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片头片花]
[村书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我们村干部也不要再打“游击”了。] [村民:有了这个公共服务中心,我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卫生、文化、娱乐多方面的服务。]
[区领导:我们在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的同时,更要将它打造成村级管理服务的平台、议事决策的阵地、学习培训的课堂和文体活动的舞台。]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港闸区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纪事
近年来,港闸区倾力打造北翼新城,加快建设南通强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由于城乡布局规划的调整,全区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行政村因拆迁等原因一直“居无定所”,靠租房或搭建临时用房办公;有的行政村办公条件简陋,几乎没有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还有的行政村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形成,原来的村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给村民群众带来很大不便。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3月初,区委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全区所有的乡、街道进行调研,从而明确了在完善并发挥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的同时,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村部达标”工程的目标任务。
[港闸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王强介绍说: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区共有47个行政村,其中29个村提出并列入全区“村部达标工程”建设计划。在29个村中,提出新建的有26个,改建的3个,任务相当艰巨。]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制度,及时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下发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村部选址、建设规模、功能配置、经费筹措、施工管理以及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次召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及时掌握各单位建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委再次下发通知,明确了建设的时限要求,规范了工作程序。区里还组织乡村主要负责人到启东、苏州张家港市和相城区、浙江嘉兴等地参观学习,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拓展了思路。区委组织部还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所有部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分别挂钩联系各乡、街道、开发区,督促帮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港闸区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既能方便服务群众、又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原则,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发展潜力等情况,提出了办公型、办公与商贸混合型以及商贸发展型等三种不同层次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求。
这里是位于幸福乡东北部的祖望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又较为薄弱,按照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300-500平方米,建成主要用于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和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服务的办公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祖望村党总支部书记顾万新说:我们按照要求,利用原祖望小学的闲置校舍作为新村部进行改善,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区乡在资金扶持上也给予倾斜,区里就专门拨付了20万元给我们,目前村公共服务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像陈桥乡的陈桥村,也是利用原陈桥中学闲置校舍作为新村部建设,既节省了财力,又缩短了工程周期。今年,区财政共拨付3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经济薄弱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各乡、街道也相应给予等额配套扶持,确保经济薄弱的村在改善办公和服务条件时,不增加群众经济负担,不形成新的债务。
对于乡村道路框架基本拉开、村级经济逐步改善、未来发展具有潜力的行政村,区里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500-1500平方米,建成以办公为主、适当兼顾商贸的商贸发展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是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天生港镇街道福利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局部三层,总投资107万元。不仅设有村民议事室、图书室、医务室、健身房、远程教育服务站点,还为商贸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福利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陈鹏说:前几年我们村部拆迁后,村干部办公也成了问题。现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我们村干部也不要再打“游击”了。][一位村民说:有了这个公共服务中心,我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卫生、文化、娱乐多方面的服务。]
对于全村行政区域基本被市、区主干道覆盖、腹地全部打开、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所处地域适合发展三产服务业的行政村,区里则鼓励建成建筑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发展型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了妥善解决选址难、用地难的实际问题,区里多次组织发改委、农工办、国土、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现场斟察,现场办公,现场指导。目前,全区绝大多数村已落实了较为合适的地址,并已开工建设。即将竣工的唐闸镇街道高店村公共服务中心,紧邻南通市区景观大道通宁大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2160平方米,整体三层,局部四层,是全区最大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之一。[高店村党总支部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尹志林说:我们正在谋划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合理划分功能区,把服务中心建设与远程教育服务站点、银行电信服务站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等有机结合,配齐必要的职能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同时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中心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值率,努力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综合服务型、美观实用型和经济效益型的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港闸区还严格执行工程监理,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杜绝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完工后,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验收,质量不达标的不但不拨付补助资金,还将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真正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优质工程、样板工程”。
