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宿县文体广电局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温宿县文体广电局党员干部思想道德
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党建论文)
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体广电系统的党员干部大多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已成制约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文体广电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上不思进去。大多数党员干部没有把精力放在事业上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作效率不高,存在较多的推诿扯皮的现象。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主要是党员干部管理的基本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好,党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党内生活缺乏思想性和原则性,党员监督管理的约束力不强。一些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名存实亡,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存在着以会代教、以读报读文件代党课、党的会议与行政工作会议混淆、甚至虚拟记录的现象。三是履行职能差。党组织的负责人,热心党内职务,但不热衷党务工作,没有很好履行对党员监督管理职能,形成党员监督管理上的局部弱化或空白。四是缺乏正气。有的党员失去正气,面对各种错误言行,事不关己,少说为佳,不敢旗帜鲜明地同各
1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五是党员管理“出口”不畅,长期存在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严、办法不多。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文体广电系统党员干部作风纪律整顿,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等存在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机关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拓宽机关党员监督管理工作的视野。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强化权力监督。着重在优化权力结构、科学分解权力、有效制衡权力上下功夫。按照权力制约的特点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强对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行政审批、财政资金使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要进一步明晰权力运行的程序,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并使之透明化、公开化,确保监督及时到位。要把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措施抓实抓好。
(二)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监督管理,要强化考核惩处,努力拓展监督管理的新领域。机关党员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涉及面广,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情况,调整监督内容,突
出监督重点,延伸监督领域。一是加强学习监督。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党组织应从实际出发,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拓宽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和范围,创新学习教育方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注重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各机关不同的职能,明确各级机关党员岗位知识学习目标及要求,并对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实施监督,把学习成绩作为机关党员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加强绩效监督。在形式上,按照实际需求,可整合机关职能资源,建立专门的监督员队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履行效能建设监督职能;在内容上,重点考核机关党员完成本职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提高、遵纪守法与廉洁自律、工作程序与执纪执法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使党员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方法上,制定科学的、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统一,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通过组织考评、目标考核、社会评议、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确保考核客观公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三)加强机关党员监督管理,要整合监督资源,着力构建监督管理的新网络。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要求我们不断拓宽监督管理渠道,丰富监督手段,推进机关党员监督
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强化职能,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关党员监督工作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各机关党组织定期对机关党员的情况,尤其是效能建设情况、廉洁自律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防范工作。二是拓宽渠道,形成机关党员监督管理的群众参与机制,着力加强群众对机关党员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扩大群众参与机关党员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机关党员的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尽可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三是加强配合,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运作机制,形成机关党员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加强负有机关党员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机关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加强党员监督管理,要落实监督责任,积极探索监督管理的新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工作制度,是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员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分析机关党员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二是建立党总支议事制度。各党组织担负着监督管理机关党员的重要责任,应定期召开党支委(组)会,专题研究机关党员监督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加强相
关工作。对机关党员监督管理不力的单位应予以警告,限期整改。三是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根据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一级对一级的监督责任,上级要及时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下级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酿成严重错误,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失察之责。可采取签订责任书、述职、党员群众评议等方式,检查党组织负责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该奖的奖,该惩的惩。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既敢于运用纪律处分手段,还善于运用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手段进行追究,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存在的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以及执纪不严的问题。
(五)加关党员监督管理,要传承好的做法,认真落实监督管理的新要求。加强对机关党员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需要继承好的传统和做法,并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一是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意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后,新的发展要求机关党组织明确党内监督工作的重点,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敢于碰硬的精神,切实改变党内监督乏力的状况,加强对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增强广大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充分利用反面教材和警示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使党员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工作岗位,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
线。二是切实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总结这些年来机关一些党员腐化堕落的原因,主要是党内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出现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的局面。要求机关党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为加强党内监督创造良好的氛围。三是要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党员要自觉对照《党章》和党内规章制度进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教育。机关领导班子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中心组学习等各项制度的贯彻,切实提高落实的质量。四是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在形式上不断探索新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帮助教育党员达到提高素质、提高自觉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目的。五是公开责任。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先锋岗、党员首问责任制等活动,公开党员责任,便于群众监督。通过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创造人民群众敢于监督、能够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环境。六是严格党员发展。按照《党章》规定和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把好党员的“进口关”。同时,针对新情况新实际,制定出台党员“出口”方面的规定,疏通“出”的渠道,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内容提要]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质,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差距拉大,而精神文明的滞后又严重影响市
