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党员现状分析
当前党员队伍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基本稳定,地位比较突出,作用发挥较为明显,涌现出不少带头人和先进典型。但基层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党员流动性大、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高、老弱病残党员多等现实问题,从我县的调查情况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党性意识偏淡。部分党员仍囿于过去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思维,“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自主创新意识欠缺,个别党员甚至不具备党员基本素质。有的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奉献精神缺乏;有的精神空虚,不信科学信迷信,理想信念动摇;有的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交党费,不做工作,组织纪律观念松弛;有的经常参与赌博,思想道德滑坡等等,给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调查表明,认为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强和较强的占67%,认为不强的占6%,还有27%的说不清楚。
二是队伍结构失衡,文化素质偏低。党员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等现象较为严重。年龄结构上老的多,少的少。我县60岁以上的党员9950名,占党员总数的33.5%,35岁以下的2992名,只占15.28%。学历结构上低的占大多数,高的占少数。全县初中以下农村党员805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5%,大多属于“老实听话,文化较低,本领不大”这一类型,有的甚至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常常连一些文件、资料都看不懂,难以真正领会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即使开会学习,也很难把相关精神真正入脑入心。三是带富能力不强,模范作用偏弱。相当一部分党员思路不
宽,致富无门,生活较困难,有的经常吃照顾、吃救济,自身致富能力十分有限。有一部分党员家庭经济状况还达不到全村平均水平,有的甚至是村里的贫困户,极个别村支部书记自己本身家庭就十分困难,几乎没有发家致富的项目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还有少数党员,素质较差,自律不严,在群众中无威信,甚至起了反面作用。
四是责任使命衰退,参政程度偏低。走访中发现,少部分党员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认识模糊,对国家政策、经济形势、村里事务等不热心、不关注,对党员教育活动持怀疑态度,或抱无所谓态度。一些党员责任感、使命感欠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群众利益和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甚至为一已之私与群众争长道短。还有个别村干部,把党员看成是一种高于群众的特殊身份,把村民付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谋私的工具,没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居住相对分散,活动难以开展。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部分乡镇处于山区,大多数乡镇地域面积广,党员居住散,且交通不便,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弱病残党员行走不便。如某乡党员居住比较分散,党员要到村上集中学习,最远的要走1个多小时。
六是流动党员较多,“双找”工作较难。我县共有流动党员名2431名,占农村现有党员的19.1%,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残。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联系,造成流动党员身份难摸清。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原支部活动困难就更大了。
第二篇:农村党员教育现状
农村党员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如今信息化、新形势下情况下,各方面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状况还很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有个别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个别党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臵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二)在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增加了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难度。一是务农党员教育难。农村党员都各自抓经济收入或外出务工,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出现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问题。二是老党员教育难。目前,全乡大多数支部存在着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一些老党员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其中有的党员生活艰难,党员先进性根本无法体现。三是农村党员对新鲜事务特别是网络不了解
甚至有些排斥,能从网上找到自己要学习的资料的人相当有限。
(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方式单一,创新不多。个别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
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日活动。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
