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亲民平台 服务党员群众
打造亲民平台 服务党员群众
铁铺乡依托党员服务中心构建农村基层党建服务网络
为解决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铁铺乡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构建以服务为重点、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有效地实践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水平。
一、建立健全网络,搭建基层党建新阵地
铁铺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的广阔阵地。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铁铺乡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格局,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总结、同考核,在全乡10个村(居委会)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乡直单位设立了党员服务站。乡党员服务中心还设有党员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教育培训室、阅览室、谈心室等,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高参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二是完善服务功能。乡党员服务中心坚持以党员群众所欢迎的服务项目来打造党员服务中心的品牌,主要为基层党员群众 1
提供咨询、培训、指导、协调、帮扶等综合服务,包括组织关系接转、党内资料查询、党务政策咨询、求助热线服务、代理承办服务、形象展示服务、提供协助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分类管理服务、爱心储蓄服务、爱心超市服务、困难扶助服务等服务项目。目前,中心帮助19名下岗党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党员解决困难31件,提供劳务信息100余条、受益党员314人,为65名外来党员接转了组织关系,接收党员63名。三是拓宽服务对象。铁铺乡深入调查摸底,不断挖掘党员资源、盘活人才资源,从党员队伍向特殊群体拓展,服务面向全乡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全乡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人民群众,有效拓宽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对象覆盖范围,目前服务对象达8500多人,占乡总人口的56%,使中心真正成为党员群众共同的“家”。
二、优化工作模式,创新服务党员群众新平台
铁铺乡把服务作为党员服务中心的立命之本,结合实际,创造条件,把中心打造成流动党员的接纳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孵化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共享平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一是畅通服务渠道。开通四种申请服务渠道(来访,即直接到党员服务中心窗口申请服务;来电,即拨打服务专线申请服务;来信,即写明申请人、申请服务事项等基本情况,以信件形式寄到中心申请服务;网络,即登录铁铺乡党建网申请服务),根据党员群众需要制定服务
菜单,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规范服务流程。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事事快办”的原则,对即时可办的事项,当场予以答复、办理;需转交某个部门办理的,在“第一时间”送达到相应部门解决;需几个部门联办或上级部门协办的,及时转交相应部门办理,并在3天内答复。三是提高服务质量。该乡制定了《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谈心工作制度》、《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工作制度,规定了全体服务人员必须热心接待群众、用心服务群众,对每一位党员群众所提问题采取一站式服务、逐一解答;对每一项受理的求助服务,坚持一日办结、一体跟踪,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
三、活用载体平台,打造农村服务型党建的服务凝聚人、影响人、鼓舞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一是创新党员服务方式。在农村在职党员中开展“为了家乡更美好,为了人民更幸福”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铁铺乡党员服务中心以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展“五必访”活动,做到离退休党员有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患病期间必访、思想有困惑必访、新领导到任必访,激发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在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的“双带”活动,为下岗失业
党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再就业培训、法律咨询、心理救助等服务,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提高劳动技能;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为流动党员订一份党报、开展一次家访慰问活动、寄一张贺卡、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活动,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健全党内互助体系。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围绕服务党员、服务人才、服务群众,开展以“机关党员大行动、三项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定期到农村提供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明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党员群众咨询1160多人次,发放各类医疗、卫生、安全等宣传资料4000多份,解决问题47件。开展“党员义工进农村服务”活动。组建党员义工服务队伍,遵循自愿、合法、便民、非营利性原则,有组织、针对性地定期组织开展包括政策宣传、治安维稳、文体活动、环境卫生、爱心扶助等五大类义务服务活动,使党员义工服务成为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目前,共建立党员义工服务队3支,有党员义工66名,已开展服务活动21次、解决困难16个、受益群众680人。开展“扶贫帮困•温暖民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慰问困难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现已动员全乡单位40余名在职党员与20名农村生