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l王国胜(1962-),男,河南深河人,硕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
450052)
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内容,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核心是提高全体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没有
结束,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
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一方面使精神文明建设与
物质文明建设差距拉大,严重干扰了党在农村各项
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一些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
支柱,存在着“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
散了”状况;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滞后又严重影响市
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进程.第一,小农意识与公平竞争的矛盾.所谓“小农
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
伴随的落后观念.生活在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
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 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而我国建立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经济活动中的每个劳
动者,包括农民,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公平竞争状态.但由于小农意识作怪,农民普遍存在着害怕竞争,依
赖政府的思想.所以在当代社会,小农意识成了我国
农村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第二,存在着小农观念,宗法观念,封建迷信观
念与大生产观念,集体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小农
意识,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限制了部分农民的眼光,使他们习惯沿袭以往的劳作和生存方式,即使依靠
政策富裕了,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扩大再生产,而是
满足现状,或在红白事上大操大办,或续家谱,修祖
矛.考S XX.5
坟,搞封建迷信活动.第三,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队伍与农村实际情
况不相适应的矛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对的是千
家万户,农民分散及流动性大,再加上农村的封建宗
法等旧观念的影响,造成工作难度大.而一些地方思
想道德建设的队伍人数少,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难以适应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特别是少数
村组织涣散,甚至被宗法势力所把持,更给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增加了困难.第四,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与市场经济负面
效应的矛盾.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作用,加之剥削阶级
思想残余的存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一些不
良影响,影响着农民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得失观,义
利观的形成,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劲向,农民价值取向功
利化,引发道德滑坡.由于商品和货币交换原则的广泛
运用,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只讲钱的消
极落后思想,只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和集体
利益.第五,法制社会的构建与法制意识淡漠的矛
盾.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普遍不强,对
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够熟悉,寻求法律
帮助的途径不清楚,当自身无法无力解决时,往往采
取托关系,找领导,上访或直接面对面动拳头的方
式,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近年来群众性集体上访事件
明显增多,这是一个重要原因.第六,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旧”
与“新”的矛盾.当前新形势对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在许多农村地区,仍停留
在一般号召和陈旧的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创新
性.另外,还存在少数精神产品不适合农民要求.农
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
策
我们当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需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求利,自由,平等,公
正,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运
1981年创刊
作义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
思想道德体系,应当坚持在集体主义与“五爱”精神的 基础,用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
原则引导农民的经济活动和行为,确认市场经济活动
中合理利己,正当求利,勤劳致富,公平竞争等原则的 合理性,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在总体目标上,必须大力培养农民的社会
公德意识,引导农民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
爱幼,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当前的努力方
向主要是:一是要加强文明新村的创建工作,营造健
康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二是要对农民进行广泛的 科技文化培训,扫除迷信和愚昧,使得农民有知识,懂技术,做到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
身的精神境界;三是移风易俗,用先进的,科学的文
化武装和教育广大农民,使得农民能不断认识封建
迷信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的侵袭.第二,在工作内容上,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就是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紧密结合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党的农村政
策.在“三个紧密结合”中,第一个结合是搞好农村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紧密结合农村的 现实,思想道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广大农民
所接受.当前结合农村的现实,就是要结合农村的稳
定.而结合农村的稳定,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理顺农村
干群关系,突出解决好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
点”问题,为农村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个结合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现实基
础,因为只有结合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才会真正关
心,思想道德建设才会有感应力和影响力,也才会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结合农村的切身利益,最重
要的是要结合农民的增收.第三个结合是搞好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因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长
期实践告诉我们,党的政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和农
民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所以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策去做,要善于把提高农民的 精神文明水准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以后
者推动前者,以前者带动后者.这就要求我们农村的 思想道德建设不能脱离诸如计划生育,退耕还林,移
风易俗,科技下乡等工作开展.第三,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变,常抓不
懈,坚决避免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各级领导干部和
广大基层干部要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新问题,新矛
盾的不断出现,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
设的新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
上.要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要培育农民身边的典型,让农民直观地认识和辨别
善与恶,美与丑,正气与邪气,光荣与耻辱,达到潜移
默化,触及心灵的教育效果,变群众对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为理解,支持,配合.通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使广大农民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爱国敬业的新型农民.第四,在现实规划上,要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个人收人分配
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在农村市场经济
中,各类经济主体要自主地为着自身的利益从事经