(四)党员学习资料极为匮乏。现各支部大部分的学习资料,均是上级下发的文件以及村上订阅的党报党刊,要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双带能力”,仅靠上级培训部门次数有限的教育培训,和现有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靠党员自己自主学习。而学习资料的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现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但要找到适合本地、且有实际用途的资源少之又少,特别是缺少视频教学资源。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党员教育
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是增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强大合力的需要。要彻底摒弃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模糊认识,以创新的精神,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二)更注重差异化,针对性的学习。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党员的思想脉搏,区别对象,因人施教。具体说来就是: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上。对一般党员的教育要突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学习,帮助农民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本领。对老党员的教育,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
(三)创新农村党员的教育载体。一要精心设计,丰富教育载体。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针对农村党员“白天忙晚上闲”、“平时忙节日闲”的特点,以“业余、小型、灵活”为原则,实行基层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点等现有教育阵地全天候开放,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党员的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举办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组织党员谈理想、谈责任,开展党日讨论等活动,确保农村党
员随时随地接受党的教育。二要用好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要深入基层全方位选择多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让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得到教育。三要繁荣文化事业。在党员教育中,寓教于乐是一种好形式。
(四)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及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作用。现全乡各村党支部都配备了远教设备或文化信息系统,要加大对操作员的培训,使他们真正弄懂、弄清,并能很熟练操作设备,能根据各个党员的专门需求,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里和互联网上丰富资源中获取所需资料,真正让远教与信息共享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篇: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该社区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华办事处东南处,属于南阳市老城区。
周围有福音堂等宗教建筑,也有第二实验幼儿园、南阳经济贸易学校等市级和省级学校,还有南阳府衙和南阳范蠡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建筑,还有大型商场:鸿德购物公园等现代商业建筑。
可见这片社区处于南阳的中心位置。而目前南阳市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不被代替,就必须对该处社区进行改造。
解放南路传统商业街构成是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的市井生活区。
建筑分析:
主要由三个小区和几座独立住房为主同时还保留了不少清代时的民房。
但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差,各种生活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劣。部分房屋设计不合理,比如高低建筑之间间距不合理造成屋内光线不好,室内潮湿阴暗。
三个小区内建筑都为三层,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缺乏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绿化也比较单调,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小区内给排水管线、电力电缆等线网也是乱七八糟。
两三座独立住房相对来说条件比较好。
临着解放路的临街商铺年代都不一样,有清代保留下来的“下铺上屋”的木构架建筑,也有建国后建的砖石结构住房,大多数为二层建筑,只有一两个是一层的。由于年代不一,建筑风格不统一,房屋质量不好,室内环境不好,导致这片商铺的商业性质不强。(主要是第三产业:饭店和修车,三金等)
该地块由于时间比较久,所以内部有很多没人住,没人管理的木构架建筑。导致整个社区看起来脏乱。
景观分析:
小区内部虽然有一些简单的绿化景观,沿路也有一些绿化,但是都缺乏整体性,而且景观效果也不是非常显著。
问卷分析:
总共分发了五十份,有一份未收回,四十九分回收。总共有100户左右。具有可信度。
根据公共设施问题调查,发现该处设施并不齐全,停车场、休闲广场、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桶、路灯等均缺失。
根据居住环境问题调查,发现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认为路面脏乱,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认为建筑不美观,有百分之二十二的人认为管道堵塞,而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认为屋顶渗漏。
根据出行方式问题调查,发现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认为是步行和自行车,而只有百分之四的人选择私家车,有百分之十一的人选择公交车。
