社会服务团体和民间组织力量引入到为老服务当中,为困难老干部提供家政、医疗、亲情等“菜单式”公益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中心,专门负责困难老干部的相关帮扶工作,并在细化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三是建立与困难老干部的“结对”帮扶制度。老干部所在单位或当地老干部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某一位特殊困难老干部的联系人。联系人可以利用电话问候、上门探望等方式,及时与老同志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三篇: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

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优先并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意义非常重大,任务十分紧迫。按照市委老干部局安排,某区委老干部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课题,对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研究政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数据统计和典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准确掌握困难老干部情况,全面分析困难原因,深入研究帮扶对策,取得了“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明确方向”的积极效果。

一、离退休干部与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基本现状

某区现有离休干部27人,建国前退休干部8人,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23人,平均年龄81岁,上述离退休干部少部分存在生活困难。这些困难既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困难,也有身心健康方面的困难;既有长期性的困难,也有临时性、突发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大病重病高发,活动范围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养老模式的改变,导致“空巢”、独居老干部增多,老干部起居不便,精神寂寞,失落感增强。三是部分老干部配偶没有工作,子女下岗失业多,就业困难,家庭经济状况差。四是老干部医疗保障机制特别是退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需个人支出的医疗费用影响着老干部的看病就医,加重了老干部的经济负担。特别是退休干部医药费报销比例偏低,常年重病患者负担很重。

二、对困难离退休干部进行帮扶的实践与探索

1.领导重视,把解决离退休干部的困难作为大事来抓。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老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将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困难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区委坚持每年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坚持不定期研究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老干部工作专题研究、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困难老干部的帮扶工作。把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纳入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帮扶解困的责任。

2.健全制度,不断完善离退休干部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特事特办原则,不断完善机制,尽力化解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困难。建立了区(局)领导、部门领导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联系走访老干部工作制度,制定了展示板,悬挂在醒目位置,让领导干部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困难,区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性教育活动中,为了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性地提出来了“七个一”联系制度,即每个区(局)领导、部门主要领导联系走访老干部,已形成制度。“七个一”联系制度启动以来,共联系走访老干部120人次,为老干部解决实践困难50余件。区老干部办针对老干部现状,组成了三个走访小组,对老干部进行了集中走访慰问,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同时,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还设置了70多名为老干部服务的志愿者,登门为老干部服务,为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区老干部办还结合起来老干部现实情况和身体状况,由区职工医院免费为老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区老干部办为每个老干部设置了健康档案,请区职工医院医生为工作人员进行了保健急救常识培训,开展了“关爱老年人牙齿健康”活动,由令辉口腔诊所医生免费为老干部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为老干部送去了健康;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服务对象评价工作制度,将离退休干部生活困难帮扶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并由离退休干部对帮扶工作情况作出评价;建立了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坚持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及时对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进行普遍的走访慰问,同时还不定期地对生活困难的老同志进行个别走访慰问;建立了离休干部护理费发放制度,并且实现了离休干部全员发放;建立离退休干部来信来访工作制度,使离退休干部信访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回复率达100%。如:我区退休干部张凤翥退休前系区人大副主任,现已83高龄,他的二儿子因脑血栓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小孙子正在读大学,费用全部承担下来。区里棚户区改造,有位老干部居住的房子又需要动迁,因生活困难无力回迁,导致雪上加霜。区老干部办领导及时与区建设局领导沟通,使其享受了棚户区转困户待遇,使其顺利回迁,家庭困难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通过组织开展党员“三个带头人”活动和“先锋工程”,从源头上帮助离退休干部党员家庭摆脱生活上的困境。