济活动,必然要有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必然
要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
德经济,讲求公平诚信与利益共谋从而实现共同富
裕,也需职业道德来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竞争
的公正原则不允许任何人以行政权力把一些经济主
体排除在经济竞争之外或让某些经济主体在较小的 范围内竞争.同时,又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
用体系.所以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艰巨和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重视农民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农
民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生产者还是交换者都要做
到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文明经营.第五,在个体构建上,要致力于建立新型家庭伦
理道德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从事一切政
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最初的,原本的“基地”,它的 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关系着特定
“区域”的文化变迁和秩序的稳定.在农村,家庭伦理
道德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生活与生产
秩序,同时也影响到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体系的形
成.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在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
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如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星
级家庭”,“模范夫妻”等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发展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强化
条件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教育广大农民做到互
敬互爱,团结和睦,使千家万户农民家庭成为农村稳
定和谐的社会细胞.第六,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
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 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所谓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
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人的价值
至上,人的权利至上.在现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一切
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
的工作,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于和农民息息相关
的感情纽带上来,要真正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要根据市
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农民思想呈
现多元化的现状,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定要人情
人理,人脑人心.同时要因人施教,将心比心,把研究
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激励人作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的永恒基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
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之,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还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传播等条
件差异较大,各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市场
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
响,使得农民的思想状况复杂而又参差不齐.这就决定
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决非旦日之功,我们必须长期重
视,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时刻把握农村思想
道德建设的脉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才能
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了解新的间题,才能让先进文化占
据农村这个大市场,使农村进人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构
建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农村.
第三篇: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成员:马文刚(生工)郝俊康(动画)刘 雯(信息)尹冬梅(建工)吴海霞(化工)
路继勇(电气)刘海洋(外语)朱哲伦(经管)李 纯(材料)张晓帅(化工)
近年来,经济社会稳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
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仅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教学传统和学人品质,也是衡量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学生群体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当前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学风正,则事业实;学风浓,则事业兴;学风优,则事业强。
二、我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QQ聊得快,微博翻得明。琢磨打游戏,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看言情,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行。是非宿舍里,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这首词基本上揭示了当前学风存在的瑕疵。
1、学风突出的问题 :(1)“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不知道该学习什么”
—— 学习方法不得当,存在着被动灌输倾向。
(3)“不知道该不该学习”
——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4)“不知道该怎么学习”
——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工作关系。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1)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客观事实形成的落差。
(2)报考专业的盲目性与入校后专业选择上的限制,许多学生学非所愿、学非所长。
3、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1)部分学生不能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2)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4、缺乏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精神
(1)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使自己放松了对学习的高要求。
(2)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缺乏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品质。忽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偏重社会活动。
5、没有把学习作为第一种能力来看待,忽视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科技制作项目等获得学习能力的培养。
6、学习纪律松懈,考试作弊屡见不鲜
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怠学、厌学、混学。考试挂科、降级。
7、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功利性强
(1)有些学生上大学只为混张文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认凭感性择课而上,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对一些课程忽视其存在。
8、沉迷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导致作息时间混乱,身心健康受损,学习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9、专业思想不稳,存在厌学情绪
对所学专业的就业过于自信或缺乏信心,或认为大学开设的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学习上表现出没动力。
三、学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等诸多因素。
1、社会因素问题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对学风建设起了很大冲击。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手段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非主流文化对校园的浸染无处不在,及时行乐、相互攀比之风,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短信文化”、“网络依赖”等很容易令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
2、高校因素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连续几年的扩招,给学校的管理及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学校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教学改革滞后,教学设施不足,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得不到改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监控体制不健全,缺乏针对学风建设的必要的、系统的规划,缺乏抓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2)高校教育者重科研轻教学。很多高校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了教学,给教师施加的科研压力过大,使得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科研中,从而无暇兼顾教学。从教师层面上看,很多教师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有甚者把教书和育人划分开来,认为任课老师只负责教书,育人是思政工作者的责任,对教育学生没有耐心,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教风的不良影响。学风与教师的师德及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创新与传授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注意力转移。教师教学缺少吸引力,学生旷课现象愈加普遍,旷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水平低。