活困难党员进行结对帮扶,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60余人次,慰问品、慰问金总计2万余元。
今年以来,铁铺乡党员服务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70多次,代理承办有关业务23次,开展各类主题服务活动5次,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5场次,救助特困和弱势群体150多人次,使党员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第二篇:打造亲民平台 服务党员群众
铁铺乡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效材料之六
铁铺乡依托党员服务中心扎实为民服务
2011年以来,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水平。
一、建立健全网络,搭建基层党建新阵地。
铁铺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的广阔阵地。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在全乡10个村(居委会)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乡直单位设立了党员服务站。乡党员服务中心还设有党员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教育培训室、阅览室、谈心室等,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高参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二是完善服务功能。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咨询、培训、指导、协调、帮扶等综合服务,包括组织关系接转、党内资料查询、党务政策咨询、求助热线服务、代理承办服务、形象展示服务、提供协助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分类管理服务、爱心储蓄服务、爱心超市服务、困难扶助服务等服务项目。三是拓宽服务对象。服务面向全乡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全乡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人民群众,有效拓宽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对象覆盖范围,目前服务对象达8500多人,占乡总人口的56%,使中心真正成为党员群众共同的“家”。
二、优化工作模式,创新党建服务工作新平台。
铁铺乡把服务作为党员服务中心的立命之本,结合实际,创造条件,把中心打造成流动党员的接纳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孵化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共享平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一是畅通服务渠道。开通四种申请服务渠道,根据党员群众需要制定服务菜单,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规范服务流程。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事事快办”的原则,对即时可办的事项,当场予以答复、办理;需转交某个部门办理的,在“第一时间”送达到相应部门解决;需几个部门联办或上级部门协办的,及时转交相应部门办理,并在3天内答复。三是提高服务质量。该乡制定了《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谈心工作制度》、《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工作制度,规定了全体服务人员必须热心接待群众、用心服务群众,对每一位党员群众所提问题采取一站式服务、逐一解答;对每一项受理的求助服务,坚持一日办结、一体跟踪,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
三、活用载体平台,构筑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
乡、村党员服务中心不断创新党员志愿者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发挥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表率作用,构筑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一是创新党员服务方式。在农村在职党员中开展“为了家乡更美好,为了人民更幸福”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五必访”活动;在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的“双带”活动,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提高劳动技能;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健全党内互助体系。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党员群众咨询1160多人次,发放各类医疗、卫生、安全等宣传资料4000多份,解决问题47件。开展“党员义工进农村服务”活动。共建立党员义工服务队3支,有党员义工66名,已开展服务活动21次、解决困难16个、受益群众680人。开展“扶贫帮困•温暖民心”活动。动员全乡单位40余名在职党员与20名农村生活困难党员进行结对帮扶,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60余人次,慰问品、慰问金总计2万余元。
今年以来,铁铺乡党员服务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70多次,代理承办有关业务23次,开展各类主题服务活动5次,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5场次,救助特困和弱势群体150多人次,使党员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第三篇:阳光执法,亲民服务
规范执法服务 维护和谐稳定
----西董派出所打造“阳光执法〃亲民服务”服务品牌
创建措施及成效