通过邻里关系调研发现大家之间都是相互认识的,而且关系一般,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少交流,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来促进彼此的交流。
通过主要娱乐方式调研发现由于该处位于老城区地段,用地比较紧张,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老社区缺少活力,人们主要通过在家看电视来打发空闲时间,还有三分之一人主要通过逛街,三分之一通过和邻居打扑克、下棋等来打发时间。
第四篇:现状分析
5.1重庆保税港发展现状
5.1.1加强港口基础建设,打造口岸物流中心
重庆江北寸滩港区,是重庆市倾力打造的最大港口。重庆市正在以寸滩
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发展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2003年6月,作为打
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占地650亩、总投资17.4亿元的寸滩港
工程正式启动。寸滩港主要由集装箱港区和物流园区组成。建设规划分为三
期,一期工程主要用于集装箱的装卸,三期工程功能定位为与保税港区相适
应的外贸集装箱装卸、堆存及围绕集装箱延伸的掏、装箱增值物流服务。
2006年1月,寸滩港一期建成投产,拥有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
个汽车滚装码头,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8万标箱。寸滩二期工程占地约880
亩,于2007年9月24日开建,总工期42个月,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42
万标箱,杂货件80万吨,滚装车辆15万辆。预计2011年建成后,寸滩港年吞吐集装箱将达100万标箱,汽车30万辆。寸滩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泊位4个,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56万标箱。届时,寸滩港区9个泊位设计年集装箱通过
能力为126万标箱,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189万标箱。目前,重庆市已启
动了寸滩港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1亿元,将新建3个3000吨级集装箱
泊位和1个滚装码头。
除了港口本身的2700亩,寸滩港区还将出口加工区等周边区域划入港区
经济发展范围,面积近6平方公里,而与港区规划同步的周边配套规划也在逐步完善。从五里店到桂花湾立交,江北将打造18公里长的现代物流带。整
个物流带将包括物流配送、中介,以及加工行业等,围绕寸滩港形成物流产
业聚集地。现有的渝长路和海尔路均为6车道,宽度不能满足建成后的寸滩
港需要。重庆市政府规划拓宽渝长路东环一黑石子段(渝邻高速在黑石子立交
与渝长高速相接),改为8车道;通过增设匝道的方式,连接渝长路与金渝大
道,将渝长路与寸滩港区和物流园区的联系由2个通道变为3个:拓宽海尔
路至8车道。规划预留寸滩港铁路专线。由渝怀铁路向港区引入联络线,在物流园内布置铁路装卸线,方便铁水连通。目前,世界前20家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重庆。全球航运物流大王马士基(中国)公司已与重庆港物流
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该公司在西部的集装箱将全部进入寸滩港中转。
5.1.2叠加保税物流功能,促进物流体系成形
重庆出口加工区于200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平
方公里,围网封关运行面积0.4平方公里,2002年8月28日正式封关运行。
加工区总投资2.2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共设监管仓库
1040平方米,配有5564平方米的海关查验场;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2.8万平
方米;卡口总建筑面积为130平方米,配有对进出卡口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监
控的设施;区内有专供监管的巡逻道2579米及围网2547米。加工区海关实
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放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新通关模式。
落户企业可享有海关提供的简单、快捷的通关便利,还享有出口加工区和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区内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完
一切进出口手续。出口加工区设立初期,加工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在海关监管层面相比优 势明显,国务院各部委出台的多项管理政策、法规对加工区的顺利启动也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全国大通关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其他一系列促
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工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淡化,甚至在某些方
面还不如加工区外。如:加工区内生产的产品内销部分要按制成品价值补缴
关税和增值税(区外加工贸易产品内销按进口原材料价值补税),未经实质性
加工不得出区,监管运输成本高以及内资企业无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
惠问题等,使内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7个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重庆成为
西南地区首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出口加工区,同时也是重庆市及中国
西南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区域。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加速了重庆的产业升
级,提高了生产型服务业的比重。依靠引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但完善了重庆的口岸功能,而且巩固和扩大了重庆作为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重庆出口加工区保税