(4)高校自身教育管理存在弊端,没有建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科研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元导师队伍。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体制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制不健全、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合理等。学风建设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大,学风建设措施的制定者对学生的需求没有做深入了解,导致学生不配合,甚至抵触。
(5)没做到宽严结合、张弛有度。搞好学风建设,一方面对学生要纪律严明,狠抓上课出勤率、整治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肃考风考纪,另一方面也要人性化管理,不搞“保姆式”、“家长制”模式,过于刻板、教条的管理。
3、学生因素问题
(1)学生缺乏理想,学习动力不足。从目前现状来看,大学前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好好学习,评价标准就是学习成绩。高考给广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在进入大学后得到释放,很多家长和中学教师给学生灌输“迈过高考就可以轻松”的思想,以至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放纵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看小说等,荒废学业。
(2)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学学习的特点是学习的主动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在这种主动性支配下,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具备踏实的学习作风。有的大学生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主导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有的在学习目的上功利主义色彩较浓。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考试作弊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考试这种检测形式,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4)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制力较差,严于律己、刻苦钻研精神欠缺。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从小就没有养成很好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加了难度。一些学生上大学后,就认为自己进了“保险箱”,到了“终点站”,缺乏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
4、家庭因素问题
(1)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中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习观的扭曲,容易出现应付学习、盲目学习、被动学习的消极状态。一是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期望值太高,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产生物极必反的状态;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其学习不管不问,顺其自然;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简单粗暴,迷信“黄金棍儿出好人”,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家长不关心学生的成长,认为学生送到了大学,就可以放心的任其自由成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失去了与老师联系、连接的纽带作用。
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正确认识,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使高等教育做到宽进严出。完整的建立一个优良的学风体系需要至少一届学生,良好学风的自动传承才是完整优良学风体系建成的标志。
1、正确认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调整课程设臵,深化教学改革,真正使高等教育做到宽进严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
2、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即“两课阵地”的作用,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并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搞好学风建设。一是学校重视,使学风建设真正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二是社会关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当营造帮助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三是家庭配合。学校应当畅通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清楚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和重要性,齐抓共管,营造良好学风。
4、严抓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教风促学风。高校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形成自律意识。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材。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并培养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要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
6、健全考务管理制度。没有严明的考风考纪,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建立健全考务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要求,维护考试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考试违纪教育和考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形成正确的舆论和风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考试违纪的危害性。
7、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在大学期间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前景及人才培养规格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阶段,根据所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接受所学专业,培养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使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
8、丰富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具有很大的熏陶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想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同时要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9、制定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制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取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志愿者评比、科技竞赛奖励、优秀班级团支部评比、榜样在身边等引导和激励措施,创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切实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第四篇: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教处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也许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和敏感,我常常爱观察、分析一些未成年个体(多数是在校学生)的言行,借此了解、洞察进而把握未成年人群体的思想动态、道德观念以及世界观取向。这种观察、分析非同一般,更多地渗透了理性的审视和思考。应该说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确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我校初三、五班一生梁明,高大魁梧,一表人才,异常聪明、机伶,写一手好字,学习成绩优异,篮球技艺可谓超群,给任何人的第一感觉绝对是一位好学生。可是又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貌似“品学兼优”的学生却惠质非兰心,让班主任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苦不堪言。
怎么回事呢?经了解,他刚踏进中学大门,父母外出打工,将这个“乖儿子”寄托给县城做生意的姑姑。其姑忙于生意,经常不在家,每天给零花钱让其在外吃饭,这就给了他积攒钱的机会,他生活上“省吃俭用”,却经常在晚睡时间上网,时间久了,结识了很多“朋友”。为了显示他的“哥们义气”和确立他的“大哥”地位,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他经常“三包”,处于消费者的他自然就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于是用上了“撒谎”方式从南方打工的父母那里骗钱,不诚实的习惯由此养成。父母意识到后与其姑商量,指定地点计帐吃饭。没有了上网的钱,“哥们儿”开始与他一起偷、抢,他甚至向同学索要作业答案“咨询费”。此类戏法愈演愈烈,竟致由于偷盗被派出所拘留。
出来之后,回到班上,班主任老师担心这种处于心理可塑期的学生心理扭曲,“以烂为烂”,于是经常寻找机会表扬他,挖掘他的亮点、树立他的自信心、保护他的自尊心。并根据他的特长任命他为体育委员,鼓励他,只要认真干,好好改,一定推荐他为校级优秀干部。一段时间表现很不错,谁知其父母侧面了解到儿子的进步,又以钱为奖励并叮嘱他“只要你听话,学习好,钱嘛,保证够你用”,每次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于是,旧戏重演,重蹈覆辙——上网。班主任发现后与其家长商量,让他住校,并限制他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希望利用时空限制和纪律约束改变他。可好景不长,他在寝室内当“老大”,教室里同样是“大哥大”,并染上了抽烟、汹酒、赌博、逃学的恶习,上课违纪与科任教师发生顶撞,甚至调戏女同学,扬言“我连派出所都进过,还怕谁?你们谁敢给老师告状,我就收拾他”!