邹平县公安局西董派出所自着力打造“阳光执法〃亲民服务”服务品牌以来,围绕主业,紧扣主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升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阳光规范执法服务;全警全力,立足岗位创优服务;开门纳谏,改进服务管理。通过创建活动,全体民警牢固树立了执法为民的理念,执法服务效率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在2011年3月进行的全县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民调中,群众满意度达到95%;县咨询委老干部赵传武、李化玉及县委组织部孟祥山主任先后到我所调研“双百”民心工程,对民警真心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在争创活动中对办公楼进行了扩建,专门设臵了接待区、办公区,户籍室、110值班室等窗口单位集中在接待区内,改变了原来办公室分散群众办事多走路的弊端,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在服务环境方面,室内外环境要求做到“三无”,即地面无杂物、墙角无蜘蛛网、墙面无悬挂杂乱物品。办公室桌面整洁,各种工作、服务用品摆放整齐,室内有花卉点缀;服务大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户籍室内配备了老花镜、饮水机、座椅等服务硬件设施,实行柜台式办公利于与群众交流,业务办理“双屏”进行,方便群众监督检查极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提升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第一,紧抓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通过制定并实行签到、内务管理等制度,签订各类责任书,狠抓“五条禁令”、“十个严禁”等各项条例的落实和执行,提升执行力,确保了队伍廉洁自律、公正文明执法服务。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所内制定了集体学习计划,每季度学习一部法律,民警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自学计划,季度末进行法律知识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等措施,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为队伍规范执法、履行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深化理念教育,筑牢服务基石。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深化“为民”理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整改整顿活动,先后进行了“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法治意识、整顿纪律作风”“提升队伍形象,促进警民和谐”、“为谁执法,为什么执法”等主题教育整顿活动。二是提高工作效能,深化“奉献”理念。倡导“超前预警、快速反应、连续作战、团结拼搏”的工作理念,弘扬“善于奉献、敢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争先”理念。牢固树立“敢为人先,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争先理念,广泛开展创优评先活动。
三、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阳光、规范执法服务。一是从内部强化自我规范。设臵办案区、接待区、办公区等区域,使各功能区自成一体,从区域空间上规范办案、接待、办公。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体系,做到执法服务规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治安系统岗位标准》、《查处治安案件工作规范》、《办理行政案件基本执法语言规范》、《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从执法服务权限、时限、程序上做好规范。根据《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定》在服务礼仪、方式、纪律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在服务礼仪方面,要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站姿挺拔,坐姿文雅,行姿稳重;群众进入办公区和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询问;工作中统一使用普通话,坚持文明用语,接电话统一使用开头语“你好,西董派出所×××办公室”;电话铃响三声内迅速接听。在服务方式上,实行“一门式受理、一次性办结”的服务方式。在服务纪律上,工作人员提前10分钟做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5分钟开门,下班推迟5分钟关门;工作时间不串岗、离岗,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因事需要暂时离岗的,需经批准并有其他人员顶岗后方可离岗,并及时归岗;工作中必须杜绝服务忌语。三是将执法过程全面地公开,提高执法的透明度。从接处警到案件处结的执法全过程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制作《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可视牌在办案区悬挂,让当事人知晓自己应有的权利义务,实行案件回访制度,征求对办案民警服务态度的评价,向当事人通报案件未破、未结的原因,征询案件侦破、查处线索。户籍室、值班室等窗口单位安装了视频系统对办公服务全过程录音录像,相关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全部通过警务公开栏进行公开,让群众一目了然,让公正看得见,避免了因执法服务不当引发涉法涉诉案(事)件发生。四是强化内外监督,深化阳光规范执法服务。充分发挥法制员、法制督导员作用,加强执法内部监督;通过聘请法制义务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窗口单位安装评警仪接受群众对办事人员服务态度的监督评议,确保做到公正执法、透明执法和规范执法。
四、全警全力,立足岗位创优服务。
一是户籍窗口单位推出“四四三一”服务。
“四四三一”服务即 “四时”:准时、限时、延时、错时服务(上班准时、提前5分钟开门办公;所有业务办理时效限时;下班时遇有前来办事者延迟下班予以办理或受理;针对学生、外出务工等特殊群体在节假日、双休日提供错时服务,受理各项业务);“四要”:即要态度和蔼微笑服务、要警容严整亮牌服务、要集中精力专心服务、要文明用语诚心服务;“三主动”:即群众有疑问时主动解释、群众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工作发生差错时主动向群众致歉;“一项首问负责制”:最初被问到的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地解释办事程序,对不能解释的业务,应详细指引到相应办公室或介绍给相应的办事人员。
二是驻村民警全面服务群众。