到目前为止,全区需要新建的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除秦灶村纳入秦灶新村二期整体规划建设外,其余28个已陆续开工建设,大多数已封顶并开始粉刷,3个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新建和扩建的村部中,建设规模在200-500平方米的有9家,500-1000平方米的有2家,1000-1500平方米的有5家,1500-2000平方米的有3家,2000-3000平方米的有5家,3000平方米以上的有4家。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松泉说: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的同时,更要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合理布局、一室多用的原则,将它打造成村级管理服务的平台、议事决策的阵地、学习培训的课堂和文体活动的舞台。]
规范管理、完善配套、建用并举、提升功能,是港闸区今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新要求。他们将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政府转变职能、强化为农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让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给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带来各种便捷的服务和真正的实惠
第二篇:打造第三方纳税服务平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征、纳、服三方共同打造税务服务平台
为了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为了降低纳税人税务风险,我们应该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税务帮助,我们称之为税务服务,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但税务服务由谁来提供,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过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税务机关、纳税人、社会组织在税务服务中应该如何定位,一直困扰着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定位不清,职责不明,致使税务服务工作脱离轨迹,达不到预期效果。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更多、更周到、更具体的税务服务,并要求将税务服务做为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税务机关则认为过多过细过具体的税务服务会导致服务与税收执法冲突,削弱税收执法;而社会上的税务服务组织一方面感到税务机关执法刚性不足,纳税人寻求社会服务动能不足,一方面又感觉到税务机关提供了过多的服务职能,没有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于是税务界上“市长”、“市场”、“市民”三者的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尽管以税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第三方力量近年有所发展,但这个在其他经济领域早已常态化的中介第三方在税务界却步履维艰。
税务机关不信任第三方,不敢将服务市场推向社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心存不满,又不愿意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社会组织看好服务市场,磨刀霍霍却派不上用场,空有屠龙之技。
尽管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或试探性地引入经三方中介服务,但由于法律层面规定不明确不明晰,也出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组织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搞起税务服务权力寻租的情况,造成了很坏的社会负面影响,加大了征、纳、服三方的社会矛盾。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应该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呢?笔者专业从事税务服务市场已经十余年,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税务服务的社会定位。
1、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税务行政服务的定位,明确税务行政机关应该提供哪里服务,不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或者说哪些是服务,哪些起是执法。
我认为税务行政服务应该限定于为纳税人纳税提供方便。具体税务业务处理,税款如何计算这些实体法的具体处理不在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之列。
税务机关提供过多过滥的服务,社会弊端已经显现:
(1)有重回1997年征管理模式改革前的“保姆式”税务管理回头路之嫌疑。
(2)服务与执行不清,造成纳税人推脱纳税责任。
(3)税收管理执法刚性减弱,与依法治税精神背离。
(4)个别税务人员会将税务行政服务寻租,形成行政服务资源分配不公。
同时,税务机关也应该意识到:税务执法是具有独立性的,其他部门很难干涉,而税务服务是社会公开性的,纳税人一方面想得到更多的税务服务,一方面会永远不满足你的服务,不满足就会投诉,投诉就会有更多的部门来介入,税务机关就会成为公众焦点,从而造成我们日后的税务服务就更加被动。可能的结果是不提供服务纳税人会投诉,提供了服务纳税人不满意也会投诉。原因就是税务机关的税务服务定位不清。
(5)大量的税务行政服务势必会加大了税务征收管理成本,增加财政负担,简接地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与“宽税基,简税制,低税率,严征管”减税降负的税收改革思路不相一致。
2、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法定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市场角色,明确哪些是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如: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务审查、税务培训、税务救济。虽然总局近年也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但明显离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在税务服务上我们有些人总是认为如果要求纳税人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怕社会影响。但税务机关提供过多的行政服务,国家的行政成本会增加。所以我们
应该理直气壮地向纳税人宣传:纳税是有成本的,税务服务是你应该承担的成本。当然纳税人可以不需要税务服务,但前提是你不能违法税法,不支付税务服务成本,不懂税法造成后果,就要支付违法成本。