3.以人为本,为困难老干部提供人性化服务。老干部工作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分类指导、因人而异的原则,为老干部尤其是困难老干部提供优质周全的服务。全面推行了建立走访联系和服务承诺制度,为离休干部和一定级别的退休干部发放《老干部工作手册》,组织、人事、劳动、财政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分别作出服务承诺。建立定期走访、信访跟踪督办、分片包干联系等制度,细化服务内容,开展亲情服务,赢得了老同志的好评。对离退休干部做到了生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家庭困难必访。对长期生病、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建立了专人联系制度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的老干部,我们通过开展“亲情服务进行家门,贴心儿女在身边”活动,定期打电话、登门拜访,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此外,还针对部分高龄、行动不便老干部的特点,开展小型、分散而又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培养积极健康心态。

三、对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的思考

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让老干部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寻求新途径、探索新办法。

1.加强领导,落实帮扶责任。一是要强化领导。各级党委及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对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帮扶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谋划部署。党委、政府要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扶工作。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要亲自过问此项工作,与老干部经常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对困难老干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二是要明确责任。建立财政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以及社区三位一体的帮扶责任体系,明确帮扶责任,完善帮扶制度,落实帮扶资金,制订帮扶措施,形成统一协作、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使帮扶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三是要落实考评。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财政、劳动、老干部工作部门参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办,看帮扶机制是否建立,看帮扶责任是否落实,看困难问题是否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努力形成尊老敬老、帮扶困难老干部的浓厚氛围。同时,民政、工会等部门应将离退休干部纳入困难职工救助的范围。

2.政策配套,提供帮扶保障。一是要建立帮扶资金。实行有效帮扶,资金是关键,必须把落实帮扶资金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建立特困老干部解困资金,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将特困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解困资金严格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帮扶解困作用。二是要界定帮扶范围。要明确帮扶解困的具体范围,在生活困难方面应突出以下重点:老干部长期身患重病、高龄、“空巢”等原因不能自理造成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常年抚养痴呆、智障或严重身残子女或子女病故孩子无人抚养造成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家庭成员身患重病、医药费全部由个人负担造成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灾等)经济损失严重造成生活困难的。要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三是要完善政策保障。建立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正常增长机制,确保老干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抓好离退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完善,保障老干部的看病就医,对因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老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对离退休干部家庭中子女下岗就业困难的,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措施上要给予帮扶和倾斜,帮助实现再就业。同时,要切实关心离休干部遗属,切实提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确保她们的基本生活。要在突出党内帮扶的同时,整合和引导社会帮扶资源进行有效帮扶。建立党内支部对党员、党员对党员的“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制度,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动态管理,建立帮扶台账。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经常性的上门走访和实地调查,了解特殊困难老干部的思想变化、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等,对困难类型、困难原因进行梳理,建立困难老干部台账,及时更新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为困难老干部实施帮扶提供依据。要结合离退休干部信息库建设,建立困难离休干部信息台账,对困难老干部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

4.因人制宜,增强帮扶实效。要成立以“经济帮扶、精神帮扶、医疗帮扶、家政帮扶”为主的四大帮扶平台。经济帮扶主要针对家庭和个人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精神帮扶主要针对存在思想疑虑的困难老干部,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多做思想工作,开展谈心交心,引导他们想得通、看得开,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使其精神愉悦起来。医疗帮扶主要针对重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以医院和社区医疗站为依托,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干部的健康状况、所患疾病、忌用药物、近期病况等,畅通老干部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家政帮扶主要针对“空巢”、独居老干部,可由老干部工作人员和老干部志愿者深入老干部家中开展家政服务,最大限度解决“空巢”、独居老干部生活上的不便。要坚持多措并举、因人制宜,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丹桔)

第四篇: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张村村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村党总支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三送”和“两帮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构筑一个支部牵头、组配合、党员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建立一个指挥协调、部门联动、标准统一、资源整合的日常帮扶班子;形成一个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不断创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存在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二、参与对象: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村两委干部。

三、长效机制

(一)动态管理机制

1、明确帮扶对象:(1)年收入底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2)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3)特困农业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4)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5)其他需要帮扶的对象。