班主任通知其父母回来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可家长不理解班主任的苦心,一心只想打工挣钱,一口回绝“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出了任何问题,我只找学校”。在班主任的耐心劝说下,家长总算到了学校。可是来了就将其子拳脚相加,粗暴的教育方式使该生从心里喊出“我不读书了!”,家长认为这样不行,家里没人管他,要耍也要在学校耍满。老师们劝其家长干脆不要打工,暂时将其子带回家,以说服教育加劳动锻炼的方式,让他真心感受到还是读书好再送往学校。这不但没得到家长的支持,反而惹怒了他们,“我儿子不过是抽抽烟,喝点酒,逃了几天学,打了几次牌而已,并没有杀人放火,违法乱纪,凭什么不让他读书?不行,必须到班上去,谁敢动我儿一下,我就与他过不去„„”
我想,这样的案例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程度的都有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性。虽然 1
案例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也有不少优点,家长多少也尽了些教育义务,班主任老师也可谓煞费苦心。但从对他的成长教育过程来看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对以他为代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深思:(1)经济大潮引发对优良传统道德的冲击,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元性、多层次性,(2)社会环境的嬗变及其复杂更加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复杂性;(3)家庭教育不当与弱化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性;(4)未成年人不稳定的心理导致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反复性;
凡此种种,均加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性。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然而,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是那样令人忧心忡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峻的现实?
首先是家庭教育失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不当。部分家长态度偏颇、过分溺爱、放任不管、专制粗暴;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家庭教育不协调,家庭主要成员教育态度与方法不一致,互相扯皮等。
第二、家庭气氛不良。家庭道德气氛差,家庭成员品行不端、品质败坏、自私自利等,家庭心理气氛恶劣,家庭成员关系冷漠、紧张、经常吵闹等。
第三、家庭环境差。主要指家庭学习环境差,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家庭周围环境嘈杂,家庭住房拥挤,家庭成员活动相互干扰,家里来客太过频繁等。
第四、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有些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异、再婚、亡故或感情破裂,从而失去家庭温暖和关怀、帮助与照顾,致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思想道德呈现不良态势,并易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多疑、不合群、过激等不良心理,甚至一些自制力差的未成年人经不住坏人的种种诱惑,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第五、家庭责任感淡薄。部分为人父母者,忽视家庭责任,不尽抚育义务,我行我素,道德败坏;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甚至随意把未成年人带入营业性歌舞厅等不健康的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施与不良影响,忘却了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六、剑阁县城的搬迁,对老县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冲击。父母远在下寺工作,孩子留在老县城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身边少了父母的引导,多了祖父母的溺爱;少了接受正面教育的机会,多了不良思想的诱惑;少了对其不良行为的监督,多了无可奈何的放任。
其次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大潮引发的问题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些惟利是图者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涉世不深、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用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游戏诱惑未成年人观看,通宵达旦,造成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汹酒、闹事甚至群居。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第二、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交友不慎、坏人的勾引、犯罪分子的教唆等,使他们产生了偷窃、早恋和流氓行为。
第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错误观念、不正之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等严重地影响了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新县城的搬迁所带来的治安、经济、文化方面管理上的力不从心等等,给我县(尤其是老县城)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再次,学校教育的失误也存在不可小视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办学思想不端正。有的学校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现代教育管理手段,不能贯穿“育人为本”的理念,确有学校对思想道德有问题的未成年人,不加挽救,一味拒之门外,加大了未成年人相互间的不良影响,带来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二、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有的教师不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上不创新,教育上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陈旧,方法循旧,素质欠佳,没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极大的影响了未成年人崇高思想道德的形成。
第三、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各种问题。包括“全面发展与育人为本的协调”问题;高负荷低效率问题,个体思想道德评估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估问题;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中学生普遍负担过重,身心受损、潜能受抑,以至出现思想问题,进而引发道德问题等等。
最后,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问题。
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形成,多变的性格、脆弱的心理,注定了未成年群体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不易成功性,加之生理因素、早期发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缺陷等等,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如此众多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形成教育网络。
学生活动场所划分起来无非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未成年人的信息也源自这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统一教育内容,统一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评价,就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聚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套用一句话就是“全民皆师”。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说,就是学生在一天之内,从早到晚的生活都是“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都是“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都是“教育之所在”。由此可见,整个社会的全部时间、全部空间和未成年人的全部个人生活都应纳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轨道,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而不只限于学校教育。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规范诸方面的要求,转化为青少年个体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才能使未成年人德育既同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当代文明接轨,又能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蕴藏着的精华。