3、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要求纳税人申报时应该附送三方税务鉴证。比如:各地开展的所得税申报鉴证、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企业清算鉴证、减免税鉴证等等。与此同时对鉴证组织要严格监管,给不合格的鉴证者以严厉惩罚。
4、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引入第三方税务服务是税务机关税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明令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第三方服务,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引入应该公正公开公平。
只有这样建立起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社会第三方的市场服务、纳税人自我(互相)服务,互相补充。税务机关搭台,主持人(税务机关)、专业明星(中介组织)、草根(纳税人自已)同台唱戏,变市长(税务机关)“批条买货”为市长(税务机关)规划建设规范“专业批发市场”,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促进和实现依法法税。
不过虽然我们希望总局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明确的政策,但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统一出台税务服务项目目前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各地方在不违税收法律法
规政策和总局精神的前提下,吸取外地一些好的成功的做法,大胆做一些改变税务服务模式的尝试,会有利于我们的税收征收管理,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人的纳税风险。
做为地市级的税务机关完全有权利规范本地区的纳税服务,从地区实际出发研究推出第三方税务服务,为纳税人搭建由税务征收机关、社会组织、纳税人三方共建的税务服务平台,以缓解税务征收管理压力,缓解税务机关的社会压力,缓解纳税人寻求税务帮助的压力。
第三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
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生活困难。我区积极应对解决,构建了以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各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区共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再就业岗位12000多个,帮助91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
(三)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搭建便民服务网络。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邮政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各社区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邮电服务中心、全托服务中心、律师服务站等20多个服务网点,46个社区还成立了电脑室,对社会事务如计生、就业、低保、等实行电脑管理。目前,社区内各种便民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居民的生活和服务十分方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
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
了基层联系点,经常深入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困难,以感情维系了队伍稳定;四是加强培训、技能留人,组织150多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常性地举办党建、电脑、法律、档案管理等各类各层次培训班,使广大社区工作者开阔了思路,创新了思维,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我区实行共驻共建,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与230多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三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仅去年召开指导会、协调会、联席会280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内单位都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总之,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在全区30万人民群众中营造了心齐气顺、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多元,城镇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在周口市唯一荣获“河南文明城区”称号。
第四篇: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
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有幸与各位一道,远赴湖南参加一场美丽的视觉盛会。通过零距离观察、面对面问询、深层次接触,充分感受到株洲市乡村建设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其体现在:
一是当地有着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与当地干部交流,流露的是群众观念,畅谈的是发展大计,他们接地气、办实事,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排解民忧,反映出来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真核”。
二是万众一心的绿色意识。无论大街大路两侧,还是村道农舍两旁,目之所及绿树成荫,河渠水面清澈见底,山上有经济林,庭院有果树,路侧有灌木丛、草坪,让我们见识了生态“功底”。垃圾处理规范有序,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家家整洁,村村秀美,让我们见识了环境治理“功底”。在接触中,乡镇干部算着本地绿色经济账,村两委领导算着绿色地域特色亮点账,农村户户算着绿色财富账,让我们见识了农村科学发展“功底”。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特色明显。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跃进”,总是按照规划循序渐进,保护人文底蕴,注重一村一品,坚持规划与建设同步,环境 1
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他们从本世纪初就注重持续改善农村面貌,有了今天农村形象的整体提升;他们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项目建设运作方式,推动美丽乡村进程;他们围绕打造旅游观光休闲、经济高效型农业,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使农村经济活力足,农民幸福指数高。
通过看、比、学,我认识到霍山乡村建设与株洲相比差距不小,诸如:村庄规划较晚,规划推进没他们彻底,群众参与度没他们广泛,环境优化没他们重视,特色农业没他们突出,乡村建设各要素没形成整合优势等,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作为同属丘陵地带的霍山,我们的乡村道路网通过近两年建设改造已臻完善,村庄规划普遍重视执行,农村旧房改造较为彻底,农民开放意识及接纳新生事物能力较强,农村经济基础比较优势明显,具备后发居上因素。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谋划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县“美好乡村”建设一定会蔚然成风硕果累累!下面我结合城管工作职能就如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作三点表态发言:
一、做好环境治理支撑
会后,我局将立即建立城管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分别包保到片、责任到村,强化对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方面的配合、协调、指导工作。组织环卫专家着手开展试点乡村环境治理调研工作,为“美好乡村”的科学推进出谋划策。积极为农村各类垃圾的收集、分类、填埋提供帮助,同时随着我局环卫设施条件改善,必要时担负起农村垃圾的处臵工作。调集环卫骨干力量,沉到乡村一线,开展环境提升专项设计,督促推动环境治理工作。