全体驻村民警按照做好新时期“八大员”(党委政府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生产生活安全员、巡逻防范组织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青年学生辅导员、脱贫致富引导员、民本民生服务员)的要求,主动奉献爱心,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民警成峰在驻村内成立“双百”工程驻村民警服务站,多次邀请专业人员进驻“服务站”为群众讲解利民惠民、服务民生的相关知识;建立“双百之声”广播站,每月四次向驻村群众播报预警提示及防范措施;免费为驻村160户群众安装红外线治安防范报警器材,夯实了驻村的治安防范;创新了“民警包村、党员包户”的工作方法,成立党员联络队伍,畅通了群众意见和诉求的反馈渠道。截至目前,驻村民警为群众代办事项120余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起,消除火灾隐患15处。全体驻村民警还探索创新出了勤走访慰问、勤换位思考、勤宣传、勤调和、汇总推进的“四勤一汇”群众工作法,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满意。为保障活动持续开展,建立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评查、一季一交流制度,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是维护治安稳定,服务发展。
严格执法,救助危困。2010年至今,查处治安案件18起,行政处罚23人,自侦刑事案件4起,抓获逃犯7人,当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5起。忠实履行职责,救助危困群众。节假日期间,在鹤伴山风景区派驻的治安巡逻队、流动服务站、交通疏导队救助前来游玩的外地群众30余人次,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8面。2011年8月3日,110机动队历经一夜冒雨搜救被困深山的26名游客的事迹先后被《渤海晨刊》、《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体现出了队伍的执法服务能力。
维护辖区政治稳定。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发送依法选举宣传短信,出动警力维护选举现场秩序,严厉打击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查处破坏选举秩序案件1起,有力的维护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正常进程。
做实巡逻防范。分析辖区及周边发案规律特点,结合辖区道路交通状况,完善巡逻防范机制。建立了摩托巡逻队和警车巡逻队,实行警车定段巡逻和摩托车巡逻队分散巡逻相结合的巡逻机制,以“分散对分散,灵活对灵活”的策略,实现了对两抢犯罪的有效防范。
五、开门纳谏,改进服务管理。
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发送宣传短信掀起活动热潮,开通公安微博网上走访,深入村庄企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召开双述双评座谈会当面征求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建议。针对征求到的10余条意见建议,制定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提高服务管理。开展了辖区内百岁老人上门办证活动;改变值班接处警方式,由“坐班接警”变为“流动接警”;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狠抓队伍纪律执行;以服务促管理,强化外来人员管理。结合辖区外来人员分布特点,在建筑工地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站”,配备了电脑、身份证读卡器等办公设施。管理分站可当场受理暂住证申领业务,极大了方便了外来人员的工作生活,实现了优化服务促升管理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创建措施的实施,改善了执法服务环境,提高了队伍执法服务能力,执法服务更加阳光规范,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范和服务管理,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心全力〃和谐稳定”服务品牌。
第四篇:全力打造政风行风热线亲民品牌(服务品牌汇报材料)
突出“三个平台”建设
全力打造“政风行风热线”亲民品牌
自2004年宜昌市“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以来,坚持创新性发展,突出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政风行风热线”荣获全国政府门户网“精品栏目奖”和湖北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2011年分别在全国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在“百度”搜索“政风行风热线”,宜昌“政风行风热线”的点击率一直排名前三位;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批示:我市积极发挥政风行风热线服务功能,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敢于问政、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保障平台
(一)注重加强领导,实行领导保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政风行风热线建设作为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件大事来抓,市委书记和市长多次检查和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市长李乐成亲自带头走进直播间“上线”,参加全市“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接访活动,与群众直接对话和交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豹同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吴静同志等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市“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并亲自参加全市“政风行风热线” 1
大型户外直播活动。