其次,加大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力度、改革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由于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学校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地方,对学生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而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办学思想,教育教学以育人为本。学校办学思想要以“育人为本”,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校长要加强行政职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改革思想道德评价体系,把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内容纳入社会生活之中,成绩考核键入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注重行为表现。把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效纳入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改变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坚决杜绝排斥问题学生现象,各中小学要本着“不成才,可成人的思想”,极力挽救濒临犯罪边缘的未成年人。
(二)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育人队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强有力措施,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驾轻就熟、生动活泼;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学习与提高,强化育人意识和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手段,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改革教育内容,科研兴校。各校可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教育对象的实际,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把知识掌握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多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少些单调无趣的内容;多改革创新,少因循守旧;多激励少施压,多措施少负荷;多言传身教,少夸夸其谈;多活动,少课时。
再次,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家是社会的细胞,是心灵的港湾,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然站着一位成功的母亲”,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伴随着未成年人终身;家庭文明是国家、民族文明的“缩影”,是民族精神是又一支柱。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教育,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社会都要重视家庭教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妇联组织和社区、村组等城乡基层单位,要关注、重视职工、居民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负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与有关部门、社区、配合,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接待日,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访问,专家咨询,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办家庭教育指导专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的良性互动,要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三)全民提高素质,争取做合格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龙生龙”之说虽有失偏颇,但多少有些道理。只有父母思想好,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心胸宽广,乐观上进,具有高尚的人格,并率先垂范,才能对自己的孩子施与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乃至世界观的形成就会呈现良好势态,终身收益;为人父母者,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有国家、民族意识,视培养合格的国家
4公民为己任,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形成人格合力,争做合格家长。
最后,大力净化社会环境,优化社会风气。
首先要加大力度,清除文化垃圾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污染。一些对未成年人传播“黄、赌、毒”的馆、厅、房,坚决查封!对惟利是图的传播者,要严惩重罚,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关注国际环境的污染,创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当前,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腐朽的精神和糜烂的生活方式已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坚决抵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各种媒体要充分发挥优势,向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把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到实处,促成良好道德的养成。第三,管理好犯罪人员,减少负面影响。不管是少年或是成年犯罪者,如管理不善,越狱出逃,多半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养成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第四,可以考虑立法,对一些多方教育,屡教不改,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并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未成年人施以强制教育,调往新疆绿化沙漠或调去西藏开荒,化腐朽为神奇。第五,重视社会风气的转变,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封建迷信、邪教以及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错误观念、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做到不参与、不学习,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总之,随着社会形势的迅猛发展与变化,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在动态中寻求发展,只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内容、途径和方法,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迈上新台阶,铸造新辉煌。
第五篇: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李秋君 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这一重要论述既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提供了现实遵循。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重点。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中,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在种种诱惑和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革命理想大于天。”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锤炼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强化群众观点,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中提升道德素养。对党员干部来讲,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老师。只有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才能清楚自身的问题所在、缺点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修正错误,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实践中,要开辟多种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例如,定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社区活动,邀请群众担任领导干部监督员,开设群众意见箱等,充分了解和把握群众所思所想。要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立行立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道德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道德建设的实效性。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要求,把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总体规划中来,明确主体责任。其次,要在干部绩效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应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纪检、组织部门以及干部群众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道德考核不过关的,不准评优、晋升,作风正派、道德高尚的党员干部在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最后,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工作给予关注,并进行有效性监督,促使基层党员干部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