二、做好管理执法支撑
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一是配强乡镇城管执法力量,使乡镇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和查违拆违工作有抓手;二是建立城乡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做乡镇城管中队的坚强后盾;三是实现城管执法向乡镇延伸工作全覆盖,下放委托执法权限,使乡镇从容开展管理执法工作;四是主动承担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的急、难、险、重管理执法难题,服从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局。
三、做好人力培训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人,如何调动广大群众文明创建的自发参与意识,如何提升乡村环境自治管理能力,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局下一步将广泛开展“城管下乡村”活动,以送城管法律法规、环卫保洁设备、城管题材宣传影片下乡和让城管知识进乡村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三送三进”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逐步灌输“让规则守护乡村,让文明相伴成长”的理念。致力推动乡镇、乡村城管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框定适用内容,按照“请上来”脱产培训、“沉下去”办夜校集中授课模式,为乡镇城管队伍、乡村管理人才洗脑充电,力争三年内做到乡镇有城管精兵、乡村有城管精英的目标。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埋头苦干,扎实推进,为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深化政务公开 打造服务平台
深化政务公开
规范政务管理
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便民的服务平台
彭阳县政务服务中心(2010年11月10日)
彭阳县政务服务中心自2008年11月建成运行以来,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各进驻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规范、便民、廉洁、高效”为宗旨,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政务公开、效能建设和审批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种告知、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受理进驻事项,运行模式渐趋规范,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推进机构建设。县委、政府坚持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员配备,健全规章制度,为服务中心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设置机构,准确中心定位。2009年全区机构改革结束后,县委、政府及时为政务服务中心落实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由政府办公室下属单位升格为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并核定了1正1副2个领导职数、3个事业编制,中心功能定位为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和
务中心建立审批项目数据库为契机,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政务中心实施,法制办审核,对全县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彻底地清理,并将清理出的192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反馈给各28个相关部门(单位),为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提供了依据。清理过程中,县法制办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进一步规范了审批事项的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等相关内容,并尽可能的简化程序、减少手续、缩短时限,方便广大群众办事。二是多措并举,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为了切实提高群众对政务工作的知晓率,我们将中心办理的事项通过县有线电视台、政府网站、中心电子屏、政务公开栏等各种途径公开,有效的杜绝了事项办理的“暗箱操作”和 “体外循环”,保障了审批服务正常有序进行。另外,将申办条件、所需材料、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等内容制成服务指南,摆放在各窗口,方便群众了解和办事。三是阳光作业,确保群众办事明白。为了使群众办事明白,干部工作清白,中心各窗口所有办件实行现场公开化办公。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窗口当场受理,能当即办结的当即办结,不能当即办结的明确期限办结;对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不属于中心受理的事项耐心向申办人解释说明,并指明方向,决不让服务对象来回跑,尽最大努力确保服务对象满意。另外,中心开辟“急事急办、人员支持配合中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依章办事,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中心运行实现了有章可循。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心《办事制度》和部门业务工作要求,认真接待申办事项,解答群众各类咨询。截止10月底,中心共接待审批(服务)事项11211件,其中即办件8803件,全部办结;承办件2408件,已办结2353件,55件正在办理之中,按时办结率100﹪。三是强化监督,打造窗口服务形象。根据中心业务需要,建立“一册、一书、二单” 的配套管理办法(《窗口服务事项受理登记册》、《不予受理告知书》、《事项受理通知单》和《事项办理群众满意情况反馈单》),对窗口办件进行有效地掌控,对窗口服务群众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提升了窗口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中心设立了效能监督窗口,专门监督、检查窗口工作,防止进而不办、办记不符、两头受理和群众两头跑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制作了《岗位效能监督公示栏》、桌牌和胸牌,亮明工作人员身份,在办事大厅摆放《征求意见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并严格推行投诉责任追究,切实树立了中心良好形象。
四、强化联系指导,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坚持把服务链条向基层延伸,积极构建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进
清、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办事程序不懂、办理人员不在而造成的误时、误事等问题。同时,推行监督投诉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让便民服务始终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以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确保便民服务中心的高效顺利运行,实现了服务群众“零差错”。
虽然我们在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的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借鉴各兄弟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措施,努力开创我县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