2、掌握动态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支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类建档,掌握日常变化情况,并设立帮扶对象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各村民组长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依托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帮扶措施。

3、严格管理程序。凡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应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材料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核实后报乡民政办审查同意后,即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实现能进能出。要严格检审制度,定期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收支情况、生活状况进行核查,对通过帮扶后其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退出帮扶范围。同时,要大力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提倡困难状况好转的帮扶对象主动退出帮扶。对刚退出帮扶的对象,要进行跟踪服务。

(二)职业培训机制

1、整合培训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培训。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对

困难家庭中的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有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培训质量的明确要求。职业培训一律实行免费。要加强对择业观念的教育,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和眼高手低、过分挑拣的陈旧求职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市场就业、竞争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观念。

2、注重培训实效。要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再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年龄偏大人员、残疾人从事的职业工种,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创业培训。把有创业愿望和较强创业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进行创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特别要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相配套,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就业帮扶机制

1、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配合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等部门要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选送脱贫治富的技术、项目。并加强技术指导。

2、鼓励灵活就业。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3、组织和鼓励承包荒山、荒滩、土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4、推进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设托管保障体系。

(四)社会共建机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结对解困帮扶队伍,通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共建单位与帮扶对象结对,以及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帮群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明确帮扶责任和帮扶目标。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五)帮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2、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各部门帮扶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要建立健

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做到应帮尽帮。

3、资金保障。建立以党员干部捐款为主渠道、社会各界捐赠相结合的帮扶资金筹集机制。

4、医疗保障。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主要形式,确保贫困家庭有病能及时治疗。

全体共产党员要从维护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常关心、常联系、常走访,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张村党总支

2011年01月15日

第五篇: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青年路社区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青年路社区党支部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构筑支部牵头、党小组组配合、党员干部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建立一个指挥协调、部门联动、标准统一、资源整合的日常帮扶班子;形成一个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不断创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存在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二、参与对象:

辖区在职党员、辖区机关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社区两委干部。

三、长效机制

(一)动态管理机制

1、明确帮扶对象:(1)年收入底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2)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3)特困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4)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5)空巢老人、(6)其他需要帮扶的对象。

2、掌握动态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支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

1类建档,掌握日常变化情况,并设立帮扶对象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各居民组长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依托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帮扶措施。

3、严格管理程序。凡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应主动向社区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材料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核实后报街道民政办审查同意后,即在居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实现能进能出。要严格检审制度,定期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收支情况、生活状况进行核查,对通过帮扶后其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退出帮扶范围。同时,要大力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提倡困难状况好转的帮扶对象主动退出帮扶。对刚退出帮扶的对象,要进行跟踪服务。

(二)职业培训机制

1、整合培训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培训。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对困难家庭中的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有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培训质量的明确要求。职业培训一律实行免费。要加强对择业观念的教育,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和眼高手低、过分挑拣的陈旧求职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市场就业、竞争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观念。

2、注重培训实效。要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再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年龄偏大人员、残

疾人从事的职业工种,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创业培训。把有创业愿望和较强创业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进行创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特别要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相配套,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就业帮扶机制

1、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2、鼓励灵活就业。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3、组织和鼓励承包荒山、土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4、推进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设托管保障体系。

(四)社会共建机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结对解困帮扶队伍,通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共建单位与帮扶对象结对,以及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帮群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明确帮扶责任和帮扶目标。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五)帮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统

筹规划,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2、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各部门帮扶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要建立健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做到应帮尽帮。

3、资金保障。建立以党员干部捐款为主渠道、社会各界捐赠相结合的帮扶资金筹集机制。

4、医疗保障。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要形式,确保贫困家庭有病能及时治疗。

全体共产党员要从维护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常关心、常联系、常走访,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青年路社区党支部

2013年3月15日

下载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汇编)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

    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严格贯彻落实老干部政策及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建立完善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规范了津补贴,保证了离退休干部离退......

    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

    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合集五篇]

    团结社区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团结社区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