物流功能拓展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入驻生产型企业3家、物流企业6
家。据重庆海关统计分析,截至2007年9月底,重庆出口加工区共实现保税
物流入区1.44亿美元,其中进口货物入区2400万美元,出口货物入区1.2
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12亿美元,在库存储3200万美元。海关共接单4 512
票,同比增长6.4倍,共监管进出境货物5.98万吨,货值1.35亿美元,同
比分别增长4.38倍和7.1倍婚。
5.1.3现代制造业发展成熟,产业基础坚实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渝北主城区,与空港园区毗邻。十二家国内航空
公司云集机场,开辟了连接日本、泰国和全国二十七座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66万吨14。
渝北是重庆乃至中国西鄂地区的水陆空枢纽中心。空港园区距西南地区
最大的龙头寺铁路编组站12公里,距长江上游晟大的寸滩深水港13公里,距往来旅客最集中的重庆汽车北站12公里,规划中的市轻轨3号线直达园区。
园区干道与渝邻、渝涪、渝黔、渝合以及机场高速路、金开大道、市二环等
高等级公路外引内联,形成了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
空港工业园自2002年成立以来,工业总产值从零增长到100亿元,前四
年平均增速超过50%,去年增速超过100%。已引进各类项目212个,包括知
名的工业投资商德国博世、美国科勒、中国长安、中国万向,地产投资商深
圳桃源居.研发机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等等。2006年,园区的工业生产总
值为55亿元,全口径税收为4亿元,2007年预计工业生产总值将达80亿元,全口径税收将达6亿元5。园区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以交通运输设各制造为
主的现代制造业已经发展成熟:以长安轿车、银翔摩托车和恒通客车为主的整车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以万向钱潮、联合汽车电子、台湾元创、光大产业、翎雁模具、长安金陵等企业为主的汽车配件产业逐步完善。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现代物流等一批潜力产业也在快速成长壮大中。目前园区共有300
多家企业,其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博世和美国科勒,有全国最大的微车
企业长安汽车集团,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动力汽车制造商恒通客车公司等。
5.2重庆保税港现有发展模式评价
作为创新型的内陆保税港,重庆保税港的发展现状基本符合本文第四章
提出的重庆保税港的发展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出口加工为导向
保税港区将原有的出口加工区划入规划统一管理,把出口加工作为基础
功能定位。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和资源储备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在保税港发展初期,应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升设港地的国际
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建设国际商贸枢纽打下坚持基础。
㈢以物流中转为重点
保税港区加大物流体系建设,打造西部物流中心。重庆保税港的总体发 展模式具有鹿特丹模式的特点,利用作为西部运输枢纽和桥头堡的特点,发 展以物流转运为主的保税港区,降低西部内外贸的物流成本,带动重庆周边 省市的经济发展。
㈢以“区港一体化"为目标
保税港由寸滩港、空港和出口加工区组成,有利于加快“区港~体化’’的进程。重庆保税港采取“河港+空港”、“一区双功能”的模式,有助于消除 港区内的物流活动在行政区划方面的分割,使得区港内的物流可以在更大的 空间和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港口的运输功能和出口加工区的贸易、物流 功能一体化的格局。
第五篇: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规律,科学制定我县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7]18号)文件精神的工作措施,2008年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布置,由县远教办和县教育局牵头组成2个调研组,本着摸清底数、实事求是的原则,分别深入全县6个乡镇,30个站点,12个厂矿、企业、花卉栽培户、生猪养殖户进行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对6个站点进行了重点解剖。本此调研发放问卷调查105份,走访党员干部300余人,初步掌握了远程教育工作试点开展以来我县的一些做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县远程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辖4镇2乡,总面积517平方公里,84个行政村,总人口14.3万人,共有农村党员3420人。2005年11月基本完成了90个各级各类站点建设工作。其中,6个乡镇级站点(均建在乡镇中学),84个村级站点(村党员活动室20个,学校64个)。基本实现远程教育培训网络覆盖全县各乡镇、村。有远程教育专、兼职管理操作人员130名,各级远程教育站点“五支队伍”90支共560名人员。
二、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比较高。在走访的30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有远程教育这套设备,是用于农民培训。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
2、站点制度建设比较规范。全县有所走的30个站点中有20个站点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十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科学而规范的制定远程教育设备管理、维护、学习等16规章制度。理论上做到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
3、力所能及的准备了培训资料。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基本上收集了相关的培训照料如:三簿一志一册等,比较翔实的记录了培训的开张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远教工作开展四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涉及面宽,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