(二)注重整合力量,实行组织保障。一是实行上下级部门联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部门协调所属单位予以解决;二是实行同级相关部门联动。对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由纠风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办理;三是实行政府、纠风办、部门与媒体联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市政府牵头、市纠风办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二是健全跟踪督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及时将办理情况向当事人反馈。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相关上线单位负责人会议。三是健全考评考核机制。把“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目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评议考核内容,突出对“一把手”上线率、群众投诉咨询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和通报。同时,建立了热线过滤、问题办理和反馈等制度,形成了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互动平台
(一)现场连线,与电话互动。广播电台在直播时,开通多部电话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针对听众投诉和咨询的问题,现场连线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听众直接进行对话和交流。同时,“政风行风热线”还联通市长热线“12345”,市长热线受理的群众咨询和投诉,通过“政风行风热线”督办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和回复。
(二)追踪采访,与电视互动。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现场和相关部门追踪采访,在电视台《直播宜昌》栏目公开报道,并印发督办函,督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办理情况明察暗访,对问题解决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通报。今年以来,已发督办函40多件,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结率达100%。
(三)专栏通报,与报刊互动。创办《政风行风热线专报》,对群众投诉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整理、编辑和刊发,报送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常委及上线单位。在《三峡日报》显著位臵开辟“政风行风热线”专栏,摘要刊载每周热线内容和反馈情况,预报下期节目安排。
(四)改版升级,与网络互动。对网上“政风行风热线”进行改版升级,开发出全新的“政风行风热线管理系统”。新系统引入了群众满意率和部门办结率两项测评,并对办理时限进行自动提示和及时催办,超时办理或办理结果群众不满意,都会自动进入评分记录。所有群众来信实行全程网上办理,信件承办部门、办理时限、处理过程及办件结果全部公开。改版以来,点击率一路攀升,最高日页面访问量近14000次、日独立IP突破10000个、日短信诉求最高达140多条。
(五)短信纠风,与手机互动。开通“短信纠风”平台,群众只要编辑咨询、投诉的内容,发送至“***”短
信平台,网上“政风行风热线”系统就会自动受理,并及时交相关部门办理,大大方便了边远山区的群众。手机尾号“8019”的群众感谢说:“万分感谢市行风热线能及时快速地把调查结果回复到反映情况人的手机上来,方便了没有电脑和不会用电脑的老百姓,希望此平台越办越好。”
(六)全面覆盖,与县市区互动。构建了覆盖各县市区、各部门统一的“政风行风热线大系统”,把各县市区“政风行风热线”统一纳入到“宜昌市政风行风热线”平台,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办理要求、统一考核办法、统一规范管理。同时,着力推进网上“政风行风热线进乡村”活动,在村一级设立“政风行风热线”服务点,并利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这一模式联通“政风行风热线”,督促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和回复。
三、强化工作实效,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为民平台
(一)多种媒介全程“介入”,拓展诉求渠道。发挥媒介的优势,实行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手机短信、报刊等多种媒介联动。“政风行风热线”在市广播电台采取每周一、三、五直播和周二、周四进行反馈的形式播出。广播电台每期播出节目时,网站采取视频、文字同步和电视台录制播出,做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互动联播。同时,对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的问题,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让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办理情况和结果。2004年以来,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共接到群众咨询、投诉电话5825个,网上“政风行风热线”共收到群众来件7.7万多条,办结率都达100%,群众综合满意率
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二)坚持一把手“上线”,推进提速提效。坚持政风行风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上线时严格由“一把手”带队,群众提出的问题由“一把手”解答,问题整改督办由“一把手”直接负责。对群众提出的一般问题,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和解决,比较复杂需要核实的问题,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总参陆航某部军官在网上“政风行风热线”留言说:“我的提问在一天内就得到了答复,并收到了短信通知,对此我感到非常满意。祝愿家乡宜昌更加繁荣昌盛!”
(三)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安排群众最想与之对话、又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深入到广场、乡镇、社区开展“政风行风热线”户外直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政风行风热线”已成为各级领导和部门了解民情、化解民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2012年5月29日,市纠风办组织在宜昌高新开发区举办了政风行风热线“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现场直播活动,20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与25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2个,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手机号码为***的市民发短信说:“纠风办,纠风办,专替百姓排忧难,不贪名利不徇私,政风行风能改善,社会和谐有希望,富民强国进小康!”