检查乡镇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是本此调研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尽管为了实事求是的搞好本此调研,准确的摸清远程教育工作家底,我们通过会议要求、文件规定、电话催促等方式对调研提出明确要求、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是狠满意。调查显示:6个乡镇中仍然有1个乡镇对调研工作行动缓慢,措施不力,导致调查不实事求是,不彻底,能够真正走在站点前线的有3个党委副书记,1个党委书记。其中1个乡镇存在应付检查,不说全部去检查,调研40%还达不到,(事后已及时补救)。材料上老一套比较严重,6份调研报告2份不符合实际。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远教设备分布不够合理。
近三年时间以来,一方面我县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部分学校在不断合并规划,存在一所学校两套设备的现象,导致远教设备多余闲置浪费;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的蓬勃发展,百姓素质的需要部分远播放点村设备以及设备建立在学校村,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待统一协调。具体如下:(1)设备多余站点有:彰寨学校站点、长岭学校站点、亚鱼学校站点、新店学校站点、新隆学校站点。
(2)缺乏设备站点有:清水塘村站点、七里塘站点、彰坪村站点、五里桥村站点、舞阳村站点、老寨村站点。
3、学校站点远教设备管理混乱,场地闲置。
我县90个站点中,70个站点建立在学校,由于电脑对学校作用比较明显,许多学校站点专门使用电脑,进行单独的教学或办公,对电视等其它设备私自拆分,甚至杂乱堆放。远程教育室挪作它用,许多站点没有桌椅等配套设备。
4、活动开展方面。
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真正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主动开展活动的站点在5%以下,村校结合一篇空白,村、校领导主动组织开展党员培训率几乎为零。通过调查部分学校负责人、村干部对活动措施有了朦胧的意识,也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意见。
5、学用转化不及时,几乎为零。
从本此走访的12个厂矿、企业等来看,主动为他们提供资料、组织他们来参加培训的站点非常少,而培训的欲望和知晓率又明显加大。反之远教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
6、站点运行经费保障机制不够。
如何保证终端站点长久运行是我们工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此次调研,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配套了一定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但是还是没有具体,由于经费,管理员无待遇、导致责任心和主动性下滑,普遍存在,活动开展不开展一个样,开展好与不好一个样,看好设备不被盗万岁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购买光盘、配置合理的桌椅等设备。
7、设备老化、自然损坏有所抬头。
由于设备安装时间过长,有点是在2003年,所以自然损坏现象有点严重,给维修站加大了工作量。
8、村活动室站点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底,学校站点缺少管理员编制问题影响了站点功能的发挥。
由于村站点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基本都由村干部担任,他们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底。对设备操作不熟练,也缺乏主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部分村虽然明确由年轻人担任操作管理人员,但大多不是村干部,由于没有报酬和编制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缺乏责任心。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宏观调控、统筹协调解决设备分配。由县远教办、县教育局联合牵头制定一套合理的调配方案下发,根据站点实际情况统一对全县远程教育设备进行一次调配,将新店等九年
制学校多余的设备调配到清水塘等缺乏和需要的活动室,确保设备分配合理,突出实用性。
2、全面清查学校站点设备管理,发挥学校站点的作用。由县教育局牵头,全面清查、理顺学校站点远程教育设备、场地、多渠道解决桌椅、教室等配套设备,发挥学校站点的作用,并且制定一套详细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学校设备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设备闲置、挪作它用的现象。
3、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由县远教办根据本此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办发[2007]18号文件精神分类、分别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
4、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远教工作面大内容广,做到各个站点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采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重点建立20个示范点。要求(1)、完善一切常规材料,实行月查周抱制度。(2)、实行绩效工资奖励制度。即管理员工作和县级补助资金作为奖励基金,由县远教办统一管理,根据月考核兑现工资、奖金。(3)、建立学用结合机制。定点定站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基地(每乡镇至少2个)。让学到的及时得到运用,建立基地站点互动机制,力所能及解决企业的基地的实际问题。
5、加大运行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各个站点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目前维护费和上网费都是采取各点自主筹措、自主支配的方式,远教部门无法对各个站点进行有效监管,不能保证站点每年维修、设备随时运行正常,因此可否由县、乡财政对运行经费进行统筹,然后由县、乡远教部门及时地落实各项工作,合理地支配运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