第五篇:打造第三方纳税服务平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征、纳、服三方共同打造税务服务平台
为了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为了降低纳税人税务风险,我们应该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税务帮助,我们称之为税务服务,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但税务服务由谁来提供,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过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税务机关、纳税人、社会组织在税务服务中应该如何定位,一直困扰着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定位不清,职责不明,致使税务服务工作脱离轨迹,达不到预期效果。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更多、更周到、更具体的税务服务,并要求将税务服务做为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税务机关则认为过多过细过具体的税务服务会导致服务与税收执法冲突,削弱税收执法;而社会上的税务服务组织一方面感到税务机关执法刚性不足,纳税人寻求社会服务动能不足,一方面又感觉到税务机关提供了过多的服务职能,没有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于是税务界上“市长”、“市场”、“市民”三者的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尽管以税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第三方力量近年有所发展,但这个在其他经济领域早已常态化的中介第三方在税务界却步履维艰。
税务机关不信任第三方,不敢将服务市场推向社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心存不满,又不愿意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社会组织看好服务市场,磨刀霍霍却派不上用场,空有屠龙之技。
尽管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或试探性地引入经三方中介服务,但由于法律层面规定不明确不明晰,也出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组织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搞起税务服务权力寻租的情况,造成了很坏的社会负面影响,加大了征、纳、服三方的社会矛盾。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应该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呢?笔者专业从事税务服务市场已经十余年,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税务服务的社会定位。
1、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税务行政服务的定位,明确税务行政机关应该提供哪里服务,不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或者说哪些是服务,哪些起是执法。
我认为税务行政服务应该限定于为纳税人纳税提供方便。具体税务业务处理,税款如何计算这些实体法的具体处理不在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之列。
税务机关提供过多过滥的服务,社会弊端已经显现:
(1)有重回1997年征管理模式改革前的“保姆式”税务管理回头路之嫌疑。
(2)服务与执行不清,造成纳税人推脱纳税责任。
(3)税收管理执法刚性减弱,与依法治税精神背离。
(4)个别税务人员会将税务行政服务寻租,形成行政服务资源分配不公。
同时,税务机关也应该意识到:税务执法是具有独立性的,其他部门很难干涉,而税务服务是社会公开性的,纳税人一方面想得到更多的税务服务,一方面会永远不满足你的服务,不满足就会投诉,投诉就会有更多的部门来介入,税务机关就会成为公众焦点,从而造成我们日后的税务服务就更加被动。可能的结果是不提供服务纳税人会投诉,提供了服务纳税人不满意也会投诉。原因就是税务机关的税务服务定位不清。
(5)大量的税务行政服务势必会加大了税务征收管理成本,增加财政负担,简接地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与“宽税基,简税制,低税率,严征管”减税降负的税收改革思路不相一致。
2、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法定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市场角色,明确哪些是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如: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务审查、税务培训、税务救济。虽然总局近年也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但明显离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在税务服务上我们有些人总是认为如果要求纳税人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怕社会影响。但税务机关提供过多的行政服务,国家的行政成本会增加。所以我们
应该理直气壮地向纳税人宣传:纳税是有成本的,税务服务是你应该承担的成本。当然纳税人可以不需要税务服务,但前提是你不能违法税法,不支付税务服务成本,不懂税法造成后果,就要支付违法成本。
3、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要求纳税人申报时应该附送三方税务鉴证。比如:各地开展的所得税申报鉴证、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企业清算鉴证、减免税鉴证等等。与此同时对鉴证组织要严格监管,给不合格的鉴证者以严厉惩罚。
4、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引入第三方税务服务是税务机关税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明令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第三方服务,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引入应该公正公开公平。
只有这样建立起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社会第三方的市场服务、纳税人自我(互相)服务,互相补充。税务机关搭台,主持人(税务机关)、专业明星(中介组织)、草根(纳税人自已)同台唱戏,变市长(税务机关)“批条买货”为市长(税务机关)规划建设规范“专业批发市场”,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促进和实现依法法税。
不过虽然我们希望总局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明确的政策,但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统一出台税务服务项目目前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各地方在不违税收法律法
规政策和总局精神的前提下,吸取外地一些好的成功的做法,大胆做一些改变税务服务模式的尝试,会有利于我们的税收征收管理,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人的纳税风险。
做为地市级的税务机关完全有权利规范本地区的纳税服务,从地区实际出发研究推出第三方税务服务,为纳税人搭建由税务征收机关、社会组织、纳税人三方共建的税务服务平台,以缓解税务征收管理压力,缓解税务机关的社会压力,缓解纳税人寻求税务帮助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